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逆向思维的故事

2024-09-09

有关于逆向思维的故事(精选5篇)

有关于逆向思维的故事 篇1

选举

某企业党委实行差额选举,规定从23名候选人中选出21名党委委员。常规操作方法是按党员代表数量发出选票,上列23位候选人名单。代表拿到选票后“择出”自己同意的那21位候选人,投票后,由监票人进行唱票统计,最后21位最高得票者当选。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做法,谁都没有异议。

但是,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做法。对于这个问题,采用逆向思维,完全可以这样来做:当拿到选票后,“择出” 自己不同意的那两位,唱票时,每张选票也只唱两次,最后,谁的“票多”谁就落选。这样,每一位代表所花的时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每一张选票的唱票时间也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选举效率提高了十倍。你仔细想过就不难发现,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侯选人和代表的压力感和责任感。

选取赞成的21位时,很多人都是从前往后打勾,只要不是很不顺眼就按着顺序往下勾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居于最后面位置的两位侯选人落选的可能性最大。这种做法使得落选的人压力不是很大,谁让自己的地理位置不佳呢。

而要代表从23位侯选人中择出2位自己认为是不合适的人,那么对候选人来说加大了压力,他必须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改进自己的不足。对代表来说,必须经过慎重思考,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鲁人做生意

鲁人做鞋帽生意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编织麻鞋,他的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披头散发,从不戴帽子。

你们擅长的技术,在越国却派不上用场,能不失败吗?”可鲁人并没有改变初衷,几年后,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一般来说,做鞋帽生意,当然是应该去有鞋帽需求的地区,但鲁人则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为就是因为越人不穿鞋不戴帽,那里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销售潜力,只要改变了越人的粗陋习惯,越国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鞋帽市场。鲁人成功的秘密就在这里,逆向思维帮了他的大忙。

凤尾裙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保险箱的租金

一个老人走进一家银行,来到信贷部坐下来。他身着豪华西装、高级皮鞋,还有领带和金领带夹。

“想借1美元。”

“甚么,1美元?”

“对啊,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抵押,再多些也无妨的。”

老人打开豪华皮包,拿出一堆股票、债券等等,放在经理的桌上。

“总共值50多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就1美元。”

“那么年息为6%,只要您按时付出利息,到期我们就退给您抵押品。”

老人办完手续,拿了借来的1美元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冷眼旁观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有50多万美元抵押品的人,为何来银行借1美元?于是他追上前去问个究竟。老人笑道:“来贵行前,我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啊,我就在贵行寄存这些证券,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才6美分...”

有关逆向思维的经典故事5

孙膑智胜魏惠王孙膑是战国时着名兵法家,至魏国求职,魏惠王心胸狭窄,妒其才华,故意刁难,对孙膑说:“听说你挺有才能,如果你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

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孙膑想:魏惠王赖在座位上,我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把皇帝拉下来是死罪。怎么办呢?只有用逆向思维法,让他自动走下来。于是,孙膑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您坐到宝座上。”

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一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他便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办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已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了。”魏惠王方知上当,只好任用他为将军。

有关于逆向思维的故事 篇2

笔者承认并且相信这几百年来反垄断的理论和方法是有道理的, 并且知道垄断在许多的管理领域都会带来低效率,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 如果我们的眼光不要立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而是立足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 也许你会发现, 垄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

在19世纪,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十分热衷并且不遗余力地反垄断, 不是没有原因的, 并且在19世纪的反垄断, 是十分合乎美国的国情的, 看看美国的发展史, 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在各个列强国家中脱颖而出, 朝气蓬勃的发展, 至今在世界上仍是势力第一的超级大国。但是, 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 野心勃勃的资本家们也想方设法地垄断资源, 一个又一个的合并、收购, 使得许多国家的资源在短期内迅速的聚集在个别公司手中。比如, 在1901年, 摩根以5亿美元的价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钢铁公司;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 曾经在一个月内并购了它26家竞争对手中的22家公司, 几乎完全垄断了美国的石油行业;由摩根和洛克菲勒共同控制的公司———北方证券公司, 控制着美国的铁路运输, 涌现出了像詹姆斯希尔这样的铁路大王;看看这样的格局, 国家的命脉资源都被少数人操控, 那么政府还是真正意味上的政府么?他们说的话又能算多少呢?正是这样的不安笼罩着政客们, 也就有了他们对于垄断的打击, 比如, 西奥斯罗斯福, 美国第26任总统, 在他的强力支持下, 北方证券公司被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反垄断法》强制解体。按照美国那个发展阶段的理解, 垄断对于自由经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利益都是巨大的阻碍, 所以, 反垄断是坚决并且要持续的。

对反垄断的逆向思维一:传统的经济学思想普遍认为垄断必然带来了垄断高价, 或者说普通的消费者只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 这样的观点只是在理论上存在, 而在现实中难以有太多的旁证去支持。

传统经济学思想的解释:

这是一幅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图, 在长期均衡中, 垄断厂商仍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 即图形中P2B之间的阴影部分, 而对比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出现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在这个价格水平上, 厂家既无利润, 也不亏损, 只是获得了正常利润。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 完全竞争行业的价格一定比垄断价格低, 所以, 垄断带来高价。

资料来源: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那么现实当中又有多少垄断企业在占领了市场以后通过高价格来操作市场, 愚弄消费者的例子呢?我无法找个几个这样明显的案例, 反而从价格的走势上, 却呈现了逐渐走低的态势, 举一个古老和现代的例子: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在19世纪曾经一度垄断了美国市场煤油资源的95%, 但从接下来的10年间, 它的煤油价格却是不断走低;微软公司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受到美国多次垄断诉讼, 但是我们来看看windows操作系统的售价, 在通货膨胀的历史背景下, 它仍然是一路走低的, 即将发布的windows 8系统, 它的国内定价已经跌破1000元人民币。它真的因为把握资源而抬升价格了吗?反而引领着价格一路走低呢?

对反垄断的逆向思维二:垄断企业不会把消费者放在眼里, 靠着资源的垄断来愚弄消费者。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 许多大型的垄断企业反而在费劲心思地讨好消费者。

说起“垄断企业不看重消费者”这个现象, 也许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比如在金融领域放开进入门槛之前, 作为普通消费者你会觉得去银行办事很难, 而银行的态度也不好。因为原有的银行在我国是垄断性企业,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 各式的银行在中国遍地开花, 他们不仅效率高, 并且服务好, 在巨大的冲击下, 原来的国有银行还能稳如泰山的一成不变么?这十几年的发展正印证了它的改进, 虽然仍有许多陋习, 但整体的趋势不可挡。再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市场上, 比如, 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几乎占据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大份额, 你看到他们懈怠了么?不仅没有, 还想尽招式来创新, 拉拢消费者。记得马化腾先生曾说过, 如果微信不是我们发明的, 我们现在该有多危险!

为什么垄断企业也是这样的看重消费者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垄断者们作为既得利益者, 他们出于对自己的保护, 是不会轻易再让竞争者有机会同他们竞争的, 这些垄断企业实质是处在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上所以, 任何有实力新加入市场的竞争都可能对它造成威胁, 所以, 降低价格并且做好消费者的工作, 对于他们来说, 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那么, 传统做法中打击大企业的垄断, 就能提高消费者的利益, 在今天的市场行情中是说不通的。

综上所述, 对于反垄断这个问题, 我们不应该总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限制和打击这些垄断企业上,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历史上的反垄断官司上看, 有哪个企业的反垄断诉讼不是一打再打, 一拖再拖。而围绕的问题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什么是垄断?垄断的范围或者边界在哪里?垄断性价格?掠夺性价格?合谋性价格?等等这些没有太多标准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 因为一时难以说清楚而耗费时久。同时, 我认为,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技术更新如此之快的网络时代, 已经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真正地去垄断市场或者操作市场了, 只要有竞争者的存在, 他们就不会安心地去享受, 而是不断地改革、创新, 让自己的企业去保持着生命力继续前进。

说到这里, 也许许多人会想到, 我们国家的这些行政性垄断企业呢?他们难道不需要改进么?其实, 从2002年我国入世以来, 已经在一点一点地改进了, 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中国已经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存活, 我国的这些行政性垄断企业, 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如果不改进, 市场竞争的挑战会让他们活不下去。近几年来, 我们在许多文件中都能见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公司整合合并”等等字眼, 这些做法不都是把企业和企业捆绑在一起形成超级航母级公司来整合资源, 提高国际竞争力吗?比如说, 煤炭资源的整合, 国家在一年内关闭了多少个规模较小的煤炭企业而把他们整合进了少数几个大企业当中,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 国家还支持了这样的垄断过程, 效果难道不好吗?关闭小产能企业对环境的治理带来了好处, 同时, 合并后煤炭的价格却低了。也许短期有负面影响, 但这只是一时的。

在信息和技术发达的大数据时代, 没有谁可以做某个行业的主人, 没有谁可以任意的操作市场, 愚弄消费者, 因为每个企业面临的竞争都是强大的。所以, 强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向着有利于消费者的这个方向发展的。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总是集中在如何制止大企业的行为, 而应该考虑如何才能让市场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Robert H.Frank, Ben S.Bermanke.李明志译.微观经济学原理 (3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宋鸿兵.货币战争 (1版)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

有关于逆向思维的故事 篇3

【关键词】逆向思维 培养 能力 分析推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5-01

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从解题要求来说,既要发展学生的顺向思维,尤其应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因为逆向思维学生较难掌握。但是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开拓,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好处和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好处。

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的内容比较少,由此导致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很差。如果改变一下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很方便的解决,甚至可以得出一些创新的解法,获得一些创新的成果。同时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改变其思维结构,培养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和双向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掌握概念。

例如,求3:6的比值。这样的命题,只能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求比值的方法。如果把它改为:分别写出比值等于0.5的整数比、小数比和分数比。解题的时候就是逆向思维的了。学生就要根据已知的比值,来确定比值的前项和后项。这样的命题,能使学生加深比值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能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正确掌握计算法则。

例如:根据62×41=254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 )×0.41=0.2542 62×( )=2.542

按照法则来说,是根据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而这题的思路恰好相反,是根据积和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另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这种练习,能使学生教好的掌握小数乘法法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能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有黄花5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红花有几朵?这是一道逆述题,解题的时候,如果不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单凭“……比……少”一词产生单一联想,就会解题错误,必须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如果把“黄花比红花少3朵”这句话反过来想一想,它的意思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这样,把原来的命题变成了顺述题,使题中关键词语的意义与加法的意义一致,学生就容易解答了。

4.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小学阶段有一类典型的题型——还原问题:妈妈买来一批桔子,小明第一天吃了这些桔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四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妈妈买的桔子一共有多少个?还原问题又称逆题问题。它的特点是:知道一个未知数,经过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某数的问题。解答还原问题,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答,从问题的最后结果往回推算。这时你会发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好处,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像这样解题的时候从问题出发依次自我提问,还原到答案是非常有用的,我想其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体会从问题出发这种方法的解答妙处,其效果是相当的好。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的反映过程。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有单向思维与多向思维之分,多向思维是可逆思维。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呢?

1.引导学生对概念的逆向思维。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数学概念都有逆定理,既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例如: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其逆命题为“偶数都能被2整除”也成立。又如“两个数(不相同)都是质数,这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其逆命题“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就不成立。因此,一定让学生掌握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在解答时才不会出现错误。这样的例子很多,对数学命题逆向叙述比正向叙述难度要大,小学生开始难以适应,我们应从低年级抓起,根据不同的知识范围、心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步到位。

2.引导学生对计算的逆向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中的四则运算,加与减,乘和除本身就互为逆运算,教学时加与减,乘与除同时出现,有利于强化逆向思维。例如,从低、中年级开始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如( )-8=10,5+( )=14,( )×25=100,( )÷8=125等口算練习。这样使学生在“算减想加、算加想减、算乘想除、算除想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反过来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坚持这样的练习,到了高年级再扩展到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使学生在“顺想”受阻的情况下,产生“逆行”的愿望,即:当学生由“前门”不通,想到去寻“后门”时,增长了“此路不通”,去“另辟蹊径”的智慧。这样的教学,能有机的把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减少了教学时间,而且促进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现成结论,转变为主动的建构认知结构,使他们在主动的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还推动了其他思维素质的提高。

3.引导学生对定理、公式的逆向思维。

小学数学中所给出的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运用往往有正向的,也有逆向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融汇贯通,以致造成思维呆滞。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熟练掌握定理、公式、法则的顺向应用外,还应学会定理、公式、法则的变形逆用,这样才可以使问题较易解决。此外,在教学中,还让学生明确每个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逆命题是否正确,并注意成立的条件。对有些数学公式,从左到右,学生能运用自如,而逆用其公式,就不熟练了,有的甚至不会用。例如:学生能利用公式很快地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而要计算三角形的高就不熟练了。其原因就是不会逆向思维。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运用公式。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在新知教学中应用“反向”教学法,那么学生不仅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清楚正确、全面辩证,而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高出其他学生,至少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多了一条人家不易想到的路。

4.引导学生善于正向、逆向思维的综合运用。

有的数学题,既要用正向思维的方法思考,同时又要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思考。如果从正面入手比较困难,就可以从这个问题或者它的某个方面的反面去进行思考,采取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例如:我们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一题多变的方法,方能较快地解答。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易于掌握应用题的结构,使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不变,问题变了,解答的方法也随着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变,条件变了,它的数量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解答的方法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应用题的条件,是解题的依据,问题是思考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逆向思维有利于克服定向思维的保守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当然,在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训练,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加强,但定向思维的训练更不能削弱,只有在教学中坚持综合训练,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思考,全面培養,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5个逆向思维小故事 篇4

光明网04-16 09:55

学会使用逆向思维丨第302夜 全文1084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苏轼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很容易被眼前的障碍所蒙蔽,如果能从当前的环境脱离出来,从一个新角度去解决问题,也许就会柳暗花明。

一个土豪,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浪费银两。

苦思良久后终得一法:每次出门前把wifi修改成无密码,然后放心出门。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捧着手机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

故事虽然有点浮夸,但是却讲明白了一个道理,护院,未必一定要养狗。换个角度想问题,结果却大不相同。

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 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

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

换种算法,独辟蹊径,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方法。

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

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老板很够意思。

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告诉大家,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本来就没鱼。

巧妙的去库存,还让顾客心甘情愿买单。新时代,做营销,必须打破传统思维。

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

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

不过他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巧妙转换角色,后退一步,有时候是另一种前进。

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后来,一个不小心进错群的人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 人们常常容易被日常思维所禁锢,而忘却了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路。如果你感觉自己陷入了思维的困境,不妨及时跳出来,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事情的结果会大不同。

有关于顺向思维的例子 篇5

大象是一种力大无比的动物,可是只用一根细细的竹竿就可以把它拴住,世界上许多的驯象人都是这么做的。在象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竹竿上,小象虽然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最后它们只好放弃努力,并形成了一种观念:这竹竿是我无法挣脱的。

渐渐地,象长大了,虽然它已经有很大的力量,别说是竹竿,就是一棵树也可能连根拔起,但它自己却不知道!它以为这根细细的竹竿仍然是他无法挣脱的,甚至连试都没有试一次。小时候形成的印象,一直保持到长大,却没有通过尝试去发现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拴住大象的不是什么竹竿,而是那种“我没法逃脱”的想法。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邀请函下一篇:我爱你水仙花的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