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

2024-08-19

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精选8篇)

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 篇1

化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但丰富了化学品的种类,更是提高了应用普及率,这不仅有助于相关行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对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挑战。据调查,现今市场上已出现近十万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其中不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在对其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理由,很有可能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近些年来危险化学品因管理不慎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安全管理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加强危险化学品科学评价工作,进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一、现阶段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理由

尽管我国早已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且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理由,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现阶段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水平不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化工行业也迎来飞速进步的黄金时期,但是不可否认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并且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面对着生产水平不高的理由。这主要体现在工艺落后和设备老化上,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难以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保护措施,一些设备已经出现故障,但是还是需要继续运作,并且对工业”三废”也缺乏良好的处理措施,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难度。

2.监管意识薄弱

对安全管理的监督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之一,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到这一点,有些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违规操作无章可循,还有一些企业将监管制度流于形式,甚至根本没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降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培训

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在长期的工作当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或者管理理念过于传统无法适用在当今的生产当中,这都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只重视生产忽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导致他们在面对事故时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能阻止事故进一步的扩大。

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改善措施

面对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的诸多理由,需要我们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提高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经过笔者对国内外很多先进企业的调查和了解,认为具体的改善措施主要有有以下几点:

1.加大对新工艺的引进力度

目前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管理的误区,认为只要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就足够了,因此,忽视了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错误的。对新工艺的引进,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通过先进的保护措施来确保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极大的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首先企业要树立良好的监管意识,重视安全监管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相关的工作部门,并且吸纳一些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员加入,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同时,还要注意制定完善、全面的规章制度,不能无章可循,流于形式。在进行安全监管的过程中,不单单要检查工作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还要检测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是否符合规定,发现理由要及时指出,并且限期改正。

3.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

目前很多化工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他们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知识和安全意识,这些都不利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仅要求他们有足够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于从业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要求他们能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并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阻止事态进一步的扩大。

三、定量安全评价策略

安全评价策略是对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其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策略。评价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的不同以及所获取资料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所选用评价策略的不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培训教程》,其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采用了安全检查表、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等策略,可作为定量风险评价的基础。

定量安全评价策略有两类:

(1)主要通过统计以往发生的事故数据,采取借鉴的方式,在经过计算后得出风险率,取得以量表示的系统安全性为基础的评价策略,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2)以单元物质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过程危险性,计算出单元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进而提出安全的策略措施,使系统危险降到最小程度。

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 篇2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司长王浩水参加了开班仪式, 并作了讲话。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副理事长韦国海主持了开班仪式。

近几年, 我国危化品领域事故起数在以两位数的百分比下降, 今年1〜8月, 全国危化品领域事故起数下降41.3%, 死亡人数下降10%;但是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 化工工艺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 安全风险高、安全生产难度大。王浩水司长举了今年2月28日, 河北石家庄赵县一化工企业发生的爆炸事故为例。该起事故造成25人死亡, 反映出企业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 企业安全管理不严格、变更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等问题。王浩水司长说, 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其他一些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推进HAZOP分析方法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就是为借助科学的方法, 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从9月起, 全面组织开展HAZOP分析方法应用培训, 加快HAZOP分析方法应用人才的培养。培训主要面向化工、炼油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工业领域的安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工业自动化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专业人员。

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 篇3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时有发生,倘若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不当,很容易引发次生事故、关联事故,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要。通常不同的危化品、不同的事故类别必须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1、易燃液体灭火方法:

扑灭易燃液体火灾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及时用砂土或松软材料覆盖吸附后,集中至空旷安全处处理。覆盖时,要注意防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环境。

2、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灭火方法:

根据易燃固体的不同性质,可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来灭火,但必须注意: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不得用水扑救,如铝粉、钛粉等金属粉末应用干燥的砂土、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有爆炸危险的易燃固体如硝基化合物禁用砂土压盖;遇水或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严禁用硝碱、泡沫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必须注意戴好防毒面具;赤磷在高温下会转化为黄磷,变成自燃物品,处理时应谨慎。

扑灭自燃物品火灾时要注意:此类物品灭火时,一般可用干粉、砂土(干燥时有爆炸危险的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与水能发生反应的物品如三乙基铝、铝铁溶剂等禁用水扑救;黄磷被水扑灭后只是暂时熄灭,残留黄磷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所以现场应有专人密切观察,同时扑救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

扑灭遇湿易燃物品时应注意:此类物品发生火灾时,应迅速将未燃物品从火场撤离或与燃烧物进行有效隔离,用于砂、干粉进行扑救;与酸或氧化剂等反应的物质,禁用酸碱和泡沫灭火剂扑救;活泼金属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应用苏打、食盐、氮或石墨粉来扑救;锂的火灾只能用石墨粉来扑救。

撒漏处理:上述三类货物撒漏时,可以收集起来另行包装。收集的残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抛弃。对与水反应的撒漏物处理时不能用水,但清扫后的现场可以用大量水冲刷清洗。

3、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灭火方法:

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扑救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在装卸过程中,由于包装不良或操作不当,造成氧化剂撒漏时,应轻轻扫起,另行包装,但不得同车发运,须留在安全地方,对撒漏的少量氧化剂或残留物应清扫干净。

4、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灭火方法:

扑灭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火灾时应注意:氰化物发生火灾时,不得用酸碱灭火器扑救,可用水及砂土扑救;灭火人员扑灭毒害品的火灾时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扑救时尽可能站在上风方向,并戴好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固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可在扫集后装入容器中;液体毒害品及感染性物品应用棉絮、锯末等松软物浸润,吸附后收集,盛入容器中。

5、爆炸品灭火方法:

用水冷却达到灭火目的,但不能采取窒息法或隔离法。禁止使用砂土覆盖燃烧的爆炸品,否则会由燃烧转为爆炸。扑救有毒性的爆炸品火灾时,灭火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撒漏处理:对爆炸物品撒漏物,应及时用水湿润,再撒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品收集后,保持相当湿度,报请消防人员处理,绝对不允许将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装入原包装内。

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灭火方法:

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对已着火的气瓶使用大量雾状水喷洒;火势不大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灭火器扑救。

撒漏处理:运输中发现气瓶漏气时,特别是有毒气体,应迅速将气瓶移至安全处,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防护。人站在上风处,将阀门旋紧。大部分有毒气体能溶解于水,紧急情况时,可用浸过清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进行操作,若不能制止,可将气瓶推入水中,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7、腐蚀品灭火方法:

无机腐蚀品或有机腐蚀品直接燃烧时,除具有与水反应特性的物质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扑救。但宜用雾状水,不能用高压水柱直接喷射物品,以免飞溅的水珠带上腐蚀品灼伤灭火人员。

撒漏处理:液体腐蚀品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大量溢出时可用稀酸或稀碱中和。中和时,要防止发生剧烈反应。用水洗刷撒漏现场时,只能缓慢地浇洗或用雾状水喷淋,以防水珠飞溅伤人。

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 篇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同时结合集团公司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级发电企业。

第二章 辨识、评估与备案

第四条 发电企业应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设备设施和使用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五条 发电企业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和分级,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分级方法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评估应形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第六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安全评估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电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三)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使用工艺或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风险程度的;

(四)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五)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的;

(六)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八条 发电企业在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后,取得正式安全评估报告,汇总整理重大危险源相关文件、资料,按要求向当地主管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

第九条 发电企业向地方主管部门登记备案之后,应于15日之内,向分(子)公司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分(子)公司应在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备案后15日内,向集团公司进行备案。备案内容包括:

(一)发电企业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备案表(见附件);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或安全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可提交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三)地方主管部门出具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表;

(四)重大危险源相关制度、规程;

(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条 发电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并按照第八条、第九条进行备案。

第十一条 发电企业重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的,应及时更新档案,在向地方主管部门重新登记备案之后,按照第九条向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进行备案。

第十二条 已登记备案的重大危险源经过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发电企业应当向地方主管部门 申请核销,并在收到地方主管部门同意重大危险源核销的证明文书后15日内,报分(子)公司核销。分(子)公司应在确认核销情况属实后15日内,报集团公司核销。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管理

第十三条 发电企业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四条 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和维护工作应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工作责任和要求应明确纳入部门职责和岗位责任标准。

第十五条 发电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有关标准制度,或在相关标准制度中体现重大危险源有关内容,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执行。

(一)重大危险源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标准;

(二)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运行、检修规程;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监督等标准制度;设备清册及系统图等;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备案管理、监督检查、防火管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制度;

(四)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 发电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并建立档案和管理台帐,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涉及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及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八)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名称;

(十)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一)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七条 发电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发电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发电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第十八条 发电企业必须确保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的安全 生产投入,优先落实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修理费、材料费、生产型固定资产投资和教育培训费用等。每年应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安全技术劳动保障措施和反事故措施计划,明确专项费用,确保相关措施执行到位。

第十九条 发电企业应针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二)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应满足自动化控制要求,相关系统和设备应具备紧急停运功能。

(三)对重大危险源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

(四)重大危险源区域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第二十条 发电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建立台帐、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二十一条 分(子)公司应当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发 电企业的监督指导,督促发电企业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登记建档、备案、监测监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核销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分(子)公司应建立所属企业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包括所属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安全评估报告、登记备案记录、标准规程制度、应急处置预案、应急演练记录,以及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和问题整改记录等。

第四章 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

第二十三条 发电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有关制度、规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

(六)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七)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八)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情况;

(九)预防和控制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四条 发电企业应结合企业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机制,每半年集中组织开展一次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的各类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重大隐患应及时上报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备案。

第二十五条 重大危险源应作为春秋检、安全性评价和各类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发现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重大隐患,应由分(子)公司进行督办,明确落实整改责任、措施、期限、资金和相关预案。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作的,应结合星级企业考评进行考核。

第二十六条 检查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发电企业应当立即整改排除;重大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隐患排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十七条 重大危险源运行、检修和维护工作进行外包的,应严格审查外包单位相关资质。在外包项目安全管理协议当中,应明确外包单位日常管理、隐患排查、风险预控等工作职责和要求。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应立即要求外包单位消除隐患,必要时可中止外包合同执行。第二十八条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严格执行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规定,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重大危险源与人员密集场所、公共设施、水源保护区、交通枢纽干线、农田畜牧、河流湖泊等区域的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上述规定、安全和环境风险突出、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应在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对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实施搬迁或改造。

第三十条 集团公司鼓励发电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以及减少重大危险源数量。支持采用安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替代原有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

第五章 应急管理

第三十一条 发电企业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悬挂应急撤离路线,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三十二条 发电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照地方主管部门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备案。

第三十三条 发电企业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 及人员。外来人员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前必须进行风险告知。

第三十四条 发电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针对重大危险源的特性配备便携式气体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剧毒气体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两套以上(含本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

第三十五条 发电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计划。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应采取实战演练方式,应详细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脚本,事故监测、人员疏散、医疗救护、信息发布等均应纳入演练内容,必要时应请地方政府、消防部门、医疗机构、周边企业和居民协同开展应急演练。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结束后,发电企业应对应急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第三十六条 发电企业应与地方政府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联动机制,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开展日常应急管理工作,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要与地方政府有关预案相衔接。

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或突发事件时,发电企业应立即报告上级单位和地方政府,应急处置工作应与地方政府实现对接,依靠地方政府开展必要的应急救援、居民疏散、区域管制、环 境监测等工作,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电厂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 篇5

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

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

2×××-××-××发布

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

发布

2×××-××-××实施

I

Q/×××-×××-××××

目次

前言...............................................................................3 1 总则.............................................................................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术语和分类.......................................................................4 4 分类.............................................................................4 5 管理职责.........................................................................4 6 危险化学品管理...................................................................7 8 应急处理.........................................................................8 9 考核.............................................................................8 10 附则............................................................................8

Q/×××-×××-××××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91号的要求,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规范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购买、使用、储存保管、防盗等工作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

本标准由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归口。

本标准由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初审人:×××。本标准审定人:×××。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于2×××年××月××日实施。本标准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Q/×××-×××-××××

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的购买、贮存、使用和报废等有关管理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报废等工作。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务院第591号令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AQ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 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13690-2009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

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 12268-2005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术语和定义

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4 分类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判断依据请参照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通则(GB13690-2009)、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和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有关规定。5 管理职责 Q/×××-×××-××××

5.1 物资供应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和发放等环节安全负全责。5.2 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职责。5.2.1 依据国家、行业有关危险化学品使用规范或标准和本规定有关要求,结合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实际,编制二级单位危险化学品管理规程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并认真监督落实。

5.2.2 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台账和使用登记,把好使用安全关。5.2.3 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相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格岗前培训考试,考试不合格不得从事危险化学品相关工作。

5.2.4 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设施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检测和检验工作,保证好用。

5.2.5 按照公司应急演练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和总结。5.3 安全监督部门职责。

5.3.1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履行审批手续会下发执行,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5.3.2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安全评价、备案和报废处理等工作。

5.3.3 负责危险化学品工作人员公司级安全教育,并监督二级单位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按规定进行考核。

5.3.4 定期组织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对问题、隐患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6 危险化学品管理

6.1 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

6.1.1危险化学品的采购由使用单位提出计划(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等),物资部门负责采购。

6.1.2 采购危险化学品时,要选择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和有经营许可证的供应商,要按流程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其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资质、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安全技术服务、应急救援相关资源的支持能力等,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采购剧毒品必须到公安部门办理购买凭证和准购证。6.1.3 采购危险化学品时,应核对、确认包装或容器上贴有或拴挂有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6.1.4 在签订购货合同或协议时,应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承包方提出相应的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承包方和运输人员应有相应的资质和证书。6.1.5 使用单位对新购进的危险化学品应按程序进行验收,危险化学品应包装完好,无泄漏现象。

6.2 危险化学品储存保管

6.2.1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库房、房间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消防法规及标准要求,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储存设备、消防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6.2.2 危险化学品入库存储前,应由仓库保管员及使用单位一起对货物及安全标签、CSDS进行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入库。

6.2.3 剧毒危险化学品库房必须采取“双人、双锁”收发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存货必须有详细的记录。有防盗和报警设施,并保持好用。

6.2.4 物资供应部门必须向供应商索要所购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表(MSDS),MSDS应包括紧急事件、泄漏遏制及清理处理程序,并根据最新产品及时更新。Q/×××-×××-××××

6.2.5 所有危险化学品仓库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其安全管理常识,严禁无关人员或违禁物品进入仓库,并对库房和库存品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巡查记录。

6.2.6 根据危险物品性质及安全技术说明书要求进行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放。

6.2.6.1 应当分类分项存放,安全距离、储量等应符合规定;

6.2.6.2 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 6.2.6.3 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

6.2.6.4 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

6.2.6.5 挥发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加盖,并定期进行检测。

6.2.7 对于用来暂时存放危险物品的贮藏柜,必须符合下列安全规定: 6.2.7.1 保持贮藏物品整洁和摆放有序; 6.2.7.2 应保持最少的存货量;

6.2.7.3 柜门上应贴有每月最新的存货清单及负责人员的资料,以供参考。6.2.8 未经许可人员不允许进入危险化学品库房,任何人不得在危险化学品库房内饮食、吸烟。

6.2.9 物资部门应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危险品存储的审查,以确保存储的合理性和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有效性,对发现的不符合事项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6.2.10 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其电气、动力设备、照明装置、仪表和开关等应根据危险物品的性质和国家颁发的《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等规定,分别采用防爆或隔离措施。

6.3 危险化学品的发放及使用

6.3.1 危险化学品领用由使用单位经过危险化学品操作培训的人员凭《危险化学品领用单》领取,《危险化学品领用单》应盖有单位专用章或有单位负责人签字,内容字迹清楚;使用单位必须将失效或剩余的危险化学品及时退库,并填写《危险化学品退库单》。6.3.2 仓库管理员应严格审核领用手续,按批准量和先进先出原则发放,并将物料安全数据说明表(MSDS)或使用说明书一并交领用单位,说明注意事项,保留《危险化学品发放和退库记录》。

6.3.3 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和库房应贴有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建立《危险化学品清单》和《危险化学品使用记录》,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名称、使用日期、使用人、用途、用量和剩余品的处置等内容。

6.3.4 使用单位应按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表(MSDS)或使用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未完全明确化学性质的物品不得混合使用。

6.3.4 工作人员作业前必须按照要求使用个体防护,现场负责人对安全措施、紧急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确认其可靠、可行、可用。6.3.5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发放、使用管理和储存场所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6.3.6 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装置,应根据危险品的种类、性能和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害及毒害程度,设置相应的排风、通风、防火、防爆、防尘防毒、泄压、降温、防潮、避雷、阻止 Q/×××-×××-××××

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排放、隔离操作和自动报警等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6.3.7 危险化学品使用场所操作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专用防护用品和器具(如酸、碱作业岗位要戴眼镜、处理问题时必须戴面罩)。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剧毒物品,不得在剧毒物品场所饮食,应备有一定数量的解毒药品(甘草含剂等),工作结束后应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

6.3.8 包装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消除隐患。容器必须牢固、严密,并按照国家颁发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的规定,印贴专用的标志和物品名称。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要将其理化性质(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等数据)和防火、防爆、灭火、安全贮运等注意事项写在说明书上。

6.4 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

6.4.1 为单位运送运输危险物品人员必须熟悉其性质和应急处理方法,应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以及运输单位具有合法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格。

6.4.2 装卸危险化学品前后,对车厢、库房应进行通风和清扫,不得留有残渣。装过剧毒物品的车辆,卸后必须洗刷干净。

6.4.3 运输相互碰撞、接触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它危害的化学危险物品,以及化学性质互相抵触的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车上混装运输。

6.4.4 装运危险化学品车辆不得人货混载,运输爆炸、剧毒和放射性危险物品,应指派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

6.4.5 装运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辆排气筒上必须装有阻火器,并配备灭火器材。车头应悬挂“危险品”标记,罐车要挂静电接地导链。

6.5 安全教育培训

6.5.1 从事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设备操作人员、检修人员、化验人员、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6.5.2 企业应在应急救援演练计划中,至少安排一次危险化学品全面或桌面应急预案演练。

6.5.3 企业应每年应定期对涉及危险化学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6.6 危险化学品现场管理

6.6.1 企业应明确危险化学品场所动火规定,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6.6.2 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 第40号有关规定,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建档和备案等工作。6.6.3 危险化学品报废处理

6..6.3.1 剧毒物品用后的包装物必须严加管理,统一回收登记造册,专人负责处理。

6.6.3.2 铁制包装容器不经彻底洗刷干净,不得改作它用。

6.6.3.3 包装容器必须在设备管理部专业人员监护下销毁。

6.6.3.4 剧毒物品废弃物的报废处理必须先提出申请,经过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同意,报请主管生产副职批准,由安全监察部门联系地方环保、公安等部门按照规定处理。

6.6.3.5 凡需报废的承装危险化学品的金属容器、设备、管道等含有化学危险物质的,必须由使用单位按规定要求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报废处理。

6.6.3.6 生产中的各类有害废渣、污物必须加强管理,不得随同一般垃圾运出。6.6.4 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Q/×××-×××-××××

6.6.5 维修、清扫、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等不产生火花工具。

6.6.6 输送液体物品,应采取防止泄露、消除静电的措施,输送固体氧化剂、易燃固体等应防止摩擦、撞击。

6.6.7 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化学品设备间、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必须按消防安全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定期检查,保证好用。

6.6.8 进入化学危险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必须防火安全规定。

6.6.9 对剧毒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品必须实行双人收发、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四双”制度。7应急管理

7.1 发生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在积极进行自救同时,必须向值长、部门主任通报,造成人员伤亡或有事故扩大危险时,应及时通报企业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7.2 吸入毒物(有毒气体)的急救:应立即切断毒源,对有窒息性、刺激性毒物现场应加强通风,抢救者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做好自身防护方可施救,将中毒人员迅速救离现场,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有条件可以吸氧。伤者失去知觉进行心肺复苏术抢救。

7.3 清除皮肤毒物:迅速使中毒人员救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皮肤和毛发彻底清洗,常用流动清水或温水反复清洗身体,清除沾污的毒性物质。有条件者,可用1%醋酸或1%-2%稀盐酸、酸性果汁冲洗碱性毒物;3%-5%碳酸氢钠或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洗酸性毒物。

7.4 清洗眼内毒物:迅速用0.9%盐水或清水清洗5-10分钟。酸性毒物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碱性毒物用3%硼酸溶液冲洗。然后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或0.5%金霉素眼药膏护眼,以防感染,无眼药时,只用微温清水冲洗即可。

7.5 误服毒物急救:对于明确误服毒物且神志清醒的,应马上采取催吐措施,使毒物从体内排出。除有催吐禁忌症外,都可采取催吐方法对口服毒物中毒患者急救。催吐方法:在患者清醒状态,可用手指、羽毛、棉棒、纸卷刺激口腔软腭,、咽后壁及舌根部进行催吐,有条件时可先服牛奶或蛋清加水混合液200毫升,然后进行催吐。

7.6 伤口进入毒物处理方法:先采取阻止毒物从伤口由血液进入静脉措施,如伤口在肢体部位,迅速在伤口近心端用止血带或软布条等绑扎,以阻止血液回流为度,此后,每隔15-30分钟松开1分钟。局部进行伤口清洗、冷敷(湿毛巾用冷水或冰块),限制活动,并拨打120送医院急救。8 考核

8.1 违反本规定或造成事故的,依据企业安全生产奖罚规定进行处罚。9 附则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 篇6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登记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监管

0 引言

危险化学品是一类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特点的特殊化学品,在现代社会中,它在发展生产、改变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因其固有的危险性,易引发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及物质财产损失等事故,且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很严重,甚至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所以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容疏忽的安全隐患。这一现实情况,使得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既需要纵向的层层监管,又需要横向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广泛协作,既需要政府的重视与管理,也需要企业与大众的关注[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制定行业政策、加强技术支持等都是形成科学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危险化学品登记简介

危险化学品登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到指定部门(一般为“危险化学品登记办公室”)对所生产、使用或储存的化学品进行申报,明确其职责和义务,并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行系统的危险性鉴别分类。

对危险化学品,应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同时有关部门要审查申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并指导其制定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的措施,颁发登记注册证书。

危险化学品登记是国家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的基础工作;是我国化学品管理与国际管理体系接轨,保护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对国家危险化学品的宏观管理、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网络的建立、对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对打破国外化学品贸易壁垒及促进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

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已建立了从法律、法规、条例到国家标准的多层次管理体系。

2.1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2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法规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3)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6号);(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5号);(6)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7)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公约);(8)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第177号建议书);(9)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

(10)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11)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7号);(12)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13)危险货物运输规则;(14)易燃易爆化学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5)农药安全使用规定;(16)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发放办法;(17)化学工业毒物登记管理办法。

2.3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标准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2)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86);

(3)危险货物命名原则(GB/T 7694-87);(4)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90);(5)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6)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7)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89-94);(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30-95);(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1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1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12)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2);(13)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3登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部分企业对于登记工作积极性不高

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是一项告知性备案工作,缺乏有力的制约手段。登记工作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进行。在登记开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积极性不高,认为登记工作进行与否对企业的影响不大,不能积极响应和认真配合。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理解国家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目的,没有认识到登记工作对于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监管,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等的积极作用。

2、企业不知道产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及是否应该登记

登记过程中,企业经常咨询某种产品不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是否需要登记。这些产品通常为混合物,包括复配农药、涂料、树脂、胶粘剂等。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它们通常作为笼统的一大类列出。这时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我们通常建议企业登记该产品并进行危险化学品鉴别分类。

3、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不同

登记企业中有很多外商独资企业,企业有的产品直接采用国外的配方、说明书和标签,产品也多用于出口。在登记中时常会出现按照中国和国外的分类标准导致UN号、危规号不同。特别是涉及到出口产品,归类引起差异后在标签上体现最为明显,给运输及报关带来困难。例如:发泡级聚苯乙烯,国外分类标准中是杂类,而按照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品名表》(2002)版中则是第4.1类易燃固体。所以迫切需要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分类标准。

4、农药产品的安全标签格式各标准要求存在差异

对于农药的标签,农业部在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产品标签通则(NY608-2002)。2005年10月10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产品标签通则》(GB20813-2006),该标准规定了农药产品标签设计制作的基本原则、标签应标注的基本内容和其他要求,适用于商品农药产品的标签设计和制作,不适用于出口农药以及属农药管理范畴的转基因作物、天敌生物产品的标签设计和制作。

农业部标准和国标对于农药的标签设计都有专门的规定。在登记过程中,企业产品安全标签的格式和内容究竟遵循哪个标准?登记中就出现企业为了登记制作一个标签,销售时贴的又是另外一个。登记中我们要求企业尽量兼顾农业部标准NY608-2002、国标GB 20813-2006的要求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1999)的要求,将几者的要求较好的融合在标签中。

5、缺乏多部门共同认可的权威的鉴别分类机构

在登记中,时常有企业咨询,称危险化学品鉴别分类机构(例如: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已经出具产品不是危险化学品的鉴别分类报告,在运输过程中道路交通部门不予认可。例如醇酸树脂,改进了工艺后没有采用易燃溶剂作为溶剂,闪点为90℃,且鉴别分类报告结论为非危险化学品。但运输中交通部门却认为只要产品名称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即认定为危险化学品,并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危规号32197、33645和32198、33646等所代表的涂料、树脂及其他某些类别的易燃液体的判断标准,首先是化学品要含有一级或二级易燃溶剂,其次再看闪点。当前一点不成立时,则显然不能称作危险化学品。

不仅是道路运输,包括2008年登记工作中将开展的危险化学品的鉴别分类,国内仍缺乏各地各部门认可的权威的鉴别分类机构。铁路、公路、航空、航海等部门一般都有指定的鉴别分类机构,而超出这些指定机构则鉴别分类结果就难以被承认。而企业实际运输或将来的登记过程中,考虑到地域性、危险化学品的类型、企业的生产规模等,迫切需要国家认定一部分权威的鉴别分类机构。

6、监管部门不同,信息交流困难

使用剧毒化学品的企业需进行登记。实际过程中,剧毒化学品使用企业的名单一部分掌握在安监部门手中,还有一部分为公安部门所掌握。实际登记过程中就有一个互相协调、沟通及资源共享的问题。

4搞好登记工作的对策措施

1、明确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长远目标。

危险化学品登记的近期目标是通过3年一个周期的登记工作,完成全国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单位的登记,建立全国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健全危险化学品基础管理手段。危险化学品登记以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一件长期工作。通过危险化学品登记,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状况,建立起国家的危险化学品动态数据库,为预防与控制化学品危害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的信息与技术支持。同时,为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降低化学品国际贸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2]。

2、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使登记单位主动、规范地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目的、意义和法规。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登记工作的认知程度,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扩大社会影响,使登记单位能了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重要作用,主动、规范地执行登记工作。在每一类型的企业登记开展之前,扎实认真的做好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培训工作。

3、争取登记工作与安全生产许可、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救援等工作结合开展。

由于登记工作缺乏有利的制约手段,所以如果争取登记工作与相关的行政审批、与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等工作相结合,有时则能达到事半功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强化监管的良好效果[2]。

5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危险化学品登记是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有效手段,但也只是危险化学品全面监管工作的一小部分。面对当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迫切需要国家制定更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更完备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大依法严管的力度,推行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同时企业应具备先进的安全意识和明确的主体责任,以做到安全生产为基础,促进企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5.1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就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立法,严格执法。我国也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需进一步清理、建立、健全。除了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外,原化工部、交通部、农业部、环保总局等部门都有对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而这些规定和标准之间存在着互相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使得企业无所适从。

所以,根据我国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国际惯例,与国际化学品管理体系接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使得执法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强和较强的实用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修改,消除法律、法规、标准滞后于实际情况的弊病[3]。

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不在《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的申报登记制度;完善新化学物质申报制度;在危险化学品鉴别分类技术、危险化学品限量标准、重大危险源鉴别标准、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等方面需加强研究;在危险化学品分类制度、标签和标志、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标准上,需进一步和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5.2加强危险化学品从源头到废弃的全程监管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建立后应保证积极贯彻落实,加强监管。

(1)建立新化学品的申报登记制度,确定相关的职能部门。

我国对农药、药品及首次进口的化学品都已建立了申报登记制度。但实际生产中,有很多化学品不在国家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05版中),危险化学品登记中企业一般只登记在名录中的产品,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企业实际生产且不在名录中的这一大类化学品的登记申报制度,确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上指导和行政上的管理。

(2)做好新化学品的鉴别分类工作。

建立我国化学品鉴别分类的管理体系,建立不同类别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鉴别分类标准和实验方法;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各职能部门认定、公众知晓、数据准确可靠的权威的鉴别分类机构。

(3)继续大力推行化学品登记制度,从法律形式上固定下来。

进行化学品登记管理是各国加强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行作法。国外绝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都制定或实施了化学品登记制度或新化学品申报制度。

我国应将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凭证和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的首要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和储存条件的企业,将不能通过登记审核,也就不能领到证书。没有证书的企业,可以不予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工商登记证等,可以取消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或储存等工作的资格。

(4)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置安全是安全生产、经营、使用的延伸,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是固体废物产生大国,但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处置不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应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标准、政策;建立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理处置许可证制度。应针对中国主要的危险废物,确定和评价适合中国危险废物特点和条件的危险废物处置技术与装备,包括填埋、焚烧和能源回收利用,及危险废物专用运输设备,建立示范工程,为中国建设区域性集中处置场、焚烧厂提供可以直接应用的范例和信息库。要重视处置危险化学品的专门机构、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源头,加强生产废弃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管理;面向大众,进行危险化学品处置安全的宣传;规范废品收购市场秩序;加强综合监管,预防危险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无序流动,杜绝事故的发生[4]。

(5)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物流管理。

应明确规定货物代理与承运方的责任; 建立严格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监督机制; 对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完善运输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无论是安全法规还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都应该加大对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的奖惩力度。

(6)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

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进一步加强专项监察检查和执法工作,并加强跟踪监督,对非法和存在严重隐患的从业单位坚决取缔;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不符合有关资质要求的单位,要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异地搬迁和关闭措施进行整顿;严厉打击利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5]。

5.3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健全技术支撑体系

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错综复杂,专业性很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应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订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把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列入科研攻关计划。应加速培养安全技术研究人员,整合现有的安全技术研

究队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应急救援、化学事故预防等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研究,并积极进行推广,加快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步伐 [6]。目前,急需加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各地可以通过危险化学品登记、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重大危险源监管等工作建立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系统。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间可建立实时监控的剧毒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的管理平台。政府、企业或相关组织可建立信息网站,发布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和信息;介绍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提供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常识;提供信息查询、资源发布、在线咨询等服务。应该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网络成为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成为政府高效监管的有利手段和工具;成为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良师益友。

应加快国家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的建设及资质认定工作。应按国家化学品管理规范建立我国统一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标准及实验室系统。各主管部门应认真组织、调查、评估科研机构的检测检验实验室,研究并确定一批国家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保证化学品安全数据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相互可接受性,以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危险性不明化学品的鉴别分类、企业运输中化学品的检测鉴定等相关的需要。

5.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我国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中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企业管理者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薄。所以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部门都应根据企业特点、部门职能、产品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都要接受定期的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应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既要学习管理上的知识,更应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实际操作人员,要安排上岗前的培训、在岗时的教育等。各职能监督管理部门也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新的政策法规、技术知识等,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应作为监督监察的重要内容。

5.5建立完整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救援工作应注重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预案体系、开展风险分析、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科技术水平和开展全社会的应急教育。应急救援指挥应当实行国家集中管理、统一指挥的基本原则;国家应大幅度地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确保应急救援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应急救援的主要基础是全社会总动员。各部门应协调一致,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减少内耗[3]。

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开通了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0532-83889090,但仍需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中要求生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都要具有24小时应急服务电话,以便发生化学事故后,现场人员通过拨打企业印在标签和说明书上的24小时应急咨询电话,了解到相关的应急处理措施。还应学习发达国家,使运输商承运过程中也必须具备24小时应急电话。

5.6 做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危险化学品涉及的部门多、行业多、环节多,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显著特点,因此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环保、经贸、公安、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生产、运输到废物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7]。

5.7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自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由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在监管中还存在疏漏,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等,使得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目前,迫切需要企业重视安全、加强管理、依法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企业应从本质安全、控制隔离、保护环境等角度出发,危险性大的企业应远离市区、人口密集地区、水源地、军事设施等重要场所;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无害的设备、原料、工艺;厂房和车间应满足防火防爆、通风采暖、防雷防静电等的要求;对危险部位和关键部位应加装安全报警设备、安全警示标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加强对排放的废气废水的净化处理;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化学品登记等工作。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化学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且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但其固有的危险性所带来的安全、健康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遏止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监管、科学技术、培训教育等手段,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和先进经验,开拓思路,大胆实践,大力推进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在化学品供应链中的整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12

[2] 张广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推动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6,4:10~12

[3]苏大勇,耿继原,耿志超.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25(6):13~15

[4]李合林.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和废弃中安全问题及对策[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6,26(6):10~13

[5]韩丹琦,范礼彬.浅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机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1:15[6]高建明,曾荣明.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技术.,2005,1(3):52~55

解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篇7

问:《危化品条例》修订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着手修订工作的?

答:《危化品条例》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现行的《危化品条例》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 对于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 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国内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深刻变化,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一是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深化, 有关部门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发生了变化;二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 如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发生事故较多, 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等;三是现行《危化品条例》的一些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 如对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实施机关规定不够明确, 对有的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偏弱等;四是近年来形成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成熟经验和做法, 有必要上升为法律制度和措施。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现行《危化品条例》进行全面修订, 更有利于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 有效遏制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 促进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安全发展。

《危化品条例》的修订作为第一类立法项目列入国务院2007年立法计划, 历经4年多时间, 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经反复研究、协调、修改, 现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 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问:此次《危化品条例》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统筹考虑现行《危化品条例》与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衔接, 针对国内发生的多起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暴露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解决《危化品条例》在执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二是逐步与国际接轨。本次修订中有关危险化学品的鉴别分类和危险化学品目录的规定, 体现了联合国关于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GHS) 的理念, 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和措施设计上逐步与国际接轨。

问: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与现行《危化品条例》最大的不同在哪儿, 亮点是什么?

答: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确立了统一的危险化学品目录确定、调整机制。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 并适时调整。对于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 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卫生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对该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环境危害性、毒理特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 需要调整危险化学品目录的, 依照《危化品条例》有关规定办理。

二是建立了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制度。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 (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除外) , 应当按照《危化品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 并对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条件、程序做了明确规定。

三是适当下放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审批权限。由过去的省级和市级安全监管部门下放到市级和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同时, 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合并为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 并明确规定了申请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应当提交的材料以及公安机关审批的时限。

四是补充、完善了保障危险化学品内河运输安全的规定。在继续禁止通过内河封闭水域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同时, 明确规定禁止通过内河非封闭水域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范围, 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

五是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规定:“未经安全条件审查, 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的, 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单独列出来, 并做了详细的规定, 如申请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 除应当符合第28条的规定外, 还应当具备一些条件:有与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做这些修订是基于什么原因?

答:从实际情况看, 原《危化品条例》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提出了生产条件和规章制度的要求, 但没有对从业人员提出明确要求。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安全管理亟待规范和加强, 我国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企业,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发生事故较多, 约占全部危险化学品事故的1/4, 需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堵塞漏洞, 加强管理。强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从源头上严格把关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随着产业分工更为细化, 有些并不直接生产、储存以及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因为使用危险化学品造成事故, 因此本次修订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做了相应的完善。

此次修订, 在满足修改后的条例第28条规定的一般条件的基础上, 在申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中增加了有与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等4项条件, 进一步严格许可准入条件。

问:针对我国近年出现的危化品安全事故, 《危化品条例》内容做了哪些相应的修改?

答:为吸取近年来发生的输送危险化学品管道爆炸火灾等影响较大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教训, 预防同类事故发生,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主要增加了以下内容:

一是增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二是充实有关保障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 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明显标志, 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进行可能危及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 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的7日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 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 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

三是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选址应符合保障安全要求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选址, 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

问: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中对于生产、经营、使用及运输危化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所加大, 如第86条的违法情形中, 由交通部门处罚5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 现行《危化品条例》则为2万以上10万以下。除了加大罚款金额外, 还有哪些强硬措施?

答: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完善了有关监督检查措施和法律责任的规定。为了保障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加大执法力度, 除了加大罚款金额外, 《危化品条例》规定了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的措施, 包括查封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场所, 扣押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化学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原材料、设备、运输工具。同时, 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对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做了完善:如未按照《危化品条例》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 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 不按照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明的品种、数量及销售剧毒化学品等, 都做了相应规定, 明确了法律责任。此外, 进一步明确了对相关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

问:修订后的《危化品条例》施行后, 对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想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和成效?

答:化学品 (含危险化学品)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有关化学品的法律法规是对安全生产、使用和处置化学品的规范和调整。此次《危化品条例》修订是继2002年修订之后的第2次修订, 修订后的《条例》将于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危化品条例》的修订, 进一步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旨在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加强政府监管, 为进一步指导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 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对于加强社会管理、规范政府行为、保障社会民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 篇8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管理措施

1.危险化学品造成化学事故主要特性

1.1易燃易爆性

在常温常压下,若有摩擦、撞击、火源、热源等条件存在,易燃易爆化学品可能发生自燃、剧烈燃烧甚至爆炸。易燃易爆化學品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当时的环境条件决定了其燃烧爆炸的能力。

1.2毒害性

化学物质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无论是哪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都能渗入机体并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

1.3突发性

危险化学品事故经常在很短时间内甚至是瞬间发生,时间短,威力大,没有先兆,猝不及防的事故会加重对人员和财产的伤害。

1.4扩散性

有害化学物质溢出之后,会向周围环境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扩散非常迅速,其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随着气流飘荡各处,会使危害蔓延扩大。比空气密度大的物质一般聚集在地表、沟河、角落等地势低洼处,如果长时间积聚不扩散,会存在潜在危险,比如迟发性燃烧、爆炸和人员中毒等。

2.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管理的现状

2.1我国危险化学品储运现状分析

中国当前贮存危险化学品库房主要有平房库房存储、储罐式储存、立体库房储存、货场露天存储和货棚存储五种库型,其间平房库房占60%以上的比例,而且我国还规定危险化学品仓储禁止采用楼房库房。目前我国大型国有危险化学品企业储运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大多数符合现代化规范,实现了机械化、科学化、自动化作业水平,仓储管理人员的作业素质和责任意识较高,安全作业保证较好。而民营和个体仓储公司一般规划不大,管理水平一般,危险化学品行业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较差。

2.2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现状分析

我国危险化学品的运送每年重大事端频发,安全管理状况不佳,造成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严重损失,其间绝大部分是短少资质的个体运送户和非专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运送的企业。剖析形成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首要驾驶人员违规操作,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掌握较少,对事故的应急处置不当,违背危险化学品运送管理规定,行车过程中乱停乱放、超速、超载行车;其次驾驶人员未经专业安全培训,缺少专业运送常识,预防认识不足,险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差。

3.危险化学品储存与运输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危险化学储存的安全管理措施

3.1.1危险化学品仓库选址

在挑选危险化学品仓库建造地时,应当在远离城市供水源、人群密集的居民区、城市主要路网和交通干线、江河湖海、农田等地进行选址,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放置在地势低洼处,桶装易燃夜体放在库内,而炸药和爆破物品贮存于专用的地下设备和防爆防热设备仓库以内,依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城市总体规划,挑选距人口密集地较远的空位选址。

3.1.2危险化学品库内安全管理

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办理部门的具体要求,明确指出了相关企业应当实行挂号和报告的责任,要严格实行出入库准则,健全完善的安全防控规章办理程序,依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特色,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分区贮存,分库贮存,分类贮存与养护的管理准则。在危险化学品入库时,仓库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仓库进出人员,细心核对进出人员和车辆的证件,核查危险化学品品名、标准、用处、包装、标志、数量等信息,在断定无误后做好挂号作业,值班人员做好交接作业。

3.1.3装卸作业安全管理

在装卸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装卸工作的操作规章制度,要做到文明装卸工作,防止碰击、碰擦、震晃和跑、冒、滴、漏等清况。装卸转移危险化学品宜选在白天进行,在户外应尽量防止日晒。夏天宜在早晚进行,避开高温时段,如必须在夜间进行的危化品装卸车工作,应保证现场足够的照明,在冰雪恶劣气候时,应落实现场的防滑措施。各种装卸工具要注意每年定时检修和年审,保证满足的安全系数,每个器械须事前进行消除发生火花的办法。装卸操作人员应一致规范着装,穿带防护服装防止静电。

3.2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措施

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从事专业装运危险化学品的公司、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从事运营,保证运送安全。运送危险化学物品要事前了解货品的性能和消防、环保等应急处理办法,对包装容器、物品和防护设备要仔细检查,禁止危险化学品漏、散和车辆带病运转。禁止将有理化特性冲突的危险化学品混装在同一辆车运送,各种机动车进入危险化学品库区、场所时,必须在消声器上安装阻火器后,方能进入。危险化学品运送的车辆,应对槽车罐体及安全附件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完好备用,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在清洁、消毒时,应主意危险物品的性质,掌握清洁、消毒办法常识,避免污染或引起中毒等事故。

3.3建立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在危险化学用品的管理上应当充分的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和合作。传递和共享各种安全管理信息源,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常态合作协调机制,整合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在危险化学用品管理上的法律,确保从业单位有法可依,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必严。制定的法规一定要有长远眼光,法规应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依据变化应当及时的对法规做出调整。

3.4对安全监管进行全程监控

要从法律上强调危险化学用品登记的重要性,利用法律制度强制企业对危险化学用品进行登记,将危险化学用品登记作为企业生产和进入市场的必须条件,生产条件不符的企业无法通过审计审核,相关部门可取消该企业生产、运出、存储危险化学用品的资格。危险化学药品涉及的行业多、环节多、部门多,因此监管过程繁琐,政府部门要对所有的危险化学药品登记,建立危险化学药品数据库,对管辖区域内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生产、运输、运用、废弃处理等实施实时的监管。

3.5建立急救应急体系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当进一步的对预案体系进行完善,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围绕危险化学用品引发的事故建立急救应急体系,并不定期的进行急救演练,全面提高对危险化学用品引发事故的急救水平。国家应当加大在应急救援上的投资,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相关的部门应当相互合作、分工明确、降低内耗。在我国的诸多城市已经成立了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加强了我国在危险化学品引起发事故上的应急救援工作,提高了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我国当前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达到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虽然目前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工作人员的努力,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一定会得到完善。 [科]

【参考文献】

[1]王欢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288.

[2]丛尧,刘洪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管理,2014,32:76.

上一篇: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作文下一篇:申请工会经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