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共10篇)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 篇1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以下简称药械)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行为,推动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宜兴市内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企业和药械使用单位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工作包括建立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药械使用单位信用信息档案,按照《宜兴市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进行初评,并按照评定的信用等级对各单位给予相应的奖惩。
第四条 药械信用信息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类型、生产经营范围、生产经营方式、注册资金、联系方式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药品、医疗器械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的行为等。
第五条 信用等级分三级管理(A级、B级、C级)。A级为守信单位,可以参加本“质量诚信单位”的评选,下监管频次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一次;B级为为合格单位,不得参加本“质量诚信单位”的评选,下监管频次不得少于二次。;C级为失信单位,将作为下重点监管单位,在我局网站及有关媒体进行曝光,暂缓各项行政变更审批,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后再作出是否予以行政审批的决定,并在下中对查实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监管频次不得少于四次。管理相对人是个人,并在从事生产、销售假药及生产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其他单位担任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在十年内不得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 药械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实行动态监管,动态评定。根据个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每年进行升级或降级。
第七条 对存在两次以上不良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及质量管理人员要参加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
第八条 药品连锁企业的连锁门店如有不良经营行为,该药品连锁企业即被降低信用等级。
第九条 对评定出安全信用等级的单位激励与惩戒措施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本办法由无锡市宜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 篇2
1 商业银行现行信用评级指标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打分评级, 各自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指标体系, 虽然各指标项目有所不同, 但都是从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信用情况, 进而做出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额度的决定。建设银行目前使用的银行信用指标评级体系, 如表1所示。
(1) 缺少对现金流量的分析。现金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保证, 是分析企业未来偿付能力的依据, 有的企业虽然收入利润增加但实际的现金流量并未增加, 有的企业虽然盈利能力并未大幅度增长, 但其到期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现金流能够还款。因此现金流量应作为信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目前进行信用评级时缺乏对现金流量的准确分析、预测, 导致信用评级不准确。
资料来源:www.cninfo.com.cn建设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2) 缺少对履约状况的分析。企业以往的信用状况不仅反映企业的偿还能力, 更反映了企业的偿还意愿, 企业的履约状况基本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决策者素质, 因此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增加履约指标, 从而准确的反应企业信用评级等级、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指标如利息支付率、商业合同履约率、贷款偿还率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企业的信用履约状况, 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这3个指标的分析来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
(3) 缺少对市场评价指标的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决定企业的供求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决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战略实施情况, 行业不同,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就会有显著差别。通常, 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会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使企业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因此, 在确定评级标准时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市场情况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以确保其制定指标能够综合反映相关的市场风险。
(4) 缺少对重大事项的分析。在生产活动中, 中小企业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景气或是其他重大不利事项, 很容易造成停产甚至破产, 因此对企业发生的这些事情进行分析直接关系到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而且,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竞争激烈、环境不稳定等因素, 其发生不利事项还款的风险较大。所以, 在对信用指标选取和制定时要多注意会影响企业的重大事项。
(5) 缺少跟踪复评。在进行信用贷款以后, 商业银行应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行再次评定, 以确定其在经营发展中是否能够到期还款, 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如果在未来发展期间, 企业发生了不利于其信用风险变化的情况, 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化, 银行应对此类事件作出判断, 重新确定其信用等级, 以修正前期可能由于人为原因或者操作失误引起的信用等级评价偏差及后期的不利事项产生的等级变化, 不断改进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1]。
2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应具备的特征
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适应能力较强、竞争力弱、经营方式单一、生命周期短、管理欠规范等特点, 因此在设置其评级指标体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指标确定的完整性、针对性和合理性[2]。商业银行现在的指标过于注重定量指标的选取, 侧重于企业规模经济和利润指标的计算, 导致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受到歧视, 融资困难。因此, 进行评级指标的制定时, 要结合不同企业的特征, 灵活的确定指标体系, 增加定性指标的比重, 使定性和定量指标得到合理的分配。同时, 要有针对性的选取评价标准, 指标数量不宜过少或是过多, 避免数据过少评级不准确和数据过多造成资源的浪费。
(2) 重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受制于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可能发展规模没有大企业可观, 但其作为新兴的市场力量拥有不可忽视的发展潜力。而且现有指标是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的财务分析, 忽略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所以, 商业银行在评价的信用时要关注发展状况、成长性、创新性指标, 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
(3) 区别行业和企业规模的差异。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市场风险和营运情况不同, 其评级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各个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战略谋划、结构布局和风险变化因素, 其经营状况的好坏可以由行业间的比较才能知道。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行业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 商业银行应区别对待各行各业进行信用评级, 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
(4) 注重企业履约情况的分析。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信用记录, 银行未对其建立诚信档案, 致使不能根据以往的信用记录考核企业的履约状况。所以, 商业银行应对与企业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客户进行交流, 了解贷款企业的口碑、是否遵守双方约定来确立该企业的资信状况。
(5) 定期进行跟踪评价。由于中小企业市场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 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以后, 要定期进行跟踪复评, 至少每半年进行评价一次, 以确保未来企业可能发生的不利事项对银行资金造成的损失。
3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构建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必须以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为基础, 找到适合其行业特征的模型体系。评级指标的使用人员是根据制定的信用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以保证评级的合理与公正。本文结合上文提出的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困难的问题, 拟确定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 各指标权重的设定分为2种方法:第一种主观赋权法, 即根据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指标权重;第二种客观赋权法, 即根据指标数据的变动规律计算判断得到权重。本文中使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层级分析法 (AHP) 来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设定。首先用1~9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 然后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对应正规化特征向量, 进而得出相应的权重向量, 即指标权重。
(1) 定量指标。包括: (1) 获利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说明企业营运状态越好, 到期偿还本息的能力也就越强, 企业资信状况越好; (2) 发展潜力。发展能力较好的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越强, 信用状况就会较好, 它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3]; (3) 营运能力。营运能力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利情况的好坏, 间接揭示了管理者对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能力的高低。在企业生产运转中资产的运用效率越高, 流动速度越快, 其偿债能力越强, 获利速度就越快, 其可信度就越高; (4)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反映企业在清偿债务的过程中是否有能力到期还本付息。通常偿债指标分为短期和长期指标两个方面, 评级人员可以通过这两个指标综合判断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 (5) 获取现金能力。它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通过资产和经营生产活动获取现金以及各资本的投资人投入的现金。较强的获现能力确保企业到期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得到企业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虎履约状况。履约状况指标是评价信用等级的重要因素, 它不但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更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偿债意愿。通常根据企业过去的商业合同履约率和贷款偿还率、利息支付率能反映企业未来偿还贷款的可能性[4], 如表2所示。
(2) 定性指标。中小企业经营具有不确定性, 所处的环境具有多变性, 因此不能只通过定量指标来衡量, 还需要依靠专家及评级人员的知识进行定性分析。定性指标主要是通过对一些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来实现的。它具有评价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等优点。因此, 定性指标是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定性指标主要是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创新能力及企业经营管理, 如表3所示, 包括: (1) 企业规模。如果一个企业的规模大, 其风险应对能力就相应越强, 对应的其信用评级就不会产生较大变动。通常, 企业资金充足、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良好、职工数量多、销售收入稳定, 其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就越强, 信用状况就越能够得到保证。 (2) 职工素质与能力。职工是中小企业运营的主体, 如果职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就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激励员工互相交流学习, 保持企业持续高效的运营。同时, 资历老的员工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 使得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 商业银行应该综合员工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从而做出最优决策。 (3) 领导者素质。对中小企业来说, 很多经营决策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合伙人商议决定的,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因此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必须对领导者素质加以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领导者的个人信用记录、以往的经营业绩、决策能力、工作经验等来确定企业领导者素质高低, 进而决定对企业的信贷情况[5]。 (4) 行业评价。企业在市场生存, 市场不同企业经营风险也就不同。若市场环境较好, 发展前景就会较理想, 信用状况也将较好。同时, 行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会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 政府对新兴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会对企业的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银行应区别对待不同行业进行信用评价。 (5) 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高度决定企业拥有客户群的大小, 市场竞争力强, 说明企业在同行业中经营越稳定, 信用等级越高。其指标包括:产品替代性、产品竞争力、战略实施状况。 (6) 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管理主要包括生产活动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资金的有效运用等活动。如果中小企业有着较好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 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节约资源。所以企业管理水平好, 其内部风险就小, 银行在评定是信用等级就越高。 (7) 创新投入。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引进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常, 企业拥有较多的技术创新人才、投入了较多的研究开发资金,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占据优势地位, 利润与发展空间也就会越大, 其信用等级就会越高。 (8) 产业链。一般中小企业都是依靠大量劳动力来创造利润, 规模较小, 生产的产品多为中间产品, 所以其生存必须与上下游企业搞好关系, 通过较多的客户资源与供应渠道维持其长久经营[6]。故银行在对其进行信用评级时, 产业链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 (9) 合同担保情况。银行对企业是否进行贷款多是通过判断其是否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来确定。如果有第三方为企业进行债务担保, 则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的可能性就增大, 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履约能力。反之, 如果企业为别的企业进行债务担保, 就会增加企业本身的债务负担, 银行在进行信用等级评分时就会降低对企业的授信额度, 这会对企业未来的偿债和融资带来风险。
4 结论
在现代金融状况下, 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频、快”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评级指标又不能很好的适用中小企业的融资, 致使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得到所需资金, 导致生产困境。以中小企业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深入研究探讨了各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各种问题, 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时应具备的特征, 结合中小企业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原则, 选取能综合、全面反映中小企业情况的9种定性指标与6种定量指标, 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为提高商业银行的评级效率提供了参考。
摘要:商业银行现有信用评级不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 不能真实反应中小企业的运营状况, 导致其融资难、信用度低等问题, 极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信用评级存在的缺陷出发, 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2个方面的设计对信用评级指标进行了重构, 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李昕阳.刍议以财务评价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重建[J].商业经济, 2012 (8) :110-117.
[2]张燕卿.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 :57-63.
[3]李伟.以零售企业为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 2012 (6) :167.
[4]SCHMID.Credit risk pricing models:theory and practice[J].New Prentice-Hall, 2004 (67) :32-50.
[5]徐静娴.我国小额贷款的信用评级机制探析[J].金融经济, 2013 (3) :73-75.
信用评级是国家金融安全之钥 篇3
以中国第一家專业资信评估机构——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诞生为标志,中国信用评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指出,信用评估公司属于试加性金融机构。当时的评级机构主要是各省人民银行系统的内部评级机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几次调整,上述评级机构逐渐与所属系统分离,开始独立运营。到目前为止,全国有几十家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的功能是评判债务人偿还能力和揭示其违约风险。正因为如此,评级与公开债券市场成为孪生兄弟。通常观念认为,债券买卖判断风险的依据是信用评级,而股票交易则要靠投资人对多种信息的分析。因此,信用评级信息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要显然超过股票市场。
如今,随着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和体量的增加,上述观念应该发生变化。
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2537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和销售总规模占我国GDP的比重不断升高。以2012年为例,A股上市公司总计实现营业收入23.61万亿元,占2012年GDP总量的41.5%,实现利润总额27114.04亿元,约占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48.79%。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日益增长,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大。
与此同时,中国股民数达到6000万以上,证券公司达百余家,基金公司约90家,私募基金更是数不胜数。尽管这两年A股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不可否认,中国股市潜力依然很大。
因此,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和客观的预测,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宏观层面来看,一方面,对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安全状况分析可以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和下一步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提出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从上市公司的各行业整体财务安全状况分析,可以判断和预测各个行业发展的基本走势和行业的政策导向措施。
微观层面来看,当前股民投资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是信息不对称。A股市场长盛不衰的“消息股”就是这一问题最直观的体现,投资者获取的信息碎片可能直接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第二是绝大多数股民缺乏专业的分析技术和手段,尽管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股民,但真正能够运用专业财务分析和信用评级手段,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的投资者占比太少。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经验,必须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专业评估,并将其分析结果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告诉广大投资者。这样的评级是国际惯例,在西方国家已经沿用半个多世纪。
然而,中国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是否要沿用西方的评级体系,用“取其精华”四个字来回答会比较贴切。
美国评级机构在国际资本市场具有权威性,其权威性源于建立了符合西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度量信用风险的标准体系。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全球最多的金融资本、最发达的债务市场和最多的融资工具,是通过国际公开市场融资的主渠道,因而进入这个市场融资,就必须按西方标准进行评级。基于此,往往会把运用于西方金融市场的信用评级作为国际标准。
可是,信用风险与一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法律体系、国民素质有密切关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西方在会计制度上存在差异,如何能以西方的信用评级作为中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标准?
因此,对信用风险判断是建立在全面理解、系统研究、长期积累基础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信用风险的因素有着极大的差异性,用一国的评级方法和标准去度量另一国的风险是行不通的。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评级市场规模偏小,导致评级机构竞争激烈,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且由于收费水平偏低、收入规模偏小,评级机构的竞争力普遍较弱。此外,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内部控制等方面投入不足,系统有效的制度管理和组织建设亟需加强,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正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撰文所述,“如果说资金是经济的血液,资本市场就是经济运行的心脏,资本通过市场的不断吐故纳新实现其合理配置”。信用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信用评级不仅影响投资决策,而且决定着市场利率的走向,它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而在国外评级机构试图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要-有金融安全观,把关系国家金融安全的钥匙——信用评级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篇4
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物流企业信用制度,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企业信用评级活动,保障受评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物流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物流企业是指依法设立、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物流企业信用评级是指按照有关规章和规定程序,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依据采集的企业各类信息和其他外部综合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社会信用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后,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企业信用等级的活动。
第三条 物流企业信用评级工作遵循“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公平公正、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评级对象和方式
第四条 我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均可申请信用评级。
第五条 评级方式为委托评级和主动评级。联合会可接受企业的委托,对其开展信用评级;也可主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第六条 联合会在对企业进行评级后,在信用资质有效期内,可对企业进行跟踪评级,并根据评级情况调高或调低企业信用级别。第三章 评级组织机构设立
第七条 联合会吸收信用、金融、经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信用评级工作组,信用评级工作组对企业信息进行审核、评级,并负责举报信息的处理和评级结果的公示等工作。
第八条 联合会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和联合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在信用评级工作组对企业做出初评后,对评级企业进行复评。第四章 评级内容和等级
第九条 物流企业信用评级根据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科学性的原则设定指标体系,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评定企业信用等级。
第十条 联合会信用评级工作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主要考察以下方面内容:综合素质、财务指标、管理指标、竞争力指标、信用记录指标等内容。第十一条 专家评审委员会逐一听取评级企业情况后,按照评级标准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第十二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三等五级,即:AAA、AA、A、B、C。AAA级表示企业信用等级很好;AA级表示企业信用等级好;A级表示企业信用等级较好;B级表示企业信用等级一般;C级表示企业信用等级较差。第五章 评级程序
第十三条 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应由信用行业组织负责组织,实行行业自律。信用评级工作组按以下程序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一)向申请企业说明需要填报的表格和提供的资料;
(二)接收申请企业报送的评级相关资料;
(三)评级工作组对申请企业报送的评级资料进行审核,并搜集研究与评级企业有关的宏观、行业、地区等信息资料;
(四)对申请企业进行调查了解,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并要求企业补充完善有关资料,形成调查记录;
(五)通过系统对各类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按照评级标准进行评级,形成信用评级报告;
(六)通过联合会网站对初评企业评级结果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接受监督;
(七)对有举报的企业评级结果,评级工作组核实举报信息,并进行重新评定;
(八)召开评审委员会复审会议,形成终审评级报告;
(九)向企业反馈终审评级结果;
(十)向企业出具信用评级报告,通过联合会网站向社会公示评级结果,并对企业颁发信用等级证书;
(十一)评级报告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对企业进行不定期跟踪监测,根据跟踪监测结果可改变评级结论。
第十四条 评级报告、等级证书在送达企业的同时,联合会备案。第六章 评级资料
第十五条 企业申报评级资料,应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负责;评级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资料,必须认真审核确认。
第十六条
企业申请信用评级,采用在线申请填报和离线纸质申请填报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并提交以下附件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代码证复印件;
(二)国税、地税、海关等有关登记证复印件;
(三)最近一次投入资本的验资报告复印件;
(四)企业和法定代表人资质荣誉证书复印件;
(五)其他相关证明文件或材料。
第十七条 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负责对企业提交的评级资料保密。第七章 评级收费及使用
第十八条 联合会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坚持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为建立该项工作的长效机制,企业评级经公示最终确认后,按照每家企业一次1万元的标准收取工本费。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信用信息采集、管理、调查、信用评审、证书制作、评级结果媒体发布等。第八章 信息披露
第十九条 联合会在门户网站上公示企业申请评级的程序、《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及物流企业信用评级流程,为企业提供离线填报系统的下载和在线填报系统的应用。
第二十条 企业信用评级报告的披露,应按照联合会和企业的委托协议规定进行披露。
第二十一条 信用评级结果披露由联合会分次集中向社会公示和公告。第二十二条 联合会通过门户网站,接受社会监督和查询有关结果信息。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联合会作为物流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不对企业评级后的经营行为负责。第二十四条 被评价企业弄虚作假骗取信用等级或严重失信行为的,联合会有权取消该企业已评定的信用等级,并在相关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并将其不良作为记录在物流企业信用数据库中。第十章 附则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 篇5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信用状况的审查,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贷款通则》、《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按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风险管理的原则及要求,结合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实际,对借款申请人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评级的对象,是指因购买或建造普通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申请人。申请人必须是在中山市行政区域内或签订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公积金贷款合作协议》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且当前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为正常状态。
第三条 信用评级遵循科学、客观、规范、公正的原则,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
第四条 市公积金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借款申请人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管理。
第二章 信用等级评定的主要内容
第五条 住房公积金借款申请人个人信用评定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情况,主要包括:申请人年龄、性别、户籍、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供养人口。
(二)职业情况,主要包括:申请人单位类别、从业年限、职位级别、职称、从事行业发展前景。
(三)资产状况,主要包括:申请人个人房屋产权份额、家庭人均月收入、抵(质)押担保情况。
(四)商业银行信用状况,主要包括:申请人及配偶在商业银行的信用记录等。
(五)住房公积金信用状况,主要包括:申请人及配偶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公积金贷款等记录。
第三章 信用等级的划分及评定标准
第六条 住房公积金借款申请人个人信用等级依次划分为七个等级:AAA、AA、A、BBB、BB、B、C。
(一)AAA级:申请人的收入水平很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信用记录优良。
(二)AA级:申请人的收入水平高,偿还债务的能力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信用记录良好。
(三)A级:申请人的收入水平较高,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信用记录好。
(四)BBB级:申请人的收入水平中等,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违约风险较高,信用记录一般。
(五)BB级:申请人的收入水平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大,违约风险高,信用记录较差。
(六)B级:申请人的收入水平较低,偿还债务的能力不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违约风险很高,信用记录差。
(七)C级:申请人的收入水平很低,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信用记录不良。
第七条 住房公积金借款申请人信用等级,依据《中山市住房公积金借款申请人个人信用等级评定表》(以下简称《信用等级评定表》)确定的要素评分确定,满分为100分。其中自然情况占25分,职业情况占21分,资产状况占16分,商业银行信用状况占6分,住房公积金信用状况占32分。
第八条 各信用等级的得分区间为:
AAA级:91分以上,AA级:85~90分,A级:80~84分; BBB级:60~79分,BB级:50~59分,B级:40~49分; C级:40分(不含)以下。
第四章 信用等级评定规程
第九条 信用等级评定由市公积金中心贷款管理科负责。
(一)贷款预审岗人员在受理借款申请时,必须对申请人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预审,必要时应当进行查询、实地调查等核实措施,初步确定申请人的信用等级。
(二)贷款初审岗人员应当认真审核预审意见,若无异议,报市公积金中心分管领导审查。
第十条 申请人信用等级符合发放贷款标准的,市公积金中心按照信用等级和贷款程序发放相应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第十一条 申请人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进入信用等级评定程序:
(一)不符合贷款条件的;
(二)两年内有过犯罪记录的;
(三)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或仲裁程序及其他法律纠纷的;
(四)自申请之日起5年内有隐瞒事实恶意骗取、套取公积金贷款行为的;
(五)自申请之日起2年内(情节严重的5年内)有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行为的;
(六)有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规定的其他不良行为的。
第十二条 在借款人还贷期间,贷款管理科应当密切跟踪监测借款人信用状况,强化贷后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对于借款人及共同申请人连续1~3期住房公积金逾期还款的,列为关注对象;借款人及共同申请人连续4~10期住房公积金逾期还款的,列为跟踪对象;借款人及共同申请人连续11期及以上公积金逾期还款的,列入不良信用对象。
市公积金中心应当根据贷款逾期记录情况,要求委托贷款银 行采取催收、起诉等相关措施。
第十三条 如申请人及其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市公积金中心有权提前收回贷款。重大变故包括借款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失去稳定收入来源、出现不良贷款记录等。
第五章 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与贷款额度调整 第十四条 市公积金中心依据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申请人实行分类管理,调整贷款额度或不予提供贷款。以严格执行住房信贷首付比例政策为基础,依据中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确定的基准贷款额度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如下:
(一)信用等级评定为AAA级,住房公积金连续足额缴存12个月以上的,可按照基准额度上浮20%;
(二)信用等级评定为AA级,住房公积金连续足额缴存12个月以上的,可按照基准额度上浮10%;
(三)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住房公积金连续足额缴存12个月以上的,可按照基准额度上浮5%;
(四)信用等级评定为BBB级,住房公积金连续足额缴存12个月以上的,可按照基准额度申请贷款;
(五)信用等级评定为BB级,住房公积金连续足额缴存24个月以上的,可按基准额度下浮5%申请贷款;
(六)信用等级被评为B级,住房公积金连续足额缴存24个 月以上的,可按基准额度下浮10%申请贷款;
(七)信用等级评定为C级的,市公积金中心应当拒绝其贷款。
第十五条 市公积金中心贷款以申请人的诚信记录为重要审批依据,对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申请人,不予贷款或限制贷款:
(一)以欺骗手段套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的,在全额退款之日满2年起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情节严重的,在全额退款之日满5年起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贷额度不超过正常申请额度的50%;
(二)住房公积金贷款有累计逾期6期以上(含6期)记录的,在贷款结清之日满2年起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情节严重的在贷款结清之日满5年起才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三)提供虚假资料骗取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市公积金中心将保留不良诚信记录5年,期间不接受其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如申请人及其配偶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记录的个人信用情况恶劣的,贷款申请之前两年内偿还原有贷款连续逾期六次或累计逾期十次,市公积金中心将拒绝其贷款申请。
第六章 信用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 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仅供市公积金中心审批贷款及贷后管理使用,金融机构可在受理个人贷款时作参考。第十七条 市公积金中心应当建立借款人信用档案,完善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评定和档案使用保管的规章制度。
第十八条 对借款人信用档案中有关个人的非公开信息,除法律规定或公检法部门要求协助提供信息或借款人本人书面同意公开外,市公积金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予以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同时适用于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的保证人进行信用评定。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 篇6
第一,《办法》出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降药价。《办法》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目的:为规范药品市场交易价格行为。维护患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因此,《办法》的出台并不是要象“安徽模式”一样以遏制药价为目的。
第二,我们纵观《办法》全文可以发现,基本上是以08月18日广东物价局发布的《关于对药品价格实施“三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广东药品“三控”》)为蓝本而出台的。《广东药品“三控”》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切实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百姓负担”。为达到这个目的,对药品实施“三控”:即控出厂价、控流通加价率、控最高零售价,
但事实表明,“三控”没有起到“降价、控价”的效果。而《办法》对药价的控制力度比《广东药品“三控”》还要弱。其一,《办法》只是控流通加价率及最高零售价,并没有对出厂(口岸)价进行限制。这就给整个供应链提供了价格“调剂空间”来应对《办法》对流通加价率的控制。其二,对出厂(口岸)单价40元以下的药品,两个文件不管是对药品批发环节还是医疗机构的零售环节的加价率(额)的限制力度是一样的。但对于单价在40元以上的药品,《办法》的限制相对还宽松一些。因此,以限价、控价为目的《广东药品“三控”》没有达成的使命,《办法》也很难达到。
第三,高药价的根源在于药价形成的“两头”,即药品价格形成的审批环节及零售需求环节(尤其是医院、医生更钟情高药价),而不是流通环节。业界一直认为,医改不改“医”,尽折腾药,控药价不抓源头,尽挤压流通环节,其结果只能是椽木求鱼,无功而返。
因此,《药品流通环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实施,对降药价的作用基本不大,但有两个影响是肯定的。其一,可能会引起药品营销模式的变革,因为流通环节的空间已被“限死”,只有在产业链上的各层级、各成员进行成本与利润的调剂才能达到利益平衡。目前行业所通用的底价招商的利润分享模式将会被颠覆。其二,直接推高产业链上的成本,尤其是增值税的成本。
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 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以下简称信保业务)监督管理,规范信保业务经营行为,防范金融交叉风险,促进信保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保证保险,是指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分为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除外)和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为权利人;保证保险的投保人为义务人、被保险人为权利人。
本办法所称履约义务人,是指信用保险中的信用风险主体以及保证保险中的投保人。本办法所称网贷平台信保业务,是指保险公司与依法设立并经省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以下简称网贷平台)合作,为网贷平台上的借贷双方提供的信保业务。
本办法所称保险公司,是指财产保险公司。
第三条 保险公司经营信保业务,应当坚持依法合规、小额分散、稳健审慎、风险可控的经营原则。
第四条 保险公司开展信保业务应当遵守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确保信保业务的整体规模与公司资本实力相匹配。保险公司开展信保业务,应当关注底层风险,充分评估信保业务对公司流动性的影响,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二章 经营规则
第五条 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低于上述要求的,应当暂停开展信保新业务,并可在偿付能力满足要求后恢复开展信保业务。
第六条 保险公司承保的信保业务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上一季度末净资产的10倍。对单个履约义务人及其关联方承保的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上一季度末净资产的5%,且不得超过5亿元。超过以上自留责任余额要求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未办理再保险的,不得承保。
保险公司承保履约义务人权利质押融资信保业务,对于权利质押物属于同一兑现主体的,参照本条对单个履约义务人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保险公司经营信保业务,应当谨慎评估风险,准确测算风险损失率,合理预估利润率,基础费率的厘定应当与承保的风险相匹配。
第八条 保险公司不得为以下融资行为提供信保业务:
(一)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债权转让行为;
(二)非公开发行债券业务,以及主体信用评级或债项评级AA+以下的公开发行债券业务;
(三)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子公司以及其他关联方的融资行为(其他关联方的资金融出行为除外);
(四)中国保监会禁止承保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 保险公司开展信保业务,不得存在以下行为:
(一)承保投保人违法违规、规避监管等行为;
(二)承保不会实际发生的损失或已确定的损失;
(三)以拆分保单期限或保险金额的形式,承保与同一借贷合同项下融资期限或融资金额不相匹配的信保业务;
(四)通过保单特别约定或签订补充协议等形式,实质性改变经审批或备案的信保产品。实质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保险标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费率、赔付方式、赔偿处理等;
(五)承保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贷(借)款利率超过国家规定上限;
(六)中国保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条 保险公司开展网贷平台信保业务的,应当遵守第九条规定,并不得存在以下行为:
(一)与不符合互联网金融相关规定的网贷平台开展信保业务;
(二)汽车抵押类或房屋抵押类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单户投保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自留责任余额超过500万元,单户投保人为自然人的自留责任余额超过100万元;其他信保业务,单户投保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自留责任余额超过100万元,单户投保人为自然人的自留责任余额超过20万元;
(三)中国保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开展网贷平台信保业务,应当对合作的网贷平台制定严格的资质准入要求。保险公司与网贷平台签订的协议,应当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开展网贷平台信保业务,应当按照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相关规定,做好保险产品及服务等方面信息披露。同时,保险公司应当要求合作网贷平台公布由保险公司统一制作和授权的保险产品重要信息,相关宣传内容应当经双方共同审核同意,避免网贷平台进行虚假、误导宣传。
第三章 内控管理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业务制度,包括业务评估审议、决策程序、承保理赔、事后追偿和处置等制度。业务制度应贯穿信保业务全流程和各操作环节,确保相关决策或操作均有迹可查。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开展信保业务的,应当设立专门的信保部门或管理团队,实行保前、保中、保后风险隔离的管理原则。总公司对信保业务实行集中管理,开办信保业务的分支机构应当设立专职人员负责保前风控、保中审查、保后管理,以及逾期后的催收、理赔、追偿等工作。
第十五条 总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具有经济、金融、法律、财务、统计分析等知识背景或具有信用保证保险、融资担保、银行信贷等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涵盖信保业务全流程的业务系统,应当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衔接,并在业务系统中锁定各环节总分支机构管理层级与权限设置。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包含信用评级模型、追偿等功能的信保业务专业操作系统。
保险公司应在业务系统中设定校验规则,控制单个及单笔履约义务人的承保金额和整体信保业务的承保金额,避免通过多次承保规避金额限制,超过公司承保限额。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财务规则、会计准则等要求,单独核算,单独统计,分类管理,准确记录,真实反映信保业务的经营费用、经营成本和经营成果。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开办信保业务应根据具体业务类型的风险分布特征,合理提取相关责任准备金,并对保费充足性进行测试,准确计量未到期责任风险。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逐步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第三方风控机构为辅的风险审核机制。保险公司应当对履约义务人的资产真实性、交易真实性、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审慎调查,防止虚假欺诈行为。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开展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应当根据业务风险状况,及时监控和跟踪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往来还款资金动态,必要时建立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双方还款账户的共同监管机制。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抵质押物的管理,建立抵质押物处置的有效渠道,提高对抵质押物的处置能力。保险公司对履约义务人、连带责任保证人或第三方所提供的反制措施,应当仔细核验,确保抵质押品及担保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结合信保业务的风险状况,与业务合作方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抵质押措施、设置免赔额或免赔率、保证金等形式,并在相关协议中明确。
第二十三条 开办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应当逐步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将有关部门要求的相关信息及时上传征信系统。鼓励保险公司根据需要与司法系统、民政系统、第三方征信机构、各类大数据机构等进行信息对接。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信保业务的风险预警机制,并针对主要风险类型,设定预警指标和参数,做到早预警、早处置。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信保业务突发风险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处置部门及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化解风险,避免发生群体性、区域性事件。同时,应当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正面宣传。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应当将信保业务纳入内部审计范畴,对信保业务的内部审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经营、风控措施、准备金提取、业务合法合规等情况。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中国保监会负责整体信保业务的日常监管,各保监局负责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信保业务的日常监管。中国保监会指导各保监局做好辖区内信保业务风险事件处置工作。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首次开办、暂停、复办或停办信保业务,应当自出现上述情况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保监局报告。
第二十八条 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应于每年4月底前向中国保监会报告上一业务经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及专业人才配备情况。
(二)业务经营情况:
1.基本情况,包括经营信保业务的区域范围、分支机构、保费规模、保险金额、赔款支出、已追回金额、尚未追回金额、实际承保费率水平;
2.经营结果,包括信保业务的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综合成本率;
3.其他情况,包括保险金额排名前三位的业务概况、赔款支出排名前三位的业务概况、与股东或其它关联方之间开展信保业务情况、再保险情况;
(三)风险预警标准及风险处置情况;
(四)信保业务的专项审计报告或审计报告中涉及信保业务的内容;
(五)中国保监会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根据当地保监局的要求,定期报送信保业务经营情况。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应当建立重大风险事件报送机制,及时将重大风险事件暴发前、处置中、结案后的情况报送中国保监会和当地保监局。重大风险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影响面较大、影响公司稳定经营、影响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公司或行业声誉、涉及被保险人人数较多等。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在经营信保业务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形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责令整改。对于违反《保险法》有关规定的,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偿付能力要求开展信保业务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再保险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超业务范围承保的;
(四)未按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开展信保业务的;
(五)未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信息披露的;
(六)未按规定使用经审批或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的;
(七)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以再保险(包括转分保)方式接受信保业务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篇8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自贡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自贡市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用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档案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信用状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贡市机关(含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管理机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四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信用档案工作,依法实施指导、监督、检查。
第五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信用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保证信用档案收集完整、管理科学,维护信用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有效利用,并对负责收集的信用信息承担责任。
第六条 信用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二章 信用档案的收集
第七条 法人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证明法人资格的各类登记注册申报的文件、证件;核准、验审、年检等文件、证件。
(二)证明法人资质能力的包括资质等级、管理体系标准达标的申报与认定的文件、证件、证物。
(三)证明法人资信水平的资产、资金、资本营运评估确认文件、证件、表册。
(四)证明法人产品品质的商标注册、检验。商标品牌的评价确认,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准入认证、验审,专利申报与确认,产品与服务评优等方面的文件、证件、证物。
(五)证明法人有关银行、税务、会计信用等级与商业信用等级的申报与确认的文件、证件、证物。
(六)证明法人市场行为的各类合同、协议履约状况的文件、证件、证物。
(七)证明法人经营管理水平、社会活动所获得各类荣誉的文件、证件、证物。
(八)对法人有关产品、服务、环保、价格、社会承诺等方面的投诉及处理的结论性文件材料。
(九)法人控诉和应诉案件的查处结论文件,法人受各类处罚的通报和结论文件材料。
(十)法人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结论性文件材料、整改结果文件材料。
(十一)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对法人评价报道的文章、照片和其他音像材料。(十二)其他记录和反映法人信用状况的文件材料。第八条 各类中介机构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中介机构(组织)及法人代表资格认定的注册登记、年检、机构代码、业务范围设定等方面申报、确认的文件、证件、证物。
(二)证明中介机构(组织)资质能力的资质等级申报、确认,从业人员构成、法人代表社会兼职等方面的文件、证件、证物。
(三)证明中介机构(组织)履约能力的有关物质资源、智力资源评估、验证、登记等方面的文件、表册、证件以及履约情况的记录。
(四)中介机构(组织)信用等级评估的申报与确认的文件、证件、证物。
(五)中介机构(组织)获得的各类荣誉、优良信用记录等方面的文件、证件、证物。
(六)中介机构(组织)被审计、投诉、处罚等方面的结论性文件。
(七)中介机构(组织)对从业人员管理、考核、聘用、淘汰、奖罚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八)媒介对中介机构(组织)信用状况的评价、服务对象的反馈等方面的文章、照片和其他音像材料。
(九)其他有关信用状况的材料。第九条 自然人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证明个人身份和自然状况的相关证件、登记表册。
(二)证明个人履约能力的有关财产、收入和智力资源等方面的登记表册、评估验证和担保的文件、证明。
(三)证明个人还贷、纳税、守约等商业记录的文件材料。
(四)有关个人荣誉、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违规处罚结论等文件材料。
(五)其他有关信用记录材料。
第十条 信用文件材料分别由产生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收集并集中统一保管,随时产生随时归档。收集必须保持信用记录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真实性,除了采用接收、征集等一般方法外,还要采取定向征收或跟踪收集以及购买等手段进行收集。第三章 信用档案的整理、鉴定、保管 第十一条 信用档案的整理要完整、系统,编排有序,查找方便。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单位,按形成年度结合信用材料类别进行整理,作为专门档案单独管理。具体整理编排参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执行。
第十二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应成立信用档案鉴定组织,对信用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鉴定。鉴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的精神,客观公正地记录和反映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
剔除不属于信用档案范围的、不属于特定信用主体的信用材料,对已经失效的信用记录,要及时在信用档案中作出标注性说明。对已经变更的信用记录,要及时在信用档案中作出相应的记载,为信用评估提供依据。
信用档案可长期保存,但涉及行政诉讼、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等方面的信用记录保存期限最长不得超过7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信用档案销毁的程序和办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信用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和保密责任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改动和增删信用档案文件和数据。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应将电子文件随时备份,并一式三套存于脱机保存的耐久性载体上。同时,设置高质量的“防火墙”。第四章 信用档案的利用与发布
第十四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要建立信用档案数据库,编制信用档案检索工具,便于信用档案的查询和利用。
第十五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可按有关规定,在职能范围内提供所收集的有关信用记录的查询服务。
第十六条 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在各类信用记录归档时,应同时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及时对接收的信用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综合信用档案数据库,形成社会共享的信用信息网络平台。信用档案移交传递办法由市档案局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信用档案信息由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对外发布,发布办法由市档案局另行制定。第十八条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对外发布信用信息以及信用档案产生单位在提供相关信用记录查询服务时,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保护好国家利益、个人隐私与商业秘密。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其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信用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
(二)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档案馆移交信用档案的;
(三)擅自扩大或缩小信用档案积累、归档、接收、移交范围的;
(四)涂改、伪造信用档案的;
(五)擅自提供、抄录、公布、转让、倒卖、销毁信用档案或不按规定开放利用信用档案的;
(六)明知所保存的信用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信用档案损失的。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市档案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 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局制定了《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并已经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九日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以下简称信用信息)征集、处理、发布、使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在测绘地理信息市场活动中产生的,能够反映单位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全国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用信息平台),发布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评价结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用信息制度的组织实施,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维护信用信息平台,发布本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评价结果。
第四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承办单位)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查询,信用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具体工作。
承办单位在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 鼓励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社团组织参与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测绘资质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六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国家利益,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 征 集
第七条 信用信息由测绘资质单位的基本信用信息、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构成:
(一)基本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在资质管理、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的情况。
(二)良好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受到表彰、取得荣誉、科技创新、社会贡献等信息。
(三)不良信用信息是指测绘资质单位受到行政处罚及行政机关通报批评,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以及其他不良行为信息。
第八条 信用信息征集包括以下渠道:
(一)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
(二)测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
(三)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提供;
(四)承办单位自行征集;
(五)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终审判决、裁定;
(六)其他有关渠道。
征集信用信息不得采用欺骗、盗窃、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第九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保密、国家安全等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第十条 承办单位自行征集的信用信息应当取得信用信息产生主体的确认。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已经依法公开的信息除外。
测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的信用信息应当提供有关原始记录材料。
第十一条 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准确、真实、完整地记录在本行政区域内作业的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并上传至信用信息平台。
前款相关信用信息涉及非本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测绘资质单位的,应当同时转送至该单位注册地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涉及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上报至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资质单位自行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其真实性由填报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 承办单位应当按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征集的信用信息及时、客观地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建立测绘资质单位信用档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信用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承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确保信用信息安全。
承办单位不得泄露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报告和未公开的信用信息。
第三章 发布查询
第十五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政府主动公开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
前款之外的其他信用信息,由承办单位在征集获得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相关地方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后依法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发布;甲级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发布。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不得公开发布。
第十六条 基本信息的发布期至单位终止,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的发布期均为2年,不良信用信息的查询期为5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单位终止的,信用信息停止发布、查询。
第十七条 查询者应当向承办单位提交下列材料:
(一)明确查询目的的书面申请;
(二)查询者的有效身份证明;
(三)省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承办单位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供查询;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承办单位应予以拒绝并说明理由。
查询者所查询的信用信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可以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依法获取。
第十八条 测绘资质单位可以从承办单位依法获得本单位的信用报告,其他查询者获取信用报告需经被查询的测绘资质单位书面同意。
第十九条 承办单位应当与查询者签订保密承诺协议。查询者不得泄露所查询的信用信息或者用于约定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评价标准》,每年对测绘资质单位进行一次信用评价,并于6月底前公布评价结果。对取得测绘资质未满6个月的单位,不进行信用评价。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评价标准》由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承办单位应当定期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和表彰评优等工作时应当将测绘资质单位的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情况作为参考依据。
第二十二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对无不良信用信息或者信用等级较高的测绘资质单位,可以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给予测绘资质管理的适度优惠政策;
(二)给予测绘项目招投标等市场活动的优先政策;
(三)授予信用相关的荣誉称号;
(四)鼓励诚信经营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二十三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不良信用信息或者信用等级较低的测绘资质单位,应当加强日常监管,必要时可以实施下列措施:
(一)对失信行为以适当方式予以曝光;
(二)依法向招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有关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告知该单位信用情况;
(三)依法予以降低测绘资质等级、削减测绘业务范围或者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制约措施。
第四章 异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 测绘资质单位或者查询者认为信用信息有误,可以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承办单位书面提出异议信息处理申请,并就异议内容提供相关证据。
异议信息处理期间,应当暂停发布、使用该信息。
第二十五条 承办单位自行收集的信用信息,应当在收到异议信息处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经核实异议信息确需更正的,应当及时更正,并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以及被征信单位;
(二)经核实异议信息无需更正的,应当书面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应当由提供信用信息的部门予以复核并出具书面意见。确需更正的,书面通知承办单位予以更正,并告知异议处理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测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的信用信息,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承办单位应当在收到异议信息处理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对相关信息予以更正。
第二十八条 承办单位在收到异议处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不作处理的,异议处理申请人可以向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作出处理。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下列事项应当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开:
(一)信用信息的征集规范;
(二)信用信息查询程序;
(三)获得信用报告的方式;
(四)异议处理程序;
(五)依法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 承办单位应当将下列事项报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承办单位对信用信息征集、整理、查询的操作规则;
(二)保证信用信息平台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三)依法需要备案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 承办单位发生解散、被撤销、破产等营业终止事项时,应当在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信用信息数据:
(一)移交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
(二)无偿转交给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承办单位。
第三十二条 承办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更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撤销相关委托;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准确录入信用信息的;
(二)虚构、篡改信用信息的;
(三)未及时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的;
(四)提供失实信用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处理异议信息的;
(六)擅自披露测绘资质单位信用报告或者未公开的信用信息的;
(七)泄露信用信息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
(八)其他依法应当处理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及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以篡改、伪造、泄露信用信息等方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中各类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管理,可以依法参照本办法执行。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 篇10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 申报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申报核销工作,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省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申报核销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已经省国家税务局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向省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反馈。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农村信用社
呆账贷款申报核销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核销条件及程序,及时处置呆账贷款损失,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准确核算损益,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的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呆账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按债务人的清偿能力或法律规定,确认已无法收回的资产。具体包括呆账贷款、承兑汇票垫款呆账、贴现垫款呆账、信用证垫款呆账、担保垫款呆账、信用卡透支呆账、拆出资金呆账等。
第三条 农村信用社应按规定提取呆账准备。呆账准备的提取和管理,按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关于当会计决算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呆账贷款的认定
第四条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101号)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呆账贷款: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被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四)依法处置抵押物、质押物所得价款不足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五)贷款本金逾期2年,贷款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裁判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或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或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六)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还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七)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其他呆账或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核销的其他贷款。
第五条 银行卡透支形成的呆账,依照财政部《银行卡透支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提取及透支呆账、坏账和其他损失核销的暂行规定》(财债字〔2000〕48号)进行认定。
第六条 发放助学贷款形成的呆账,依照财政部《助学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的规定》(财金〔2000〕158号)进行认定。
第七条 下列债权资产不得作为呆账贷款核销:(一)借款人或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未按期偿还的债权资产;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和借口逃废或者悬空的债权资产;
(三)农村信用社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资产;(四)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债权资产;
(五)因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渎职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无法收回的债权资产,应由个人承担责任的部分;
(六)其他不应当核销的农村信用社债权资产。第三章 呆账贷款的申报核销
第八条 呆账贷款核销的核准权限参照《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5〕77号)规定的标准确定。
(一)信用社发生的呆账贷款损失每笔不足l00万元的,由省联社各办事处、各设区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市联社)核准。
设区市国家税务部门下放县级国税部门呆账核销审批权限的,县(市、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县级联社)享有的核准权限为当地县级国税部门享有的审批权限,具体标准由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与设区市国家税务部门沟通后确定。
(二)信用社发生的呆账贷款损失每笔在100万元(含)以上的,由省联社核准。
第九条 呆账贷款核销的审批程序。
(一)信用社风险资产管理人员对拟报核销的呆账贷款要逐笔查实,对符合呆账认定条件的,向信用社主任提出拟报核销意见,并由信用社呆账贷款核销审批小组(可由主任、信贷员、会计及稽核人员组成)审查认定后,按照第十条的规定备齐相关材料,经县级联社核准后,报有核销权限的县级国家税务部门核销。
设区市国家税务部门没有下放县级国家税务部门呆账核销权限的,由县级联社将第十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备齐,上报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核准后,报设区市国家税务部门核销。
(二)超过县级联社核准权限的,县级联社要将第十条规定的相关材料上报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核准后,报设区市国家税务部门核销。
(三)超过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核准权限的,由省联社各办事处(市联社)签署意见,经省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门核准后,报省级国家税务部门核销。
(四)信用社的一笔呆账贷款,经认定审批后,若当年的呆账准备不足以核销时,按照国税部门的规定,可用以后提取的呆账准备核销,不必分申报审批。
第十条 呆账贷款核销申报材料至少一式三份,一份由经办信用社存档和做账务处理,一份由县级联社存档,一份由核准的上级联社存档。申报材料一律印刷,不得涂改。申报核销的相关材料接下列顺序装订整齐后上报:
(一)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核销审批表(见附表);(二)呆账申报核销报告;(三)呆账形成原因及责任稽核报告;
(四)企业破产申请书或关闭申请书、起诉书等;(五)企业破产裁定书或关闭、解散批复、判决书等;(六)借款人死亡或宣告死亡、失踪证明、自然灾害及损失证明等;
(七)债权申报书或强制执行申请书等;
(八)清算报告及财产分配报告或遗产分配证明;(九)破产终结裁定书或执行终结裁定书;
(十)受偿财产清单及入账凭证(含以物抵债资料);(十一)营业执照注销证明;
(十二)担保人已履行担保责任证明;(十三)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有关借据等;(十四)核准或审批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然人贷款形成的呆账核销申报材料不包括上述(四)、(五)、(八)、(九)、(十一)等项内容。
第四章 呆账贷款核销管理
第十一条 呆账贷款申报核销要严格追究损失责任。即申报核销的每一笔呆账贷款都必须查明形成原因,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包括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经业务发展、风险资产管理和稽核等部门认定后,将呆账贷款应承担责任的人员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视金额大小和性质给予相应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但债务人因经济环境或不可抗力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经营困难,相关责任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后,仍未能清偿的债务,可酌情免除相关责任人责任。损失责任未认定或责任人未处理的,呆账贷款不得进行核销。
第十二条 呆账贷款申报核销工作对外必须严格保密。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债权要建立台账管理和进行表外登记,单独设计账户管理和核算。信用社要建立全套原始资料档案,凡应以原件存档的,必须保证以原件存档;上级联社要建立呆账贷款核销审查档案,准确记录审查人员及意见。呆账贷款核销及审查档案要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保存和备查。
第十三条 除法律法规规定债权与债务关系已完全终结的情况外,呆账贷款申报核销必须做到“账销案存”,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要继续保留追索权利,并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贷款表外应收利息及核销后应计利息等继续进行催收。
第十四条 信用社发生符合条件的呆账损失,应及时申报,经国家税务部门审批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申报的,经上级批准后可适当延期申报。信用社不得隐瞒不报、长期挂账和掩盖不良资产。
第十五条 各级联社(办事处)的风险资产管理部门为呆账贷款申报核销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辖内呆账贷款申报核销的组织、指导工作。每年要安排对辖内呆账贷款申报核销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内容包括已核销呆账的真实性、账务处理的及时性,有无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现象,核销后的追索工作是否到位等。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纠正和改进意见。
第五章 违规处罚
第十六条 各级联社(办事处)应切实加强对呆账贷款核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依据《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违纪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与债务人串通一气,借呆账核销之机,谋取个人私利,损害农村信用社利益的;
(二)向债务人泄露呆账贷款核销工作秘密,使农村信用社维护债权工作受到影响的;
(三)超越呆账贷款核销权限,违规核准的;
(四)呆账贷款隐瞒不报,长期挂账,掩盖不良资产和弄虚作假的;
(五)其他严重违犯呆账核销工作管理制度的。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县级联社自身需要申报核销呆账贷款的,比照上述规定办理。
农村信用社申请核销长期投资形成的损失以及各项坏账损失,比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药品安全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暂行)】推荐阅读:
药店药品安全管理制度05-13
药品库安全管理条例08-21
零售药店药品安全管理制度10-17
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图11-25
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07-07
危险化学药品安全管理制度08-31
药品信息与药品安全08-23
药品安全制度08-10
药品安全隐患排查10-22
食品药品安全预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