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2024-11-10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通用8篇)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1

财税[2017]58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

税总发[2017]99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行业营改增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6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境外提供建筑服务等有关问题的公告

为进一步明确营改增试点运行中反映的有关征管问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纳税人销售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不属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件印发)第四十条规定的混合销售,应分别核算货物和建筑服务的销售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或者征收率。

【政策对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第四十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haihan235点评——

最难解读的是本公告第一条,显然与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产生严重冲突。是在营改增业务下的混合销售行为中开了一个特殊的例外口子?还是增值税条例下的混合销售行为中给了一个重新的明确规定?

——目前无法确定,本人认为连总局领导自己都没有想好,是例外开恩?还是广开恩路?由于没有理解领导的意图,所以总局的解读文件还没有及时出台。因此我估计这个范围可能会留给基层税务机关自己去把握。

贺飞跃解读——基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的建筑业增值税新政解读

蓝 敏解读——挂靠转借资质有解? 税总2017年11号公告解读之一

何晓霞解读——电梯维修税事,厘清你真就这么难?

翟纯垲解读——11号公告除了专票抵扣延长,“销售自产货物+建筑服务”模式更需要深入思考

总 局 访谈——20条服务新举措 全面助力营改增”为主题的在线访谈

总 局 访谈——国家税务总局与停车设备企业座谈,就营改增问题释疑

樊剑英点评——混合销售只根据企业主业征收增值税,既然不属于混合销售,言外之意算不算兼营呢?也不一定是,还是干脆叫特殊的混合销售行为好,政策再倒退一步,只要是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应税行为,均必须按照货物部分17%征收增值税和按照建筑服务11%或者3%征收增值税(甲供)。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核心是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不视同混合销售,需要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货物价值以及建筑服务的价值,依次分别按不同的税率或者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公告的此条规定,其实不属于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唯一变化的是,《实施细则》里说的非增值税劳务在营改增后也变成了增值税,与货物销售适用不同的税率。与本公告第四条规定相对应的是一个疑问:第一条规定的建筑服务,是否也和第四条规定的一样,可以选择适用用简易计税 ?

第三只眼点评——首先这儿涉及到货物,小编认为“货物+服务”是混合销售的标配,同时附之以同步 1 / 13 发生为前提。这个意见相当于是对于之前货劳部门对于企业问题解答的确认。有如下几个条件:

一是“自产货物”,外购的不行,这跟营改增之前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划分也是一个原理而来。原来的规定是: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需分别核算增值税与营业税,原来的范围没有列举这些前提条件,是广泛的适用。但这就产生一个争议:是不是列举的三者才适用这个,小编认为,立规则肯定是无法穷尽,这儿提到三样东西,并不代表就这三个东西,比如我是“铝结构件”销售与安装,难道不是适用吗?肯定不是!但是有的人士提出,就是这三个,肯定不对!税法这么管,是不是就成了计划经济了!那有的同志提到,我们是销售“沙子”,或“水泥”提供安装,是不是可以适用,小编认为这个倒是有探讨,毕竟这是性质变了,一个是被安装(设备等东西),一个是安装的用料等,至少目前来看,后者这个自产的沙子,水泥销售,并提供安装服务,谨慎的认为仍属于混合销售:或者是销售货物,或者是建筑服务。

二是“应分别核算”,意思是兼营行为,而不是可以选择,小编认为这是有福了,毕竟按货物的17%混合销售适用,企业认为是有亏的。但这个理解要注意:应分别核算,如何分开,这儿纳税人可以按一个合同或两个合同,只要能分清;但要是纳税人就是分不清,是不是跟营改增之前一样,由税务机关核定分开呢!没有这个规定了,因此只能按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的,划分不清的兼营,从高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三是如何分,有筹划空间了,纳税人可能就有主观的利益性,两者的率不同,自然可能有人认为可以“筹划”,比如安装多一点儿。

但是大家可能发现下面有规定提到销售电梯的安装可以选择简易,如果从同原理的角度,这儿似乎也是可以选择简易计税安装费收入的。毕竟是有货安装呢,只有有了货物,才能安装、建筑,那就可以选择简易计税的建筑安装服务,有的同志非要强调同时,那我们就第一天签订货物销售,第二天签订安装行不行!理论工作者非把自己折磨晕不行。

最后小编认为,这个限于有限货物+安装建筑服务的前提,不包括销售货物+技术服务的情形等延伸。同时小编认为,这是对财税[2016]36号文件混合销售的基本否定,混合销售到底是不是有理论基础需要,那还是要的,有特殊情形突破更方便。比如饭店餐饮服务,要是分出卖菜+服务,真就麻烦了,所以有的同志认为要否定混合销售,其实是需要理论基础存在的,有的同志反映的问题大,那就“安慰”一下特殊处理。

中税汇金点评——按照36号文第四十条规定,如果主营从事销售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等自产货物的单位和个体户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其行为视为混合销售行为,可按17%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反之,主营从事建筑、安装服务的单位和个体户混合销售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则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11号公告将“纳税人销售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行为,定性为不属于36号文第40条的混合销售行为,也就是说,需要将销售和建筑安装服务收入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的税率和征收率缴税。这里,笔者个人观点: 1、11号公告中所指的应税行为仅指销售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这三种自产货物,如属购进这三种货物再销售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行为不在此范围之列;

2、这里的“纳税人”概念比36号文第40条所指的“单位和工商户”有所增加,似有多了“其他个人”;

3、主营从事建筑、安装服务的单位和个体户混合销售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仍按照36号文第40条的混合销售行为定性,按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4、税负分析:假如A公司销售并安装自制板房给B公司130,其中自制板房进项材料成本70,自制人工30,安装人工30,按照原来36号文的规定,A公司应缴增值税为10.2(130*17%-70*17%),B公司可抵扣进项税额10.2,按照11号公告,则A应缴增值税8.4(100*17%-70*17%+30*11%),税负下降21.4%,B公司允许抵 2 / 13 扣进项也相应减少。

说到这里,看官是否看到国家的苦心和意图?

杨中英点评——

1、混合销售定义:

混合销售行为成立的行为标准有两点,一是其销售行为必须是一项;二是该项行为必须即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这里的“货物”是指增值税税法中规定的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而服务是指原缴纳营业税范围情形,实务中提供建筑业较多。

判断混合销售是否成立时,其行为标准中的上述两点必须是同时存在于同一服务对象,如某单位向A企业销售钢结构并负责安装;再如建筑公司向B企业提供土建工程服务,同时要提供自采相关材料。

如向A企业销售货物,向B企业提供安装服务,则为兼营,不属于混合销售。

2、混合销售计税:

企业发生混合销售行为,如何计税是关键,对服务同一对象但分别收取货物和服务款项,是从主征税还是分别适用不同税率,这个问题争议不绝于耳。

3、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

本条第一款所称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这一条是说按主交易一并计税同时也引出例外情形。

第六条 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一条是限制性列举,仅对生产企业,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才可以分别计税。一项混合行为,可分别按不同税率计税的,必须同时具备三点:

① 自产货物

② 供建筑业劳务

③ 分别核算货物销售和服务金额。

在营改增前,混合销售涉及两个不同税种,符合条件可分别计税。但营改增后,混合销售不再存在两个税种,而要解决好一个税种中不同税目适用税率问题,而细则的这一条没有明确废止。

/ 13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条: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本条所称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并兼营销售服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内。

该条规定,只是在混合销售中的服务和货物排序前后与增值税暂行条例细则不同外,没有其他变化。

尽管有这样两个政策,但营改增后因没有后续特殊规定,这就使得在实务中出现很多争议:

第一对于销售货物纳税人,也包括自产,同时提供建筑业服务的,如何纳税缴纳增值税,依然蒙圈,但有地区作为明确规定,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全面推开营改增有关政策问题的解答

(二)第二十八“关于销售建筑材料同时提供建筑服务征税问题”规定:销售建筑材料(例如钢结构企业)同时提供建筑服务的,可在销售合同中分别注明销售材料价款和提供建筑服务价款,分别按照销售货物和提供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注明的,按照混合销售的原则缴纳增值税。

湖北国家税务局规定“关于混合销售界定的问题: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对于混合销售,按以下方法确定如何计税:

(1)该销售行为必须是一项行为,这是与兼营行为相区别的标志。

(2)按企业经营的主业确定。

若企业在账务上已经分开核算,以企业核算为准。“

第二,目前突出是建筑业中的混合销售,比如,有一家即有销货货物和提供建筑业经营范围,承揽的工程中,包工包料而且材料占的比重又大,谁是主谁是次,按销售货物为主还是依照行业分类确定,税务机关也不好划分,纳税人更是为难。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企业做法是,只要分别签订两分合同就可以分别适用不同税率,其实不然,根据实质课税的原则,不能人为加以拆分一项业务。

这次的11号文件,我认为仅对销售自产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同时提供建筑和安装可分别计税,依然强调了分别核算问题,对于建筑业存在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根据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及符合纳税人切身利益的改革精神,后续即要密切注意当地的执行口径更期待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

李舟点评——

1、营改增前这种销售行为就属于特殊类型混合销售,应该分别就销售和建筑劳务缴纳17%增值税和3%营业税。

2、营改增后财税2016年36号文中混合销售的概念一刀切的认定应该统一跟随主业缴纳增值税,在全国上述行业引发了巨大波澜。各地税务机关也八仙过海,以河北、湖北、山东、湖南等省为代表的国税机关走在前面,率先提出只要分开核算就可以分开交税,实属不易。

3、本条款终于从国税总局角度进行了明确,简单明了,一锤定音。

/ 13

4、条款其实沿袭的是营改增前特殊类型混合销售的概念:销售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类似销售企业销售产品同时提供安装劳务的行为,在营改增前应该统一按照17%交税,现在依然是按照17%统一交税,不在本条款规定政策范围内。

5、文件中的分别核算销售额应如何理解,个人认为应从两个角度,一个是合同中应分开列支,另一个是企业会计核算应该按照兼营处理,分别核算两种业务的收入、成本。

6、文中分别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应如何理解?如钢构企业销售钢结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安装部分应按照11%还是3%?我的理解是按照营改增中建筑业的原则,老项目、甲供工程和清包工可选择3%,新项目应选择11%

二、建筑企业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后,以内部授权或者三方协议等方式,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以下称“第三方”)为发包方提供建筑服务,并由第三方直接与发包方结算工程款的,由第三方缴纳增值税并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的建筑企业不缴纳增值税。发包方可凭实际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

【政策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六条 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第二十八条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haihan235点评——

建筑企业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后,以内部授权或者三方协议等方式,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以下称“第三方”)为发包方提供建筑服务,并由第三方直接与发包方结算工程款的,由第三方缴纳增值税并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的建筑企业不缴纳增值税。发包方可凭实际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

【注:本公告中的“集团”是“集团公司”的俗称,并不是指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集团”,是指以总分公司或者总分支机构内部独立核算组织形式构成的有限公司。适用前提①内部授权或三方协议的证明;②收款人与开票人必须为同一纳税人。(对这一理解的求证方法:建筑企业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后——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集团”肯定不能作为合同的一方并且签订合同。)】

税收管理上,将非法人单位(分公司、分支机构等)进行税务登记纳税,叫其他纳税人。

相关话题——关于“企业集团”的那些事儿,可别想得太简单 <李欣> 关于税法中的企业集团问题 <希言税语>

蓝敏解读——挂靠转借资质有解? 税总2017年11号公告解读之一

樊剑英点评——例如东方建设集团以集团公司名义中标后,内部授权第一分公司(独立核算单位)为发包方具体施工,并结算工程款开具发票,第一分公司不再与东方建设集团签订内部总分包合同,也不再由第一 5 / 13 分公司给集团公司开具发票,集团公司再给发包方开具发票,直接改为第一分公司直接给发包方开具发票,集团公司不再缴纳增值税。发包方合同流是与东方集团公司签订的,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东方集团第一分公司的,也不算四流不一致,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明确了建筑企业中标,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没有说是分公司哈)提供服务的增值税发票开具结算问题,不能理解为总包和分包的问题。集团内获得授权的提供服务的企业,可以直接将发票开给发包方,无需再将发票开给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疑问:中标的建筑企业和授权的集团内的其他纳税人,如果不是总公司和分公司关系,如何摆脱转包嫌疑?

第三只眼点评——这个其实就是解决了合同流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建筑企业有资质企业的挂靠与集团内部的合同主体问题。注意,这儿是强调以授权或转移实施主体的方式,由集团内第三方(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直接向发包方提供服务。什么是集团,那就看你们的报表范围,你们的控制范围了,比如有的同志担心了,是不是一定要名字中有如同统借统还一样的前提,即有的地方解释的,一定是要有集团登记的东西,小编真担心同志们的“法律知识”过于丰富了。

这儿有一个问题,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可以内部授权或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注意,如果是建筑企业统一物资采购,那要销售给被授权的企业,不能建筑企业自己抵扣了,被授权方光余销售了。同时也要注意,这儿规定建筑企业不能收款,收款、开具发票、服务三者要统一,如果是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收款了,那对不起,估计就麻烦,认为建筑企业是纳税人,此时就按照老套路,第三方向建筑企业开具发票,建筑企业再向发包方开具发票,就是折腾一下,不代表不符合这个规定,生意就不能做下去了。

关于这个新规则,是对三、四流一致的新的突破,原来多是简单的认为签订合同方就是纳税人,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行业性,这也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一定程度上说,票款物(物或行为)还真是一个传统难以被放弃。

中税汇金点评——违规挂靠、分包现象一直是建筑行业饱受争议的话题,既要尊重这一普遍社会现象,又要避免被歪解,总局在本公告中的这一条款确实表现出超强人性化和深厚的中文功底。“以内部授权或者三方协议等方式,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以下称“第三方”)为发包方提供建筑服务”,谁可以被内部授权?谁是集团内其他纳税人?看官,请认真思考,深刻体会。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是真给解决了,例如A公司为甲级资质建筑集团企业,下设建筑分公司,A集团公司与B公司签订总包合同,实际施工为下属分公司。如果原来按照36号文和《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的规定,为避免“三流不一致”的现象,A集团公司直接与B公司签订总包合同,收款并开具发票,现在按照11号公告,A集团公司仍然与B公司签订总包合同,但可以授权或以三方协议的形式明确分公司施工,由分公司向发包方收款并开具发票,与发包方签订合同的A公司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杨中英点评——

目前建筑业存在多种合同与实际施工人不符合现象,很多子公司、分公司没有甲方所要求的建筑资质等情况,必须由集团、母公司或总公司与甲方签订合同,很少有合同中约定工程实质由分公司或子公司具体施工、结算、开票等。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两种方式:一是集团公司、母公司、总公司(三单位简称“总包方”)与发包方签订合同后,再与第三方以内部协议等方式进行约定施工事宜,多表现为施工单位向总包开具发票、收取工程款,再由总包方向发包方开具发票、结算。二是施工方多为类似总包方的一个项目部身份进行施工、核算,但不能开具发票给甲方,有的施工款项通过三方协议也能收到甲方工程款。营改增后,三流合一障碍这种支付方式。

/ 13 这一条是说,仅是签定合同单位,不亲自施工、不开发票、不收款的,不作为缴纳增值税主体,仅是代签合同,但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如在合同中明确提供施工服务单位,会受制发包方是否同意。

李舟点评——这种情况实务中主要表现在建筑企业总分机构之间,总机构统一签署协议,然后交由分支机构提供建筑服务,并由分支机构收款、开票。本质上由于总分机构是一个法律主体,不属于虚开发票,具备经营上的合理性。

三、纳税人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印发)。

【政策对比】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第三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应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税方法,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

第四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以下规定预缴税款:

(一)一般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二)一般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三)小规模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haihan235点评——

纳税人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印发)。

【注:“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是指地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但不含省辖县(市)级行政区。如省会城市海口市内)。不再开具《外管证》进行税收管理,也不再预缴增值税。解决了税收实现 通城管理不分家的地区征收问题。】

——就是“跨县(市、区)”这个称呼,在通城电子办税的高速发展下,已经落伍了,其内涵需要更新备注了。

樊剑英点评——异地施工预缴增值税太麻烦了,行政区划分不利于施工单位纳税的简便性,对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就不必 预缴税款了吧。毕竟A区的纳税人在B区预缴税款,B区的纳税人也要在A区预缴税款,大家都别较真了,管理还方便,纳税人也轻松了,也不必办理外出经营活动证明了。

蓝敏解读——挂靠转借资质有解? 税总2017年11号公告解读之一

中税汇金点评——看到了!这是总局对纳税人特别是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以及给税务机关基层税务局便民减负的一项利民利己的举措。从2017年5月1日起,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不需要再为外出经营许可证备案和注销事项往返折腾,也不需要在项目所在地预缴税款,将可以直接在企业机构所在地完成开票申报。

/ 13

张钦光点评——同一地级市的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无需再办理外经证,预缴增值税。譬如济南市历下区的企业在高新区施工,都无需再办理外经证,预缴增值税,而是可以回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

第三只眼点评——17号公告当时规定同:纳税人在同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决定是否适用本办法。在地级行政范围内不适用,按照常规理解是四种类型的地级行政区,即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介于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之间,为省、自治区的行政分区。这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省级的不适用了,而是指省下的二级就不要搞这么复杂了。

李晓波点评——太阳照着三个和尚?——看11号公告论“不预缴≠不办理《外管证》”

杨中英点评——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是指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以外的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

纳税人在同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决定是否适用本办法。

其他个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本办法。

原文件中的跨县(市、区)包括了不同省、同省、同一地级市,都应按照17号规定进行异地预缴,11号文件将同一地级市内跨县排除。

李舟点评——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2016年17号公告规定,需要在项目所在地国税预交,在企业所在地国税申报增值税。同一地级行政区内,如果也按照此先预交,后申报,手续麻烦,增加税务机关工作量和企业工作量,因此去掉更简单。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正常在注册地国税申报即可,不需要预交。

相关政策——财税[2017]58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 四、一般纳税人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其安装服务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纳税人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提供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

【政策对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第四十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haihan235点评——

一般纳税人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其安装服务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纳税人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提供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

【注: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的既可以分别计税又可以就安装服务选择简易计税。把维护保养服务(不含修理)列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服务的业务6%。正式与修理修配分离。】

维护保养包括:为防止机器设备劣化,维持机器设备性能而进行的清扫、检查、润滑、紧固以及调整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或者为测定机器设备劣化程度或性能降低程度而进行的必要日常检查。

但是不包括为修复劣化,恢复机器设备性能而进行的修理活动。

/ 13

翟纯垲解读——11号公告除了专票抵扣延长,“销售自产货物+建筑服务”模式更需要深入思考

叶全华解读——“销售自产货物(电梯)+建筑安装服务”模式下增值税混合销售应分别核算区分税率处理

樊剑英点评——上文第一条没有列举电梯,我认为自产电梯也要按17%+11% or 17%+3% 计算缴纳增值税。但是这里并没有强调电梯是自产的,意思是外购的也可以。电梯怎么就特殊了呢?纳税人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提供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6%计算缴纳增值税靠谱点儿,原来各地都是这么解答的“电梯保养服务按照修缮服务征收增值税。修缮服务,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者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电梯是构成不动产实体的设备,纳税人提供电梯保养服务属于建筑服务中的修缮服务。”这都哪跟哪儿啊,修缮11%电梯坏了也别修了,修不起,还是“其他现代服务”好。

刘金税月点评——总局领导现场帮助解读:销售电梯并提供安装算甲供,并没有说别的就不算。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突破了第一条规定中关于“货物自产”的要求,意味着电梯经销商也可以使用该政策,极大地突破。电梯安装运行后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不再适用“修缮服务”,大幅降低了电梯维保行业的税负。

第三只眼点评——这儿首先确定,不是混合销售,这就是延续了第一条的规定:设备加安装服务,不属于混合销售。

同时安装服务还可以按照甲供适用简易,因为电梯人家买了,就甲供的设备安装,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这也是被逼的“只减不增”的利好政策解释,进一步降税的趋势。

注意这儿并没有提到自产非自产,估计可能会有扩展理解,但电梯多是由厂家直接销售的,有的同志想的是多级经销的电梯经销商问题,如果是经销+安装,小编认为这是突破了第一条规定,因为首先要突破混合销售,才是安装,才有选择甲供安装,不然这个混合销售是突破不了的,不能割裂这条规定来说,这一条是独立的规定,中间必须要有一个转化过程的。

安装电梯后的的维护保养,适用其他现代服务,按6%税率,不适用11%建筑服务,也不适用17%税率,这个也是减轻税负的结果,不过小编认为这也是有点乱了,无论如何要么按维修,要么按建筑服务,按6%,这是打扫卫生呢,还是维修零件呢?因此这绝对是政策利好,但小编认为这样定又把整体性的一些规则给割裂了,增值税的政策未来的分立规则太多了。

李志远点评——这个和分析第一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同时这个政策比第一条更宽松,因为销售的电梯不管是自产,还是外购的,都可以分别按照销售和提供建筑安装服务计税,我理解是这样的。按照这个政策,我认为EPC总承包业务也应该按照兼营业务处理,可惜在文件中没有一并明确。

中税汇金点评——A电梯公司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按照36号文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该按照适用税率17%缴纳增值税。11号公告实施后,其安装服务将可以按照甲供工程即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3%计税。注意,可没有说自制生产电梯才能适用喔!也就是说,购进电梯再销售并安装行为也可以按照甲供工程的简易计税方式。本条还明确了安装运行后的电梯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6%缴纳增值税。

李舟点评——

这一条款的理解令人困惑,一般纳税人销售电梯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实务中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一般纳税人(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电梯同时提供安装服务,这种情况按照本文件第一条规定应该可以分开计算销售额,分别交税。那么,安装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适用简易计税3%,不需要按照11%,销售按照17%。

一般纳税人(经销商)销售电梯同时提供安装服务,按道理不属于本文件第一条所述的可以分别适用不 9 / 13 同税率的情况,应该按照17%混合销售原则统一交税。那么这里的描述书否包含这种情况?文件条款未做进一步阐述,实务中必然又引发争议。

电梯维护保养服务营改增后很多地方税务机关按照建筑服务理解,按照11%税率交税,明显不合理,这里明确按照现代服务6%税率交税

五、纳税人提供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

【政策对比】

36号文附件3

一、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

(十)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

樊剑英点评——原来各地是这么回答的:园林绿化公司向客户销售其种植的树木同时提供移栽和后期管护,能否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移栽和管护业务如何征税?答:园林绿化公司如以销售货物为主,则其销售自行种植的树木同时提供移栽的,销售时收取的收入按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如以绿化工程业务为主,应按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该公司以后每年收取的管护费用应按“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9.其他现代服务。其他现代服务,是指除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商务辅助服务以外的现代服务。6.其他生活服务。其他生活服务,是指除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和居民日常服务之外的生活服务。纳税人提供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意思是也就别想着免征增值税了呗?

刘金税月点评——纳税人提供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估计会有擦边球出现。

中税汇金点评——此植物保护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养护服务,这可是在很多省级税务机关的答疑中认为是免税的,11号公告明确并新增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

杨中英点评——目前,园林业务大概可分为以下方式:

1、园林绿化工程中,即有绿化施工也有承诺养护,但这里的养护一般都绿化后成活率相关,也是绿化工程的保质性质,大多不单独收费;

2、绿化工程后,也可能还要这个单位来进行后续养护,这就与前边施工不同,对所收取的款项不再与施工相关,不再按建筑业适用税率计税。

3、绿化施工单位,但也会承接一些其他单位植物养护业务,税率同上。

该条在国家层面对单一的植物养护业务明确按照“其他服务业”计税,消除被认为是建筑业劳务误区。

六、发卡机构、清算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银行卡跨机构资金清算服务,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发卡机构以其向收单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费为销售额,并按照此销售额向清算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

(二)清算机构以其向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收取的网络服务费为销售额,并按照发卡机构支付的网络服务费向发卡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按照收单机构支付的网络服务费向收单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

清算机构从发卡机构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记载的发卡行服务费,一并计入清算机构的销售额,并由清算机构按照此销售额向收单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

(三)收单机构以其向商户收取的收单服务费为销售额,并按照此销售额向商户开具增值税发票。

刘金税月点评——银行卡跨机构清算业务增值税处理进一步做了明确。

第三只眼点评——这个要反着看,收单机构全开服务发票,发卡行开具服务费给清算机构,清算机构收代转的发卡行服务费一并作服务费开具发票,并分别向发卡与收单开具发票。一般结算方式是三方涉及:发卡 10 / 13 机构、中国银联、收单机构,其手续费收入分配关系是7:2:1,收单机构收10元,向商户开具10的增值税发票并作销售额。收单机构给清算机构9,清算机构开9给收单机构,清算机构扣2,给发卡机构收7,发卡机构开7给清算机构。以次发卡机构销售额7,清算机构9-7=2,收单机构10-9=1,这样形成一个链条。当然基本上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了,银联的同志们要忙啦。

中税汇金点评——小张买了一件100的商品,刷卡支付。收银员用A银行的POS机刷了小张的卡,打出签收单,然后拿着签收单去向A银行清算(非实时,可周结或月结),A银行根据与商户之间的合同付给商户99(假设服务费为1%)。那么1%就是A银行收单服务费的销售额,A银行按照此销售额向商户开具增值税发票。

A银行收到签收单以后,发现小张刷的不是自家银行卡而是B银行的银行卡,A就把签收单发给银联去清算,假定银联依据A银行与B银行的协议,B银行的发卡行服务费为1%中的70%,则B的发卡服务费销售额为0.7,B银行向银联开具增值税发票;假设银联对A、B的网络服务费为各1%中的5%,这时银联应开具0.05的增值税发票给B,同时,还应将从B取得的发卡服务费金额0.7加上从A收取的网络服务费0.05合计0.75开增值税发票给A,这样,银联的销售额就是0.8(0.05+0.7+0.05)。

七、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前发生的营业税涉税业务,需要补开发票的,可于2017年12月31日前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樊剑英点评——今天上课的一个学员高兴了,原来多缴纳了营业税还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还有机会,还可以开,大胆开吧,退税别想了。另外,房地产公司呢?老樊认为仍然不受这个2017年12月31日的限制,无期限可以开,但是拖得太久是不是也不好呢?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延长了营业税涉税业务补开发票的时间,纳税人请积极配合。原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规定:纳税人在地税机关已申报营业税未开具发票,2016年5月1日以后需要补开发票的,可于2016年12月31日前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只眼点评——还是放开了,毕竟还有一些建筑服务等的事项发生的,又给开放了一年。这儿可能面临着旧账的清算,客户又要发票了,还有就是查的营业税的补缴,也可能涉及开具发票。但这儿没有提到红字的问题,有的地方认为红字可以开具普通发票,有的地方不予认可,就当过渡先让子弹飞一会吧。

李舟点评——2016年年末意见最大的就是以前缴纳营业税补开增值税发票截至,企业吓得纷纷补开,房地产企业很多未完工,未达到开票条件的都吓得开了发票,唯恐2017年不能开具。实务中,很多特殊情况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开具,因此本条款将开票过渡期限放宽一年,实在是暖男做派啊。

八、实行实名办税的地区,已由税务机关现场采集法定代表人(业主、负责人)实名信息的纳税人,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不超过十万元的,主管国税机关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办结,有条件的主管国税机关即时办结。即时办结的,直接出具和送达《准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不再出具《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刘金税月点评——实名制名义对某项事项放开,实际是加强管理了,是管理或者说正规办税的重大利好!防控虚开终于快要见亮了!

九、自2017年6月1日起,将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或季销售额超过9万元)的建筑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称“自开发票试点纳税人”)11 / 13 提供建筑服务、销售货物或发生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为,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自行开具。

自开发票试点纳税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仍须向地税机关申请代开。

自开发票试点纳税人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缴纳的税款,应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在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将当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售额,按照3%和5%的征收率,分别填写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第2栏和第5栏“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的“本期数”相应栏次中。

樊剑英点评——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自行开具建筑业3%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践中甲方、乙方扯皮的事就少多了,因为乙方实在不愿意到税务机关去代开,不是增值税的问题,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直接给核定或附征扣缴了。

刘金税月点评——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自开专票,仍然与不动产转让分开。

晓黎点评——到目前为止,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有:2016年11月4日住宿业,2017年3月1日鉴证咨询业,2017年6月1日建筑业。

十、自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认证或登录增值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进行确认,并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申请稽核比对。

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6月30日前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仍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17号)执行。

除本公告第九条和第十条以外,其他条款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发生未处理的事项,按照本公告规定执行。

特此公告。

haihan235点评——

国家税务总局在营改增调研中发现:大量房地产和建筑企业的纳税人在工程结算或者延迟付款等纠纷中,及购建不动产业务中都存在着“已开具发票的交付与结算付款挂钩”的现实,当纠纷解决后,使取得发票纳税人超过认证期限无法抵扣情形,由于取得发票的纳税人自己也有一定过错而有苦难言。

国家税务总局了解这个客观现实后,认为纳税人之间的经济纠纷,不存在故意违法行为,不应承担税收后果,应当从税收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决定调整认证抵扣期限为360日,基本上与企业所得税上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规定“在年度汇算清缴日前取得发票可以扣除”和国税函(2010)79号规定“在建工程资产计税基础利益在12个月内调整”的政策保持一致。

同时,也告诉了一个纳税人合法合规解决收款难题的方法:开具发票后把发票拍下来发给对方,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付款就什么时候交付发票。

/ 13 第三只眼点评——2017年5月1日施行,但之前已发生未处理的,除九与十条外,按照本规定,以前未处理,那不是欠税吗,小编认为必须处理才是,如果不处理,那就可以考虑滞纳金的因素影响。

认证或确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日期扩展到360天,但限于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之前仍按180天,进一步保护了纳税人的抵扣权益。至于有的人认为开具红字发票曲线拯救过期票据,毕竟拿不到台面上来。当然对于已经网上确认抵扣的,基本上没有何风险了,只有扫描认证的,还是要当心啦。

注意,无论是认证还是打勾方式,都要按360天确定权利,但是纳入抵扣,认证仍截止到当期的月或季度最后一天,而打勾是截止到纳税申报前。

那为什么不直接放开得了,不要开数了,那我们的发票比对验证还做不做了?这增值税新系统数据的核心功能不能丢啊

/ 13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2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T 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第1号修改单, 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现予以公布 (见附件) 。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附件:

GB/T 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 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中修改内容:

一、将式 (29) 修改为:

Pz=6.28N·na………………………………… (29)

二、将式 (30) 修改为:

Pz=61.57G·l·na…………………………… (30)

三、将A.3.9和A.10合并为A.3.9, 改为: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由于涉及成本确定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据以计算土地增值税,可以预征土地增值税,待该项目全部竣工、办理结算后再进行清算,多退少补。而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预征的土地增值税是可以在当期税前扣除的,这与国税发[2009]31号文所强调的“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规定具有配比性。

不可否认,土地增值税有效预征时间并不长,预征率也存在前低后高的现象,清算大范围展开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因此难免存在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竣工前预缴土地增值税有限,项目结束后开始清算产生巨额土地增值税,却因无项目、无收入而无法税前扣除的情形,如果企业注销,这笔损失就无法弥补。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注销前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9号)针对此种问题专门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规定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时,如注销当年汇算清缴出现亏损,可按规定计算出其在注销前项目开发各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申请退税。

[案例] A房地产公司唯一的开发项目2010年结算计税成本,实际毛利额4300万元,2011年6月土地增值税清算,清算应纳税款1520万元,2011年10月A公司申请注销。已知其各年经营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经营指标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预收收入

4,500.00 6,000.00 10,500.00 21,000.00

营业收入

-21,000.00 21,00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52.00 336.00 588.00 1,176.00

土地增值税预征率 1%

2%

3%

预缴土地增值税

45.00 120.00 315.00

480.00

预计毛利额

675.00 900.00 1,575.00 3,150.00

期间费用

120.00 230.00 340.00

690.00

[案例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下各应纳税所得额

1.2008汇算清缴应纳税所得额4500×15%-252-45-120=258(万元),应纳所得税额258×25%=64.50(万元)。

2.2009汇算清缴应纳税所得额6000×15%-336-120-230=214(万元),应纳所得税额214×25%=53.50(万元)。

3.2010年完工结算,项目实际毛利额4300万元,当汇算清缴应纳税所得额4300-(675+900)-588-315-340=1482(万元),应纳所得税额1482×25%=370.50(万元)。

4.2011年6月清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1520万元,预缴税款480万元,应补缴税额1040万元,假定当年无其它收入、成本、费用发生,当亏损1040万元。

2011年10月注销,当亏损无法弥补,由此导致以前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低于清算税负而多缴纳企业所得税又无法抵补的情况。

二、适用29号公告如何处理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整个项目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总额,应按照项目开发各实现的项目销售收入占整个项目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在项目开发各进行分摊,具体按以下公式计算:

各应分摊的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总额×(项目销售收入÷整个项目销售收入总额)

所称销售收入包括视同销售房地产的收入,但不包括企业销售的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普通标准住宅的销售收入。

2011年该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税款1520万元,按照上述公式计算,2008年、2009年、2010年应分摊税款为325万元、434万元、760万元。

(二)项目开发各应分摊的土地增值税减去该已经税前扣除的土地增值税后,余额属于当年应补充扣除的土地增值税;企业应调整当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按规定计算当应退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当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不足退税的,应作为亏损向以后结转,并调整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1.调整各应纳税所得额

(1)2008年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325-45=280(万元)

应退企业所得税=280×25%=70(万元)

2008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64.50万元,可以退税额64.50万元。剩余的70-64.50=5.50(万元)所得税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22万元只能作为亏损向2009结转。

(2)2009年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434-120-22=292(万元)

应退企业所得税=292×25%=73(万元)

2009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53.50万元,可以退税额53.50万元。剩余的73-53.50=19.50(万元)所得税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78万元只能作为亏损向2010结转。

(3)2010年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760-315-78=367(万元)

应退企业所得税=367×25%=91.75万元

2010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370.50万元,可以退税额91.75万元。

(4)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后为1040-1040=0(万元)

2011年该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税款1520万元,按照上述公式计算,2008年、2009年、2010年应分摊税款为325万元、434万元、760万元。

(三)企业对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当年,由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土地增值税分摊调整后,导致当应纳税所得额出现正数的,应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A房地产企业2011年将土地增值税调整计入以前,假如调整后当年应纳税所得为正数10万元,则应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

(四)企业按上述方法计算的累计退税额,不得超过其在项目开发各累计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A房地产企业各累计缴纳税款为64.50+53.50+370.50=488.50万元,调整后累计应退税款为64.50+53.50+91.75=209.75万元,应退税款只能小于或等于已纳税款。

三、申请退税注意事项

企业在申请退税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书面材料证明应退企业所得税款的计算过程,包括企业整个项目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总额、整个项目销售收入总额、项目销售收入、各应分摊的土地增值税和已经税前扣除的土地增值税、各的适用税率等。

对应项目销售收入,笔者理解为所得税收入的口径,即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开发产品视同销售收入,但是不包括销售的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普通标准住宅销售收入。

企业按规定对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时,如注销当年汇算清缴出现亏损,但土地增值税清算当年未出现亏损,或尽管土地增值税清算当年出现亏损,但在注销之前已按税法规定弥补完毕的,不执行本公告。

企业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由于预征土地增值税导致应退企业所得税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可以归纳为:土地增值税清算当年出现亏损和注销当年汇算清缴出现亏损同时存在的情形。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4

转载▼

标签:分类: 财会与税务

转载

原文地址:蔡桂如:点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3号作者:税眼朦胧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企业原有盈余积累转增股本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公告如下:

一、1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100%股权,股权收购前,被收购企业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盈余积累未转增股本,而在股权交易时将其一并计入股权转让价格并履行了所得税纳税义务。股权收购后,企业将原账面金额中的盈余积累向个人投资者(新股东,下同)转增股本,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区分以下情形处理:

蔡桂如点评:

这个公告出得好,1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100%股权,如果只收购其中80%?我认为也应该比照执行。

假设被收购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原股东为A个人占40%,原出资额为400万元,原股东B有限公司占60%,原出资额600万元,被收购前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200万元、盈余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600万元,净资产2100万元,A将40%股份转让给新股东个人甲,B将60%股份转让给新股东个人乙,甲、乙收购股权后,企业将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200万元、盈余公积50万元(依公司法规定须留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未分配利润600万元共850万元向甲转增股本340万元,向乙转增510万元。

(一)新股东以不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的,企业原盈余积累已全部计入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蔡桂如点评:

例一:甲以880万元收购了A的股权,乙以1320万收购了B的股权,因企业原盈余积累资本公积200万元、盈余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600万元已全部计入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甲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340万元、新股东乙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510万元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新股东以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的,企业原盈余积累中,对于股权收购价格减去原股本的差额部分已经计入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股权收购价格低于原所有者权益的差额部分未计入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股东以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企业股权后转增股本,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即:先转增应税的盈余积累部分,然后再转增免税的盈余积累部分。

蔡桂如点评:

例二,甲以800万元收购了A的股权,乙以1200万收购了B的股权,企业原盈余积累已计入股权交易价格中为1000万元,这部分为免税的盈余积累,100万元为应税的盈余积累。新股东甲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340万元中应先转增40万元应税的盈余积累,其余300万元为免税的盈余积累、则甲应缴纳“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8万元;新股东乙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510万元中应先转增60万元应税的盈余积累,其余450万元为免税的盈余积累、则乙应缴纳“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12万元。

二、新股东将所持股权转让时,其财产原值为其收购企业股权实际支付的对价及相关税费。

蔡桂如点评:

例一中甲的股权原值为880万元加实际支付的印花税,如果甲支付了资产评估费?

乙的股权原值为1320万元加实际支付的印花税,如果乙支付了资产评估费?

例二中甲的股权原值为800万元加实际支付的印花税和转增资本时缴纳的8万元个人所得税,如果甲支付了资产评估费?

乙的股权原值为1200万元加实际支付的印花税和转增资本时缴纳的12万元个人所得税,如果乙支付了资产评估费?

三、企业发生股权交易及转增股本等事项后,应在次月15日内,将股东及其股权变化情况、股权交易前原账面记载的盈余积累数额、转增股本数额及扣缴税款情况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四、本公告自发布后30日起施行。此前尚未处理的涉税事项按本公告执行。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013年5月7日

蔡桂如点评: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5

【发布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32号 【发布日期】2005-02-22 【生效日期】2005-02-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32号

为防止林木有害生物随进境货物木质包装传入我国,保护我国森林、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参照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IPPC)公布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5号《国际贸易中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商务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2005年第11号公告,要求进境货物木质包装应在输出国家或地区进行检疫除害处理,并加施专用标识。现将确认的木质包装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及标识要求公告如下:

一、检疫除害处理方法

(一)热处理(HT)。

1.必须保证木材中心温度至少达到56℃,并持续30分钟以上。

2.窑内烘干(KD)、化学加压浸透(CPI)或其他方法只要达到热处理要求,可以视为热处理。如化学加压浸透可通过蒸汽、热水或干热等方法达到热处理的技术指标要求。

(二)溴甲烷熏蒸处理(MB)。

1.常压下,按下列标准处理:

温度

剂量

(g/m3)

最低浓度要求(g/m3)

0.5小时

2小时 4小时

16小时

≥21℃

36 24 17 14

≥16℃

42 28 20 17

≥11℃

48 32 22 19

2.最低熏蒸温度不应低于10℃,熏蒸时间最低不应少于16小时。

3.来自松材线虫疫区国家或地区的针叶树木质包装暂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溴甲烷熏蒸处理:

温 度

溴甲烷剂量(g/m3)

24小时最低浓度要求(g/m3)

≥21℃

24

≥16℃

28

≥11℃

32

注:最低熏蒸温度不应低于10℃,熏蒸时间最低不应少于24小时。松材线虫疫区为: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葡萄牙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

待IPPC对溴甲烷熏蒸标准修订后,按照其确认的标准执行。

(三)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或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其他除害处理方法。

(四)依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结果,当上述除害处理方法不能有效杀灭我国关注的有害生物时,国家质检总局可要求输出国家或地区采取其他除害处理措施。

二、标识要求

(一)标识式样:

其中:

IPPC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6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水泥标准稠度水量凝结时间、安全性检验方法》等79项国家标准,现予以公布。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备注: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于2011年1月14日批准发布,2011年8月1日起实施。根据国标委工二函[2011]17号“关于延期实施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复函”,该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延期至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7

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公告2012年第11号

根据《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43号)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就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税款所属期2012年11月1日起,深圳市的增值税纳税人均应按照本公告的规定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二、纳税申报资料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

1.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必报资料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

(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三)》(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明细);

一般纳税人提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需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三)》。其他纳税人不得填写该附列资料。

(5)《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四)》(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申报抵扣明细)(外贸企业专用);

(6)《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

一般纳税人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表样和《填表说明》见附件1和附件2。

2.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其他资料

(1)《增值税运输发票抵扣清单》(见附件3)及其电子数据的软盘(或其它存储介质);

(2)《代扣代缴增值税的税收通用缴款书清单》(见附件4)及符合抵扣条件且在本期申报抵扣的代扣代缴增值税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存根联、书面合同、付款证明和境外单位的对帐单或者发票;

(3)《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清单(适用于一般纳税人)》(见附件5)及取得的合法凭证;

(4)《货物和劳务税收优惠政策附列资料(适用于一般纳税人)》(见附件6);

(5)《本期应纳税额减征明细表》(见附件7);

(6)《深圳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适用于一般纳税人)》(见附件8);

(7)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

上述纳税人报送的发票、合同及相关凭证均为与原件核对相符并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3.一般纳税人备查资料

(1)已开具的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和普通发票的存根联;

(2)符合抵扣条件且在本期申报抵扣的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的抵扣联;

(3)符合抵扣条件且在本期申报抵扣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购进农产品取得的普通发票、运输费用结算单据;

(4)已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凭证的存根联或报查联;

(5)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

(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

1.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必报资料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小规模纳税人提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需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其他纳税人不得填写该附列资料。

小规模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表样和《填表说明》见附件9和附件10。

2.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的其他资料

(1)《增值税税收优惠附列资料(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见附件11);

(2)《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清单(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及取得的合法凭证(见附件12);

(3)《深圳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见附件13)

上述纳税人报送的凭证均为与原件核对相符并加盖企业印章的复印件。

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特定纳税人(如成品油零售企业、机动车生产经销企业、电力企业、农产品核定抵扣企业等)填报的特定申报资料仍按现行规定填报。

四、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应按规定实行电子信息采集。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附列资料》的小规模纳税人也应实行电子信息采集。

五、使用增值税税控系统的纳税人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税控发票的抄、报税。一般纳税人申报抵扣的税控发票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认证。

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偷税、骗取退税和虚开增值税扣税凭证等行为,主管税务机关对其实行辅导期管理的,其申报抵扣的税控发票和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实行“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

七、纳税人兼有应税服务和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对其增值税应纳税额按不同预算科目分别开具税收通用缴款书。

八、纳入我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的全部企业自税款所属期2012年11月1日起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应当同时填报《深圳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深圳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实行网上电子申报的试点企业应登陆网上电子报税系统填报《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未采用网上电子申报的试点企业可向所在地国税主管税务机关领取纸质《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向所在地国税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特此公告。

附件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列资料.xls

附件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及其附列资料填表说明.DOC

附件

附件

附件

附件3:增值税运输 发票抵扣清单.doc 4:代扣代缴税收通用缴款书抵扣清单.doc 5: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清单(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doc 6:货物和劳务税优惠政策附列资料(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xls

附件

附件7:本期应纳税减征额明细表.doc 8:深圳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xls 附件9:《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及其附列资料.DOC

附件10:《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及其附列资料填表说明.DOC

附件

附件11:增值税税收优惠附报资料(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doc 12: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清单(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doc

附件13:深圳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模拟营业税税额测算表(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xls 附件14:关于修订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说明.doc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篇8

一、两类资产损失新概念及税务处理

(一)两类资产损失的划分概念

25号文第三条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也就是说25号文根据企业是否处置或转让资产为标准,将资产损失分为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两类。此前在实务中,企业发生未处置或转让的资产损失,是否可以在税前扣除存在不少争论。25号文得到了明确,未实际处理或转让的资产,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可以作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二)两类资产损失的扣除时间

25号文第四条规定,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上述规定,明确两类资产损失的申报扣除时间: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申报扣除。

可见两类资产损失的申报扣除时间,均要求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申报扣除。提醒纳税人实际发生损失,或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时,要及时作会计处理。

二、自行申报扣除及审批制改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

(一)资产损失申报新规定

旧办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而25号文第五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25号文第八条又规定,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

(二)两类申报的具体范围

25号文将原自行计算扣除的五类资产损失,改为以清单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具体包括: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公允价格销售、转让、变卖非货币资产的损失;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企业按照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各种交易场所、市场等买卖债券、股票、期货、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其他资产损失均要求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此外,企业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属于清单申报扣除的资产损失,可以采取专项申报的形式申报扣除。

(三)申报资料

上一篇:英语自我介绍中英文下一篇:铅笔刨刀的自述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