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共8篇)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1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是一次伟大的变革。会议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心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一幅具有可操作性的党建线路图。党建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久治安的重大战略课题。这一重大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刻理解并努力解决的。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先进性。会议提醒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迎合会议的要求,我们学生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争取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做好,保证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党。我作为一名学生,也只能从自己浅薄的学识中来谈谈党的建设。首先要做好带头作用的就是党员。党员不仅是先进性的代表,而且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代表。在党员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一直都是神圣的,先进的。然而没有谁能保证一个政党在经历了几十年后能一直保持它经久不衰的品质。党内的问题要解决,那么党的领导人就必须带领好我们的党,并不断完善党内制度。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有很多人在谈论这次会议的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反腐问题。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许国家领导人就已经意识到了会出现腐败问题。有一句俗语“患难见真情”。正是因为这样,在民族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了最伟大的共产党。每一个党员怀着为国家,为民族放弃一切的精神。然而,当困难都过去的时候,难免会有人被胜利冲昏头脑,难免会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当一切都在逐渐的变好时,或许有些人入党只是看着当今社会是共产党执政,可以从中谋取福利,当然,一旦出现了不良的入党动机,那么为了人民而付出一切的心态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党内难免就会出现腐败现象。有些人一旦获得了较大的权利,难免受不了金钱的诱惑,于是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贪污案件。本来都是及其优秀的人,但是被物质世界诱惑了,腐败了。所以此次全会更是要求了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具备的是经得起诱惑的坚定精神。老百姓是认为,越是腐败,党的威信降低,社会疵漏越多,经济越不上轨,祸害下嫁,失业就越严重;再就是担心社会失去凝聚力、不稳定。胡锦涛强调过“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他希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模范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把资金真正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急需的地方;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所以,我们要支持反腐。其实,我生活的环境也是与之有关的,因为我爸爸从事的是纪检工作,因此,我会接触一些关于反腐的事件,这些更是时刻提醒着我,腐败是万万不能的。《公报》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决定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决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还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这1.6万字,8大部分的明文中,相信通过仔细的斟酌,一定会有些收获。想要从中学习到什么,就必须仔细钻研,并结合实际来运用。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我们从自身的环境与之相结合,运用于生活中。例如学校的现状。学校正在扩建,这也是学校通过多年来不懈的的努力才逐渐扩大到今天的规模。尽管现在我们学校的有些设施还不及其它学校,但是我们也要适应环境,争取更努力,好好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校争光。通过决定的四个着眼于“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就将党的建设与党的建设路线联系起来了。学校是新一代社会精英聚集的地方,因此,学校有义务从中培养共产党人。培养学生们上党校课,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党的兴趣并逐渐向党组织靠拢。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党员,将来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学校的党员教职工也应做好模范作用,学生们便会更积极地去学习,做贡献。当然,学校在有些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需要改进的。其实还是工作落实的不够全面,有些时候办事效率比较低,希望能得以改善。当然,在众多人办一件事的时候,若又一个人拖了后腿,那么整件事都会被拖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而耽误了整件事。如果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就会占用了别人的自由。我们要懂得无私,要懂得奉献,不要做组织的拖累者。不要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是吃亏了,而要觉得自己是成功的。要着眼于做完事的成就感,这样才会懂得奉献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与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相适应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坚持和弘扬良好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做到抓发展只争朝夕,干事业不胜不休。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要富有责任感,脚踏实地,不要敷衍了事。我们还要坚持民主。在做决策时,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这是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的最基本体现。从现实来看,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情况也是如此,凡是民主集中制得不到认真贯彻的地方和单位,无不与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党性觉悟,世界观改造较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我们集体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要大家相互听取意见,一起讨论,这样结果才是最完美的。这也是我们要坚持做好的工作。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道路自信,基础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什么样的路, 绝不能随心所欲, 否则, 国家民族必定遭折腾, 人民必定受祸害。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践行着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 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沉重的历史代价换来的、是人民对党的不离不弃换来的、是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换来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人民的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执政能力的自信。所以, 道路自信之所以能坚定, 基础是牢固的。
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道路自信的最深厚根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一个政党不管选择什么道路, 如果人民不支持、不跟着走, 就是没路可走, 这个政党也就该下台了。
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对坚定道路自信有着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我们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把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社会力量, 包括有党派人士与无党派人士、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先富者与后富者等, 都团结和凝聚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下, 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二是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国内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广大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 与人民结下了血肉联系、鱼水之情。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光明之路, 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 把国家一步步引向繁荣富强, 把人民一步步引向小康社会, 人民享受到了极大的实惠, 打下了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要开拓未来, 我们首先面对改革和发展必须攻坚克难的问题, 需要紧紧依靠人民, 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后的改革, 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 都要听一听群众的呼声, 看一看群众的诉求, 有了人民的支持, 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心。
二、对国情的正确判断是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以本国的基本国情为根据, 基本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 是否从基本国情出发, 决定着大政方针的正确与否。基本国情包括有利和不利因素, 对其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 最大限度增大有利因素和减少不利因素, 扬长辟短, 道路自信才会坚定。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国仍然处于“三个没有变”的阶段:即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条件下,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 目前, 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认识找到了规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既吸收借鉴别国有益的做法为我所用, 又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方法, 不盲从别国的路子,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 这就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道路。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走下去, 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幸福富裕生活等目标都一定会顺利达到, 道路自信的信念就会不断坚定。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道路自信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凡是合理的都应该是符合规律、符合必然性的;凡是合法的都应该是符合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这是我们科学评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定位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标准, 如果证明认识定位是合理合法的, 那么, 这同时也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合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突出表现, 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其他一切社会的最具优越性的本质特征,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 是对广大人民追求社会和谐、公平公正的愿望和要求的反映,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两条道路不能走, 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原因就在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开放眼光, 固步自封, 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合理性依据不足;而“改旗易帜的邪路”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而不是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符合中国国情民情, 其合法性依据也不足。邓小平认为: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搞资本主义, 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 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如果搞两极分化, 情况就不同了, 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 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 就可能出乱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要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必须妥善解决好分配问题, 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 真正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树立道路自信打下了牢固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四、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
道路无科学理论指引则盲。凡是实践的盲目性、方向性错误, 无一例外都是理论出了问题所导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这里把基本理论摆在突出位置。从党的奋斗历程看, 事业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而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的实践, 又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再到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创新延续不断, 科学而成熟的理论, 为实践方向的正确和未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 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永续的发展, 就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任务, 都相应地需要适合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之所以能顺利承接并开启新征程, 是因为都适合自己的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说明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实践要求而得到深化和提高, 也体现了我们党对长远发展所作出的理论定位, 说明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备了科学、成熟的理论准备。
五、历史铸就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是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自1840年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自从1921年以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又成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开创社会主义新中国,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和自强的领导核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展示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贵在“六心” 篇3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首先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只有把思想意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中来,把精力智慧凝聚到科学发展的宏伟征程中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合力,将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要坚信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和决心,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去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实现“211”战略目标。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以热心和用心去做好各项工作。状态决定作为,干劲决定成效。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充满激情,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上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劲,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拼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上紧发条,卯足精神,咬紧目标,狠抓落实,才能将美好愿景变为幸福现实。当前,要热心和用心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应自觉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自觉将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与本行业、本企业、本岗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从我做起,立足岗位,干好每一件事,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二是要将十八大精神和推进当前工作相结合。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和实际行动,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实现“211”第一步战略目标;三是要把十八大精神与谋划2013年及今后一个阶段公司发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要热心和用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做到实干、苦干、巧干、努力干,在日常工作中展示新姿态、新作为,不断刷新新业绩。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恒心。十八大的伟大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要争分夺秒,奋勇争先,坚持不议论、不犹疑、不观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破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时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思想准备,有打持久战的耐心,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我们必须勇于和敢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努力实现思想认识有新高度,体制机制有新突破,各项措施有新力度,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4
梁春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会是我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十六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等“三个解放”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发展新的教育有了更加彻底改革的态度。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报告提出了我国教育的六项任务: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明确强调了教育在国家战略中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四是坚持协调发展。要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五是坚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六是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工作中,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体会如下:
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二、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生,要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予改过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三、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以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迟早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5
叶坪镇幼儿园
李银庆
11月10日,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了。本次全会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新的路线图。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时刻学习于漪老师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增强了我这位幼儿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教师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要爱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更要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动力,才会甘愿无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毕竟我们所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是一张张白纸,等待我们用爱心去填写。但是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教他们的时候,很多事情是要反复去做的,很多话也是要不断重复的。比如:一些很简单的事,见到老师要问好、不要随便丢玩具、上课讲话要举手等等。这些事情都很琐碎,每天都要强调,不要觉得烦,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只有老师多督促,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觉得在工作中,责任心也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有她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而且要关注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不仅仅是在嘴上说的,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关心孩子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
其次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第一步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不同性格特征,以便于因材施教。像有的孩子爱哭,有点儿爱娇气,要让他学着坚强一点;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要多引导他,帮他树立信心,多鼓励;有的孩子很霸道,不喜欢分享,什么东西都抢到自己手里。所以要多组织孩子们在一起游戏、共同做一件事,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二步要学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求知欲,孩子都爱玩,对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怎么能把要学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又学了,又玩了,这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第三步要学会和家长沟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能配合老师工作,在家严格要求孩子,不娇纵孩子,这样教学活动会开展得更顺利,孩子会进步的更快。如现在幼儿园普遍都在实施的:家园联系手册、家访活动和亲子活动,都是我们幼儿园和家长沟通的好方法。第四步是要有集体意识。独木不成林,滴水不成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才能把幼儿园建设好!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6
十字方针包含的五方面内容是一个既相互依存、相信包容,又相互促进和推动的、缺一不可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机整体,缺少任何一条内容或任何一项内容没有执行到位,都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是不完整的,或发展是不成功的。所以它要求全党、各级政府在实施十字方针中,应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善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经济,切忌顾此失彼,最终使经济社会发展陷入被动;同时,又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能超越客观现实,善于捕捉最有利经济发展时机,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使经济社会发展丧失良好机会。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看,协调发展是十字方针中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承上启下、带动其他四项内容全面推进的融和功能。因为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全方位社会经济角度看,都是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协调发展的产物,离开了协调发展,各吹各调,十字方针内部就会产生紊乱,也难以协调有序发展;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每项内容小范围看,又都需各自内在因素的协调,没有内在协调发展,就会出现无序恶性循环,每项内容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社会有机整体就无法形成,最终中国社会发展就难以摆脱失败命运。因而,协调不仅是十字方针尤为重要的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现实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
当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至少应包括两大内容:首先,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浩大的系统工程,需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社会阶层共同参与,才能汇聚力量,推进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这要求社会各种力量形成共识,塑造共同理念,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才能步调一致,消除相互掣肘,化解各自利益矛盾,使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有新力量。否则,各怀心思,打自己小算盘,离心离德,相互设置障碍,利用各自权力形成政策体制性壁垒,各项经济改革就无法产生红利,甚至停滞不前,经济社会就无法形成巨大推动力。如我国当前施行的简政放权、中小微企业减税让利等政策就需形成社会共识,需各级政府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樊篱,缪力同心,才能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合力。否则就会使各项改革功效消弭于无形。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需各种社会资源要素关系的协调,只有各种社会资源要素协调,才能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科学教育投入与社会发展能力等若干对经济矛盾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等高度契合,推动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质量、上档次,又快又好发展。上述各社会资源要素关系协调要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现二者利益最大化。这要求在未来经济建设中全面放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消除带血的GDP,杜绝环境染污,在实现经济发展同时,不断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二是协调好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关系,实现两者同步提高。这需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消耗过多资源为代价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追求质量效益型、环境好友型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模式,降低每个单位GDP能耗,提高每个单位GDP科技生产含量,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协调好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实现生产发展与民众收入提高同步。这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健全生产与消费引导机制,确保生产与消费之间比例平衡;并不断改革收入分配机制,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消除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确保民众收入与GDP增长率同步及民众入水平能跑赢CPI增长幅度;并实施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让内需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
同时,进而协调好投资、出口与消费之间关系,让三者在未来拉动经济增长时能平衡出力,防止出现过分依赖单一的、片面的经济发展方式。四是协调好社会财富增长与教育投入之间关系,实现财富增长与教育投入增加及全民教育程度提高同步。这要求积极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考虑教育投入稳固增长;因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最关键要靠教育实力,要靠全民综合素质提高。而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还存在一定问题,中小学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工资过低等依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这需要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教育投入放在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在经济增长同时,确保教育投入增长,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活力。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推动实现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只有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才能把对形势与任务的判定以及目标与举措的制定意图搞正确,才能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判定和决策上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定力,增强未来五年开展全民医保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一定要在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上舍得下功夫、花力气,真正掌握好决胜阶段的战略武器。
(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新论迭出,亮点纷呈,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和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晶。全会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目标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可谓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但让国人称颂,也让世人刮目。它像嘹亮的号角吹响了决胜阶段的集合号,它像高扬的旗帜指引我们信心百倍、无比自豪地迈向未来。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新的发展理念,科学睿智,使未来的发展能更好地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更能保证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更能体现我们的发展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制度建设能否跟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步调和“节拍”,能否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关键就在于能否学深悟透全会精神,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全民医保之魂。
(三)
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工作,就要对“十二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估量。这是我们迈向“十三五”决胜阶段的基础和阵地,也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果对这些漠然罔顾,或者不切实际地高估与低估,都会误判继续前进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误导前进路径与步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包括全民医保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事业迅猛发展并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时期。在这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全民医保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三纵三横”(“三纵”,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覆盖不同人群的基本医保制度;“三横”,即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三项不同保障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格局,覆盖人数由初始时期的几千万人迅速扩大到城乡全体居民,参保总人数超过13亿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国家对医保的投入大幅增长(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补助由最初的每人每年20元、40元增至“十二五”末(2015年)的每人每年380元。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也由开始的30%—40%,到“十二五”末提高到70%以上,基本实现了国人“病有所医”的千年梦想。随着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使那些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的特殊困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总之,全民医保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争的事实,国人的满意度与国际的认同度都很高,这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
但是,自豪不等于自满,也决不能自满。因为我们取得的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果。应当看到,全民医保的保障能力还比较弱,保障范围还比较窄,保障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尤其要保持清醒的是,全民医保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和体制性障碍;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保障绩效不高与功能越位并存;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还比较突出;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和利益格局的藩篱还在作祟,等等。既影响制度的公平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也不符合共享发展的要求。
(四)
“十二五”时期全民医保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值得认真思考和总结。总结好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使未来的发展少出失误、少走弯路,前进的步伐更稳健、更富有实效。正面的经验很多、很丰富,见诸各种报告、媒体的也不少,恕不赘述。这里只想说一点(或许是一些人不经意、不在意甚至有意回避的一点)就是:在制度建设与发展思路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背客观规律、违背制度规则(当然也违背常识)的主观随意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出台举措与实施办法时更多地依赖行政力量而非机制功能,造成制度本位、内涵、边界不清,功能缺位与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这一时期种种迷茫和乱象的根源所在。由是,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便是,务必将认知聚焦常识,让制度回归本位。只有这样,全民医保才能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并不断臻于完善、成熟和定型。
(五)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整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依归。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的最新总结。“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工作最关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与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才能迈向新的境界。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思路、工作方针到政策举措、工作重点、方式方法、评估标准和价值取向等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和深刻的思想变革,而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也不是搞“穿靴戴帽”式的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所能奏效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无论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花样如何翻新,“文章”做得多漂亮,都只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理念”、“路子”依然是“王骆卢杨旧时体”,无论如何是“新”不起来的。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就要认识和把握好“四个新”:新阶段、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
——认识新阶段。“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是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全新命题。在这个阶段,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范围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既是一幅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又是一张催人奋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民医保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涉人民的安康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刻认识决胜阶段的时代特征,只有把全民医保摆到决胜阶段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实施,才能找准其方位、认清其意义、体现其价值,才能避免就医保论医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与偏执,才能增强医保工作的全局性、协调性和系统性。
—— 明确新目标。 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民医保体系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是“ 十三五” 规划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概括地说,就是“四更两提升”,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升保障的水平与质量,提升国人的满意度和各方面的认可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言简意赅的高度概括,其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任务异常艰巨,任重而道远,切不可等闲视之。套用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Long way to go”(有很长的路要走)。
——树立新理念。理念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新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的最生动、最全面的体现,是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可谓亮点纷呈,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具耀眼光芒的亮点就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这就为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确立共同的价值观,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更正确更完善的方向与灵魂,有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精气神”。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建设,尤其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让共享发展理念成为全民医保之魂,成为想问题、出思路、定举措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立足全民、着眼全民、惠及全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或某个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不在此例)。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注重解决医保制度安排、政策举措、保障方式与经办服务的公平正义问题,使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发展更具有平衡性、包容性,使全体人民都能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新举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在“十二五”业已取得阶段性成就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巩固和完善。因此,实施的新举措,都是在坚守基础上的创新,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是深化改革与健全法制的一致,是健全内在机制与优化外部环境的结合,是提升保障水平与强化经办服务能力的协调,而不是罔顾既定的制度模式和实践的基本经验而另辟蹊径,更不是在“创新”的名头下“翻烧饼”式的折腾。“十三五”期间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实施的新举措应主要是在完善上下工夫,在补齐“短板”上用力气,切实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公平性、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新举措又要具有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确保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是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必由之路。
二是实现法定人员的全覆盖。这是基本保险(即法定保险)必须依法参保、不能“自愿选择”的制度规则。所谓“自愿原则”已经完成了它在试点阶段的使命。
三是建立健全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这是基本保险制度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性机制,只有把这两大机制建立健全起来,并充分发挥其效能,才能避免制度建设上的行政化和泛福利化的倾向,才能确保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下,保好基本,实现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改善职工医保个人帐户。改善个人帐户的前提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个人帐户设计的初衷和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恰当考量个人帐户存在的缺陷及其与统筹基金的配比、与门诊统筹之间的关系,坚守统帐结合的基本架构。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基金保障能力的需要,可以适度弱化个人帐户的资金占比,活化个人帐户的功能,使医保基金的整体保障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五是研究退休人员缴费问题。退休人员缴纳社保费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困难人群实行减免或补助属于另外一个范畴)。我国医保改革初期之所以做出退休人员不缴费的制度安排,主要基于当时国有企业处在艰难的改革时期,退休人员的负担比较重,同时考虑到当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很低(大体在每月300—500元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已经渡过了难关,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企业的退休人员比重渐趋合理,而退休人员的待遇连续十年调整,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退休人员缴费的时机基本成熟。退休人员缴费不仅会增强医保基金的保障实力,而且可以增强所有参保人员的保障责任意识和费用节约意识,对全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退休人员不缴费已载入了社会保险法,这项举措的实施,首先要研究解决好法律依据问题。这项举措涉及几千万退休人员和今后陆续退休的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它的调整一定要谨慎从事,尤其是在研究阶段千万不可把一些并不成熟、并未敲定的思路或主张捅出去,以免引起混乱,给改革造成阻力或困难。
六是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这属于“旧措新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管理体制,国务院也曾排出了“时间表”,但在“十二五”期间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排除阻力实现了整合,尽管成效显著,但不同认识依然存在,所以五中全会又再次重申。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的步伐。如果这个问题久拖不决,将直接影响制度的公平性、运行成本和效率,制度的可持续性也会大打折扣,给国家和人民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七是普遍实施居民大病保险。这项举措的实施,一定要在深刻领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大病保险”的概念内涵、保障方式、实施路径和责任主体以及社保与商保的本质属性与相互关系真正搞清楚弄明白,在对这两年一些地方开展“大病保险”的实效作出全面客观公正评估总结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藉以切实解决极少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的特殊困难。一定要避免肢解基本医保制度、混淆社商保险性质、弱化社保功能或叠床架屋式的现象发生。
八是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这两个险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关联性,合并实施对参保者更便捷,对经办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要研究清楚:是制度层面的合并实施,还是管理层面的合并实施,切忌操切从事,把好事办砸。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8
今年是价格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深化价格改革,整顿市场价格秩序,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建立价格波动预警制度,及时提出价格调控的政策建议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今年粮食、肉禽蛋等副食品和煤炭、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先后出现大幅度波动。为此,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切实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密切跟踪粮食、副食品、化肥、钢材、石油等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分析预测价格走势,及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的政策建议。建立了价格异常波动监测预警制度。
(二)实行“两条控制线”政策,适当控制地方出台政府提价项目,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按照中央提出的“适时适度、果断有力、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4年4月份出台了控制地方政府调价“两条控制线”政策,建立了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报制度。各地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小局服从大局,认真贯彻执行“两条控制线”政策。
(三)制定稻谷最低收购价,切实加强农资价格监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恢复粮食生产能力,是这次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农民播种前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粮食价格合理回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控制农资价格上涨,2004年4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生产、促进流通、保证供应、稳定价格的政策,出台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各地认真贯彻、行动迅速,开展大规模的化肥价格专项整治行动。
(四)疏导电价矛盾,实行“差别电价”,限制部分高耗能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为缓解电力供求矛盾,分两步将全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284元。对新投产机组上网电价、火力发电企业执行政府定价的电量标准和超发电量的电价做出了统一规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对电解铝、铁合金、氯碱、钢铁、水泥、电石等行业用电试行差别电价政策。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全面实行峰谷电价基础上,22个省份进一步完善了分时电价办法。
(五)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在东北地区开展的电力竞价上网改革试点,在华东和广东地区开展的输配电价格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绩。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了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将民航运价管理由直接核定具体航线票价,改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各地积极改革水价计价方式,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和保护水环境。
(六)整顿和规范价格秩序,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营造良好价格环境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价格整治行动。大幅度降低了24种抗感染类药品零售价格,减轻群众药费负担35亿元。贯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取消农民跨地区就业、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全面清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开展全国农资价格、涉农收费、医药价格、教育收费、电力和电煤价格等专项检查,加强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开展粮食价格巡查和与防治禽流感相关的价格检查。首次召开全国价格举报工作会议,推动了价格举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七)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强价格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经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同意,明确了价格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的范围。制定收费标准管理规定,规范行政事业收费标准审批程序。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修订了《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研究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试行价格行政处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地方价格法制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全国已有27个省份制定了地方定价成本监审目录,31个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工作预案。
(八)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夯实工作基础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对通货膨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影响、建立低收入群体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制度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对粮食、钢材、化肥等重要商品价格和城市公交、公路、水运等服务价格进行了深入调研;大力推进成本监审工作,实行农产品成本新核算体系,全面开展设施农业成本调查,建立重要商品成本调查制度;组织各地开展了煤炭流通环节、化肥生产经营成本调查。
价格认证、价格协会、价格图书出版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新的理念指导价格工作。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是市场变化的重要信号。今年实行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是一种利用经济手段和间接调控方式引导市场价格形成的创新之举;差别电价政策将价格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是运用价格杠杆服务宏观调控的有益探索;就社会关注的价格焦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媒体适时适度地宣传解释,是争取社会各方面理解和支持的有效途径。这些开创性的工作,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调控监管的内容与方式。
二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断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今年实行的“两条控制线”政策,与传统控制物价上涨的做法相比,更好地处理了价格调控监管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运用价格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2004年的工作中,我们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对农资价格进行干预,开展清费治乱,积极研究解决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注意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时机与力度,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这些工作都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体现了价格工作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努力做好2005年价格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价格工作面临的任务,2005年价格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主要目标,以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主线,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要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体系和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做好重要商品市场价格日报、周报、月报工作,不断完善全国和地方监测报告制度,扩大监测体系和网络的覆盖面,开展进出口价格和期货价格监测,及时反映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动态。二要加强对粮食、棉花、煤炭、石油、钢材、水泥、运输、房地产等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加强价格信息和形势分析报告的对外发布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心理预期。三要完善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和应急机制,重点防范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四要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价格运行情况,及时提出政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继续实行“两条控制线”政策。
(二)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千方百计控制化肥价格上涨,促进农民增收减负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把涉农价格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大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第一,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第二,加强和改进农资价格监管。第三,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继续深化价格改革,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推进电价改革。继续在东北电力市场开展两部制上网电价改革,为在全国实施竞价上网创造条件。根据主辅分离进展情况,分步实施输配电价改革,在华东、广东地区试行新的输配电价机制。简化销售电价结构,推进大用户用电直供试点。实施煤电价格联动,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保持煤电价格的基本稳定。二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合理调整城市供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推进阶梯式计量水价、农业用水终端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改进南水北调工程水价管理体制。三是适度疏导公用事业价格矛盾。各地要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把握出台时机和节奏,精心组织实施,妥善处理好价格改革与当地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四)重点整顿规范教育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秩序,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价格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要规范教育收费。明确改制学校和民办教育收费政策,完善高校收费政策,规范各种名目的培训班收费,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二要整顿医药价格。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三要继续治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将具有明显市场服务特征的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完善相关收费政策。四要加强对房地产价格管理。
(五)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为稳定物价提供执法保障
一是继续开展全国化肥等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减负;深入开展教育、医疗服务价格检查,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服务乱加价、乱收费问题,缓解人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的矛盾;加强粮食、煤、电、油、运价格市场巡查,强化对放开价格的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二是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技术监督收费、国土资源收费、电信资费、环保收费、就业和再就业收费、供水价格、殡葬收费、房地产价格和物业管理收费等检查,优化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三是大力推进价格社会监督工作。完善价格举报工作制度,提升价格举报工作水平。推进价格监督进社区工作,扩大城市社区价格监督网络。积极推进价格诚信建设,建立价格诚信记录。完善明码标价制度,积极倡导明码实价。
(六)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价格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目前,各方面正在抓紧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加强对“十一五”期间价格工作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是2005年价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影响价格运行的体制、机制原因,提出深化价格改革、加强价格调控、改进价格管理的思路,提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调控措施。要组织精干力量,制定可行方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通过开调查会、研讨会、实地调查、典型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同时,还要继续完善价格法律体系,抓紧急用法规、规章的制定,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规范价格审批行为,认真履行政府定价程序。
三、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价格调控监管能力,努力做到“放得开,管得好”
结合价格工作实际,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价格工作,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以放开价格为主要标志。改革开放初期,价格改革的主基调是“调放结合、以调为主”;1985年以后演变为“放调结合、以放为主”;1989—1991年治理整顿期间则是“控中有管、择机调放”;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放开了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另一条主线是以规范价格行为为主要标志,通过建立健全价格法制,规范价格行政行为,加强队伍建设,丰富完善工作制度方法,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调控监管体系,价格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两条主线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价格工作的基本经验,就是“放得开、管得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价格调控监管能力,是题中应有之旨。第一,只有“放得开、管得好”,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已经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要坚决放开,让价格通过市场竞争来形成;凡是从长远看可以放开,但暂不具备放开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在时机成熟时坚决放开;凡是已经放开的价格,政府要努力为价格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决破除妨碍市场形成价格的制度障碍,真正把定价权交给企业、交给市场。第二,只有“放得开、管得好”,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在价格工作中,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得开”与“管得好”,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统一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中。“放得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管得好”,可以兼顾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到“放得开、管得好”,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切实提高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一是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价格运行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分析判断价格形势时,既要看到国内市场,又要考虑国际市场;既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发现价格运行的规律,又要善于捕捉影响价格变动的偶然因素;既要从宏观方面把握住价格变动的必然趋势,又要从微观监管中见微知著,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克服就价格论价格的思维定式,统筹考虑国际与国内、过去与现在、经济与社会等多种因素,客观全面分析价格形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宏观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二是不断提高调控价格总水平的能力。合理确定价格预期调控目标,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调控价格总水平。把价格政策与财政、货币、进出口、收入分配等手段有机配合起来,注意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调控价格,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的同时,达到调控价格总水平的目的。通过宏观政策和价格手段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给,保持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运用价格杠杆,缓解煤电油运等资源约束矛盾,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注意把握好政府出台提价措施的时机和力度,防止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部门价格过快上涨。加强对重要商品价格的引导。完善价格监测分析制度,健全物资储备、调节基金、临时干预、市场检查等手段。
三是不断提高政府监管价格的能力。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的极少数商品和服务,要改革和完善定价机制,推进价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健全定价制度,规范定价行为。贯彻落实政府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加强成本监审队伍和制度建设。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成本核算比较复杂的重要价格和收费标准,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评审、论证。完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规范听证程序。全面推行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充分发挥价格监测、成本调查、专家评审等机构的作用。
四是不断提高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能力。对绝大多数已经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要积极研究探索规范和引导市场价格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改革机制、完善体制来解决引发价格波动的深层次问题。以规范不正当价格行为为突破口,加强同有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系,开展协商对话,促进行业自律,引导企业竞争。对社会反映强烈的价格问题,要及时宣传政策,释疑解惑。通过发布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
五是不断提高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认真总结应对“非典”和粮食、食用植物油、农业生产资料等价格异常波动的实践经验,建立健全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机制。主要通过组织生产、加强调运、增加供给、引导消费等经济手段,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必要时,要适时适度采取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价格违法行为。注重部门配合、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协同作战,形成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稳定人心的合力。一旦遇到价格异常波动,确保反映迅速、措施得当、干预有效。
六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价格决策、规范价格执法,治理价格环境、整顿价格秩序,调整价格利益、处理价格矛盾。完善价格法律体系,健全与《价格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建立健全价格决策、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积极应对行政诉讼,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学习贯彻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检察干警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06-29
学习贯彻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06-05
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悟心得10-27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材料10-20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活动总结06-02
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07-05
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监事会工作科学发展06-07
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09-30
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0-17
学习贯彻十八大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