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的践行(共10篇)
感恩教育的践行 篇1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继“中国梦”之后,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提出了“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做了三个层面的提炼。这是凝聚和引领13 多亿中国人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自开展活动以来,结合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感恩为载体, 弘扬感恩文化,开展感恩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中“内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做法如下:
1. 感谢父母养育恩
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父母生日等特殊节日,在学生中开展“孝心”活动,给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或者小礼物,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送上一个紧紧的拥抱等。并适时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号召少先队员们利用双休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不仅与此,学校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利用五年级学生学农期间与家长的短暂分别,号召家长为孩子们写一封家书,当孩子们在学农基地意外地看到父母们温暖的问候和亲笔的家书时不禁热泪盈眶,泪水中包含了对父母们的想念,更多的是对其感恩之情的升华。
2. 感谢老师教育恩
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演讲比赛,比赛中学生们共同回忆老师们的点滴付出,并发自肺腑地向老师们表达了感激之情。每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学生从一开始学校布置做感恩贺卡逐渐过渡到自发地制作贺卡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同时,学校也会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各班级召开“感念师恩”等主题班会。学生们在感恩的同时,感受着身边老师们的工作态度,进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二字的重要意义。
3. 感谢同学帮助恩
学校适时在同学间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今天我做值日生”、“手拉手共成长”、“友谊中队共成长”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间不断感受彼此付出的快乐和被关心的温暖,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二字的深刻内涵。
4. 感激社会关爱恩
基于学校外来务工子女数量不断上升的现实情况,学校联手社会实践基地敦煌社区创建农民工子女学校,学校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可以每周三下午参与到社区为其免费开设的各项辅导班中;个别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经过申请,可以得到“万帮小蓓蕾”的助学奖学金,这些孩子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基于此,学校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学雷锋活动”、 “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5. 感谢祖国培育恩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开展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及清明节祭祀、烈士纪念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日、中秋节、十一三大队会等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活动,挖掘其中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在首个“烈士纪念日”和纪念抗日战胜胜利70 周年等活动中。学校均举行主题升旗仪式,以此来纪念革命先烈,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培育我校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师生感恩烈士,感恩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节气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年3 月和9 月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主题的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风尚。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各班团队通过召开“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队会,通过讲一则雷锋故事,为低年级同学、为学校做一件好事,唱一首赞颂雷锋的歌曲,开展一次队员的实践活动等内容。与此同时,继续坚持开展“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各班好人好事的记录和宣传活动,我校每月第一周的周二上午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各班负责人召开“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专题例会,会议上,各班负责人向学校汇报一个月来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学校利用周一的值周总结时间向全校师生表扬并宣传在此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个人和班级,营造了良好的学雷锋氛围,将雷锋精神继承和发扬。
6. 感激自然赐予恩
结合3.12 植树节、4.23 地球日、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和“三节”教育契机,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厉行节约等活动。号召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认养保护一片绿地或一棵树,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做“10 天少开1 天车”的宣传者,做厉行节约的好少年,开展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书画、摄影和演讲比赛等,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使之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使之成为一名感恩国家、感恩时代、感恩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圆梦中华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教师最为社会新风尚的传递者,理应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依据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感恩为载体,弘扬感恩文化,开展感恩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中“内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则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教育,小学生
感恩教育的践行 篇2
相信读过《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一书的各位战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此书对于我们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当我读完尾页之后闭目沉思,千万繁复的思绪在我眼前不断飞过,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感悟,多得让我不知该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才能够很好地向大家倾诉。本月的读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的舞台永不落幕。学习如何感恩做人、敬业做事是我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必修课,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一支乐队若想呈现出余音绕梁的华章,需要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支撑,否则难以负载不计其数的车流;而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每一位员工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个员工的爱岗敬业。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会为社会、为企业作出贡献。也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
爱岗就是要热爱事业,把消防事业的发展作为己任。《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只是了解这个职业;“好之者”则是热爱这个职业,并能全情投入;“乐之者”是更高的境界,他在职业中有自己的享受和快乐,感到自己从事的职业提升了生命的热情和兴趣,做起事来不会有反感,并具有创造性。爱之深,才能全身心。因为有爱的地方就有温暖,有爱的地方就有微笑,有爱的地方就有理解,有爱的地方没有烦恼。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成功的法宝。
爱岗才能敬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履行岗位的职责。敬业,要有谦逊的态度,向书本求教,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敬业的资本是知识,知识就是财富。工作的实践中,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理论、学业务、学电脑,认真勤奋地学习,使自己的理论、业务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遵章守规,服从领导,忠诚事业,忠于职守,团结同事,一丝不苟,圆满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敬业必须要有过硬的知识本领,必须有忠诚之心,必须有热诚待人的态度,必须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具备这些,成功就在手中。
敬业要学会感恩,感恩是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必须胸怀感恩之心,践行感恩之实。来到人世,感恩父母;得到知识,感恩老师;教诲培养,感恩领导;工作支持,感恩同事;有份工作,感恩社会。胸怀感恩之心,才能安身立命,生活幸福,工作舒心。心存感恩之心,才会珍惜生命、珍惜事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才会在岗位上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感恩要落实到行动上,变“常回家看看”为“常回家干干”;变“认真负责”为“精益求精”;变“互相帮助”为“无微不至”;变“履行职责”为“忠贞不渝”;变“服从命令”为“忠心耿耿”。做一名优秀员工,必须要学会感恩。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做好自己的事业,必须要有奉献精神,奉献精神也恰恰体现了我们的感恩。奉献是无私的,要奉献就不顾个人得失,不虑个人安危,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工作奉献聪明才智,奉献体
践行雅行教育,守望教育的幸福 篇3
关键词:雅行教育;守望;教育;幸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20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76
小学阶段是道德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如果从小就能做到行起于正,达于雅,将为其终身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培养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承担责任,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强大的素质。“雅行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引导人、影响人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既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又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建设高雅校园——做美丽的自己
学校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是可以分享快乐的地方,是师生尽显智慧创造价值的乐园,也是不断创新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殿堂。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高雅、厚重、引领“为主。我们以“做最好的自己”为精神引领,将理念文化定位于“引领生命发展”,因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是由儿童来描绘的,每个儿童就是这多彩风景中最亮丽、最独特的那一抹颜色;将环境文化定位于“润泽心灵的绿洲”,因为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处长廊墙壁都在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都印刻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将课堂文化定位于“缔造共生的乐园”,因为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智慧共生、发现愉悦、诗意绽放的乐园。
二、丰实管理内涵——做幸福的自己
真正的管理,不是立竿见影改变人,而是潜移默化影响人,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幸福管理。激励每一位领导在工作中,要率先垂范引领,带头执行决策,积极主动工作;要创新思路,智慧管理,形成风格。倡导做有温度的领导,用阳光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包容的情怀、感恩的心境对待同事、学生和家长。
三、塑造儒雅的教师——做智慧的自己
教育,就是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发现自己;搭建一个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创造一个个机会,让学生成功自己。要真正把课上好,在课前要精研文本、巧设过程;在课堂上语言丰富、问题精巧,合作有序、自主探究、质疑互辩;在课后要耐心辅导,反思总结。使课堂高效而精彩,学生自主而发展。使自己的课堂有思想、有风格、有魅力、有特色、有内涵,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个性,充满智慧的人。
四、培育文雅的学生——做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精神成长,更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好习惯,受益终生。我们通过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出言有训,行之有范,心中有人,形成“时时讲雅行,事事显雅行,处处是雅行”的雅行环境。从学生走路、说话、排队、上课、出操、楼内秩序、放学路队等每一个细小环节抓起,“说话雅、 行为雅、走路雅、集会雅”等,使学生进出楼门列队行,出校队伍直线走,上下楼梯有序行,出操队伍快静齐。牢固树立“安全大如天,安全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的思想。通过雅行规范、精细的常规管理,真正走出一条“学生安全之道,家长放心之路”。
五、深入推进雅行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在设计雅行课堂模式体系时,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确立了“1+2+X”雅行课程体系。“1”指“一主”,既学科基础课程,追求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益”;“2”指“两翼”,“一翼”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翼”是富有朝气的社团活动。 “X”指艺术、体健、特长、学科应用、综合等各个领域的个性升华课程。由学生自己选修,旨在培养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一种体育技能、会唱歌、会跳舞、会交际、会吟诗”。 我们探索和追求的雅行课堂应该是:高效而具有活力,灵动而充满智慧。雅行课堂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知识、智慧、能力;让经典文化伴随学生终生,让秀外慧中的良好气质为学生人生奠定基础。
“一诵一读”是以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主要目的,它大大丰富了课本内容,开阔了学生眼界,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讲”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无论开展何项活动,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有疲惫之感,为此,我校制定了诵读课程评价办法,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做到“日日读,周周查,月月评”,评出班级“诵读之星”、年级“十佳诵读之星”,“我是讲题小能手”等,以此激励学生乐于接触经典,乐于阅读经典,乐于积累经典,乐于上台讲题。
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直接来源于在活动中的抛露头角,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我能行,我真的能行!为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月月末的“书海扬帆 童心阅读——班级读书交流会”,此项活动完全由孩子们自己主持,自己交流;不同年级的“我的中国梦系列活动——讲故事比赛”;不同年级的“小课堂大智慧——数学‘一讲PK赛”;不同年级的英语听力“PK”赛等,在丰富的活动展示中,涌现出了多个具有不同才能的孩子,有的因主持自如而崭露头角,有的因讲题思路敏捷而出色,有的因阅读理解能力强而自豪。各个班级由最初的一个小主持人发展到七八个,甚至是十多个,在一片赞誉声中,学生更加自信阳光,落落大方。
总之,教育如耕种,培桃育李,静待花开。我们只有遵循并敬畏规律,从育心开始,让心有归宿,让“雅行”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习惯,成为修炼的精神取向,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阳光。
践行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篇4
一、浙江大学的教育理念
浙江大学有几样最有名, 其中之一就是浙江大学的校歌。浙大校歌创作于1938年, 由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作词, 应尚能先生作曲。大家知道, 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浙江大学举校西迁, 在西迁的路上, 马一浮先生创作了这首校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 抗战自然是主流, 但马一浮先生创作的这首校歌, 竟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 全面体现着一个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浙江大学的精神, 竺可桢老校长称之为“求是精神”。这个求是精神按照今天来理解, 我们叫做“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无吝于宗”的合作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和“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我们这首校歌一共36句, 每一句大都是四个字, 像“启尔求真”“开物前民”“无吝于宗”“海纳江河”“树我邦国”等词都在校歌里, 校歌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思路来表达我们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比如它一开始叫作“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也就是说大学它很大, 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多的, 总是像大海一样, 能够接纳各方面的知识、各方面的内容, 各种各样有能力、有思想、有创新才能的人, 新的学科, 那么这个是大学之道的意思。我们大家知道大学的英文叫“university”, 这个“university”的词根“universe”的意思就是宇宙的、大的、全面的、各方面的。所以大学应该是这样的。不能觉得我这个已经足够了, 再也容不得别人了, 这种不是大学的精神。
从教育理念上来讲, 浙大有一脉相承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尤其体现在几位先生身上。
我讲的第一位先生叫林启, 林启任当时杭州知府, 他创建了求是书院, 创建的年代是1897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败给了日本, 签订了《马关条约》。当时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 主张办新学, 第一个就是在我们现在的天津大学, 他的前身叫北洋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是1895年创建的。北洋大学堂之后, 1896年又有南洋工学, 1897年又有几所学校, 其中一所就是求是书院。求是书院创办的时候, 林启先生讲:“居今日而图治, 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材, 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也就是说, 中国想要图治, 就要培养人才, 要培养人才, 就要讲究实学。这个“实学”可不是孔孟之道, 要“讲究实学”是林启提出的理念。到了1928年, 当时求是书院经过几次更名, 中间比如叫过第三中山大学, 最后到1928年改名国立浙江大学。
林启先生之后, 要跟各位讲的重要人物是我们的几位老校长。国立浙江大学的首任校长蒋梦麟先生, 他讲:“大学是要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净化之社会。”也就是说, 大学除了培养人以外, 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蒋梦麟先生在浙大卸任以后, 担任了北大的校长。在浙大做校长时间最长的是竺可桢先生。1938年, 当时日本已经把上海、杭州都占了, 浙江大学只能西迁。第一步迁到浙江的建德, 然后迁到江西的泰和, 然后再迁到广西的宜山。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竺可桢校长讲:“大学绝不只是培养几个专家、工程师、医生之辈,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公忠坚毅, 能担当大任, 主持风气, 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2010年的时候, 温家宝总理到浙江大学访问, 和学生进行座谈。他问同学们, 知道不知道竺可桢先生关于纪念王阳明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里, 就说了这句话。竺可桢先生讲:当年的王阳明先生已经五十多岁, 学问很高, 功成名就, 桃李天下。当时朝廷里有人要整他, 就跟皇帝讲他, 于是皇帝就派他到广西去剿匪。那时五十多岁应该算年纪比较大了, 到广西去剿匪, 条件肯定非常艰苦, 而且这明显是朝廷里的小人挑唆的结果。王阳明先生明知道这样一个情况, 但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前往, 因为剿匪毕竟是国家的大事, 所以他就毅然决然告别了学生, 临别前发表了一篇特别著名的演说。王阳明不但学问好, 军事上也是天才, 名声在外。到了广西以后, 土匪一听他来了, 都害怕了, 打都没打, 就全投降了。完成了朝廷的任务, 王阳明在回朝的路上过世了。竺可桢先生讲, 王阳明先生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 能以国家的事情作为最主要的事情, 是多么伟大的精神。
进入了新时期, 从1988年到1994年, 路甬祥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在这以前, 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 路校长在他主政期间, 把“求是”校训改成“求是创新”。他讲“求是系治学之本、创新乃科技之源”, 因此我们现在的校训是“求是创新”。我的前任是潘云鹤校长, 潘校长现在在中国工程院工作, 他的理念是造就能从世界大势看问题, 知识、能力、素质俱佳, 智慧独特、坚韧不拔、诚信可靠的各界领导者。因此, 浙江大学培养学生的理念是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他们能够看清问题, 能够担当各界领导。这是浙江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
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有十六个字, 叫坚持“以人为本, 整合培养, 求是创新, 追求卓越”。以这样的教育理念, 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那么我们现在怎样去践行这样一种教育理念, 怎样体现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
我们认为, “以人为本”首先是要以学生为本。从招生开始, 包括招生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都全面考虑到学生。给大家讲一个细节。同学们都是中学生, 中学生在高考过后要报志愿, 报志愿不但要填报学校, 还要填报专业。而我们招生, 并不需要学生报具体专业, 只需要报科目大类。我们一共有7个大类, 有理科、工科、医科、文科, 等等。我们在招生的时候, 是采用大类招生, 第一年是通识教育, 第二年的时候自主定专业, 我们制定的是自主管理的教育系统。这样的一种方案是我们从2008年开始实行的。
“以人为本”不但体现在招生上, 还体现在就业方面。就业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这次“两会”上也讲,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 是不是因为大学培养的人不能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 也就是说你学校培养的人, 其学科结构、知识结构, 有没有问题?我们觉得就业这个问题, 关涉学生、教师、社会三个方面。
每一位同学, 都有对自己爱好产生影响的人, 包括中学老师、自己的父母, 这些人会对你们或者你们自己愿意选择哪些专业产生影响。如果把不同的专业收拢在一起, 就会形成不同的学科结构。同时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教师队伍, 这个教师队伍同样涉及专业与结构。另外还要关注到,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与需求, 也涉及学科结构。比如今年哪个学科比较热门, 明年或者再过五年, 另外的一个学科将变得比较热门, 等等。因此这三个结构体现了三方面的需求, 它并不完全是重叠的。对于学校来讲, 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 应该想办法促进这三种不同的结构互相调整、和谐发展。
以上就是浙大的一个特色, 我们将它定义为浙江大学的本科生院模式。
具体而言, 我们从2008年开始设立本科生院, 以前大部分的学校, 有教务处, 然后有学生工作处, 教务处就是管教学计划, 学生工作处是管学生, 整个教务系统在学校里头是由校长来统管, 而学生系统在学校由党委副书记管理。在浙江大学成立了一个本科生院, 本科生院负责所有学生的工作, 本科生院的院长是管教学的副校长, 本科生院的党工委书记是主管学生的书记。我们前两年基本上以通识教育为主, 然后选择专业, 后两年是采用多个专业, 一共有113个专业并行发展, 所以是一种2+2的模式。前两年学生全部进入“求是学院”。“求是学院”有三个学园, 没有按照专业划分开。三个学园都有很好听的名字, 学生在学园里, 以“宽、专、交”式的教学理念进行学习。
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全面实行学分制, 而且采用弹性学制, 没有规定每个学期必须选多少课, 只是规定要修够160个学分, 方可毕业。我们规定学生最低160个学分, 但是我们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 一般到了毕业的时候, 最后大家选的平均数将近是190个学分, 基本上相当于多选了一年的课。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宽、专、交”。我们希望基础宽。怎样做到“宽”呢?多选两门课就宽了。然后要有专业, 所以也得学一些专业课, 然后还希望能有一些交叉的学科。同学们在这样的理念的熏陶下, 他自然而然就多选了很多这方面的课程。
我们的下一个观点叫“整合培养”。所谓整合培养就是我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主修和辅修相结合, 课内的和课外的相结合。“整合培养”的英文叫“holistic”, 这个现在在国外的教育理念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然后要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并重。比如我们的本科生有超过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 在本科生阶段参加一个叫“SRTP”的研究计划, 就是说他在念书的同时也去参与研究。我们每年招收五千多名本科生, 每年参加“SRTP”计划的学生大概有三四千人, 很多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以外参加一些科研, 还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
我们学校以通识教育为主, 我专门到耶鲁大学去具体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目前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不完全相同, 美国的很多大学尤其是著名的私立大学, 基本上只是文理科的, 然后到了研究生阶段, 再分成其他的各个不同专业。而在中国情况不一样, 我们所有的用人单位, 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 都不希望招来一个人, 再花一年的时间对他进行专业的培训, 他不愿意出培训的费用。包括有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公司, 你来一个“通识”他不要, 他要的人就是马上能上手。所以那个时候经常有一个观念说,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到了公司去、到了外国企业不能上手干。这个实际上是这些企业对中国的一个附加的要求。
比如说美国在中国的企业, 他的研发部门、核心管理部门全在别的地方, 这个地方他希望人力资源成本要低, 所以要你马上能上手。包括研究生, 研究生考试实际上是要考专业, 你对企业、事业单位说我是一个通识的, 潜力很大, 但我没有一个具体的专业, 在目前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教育的模式, 前两年以通识教育为主, 后两年以专业教育为主, 采取现在的“一横多纵”的教育体系。
我们要求学生要“宽、专、交”, 知识面要宽, 要有专业, 同时要有一两个交叉学科。“宽、专、交”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需求, 我们中文叫“knowledge、ability、quality”———“知识、能力、素质”, 实际上ability和quality这两个词在英语的意思差不多。从中文你当然能说是能力、素质这两个词, 意思差得很多。所以国外叫做“KSV”, K是knowledge, S是skill, V是value, 你的价值观。他认为学校里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要“知识、能力、价值观”———“KSV”。所以从本质上讲, 和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是非常像的, 但是他好像更把价值观突出出来。而我们一般很少说, 我们是又红又专, 这个我们是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这个也是说的;所以他实际上也是有这个。
但是如果我们光要求“宽、专、交”, 也有的时候会产生问题。他说你什么叫宽呢, 知识面要宽, 多学几门;什么叫专呢, 专业也得学好;什么叫交呢, 你还有个交叉学科, 按这样来讲, 你就得学很多东西, 学很多很多课, 可能课就太多了, 就学得不深入, 老师上课时也可能不敢要求同学们, 所以“宽、专、交”是对一般的要求, 但是你真正想培养一个特别优秀的、拔尖的学生, 除了“宽”, 还要“精”;除了“专”, 还要“深”;除了“交一交”, 还要“通”, 要“精、深、通”。所以我们有一个竺可桢学院, 还有一个求是科学班, 在竺可桢学院和求是科学班, 我们还会对学生有“精、深、通”的要求。这是塑造未来的学者和有潜力作为大师的人所要求的。
我们的校训中还有一条是“求是创新”。我校前两年的学生, 全叫做求是学院的学生, 然后我们有一个创新创业班。这个创新创业班的学生, 除了有自己的专业以外, 还要学习怎么能够创业, 怎么能够创新, 怎么能够做出具有可行性的创业的计划, 怎样筹集资金, 怎样率领团队, 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未来的领导者。
二、浙江大学的基本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求是书院, 1928年改名国立浙江大学, 1937年西迁办学, 1998年成立新的浙江大学。应该说, 1952年院系调整, 浙江大学的损失是很大的。当时的128名正教授, 调整完了我们只有32个, 调整之前我们有七个学院, 调整完了只剩下一个学院, 还不全乎。新浙大的组建, 是把在杭州的原来一个学校, 但分开办学了, 现在给他重新合并在一起。所以等于是兄弟们重新聚合在一起, 是一种重归。目前是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前进。
在校生规模, 本科生22000多人, 全部学生是42000人。我们的一个特点是博士生多, 我们有7000名博士生, 博士生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在1998年四校刚合并的时候, 我们每年招8000名本科生, 现在我们每年招5500名学生, 实际上是别人都在扩招, 我们是在缩招, 缩招了三分之一规模, 但是我们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直在扩大。我们的学科非常全, 这个点、那个点也非常全, 除了军事学以外, 什么都有。
我们的老师有3400人, 现在拥有博士学位的老师的比例已经达到70%以上, 这个数据已经老了。教授里面有15名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12名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我们现在千人计划的入选者有29名。
我们学校有5个校区。面积基本上和西湖一样大。西湖是以水而著名的, 浙江大学所有校区的名字都有“水”字:紫金港、西溪这个是水, 华家池这个也是水, 玉泉也是水, 之江也是水。
我们学校的校舍面积是270万平方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我们有4万学生, 平均一个学生有5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面积。各类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各种教学中心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教学基地, 列在全国高校的第二位。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 有接近600万册书。中国大学的数字图书馆计划, 我们是牵头单位, 我们已经把所有出版发行的中文图书中的200多万种以上都数字化了。这个数字化的过程还在继续进行。
我们学校科研的情况, 2011年的科研经费是27个亿, 全国高校里排名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 我们也是第二多。专利、科学论文这两个我们都连续三四年是全国第一名。
三、浙江大学的未来发展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要在建校120年, 也就是2017年前后, 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综合型大学就是说, 我们博士生计划的学科, 基本上全覆盖。我们希望有若干个学科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科, 有1到3个学科成为原创性成果闻名于世的顶级的学科。
在研究型大学方面, 希望在重要的领域作出重要的贡献。我们希望我们在研究型大学主要的办学指标上能够进入世界上的百强。现在我们有几个数据已经进入百强了。比如刚才讲到了我们科研经费的数目, 现在已经进入前百名。我们的学术影响力, 希望在2020年, 达到100名左右的情况。
我们有暑期交流计划, 争取在最近一两年, 所有的本科生在四年期间能有一次暑期或者其他时候参与出国交流的计划。现在已有超过20%的本科生做到这样, 将来希望达到50%。我们希望绝大多数研究生在他研究生的生涯里头, 起码出去开趟会, 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博士生我们希望100%或者出去访学一次, 或者去开一次会。还有出国留学计划, 每年有150名教育部公派博士生的计划。
从国际交流来讲, 我们从不同层面做好工作。从学校这个层面广结朋友, 我们已经和140多所国外的大学签订了框架协议。还要多参加活动, 争取发言权, 我们参加了很多国际组织, 在这些组织里头, 我们都尽量地发挥一些作用, 把中国有关的情况告诉他们。比如大家知道有个《泰晤士报》教育增刊, 总对大学做排名, 去年十一放长假的时候, 他们邀请我去做报告, 就是讲怎么建设世界一流性大学, 我就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他们, 他们觉得中国的大学发展非常快, 以后应该在排名上多反映中国的大学。当然我们也请了一些专家来演讲, 比如请杨振宁先生做了一个报告。
浙江大学目前正和新加坡合作, 新加坡现有三所大学, 现正筹办第四所公立大学, 叫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它是从广义的观点上去讨论设计, 是从科技的角度上去讨论设计, 研究科技和设计的结合。这个学校不设院系, 采用新的教育的模式, 新加坡对这个学校特别重视。这个学校要在西方找一个办学合作伙伴, 找到麻省理工学院;要在东方找一个合作伙伴, 找到浙江大学。去年8月份, 我们已经正式签约, 共建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校园的发展。在建设新校区西区的过程中, 我们跟杭州市搞了一个“和谐杭州”示范区。当时因为杭州市计划修一条路, 把我们这个新校区劈成两半。共建“和谐杭州”示范区以后, 杭州市同意把这条路修到地下15米深, 3.6公里长, 从学校底下穿过去, 让上面能够连成一体。
感恩教育的践行 篇5
心怀感恩赤子心 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
为了让我院本科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项目,并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院结合校团委“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与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团工委学生会筹划举办“1+1”感恩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对象
我院全体本科生
四.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7年1月14日—2017年2月19日 地点:学生家乡、社会实践地点
五.活动内容
1.在学院放假期间,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并为父母做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儿(比如:刷碗、捶背、洗脚等,形式不限)。活动过程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可将其上传至QQ空间、朋友圈、微博、易班等形式宣传。
2.拜访高中母校教师或在学业生涯中对自己有特别帮助的老师,向老师表达成长路上感激之情,听取老师教诲,并送上感谢信或者自制礼物。活动过程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将其上传至QQ空间、朋友圈、微博、易班等形式宣传。
3.走访人生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亲友,送上学院特制贺卡,向亲友表达成长路上感激之情,并送上感谢信或者自制礼物。活动过程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将其上传至QQ空间、朋友圈、微博、易班等形式宣传。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对参与寒假社会实践的学生要进行安全培训。
2.要求2014级本科生全部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在实践报告结尾处要填写感恩对象对此次感恩实践的评价。
3.在开学后3天内由班级统一组织收取,向院团工委提交,并将主要内容做成PPT进行汇报。视频类作品要求:画面清晰,条理分明,时间10分钟以上。图片类作品要求:画质清晰,有代表性,表达明确,数量5张以上。宣传材料发送至网络后根据点赞数量和转发量,经院团工委确认后评比人气奖。
七.活动评比方法及奖项设置
参与活动的同学在返校后一周内上交反馈材料,学院组织相关老师对材料进行审核评比。
感恩教育的践行 篇6
推行“小先生”制和组建小先生宣讲团, 由学生担当传播陶行知先生事迹和思想的小使者。组织“小陶子”红领巾社团、营造自主参与氛围。搭建社团活动平台, 让学生参与各种多元化的社团活动,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是策划体验主题活动, 陶冶高尚情操。
组织学陶、思陶主题活动, 组织细节教育主题活动, 在日常点滴教育中培养一个具有公德意识的真人;组织节日主题活动, 在经典节日活动中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真人。
三是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实践, 培养实践精神。
学校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学生社区实践活动, 建立学校与社区双向参与、互动发展的机制, 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是让家校形成合力, 共同培育真人。
感恩教育的践行 篇7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命教育,方法,途径
一、树立“生命为本,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教育中有实现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所以,高校体育教育要树立“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的“生命为本”是指:体育教育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存在的价值,要遵循人类生命发展运行的轨迹,从而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来增加人的生命增长机能,更好的增加大学生的生命力;同时还可以透过体育教育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好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建立健全人格的发展,更好的实现其生命中存在的价值,促进大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家狄尔泰认为认识一个整体的人,人具有整体性,不仅仅具有物质即身体存在,还有心理的存在,人是身体与心理的结合体,二者不可分割。大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也是一个完整的人,当大学生参与体育教育时,我们不应该把大学生仅仅看作是一个生理上的人,而应该把大学生看作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个体,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要从生命的全面发展角度去教育学生,尽可能的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仅使大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发展大学生的人格。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建立在人的生命的本质的基础上来进行,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促进大学生生命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发展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保证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高校体育教育要实现从“注重健康”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生命的多样性,促进每个大学生的生命发展。所以,对高校的体育教育的特点,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矢志不渝的坚持“生命为本,全民育人”的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使高校更好的确立生命教育的目标,更好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凸显“生命元素”于教学过程之中
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过程并不仅仅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要超越自我,完善人格的发展过程。所以,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在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融合进生命教育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大学生进行僧明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体育教育一再被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而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就必须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因素,使教师在上课或者课外的各个方面都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较高的关注,能够更好的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价值,让学生通过进行体育教育来感知生命、来尊重生命、来感恩生命,从而更好地而完成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并不是自己独立实现的,而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要是增加生命教育,那么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出发,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实现其生命价值。不断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真生的认识自我,真正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为了更好的把生命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之中,教学内容要从六个方面去考虑,即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典型性、有用性、时代性。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另一种有力的方法是教学评价,为了有一个较高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一定要有一个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成果来进行评价,这样做是不合理的,而且教学评价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生命教育的价值,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点是评价主体的转变,教学评价不应该是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而应该让学生进行共同的参与,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评价的要求,而且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加的合理、有效,同时能够明确的彰显出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第二点是要充分尊重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第三点是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多样,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结果,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
三、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是非常尊师重道的,但是由于一些“为师命是从”的现象出现以后,这样的尊师重道就渐渐地衰落了,而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加倍关注学生的生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首先改变教育观念,要把学生与自己放在同一位置之上,平等对待,要充分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存在价值,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促进学生的生命和谐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有一点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谨记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宣泄石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爱好来进行一些专业的教育,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脚趾要引导学生发挥其学习的柱中兴,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第三点是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氛围要和谐、教学氛围要愉悦。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石燕.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开展的主要措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2]隋晓航.生命教育视野中的高校体育[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谭广.定向运动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和谐生成[J].怀化学院学报,2006(05).
感恩教育的践行 篇8
一、参赛对象
凡全国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和热心于基础教育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人士均可独立或合作撰写相关教科研论文并参加评选。
二、参评要求
1.参评论文的形式, 可以是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课题、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与分析、个案研究、日志等。
2.论文要注重“教育科研”含量, 要求立意新颖、主题明确、论据充分,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所参赛论文一定是原创、无抄袭, 引文要注明出处, 署名排序无争议, 文责自负。参评论文如已产生社会影响 (发表、交流、获其他奖项等) 者请在文末注明。论文报送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0日。注 :投稿邮箱 :
xkcyj2012@126.com或xkcyj2012@163.com (投稿主题词请注明“见证十年”)
4.邮局或银行汇款 :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80元, 主要用于评审、授奖和印刷优秀论文集等。评审费可采取邮局汇款或银行汇款方式。
思想引领践行教育 篇9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了深水区,也面临着教育领域的攻坚克难。学校层面,个别学校领导教育理念依然传统守旧,视野不开阔,工作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举措不实在,对师生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回避、推诿。教师层面,个别党员教师服务群众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倦怠、“慵懒散”等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体罚学生、参与组织有偿家教、玩忽职守等违规违法的失范行为。学生层面,亦是问题多多,出现心理不健全、迷恋网络和手机、早恋、不自爱、厌学、唯钱论、以自我为中心等教育问题。面对种种教育困境,如何找准突破口,破解教育难题,是我辈党员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
一、铸师魂,展时代新风
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立足岗位服务教育事业,才能更好地贯彻、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和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
第一,要铸造高尚的师德形象。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最伟大人格魅力的体现。党员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坚定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当代著名教师魏书生、李镇西、薛瑞萍……他们无一不是以伟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党员教师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炬”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
第二,要关爱每位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能善待每位学生,才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学习困难、家庭有过变故等情况的后进生,他们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做学生的知心人,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在他们的心中播撒健康、阳光的种子,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快乐成长,扬帆起航。
第三,要树立责任意识、规范文明行为。党员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广博的学识引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二、强师能,育时代新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们要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实质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脚踏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掌握好教书育人的真本领,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老师。
第一,要汲取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学校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名师工程培养战略所搭建的平台,从著名的教育学者、名师身上汲取素质教育背景下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教师成才系列活动,博百家之长,提升教育智慧;积极投身于省、市、县各级课题研究活动,教育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科研型的新时代教师。
第二,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活水源头。”这要求党员教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教书育人最前沿的教研动态和科研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和本学科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自己,能够及时将新动态、新理念融入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成为本校、本地区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主题班会课、心理剖析课等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通过专题调研、案例分析、片段教学剖析等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让自己在不断的磨炼中成长成才。要学思结合,讲究学习策略,向前沿的教育书籍学习,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汇集平时点滴的思考,撰写课后反思、教学经验总结和教育教学论文,使自己在提升理论水平的同时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教学特色。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引领与践行研究 篇10
一、教师心中要有“本”
思想品德教学的“本”, 就是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新课程注重与学生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重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科实践活动。思品课教师要落实好课程标准, 就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性学习,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发展健康个性。上出有“味道”的思品课, 教师心中必须要有课程标准这个“本”。
二、教师眼中要有“人”
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 践行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 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效性。例如, 在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 考虑到学生刚刚升入初中, 思品课对这些孩子来说还是新鲜的, 如果单纯让他们记住课本上的知识, 也没有什么难度, 可这样做会让孩子们感觉到思品课是枯燥乏味的, 会失去学习思品课的兴趣, 于是, 便在课前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让孩子们准备一些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的图片或课件, 写好解说词“我说我爱”。课上孩子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最爱, 课堂气氛热烈而温馨。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能一一展示, 有的孩子跃跃欲试, 有的孩子欲罢不能。在这种情况下, 我及时向同学们征求意见, 如何满足这部分同学们的愿望。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很快达成了共识:课后办一期“伟大生命”图片展。在办图片展的过程中, 有的同学提出不仅我们自己要珍爱生命, 还要倡导大家都来爱护动植物, 保护生命, 让世界更精彩。于是, 同学们分组制作了一些简单警示标语牌放置在花坛和草坪中, 校园里留下了同学们珍爱生命、你我同长成的足迹。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同学们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行策划、自主组织、自觉总结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求新的精神, 锻炼了各种能力。
三、教师课前要有“数”
课堂教学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例如, 在教学“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课时, 反复考虑如何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 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来增强同学们的抗挫能力。于是, 设计“小记者来采访”实践活动, 指导小记者围绕本课学习内容设计采访提纲, 并将小记者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课前采访。采访对象可以是同学, 也可以是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不但要记下采访对象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挫折, 还要弄清导致挫折的原因, 更要请教人家是如何战胜挫折的。经过课前的实践活动, 课上的教学活动流畅多了, 同学们在课前采访和课上展示中总结出挫折产生的因素, 并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给同学们布置这样的作业: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彩虹总在风雨后”的小论文。这样前后呼应的实践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 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教师要干“活儿”
在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自觉地参与同学们的实践活动。平等参与, 设计适切问题, 适时给予指导, 及时地给予评价和鼓励, 必要时要将学生“扶上马, 送一程”。通过言传身教, 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是对所学课本知识的深加工, 是设立思想品德学科的根本目的, 是沟通课内外、校内外的桥梁, 是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纽带。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 优化实践性内容, 引领学生在实践领域开辟新天地, 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玉兵.思品课堂教学策略[J].教书育人, 2010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