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通用12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
我是小书虫,一有空就往书堆里钻。我看过的书有几百本了,但我依然最喜爱《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塑造了忠诚友善但逆来顺受的汤姆叔叔和反抗奴隶制的黑奴艾莉查夫妇等典型形象,十分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面貌。其中,汤姆被监工苦打也不肯屈服的情节令人感动。
“列格雷一下子跳起来,把汤姆叔叔打倒在地,狠很地打了他一顿。”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敬佩汤姆叔叔那坚毅的精神。他为了卡西太太和艾米林逃离列格雷的魔爪,被列格雷毒打也死活不说他们的藏身之处。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这是多么高贵的品德啊!我看见图片上的汤姆被打得鼻青脸肿,手脚上尽是被皮鞭抽出的血条,把被子都染红了。我想:这就是美国人的道德吗?他们还有良心吗?如此善良淳朴的汤姆,列格雷还一直折磨他。从中不难看出,汤姆宁死不屈的精神。宁死也不违背良心,宁死也不要做列格雷的监工!
“让黑人们成为奴隶,这是上帝的旨意,他们本来就低人一等。”这句话是我很气愤。为什么黑人天生就是努力呢?为什么他们天生就低人一等呢?这纯粹是剥削阶级麻痹劳动人民的思想。我认为这世界上,人人平等。
这本书使我懂得了真、善、美,学会了友爱,仁慈和坚强。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2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不同性格和行为表现的黑奴。
汤姆
他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 被视为一名高贵坚忍的基督徒奴隶。在整部作品中, 他不仅忍受着剥削带来的痛苦, 还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到了最后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敬重他。在他的“仁慈”的奴隶主亚瑟·谢尔比的庄园中, 过着还算平静幸福的生活, 但他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位“仁慈”的主人为抵偿他的债务, 还是决定要卖掉忠厚可怜的汤姆。
在汤姆被轮船运送到新奥尔良的途中, 伊娃进入了故事的叙述中。伊娃落水后, 汤姆将她救了起来。伊娃恳求她的父亲买下了汤姆, 在跟随圣克莱尔家来到新奥尔良后, 汤姆成为了圣克莱尔庄园的一名马车夫。在圣克莱尔履行他的诺言 (释放汤姆) 之前, 他却因为介入一场争斗而被猎刀刺死。圣克莱尔的妻子拒绝履行其丈夫生前的承诺, 在一场拍卖会中将汤姆卖给了一名凶恶的农场主赛门·勒格里。
当汤姆拒绝服从勒格里的命令去鞭打他的奴隶同伴时, 勒格里开始对他心生厌恶。汤姆遭受到了残忍的鞭笞, 勒格里决意要压垮汤姆对上帝的信仰。汤姆鼓励女奴凯茜逃跑, 并让她带上埃米琳。当汤姆拒绝告诉勒格里凯茜与埃米琳逃往何方时, 勒格里命令他的监工杀死汤姆。在他垂死时, 汤姆宽恕了两位监工野蛮殴打他的行为, 这两人都皈依了基督。
乔治·哈里斯
伊丽莎的丈夫, 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 不甘心让奴隶主决定自己的生死。他年轻力壮, 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又有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精神, 但就因为他的肤色, 使他摆脱不了最底层体力劳动的命运。他深感自己如同生活在黑暗的地狱之中, 丝毫没有快乐。虽然他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但主人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下地狱。最后他决定为了自己的命运和将来拼死一搏, 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使他获得了新生。
伊丽莎
伊丽莎在得知自己5岁的儿子哈里将被卖给奴隶贩子黑利后, 她带着哈里逃向了北方。母爱的力量使得她传奇式地怀抱着她的孩子越过了冰封的俄亥俄河, 逃到了俄亥俄州的里普利镇上。在俄亥俄州时, 她与丈夫乔治·哈里斯重逢, 一家人移居到了加拿大, 然后再到了法国, 最终定居利比里亚。虽然整部小说被同一个主题所主宰:奴隶制度的罪恶与不道德, 但故事也同时写入次要的主题———譬如母亲的道德权威及由基督教提供拯救的可能性———作者强调这些主题与奴隶制的恐怖之间的联系。通过对黑奴制度拆散他人家庭的刻画, 斯托夫人用文字展现出了奴隶制度的罪恶。
托普西
托普西是一名不知来自何方的“衣衫褴褛”的奴隶女孩。当被问到是谁造了她时, 她既不认为是上帝, 也不认为是她的母亲, “我想我是自己长出来的, 我不相信有谁造了我”。在后来, 她被小伊娃的友爱转变了。托普西通常被视作是黑小孩原型的起源。黑人在种族社会中不被白人视其为人, 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势必会造成一大批托普西似的流浪儿。他们乖滑, 任性, 都是一副破罐子破摔, 无可救药的形象。但真爱可以感动一切, 小伊娃的死, 彻底地震撼也改变了这个小无赖的形象和性情。
小说也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奴隶主嘴脸。它着力刻画了也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奴隶主的内心世界和奴隶主不完全相同的表现。比如:
亚瑟·谢尔比
谢尔比被塑造成了一位“仁慈”的奴隶主与传统的南方绅士。尽管他与他的妻子对待他们的奴隶十分友善, 但当谢尔比面临着将因欠债而失去其田地的困境时, 他还是决定将几名奴隶卖给奴隶贩子来筹集他急需的资金。他不能为了一个他较喜爱的黑奴而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 在他的思想世界里再好的奴隶也是他的个人附属品, 是他进行个人交易的物品, 这是难以改变的阶级本性。
埃米莉·谢尔比
亚瑟·谢尔比的妻子。她是一位深信宗教的妇女, 并努力用她的仁慈与道德来影响她的奴隶们。当她的丈夫将把奴隶卖给奴隶主时, 她为之感到震惊。作为一名女性, 她并没有合法的地位去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因为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她的丈夫。但斯托夫人认为母性是“所有美国人生活中的道德与伦理模范”, 相信:只有女性才拥有将美国从奴隶制的恶魔手中拯救出来的道德权威。这便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表达出的另一个主题:女性的道德力量与圣洁。
乔治·谢尔比
亚瑟与埃米莉的儿子。他将汤姆视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对汤姆有着极深的感情, 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凝结了乔治少爷许多快乐。年幼的他, 许诺汤姆叔叔将来要给他们修好房子,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没有食言, 经过一番周折后, 找到了受尽折磨的汤姆叔叔。乔治·谢尔比回到了肯塔基州的农场, 释放了他全部的奴隶, 并告诉他们, 要铭记汤姆的牺牲以及他对基督真义的信仰。在整个故事中, 好像只有乔治少爷让我们看到了奴隶主阶层的开明分子的形象, 看到了推翻奴隶制的广泛而扎实的社会根基, 看到了奴隶制灭亡的必然性。
奥古斯丁·圣克莱尔
汤姆的第二位主人, 小女孩伊娃的父亲, 是小说里面最具同情心的奴隶主。圣克莱尔已然意识到了奴隶制度的罪恶, 但却还未能为割舍它所带来的财富做好准备。圣克莱尔与他的北方堂姐奥菲利亚因对奴隶制的不同见解而发生了争吵。奥菲利亚反对奴隶制度, 但却对黑人持有偏见。然而, 圣克莱尔却认为自己没有这些偏见。为了向他的堂姐说明她关于黑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圣克莱尔买入了一名黑人女孩托普西, 并请奥菲利亚去教育托普西。在他的女儿死后, 他变得更加信奉宗教。但是, 他的好意却由于他的意外身亡而终成泡影。
伊娃
她经常会谈论一些爱与宽恕的话题, 她甚至说服了固执的奴隶女孩托普西, 让她相信她也应该得到爱。她也曾试图去感触她那坏脾气阿姨奥菲利亚的心。在汤姆与圣克莱尔一同生活了两年后, 她得上了重病。在她死之前, 她在一场梦境中梦见了天堂, 她把这场梦告诉了她身边的人。由于伊娃的死与她的梦境, 其他的人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奥菲利亚决定抛弃自己从前对黑人的偏见, 托普西则说她将努力完善自己, 而圣克莱尔则承诺将给予汤姆以自由。小说趋向于描述女性主角, 这种风格常能唤起读者的同情与感动。
虽然《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反蓄奴制小说, 但它与一般只讲述黑奴的苦难与挣扎的故事有很大不同。书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母性的温柔、爱心、同情心和忠诚。然而蓄奴制却腐化了母性价值观念。通过阐述十九世纪美国人的信仰, 很容易发现斯托夫人是为了诉诸美国人的母性之爱才选择了“奴隶制度对家庭造成的破坏”这个主题, 以期唤醒她们的恻隐之心, 共同反对奴隶制度并最终拯救这个世界。
摘要:本文作者在大学三年级的外语专业学生中开设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课, 该文讲述了黑人奴隶汤姆的故事。文中批判了蓄奴制, 对破裂的奴隶家庭充满情感的描述向女性发出反蓄奴制的呼吁。通过强调女性的道德力量, 通过对母爱的理想化描述, 试图唤醒美国女性的同情之心, 号召美国女性反对奴隶制, 拯救社会。
关键词:《汤姆叔叔的小屋》,蓄奴制,女权运动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海平, 王守仁.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轶事 篇3
哈里特比彻斯托(1811-1896)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也就是北方的康涅狄格州,是家里十三个孩子中的第七个。父亲是公理会的一个著名牧师。母亲在她5岁时就去世了o哈里特先是进了一所女子学校,接受传统的“男性”教育。离开学校后,她在哈特福德和辛辛那提教书,积极参加当地的文学界和教育界的活动。1836年,哈里特比彻和卡尔文埃利斯斯托结婚。卡尔文是牧师兼神学院教授,还是一位有名的圣经学者。这是他丧妻后的第二次婚姻。他鼓励哈里特从事文学创作,因为哈里特1834年曾出版过《五月花,或清教徒后裔人物、场景》,富有文学才华。随后在1842年的短篇小说集《马克梅里登》之后,比彻斯托一生创作二十多部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她1851年的反对奴隶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亲身感触奴隶制的罪恶之后的激情之作。
比彻斯托从21岁开始在辛辛那提教书起,一直在这里住了18年。此地与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她平日就接触过一些逃亡的黑奴,并从朋友那里听说过奴隶的悲惨的生活情况。她对他们的命运深表同情,其中一个叫乔赛亚亨森的黑奴的命运深深地刺激了她。
乔赛亚亨森(1789-1883)出生于马里兰州查尔斯县“烟草港”附近弗朗西斯纽曼的种植园,一生下来,他的身份便是奴隶。他小时被卖给了伊萨克赖利。长到青年时代后,由于体力强壮又富有智慧,赖利让他做种植场的监管。22岁那年,亨森和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女奴隶结婚。亨森对赖利表现出最高的忠诚。当1825年赖利经济陷入拮据、遭到起诉时,他帮助绝望中的赖利,按照他的要求,领着18名奴隶步行去到肯塔基州戴维斯县的种植园,把他们交给债主。作为回报,赖利委他以更大的责任,并允许他做一名卫理公会的传教士。但是当亨森想以他所积蓄的350美元和原来赖利许诺再加100元的字据向他赎回自由时,赖利在字据上的100后面加了一个0,将费用改成1000元,并计划把他卖到南方去。亨森担心全家骨肉分离,便带着妻子和孩子们于1830年夏逃亡。他们穿越俄亥俄州和纽约,在加拿大的安大略定居下来。在这里,亨森成为非洲裔加拿大人社区的领袖人物和一个传教士。他后又返回美国,帮助别的奴隶逃跑。亨森还在1842年创办起一座叫“美国英语学院”的非洲裔加拿大人的社团和工业学校,这两个机构已经成为逃亡奴隶的避难所。亨森曾多次去往英格兰,在那里为上流社会所接受。在他第一个妻子去世后,他与一位波士顿的孀妇结婚,最后于1883年在安大略省的德累斯顿去世。
亨森的自传《原来的奴隶、现是加拿大居民亲自叙述的乔赛亚亨森传》出版于1849年。读过亨森的自传之后,斯托夫人心灵受到极大的震荡。她给华盛顿特区反奴隶制刊物《民族时代》的编辑甘梅利尔贝利写信说,她计划写一部有关奴隶制问题的小说:“我觉得现在,连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都可以谈论自由和人权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词原是被禁止说的…我希望每个能写的女人都不要保持沉默。”
另外给予她启示的还有反奴隶制斗士西奥多韦尔德和他妻子安吉丽娜格里姆凯及安吉丽娜的姐姐萨拉共同撰写、1839年出版的《现今美国的奴隶制:一千份亲身经历的证词》。斯托夫人说,书中对穿越俄亥俄河、从蓄奴的肯塔基州逃亡出来奴隶的采访录,也是她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些情节的依据。
与此同时,斯托夫人又一次次走访南方,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奴隶制度下的惨状。
不久,在斯托夫人正好40岁的那年,她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国家时代》周刊上发表,从1851年6月5日那一期开始,一直连载到1852年4月1日的一期,作者为此支付了400美元。作品最初用的副标题是“不被当人看的人”(The Man That Was AThing),但很快就被改为“卑贱者的生活”(Life Among the Lowly)。
斯托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序言”中声称:“本书旨在激发人们对那些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非洲人的同情;揭露了他们在奴隶制下遭遇到的种种不平和痛苦……本书所描述的奴隶制的罪恶,远不及难以形容的全部真相的一半。”(王岩的译文)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作者描写了接受奴隶主灌输的基督教精神、逆来顺受型的黑奴汤姆,也塑造了艾莉查和她丈夫乔治哈利斯等不甘让奴隶主决定自己命运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作品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奴隶主的行为表现和内心世界,赞扬了一部分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奴隶主。小说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黑奴难逃死亡的结局,而敢于反抗的黑奴终会得到新生。
小说立即获得读者的广泛欢迎。于是,波士顿的出版商约翰·P·朱厄特与作家联系,将连载的小说出版单行本。很快,《汤姆叔叔的小屋,或卑贱者的生活》由约翰P朱厄特公司在1852年3月20日分两卷出版,首印5000册,每卷都配有画家查尔斯哈梅特比林斯的扉页设计和全页插图各三幅。不到一年,此书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销量,在美国卖出了300000册。到12月,销量开始下滑时,朱厄特又推出仅售375美分的廉价本来促进销售。作品在英格兰也卖得很好:1852年的第一版销出200000册。几年里,该书甚至卖出1500000册,虽然多数都是盗版。法语译本1853年在康布雷和巴黎出版。到1857年,此书已经译成20种语言。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600字 篇4
故事中谢尔比夫由于债台高筑不得已把我们的主人公汤姆叔叔卖给了黑奴贩子。汤姆叔叔背井离乡,离开了老婆,离开了孩子,和黑奴贩子踏上了未知道路。在一艘船上,汤姆有了一个新主人,值得庆幸的是这个主人很善良并待他很好,更为幸运的是汤姆叔叔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伊娃,伊娃是一个天使,她善良纯洁,在她眼里没有白人黑人之分,汤姆叔叔和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那里他们一起度过了温馨美好的时光。不幸的是伊娃走了,永远的走了,她唯一的遗愿就是放了汤姆叔叔。看到这里,我哭得不能控制自己,这个善良的女孩深深的打动了我,同时我又开始担心汤姆叔叔以后的命运。我不理解那时候凭什么黑人就如牲畜一般任人买卖。人本是没有高低,贫富、贵贱之分的,然而在那时却不是,黑人生下来就是奴隶,他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宰割。这是一个多么不公平的社会啊!
好吧,我们言归正传,故事接下来正如我担心的一样,汤姆的主人也死了,汤姆又被卖了。这次他的主人是一个恶魔,他叫雷格里。他残暴凶狠,动不动就毒打奴隶。最后我们的主人公为了保护两个逃奴被主人活活打死了。我们可怜的汤姆叔叔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善良、勇敢、正直,最后为了保护别人牺牲了自己,这样一个好人,让我哭得泪流满面,也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好心人乔治少年想告发雷格里,可是法院却因为没有白人作证人而不了了之,我的心很痛。我痛恨那个不公平的社会。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5
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黑奴制度早已销声匿迹,连现任的美国总统都有了黑人血统,那么,《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否已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失去了它的艺术魅力?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小说鞭挞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表现出了作者的正义,人类的良知,但是,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讲,对于不同历史时空的读者来说,这还不是真正使它流传下来的原因。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500字 篇6
我很生气。一个人成熟之后有2个标志,一个是不会轻易为一些事情生气,一个是知道了人生的复杂,不再试图用简单的三言两语来进行概括……
在这之前,《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直给我的印象是儿童读物,生着气我就去看完了这本书。当然不是本儿童读物。文笔细腻优美,感人肺腑,世事无常又充满变革的希望……
一个快破产的白人将黑奴卖给了黑奴贩子,汤姆是其中一个,他经历了2个主人,而另外一个家庭(乔治)则开始图谋逃亡到加拿大,根据这2个人的命运轨迹,读后感.从美国北方到南方的几个典型的白人家庭和黑人群体,逐步展开了1840年前后的画卷……
1840年,距离南北战争还有,1840年,同时也是近代中国饱受外辱的国耻开始,按目前的流行说法,叫国耻元年。普渡众生的在教人爱与自由的可贵,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基督自然是骗人的,是统治者的宗教手段。
然而,爱与自由的价值观,把人视为人而非工具的价值观,不是骗人的,这也是影响巨大的原因,引导人向善,把人当人看。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7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400字
五(3)班 干雨暄
当我读完《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后,我的`眼睛里早已闪烁着泪花,这本书发人深省、感动人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黑人们的艰苦命运。它讲述了:因为奴隶主谢尔比要还债所以卖掉了黑奴汤姆和伊丽莎的儿子哈利,而伊丽莎带着儿子哈利逃走,获得了自由,可汤姆却听天由命,最后离开了人世。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对自己的主人忠心耿耿,诚实守信,任劳任怨,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可是他是一个黑人,被黑暗、残忍的奴隶制度压迫着,渴望自由的他最后还是离开了大家。
面对黑暗的奴隶制度,我十分反对,黑奴也是人啊,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能使用如此残忍的方法。
不过,我也十分喜欢黑奴伊丽莎,她面对命运,勇于反抗,最后得到自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认为我们应该向汤姆叔叔学习,学习他做一个诚实守信、心地善良的人。也要像伊丽莎一样面对不好的命运要敢于反对。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8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本故事书,但也是一部政治书,它批评了奴隶化社会。奴隶化社会犯下了无数的罪行,在那个社会,钱十分重要,而友谊却毫无用武之地,它使整个城市笼罩了一片阴影。
汤姆叔叔是一个真正的绅士,他的思想完全没有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可他没有强而有力的家庭,而他又是一个黑人,所以被人们像物品一样随意买卖。 汤姆叔叔原本在一个待他和善的主人家里,那家人想把自由送给汤姆叔叔,可是他们的生意突然发生了意外,被逼无奈,他们只能卖掉汤姆叔叔来维持自己的生意,经过一段罪恶的买卖后,它来到了一个奴隶主的工厂里,日夜不停地做苦工。在那里,他们如同牲畜一般,被皮鞭抽打,受伤了也没有人会理会,流血了都是常事,死了都不会有人注意。
《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一本加入想象的历史书,它叙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9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个人物――伊娃,其实她叫伊凡吉琳·圣·克莱亚,因为大家都很喜欢她,都亲切地叫她伊娃,她有一头长长的金发,两颊绯红,喜欢穿一套白色的衣裳,最重要的是她会用一颗爱的心去感化别人,而伊娃的妈妈却没有一颗像伊娃一样的爱心。伊娃对谁都很好,尤其是黑奴,在她的眼中根本没有肤色之分,也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伊娃是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她最喜欢汤姆叔叔给她唱歌。但伊娃生了病,还没到十岁,便离去了。
我最讨厌汤姆叔叔的第三个主人—-雷格里,雷格里性情粗暴,最喜欢喝酒和打骂他的黑奴,就是他这个大坏蛋把汤姆叔叔打死了。一开始刚把汤姆叔叔买下了的时候就伸出拳头给新来的黑奴看,并说:“这就是我平时操练你们的武器!”接着,雷格里让两个监工把猎狗也放了出来,只见那猎狗张牙舞爪,呲牙咧嘴,十分凶狠的样子。雷格里又说:“如果你们不好好做工的话,它们就会把你们撕成碎片,然后吃掉,给我小心点!”我觉得他真是太可恶了,汤姆叔叔那么善良、诚实、忠厚、有力气,竟然被他打死了。
经过不懈努力,现在,白人和黑人的地位平等了,再也没有像汤姆叔叔这样的黑奴了,黑人的国家都已经解放了,而且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黑人的后代呢!这让我感到非常幸福,生活在今天这样自由的时代,地球像一个大家庭。我们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0
读了这本书,我在心里想:“为什么黑人们没有自由,而是被家家户户当成奴隶?为什么黑人会被卖掉,而被卖出去后还是做奴隶?为什么白人要如此对待黑人?难道是因为肤色?因为肤色不同就要欺侮弱小的黑人吗?而且就算黑人不做奴隶,坐公交车也要坐在最后面。难道黑人不是人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
我感到愤怒,又想起了在报纸上看到过:美国一个人因一位黑人坐公交车不让座,拿酒瓶打死黑人,并让警察把他的家人抓走了。我想:“真希望世界上人人有一样的权利啊!”我觉得黑人也不比白人差,我反而从书中的汤姆叔叔——一个可敬的黑人身上看到了他的吃苦耐劳,精明能干,和一颗充满爱的心。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1
古代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思想是人类世界上最美丽的奇葩。”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人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上帝赐予人类思考的能力,才促使社会的不断前进。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中,作者着力刻画了接受奴隶主灌输的基督教精神、逆来顺受型的黑奴汤姆,同时也塑造了不甘让奴隶主决定自己生死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艾利查和乔治。哈里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在小说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黑奴汤姆的留守可以说是一种真诚、信仰,可是这种愚钝的、逆来顺受的思想更让你觉得可怜。艾利查的逃亡是源于母爱,她是不忍心与自己可爱的儿子分离,她是伟大的,在那样的一个黑暗时代中她的行动让人们感到了人性的热度。当然,她的逃亡亦是需要勇气的。
而与这两人不同的是乔治哈里斯。他的思想是活跃的,他未被基督教精神禁锢,在一次次的忍耐后,他选择了爆发。他的行为是那么的鼓舞人心,为了自由与尊严而战斗,他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促使他们在沉睡中渐渐醒来。
这部书的问世,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总统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开玩笑地说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可见,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于一个民族生死存亡来说是多么的关键,思想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联想起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从新思想的蒙发,林则徐、魏源放眼寰球,到维新变法,康有为等人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鲁迅等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最终带领中国人走向独立和富强,这一次次的新思想解放运动不都证明了思想的力量是无穷无尽、无法抵挡的`吗?
如果说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就意味着灭亡,那么一个没有思想的个人也就如行尸走肉一般了。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自由与平等,我们有许多优于先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但这些并不是可以允许我们大脑能停止思考的优势,而是要求我们更具创造力和洞察力。我们的思维应该更加开阔,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创造。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2
汤姆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谁又能把我和上帝和爱分开呢?”我才知道,在他的心里,上帝与爱是一体的,上帝就是爱的化身,是上帝给了他爱。所以他相信上帝也是爱他的。他爱并信任所有的人,他也在感化着那些本性善良的人们。其实他的信仰和忠诚是无瑕的,是出于爱的,因为爱从未错过。
现在一定会有人嘲笑汤姆叔叔教条式的那份忠诚是多么的愚蠢和无知,而今天缺少的恰恰是这份忠诚,追根到底缺少的是爱。缺少了对朋友的爱,就对友谊不忠诚;缺少了对父母的爱,就是对亲情不忠诚;缺少了对国家的爱,就是对国家的不忠诚,是卖国贼。
这样做不会就像汤姆一样傻傻地忠诚了吧,不会像汤姆一样死于谏言了吧,可以安适地生活了吧。的确会暂时保全自己,以不忠来换取一秒钟的安宁,但没有汤姆的精神的代价是葬送整个国家。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推荐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500字高中05-23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800字初中启发10-03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2010-10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个人感想07-19
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个人读后感08-20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300字06-08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英文版06-07
汤姆叔叔的小屋赏析12-13
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08-08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笔记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