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说课稿1

2024-10-13

安全教育说课稿1(共11篇)

安全教育说课稿1 篇1

全国化学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中学的赵国华。我说课的题目是《苯的发现之旅》,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化工原料第二课时的内容。

2.请大家看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图”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直接念幻灯片。2.下面具体叙述一下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0.首先,我发布了一则招募启事,招募了四个学生分别扮演法拉第,米希尔里希,热拉尔和凯库勒。

9.一百多年以前,凯库勒在梦中受到蛇的启发提出了苯分子结构的假说,今天,我利用这个蛇形的图示来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设计过程和方法。

图示中的苯的发现,命名,分子式的确定,结构假说的提出和苯的用途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苯分子结构的确定和苯的化学性质由教师讲解。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相当于这条将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的线。12.课堂教学进程以旅行的形式展开。第一站是苯的发现(12),法拉第说

一件事实,除非亲眼目睹,我决不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他告诉我们苯的物理性质(13),并当场演示了苯与水不互溶和苯遇到冰水混合物凝结成固体的实验(14)。

15.第1。2题帮助学生梳理苯的物理性质,3题即学即用,加深学生对于苯的物理性质应用的认识。4题是开放性题目,对学生水到渠成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16)17.第二站是苯的命名。

18.1834年,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与法拉第所制液体相同的一种液体,他将这种液体命名为苯。19.旅行第三站是苯分子式的确定。

20.热拉尔测定苯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化试题。让学生自己体会当年科学家的研究过程。

21.学生得到正确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教师予以鼓励,同时用法拉第的名言激励他们设想苯的结构。22.第四站,苯分子结构的 探究。23.凯库勒式的由来。

24.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凯库勒式。25.学生分组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凯库勒式不能正确反映苯分子的实际结构。继续探究苯分子结构的趣味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26.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苯分子,真相大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成就感。展示苯结构模型和简写形式,得出最后结论,苯分子中的化学键不是单键双键交替的结构,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

27.28.这3题未课堂形成性评价,逐层深入,巩固所学。29.苯的化学性质,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由教师引导。

30,苯的燃烧,是在甲烷和乙烯的知识上的拓展和延伸。顺便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苯和氢气的加成反应。31.观看实验录像,分析现象,然学生自己推导出反应方程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2.33.34课堂形成性评价,趁热打铁。

35,展示学生搜集到的苯的用途的资料,大家共享。36,课堂小结,树立知识脉络,巩固复习。课后反思。念幻灯片。

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祝大家工作愉快!

安全教育说课稿1 篇2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第一节, 由于是起始节, 所以这节课中也包含了章引言的内容。章引言中提到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即类比平面向量来研究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它能像数一样进行运算, 本身又是一个“图形”, 所以它可以作为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 在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章要学习的空间向量, 将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本小节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二是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新课标对这节内容的要求是: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这节课的授课班级是高二的一个理科实验班, 学生在高一时就学习了平面向量, 能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的问题。在平面向量的教学中, 我始终注重与实数的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不仅让学生清楚学什么, 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 怎么学。基于此, 设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会用图形说明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运算律, 初步应用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2.学生通过类比平面向量的学习过程了解空间向量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的推广, 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系统学习概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空间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在由平面向量向空间向量的推广过程中, 学生对于其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体会类比的数学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式

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连续的五个探究问题,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概念的探究过程, 加减运算及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学, 并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入手, 努力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5个环节:引入概念, 概念形成, 概念深化, 应用概念, 归纳小结。其中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深化, 实际教学时间25分钟。

1. 引入概念。

在引入概念环节中, 由一系列图片, 吸引学生眼球, 使学生对空间向量有个初步认识, 明确空间向量无处不在, 应用广泛。激发学生学习空间向量的兴趣, 通过追问激发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兴趣, 并给出本节课具体的研究方向。这节课作为《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章的第一节课, 希望让它也起到章节“导游图”的作用。

2. 概念形成。

教师引导:主要是通过类比平面向量的方法, 由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向量的概念, 由学生从定义、表示、方向刻画、大小刻画、特殊向量、向量间的特殊关系等方面探究空间向量的概念。师生小结:我通过问题串帮助学生将概念梳理清楚, 让他们体会到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的概念完全相同, 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以前研究的向量都位于平面内, 现在他们可以在空间中任意平移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空间向量的研究方法, 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接着利用两组动画, 第一个是平面内和位移的例子, 第二个是教师爬教学楼的楼梯, 展示空间中和位移, 使学生对空间向量的加法有个初步感知。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类比平面向量去定义空间向量的加法, 减法运算,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之间的关系, 突出教学重点。

3. 概念深化。

简化运算就需要研究空间向量线性运算的运算律。问题:平面向量中学习过哪些线性运算的运算律?这些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推广到空间中去呢?咱们先来看看哪些可以直接由平面结论得到 (PPT给出) 。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于加法交换律和分配律都只涉及到一个或两个向量, 可以看作同一平面上的问题, 可由平面结论直接得出;而空间中任意三个向量可能不共面, 所以加法结合律还需要重新证明。接着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加法结合律的证明。这是本节探究的难点之一。教师小结:通过结合律的证明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他们还能进一步体会空间向量中的某些问题与平面向量中相应问题的不同之处。

4. 应用概念。

在应用概念环节中, 我设置了4道例题 (PPT给出) 。例1的设计意图, 说明首尾相接的若干个向量的和向量是由起始向量的起点到终止向量终点的向量。如果回到起点, 和为零向量。例2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应用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解决一些问题, 平行六面体是空间向量加法运算的一个重要几何模型, 需要加深对平行六面体的理解。同时通过例2让学生进一步猜想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是不是都能用这三个向量来表示, 是不是空间中任意三个向量都能去表示别的向量, 对这三个向量有什么要求。这样为下一节的内容做铺垫。例3、例4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熟悉多边形法则, 进一步巩固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5. 归纳小结。

在归纳小结环节中为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和能力, 我首先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 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善小结, 总结空间向量的概念内容和研究过程, 尤其强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使用到的类比的推理方法, 进一步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备课与教学我自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 在概念课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

这节课的知识本身是很容易的, 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自学应该也没有问题, 那么教师在这节课中的作用是什么?我想作为教师, 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 关注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更加自如地运用概念, 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 站在数学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本节课设计的一个特点就是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 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由知识浅层挖掘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概念体系, 强调类比的方法, 这也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

不足之处: (1)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 而平面向量是学生在高一时学习的内容, 时隔半年多之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遗忘非常严重, 我们又没有时间再对平面向量作细致的复习, 所以学生反应不是很快, 重难点突破的有点吃力; (2) 从自身专业素质来说, 语言比较随意, 不够专业, 数学是严谨的学科, 语言专业性急需提高。

2. 新课标对学生掌握知识螺旋上升要求的实现。

《开放英语1》说课稿 篇3

1.课程介绍;2.课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3.教学资源分析;4.教学设计;5.教学实践。

一、课程介绍

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专门为具有初级英语基础的成人自学英语而设计的。现为广播电视大学公共英语课,是电大专科非英语专业必修基础课之一。

2.《开放英语1》教学内容:主要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通过反复实践,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3.课程结构设计:本课程分18个学习单元(Unit),每学习单元又分三个部分(Session)。每部分由若干个学习活动(Activity)串起来,涉及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另外每单元还配之以Language Focus ,即语言要点作为语言知识归纳,以及英美文化习俗介绍。(Cultural Note)一个单元学习量为3个小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是通过系列学习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相关基本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其中词汇要求达到1600个。(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600词汇)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实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3.教学重难点:为了达到目标,反复实训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必经之路,课程安排了许多学习活动,此为课程的重点。至于难点在于语法,尤其是词型变化比较难以记住。

4.解决方案: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让学习活动变得有趣;不把语法讲得太多,太复杂,不影响表达即可。

三、教学资源分析

教材:《开放英语》(This is English)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合作,为我国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一套适合于自学的多种媒体英语系列教材。共分6册,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全部学完可从初级上升到中级水平。

教材起点为600词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编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设计,精心选取,合理编排,其主要特点是:

1.内容实用,取自于现实生活,趣味性强。

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编排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呈低起点阶梯状稳步递升,同时加强助学与导学,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难度。

3.边学边练,做中得学,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4.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5.“虚拟导师”伴随学习过程。满足学生自学要求。

四、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根据电大系统教学要求,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所以教师不能如全日制学校那样完全按部就班的讲解,而主要告诉学生学习方法,重点难点辅导,督促检查作业等。这里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的角色由“灌输者”变为“帮助者”,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很关键的,不仅自己要转变观念和角色,还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2.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实际困难:电大属于成人教育,学生大都来自社会各企事业单位,中专(技校)毕业生居多,一般来说英语基础比较差,加上是兼职学习,有的还有家务拖累,因此学习时间少,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较普遍的现象。(2)解决方案: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有耐心,讲课要深入浅出,从基础内容开始训练。二是要多告诉学员学习方法,“授人以渔”。三是多辅导,多督促检查,不能放任自流。

3.教学法:主要运用(1)讲解说明法:这对课程难点重点的讲解很必要。(2)直观教学法:听录音看视频,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互动法:让学员扮演角色,用英语表达想法。(4)朗读法:有带读,小组读,个人示范读等多种形式。(5)随机测试法,随机抽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检查学习效果,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

教学工具:主教材《开放英语1》;配套教材《开放英语1综合练习》;CD光碟一盘;电脑播放设备一台。

4.教学评价:为了检查学习效果,督查学生保证一定的自学时间,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考核30%(课堂表现+出勤+作业成绩)+终结性考核70%=期末总成绩”的测试体系。并在网上采取定时和不定时两种形式辅导和答疑。此法对教学起到了积极反馈作用,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五、教学实践

下面我将以我校本学期“开放英语1”第一课为例,讲讲我的教案设计思路:

1. 本课定位:让学员初步了解本课程设计特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围绕学习目标来安排的,也就是学习Lin xiaoyan到达伦敦与朋友见面后如何介绍自己和他人。本课中设置的Language Focus 是语法、词汇需掌握的要点,也是学习难点。

3. 教学时间分配:A.课堂引入(5分钟,讲清为什么要学好英语);B.教材介绍(5分钟说明怎样学习);C.进入课本开始学习活动(Activity)(25分钟);D.难点讲解、回答疑义、布置作业(15分钟)

4. 导学内容:

(1)为什么要学好英语?

(2)怎样利用教材自学英语?

(3)本次课程介绍:本次课要学的是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其余两部分由学员根据老师课堂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举一反三的抽时间自学。Unit 1的标题是“talking about people”,即人物介绍,课程安排是来自中国的林晓燕将到达伦敦与朋友会面。

(4)本节课主要学习目标:A.与五位主角认识,学习介绍个人基本情况和所从事的工作(本部分的重点);B.学习动词to be;学习冠词a/an的用法(本部分的难点)。

安全教育说课稿 网络与信息安全 篇4

网络与信息安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的安全我知道》八年级适用版第五章网络与信息安全。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第一个方面是对教材的分析,第二个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第三个方面是教学过程,第四个四个方面 是板书设计。

我们先来看看对教材的分析

我将分别从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我的安全我知道》一书是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本课内容来自《我的安全我知道》八年级适用第五章。“网络与信息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对中学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明确要求,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及其用途 初步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自我保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观念。做到安全上网,文明上网。

只有在头脑中树立安全意识,建构安全知识,才能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实施安全有效的操作,新课程的理念则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样,结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这三方面的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树立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做到安全上网。

难点定为:让学生学会并遵守安全上网守则。

其次说教学方法

我根据中学生好奇,乐于交流,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竞赛激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说学习方法

我在课堂教学中,将运用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多思考,多观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活动中建立自信,享受学习的乐趣。

接下来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一下几个步骤构成:活动准备及导入,我的网络生活,网络利弊大家说 网络安全我支招,文明网络大家建 归纳总结

下面,我将向大家具体介绍每一个环节的安排。

我将事先把学生分为两组,并告知学生课堂上将进行小组PK。各组组员回答问题正确、抢答问题正确、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积极均能为本组赢得一个 笑脸。赢得笑脸最多的小组为获胜组。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小组辩论赛,为了让辩论赛更加精彩有序,我会提前一天告知各组辩题,让各组自行组织,做好充分准备。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直接出示五个常见的网络图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网络。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标志吗?你们在哪里可以看到这些标志呢?当学生回答出上网的时候,我会说:同学们对网络又有多少了解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开启我们今天的网络之旅。这样做的目的是,直入主题,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在第二个环节,我的网络生活中,我首先通过五张图片来展示我在网上的主要活动内容(聊天,查找资料 看新闻 购物,玩游戏)

接着进行课堂调查:上网时,你一般做些什么?主要上哪些网站?

通过这两步,拉近教师 学生 网络三者的距离,制造亲近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网络生活多姿多彩,但有人说,网络是天使,也有人说网络是魔鬼

探究活动二:网络利弊大家说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分三步突破重点: 图片展示,小组辩论,本站小结。

首先出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网络募捐,沉迷网络游戏引发悲剧。

通过这一正一反两个案例,告诉学生网络有利也有弊。为接下来的小组辩论做铺垫。

接下来进入小组辩论(音乐)

(2)小组辩论

我让学生辩论: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之前,我先告知学生相关规则。

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学生可能能力有限,在五分钟之内准备好可能有难度,所以,为了让本活动切实可行,也为了让辩论赛更加精彩有序,我会提前一天告知各组辩题,让各组自行组织,做好充分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我想学生可能会从这些方面对网络的利弊进行阐述。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可以让学生正面了解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从而懂得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发展。让学生清晰全面地认识到网络对中学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从而懂得趋利避害。

第三:本站小结,承上启下

那么如何做到趋利避害,网络之旅第三站:网络安全我支招、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分两步进行。1 安全办法大比拼安全知识知多少

首先来看安全办法大比拼

我将让学生根据所学教材以及身边的案例,说说如何做到安全上网。各小组集思广益,一条建议加一个笑脸。

在小组竞赛中采用了头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避免网络伤害。

根据教材,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刚才的安全办法大比拼,学生也积累了相关知识,接下来对他们的知识进行检测。、第二步,安全知识竞赛

给出题号,让学生选择题号答题,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答题活动,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过渡)网络安全是个人利益,也是公共利益 国家利益 确保网络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建文明网络

网络之旅第四站:文明网络大家建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通过上述五个探究活动,我想,学生对网络应该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道德意识应该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一些痕迹。

2.“文明上网”签名活动

让学生在文明上网承诺书上签字,并张贴于教室中。这也是一种诚信教育,升华主题 下一个环节 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堂课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加深印象。

课后作业的布置,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是优胜小组的评选,为优胜小组颁发小奖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说课稿1 篇5

力小海德北岸分校

衡德翠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海德北岸分校的衡德翠,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课间游戏安全》。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

一、说主题来源

课间活动安全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班主任,为了照顾到孩子们,几乎每节课间都要“蹲守”在教室门口,当然我也不例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接到学校要求每班出一个团体节目参加学校的和平宣讲活动时,我就把这个活动交给了班级一个能干的学生,然后由她组织。她在她妈妈的帮助下,选了一首歌,并用小蜜蜂把音乐带到学校,然后组织了9个同学,每节课的课间都在教室门口排练,她们排练的很认真也很开心。瞧,这是她们排练的图片(出示)。在她们每节课间认真排练的时候,不仅丰富了她们的课间生活,而且成了我们班级甚至是整个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引起了很多同伴的围观,这样追逐打闹的同学们自然就减少了。然后我就想能不能将班里的同学自由组成各个小组利用课间时间开展各种有意义、健康、文明的活动呢?随后就我的这个想法召开了班委会会议和家委会会议。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然后我们就这一主题组织了一次班会。

二、说活动目的

实践证明引导小学生开展健康的、安全的课间游戏活动,来替代“追逐打闹”,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小学生的课间行为。所以,开发和实施课间游戏是改变课间活动现状的根本途径。因此根据主题班会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内容的特点,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育目标。(出示)

1、学生通过自己调查、展示、交流等活动知道课间追逐打闹的危害,初步形成不能追逐打闹心理需求。

2、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掌握利用课间开展一些有利用消除疲劳的活动或游戏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课间游戏规则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及热爱生命的情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本课的活动目标顺利完成,课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动准备。(出示)

1、加强宣传发动,向学生公布本次《课间游戏安全》主题班会的部分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发动,营造活动氛围;让学生互相留意同伴课间10分钟是怎样度过的。

2、将全班同学分成4人小组,进行课间活动小调查,调查的问题围绕课间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喜欢在哪儿度过课间十分钟;你看到其他同学在做什么?完成调查表。

3、向爸爸妈妈和身边的朋友搜集2到3个适合我们课间玩的小游戏,并完成游戏记录卡。

4、将适合本节班会课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5、布置会场(在课室前面黑板书写主题,布置教室座位。)

四、说活动流程:

根据本次班会的活动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整堂班会分成“数据导入,明确主题”、“小组汇报,分享信息”、“交流观点,行为指导”和“小组示范,展示玩法”“自编游戏,创意无限”“约定规则,课后践行”六个环节。

一、数据导入,明确主题

1、出示警钟长鸣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意外死亡的人数平均每天就有四十多人,这意味着每天就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消失!触目惊心的数字给孩子们以震撼,接下来让孩子自由回忆这两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的安全事故。特别是我们班级当事人的述说,然后揭示主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环节,通过“警钟长鸣”的数据,及同学们对身边安全事故的回忆,使学生了解危险就在我们身边,凡身体活动特别是多人之间进行的身体接触必然伴随一定危险性,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危险性,而且让学生知道课间追逐打闹的危害,初步形成不能追逐打闹心理需求。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的目的。

(二)、小组汇报,分享信息

小组上台展示汇报调查表。(认真调查的同学,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用心去调查身边的同学,课间是怎样安排的;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对比发现课间的不同行为,对成绩及同学人际关系的影响。

接着和同学们结合同学们的汇报共同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课间大多数同学喜欢在教室内(或教室外)玩耍,大多数同学都能在一起文明的玩耍,做做游戏或晒晒太阳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调查汇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真实的展现同学们课间活动情况,同时便于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向身边榜样学习。

(三)交流讨论,行为指导

讨论一:课间是应该继续学习,还是应该休息玩耍? 交流得出结论:课间要到室外去活动,因为这样可以消除疲劳,活动关节肌肉,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视力等。同时像学生介绍科学小常识:接受日光照射,促进血液循环,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代谢物质,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身体发育;可以调节大脑功能,提高学习效率;能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血液循环,使脑细胞的功能得以更快恢复。

讨论二:有意义的课间活动能给你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感到快乐,放松身心,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活动的必要性,产生想要开展活动的心理需求。

讨论三:课间需要哪些适宜的活动或游戏?

既然课间活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处,那么课间适合哪些活动呢? 讨论四:做游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要遵守游戏规则,相互合作,不耍赖,不打架、不吵闹、要注意安全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真正体现 “参与面广,人人有体验、个个有发言,全员受教育”的班会效果。

(四)、小组示范,游戏玩法

每小组展示一个你们最喜欢的游戏的玩法,然后统计同学们喜欢的程度,并要求教会喜欢这项游戏的同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玩法,让学生更明确这个游戏应该怎样玩,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五)、自编游戏,创意无限

同学们首先明确课间活动我们需要锻炼哪些部位(眼睛、头颈、心胸、肩臂),自编游戏要锻炼这些部位而且动作尽量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编游戏,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告诉孩子任何事情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创新。

(六)、约定规则,课后践行

1、教室里怎样自我保护?

2、课间三字经要牢记

3、课间休息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共同约定规则,将孩子的行为用朗朗上口的语言进行规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课间三字歌的方式让学生时刻自省,争做安全小卫士。动员:听,下课铃声响起,让我们走出教室,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吧。

五、说预期的教育效果。

1.1说课稿 篇6

高二化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板书设计、效果分析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化学21必修》中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相关知识,本节是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本节课从光谱事实出发,引出四个量子数解释光谱事实,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了解玻尔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知识科学假说和模型方法在原子结构理论建立中的重要作用;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建立的历史,感受科学家们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教学重、难点:

原子轨道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

二、教法分析:

鉴于本节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

利用课本图1-1-1,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让他们认识到科学认识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利用联想质疑,提出疑问,卢瑟福模型有缺陷,原子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时可用幻灯片展示氢原子的线状光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教学——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趁学生的求知欲高涨,向学生讲解玻尔原子模型的要点: ①电子所处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②电子跃迁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以上观点就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理论正是在实验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第二部分教学——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利用联想、质疑,说明玻尔原子轨道模型是有缺陷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当如何解释原子光谱的复杂现象呢?

量子力学理论引入了多个量子数来标记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理解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n对应着电子层;n、l对应着n电子层中的能级;n、l、m对应着n电子层中l能级中的原子轨道;n、l、m、ms对应着电子运动状态。

结合相关知识,让学生讨论并解释:

多电子原子在跃迁时为什么会产生多条谱线呢?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 对四个量子数的认识,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第三部分——电子云

向学生展示S轨道和P轨道的原子轨道示意图,让学生对原子轨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化学键的知识做准备。

教师设疑: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能不能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呢?提示学生,与宏观物体做比较,让学生总结出电子运动的特点,质量非常小,运动速度极快,故无法准备描述电子的运动轨迹。但是可以测出是子在什么位置出现的概率大,为了形象描述电子在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故引入电子云的概念。同时结合幻灯片演示电子云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会:电子云描述的是电子出现的概率,而不是实际轨迹,量子力学的轨道和玻尔轨道是不同的。

五、板书设计:

(一)发展史

(二)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观点: ①

② ③

(三)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n电子层,n、l能级

n、l、m原子轨道

n、l、m、ms电子运动状态

(四)电子云

这样的板书层次清楚,突出本课题的重点,能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gkh说课稿1 篇7

(伊旗第一小学 张睿珍)

主备人:张睿珍

集备人:郝丽芬 李旭冉 郝春燕 高娜 解婷婷 集备时间:2017.10.12 教材简析

本课是汉语拼音教学的第五课,前两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几个声母,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画画、打鼓”两个词语,其中“画、打”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上是一只小浣熊支着画架在画画,另一幅图上是一只小老虎在打鼓。

第四部分是儿歌《说话》。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画、打”,要求书写的字母g、k、和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的位置。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有困难,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宜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要有趣味性,富有意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学习目标

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重难点

g、k、h的发音。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拼音卡片,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拼音王国的主考官到我们班来了,你们欢不欢迎他?只有闯过一关的小朋友才能见到主考官的面,你们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课件出示学过的韵母:a、o、e、i、u、ü,声母:b、p、m、f、d、t、n、l,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指名认读。恭喜同学们过关了,看,这就是主考官,他正在挥手跟你们打招呼呢,大家也快和他问问好吧!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节课主考官光头强要先带同学们去公园儿,想去吗?出示图片,瞧,公园到了,你在公园都看到什么了?光头强又在考大家了。

嗯,光头强对老师说,他对你们的答案很满意。我们今天学的拼音就藏刚才我们看到的这幅画里。大家一定要细心找哦。教师板书:g、k、h,师强调,他们也都是声母。

三、学习读音,闯第三关:

(一)学习g的读音:

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g”的读音,跟老师读,开火车读,齐读,小组赛读。

你能编个顺口溜记住“g”吗?

齐读顺口溜:像个9字ggg,像个花环ggg等。你能用自己的两只小手摆摆g吗?

光头强说,小朋友们,恭喜你们,又多交了一个声母朋友g。

(二)学习K的读音:

从这幅图里,你还找到了哪个声母?K的读音也是将“蝌蚪”的“蝌”读得轻一些、短一些。谁来试着读一读?师领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

请同学们对着自己的手掌发g和K的音,发哪个音时你能感觉到气流?

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K呢?可以编顺口溜,也可以用小

尺子、小铅笔或小手指摆一摆。请学生展示。

(三)课中儿歌

(四)学习h的读音:

把“笑呵呵”的“呵”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h的读音,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光头强又要来考大家了,看着这幅插图,谁能编出能记住h的顺口溜或儿歌。

三、书字g、k、h,闯第四关:

同学们,不知不觉,g、k、h三个声母朋友已经到了回家的时间了,可是,他们迷路了,怎么办?

(一)同学们,赶快打开语文书。先看看g宝宝住在哪里?师指导学生书写:共两笔,先写左半圆在中格,再写竖左弯,占中下格。

(二)师指导学生书写K:共两笔,先写一竖在中上格,再写左斜右斜在中格。

(三)h的家在哪里。师指导书写:共两笔,先写竖,占中上格,再写右弯竖,占中格。

(四)学生练写。课件出示:老师指导,强调坐姿和写字姿势。

四、游戏巩固:

主考官光头强说,这节课,大家表现非常棒,给大家准备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谁来摘?

五、总结

旅行结束,再见!板书设计

翠鸟说课稿1 篇8

一、说教材

《翠鸟》是六年制第六册第四单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点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清脆、疾飞、锐利”等词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静心涵咏,读中悟情,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了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写翠鸟外形特点和对捉鱼的动作描写。

难点是以以便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可以预见对学习本文将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活泼好动,精神不易集中,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困难,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本课顺应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激发学生情感。如,通过播放翠鸟捉鱼的教学录像,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直观感受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能比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课中,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生赛读、引读、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意境,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言。

此外,还采用了游戏激趣等方法。

四、说学法 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疑问难,读活课文。训练观察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人特点进行观察,以画促悟,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能力 掌握读段方法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学生要学会读懂一个自然段,在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深受翠鸟的可爱,体会独特的表达方法。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从哪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的特点?(二)扣词品句,感悟特点 1.外形

(1)出示句子和图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突出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外形:羽毛鲜艳

(先写)头上:像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后写)背上:像浅绿色的外衣。(再写)腹部:像赤褐色的衬衫。提出疑问:

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采用比喻的方式更能形象地写出翠鸟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出示句子和图片:

小巧玲珑,一对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突出:小巧玲珑、眼睛、嘴)

(4)老师小结

提出疑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的外形的?

学生反馈: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如何鲜艳。

教师归纳:作者是用抓住事物特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来描写的。

2、活动特点

(1)敏捷

出示句子:“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分析句子: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

小结: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 二是讲停得急而轻。(2)专注机警

出示句子: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来的小鱼。

分析句子:“一动不动”“注视”“等待”这些词语表现了翠鸟捉鱼时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专注机警。

3.捕鱼过程(1)出示句子:“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目光。”

提出疑问: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射出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3)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射出去、叼起、贴着),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不落空。

(还在摇晃、还在荡漾)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比较句子

a.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b.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射出去。

第2个句子写得好。第2句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蹬”字和“射”字都显得非常有力度,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翠鸟的速度之快。而第1句只是很一般的说明快而已。

(5)小结:同学们,翠鸟真是捕鱼的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让我们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捕鱼的过程吧!

4.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红色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的过程中叼起水中的小鱼? 因为它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飞? 因为它“小巧玲珑”。(5)小结:

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三)移情体验,感受喜爱

(1)过渡句: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出示句子: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突出喜爱)

分析:这句话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出示句子: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沿着小溪往上走,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放弃)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我们”打消了想捉翠鸟的念头。(3)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真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突出希望)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4)小结:今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新朋友翠鸟,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保护它们,让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吧!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袤的课外领域。设计下面的作业。作业:

1、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2、回家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把你对它的认识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六、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提纲挈领,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又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一目了然。

翠鸟 外形——动作

1 菩萨兵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菩萨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其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感激。文章语言朴实,却字字饱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尽管学生可能看过一些类似的的影视剧作品,但还是缺乏感性认识,对其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真切体会到藏族同胞与红军战士的鱼水情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情可解、有话可说,并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走进课文,真正体会文本内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基本读懂课文,明白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第二、第五、第六自然段中中总司令的话,并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五、教法

1.阅读教学法:我将该教法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其次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初答导入时所提的问题,从而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体味并读出红军战士和藏族同胞的鱼水之情。2.情景教学法:我将通过介绍朱德总司令的生平及课文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资料来创设有情、有形、有真实触感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讨论与积极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和乐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六、学法

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首先由我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探索,初次建立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其次让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基础上获得对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文导入的过程中,我将采用提问的方式,抛砖引玉激起学生对什么是“菩萨兵”的探究兴趣,巧妙地将其带入课文中展开我的新课。2.初读课文(自读课文,初答问题)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后,首先,我将引导他们按要求自读课文并初次回答导入时所提的问题,借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次,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

3.梳理课文(通晓故事梗概,细品文章内容)

本课共有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藏族同胞听说又有部队开进自己居住区,便躲进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想像藏胞们吃尽的苦头,使藏胞一见红军就跑,躲得情景印入学生的脑海,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本节的最后一句话,突出朱总司令的“急”.课文的2~5自然段通过对话的形式写了朱德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5自然段,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相信凭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感知朱德司令担心藏胞在深山里会受不了,担心春耕被耽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课文的6~7自然段写了朱德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藏民.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朱德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要让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藏胞的心中开花结果.课文8~9自然段写了春耕行动深深感动了藏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想象藏胞为何会流下感激的泪水,体会藏胞对红军的感激,然后引导学生紧扣:“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藏胞返回家园后和红军相见时的感人情景,并进行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对“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藏胞对红军的感激与信任之情.3.总结全文(深切感悟,情感升华)

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总结:朱德同道亲身领导赤军兵士资助藏胞春耕,以现实的爱民举措得到了藏胞的信托和感谢,怪不得藏胞称他们为菩萨兵.引导学生回读课题,使学生对“菩萨兵”一题有更深的明白,随后再读课题,让学生把军民之间的鱼水蜜意深深印入脑海.八、板书设计

7.菩萨兵

起因:长征途中红军休整停留

经过:藏胞家园逃离又返回

结果:藏民红军鱼水情深

民 躲——回——流泪

↓鱼水情深↑

动物儿歌说课稿1 篇10

大家好,很荣幸能成为大家中的一员,昨天老教师的精彩的教学,让我受益匪浅。也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快乐和不易,在吸取了前辈们的经验精华后,我准备了这一节课《动物儿歌》,下面是就本节课教学设计及分析进行以简述:

一、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5课,本课主要讲的是各种昆虫,而且每种小动物的名字都带虫字旁。了解每种小动物的习性,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懂得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在完成了第一课时“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说说我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方法与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朋友爱护小动物的爱心。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对利用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也对借助图片认读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虫字旁形声字的特点。通过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本课的PPT,字卡,动物头饰。

五、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1.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2.直观法。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昆虫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3.表演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基本流程

1.出示字谜,引出儿歌中所涉及到的小动物。再通过借助拼音、图片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认读生字词。

2.让学生观察生字词,让学生自己总结形声字的特点,运用形声的规律识记“虫”字旁的生字。再由“找朋友”的组词游戏,加强识记生字。

3.结合图片,进行说话练习。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儿歌。根据图片和句式结构,让学生扩展创编儿歌。

4.播放音乐,角色朗读,加入动作,轻声的背诵课文。

七、学生作业

《1.4.1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教材首先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引入有理数乘法法则,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例子说明如何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上初中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之前,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不同之处是多了符号法则,确定符号之后就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和分类讨论思想及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学法指导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难以实现的。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入新课,然后出示《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3个教学活动:

1、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去充分讨论研究,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蜗牛不动的情况,以得出有理数同0相乘的情况。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意识。解决(1)一(4)问题能使学生对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有所认识和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班班通”教学设施充分展示了其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强大辅助教学作用。

2、观察比较,概括法则

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比较四个算式(+2)×(+3)=(+6)①、(-2)×(+3)=(-6)②、(+2)×(-3)=(-6)③、(-2)×(-3)=(+6)④两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两个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及积的绝对值与各乘数的`绝对值的关系,然后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辅助功能进行突破,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注意说明:乘法法则的形成,考虑了数学本身的继承与发展,保持了运算律,扩大了运算中数的范围。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培养交流合作、观察与概括能力,感受归纳方法和分类讨论与化归思想。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后,通过多媒体指导学生严格应用法则计算(-5)×(-3)和(-7)×4,

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法则,掌握法则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

(三)应用新知

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后,接下来借助多媒体进行例1和例2的教学。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和订正,注意强调有理数乘法[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的计算步骤。例1的目的是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而且一举两得,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而且得出了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例2的目的是用有理数乘法解决问题。

(四)巩固新知

这个环节用多媒体出示两组课堂练习:第一组是教材第30页“练习”第1、2、3题,这是一组基础练习,其中第1和第3题采用抢答形式,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理数乘法意义,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二组是自编题和备用题,这是拓展提高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练习显得有层次。这个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训练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五)小结,反思

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六)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多媒体布置如下课外作业:

1、教材p38“习题1.4”第1、2、3题;

2、《练习册》p11~12“1.4.1有理数乘法

(一)。目的是通过课外作业,不仅巩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而且也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几个不等于零的数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做铺垫设下伏笔。

上一篇: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特色下一篇:八一建军节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