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

2024-08-17

初一生物教案(精选12篇)

初一生物教案 篇1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启发提问为主,配合讨论以及教师讲解。【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生态系统

引言:上次领同学们观察了校园里的睡莲、马蹄莲和鲫鱼等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假如我把睡莲和马蹄莲移栽到沙漠上,把仙人掌搬到池塘里,把鲫鱼放到海里,把带鱼放在池塘里。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这些生物都会死亡。这说明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它的生活环境就要死亡。)转入新课:(放课本第159页草原上部分生物的幻灯片)这个画面是草原上的部分生物。提问:大家认识这些生物吗?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回答:有鹰、鸟、蝗虫、兔、蚯蚓、草,土壤中还有细菌。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鹰吃鸟,吃兔。鸟吃蝗虫,吃草籽,吃蚯蚓。兔吃草。土壤中的细菌吃生物的尸体。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为了发展畜牧业,就要把牧草种好,可是有些鸟偏偏要吃牧草的种子。怎么办呢?有人在内蒙古草原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于罩起来。可是过一段时间,草的叶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草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提问: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将以上三个例子归纳起来,可以说明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而且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生态系统。(学生用红笔在课本160页生态系统的概念下划横线。)

〔板书〕

一、生态系统

(放湖泊生态系统幻灯片)这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叫做湖泊生态系统。提问:为什么称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回答:这个湖泊里有水、土壤、阳光,还有水草、鱼、螺蛳以及浮游生物,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并且生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提问:我们教室外边这个池塘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为什么?(回答: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池塘里有鱼、浮游生物、水草、睡莲、马蹄莲,土壤中还有微生物。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与生活环境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翻开书第162页,“动动脑”第一题,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可以看作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这种说法对吗?

(回答:对。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可以看作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这是因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呢?

(回答: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范围有大有小,如:森林、海洋、湖泊、农田以及学校的花园等,这些都是生态系统,这是因为它们都具备生态系统的条件,或者说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具有非生物和生物两大部分。

〔板书〕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提问:你们分析一下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和非生物具体有哪些?(回答:生物部分有植物、动物、土壤中还有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物在生理功能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成为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和放出氧气,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生产者的角色(教师把生产者写在“植物”的后面。)提问:动物能不能像植物那样在体内合成有机物呢?(回答:不能!人和动物只能吃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的是消费者的角色(教师把消费者写在“动物”的后面。)

讲述:动植物的寿命是有限的,必然会死亡,留下尸体,植物还会有枯枝落叶掉在地上。这些尸体就像城市里的垃圾一样,如果没有清洁工每天清扫处理,就会堆积如山,日子久了垃圾山越来越大,就会使我们人类没有活动的场所。同理,动植物的尸体也有“清洁工”来帮助处理,那就是细菌和真菌。它们把这些尸体分解成无机物,还给大气和土壤。因此,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分解者的角色。(教师在“细菌和真菌”后面写分解者。)非生物部分主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提问:我们知道这样的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实际上青虾吃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你们知道这谚语的含意是什么吗?(回答:生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又是普遍存在的。)

(放幻灯片图V-19)并问:这张画面中哪是生产者?哪是消费者?哪是分解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回答: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昆虫、鸟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昆虫以植物为食,鸟又要吃昆虫,细菌和真菌吃植物和昆虫以及鸟的尸体。它们之间是一种食物关系。)这种食物关系把它们连成一条链子,所以叫食物链。

〔板书〕

三、食物链

什么是食物链呢?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食物链。(请同学们用红笔在第160页食物链的定义下划上横线)提问:(放幻灯片V—20)请看这张画面上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了几条食物链?(讨论:有答3条,有答13条等。教师请答3条的同学指出这个画面从哪里到哪里是第1条,从哪里到哪里是第2条„„。又请答13条的同学指出是怎样的条数。)教师指导学生:我们数这个森林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时,应看清楚箭头的指向,就是箭头处的动物是以其箭尾处的动植物为食的。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顺着箭头的指向数,这样这个森林生态系统就应该是5条食物链。这就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这些食物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提问:消费者野猪是以什么动物为食

呢?(回答:蛇和吃虫的鸟。)吃呢?(回答:可以被野猪、紫貂、黄鼬所吃。)讲述:这说明一种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同一种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吃掉。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内的许多食物链,自然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复杂的食物网。(请同学们用红笔在第160页食物网的定义下面划上横线。)〔板书〕食物网提问:这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你知道哪种生物的数量最多?那种生物最少?(回答:植物最多,虎最少,其余都是中间数量。)(放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幻灯片)每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也就是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的数量比例都一样。

假如人靠吃鱼增长体重,体重长1kg就得吃10kg的鱼; 10kg的鱼要吃100kg的浮游动物;100kg浮游动物则需吃掉1000kg的浮游植物,按这个数据比例,同学们你能绘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思考)像书上的金字塔形。(出示预先绘好在小黑板上的金字塔图。)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入和迁出,因此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昆虫吃草,鸟吃昆虫,这是一条食物链。草多时,吃草的昆虫数量会随着增多。昆虫数量增多又使得吃虫的鸟也增多。昆虫数量多,使草大量被吃,数量下降,鸟的增多和草的减少又使得昆虫数量下降,进而使草的数量得以恢复。这样,草原上各种生物数量的比例就能维持相对的稳定。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书第162页并用红笔划横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的现象叫生态平衡。

〔板书〕

四、生态平衡

提问:(再次放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幻灯片)如果我们大量打鸟,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回答:鸟减少了,蚱蜢就会大量繁殖。蚱蜢多了,植物就会减少,野猪、紫貂都会减少。这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就被破坏了。讲述:又如我市的锦江河,过去是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草丛生,岸边垂柳倒映在河水中,水中游动着无数的鱼虾,真是好一幅美丽的画卷。可是现在的锦江河,污泥堆积,河水浑浊,鱼虾全没了。这样的景象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回答: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讲述: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对自然资源盲目地进行掠夺式开发,全世界的沙漠面积每年扩大5—7万平方公里。全世界因沙漠化、盐渍化和污染而失掉的耕地面积已达5亿公顷左右。地球上森林面积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的28亿公顷,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少,动物栖息的地方也在减少,不少的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我们还不注意维护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更加严厉的报复!

盘山中学

陈胜

初一生物教案 篇2

初一生物课文叙述简练、插图多,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多,看一看、想一想、小实验动动手等小栏目很具有启发性。初一学生刚跨入中学,思想比较单纯,对生物科学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大多喜欢上生物课。他们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具有“好动、好问、好看、好学”的心理特点,根据初一生物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初一生物课教学应采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直观教学法。本文就初一生物直观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通过“看图”提高兴趣

“好看图”是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 , 这也是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培养起来的兴趣,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得使他们感到生物学有趣,就得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初一生物课本迎合了学生的爱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插图,使呆板枯燥的课文增添了生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那么,怎样利用插图进行直观教学呢?

(一 )通过每章题头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催化剂”。有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地积极索取知识,还使他们迅速和牢固地掌握知识。课本中每章的题头插图都是本章重点内容知识的表示, 也是本章知识结构的中心。题头插图如能被恰到好地运用于章节的引入,将对各章各节教与学起到导向作用,如第四章《有机物的制造》,文章的题头插图是:在等边六角形里,下方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宽大的叶片,上方是一轮红日放射光芒,照射在植物绿叶上。图案美丽,画面生机勃勃,轮廓清楚,简单明了,显然是一幅形象的艺术画。学生翻开课本看到章题头插图,就产生直接的兴趣。提高了兴趣,进一步强化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 )通过指导各种形式的插图 ,提高学习兴趣 ,启发获取新知识。插图是课文知识内容的直观体现。在学习插图时,一看插图的标题,先明确插图要表示的是什么知识内容;二看插图整个画面的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对插图知识内容有个总的概括和整体印象;三看插图的注字标记(如符号)及文字说明,以获取和掌握插图的知识内容,并将新知识直观形象地印记在脑中。如“探索生物的奥秘”有一幅自然界的形象示意图,生机勃勃,近似儿童读物图。先看标题,知其知识内容是:自然界;后看整个画面直观形象:山川秀丽,木丛生,鸟飞蝶舞,人动鱼游,绚丽多彩,记忆入脑中;再看文字,得出: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获得生物的概念知识。

二、通过“看一看,想二遐二,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较强,知识直接来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所以要学好生物,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学会观察实物。初一学生好奇心强、迷恋自然,这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实物。课本中的“看一看,想一想”这一栏目根据学习生物的知识内容,列出许多自然实物,指出观察什么? 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哪一部分? 观察后提出“想一想”的一些问题。从观察进入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思索,培养思维能力。如上“叶的形态”这一节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本节“看一看,想一想”栏目的要求,采集几种连着一段茎的叶,要求:(1)观察叶片的形状;(2)注意叶包括儿部分;(3)哪一部分是叶的主要部分:(4)对着光线观察叶片,注意叶脉分布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说明观察结果。有一位学生叙述:“我所采集的叶,叶片宽阔扁平,卵形,叶包括叶片和叶柄,有的叶还有小片的托叶;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脉分布是网状的。”另一位同学补充说:“我采集的叶片是带形,叶脉分布近似平行。”还有一个学生补充说:我采集的叶有叶片、叶柄,但托叶脱落了,脱落处有托叶脱落后留下的疤痕。这说明学生的观察是正确的。这时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索后回答:“为什么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一片完整的叶包括几个部分? ”一个学生回答:“因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所以它是叶的主要部分。”一片完整的叶应包括: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最后,展示学生收集的不同叶脉的叶或植株,指出: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有网状脉(并非所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有平行脉(并非所有),因为它们都有例外。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又逐步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通过“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课是探索、验证、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可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和徒手切片、观察植物体各器官内部结构实验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学好生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是他们进入中学后,首先接触的实验,上好生物实验课,对基础知识学习、各种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 )课前做好三预备 : (1) 每次实验课前 , 教师应做好预备实验。对实验过程每一步骤所需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做到心里有数,打有准备之战;(2)学生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及步骤;(3)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学生实验小骨干,上实验课时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观察、操作。

(二 )引导观察、启发式实验教学。实验课重在让学生多实践,故上实验课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操作观察,只指出观察步骤和重点及注意事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整个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随时予以提示或纠正,使他们认识到精细敏锐的观察和稳定的注意力是学好生物科学的前提,可防止观察中的马虎了事、浅尝辄止。

初一生物教案 篇3

(一)考纲要求

1.现代生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Ⅱ)

(二)考纲分析

本单元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一轮复习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4)DNA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考点提要】

(一)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两种进化理论的比较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二)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進化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探讨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能力方面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基因库的概念、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

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联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的计算(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学生回答: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条件是群体足够大,随机交配(进行有性生殖)并能产生后代,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二倍体生物核基因遗传。

PA——显性基因频率 qa——隐性基因频率

PA+qa=1→(PA+qa)2=1→P2A+2PAqa+qa2=1

PA2——AA基因型频率

2PA×qa——Aa基因型频率

qa2——aa基因型频率

PA=AA基因型频率(P2A)+■×Aa基因型频率(2PAqa)

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2PAqa)

教师考点延伸: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ABO血型(启发学生完成)。

p(IA)——IA基因频率 q(IB)——IB基因频率

r(i)——i基因频率

p(IA)+q(IB)+r(i)=1→〔p(IA)+q(IB)+r(i)〕2=1

p2(IA)+q2(IB)+r2(i)+2p(IA)×q(IB)+2p(IA)×r(i)+2q(IB)×r(i)=1

p2(IA)——IAIA基因型频率

q2(IB)——IBIB基因型频率

r2(i)——ii基因型频率(O型血的基因型频率)

2p(IA)×q(IB)——IAIB基因型频率

2p(IA)×r(i)——IAi基因型频率

2q(IB)×r(i)——IBi基因型频率

也可以寻找出类似的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p(IA)=IAIA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

q(IB)=IBIB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r(i)=ii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诸如此类都可以进行推理,比如多倍体生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体会】

在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复习中还要注意知识点的细化,既具有侧重点,也不能忽视一些知识死角,可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问题的延伸和难度的拔高。通过近几年各地市的高考题分析及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方向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应试能力。在本节复习中,要加强高频题的训练,比如,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隔离对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等,既有理论知识的复习,也有基础知识的考查训练,要让学生找到复习理论知识、解答典型题、总结解题方法体会考题的规律。

初一生物教案 篇4

1、知识目标

(1)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使学生能概述地面上动物适应地面环境的特征。

(2)观察常见的哺乳动物,概述哺乳动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图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的能力。

(2)利用对现实生活中哺乳动物之间形态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动物,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2)了解动物与人类具有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各种地面动物特征的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在地面生态系统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大家还记得“消费者”是什么吗?

生:动物。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面上的动物。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正课]

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

组织学生查询信息库中有关“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知识。查询信息库识记相关的内容。

师:提出问题:除“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以外,你知道地面上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吗?

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生:得出——地面上还有家禽和昆虫等动物。

组织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几种动物图片资料,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

2、请说出这些动物有哪些适应它们生活环境的特征?学生前后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一名组长,共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组长作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结合课前查阅的背景材料(见电子稿),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适当补充。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认真倾听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

(有可能需要的知识:地面上的动物主要有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等几类,其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如:猴、猿、鸭嘴兽、袋鼠、海豚、蝙蝠、家兔等],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体表长毛、恒温、胎生、哺乳。爬行动物包括蜥蜴、壁虎、蛇、龟、鳖、鳄等,它们属于变温动物,大多数有冬眠习惯。

可能需要详细介绍的动物及其资料:[北极熊]生活在有大片浮冰的北极南部边缘地带。媾紧靠着海洋,有一块块断裂开来的浮冰和来这里繁衍的海豹。北极熊以捕食海豹为生,特别是环斑海豹。它们常趴在冰面上海豹的通气孔旁边等着,或是当海豹爬上冰面休息时就蹑手蹑脚地扑过去。北极熊为了觅食而长途跋淑,路程长达70千米。它们每天都找寻食物。当冬天海水结冰,浮冰面积扩大时它们会向南迁徙,夏天再回到北边。初冬时分,雌熊便不再四处游荡,它会在雪地上挖一个洞,在洞里产下2-3只熊仔。熊妈妈乳汁中脂肪含量很高,靠着这么丰富的营养,熊仔会迅速长大,并能保持体温。在3月或4月时,它们便从积雪的家中出来,此后再跟母亲一起呆上两年。北极熊很适应寒冷地区的生活。它们那白色的皮毛与冰雪同色,便于伪装,而且又厚又防水。皮下的脂肪层可以保暖。除了鼻子、脚板和小爪垫,北极熊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覆盖着皮毛。多毛的脚掌有助于在冰上行走时增加摩擦力而不滑倒。捕猎北极熊现在受到了严格控制。北极的土著----因纽特人,仍每年捕杀少量的北极熊。他们用北极熊的毛皮制衣。除了它那维生素A含量过高而有毒的肝,其他的都被吃掉。[长颈鹿]在非常辽阔的大草原和半沙漠地区,身材高就可以看得很远。这样,很容易看见敌人,自己就能及时逃脱。长颈鹿大约有5.5米高,它就象一座流动的了望塔。顺便提一下,长颈鹿颈堆骨的数量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也是7块,只是每要长得多。一对对雄性长颈鹿通过打斗来确定谁最强。它们肩并肩站在一起用头互相猛烈撞击。还把脖子缠在一起,但战斗中没有一头长颈鹿会受重伤。成年长颈鹿用它那大而有力的蹄子保护自己,它们可以把一头狮子一脚踢死。而年幼的长颈鹿尽管出生时就己有约2米高,但还不是很强壮,所以它们更多的时候处于危险中。)

组织课前查阅资料的学生向大家展示相关资料。展示相关资料,同时与其他同学交流。

[知识小结]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面上的生物多种多样,而它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因为各种生物都具有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地面上的动物主要有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等几类,其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如:猴、猿、鸭嘴兽、袋鼠、海豚、蝙蝠、家兔等],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体表长毛、恒温、胎生、哺乳。爬行动物包括蜥蜴、壁虎、蛇、龟、鳖、鳄等,它们属于变温动物,大多数有冬眠习惯。

作业布置预习家兔的知识。

初一上册生物教学教案 篇5

1.知识目标

(1)回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说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过程。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设计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

2.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出“温室效应”,并提出下列思考题: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哪一种?它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减少这种气体?

新课讲授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其中1、2两步,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第3步课上学生分组完成。)

1)取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在甲、乙内装入新鲜菠菜,丙内不放。通过导管向各个袋内深吐气,使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扎紧袋口。

2)将甲袋放在黑暗处,乙、丙放在光照下。

3)将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内气体分别通入三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1)、2)思考:

本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在各组中分别是什么情况?

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清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照的作用;乙、丙是另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的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步骤3),记录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由此得出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进一步提出问题: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是什么气体?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布置学生课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课上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提示:

1)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带余烬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实验。

2)小动物离开氧气就会窒息死亡。

要求:

「活动目标」

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实验记录」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介绍该探究实验的一种方法:

「材料器具」

金鱼藻、大烧杯、短颈漏斗、试管、卫生香、火柴、清水。

「方法步骤」(如下图示)

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套一根灌满清水的玻璃管,玻璃管的另一端用橡皮塞塞住。把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金鱼藻表面有小气泡放出。待玻璃管内的液面降低到烧杯液面以下时打开玻璃管的塞子,迅速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现象,发现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气体的是氧气。

总结光合作用反应式:

思考:

1)在室内,特别是在卧室里摆放植物好不好?为什么?

2)在水族箱中常常可以看到除了有鱼还有水草、电灯等,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出示图片请学生补充完整。

总结: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简单的逆反映。”是否正确?为什么?

【DIY:参与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

建议同学们组织起来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可以对学校绿化或社区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参加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还可以尝试绿化设计,如利用软件进行绿化设计。

五、教后反思

1.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本课的重难点就落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关系上,通过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珍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生命的目的。

初一生物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运用实验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2.使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实验的组织和实验结果的推导分析。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2.教学器材:盆栽的天竺葵、彩叶草、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爱的几种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

二、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学生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中已经了解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这一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的课题: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确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教师要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又请同学互相找出实验设计中不够严谨的地方,训练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对于有机物的鉴定,老师可提示学生回忆: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区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通过讨论,将同学们的实验设计逐步完善。对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实施实验计划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找出其中的巧妙之处,弥补自己设计中的不足。

进行实验之前,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本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个一实验步骤中的科学道理的理解。老师可设计一系列思考题,启发学生:

①实验前,为什么要将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②对一片叶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

③取下遮光的黑纸时,叶片上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④将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⑤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⑥当绿叶在酒精中变成黄白色时,此时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的区别吗?

⑦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初一生物试卷 篇7

一、选择题

1、D2、A3、C4、B5、B6、B7、C8、A9、A10、D11、C12、D13、B14、B15、D16、D17、C18、A19、C20、B21、D22、C23、A24、C25、D

二、非选择题

26、(1)肺动脉(2)肾脏右心房(3)氧动脉(4)毛细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27、(1)小肠呼吸(2)血红蛋白暗红鲜红(3)f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4)胰岛素糖尿

初一生物期中试题 篇8

16.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核 ④线粒体 ⑤叶绿体⑥液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7.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探索鼠妇的生活环境,他们记录了各中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32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0

干草地中 4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8.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9.下列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A.一个受精卵 B.一块洋葱表皮 C.一个西红柿 D.植物的根

2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总结: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认识生物

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都是生物。

2.真菌、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等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地排出体内的废物。

2.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生物学的研究

一、分析与讨论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二、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取显微镜时应该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起稳定作用。遮光器的作用是调节亮度。转换器的作用是转换物镜。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显微镜的使用

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壁:保护 作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作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初二。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作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作用。

液泡:含营养物质作用。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作用。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细胞的分裂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生物体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3.细胞分裂受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控制。

二、细胞的分化 1.细胞的分化形成了组织。

2.动物的组织有四种,分别是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

3.植物的组织有五种,分别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植物 体的结构层次

1.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单位,叫做器官 。

2.绿色开花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其植物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为生殖器官。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四个层次。

2.动物体各个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生物圈与栖息地

一、生物圈

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二、栖息地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环境称为栖息地。

2.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

2.我们以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为例,探究的是非生物因素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在科学实验时,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并且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同种生物之间和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性群聚生活的蚂蚁、蜜蜂等 在群体内部既有互助又有竞争;雄性羚羊在繁殖季节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以上说明同种生物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动植物对其生活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2.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

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4.生物灭绝是一种不适应现象。

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1. 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2.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初二生物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案

第16章第1节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与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过程与目标:

通过调查、观察等,收集有关动物运动的,培养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讨论,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建立起(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激发同学们保护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①调查和观察生活在水中、空中、地面下、地面上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记录在表格中以及收集动物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 系的有关资料。

主要活动区域 动物 运动方式

天空

陆地

水中

②收集有关动物运动的图片和画册。

③准备各种典型的易于捕捉的较小型的动物。

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观察实验的用的小动物 。

教学进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视频

去年东南亚发生海啸时,在泰国的普吉岛,有头大象驮着许多的孩子快速奔跑逃离了危险的海滩。那么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什么意义呢?

人们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运动方式。鹰击长空、鱼翔浅坻、麋鹿奔跑、企鹅游弋等等构成了大自然动态的美丽画卷。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大自然中动物运动的片段。

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运动

通过刚才的欣赏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

感受自然界中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说出动物在运动并感受大自然的美。

课堂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相互交流,探讨体验

多媒体展示图表

描述动物的运动

观察实验

小结

多媒体展 示视频

大自然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赏心悦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蚂蚁搬家,蜻蜓低飞。动物的运动是大自然最丰富也是最有韵律的动态语言。

课前请同学们观察和调查了各种动物的运动并将各种动物及运动方式按照活动区域填入表格中,另外还请同学们收集动物运动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交流,①举例说出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并关注它们生活的环境。②说出图片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运动方式也不同。经过交流,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主要活动区域 运动方式

空中

陆地

水中

动物的运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下面我请 几个同学描述几种动物的运动。

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的运动都有着自己的韵律和美感。现在我们亲自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注意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如何完成运动的?

引导学生形象描述几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如何完成运动的 中考。

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漂浮,陆地上的 动物可以有行走、爬行、奔跑、跳跃、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空中生活的动物主要是飞行、滑翔。不同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动物的身体内也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

让我们来欣赏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动物运动。请你说出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狐狸的跳跃、海牛的游泳、水母的漂浮、鱼的游泳、豹子的奔跑、松鼠的攀缘、袋鼠的跳跃、乌贼的游泳、鹦鹉螺的漂浮、蜗牛的爬行、天鹅的水上奔跑等。

课前观察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记录,将记录的信息交流,说出图片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按照活动区域,说出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的有飞行、滑翔;陆地上的有爬 行、奔跑、跳跃、攀缘、行走等;水中的有游泳、漂浮等。

用图片和文字描述几种动物的运动

将各种典型的易于捕捉的较小型的动物带到学校进行观察探究。各小组观察小螃蟹和小虾子的运动。

学生描述动物的运动

描述所观察的 现象。

观看视频,说出视频中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多媒体展示视频和动画

快乐点击

多媒体展示

课外探究 人也是动物,当今大规模的运动会,运动项目不下数十种。例如游泳,便有自由泳、蛙泳、仰泳等,有些显然是模仿动物。

人虽然不会飞,但人类用自己的才智发明了飞机、火箭,比任何动物都能远走高飞。

动 物的运动对动 物的生 存有什么意 义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一:热带雨林中的蜥蜴在水 面上奔跑

视频二:水獭的游泳、滑行、奔跑、行走

视频三:斑马的迁徙

动画: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的事例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都有重要意义,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任何动物都是和大自然相融相通的,让我们和动物一起在大自然爱的羽翼下欢笑着,灵动着,生活着,成长着!

1.我来说

2.说出与动物运动有关的成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如果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动物如何去适应环境? 请一个学生模仿人的各种运动,其他同学说出运动方式

分析讨论

分析蜥蜴能在水面上奔跑对它有什么意义;

水獭用各种运动方式适应在冰天雪地里生活。

迁徙对动物的意义

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资料

讨论完成深化课内学习成果

如狗急跳墙、万马奔腾、龙腾虎跃、豕突狼奔等。

回答

点评:

课前准备很充分,课间有那么多的小动物供学生观察。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看、思、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能力得到的充分的培养。在与生活相联系方面,能注意到将大自然美的韵律与学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媒体中的视频选择也十分,实验也 十分恰当。

不足之处:板书太少;动物的运动与动物的适应两个内容,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初中生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堂训练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水圈B.圈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3.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hellip 初中语文;…………………………()

A.人B.绿色植物C.高楼大厦D.动物

4.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5.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开采

6.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这种性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作为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去,滋润着沿途的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最终夹裹着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生态系统。

7.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请你分析: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初一生物组工作总结 篇9

一、指导思想

一学期来,初一生物组健康上进,遵纪守法,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讲团结,讲奉献,顾全大局,精诚合作,服从组织安排,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以校为家,以人为本。

二、在教学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们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积极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三、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

四、成绩与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思想健康上进,自始自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服从组织安排,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以校为家,以人为本。

二、在教学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

⑴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完成练习,掌握重难点,制作课件,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③ 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另外,还充分利用模型、实物、挂图、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几乎每一节课)等帮助学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重难点。

2、课后辅导工作。

初一的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几乎适应了初中的教学,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但是由于初一教学任务较多,而安排的课时较少,只够完成新课,根本没时间点评作业,因此我采用定期发答案学生自己订正与教师适当抽评作业结合(多数都是占用下午第四节课或其他自习课),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课前课后尽一切力量帮学生答疑,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

三、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

四、成绩与反思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篇1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一学三抓”,提高学科教师的素质,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个性特长、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xxx市生物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生物科学领先的二十一世纪。

一、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1、加强学习: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学习型组织,发展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1.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3专题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有关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1.4学习辅导:继续邀请课程与教学专家作教育教学理论辅导报告。

1.5学习形式:从各类教师的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形式,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1.6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1.7总结交流:课改学习体会、实践经验和问题探讨。

2、科五年发展计划:增强目标意识,加强计划实施管理。

2.1遵照学科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发挥优势,执行学科发展八项计划,解决有关认识和实践问题。

2.2《生物教学常规》:已根据课改精神重新修订,要加强宣传、详细解读、认真实施、经常检查、不断改进。

2.3学科基地:反思建设状况,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真正落实基地建设要求,围绕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发挥基地作用。

2.4研究性学习:初中按《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教学研讨,突出生物教学特色,使生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高二要落实大纲、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教师编写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料。

2.5校本教研:学校教研组是xxx市教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加强计划,保证时间,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团结合作,定期检查,工作计划。积极创建市先进教研组。

3、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品位(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团结合作、勤奋好学)(动力系统)、文化科学业务素质高水平(观念先进、内功过硬、善于反思、不断创新)(操作系统)的适应新世代要求的不断壮大的优秀教师队伍。拥有省内外闻名的、具新世纪风采的、代表xxx市生物教学水平和特色的生物特级教师及一批后备人才,创出常州“品牌”。

3.1尝试导师制培养方法: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专家,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3.2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要领衔开展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舞台,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鼓励青年教师投标课题。

3.3鼓励教师参加硕士等高层次进修。

4.初中课改:

4.1以课标、新教材为主要材料,以专家与自我、集中与分散、专题与常规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结合实际,注意新情况,探讨新问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在教育部课程中心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各校自选子课题开展研究。

4.2课改研究中心组要调研和分析评估课改情况,加强对课改过程的调控和指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

养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研究教改对策,把握实践方向,调动学科教师课改积极性,引导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协调校际间课程资源的交流和利用,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4.3初二教学要体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能力,研究开卷考试特点和复习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会考任务。

5.高中教研:

5.1树立高中教学整体观念,增强高中教研效益,继续组织高中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

5.2组织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课改方向。

5.3结合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探讨教材疑难问题和“3+1+1”高考方案的教学新问题,牢牢把握教学重点,抓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打好基础。

5.4高二:理科实验操作考查工作。

初一生物教学总结 篇12

北京少林武术学校 刘世科

作为新老师,相对于老教师我只是一个门外汉。虽然在学校接受过系统学习与训练,但当我真正面对无数张稚嫩的面孔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来到北少,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工作,作为新老师的我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研读新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及时批改作业,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地提高生物学素养。本学期马上结束了,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下是我在思想、教学等方面所作的总结。

一、在思想方面始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毕业前,虽然我抱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但那只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来到北少后,面对一个个质朴的面孔和许多问题学生,我才真正的认识到责任感的分量有多重,才知道教书育人不对老师的要求有多么高。另外,在真正的实践教学中也让我真正的体会到“教”的不易,才真正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学问和技巧。此外,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自己成为一个有师德的人,才能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才能团结奉献,顾全大局;才能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1.作为新老师,要想讲好每一节课并不那么容易,这就要求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认真备课。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做好相应的备课教案,有时也结合多媒体课件。同时,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精心做好课堂练习,每一道题都是尽心设计。使学生课堂上可以解决本节课的一切问题,尽量不要占用同学的课下时间解决问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层次,在学习新知识前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对于课堂上的探究法,要运用科学,对于这方面我还需要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或多请教具有多年经验的专家和学者。

(2)认真上课。课堂上要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每一位同学动向和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保持稳定性,认真听讲,同时,要注意和学生培养情感,让学生在骨子里喜欢生物老师继而使他们爱上这门学科,才会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浓厚的情感,继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教师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

(3)认真反思。课后我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与劣,争取在下次的教学中避免错误,在这方面显然我做得还是不够,这不仅需要我反思教学还要反思自身,并不断的做一些总结。

2.对于本学期实验课我有着更深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本学期实验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1)初中生物实验课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缺少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室,只能口头实验,但最终一堂课下来,教师疲惫,学生也学不到东西。通过多次备课和教学,慢慢地我也学到了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没有实验的条件,我们可以尝试模拟一些实验让学生来体验,来探究和分析实验出现的可能,结合一些实验例题让学生至少在理论实验上过关。同时要想法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结合挂图和实物来吸引学生。

(2)根据学生求动、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学生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3)通过实验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通过生物实验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上一篇: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下一篇:公司员工激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