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一中高一地理自主探究学习学案
灵丘一中高一地理自主探究学习学案 篇1
灵丘一中高一地理自主探究学习学案
姓名
班级
小组
编辑地理组 时间
课时 1
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一、创设情境
设想你自己是世界经济地理系统中的一个焦点,你周围的各种物品,会把你与国内外很多地方联系起来。你可能穿着呼和浩特生产的毛衣,坐在深圳生产的椅子上,在上海生产的灯具的光线下,用杭州生产的圆珠笔写作业,同时喝着青岛生产的矿泉水„„妈妈刚买回来的香蕉来自遥远的哥伦比亚,是那里的热带种植园工人把香蕉采摘下来,经过包装处理,运上汽车、火车或飞机,经过很多人的手,再送到商场,最后到达你家里的。爸爸刚买了一个数码相机,牌子是日本的,相机却是在广州生产的。可见不同的生产活动有不同的分布地区。为什么不同的生产活动不能在一个地区开展呢?这就是产业活动的区位问题。
产业区位理论是研究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的理论,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最先提出来的。早在1826年,他撰写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阐述了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性,认为各个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应具有各自适宜的区位。此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空前发展使基础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区位问题日益重要,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在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一书,创立了工业生产的区位理论,认为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费、劳动费和聚集力,其中运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继韦伯之后,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Tord Palander)认为产业活动的位置应该以生产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最小为依据;美国经济学家胡佛(Hoover)则分析了产品中转对产业区位的影响,并对制造业生产地域界线的划分进行了详细研究;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Losch)在1940年出版的《区位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工业活动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求最大利润地点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艾萨德(Isard)也详细讨论了运输量、运费率、劳动力等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提出了竞争布局的模式。
二、自主探究问题
1、回忆:什么是区位?产业活动的种类?
2、购买日常用品,你会选择到哪里去买?说一说这会对产业活动的布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3、假若你想办工厂,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让你在全国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这些问题讨论并归纳出决策者选择厂址区位的目的及决策过程。
4、影响农业、矿业、工业的区位因素各有哪些?谁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5、为什么产业活动会在地域上产生联系?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有哪些?讨论并举例说明?
6、生产协作的联系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7、现代物流业主要包括哪些环节?其有什么重要意义?
8、技术地域扩散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9、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
三、自主测试
1.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是因为
A.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B.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C.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D.工业生产需要较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2.《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市场 3.硫酸厂布局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是属于
A.提供原材料的协作
B.提供零部件的协作 C.提供加工服务的协作
D.副产品再加工的协作
4.钢铁企业在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区位指向变化,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A.港口区位→煤炭区位→铁矿区位
B.煤炭区位→港口区位→铁矿区位 C.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
D.煤炭区位→市场区位→港口区位
5.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于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
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 B.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 C.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
D.使不同零部件生产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 6.有关现代物流过程中的商贸联系中,供应链正确的是
A.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
B.采购→包装→运输→仓储→配送 C.采购→仓储→包装→运输→配送
D.配送→采购→运输→包装→仓储 7.某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该地区应优先发展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课堂总结(本节知识结构)
【灵丘一中高一地理自主探究学习学案】推荐阅读:
灵丘县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07-05
兖州一中高一月月考10-23
安庆一中高一语文试卷02-20
达拉特旗第一中学校长10-23
城望一中高一新生的军训日记05-19
封丘一中高一下期月考试卷10-01
费县一中高一19班班规班约12-23
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08-21
达一中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库06-01
涟水一中 高一上学期英语组工作总结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