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作用(通用8篇)
信用评级作用 篇1
信用评级的作用
信用等级是企业履约状况和偿债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整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健康财务的最好反映。信用评级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拓宽融资渠道,防范商业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我国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也在逐渐重视企业信用等级并要求企业有信用等级评定。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已由政府主体评级转变为由政府部门认可的第三方独立评级机构进行。大连中金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是经工商部门批准并在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有信用管理师多人,知名度高,评级具有权威性。
信用评估在招投标中的作用
根据信用评估公司在为辽宁近400家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服务情况的掌握,其中大部分是建设工程企业。原因是招投标中的工程建设行业是直接为房地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服务的主要行业。由于房地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经营风险大等特点,因此,作为投资方的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的业主单位,更注重建设施工方或供货方的技术能力,信誉好坏等因素。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方大都要求投标方提供各种资质证明,信用证明是招投标的重要文件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使招标方全面了解投标方的信用状况及信用能力,预防因投标方信用质量不高,信用能力不强,而引发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所以,建设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时需要进行信用评估,以取得招标方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业招投标活动中,引入专业信用评估机构进行信用评估,可以更好地为招投标双方服务,增强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较好地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客观公正性。
信用评级作用 篇2
一、中小企业的相关概括
1.中小企业的内涵
中小企业在学术领域中也可以称为中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与同行业中的大企业相比较而言, 中小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规模、构成资金成本规模以及经营管理规模等, 都比较小的经济管理单位, 中小企业的组成形式, 通常情况下是由单独个人或是少数人统一提供的资金所组成, 就有成立资金数额少、营业规模不大的特点, 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普遍采用的是由业主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而经济学领域中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 主要是伴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 在社会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不断能提高的环境下,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随之变更, 诸如按照企业拥有的职工人数、按照企业生产产品的能力以及按照企业发展能力等作为划分条件。具体而言, 中小企业是学术领域与经济学领域统一起来的综合性界定。
2.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
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为了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推进国民经济的进步, 必须要进行融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企业就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特点, 以及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资金运营状况而言, 通过评估企业在日后发展中的需求, 经由一定的经济渠道筹集资金, 以满足企业日后的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企业资金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 通过优化配置,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就当前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而言, 多数中小企业都在融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障碍, 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资金现状不足, 致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遭遇诸多障碍, 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信用评级的相关概括
1.信用评级的内涵
信用评级主要是指一种社会中介服务, 专门为某种特定的机构或企业提供资信信息, 或者为单独个体或单位自身发展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信用评级发展之初是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逐渐延伸到对各种金融产品以及不同的企业进行评估, 信用评级的最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相应的资金评估和预测, 揭示受评估对象信贷能力和其违约风险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需要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进行此项活动。信用评级机构针对受评估对象的当前经济发展状况, 以及其经营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 从而对其金融信用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2.信用评级的种类
信用评级的种类在评估过程中有不同的评估方式, 本文主要按照评估对象对信用评级进行分类, 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是是证券信用评级, 此种信用评级包括对企业内部长、短期债券和基金等, 我国关于证券信用评级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非优先股的普通股票而言不主张评级;其二是企业信用评级, 此种信用评级包括对商业企业、交通企业、工业企业以及银行等各种公司和金融组织, 通常情况下, 公司进行信用评级与金融组织信用评级存在差异, 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经营生产过程中虽有相应的风险, 但是其风险相对容易识别, 能够通过企业的核算能力对其进行预测, 而金融组织则不同, 金融组织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容易受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涉及的风险较大。
三、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在融资中的作用
1.促进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在融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体现在,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 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具有独特性, 因此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过程中可以根据融资的独特性, 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 诸如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风险、企业经营发展风险以及企业偿债风险等, 目前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评价指标有, 反映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指标、反映企业员工整体水平和素质低指标以及反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流动比和净利润的指标等, 通过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 能够有效的对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其融资状况进行深入了解, 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能够反映出企业成长性的指标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 还体现在其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所存在的相应经营风险包括同行业风险, 资金经济波动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品资源短缺的风险等。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在设置企业相应财务指标时, 能够对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以及销售净利率等指标, 进行如实的调研和反映, 能够有效揭示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三种成长性指标, 由此能够通过对三种指标的推测, 反映出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现金净流入量, 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成长性指标。
3.针对企业特点选用相应的信用评价手段
中小企业在信用评价等级在融资过程中, 可以依据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不同特点, 选择相应的信用评价手段并进行融资, 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某方面的特征表现是多方面的, 因此信用评价手段可以通过不同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对评价指标进行选择, 例如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具有生命周期短, 由此容易带来融资风险, 根据中小企业的此种特点, 可以选择的评价手段为, 其一是以中小企业生存的时间寿命, 作为衡量指标进行评价, 此种评价做法主要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生存的时间为主, 衡量企业在面对外在环境不断变化的基础上, 其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标准;其二是通过实际控制人的实力情况对其指标进行评价, 此种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相关责任人实际财务为主, 对融资与企业偿债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构建
1.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的原则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构建, 具有其独特的原则, 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需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即中小企业在构建过程中, 既要能够明确的反映出相应企业的偿债能力, 同时也要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反映;其二,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即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要与企业内部相应的要素进行配合, 避免相互之间出现矛盾的现象, 科学合理的使用评价体系, 从而才能够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2.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的方法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构建, 具有其具体的方法, 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 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够过程中, 主要以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分法为主, 评价前采用评分法的方式, 对中小企业的相关要素进行评价, 随后采用抽样或随机的方法进行校验;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偿债评价等进行综合性考虑, 通过统一协调的分类对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进行评级。
3.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构建, 有其独特的构建思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要对采用信用评价体系的中小企业进行筛选, 主要以企业的资金限额为准入依据, 将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进行剔除, 并按照企业不同的评级指标进行测评;其次, 对中小企业债务特征进行选择, 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的时间长短, 以及其在融资过程中所显示的相应信用评价指标等, 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指标和评价进行构建;最后, 进入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评分系统, 逐步完成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融资中的构建与完善, 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在融资、增强中小企业信誉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主要是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对于信用评级体系的认识不够全面的问题, 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简要的阐述, 并根据其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重要性, 着重对信用评级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新认识, 最后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 以此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构建信用评级体系提供宝贵的建议, 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对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现状, 以及其在融资工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日后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应用, 提供宝贵的建议。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趋势下, 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 由于资金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逐渐成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中小企业和信用评级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 同时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在融资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最后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融资过程中的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用评级体系,中小企业,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任伟, 武安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6 (02) :32-36.
[2]薛菁.完善海西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的思考——基于福建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需求的调查[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5 (02) :106-112.
[3]赵驰, 周勤, 汪建.信用倾向、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成长——基于长三角工业企业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 201202 (09) :77-88.
[4]陶平, 刘学.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地方中小微企业发展影响的实证性分析[J].征信, 2012, 01 (06) :46-49.
[5]石涛.信用供给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基于温州等三地251个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 07 (03) :36-43.
信用评级作用 篇3
关键词:信用债券 评级模型 主成分分析 权重设置
监管环境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未来将承担更多的个体投资信用风险,机构的长期盈利目标也迫切要求自身强化风险识别与资产配置能力。其中关键环节在于借助内部评级体系实现有效的风险评估和资产选择。正确的信用评级以科学的评级模型为基础,以公正合理的专家评审规则为保障。因此,评级模型的构建至关重要。
国际机构评级模型的启示与国内评级模型的自身要求
(一)国际机构评级模型的特点及启示
本文以穆迪的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两个评级模型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1)定量指标权重占比很高,数据可靠性和客观性较高,指标数量虽不多,但覆盖了经营与财务的核心要素,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在运营规模和财务稳健性指标上,穆迪对钢铁行业配置更高的权重;(3)重视经营性现金流对债务的保障程度;(4)对煤炭行业注重资源储备和经营多元化的考察,虽然钢铁行业对上游铁矿石依赖程度较高,但穆迪模型并未设置资源控制方面的指标;(5)两个行业模型的权重配比和指标设置存在较明显的行业差异;(6)重视现实的公司财务稳健性考察。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穆迪模型不乏借鉴之处:(1)指标简单、数量较少,但能覆盖核心要素,代表性强;(2)注重财务稳健性考察而不是盈利,强调评级模型的行业风险特征差异。
(二)中国信用债券评级模型的自身要求
尽管穆迪模型不乏借鉴之处,但构建中国信用债券评级模型要有自身特点而不能照搬其固有框架。
1.国内信用评级范围(rating scope)不同于国际机构
本文界定的评级范围为中国国内,被评的行业信用和个体信用均在国内范围内进行排序,评级结果表明其在国内的风险序列,不受主权评级上限的约束。这与国际机构全球化的评级范围有显著的不同。
从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结构来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也存在不同之处:中国市场行业集中度相对不高,公司竞争力主要依靠规模或来自外部的特许支持;在对待发行人违约的态度上,中国市场的容忍度低,发行人理性违约的案例尚未出现。因此,中国信用债评级模型在方法论上应与国际机构存在一定差异。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穆迪模型较多依据定量数据,对财务报表依赖性较高。这种思路比较适合于国内一般竞争性工商企业。由于国内国有企业、金融集团和地方政府平台为主要债券发行人,且行业集中于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城投平台,这些发行人中相当一部分拥有较强的政府支持背景,这在定量指标中难以充分反映,且就中短期来看,表现欠佳的财务指标并不会实质性影响其偿付能力。此外,从信用分析的基本原理来看,发行人的自身营运能力固然重要,来自外部的再融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央企集团和地方国有企业集团。所以,构建中国信用债券评级模型需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互结合,结合的比例值得研究。
3.国内主体运营能力评估的重要性上升
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承受下行压力。在此之前,国内市场较快的发展速度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加较多,形成较大的产能压力,企业财务杠杆整体上也被推升至较高水平。所以,企业层面总体上存在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反映过去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不能够前瞻性地反映未来的信用品质,更难以度量跨周期的信用等级。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主体运营能力定性评估要素的比重。
4.增加驱动性因子考察
穆迪模型较多采用监测性因子而未使用驱动性因子,不适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机制,只要带来发行人的信用优势,都应给予认可。如国有大型煤炭集团拥有的资源储备优势,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全国性储蓄网络优势,以及部分垄断行业中的主导企业特许经营优势,这些可以给未来财务表现带来明显正面影响的因素,作为驱动性因子需要在评级模型中得到体现,并予以适当强化。
考虑到所处的宏观经济发展阶段和债券市场结构特点,中国信用债评级模型比较适合的评级哲学是:以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定量指标考察为基础因子,以宏观经济评价、行业信用评估、主体运营定性考察为调节因子,针对行业风险特征差异,合理配置基础因子和调节因子比重。
中国信用债评级体系设计及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一)中国信用债评级体系设计
评级模型的构建要实现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债投资决策支持两个目标,而这取决于信用风险识别的全面性、风险因子评估和度量的科学性,这些又需借助于信用评级体系来落实。信用评级体系的核心是主体信用评级,宏观经济环境评价和行业信用评估是主体信用评级的基础保障和重要调整因素(见图1)。
图1 信用债评级体系示意图
1.宏观经济环境评价
宏观经济是造成发行人偿付风险的风险源之一,尽管主体评级具有跨周期特点,但一旦新的数据可以帮助确认原有的宏观经济认识需要修正,则需要重新进行宏观经济环境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修订该评级周期内的宏观经济调节系数。该系数将调整该评级周期内的全部评级,表明该评级周期内的总体信用等级都受到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2.行业信用评估
以行业整体作为评级对象,是因为行业代表了同类型公司的共同风险特征。行业信用评估是主体评级的重要基础,其结果是由该行业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及其与其他行业之间竞争优势对比而产生的,是影响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驱动性因子,也是影响主体信用等级的重要调节因子。本文以申万行业三级分类作为行业信用评估对象的基础,并根据债券发行情况和行业特征确定48个三级行业作为评估对象,这48个行业发行量占信用债存量比重超过95%,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nlc202309040836
本文选取三个方面作为行业信用评估要素:行业适应宏观周期与经济政策能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和市场结构中的竞争优势和行业财务稳健性,每个要素又包含诸多定量或定性指标,根据重要性原则设置各种权重,对行业总体信用水平排序确认信用评分和信用等级。此项评估定期进行,以把握行业信用动态,对主体信用评级的等级上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用于主体评级时计算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状况要素的评分。
3.主体信用评级
(1)主体评级以信用分析为基础
主体信用评级是评级体系的核心,也是确定债项评级的基础。在主体信用评级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信用风险要素的识别、分析、评价,然后利用评级模型予以度量、形成信用等级,最后将标示信用等级简单明了的符号向使用者发布。分析框架要详尽分析各种要素,以形成风险识别与评估意见;评级模型则是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根据其重要性进行风险度量。所以分析框架包含的指标内容可以有很多个,但运用于评估和度量的指标则需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非越多越好,评级模型中的指标筛选和权重设置还要遵循建模规则的要求。
(2)主体信用分析以现金流为主线
信用分析不同于价值分析,其分析的目标是要度量偿付能力。偿还债务的是现金而不是盈利,所以信用分析必须以现金流为主线。预期充裕的现金流代表了很强的偿付能力,但较佳的盈利指标并不表示信用等级就高。
主体现金流入主要来自于经营性流入、再融资流入和资产处置产生的现金流入。其中经营性流入是现金流的基础,但再融资现金流入同样支持主体的偿债能力,所以拥有很高再融资能力的发行人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
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的信用分析思路在评级模型中体现为选取现金流覆盖指标(如EBITDA利息倍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EBITDA/负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负债、自由现金净流量/负债)进入评级模型,并占有相当的权重。
由以上三个层次评级组成的体系,能够形成较好的信用评级区分度,不仅区分了发行主体之间的信用品质,还区分了不同行业总体的信用品质,以及不同经济周期之间的差异,便于投资者甄别投资时机,确立行业定位,筛选债券品种,较为适合于金融机构的信用产品投资决策。
(二)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指标体系权重设置是构建模型的重要环节,要解决模块权重、要素权重、指标权重三个层次的配比。权重配比包括宏观经济、行业状况、主体运营与主体财务四个模块的配比,定性与定量的配比,驱动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的配比,又可称作“大权重配比”;再据此设置评级指标的权重,称作“小权重配比”。权重设置要由大及小,以保障权重总体上合理、科学。
不同行业的权重配比表明了不同行业风险计量侧重点的差异,这种差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行业信用水平对财务指标的依赖程度不同。
1.模块权重设置
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和二元对比法两类。前者通过专家评分来确定权重,而二元对比法则是以指标间两两比较为基础来得到权重,避免了对影响因素中所有个体直接进行排序的困难。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二元对比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中一种简洁实用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法则,是基于专业性主观判断(Delphi法的原理)指导下的量化模型,能够科学确立模块权重,并借助指标以确保判断因子的重要性是否满足一致性原则。和数法则的应用是Delphi法和AHP的有机结合。
本文以煤炭行业信用评级为例,通过比较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主体运营和主体财务四个模块的重要性,建立四维矩阵(见表1),即可依据公式计算每个模块的权重,并借助一致性比例(Consistency Ratio, C. R.)对其能否被接受作出判断。
根据层次分析(AHP)理论,用和法确定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i表示行序,j表示列序;Bi表示第i行指标,Bj表示第j列指标,Bij表示第i行指标相对于第j列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化数值,Bij×Bji=1。
表1 模块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表(以煤炭行业为例)
上述判断矩阵经过计算,最大特征根 =4.21;
相容性指标C. I.(Consistency Index) = =0.07;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Random Index)= 0.89 (查表);
一致性比例C. R.(Consistency Ratio)= =0.08<0.10;
一般情况下,一致性比例C. R.小于0.10则可判断矩阵具有相容性,据此计算的权重可以被接受。
2.要素权重和指标权重设置
发行人的财务指标分析评价是信用评级的核心内容,由于这一部分数据客观性、可靠性较强,且基本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现有财务实力和未来的偿付能力,所以其往往占有最大的权重。比如在上述煤炭行业模块权重示例中,主体财务模块的权重占比达52%,远远高于其他模块,如果是一般竞争性工商企业,则财务指标的权重更大。
可以运用于评价发行人信用品质的财务指标很多,国外研究结果表明,有100多个财务指标可以被用于信用评价。而实际上评级模型运用的财务指标个数并非越多越好,存在一个较优的平衡数值。
主成分分析法是解决指标信息重叠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产生一系列互不相关(正交)的新变量,使得度量总体风险的要素维度更加充分,评级要素更加完整,解决了主观定性判断的模糊性问题。在上述新变量中,可以选取方差贡献率排在前几位的变量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代替原有全部变量。如果说原有全部指标皆为财务指标的话,则被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变量就是评级要素,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就实现了财务指标要素化的过程,使得财务指标对信用品质的解释集中在几个主要的评级要素维度上,提升了解释力。
nlc202309040836
财务指标方差贡献率体现因子和要素对总体结果(财务实力或信用品质)波动性的归因程度,可以作为确定主体财务模块下要素和指标权重的参考。其他模块(如主体运营模块、行业状况模块)由于指标数量不甚多且客观性不强,不宜套用量化模型,仍然采取重要性法则排序选定指标及其权重,如采掘行业的资源储量、医药商业的业务网络、金融机构的净资本实力、政府融资平台的再融资能力,都是影响主体运营模块内的重要驱动性因子,产业类的行业模块中产业链竞争力尤为重要,这些因子都必然占有较高的权重。
在实务操作中,解决财务指标及其评级要素的权重配比,可借助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以煤炭行业评级模型为例,本文选取13个财务指标作为信用品质评价的主体财务模块的内部指标,这里指标的选取存在主观性判断,要考虑什么样的指标与偿付能力最为相关(相关性),且能够全面解释信用品质并作出计量(全面性)两个重要方面,即相关性和全面性是选择指标的两个基本点。如果不符合这两个基本点,后续的定量模型确定权重的方法就不可能导出正确的结果,这体现了数量模型必须在合理的定性分析指导下进行操作的原则。
SPSS软件将57家煤炭企业发行人的各自13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和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2)。
表2 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如表2所示,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占全部指标的82.074%(一般实证经验认为,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5%就可满足提取要求),信息含量能够代表原来选取的13个指标,且主成分的意义由权重较大的几个指标线性组合而成。以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之后(见表3),主成分因子变量的经济含义更加清楚。
表3 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3可知,主成分因子1由资产负债率、带息债务率、速动比率、EBITDA/利息费用、已获利息倍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EBITDA/负债等7个指标线性组合而成,方差贡献率47.366%,代表了反映信用品质的财务指标的大部分内容,反映发行人的财务稳健性,其中资产负债率、带息债务率与信用品质负相关;主成分因子2由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线性组合而成,反映发行人的资本盈利能力;主成分因子3由毛利率和EBIT收益率线性组合而成,反映发行人的营业盈利能力;主成分因子4由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组成,反映发行人的资产周转效率。主成分因子2和3的方差贡献率远小于主成分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主成分因子4的贡献率则更小。根据主成分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和内部因子的相关系数可以确定各自权重(见表4)。
表4 指标权重计算表
进一步分析模型自身生成的4个主成分因子发现,主成分因子2和3的经济意义更为接近,可以归并为盈利能力要素,主成分因子4仅仅包括周转指标,界定为经营效率要素,主成分因子1可以分拆为财务结构(含资产负债率、带息债务率)和债务保障(EBITDA/利息费用、已获利息倍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EBITDA/负债)两个要素。于是,结合主成分经济意义的主观分析可以形成新的4个主成分因子,总的方差贡献率仍然是82.074%,对信用品质的解释力没有改变。
中国信用债评级模型评级效果检验
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出现信用债的现实违约,因此尚没有一家权威机构公布违约率统计结果。而市价隐含违约概率代表了市场一致的风险认知,一个适当的模型至少不应该与之过分偏离。在基本趋势上,应该符合“高评级低违约概率,低评级高违约概率”基本规则。
本文选取144只无担保的煤炭行业信用债券作为样本,以同一主体发行的多个债项的加权平均市价隐含违约概率表示主体的违约概率。从32个发行主体的模型评级结果来看,总体上,模型的信用等级区分度较为明显,每个信用等级的市价隐含违约概率与模型评级结果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见表5),模型评级效果总体较好。样本信用等级中位值介于BBB-与BBB之间,信用等级越高则违约概率越低,信用等级越低则违约概率越高,且随信用等级下降越明显,违约概率升高幅度就越大。
表5 模型评级结果的一致性检验表
但也有部分个体的模型评分与其市价隐含违约概率不一致,主要表现在部分总资产规模较大的发行人财务稳健性欠佳,而市价隐含违约概率却较低,另有个别发行人尽管拥有较佳的财务表现但资产规模偏小,市价隐含违约概率明显高于前者。这反映了市场或估值更倚重于发行人的资产规模,财务稳健性则次之。
综上,本文构建的评级模型可以客观衡量公司财务实力和稳健程度,度量其未来偿付能力,模型评级结果总体上也与市价隐含违约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个体差异依然存在。对于个别模型评级结果与市价隐含违约概率不一致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挖掘。市场或估值过度倚重发行人资产规模的风险认知倾向,可能形成风险趋同的弊端,带来资源错配和系统性风险集聚的隐忧。(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单位: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
责任编辑:刘颖 罗邦敏
信用评级培训心得 篇4
我国目前缺乏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而要发展本国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需从现在起就着手开发内部评级法。目前,信用模型尚不成熟,普遍适用的内部评级标准尚未建立,各家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差异较大,因此,监管当局将难以对各家银行的内部评级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比较。此外,内部评级法还包含了许多主观判断因素。这有可能导致银行监管当局和银行之间在某些风险资产的评估当中产生不同意见。
加强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立法,确立信用评级工作的法律地位。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评估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其它信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使信用评级行为与评级结果得到有效的法律规范,实现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
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应坚持“三结合”:一是国际标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二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三是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先进评级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统一评估体系和标准,实现评估科学化,提高评级质量。
积极培育评级市场。市场经济需要信用评级,而其规范和发展关键在于政府引导、培育和完善。一方面通过类似贷款证的规定来推动评级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鼓励跨地区的评级。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和评级质量,引导、培育和完善信用评级市场。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因为信用评级主要根据的是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评级对象能否适应外部环境和发挥内在优势最终都集中在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因此财务因素分析在评级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上,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现象非常严重,必然会影响评级事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在制度上保证企业不得不将真实的数字告知银行,并由此获得一个没有水分的信用级别。另外,银行评级人员也要提高识别真假数据的基本功,要培养自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提高评级水平。
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流程 篇5
一、大公信用评级流程
大公信用评级流程一般包括评级准备、尽职调查、项目初评、评定等级、评级结果反馈与复评、文件备案与报备、评级结果发布和跟踪评级八个阶段。通常首次评级需要约2个月的时间完成所有流程。
大公信用评级流程八个阶段的工作说明如下:
(一)评级准备
评级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客户申请、调查审核、签订合同并收费、成立评级项目小组、企业提供资料、制定评级工作方案等环节。
1、客户申请
大公依客户的书面请求开展信用评级。
2、调查审核
收到客户申请后,技术支持部对客户是否具备监管部门规定的评级条件进行调查审核,报客户服务管理中心,并经市场总监或主管副总裁批准。
3、签订合同并收费
初步调查完成,项目批准后,与客户签订《委托评级合同》,收取评估费用。某些特定项目,《委托评级合同》须向监管机构报备。
4、任务分配
大公实行评级项目经理负责制。评级任务由评级总监向相关评级部门下达,项目经理和评级人员根据受评对象所属行业、企业规模、债券特征和相关人员从业资格、回避规则等由部门领导选定,报评级总监批准。同时,技术支持部在评级系统和备案中心建立电子与纸质文件夹。
项目组通常由3-5人组成,除项目经理外,还包括行业、管理、财务、数据专员。项目经理可以亲自承担撰写评级报告工作,也可在本组内自由指定评级报告撰写人,但项目经理对评级报告的质量要承担全部责任。
5、调研准备及流程
评 级项目组建立后,与评级对象建立工作联系,要求提供信用评级分析所需资料。根据评级对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相关数据,项目组对评级对象或评级对象待发行证券 进行初评。另外,项目组制作《资料清单》和《访谈提纲》,收集评级对象未提供的资料。项目组需获取所有遗漏资料及相关的其他重要情况的资料,核查数据和资 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根据受评对象特点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完工时间表》,并获得受评对象的认可。受评对象代表还需以传真或电邮等形式签署关于提 供完整、合法、真实、准确评级资料的《承诺函》。
(二)尽职调查
1、现场调研
项目组根据评级项目的时间安排对评级对象进行现场调研,主要包括与管理层访谈和审查相关文件。现场调研从进场访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1)现场访谈
根据重要性原则确定访谈对象,对评级对象的访谈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生产、销售、技术、人事、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机构访谈则根据业务性质而定。
访 谈内容包括评级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及主导产品、生产技术及设备、原料和能源供应及保障、市场销售、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高管人 员及管理素质、财务状况与重要会计明细、发展规划与项目投资、资金使用与偿还计划、股东、政府与银行支持、担保、诉讼及其他重要事项等。(2)实地考察
项目组实地考察评级对象现场,以对受评对象生产经营全貌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实地核实其生产经营现状、资产规模、在建项目等。
2、资料整理
项目组在现场访谈和实地考察结束后,对评级对象提供的以及通过公开信息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尽职调查报告》。
3、调研汇报
项目组将在现场调研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尽职调查报告》。项目组的调研充分性、访谈完备性和翔实性、相关记录准确性等情况接受审核。同时,项目组对撰写报告的主要思路,对评级对象存在的与报告相关的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并整理需要进一步提供的资料清单。
(三)项目初评
尽职报告完成后,项目组启动项目初评。初评阶段主要包括接受评级对象提供的补充资料、建立工作底稿、通过操作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撰写初评报告、三级审核。
1、评级对象提供补充资料
项目组与受评对象保持紧密沟通,根据调研汇报的意见以及报告写作需要要求其提供补充资料。
2、建立评级工作底稿
项目组汇总整理所有资料,建立完备的评级《工作底稿》。
3、操作系统比较分析
项目组根据评级方法和评级指标体系,整理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录入操作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4、撰写评级报告
报告撰写人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专业意见,运用工作底稿和操作系统对评级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依据初评报告撰写评级报告并给出建议的信用等级。
5、三级审核
项目组把撰写的评级报告和完成的工作底稿依次提交处经理一审、部门技术总监二审、技术支持部部门总经理三审,并在每次审核后按审核意见修改报告,在三次审核后形成《评级报告(初稿)》。
(四)评定等级-信用评审委员会
评级流程由信用评审委员会监管的相关专业信用评审委员会管理。大公评审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评 级过程中,项目组将《信用评级报告(初稿)》提交专业信用评审委员会,由其组织评审会议,参会的专业评审委员会成员及内部参议人员共同探讨项目组的相关问 题。并共同对评级报告及工作底稿进行讨论、质疑、审核,提出修改意见,并决定受评对象或受评证券的信用级别,内部参议人员应提供会议的技术之处,并审核会 议的合规性。
1、评审准备
三级审核完成后,项目组向评审秘书提交《评级报告(初稿)》和其他相关资料申请评审。评 审秘书在确定提交资料的完备性后请示专业评审委员会主任,评审主任根据评审资格和回避规则要求确定评审时间和参会评委,参议人员来自行业地区部、数据中 心、专题小组和稽核合规部,如有需要,也可邀请外部专家参会。内部参议人员和外部专家均可在评审会上发表意见,但不享有投票权。
评级秘书将评审资料提交参会评委和参议人员。参会人员在评审会召开前仔细审阅评级报告,评委填写《评审委员工作底稿》提交评级秘书。
2、信用等级评审
大公信用等级实行分专业评审,专业评审主任主持召开评审会。项目经理或报告撰写人介绍受评对象的优势、风险、评级依据和逻辑论证过程,参会人员对评级报告进行讨论质询,评审委员填写《项目评审单》对信用等级进行投票表决,并经2/3以上的与会评委同意为有效。
3、评级报告修改
评审秘书在评审会议结束后的次日前,提交《信用等级评审纪要》、《评审会议修改意见汇总表》,并将信用等级和评级报告修改意见提交给项目组。项目组修改报告后再次提交项目经理和技术支持部经理审核,并形成《评级报告(征求意见稿)》。
(五)评级结果反馈与复评
项目组在评级结果反馈与复评阶段,主要完成就评级结果及报告内容与评级对象的沟通和确认工作。
1、征求受评对象意见
项 目组填写《信用等级征求意见书》,以传真方式通知评级对象,同时将评级报告(征求意见稿)以电子邮件方式送交评审对象。评级对象在收到评级报告和评级结果 之日起四十八个小时内提出反馈意见,并以传真方式向项目小组反馈回执单。若评级对象对评级结果无异议,则评级结果为最终等级;若评级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 提出反馈意见,则视同无意见或同意评级结果。
2、评级对象提出复评申请
如果评级对象对评级结果有异议,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以传真形式提交盖章后的《复评申请书》,同时提供对评级结果可能有影响的补充资料,则项目组向信用评审委员会提出复评申请。如果评级对象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供充分、有效的补充资料,则信用评审委员会可不受理复评请求。
3、信用等级复评
评级对象提出申请并经超过半数的该项目评审委员同意后可进行复评,评审秘书报请评审主任确定复评时间和参会评审委员。复评参会人员应与原评审会议相同,如达不到,参加复评的评审委员中要求2/3以上为参加该项目初次评审的委员。
评审秘书将补充资料提交参加复评会议的评审委员。复评评审程序与初评相同。评审主任及其指定的评审委会主持复评会议,项目经理出席会议并陈述复评理由,包括解释相关补充资料。项目经理陈述完成,评审委员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后,评审委员重新投票表决,2/3以上的与会评委同意为有效。复评结果为最终等级,且复评仅限一次。
4、修改报告
项目组根据评审会复评结果和意见以及评级对象提供的补充资料,修改评级报告和工作底稿,并依次提交三级审核。项目组将三级审核后的报告发给受评对象,就报告内容进行沟通,征求复评后的意见。如果有修改需经三级审核确认。
5、报告定稿
评级对象确定报告内容无误后,项目组将报告确定为终稿,并准备出正式报告。
(六)文件备案与报备
审 核数据和相关文件以及评级报告准备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相关文件和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工作底稿、补充资料以及评级报告的初稿和终稿。项目组应将这些电子文 件和详细清单提交档案室和数据中心,其中档案室负责所有非系统的电子文件和相关文件的纸质原件,而数据中心负责所有系统文件的存档。
(七)评级结果发布
评级结果发布阶段主要完成评级报告的签发、提交报告和信用等级报告。
1、签发报告
项目组将正式报告份数、送交报告方式、地点、联系人等情况告知技术支持部。技术支持部确认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确认报告终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后,受评对象签字确认,付款。经评级总监签字,最后总裁授权人签字批准签发正式报告。信用评级报告须加盖大公公章。
2、提交报告
客户服务管理中心负责将评级报告按要求送交评级对象或承销商。
3、信用等级公布
大 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信用评级监管部门的规定公布评级结果。一般而言,评级结果的内容包括评级对象、评级级别、评级意见及相关数据。除评级合同中的规 定外,大公还需在指定的公共媒体及大公网站披露评级证券的信用评级信息,并及时向有关监管机构报备。对于第三方授权的信用评级,大公根据合约要求公布评级 结果。主动评级项目,以有利于信用信息及时传播的方式发布评级结果。
(八)跟踪评级
根据相关监管机构的要求,大公对在信用等级有效期或发行债券存续期内的评级项目进行的跟踪评级,其中包括定期和不定期跟踪评级。大公在技术支持部、各评级部门、行业地区部和主管项目市场部门设置跟踪评级及相关管理岗位。
定期跟踪评级要求长期金融产品(期限在一年以上)在其存续期内每年至少出具一次定期跟踪评级报告;短期金融产品(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在债券发行后第6个月出具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不 定期跟踪评级是指大公自评级报告完成之日起即开始对评级对象进行不定期跟踪,跟踪评级人员一旦发现足以影响评级对象信用等级的重大信息,及时填写《启动不 定期跟踪评级申请单》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会以投票表决形式决定对其启动或不启动不定期跟踪评级、列入或撤出信用观察名单、是否撤销信用等级,并由跟踪评 级项目组根据规定程序进行不定期跟踪评级,出具跟踪评级报告、公告。
跟踪评级报告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外公布。
(九)评级申诉与受理
信用评级报告实训心得 篇6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实训,我认为自己不仅理论知识得到了增长,还在实际操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
能力不足篇
首先我想说的是,第一天第一节课,老师说:“谁当小组长、第一组谁?”我得心理状态:很想当这个小组长,不过又怕做不好,承认自己很胆小。最后还是推卸了,或许还因为自己害怕承担责任,我也很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应该学着胆大一点、勇敢一点。
第二、分配任务不均衡,导致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一天大家分配了任务,都在找相应的企业资料,第二天找资料同时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没有很清楚自己需完成的任务,导致我和小组长寻找的资料重复,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本可以完成其他内容。
第三、没有与组员做好交接工作,到时浪费组员重做相关内容。第三天去沙盘培训离开了一点时间,其实我们要找的资料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但是由于前两天的内容拷在我的U盘里,没有及时交给组里其他成员,导致其他两位组员重复操作了很多内容。
第四、由于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导致评级进程缓慢。应该说我们小组成员不够团结,组织能力缺乏,没有合理安排每天的任务,导致行动滞后,加上老师后来有增加内容,只能加夜班赶工。
认识自己的不足:缺乏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不能及时更正所犯的错误,连累全组成员未按计划完成任务。
教训:做事不可拖拉,如有不明白或疑问应与组员及时交流,服从小组长安排,按计划完成任务。
成长篇
通过这短短的四天,让生活变得如此的忙碌而充实,这一学期的浑浑噩噩也因此有了可以记录的痕迹,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实际行动或操作等于空白,所以这次的实训,让我在了解了如何从一个对于你来说“一无所知”的企业到对它的“过去、现在、未来”一清二楚的状态。这绝非在书上可以学到的。第一、要对一家企业进行评级,首先了解其基本情况。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历史沿革、资本实力、股东情况、分支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在企业官方网站、企业年度报告中找到。
第二、进行财务分析,需查找财务数据。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要求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不可随便捏造或乱写,否则将影响数据的分析结果。财务数据可在年度报告和和讯网--中国最大财经门户网站中找到。
第三、设计访谈调查表、并模拟实地调查。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需要为这次访问做一份调查问卷,和一份调查汇兑表,在实地调查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如设计的问题让回答者不知如何回答,所以设计问卷需谨慎。
第四、进行杜邦分析,Z评分模型,巩固知识。在进行杜邦分析和Z评分模型计算时对公式不熟悉,得翻书进行操作,对以往学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清楚企业最终盈利能力,和处于什么阶段的公司。
何为信用评级 篇7
信用评级是由信用评级机构最先提出并引入资本市场的。作为市场中独立的服务机构, 几家最早出现的信用评级机构都是基于自身对信用风险的理解及信用评级的市场需要, 给出了各自的信用评级的含义表述。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 一家全球知名的、美国最早出现的评级机构, 给出的信用评级的表述是:信用评级是对借款人无法偿还所借款项、延迟还款或只能偿还部分借款本息时, 贷款人可能蒙受信用损失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进行的分析预测。穆迪公司的信用等级反映了借款人不能履行合约的可能性及借款人违约后预计给贷款人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
另一家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 (Standard & Poor's) 的表述是:标准普尔提供的以字母标识的信用评级服务代表了公司对各类借款人信用可靠性的分析结果和评估意见。信用可靠性是借款人履行所借资金或所承担的债务偿还责任的真正实力。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评级公司 (Fitch Ratings) 的表述:信用评级反映了惠誉对借款人能否满足信用契约责任的实力的一种意见。
综合几家评级机构的表述, 信用评级是一种意见, 这种意见是由专业的评级机构给出的, 是基于对借款人或称债务人的信用品质与还款能力的分析, 对借款人可能会给贷款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及损失的严重性进行的判断, 也即对借款人的信用可靠性及履约实力的判断, 并将这种意见用等级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信用等级符号反映着借款人的履约实力或信用可靠性或信用损失严重性的差异。
信用评级是一种主观意见, 每一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意见仅代表本机构独立的看法, 不同的评级机构可能会对同一家借款人给出不一样的评级观点。
作为一种专业的信用风险研究服务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信用品质与还款能力判断较为复杂的机构, 而非个人, 所有意图利用债务方式获取外部资金的机构都是信用评级机构的研究对象, 也是信用评级定义中指向的各类借款人。
2 信用评级特征
作为一种研究信用风险的信息服务产品, 信用评级有其特殊的内涵。
2.1 信用评级的时间性
任何一家评级机构在对特定的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时, 都是针对借款人特定时期甚至特定债务所表现出来的信用可靠性及履约实力进行分析, 同一个借款人在其不同的生存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信用压力及履约实力是不同的, 虽然信用评级机构非常看重借款人长期形成的信用品质特征, 但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 借款人所表现出的突出的信用风险特征仍会有阶段性差异。
比如, 一家企业在没有债务时不承担还款责任, 也就不需要信用评级。当这家企业计划从资本市场借款100万元, 期限5年, 这时市场就会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对这家企业5年后偿还100万元的借款及利息的实力进行评估, 假设一家评级机构给出了有相当可靠性能够保证还款的意见, 到第二年, 这家企业再次借款融资100万元, 但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并没有改变, 第二年再次评级, 虽然信用品质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还款压力增大, 还款的可靠性就会下降, 第二次信用评级的结论就会与第一次评级有明显的变化。因此, 信用评级仅代表一家企业一定时期的信用品质与还款能力, 信用评级是有时间性的。
2.2 信用评级的前瞻性
信用风险是一种与信用有关的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损失, 信用评级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后的损失严重性的判断, 显然应具有前瞻性。
企业的经营与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信用评级一般是在债务尚未发行或债务尚未到期、企业特定债务到期能否偿付仍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时进行, 此时企业表现出来的信用特征是历史的积淀、当年的表现, 不完全包括未来行为的肯定要素, 并不能保证未来信用表现肯定的结果。过去、今天的信用品质与实力, 不代表明天、未来的信用品质与实力。否则, 信用就不会有风险, 没有信用风险, 也就不会有信用损失, 没有信用损失, 信用评级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信用评级就是要从借款人目前的信用实力、历史的信用记录推断其最大可能的信用行为表现。这是一种预测, 是一种基于借款人历史积累、当前所能表现出来的信用品质及实力特征分析判断所形成的预测。
2.3 信用评级的科学性
信用评级的核心是对企业的信用品质与还款能力的分析, 其中还款能力分析是针对企业承受特定规模的债务偿还的可靠性进行的分析。在对企业债务偿还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时, 需要针对企业未来可能形成的债务进行分析预测, 需要对企业未来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进行分析预测, 需要对影响企业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预测, 这些分析预测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历史经营轨迹、企业的信用表现的历史轨迹以及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市场环境的历史轨迹, 运用科学的数学统计方法所做出的, 而且在分析影响这些历史轨迹的因素时, 需要运用各种经营、财务指标与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因此, 在信用评级的过程中, 充斥着大量的数据的计算、指标的分析及数学方法的应用。信用评级充斥着大量的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数学模型, 这些统计方法与模型预测的结果是信用评级观点与意见形成的基础和依据。
2.4 信用评级的艺术性
企业的信用品质是基于企业多年的行为与思想的积累而形成的, 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是企业价值观的表现。企业的还款能力是综合其历年经营所积累下的市场经验、市场表现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所形成的能力。研究企业的信用品质与还款能力不是仅针对企业的某一方面、某一指标、某一数据的比较分析, 不是能够用简单的对与错、是与否, 用一系列指标、一组数字就能表述清楚其分析的结果的。信用评级需要依据数据的计算、指标的分析, 但信用评级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计算及指标的分析。
信用评级是一种能力与意愿的综合分析, 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 信用评级的结论包含着对评级受体多方面分析的意见, 如经济环境好或坏、经营环境有利或不利、企业市场表现优或劣、资金实力强或弱等, 是集合多因素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性的主观判断, 虽然是用一种符号来表示, 但其含义却反映了不同的评级机构对企业信用品质与信用实力的一种看法与观点, 具有丰富的内涵, 同时因不同的使用者可以给出不同的解读。这就是信用评级的艺术性表现。
2.5 信用评级的相对性
信用评级是用一组符号来反映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品质与信用实力的评价观点。观点是对企业涉及信用的方方面面的历史记录、现有表现、未来变化的看法, 是对企业集中在信用主题下的全面的考量, 是基于一系列数据计算、指标分析及预测的结果, 进行深入分析后所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主观判断, 显然用一个简单的符号难以完整地反映。举例说明, 比如 M和T两家公司都获得了AA等级,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用级别。其中M是从事通信服务的企业, T是从事汽车制造的企业。虽然都获得了相同的信用级别, 但两家公司的风险因素却不相同, M公司的风险可能更多地来自于行业政策, 而T公司的风险更多地来自于市场的竞争。相同的信用等级仅代表从目前可取得的信息下, M企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 具有与T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下所取得的信用品质与信用实力表现相差不大的信用表现, 但并不代表其与T企业有着相同的信用品质与信用实力, 同样不代表其所面临的影响企业信用实力的风险因素相同。也就是说, 相同信用等级的企业的信用品质与信用实力反映在债务偿还的可靠性上更为相似, 不同的信用等级的企业差异较大, 而并不代表相同等级即为风险程度相同, 不同等级即为绝对的不同。信用评级仅反映相对的差异情况, 更类似于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的原理。
2.6 信用评级的多样性
除了在信用品质表现中相对比较直观与简单的个人之外, 所有其他类型的经济主体都是信用评级机构的研究对象, 只要这个经济主体有市场债务融资的需要。不论是中央政府, 还要地方政府;不论是金融机构, 还是工商企业;不论是学校, 还是医院;不论是公益组织, 还是社会团体, 只要有市场债务融资的需要, 都将成为信用评级机构的研究对象, 都需要从信用评级机构得到反映其信用品质与实力的信用等级。这种评级对象的多样性在几家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类别上都有清晰的反映, 每家公司都会针对不同类型的信用主体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评级方法。另外, 同一家信用主体, 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学校, 针对其市场债务融资的方式不同, 信用评级机构制定了不同类型的信用等级系列——短期、长期、主体、结构融资等, 以满足市场对不同类型的债务形式风险识别差异的不同要求, 这是信用评级的产品多样性。
中国信用评级之殇 篇8
而细观中国评级市场,2006年,排名靠前的中诚信国际被穆迪参股49%的股份,并被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7年后持股51%;联合资信被惠誉参股49%的股份;新世纪也与标准普尔达成了战略合作。就这样,中国排名前四的信用评级机构,已经有3/4被华尔街控制。尽管大公国际的逆势冲浪和中债资信掀起的评级变革,偶尔还能带给市场一抹亮丽,但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其余大部分时间里只是在默默地耕耘。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且不说中国相关部门组织的行业信用评价,存在“以价定级”或“以级定价”等级别竞争现象,连商业化的信用评级公司也不能免俗,时常爆出高评级企业刚被评级就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甚至被平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的公信力和投资人的认同度。
于是,中债资信的再评级、双评级和投资人付费的模式一被推出,就吹皱了一池春水,并引起业内巨大争议。
评级业起伏
周沅帆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鹏元资信评估公司的常务副总裁,曾参与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违约率数据元》和《信用评级违约率采集格式》等国家金融行业标准的制定,并见证了中国信用评级企业发展的起起伏伏。
“从全球来看,每一次经济危机,最终都演变成信用评级机构的盛宴。经济越不景气,企业资金链越紧张,日子越不好过,就需要通过发债等方式筹钱,而发债必须评级,这时信用评级市场的需求就来了。”周沅帆谈起时下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情况时,如是回应。
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提供的数据统计显示,过去5年,中国债券市场共发行2880余只债券,如果算上已评级未发债的,按照每一单评级收费25万元计算,整个评级行业在过去5年大约有14亿元的收入。而在未来,这一数字会显著增加。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信用评级机构都能抓住这个机会。
一名长期研究中国信用评级发展的某国字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向《新财经》记者表示:“据我所知,中诚信、联合资信、大公国际瓜分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上海新世纪、远东、鹏元、东方金诚、华夏标准等机构共享剩下不到5%的市场份额。”
这名副会长回忆,经过多轮的浪淘沙洗礼过程,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初步形成了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新世纪、远东、鹏元6家全国性的机构。其中,在2006年,穆迪收购了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2008年标普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双方在培训、联合研究项目以及分享信用评级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可以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几乎控制了中国3/4的信用评级市场。由于国际评级机构的控制,国内评级机构话语权严重缺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诞生在1988年),目前已经退出了信用评级市场。
中债资信评估公司的成立可以说是行业的一件大事。其推出的双评级、再评级以及向投资人收费的模式,尽管有好多问题没解决,操作起来比较难,但其步步着意未来,有意打造成中国的“惠誉国际”也算难得。
业内人士认为,中债也不可能独揽业务。毕竟“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符合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规律,而且市场份额过度集中,一旦出问题就是系统问题。
行业失范的警钟
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是,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有一股不良之风就是“以价定级”或“以级定价”,如地方债、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债、可转债等,只要花一笔较为昂贵的费用,就可以获得较高的评级。
商务部信用评级认证中心一名研究员向《新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很多机构的信用评级过程更像是走过场、走程序。国家规定发债必须评级,而发行人为了发债就需要信用评级公司去评个高信用,这样的结果使得评级机构向发行人明显偏斜。说实话,这种更多依赖买方市场需求的评级,客观讲不能称为第三方评级,它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味道,这也正说明我国资信评级行业的不成熟。
不仅如此,行政压力和利益输送也令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缺少了公正、公开、透明,特别是诚信。“很多机构都没有做实际性、市场化的工作,片面地将政治力量作为信用评级打分的评判标准。如大公对铁道部的评级,银行发债方面的评级,基本上不进行外部评级,而是在银行内部进行评级。
中债资信评估公司董事长冯光华指出,目前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公信力差、投资者认同度低,已成为阻碍债券市场发展的短板。
前述副会长也向《新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未来随着发债主体、发债种类的增多,信用评级市场的需求会继续扩张。这样,“以价定级”或“以级定价”的现象必须着手解决。通过买卖评级是短视的行为,不可能发展好。在这方面,中债推出的投资人收费模式有可能斩断评级机构与发行主体之间的利益输送关系。当然要做到这些,相应配套的法规十分重要。”
这名副会长表示:“目前关于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真空,不够完善,监管也较混乱。例如,信用评级体系发展所需要的信用体系支持不够,技术信息迟滞,评级技术的局限性,多头监管,业务资质欠缺标准,技术有待提高,等等。从内部角度来看,现在评级机构的流程设计、技术、方法都还存在提升的空间。反映在数据上就是用历史数据多,新的数据应用不足,而且单独运用模型进行量化的也较少,更多的是依赖分析师的职业判断。”
以大公国际为例,在标普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之前,大公国际已完成了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调减。同时大公国际对于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信用风险,也都早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各国主权评级。这都为大公国际赢得了荣誉。
然而,大公国际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又让人大跌眼镜。其中表现最抢眼的莫过于给予铁道部AAA主体信用级别。此前,大公国际给予中国本币的评级是AA+,竟然低于铁道部的评级。再往前推,6月29日,大公国际上调云投集团主体信用评级从AA至AA+。7月,城投债就遭遇了信用危机,但其又上调了两款其他城投债的评级。这些使得大公国际面临着巨大的质疑。
“这就是大公国际的两面性,同时也是中国信用评级企业的一个缩影。”这名副会长向《新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评级机构表现的不稳定性,周沅帆承认各个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标准差距相当大,而且大家彼此不知各自的评级标准。这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这样的,美国的评级公司老死不相往来。“信用评级不是裁判,是预测不确定的东西,存在着很多假设。再加上每个信用评级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评级方法和标准,而评级模型体系也各不相同。因此,即便存在高度雷同的评级结果,也无法简单地横向比较,只不过很多人乐意这样做而已。”
刚刚起步
目前,中国正在构建多元化的信用评级市场,以尽可能多地给投资者提供不同的观点。“这就注定信用评级市场不可能有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办法、流程去评级,那评出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也就失去了信用评级的参考价值。”周沅帆表示。
不仅如此,周沅帆还强调,信用评级只是表达观点,并充当有价值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其评级观点无好坏、对错之分。如果投资人觉得有道理就接受,觉得有疑问可以不接受。”
“尽管只是提供有价值的意见,而意见也只是代表了评级机构的观点,但是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有一个公信力和投资者认同度的客观标准。只有那些公信力强和投资者高度认同的评级机构才能发挥作用。而纵观中国的评级行业,这样的机构显然还是凤毛麟角。”上述副会长向《新财经》记者分析。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伴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同时,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对外投资增多,与各种金融机构的往来增多,也客观上提出了从债券评级、到金融机构评级以及主权评级的巨大实际需求。
这种需求使得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朝着差异化的道路发展。如大公侧重主权评级,中诚信、联合资信侧重金融机构评级,而鹏元等机构则在债券评级的路上越做越大。
“我们在城投债评级方面已经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使得我们把中小企业的发债评级作为主打。”周沅帆向《新财经》记者表示。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信用评级公司创立自身品牌至关重要,而最佳的途径就是长期坚持从始至终地进行客观、公正的第三方中立评级。
信用评级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声誉和口碑来生存的。从国际方面看,品牌对信用评级行业可以算是核心竞争力。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普,对国际数万亿债务工具进行评级,并且依靠自身信誉设立了标准普尔指数,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周沅帆就向《新财经》记者明确指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呼风唤雨,并被众多投资者采用,不是因为它们评级的结果正确,而是因为它们权威。上百年的品牌和权威使得投资者信任它们、依赖它们。
冯光华也认同这个观点。他不止一次地表示,信用评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专业化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帮助投资人解决与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功能有效发挥的关键在于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在于其是否能够获得市场认可。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信用评级公司的品牌美誉度。
对此,接受《新财经》记者电话采访的一家评级机构负责人表示:“虽然中国信用评级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真正发力也就是最近这些年。行业只是刚刚起步,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现在就是亏也要坚持下去,先树立品牌,确立行业地位,届时自然会有所好转。”
冯光华也表态,中债会将从信用评级的基础评价标准和体系工作做起,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