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说课稿

2024-05-20

感恩教育说课稿(共10篇)

感恩教育说课稿 篇1

《学会感恩》说课设计

一、设计背景: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然而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被父辈祖辈百般呵护,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使做父母的很伤心。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为了让孩子们能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我设计了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

难点: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以活动为主线,选择学生身边的素材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我采用了讨论法、故事导入法、情境体验法、合作交流、感悟、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节课的。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渗透话题。(课件出示)

上学(放学时),孩子们潇洒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提着书包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现在的父母们总是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呢,习惯了接受父母的付出,把呵护和关爱当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却很少会对身边的父母说句最简单的“谢谢”!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父母呢?

(二)感受亲情,倾诉心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只有爱父母,才会爱老师、爱学校、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父母作为切入点,找到了去年汶川地震中的“短信母亲”的故事,讲故事《地震中的妈妈》,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里面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出示图片)

引导:大家都被故事里的母亲感动了,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的痛楚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的场面,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可是,难道我们就不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看出父母对我们的爱吗?

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天亮了》这首歌中讲思想作一个沉淀。抛去任何杂念,用心去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想一想他们日夜操劳的身影,想一想他们带病为我们做饭的情景,或者就想一想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

课件出示:深深父母恩的图片,讲述感恩小故事

教师指导语:“同学们,是妈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又到上学读书,这期间少不了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同学们在这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想想生日时父母的祝福,想想生活中父母的关怀,回忆一下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刻,想想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再回忆一下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设计原理:这一环节设计在于让学生敢说,甚至连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也敢于透露。心理健康课对老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说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的机会和场所。所以学生的互动面要广,我始终做到引而不发,接纳学生任何的观点与述说,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再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为了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拓展到感恩更多的人和物上,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太多了,除了我们的父母还有教我们知识的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等等。同学们,如果你对他们有感恩之心,感激之请,就尽快的表达出来吧!”(出示)我感谢—(老师、同学、社会、大自然……)我相信学生们兴致一定会很高,一定会说出很多感谢的话。他们可能会感谢老师给予他们知识,感谢同学给予他们帮助,会感谢阳光给予他们温暖,感谢医生给予他们健康……这时,孩子们每一句感谢的话,都是一颗颗纯真的心,我相信一颗颗感恩的种子已经悄悄地播种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而且将生根、发芽。

(四)、结合现实、落实行动:

我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做一做:每天为父母、老师、同学等最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写一写:课下写一写,你要感激的人以及你打算为他们做些什么。

(七)、共鸣结束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所以,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这样做并不难,只要我们有这份心,我们终会发现,如果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便会在我们的眼里变得越来越美好!”

最后我选择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出示),和同学们一起用歌声来表达感恩之心,用歌声来唱出感激之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

感恩父母说课稿 篇2

拥抱亲情》主题班会说课稿

禹城市辛寨镇中心小学

崔志俊

各位评为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辛寨镇中新小学的崔志俊,今天我带来的班会主题是《感恩父母

拥抱亲情》

一、班会主题提出背景:

1、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哪朝哪代,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平时与家长的谈话过程中,我得知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他们大都是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不关心他人的自私的品质。甚至有的同学还经常对父母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为了让孩子们能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我设计了以“感恩父母

拥抱亲情”为主题的班会。针对以上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下的活动目标: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感谢父母对我们的爱。

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爱的存在,从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一切。

3.行为目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本节课中的活动重点:让学生充分理解父母于自己成长历程中所付出的心

血,并从自我内心出发,催动感恩父母的情感动力,并从生活中关注父母的行

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而如何以正确,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则是

本节课的难点。

四、活动导入:

教师:为了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寻找他们熟悉的瞬间,激发他们的情感,课的导入我用两张图片,多媒体出示图片即:大雨中等待接送他们放学的父母,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调来描述这些学生常见而又忽视的画面,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我又引用故事:在汶川地震中一位为了保护4个月大的孩子而去世的母亲,但是最后在手机短信中留下对孩子的最后一句话。(通过这个环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诱发学生潜在的而又容易忽视的内心情感,来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调,)

五、活动过程

1、小测验

诱发情感

教师:老师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同学们,请同学们先看几道测验题,请同学们如实的回答,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敢于面对自己,才是尊重自己,才是对父母、对自己负责,(多媒体课件出示测验题)指导学生可以口头回答,也可以书面回答,(学生讨论交流以后教师及时进行情感教育)同学我们这样可不行,那么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想一想父母为你做过的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这总该记得吧?(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设计的目的初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父母的忽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为下面的教学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

接着我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个问题:,你在家经常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父母对你经常说的一句话又是什么?(学生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和父母有可能说过的话。(这样对比来设计,能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在自己对待父母和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的心灵一步一步的得到震撼)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一个环节,老师的心理就有一个天平了,老师的这个天平呀,一边是你们,一边是你们的父母,你们猜猜这天平平衡吗?(多媒体出示图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孩子我们的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了父母的血汗,从我们出生到我们长大成人,父母的付出都是无法用天平来衡量的,你加再重的砝码都无法将天平平衡,不防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课件出示

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图片)(这样设计,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其实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正是因为这种爱是那样的平凡和普通,因此,我们常常没有留意,觉得是理所当然。因此,通过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父母的爱找出来。)

2、图片展示

感同身受

教师:看了图片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我能从中体会到同学们对父母的爱,接着我们再看一个小故事,看一看古人是如何感受父母的爱的,(多媒体课件出示 《挨仗伤老》的故事)同事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古人尚且懂得这些道理,那我们又该如何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该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吗?

3、激情辩论

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来看看一下两个同学的做法,咱们来进行辩论一下,(出示辩论话题1、2)指导学生进行辩论,对学生的说法进行肯定火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感恩父母即可,并及时将学生的情感进行总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把感恩父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落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教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去孝敬父母,这样才能实现本次教育的目的)。

4、感情升华,回报父母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让自己和父母更融洽、更和谐地相处。在你手中的纸上写下你打算怎样和父母沟通。

教师:父母下班回家,问一声爸妈累了吧?给爸妈端上一杯热茶,相信父母会感动的流泪,晚上给爸妈端上一盆洗脚水,相信他们会感动的说:我的孩子长大了,睡觉之前对爸妈说声:我爱您。这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我想不会难吧,孩子们,我相信你们能做好,加油。那就让我们用一首诗来结束本节课吧。

感恩父母 拥抱亲情说课稿 篇3

秀山县东风路小学彭秀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东风路小学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老师,我叫彭秀平。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共同探讨如何组织班会活动。

下面,我将该节班会课的设计和大家交流交流,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曾几何时,人们这种感恩之心正在令人心惊地缺失。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有的孩子甚至变得自私和贪婪。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有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感恩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感恩父母开始。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设计了《感恩父母 拥抱亲情》的这堂课。这堂课充分利用故事体验和活动探究撞击学生心灵,对学生情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活动能力。

2、活动目标

①认知目标——懂得“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它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②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萌发对人与周围环境的关注和关爱,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

③行为目标——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他人,欣赏他人,珍爱生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初步尝试对各种关系的感悟,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与感激,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

3、(1)活动重点:将感恩活动与学校常规活动、家庭日常生活、传统节日相结合,确定主题,提高活动实效;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深刻提炼活动精神,设计符合感恩实践体验和小学生特点的教育载体和实践活动。(2)、活动难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道德认知、体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感恩实践活动向家庭、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感恩内涵,学会感恩。

4、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多数处在“6+1”的呵护状态之中,导致他们形成了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总想由自己主宰他人,却很少去读懂父母的爱,更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再加上在较长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学生成长中的“感恩教育”,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在活动能力上,学生基本学会了合作,并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特点及现状,采用故事体验法、情感引导法和活动探究法。

指导策略:

(一)自主选择的策略: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感恩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主动参与的策略:通过让学生唱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活动。

(三)个性发展的策略: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照反思自己感恩的行为,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四)自主合作的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成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五)探究体验的策略: 通过多媒体播放故事、广告、音乐等材料,激发学生的体验;同时,学生在看、听、说、唱的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体验。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及交流总结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提高自我能力。

四: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主题班会内容,叫同学们收集有关“感恩父母”的材料。

2、准备班会课件。

3、叫同学们如何感恩父母做好发言准备。

4、准备一份感恩卡。

五:活动形式

讲故事、快板、讨论、写“心愿卡”和唱歌等形式。

六: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感受父母之爱

(一)激情引入

感悟母亲生产的艰辛、讲故事《地震中的妈妈》、诗朗诵《父爱如山》。在音乐、图片的渲染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在特定环境中,父母表现出的伟大的爱,深沉的爱。

(二)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因为这种爱是那样的平凡和普通,因此,我们常常没有留意,觉得是理所当然。因此,通过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把父母的爱找出来。

第二板块:回报父母之爱

(一)观看公益广告《洗脚》

通过观看《洗脚》让学生感受充满着浓浓爱意的一家人,彼此是怎样相互体贴和关心的,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二)在主持人的组织下,以不同的语气呼唤“妈妈”,让学生情感达到共鸣。

(三)写心愿卡,画“感恩树”

①想一想;②说一说;③写一写;④读一读;⑤贴一贴。

(四)通过这三个环节,让学生把感恩父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落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实现本次教育的目的(五)全班共同表演《感恩的心》结束本次班会活动。

以上就是我们班这次主题班会《感恩父母 拥抱亲情》的设计过程,该节班会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的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主题班会的题目定为——《感恩父母》。其原因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本周日,是伟大的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在父母的节日来临之际,旨在从小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品质,让孩子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并且现在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很容易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真正以实际行动表现出理解父母的比较少,对来自父母的关爱,体会更少,为此,召开这次以《感恩父母》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3、在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教育学生做一个思想健全感情真挚的人。

班会重点: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树立美好的人生观。

班会难点:

让刚刚唤起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常驻心间

课前准备:

一段视频:生命的孕育与成长;

歌曲:《感恩的心》《童年回忆》;

一组15名学生收集“感恩父母”的故事,并整理4篇; 二组15名学生收集父母令你最感动或最难忘的一件事。整理4篇。

三组10名同学查询书籍或在网上搜集赞颂父母的诗词 ,整理3篇。有负责的同学报给我制作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悟亲情

视频播放:《生命的孕育与成长》。同时由段学佳朗诵诗歌《妈

妈,亲爱的妈妈》

妈妈,亲爱的妈妈

朗诵者:段学佳

把最美的鲜花献给您,

把最好的祝愿送给您,

把最深情的歌唱给您,

把最真挚的爱留给您。

啊,妈妈,亲爱的妈妈!

您用金色的.摇蓝,

编织我人生路上的云霞;

您用一根根五彩线,

绣出我青春锦绣年华;

您教我懂得真善美,

忠于人民,热爱国家。

啊,妈妈,亲爱的妈妈!

日出日落,春秋冬夏,

悠悠岁月染您两鬓霜花;

母爱化作和煦春风,

伴我走遍海角天涯。

世上纵有千般爱,

唯有母爱最博大。

啊,妈妈,亲爱的妈妈。

通过观看视频和段学佳的诗朗诵,初步感悟母爱的伟大, 感悟身边亲情的无处不在。生命,是来自上天的赐予 。 在父母殷切的期盼中,茁壮成长。因而,生命承载了太多的目光和绵绵的情意。

你听过这些故事吗?(结合课件演示) 由一组的四位同学汇报搜集的伟大母亲的故事和感恩的故事。有:《孟母三迁》中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地震中伟大母亲》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熟睡的孩子,在母亲送给孩子的短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反映了动物母子间的亲情,启发学生就连动物都能懂得感恩父母,更何况我们人呢!通过这些感恩故事激发学生心灵上的感触。

分享感动让学生谈听了这些故事之后的感受,再由二组四位同学展示活动成果:讲述自己小时侯爸爸妈妈辛苦带大自己的故事,或父母令你最感动、最难忘的一件事 。孩子的亲身经历比较容易激发感恩之情 ,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感动。

小组展示完后,教师再展示几组图片:

a、妈妈在悉心照顾着自己的宝贝。b、父母在校门口等待放学回家的孩子。c、父亲在大雪天推着穿的暖暖的孩子。d、雨中妈妈的保护。通过这几张图片,再一次激发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激与爱。让学生本来比较模糊的情感更加清晰。让孩子们知道风雨无阻是父母爱 难以报答是父母恩。

二、赞扬母爱,歌颂父爱

三组的同学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赞颂父母的诗词。以配乐诗的形式进行展示。

1、《母爱》 朗诵者:扬帆

《母爱》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险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感恩教育说课稿 篇5

(2010-06-24 21:29:11)

标签:

杂谈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说课稿

辽宁省凌源市三家子小心小学乔迎春

一,说活动背景

爱是至高无尚的,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和缺少真诚与倾心的,而父母的爱是人类最无私,最永恒的情感,父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母爱之情,能惊动天地,能感泣鬼神;父母的爱是社会最和谐的基石。然而现在的很多孩子却忽略了父母的爱。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幸福的感觉,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感恩与回报,,,他们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理解父母的期盼,荒费学业,生活浪费,甚至三五成帮无所事事,打架豆殴,个别同学还欺骗,顶撞父母,有的还时常演绎一场“离家出走”的闹剧。他们根本不在乎父母的感受,作为班主任老师看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的痛心,于是我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调查,其主要原因归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班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幼被视为掌上明珠,父母对孩子千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致使他们形成了“惟我独尊,任性,倔强”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班级内的留守儿童也特别多,父母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甚至认为爸爸妈妈不要他了,导致他们出现了“自私,冷漠,孤僻”的危险信号。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们“走进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加以引申,转化为回报父母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让父母的爱时刻伴其同行,我创设了以“感恩父母,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课。

二,说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主持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情感表达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缩小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感悟母爱的无私,父爱的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三,说准备

在确定班会的主题后,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受到教育,感受到父母的真情,产生爱父母的情感,所以不能靠枯燥的说教,而要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体,让他们自己感受爱的真谛,体验回报爱的快乐。我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开始了以下准备工作。

1,加强宣传,营造活动氛围。播放歌曲《父亲》和《母亲》,让学生感受到那如山的严父爱,似水的慈母情,进行全员发动,并公布了本次《感恩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的部分活动方案,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2,制定“感恩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3,收集一系列反映父爱,母爱的感人肺腑的文字材料,歌曲,和背景音乐等。4,然后将适合本节班会课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四,说过程

本次班会,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篇章走进父母,感悟爱:第二篇章体谅父母,理解爱;第三篇章关心父母,回报爱。

一段感谢人肺腑的主持词把同学们带进了

第一篇章:“走进父母,感悟爱”

在《天亮了》的背景音乐中,课件展示5,12地震中的一个感人场景:废墟中一位妇女双膝跪地成匍匐状保护着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在襁褓的手机中还有一条短信“宝贝,如果你能幸免于难,记住妈妈爱你”。出示场景的同时,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关于赞美这位伟大母亲的诗歌。

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讲述,感染,感动了大家。同学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刻的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进而引导们讲述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很自然的就走进了

第二篇章 “体谅父母,理解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歌曲《懂你》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从一杯牛奶的关怀,一把雨伞的深情中体会到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沐浴着父母的爱,同学们会沉浸在每一幸福的时刻。

这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的那些同学,会显得很沉默,困为他们的爸爸妈妈离家太久,已让他们淡忘了亲情的接触,甚至有些同学会认为他被父母遗忘了。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背景音乐中,有一位家长读封远在外地打工的家长寄给孩子的信。

听完这封信,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肯定会陷入深深的思念,很多家长和孩子一定会热泪盈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候由主持人提出倡议:同学们,去拥抱我们的爸爸妈妈吧!向他们倾诉你此时的心声。父母没能到场的同学可以把老师当做妈妈,做一次深情的拥抱,然后把想跟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一封信寄给他们,好吗?

通过这一段段感谢人场景的再现,震撼了学生感恩的心灵,激发了他们关心父母,赞颂父母的热情,由此走进

第三篇章“关心父母,回报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内容

1,观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上学生懂得关心父母从生活小的小事做起。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为父母做的小事,并请几位同学做汇报,说说自己怎样关心父母。3,父母谈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令自己最感动的事。

4,让学生制作一份亲情卡片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通过亲手制作并对父母说上一句感恩祝福或平时最难以表达的话,上学生进一步走近父母,懂得长存感恩之心。5,主持人带领全班同学配乐朗诵诗歌(〈秋的喁语〉)把班会推向最高潮,使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6,主持人总结并提出关爱父母的倡议。

少一句顶撞,多一句安慰;

少一次争吵,多一次沟通;

少一点埋怨,多一点理解;

少一点索取,多一点付出;

少发一点脾气;多露一丝笑容。

7,全班同学集体表演唱《感恩的心》,让同学们再次在歌舞中感受父母之情,释放感恩之心,此次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五,班主任总结

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孩子得到父母的爱就如同一株稚嫩的小芽得到了阳光雨露,在爱的天地里同学们已一天天长大;父母得到孩子的爱,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疲惫,就会化作一种无比的幸福。这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我们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懂得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感情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建立起来。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做到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的旋律将会在末来的日

子奏响。从今天起,为了表达我们对爸爸妈妈的爱,希望每个同学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一片感恩之心,让爱与我们同生!

六,希望达到的效果

1,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爱中。

2,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次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之处。

3,希望教学活动过程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更加敬爱父母,让他们永怀感恩之心,与爱同行。把对父母的爱与感恩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爱的教育》说课稿 篇6

1、检查半学期来,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情况。

2、在对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说活动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

2、师述: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你心中,爱到底是什么?

3、生自由畅谈心中对爱的理解

4、问:是什么让你懂得了爱?(导出《爱的教育》)

5、简介相关内容

二、走进人物

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

2、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是写 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

(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 。

(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

(4) 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

(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

(6) 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

3、指名试做

4、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交流

5、指导:在这些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安利珂的女老师,因为她﹍﹍

6、交流: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三、印象最深的故事

1、过渡:在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发生了很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在书中100多个小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故事情节交流

3、引导: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

四、 感人的片段

1、过渡:这一个个故事打动了我们,多少次,我们边读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老师把读的过程中最感动的片段划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2、出示几处感人的片段。

3、指名读。

4、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打动你的地方划下来?

5、交流

五、小结

1、从这些人和事中,你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

2、以“ 教会我 ”的句式说一句话。

3、小结:《爱的教育》教给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我们在爱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音乐:《爱的奉献》)

幼儿教育说课稿 篇7

这些天天气一直不好,时不时的下点雨,我撑伞来上班,发现小朋友们对我的伞很感兴趣,这个摸摸,那个动动。于是,我就在他们动雨伞的时候和小朋友们聊了聊,他们都很兴奋,纷纷告诉我,他们家里也有伞,有的说他们的伞是短的,有的说他们的伞是蓝颜色的,还有的说他们的伞是有花边的,看他们告诉我时的那种神情,让我决定有必要来围绕“伞”这一主题来开展一次活动。

二、教学目标

《大纲》中指出幼儿要能够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话和回答问题,能认真的倾听他人说话,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具有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为此,我特地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能。

3、锻炼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能。

教学准备:

图片(蘑菇、棒棒糖、松树、小伞、大伞、公主、四个仆人)伞

三、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法、学法的特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讲述故事,二是讲述伞的用途,来引导幼儿推理、观察、想象,并用语言表达来认识伞的功能。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爱画画的公主》。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位公主不爱讲话……要仆人去找画上的东西。(出示第一幅图)我们也来比划一下,猜猜看是什么?要顺着数字来连。(幼儿回答)

(教学分析:幼儿对于配有图片的故事是很感兴趣的,让小朋友边听故事边看图,在感官上比较形象,再让小朋友通过数字连线猜物,能较好的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出示第一个仆人的图片)

原来仆人拿的是什么?可是公主看了蘑菇却摇摇头,又画了一幅画。我们也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出示第二幅图)(幼儿回答)

(教学分析:第二轮的连线猜物,能再一次牢牢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猜的过程中参与的欲望也比较强)

(出示第二个仆人的图片)

仆人拿来了公主最爱吃的棒棒糖,公主看了棒棒糖,叹了口气,咬了咬笔杆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三幅画)我们再来用手比划一下,猜猜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

(教学分析:第三次的连线猜物,与前两次在图形上有明显的区别,小朋友们都各抒己见,学习的气氛比较活跃)

(出示第三个仆人的图片)

这次胖仆人拿来的是一棵松树。公主看见仆人扛了一棵树来,气得脸都红了。她掏出一支笔,仔仔细细的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四幅画)我们再来比划一下,猜猜公主画了什么?(幼儿回答)

(出示第四个仆人的图片)

这次,瘦仆人买来的是一把伞。公主站在伞下觉得凉快多了。公主笑了,仆人也笑了。

(教学分析:整个这一环节,其中的方式方法是比较多样化的,不单单是一个听故事的过程,也是一个益智游戏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对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观察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数字排序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比较综合的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提问:梳着两根辫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蘑菇呢?蘑菇什么地方像伞?

穿红裙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棒棒糖呢?棒棒糖什么地方像伞?

胖仆人为什么会砍小松树呢?小松树什么地方也像伞呢?

(教学分析:这一环节是主要通过对实物雨伞的观察,来让小朋友们自己寻找出并指出蘑菇哪里像雨伞,棒棒糖哪里像雨伞,小松树又像什么时候的雨伞。来锻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雨伞的主要特征,来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以及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述伞的用途

师:(出示准备好的伞)问:“公主用伞来干什么?”

(教师撑开一把伞)(把伞倒挂在手上)

师:伞除了可以撑外,还可以做什么?(幼儿回答问题)

师:原来伞有这么多用途,它可真奇妙啊!

渗透法制教育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各们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来自金沙县第二小学,陈俊。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由于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交流的主题是怎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所以我在说课的过程中,就省略了常规说课的某些步骤,重点讲述我在这一节课中是怎样渗透法制教育的,现在我就开始说课。

首先我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会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而且,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 用。

4.培养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5.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不可能讲解过多过深的法律知识,所渗透的法律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浅显易懂的,所以就没有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鉴于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购物,换钱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建立爱护人民币的法律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过程中,出示模拟钱币。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人民币的面值种类,给学生讲清楚这些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就是人民币。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育学生: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目的:这一设计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包括认识人民币和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没有涉及到法律知识的讲述)

1、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发言。

师:大家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几分,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不过分这个单位,现在我们这里已经不用了)。(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么多面值的人民币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真棒,用这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甲组: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乙组: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硬币分成另一类。

师用课件展示这种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1、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6种人民币。

3、展示以分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

师: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哪种面值的人民币种类最多,哪种最少?

设计目的:这一设计,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参与、交流、探索、归纳对我国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进一步学习了分类的方法,巩固复习了最少、最多。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2、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师生做换钱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2角币,用1角币的来换老师的2角币需几个? 生上台用2个1角币换。

老师接着出示5角币,让学生用1角币换。

师:老师有1枚1元的硬币,你们应该用几个1角币来换。

同桌摆学具,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归纳:1元=10角(板书)

(2)师生、生生之间做换钱游戏

1元能换()张2角?1元能换()张5角?

5角能换()张1角和()张2角?……。

设计目的: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知道他们的关系是十进关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鉴于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年龄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超市购物活动来吸引学生,一方面作为渗透法制教育的契机和切入点,一方面巩固所学内容。

(1)超市购物

我们在开展一个“超市购物活动”之前,先分组,每组选出一名售货员。由售货员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然后请同学们拿着钱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在此我有意识的给学生一些被损害的人民币和一些假币(人民币是用于教学的学具)。

学生自由购物(活动开始)

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买到了自己喜欢的物品,而拿着假币和被损害了的人民币的同学就没有购到物品,这个时候,我把它作为渗透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和契机,问学生:你们哪些去超市没有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为什么?我就由此而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你们手里的假币和被损害的人民币都妨碍了人民币的流通。在实际生活中,凡是制作、使用假币和损害人民币的这种行为都是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由于学生知识特点,就不能过深过多的讲解,这个时候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刚才活动所涉及到的法律,就(展示图片)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来理解。

(2)做一做第一题和第二题。

设计目的: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

(3)学生课后查阅有关爱护人民币的法律资料,进一步加深法律意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谁能说一说你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设计目的: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

我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时时进行,而应有计划、有契机,注意把握一个度,这样才能既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能让学生建立相关的法律意识,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我的说课完毕,有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五)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学前教育专业说课稿 篇9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他们喜欢关注画面的细节,每次阅读由于关注的细节不同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优秀的儿童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仔细阅读并加以联想,就能发现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

绘本故事《这是什么形状》讲述的是小酷和小玛兄妹俩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各种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创造出了美丽的小镇。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整个故事情景生动有趣、跌宕起伏。而如何将绘本富有创意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是关键所在。我分析后发现,小酷和小玛通过几何图形的组合构造简单的物体,这和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美术活动几何图形的组合非常吻合。几何图形的组合比较单调和抽象,幼儿掌握起来有困难。绘本《这是什么形状》内容比较简单易懂,画面鲜艳,生动,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现在,美术活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课了,它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整合各个领域能力的偏向美术欣赏、技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通过这个绘本故事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对几何图形进行组合,表现物体的简单特征。于是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从简单的图形变化入手,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通过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组合与相加,在游戏中慢慢变化成复杂有趣的图案,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形状概念,培养幼儿的想像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活动,能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

2、能力目标:尝试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特征,并进行想象添画,萌发对物体的观察意识。

3、情感目标:在大胆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尝试精神,发展想像力。

其中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简单的物体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尝试用图形组合表现物体特征,并进行想象添画,萌发对物体的观察意识则是此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小酷和小玛》PPT课件。我在制作这个绘本课件时不只是为了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而制作课件,而首先是考虑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如何制作一个让孩子喜欢、接受和容易投入的课件,如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容入形象、生动、活泼的课件当中。所以我非常注重课件的儿童化、游戏化,并使活动内容有规律地渗透于课件之中,让幼儿能与课件充分交互和渗入,成为课件当中的一个角色,成为活动当中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

2、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效果,譬如:聚光灯的强调、即画即擦、快速对幼儿的作业进行反馈等,这些辅助手段能更好地为老师的活动开展来服务。而且孩子们对白板很感兴趣,增加了活动中的交互性。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画纸、画笔、浆糊、棉签和抹布。

4、钢琴曲为背景音乐。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活动过程:

1、介绍小酷和小玛,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进入状态兴趣起很大作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幼儿视觉与专注更聚焦,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帮助孩子排除其他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动重点上。孩子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都被调动起来,这样就解决了兴趣的问题。

幼儿从小就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我介绍小酷和小玛两位熊宝宝客人并请幼儿猜想谁是小酷而谁又是小玛时,马上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观看PPT课件,引导幼儿从单一的几何图形联想出各种物体。

随着现在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将其不断地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我将幼儿喜爱的绘本故事制作成PPT课件应用到此次活动中,当故事开始告诉幼儿小酷和小玛准备画画时,孩子们已经按捺不住的在猜想他们会画什么呢?而小酷画的圆形更是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孩子们在不断地猜想究竟会是什么,我把问题留给他们自己去探讨,此处白板的正确利用对解决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在白板上画出圆形请幼儿上来把自己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孩子们的想象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太多圆形的物体,当我揭示答案是太阳时,猜对的幼儿会为自己喝彩;小玛画的三角形出现时幼儿早已跃跃欲试,都想上来尝试一次,有的竟然能联想到三角形的帆船并画下来,幼儿通过亲自的操作使原本看似难以掌握的知识变得水到渠成了。

利用白板强大的画笔、橡皮、图形等功能,使幼儿可以更加直接地明确绘画的步骤,有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创想和尝试,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幼儿掌握的情况和问题的所在,以调整并实施对策。帮助幼儿在实际绘画时能够对重难点能够有所注意。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而且这种操作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支撑,幼儿只需要接触过几次就能轻松掌握,他们对于这种操作也乐于掌握。上面的孩子画得认真,下面的孩子看得比他们还认真!所有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老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通过PPT课件,能从简单的图形组合联想出各种物体。

《纲要》中曾说过:“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接下来已经不是单一的几何图形了,而是出现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孩子们发现它变成一座漂亮的房子时,更加专注的期待会有其它奇妙的东西出现,而随后出现的三角形和圆形组合(鱼);长方形和圆形组合(汽车);圆形和三角形组合(向日葵);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小猫)已经让幼儿目不暇接了,当一幅美丽小镇的图片出现时,幼儿的情绪被再次调动起来并不时的发出赞叹声:“太漂亮了!”活动被推向了高潮,也为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做好了铺垫,我引导幼儿在小镇上发现各种形状,幼儿自己寻找每种物体是由什么形状组合成的并通过此环节总结出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可以用各种形状来组合再现出来,使难点迎刃而解,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请幼儿来当小酷和小玛展开想象互相交流自己会用哪些图形组合成什么物体。

4、游戏:小酷和小玛。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幼儿教育纲要》(试行)中也曾提到: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此时的幼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酷和小玛,我为他们提供一些物质准备:各种图形及画纸和笔再为他们配上柔美的《天空之城》音乐,使他们在优雅舒心的氛围中更好的发挥想象。

5、作品展示。

幼儿的作品只有得到大家的肯定才会信心倍增,我把幼儿的作品照下来并展示在白板上,幼儿兴奋的寻找着自己的作品并上台讲述作品,最后请我的小酷和小玛跟我回去吃点心,首尾呼应,活动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五、说教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活动中始终坚

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活动中遵循灵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

游戏法、提问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白板)集图像、色彩和声音于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游戏时注意加强辅导。

新《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

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故事导入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要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因而我设计了用绘本故事这一情节,并通过故事导入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贴添画,让幼儿通过想一想、拼一拼、贴一贴、添一添来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幼儿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4、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如在观看课件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游戏“小酷和小玛”中渗透了艺术表现等等。

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六、效果分析:

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篇10

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与学生

1.教材分析

《走进新生活》节选自湖南省教科院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一分册。它从学生的知、情、意、行来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而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走进新生活》又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篇,因此还要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热情与兴趣。

2.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是独自一人,从落后的小学校到先进的示范性中学,从偏僻的瑶山深处到繁华的县城中心,又加上学习上的变化,绝大部分都出现了“不适应”现象,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瑶族学生更是如此。

二、说目标与方法

1.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悉高一新生活是“新”在哪些方面,并找出“不适应”的原因及对策。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战胜新生活中的困难树立勇气,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走进”新生活的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

2.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研究探讨式教学、分组教学等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心理适应能力,根据螺旋递进式原则,这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模块,它们之间在逻辑上既相对独立,又保持连续和递进。同时三个模块在教师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发展上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1.模块一:身临其境(感受新生活)(7分钟左右)

(1)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展示“新生活”中的变化,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对将要遇到的困难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让学生讨论后补充还有哪些“新”的变化。

在这个模块中,重点是多媒体素材的选取,一是在反应“新生活”的内容上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二要使学生感觉到“新生活”与原来的生活反差很大,也就是对比要明显。

2.模块二:刨根问底(探讨“不适应”的原因)(11分钟左右)

“刨根”游戏步骤:

(1)教师向学生展示事先做好的“纸板”,介绍其内容和操作方法。

(2)挑选一至两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主持人,组织学生游戏。

(3)要求学生讨论并补充其它原因。

(4)教师根据“游戏”和“补充”总结“不适应”的原因。

在这个模块中,织组好学生成败的基础,师生互动是成败的关键。

3.模块三:各显神通(找出“不适应”的对策)(21分钟左右)

活动一:“我也有对策”:

(1)教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环境的变化,学习的变化,气质、性格差异,心理准备的情况,家庭社会的压力)

(2)请学生把“对策”写在“我也有对策”纸上。

(3)教师收上后,边展示边讲解。

活动二:高中阶段自我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和以往的经验,给自己的高中阶段做个设计,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发言和写在“自我设计”纸上相结合。

在这个模块中,教师要准备了一些影视资料,当活动中出现“沉默”时,用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小结与课后拓展(1分钟左右)

(1)小结,这堂课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堂课,目的是让大家树立战胜一切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以后还会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课后拓展,浏览学校网站,到学校论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坛提问并参与讨论。

四、说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中的三个模块是否实现了当初的设计构想,反思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是否真正得到了实现,在加以修改后写成《走进新生活》教学案例。

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第一分册第18课,本教材是由湖南省教科院编著。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适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1、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2、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3、过程:

(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句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有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

①分析一下为什么发怒。

②分析一下发怒的后果。

③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④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

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

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坝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作业的布置和教师的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

上一篇:信用评级作用下一篇:送虞说擢第南归觐省,送虞说擢第南归觐省钱起,送虞说擢第南归觐省的意思,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