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2024-08-28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共10篇)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1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1通过比较,掌握特征。

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所里找长方形、正方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认知的经验,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折,通过折纸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并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自己的发现,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比,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在归纳概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材中菜椒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比较交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再比较出不同点,并借此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在此环节中重在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形成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认识。

2实例引入,认识周长。

本册教材中关于周长的意义,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不同,教材中并没有出示完整的图形周长意义的描述,而是从生活实例入手,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通过“试一试”顺势迁移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树叶的一周等实例易于学生形成关于“周长”的清晰表象。另一方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实物的某个面到一个平面图形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使周长的意义逐步得到拓宽,同时也使周长的意义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学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可以动画演示,在演示的基础上说明这就是池口的周长。对于树叶的周长,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它的周长,然后想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实际围一围、量一量。对于P61的“试一试”,一方面重在周长意义的迁移,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另一方面要重在周长计量方法的转化,对于平面图形而言,可以绕一周量其长,也可以求各边之和。而这一转化,对后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学习十分有意义。

3计算周长,方法多样。

关于周长的计算,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也有所不同。本册教材先是基于一个现实的、学生熟悉的篮球场周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先借用篮球场为背景的情景图(出示情景图时,先不出示长宽数据及所求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篮球场边线的长就是篮球场的什么?知道怎样的条件就可以求边线的长?在小组内说一说,当学生汇报交流后再出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对于怎样求篮球场的周长则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试一试”,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算法。

教学中重在各种方法理解与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种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求它们4条边的长度之和。在这里,不要急于优化,更不要揭示周长公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当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情景图进行教学。

4数学实践,综合开放。

“周长是多少”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围、摆、拼、量、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操作、探索、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加强比较、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直观认识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与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的形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并能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知道了这些图形可按边的多少进行分类。在这些图形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较其他多边形则更为充分,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含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的物体很容易找到,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学生对它们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有4条边、4个角。另外,学生已经有了长度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测量技能,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图形折、拼、摆等操作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和保证。同时,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大量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安排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3—65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课件显示几幅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的图片:

图片1:本校学生为灾区踊跃捐款,图片2:人民军队奋勇战斗在抗震第一线,图片3:运送救灾物资的火车……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学生争相发言)

师: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老师看到这些照片,心情和你们一样,非常激动。我想给每张照片都做一个木框,把这些照片挂在我们的教室里,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好不好?

师:老师这里有2米长的木条,想先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课件出示其中一幅长方形的照片),够不够呢?大家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看图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生1:需要了解边框一周有多长。

生2:需要先测量照片4条边的长,算一算总长度,再和2米比一比,就知道了。

生3:边框是一个长方形,可以先算出长方形的

周长,然后再比较。

师:边框有多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怎样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时事照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习新知做好了认知上的铺垫,同时对学生适时适宜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长方形的照片,想一想它的周长该怎样求?现在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不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如果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其实,只要知道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就行了,因为长方形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

小结:知道了长方形长、宽的长度,就可以求其周长。此时,课件显示照片长35厘米、宽20厘米。

师:现在你能计算它的周长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并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生边说解法,边作出合理的解释。

生1:35+20+35+20=110(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生2:35×2=70(厘米)20×2=40(厘米)

70+40=110(厘米)

周长=长×2+宽×2

生3:35+35+20+20=110(厘米)

周长=长+长+宽+宽

生4:35+20=55(厘米)55×2=110(厘米)

周长=(长+宽)×2

师:这4种方法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求了这张照片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生:一周4条边的长度之和。

师:同学们想一想,知道什么就可以计算周长?刚才的4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洁?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通过计算,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2米长的木条,够吗?

生:够,因为这张照片的周长只有110厘米。而木条有2米,也就是有200厘米。

设计思路教者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用2米的木条给刚才的照片做木框,是够的。剩下的木条还能给另一幅照片(课件显示:一张正方形照片,它的边长是25厘米)做一个木框吗?

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再思考怎么计算,最后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算法,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①25+25+25+25=100(厘米)

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②25×4=100(厘米)

周长=边长×4

师:这两种方法都计算了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更简洁?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者只要稍加点拨引导。这样设计,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另外,也较好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创新演练

1教材第64页“想想做做”第3题。

2学生从身边的实物(文具盒、课本等)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3校园里有一块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花圃.为了美观,同时防止被践踏,要在它的四周围上栅栏。请你算一算,栅栏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边借用一堵墙壁,又需要多长的栅栏呢?

4从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现有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些中的几个或全部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思路教者适当改编教材,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这些题目中有重视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也有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对课本P65页第6题改编的题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互学、小组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请大家共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通过讨论两只小乌龟它们哪一只走的路线比较长,得出小乌龟走的路线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从而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自学 互学 小组合作后展示)提示:阅读课本85页例4,完成下面各题:  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 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什么?  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你有几种方法? 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 3.展示交流

(1)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

(2)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两条长和两条宽

(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4.小结:通过观察,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那么你们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5.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6.巩固练习:(1)

长 长 方 形

6分米

(2)课本85页做一做第1题

三、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自学 互学 小组合作 5分钟后展示)。

2、展示交流

3.老师将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1:5+5+5+5=20(厘米)2:5×4=20(厘米)

3、归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巩固练习(1)

正 方 形

边长 3米 9分米

周长

3分米

7厘米

宽 4厘米

周长

(2)课本85页做一做第2题 四.升华巩固

快乐思考(出示课件图)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五.回顾总结

六.作业布置;课本88页第7、8题

七.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讨论:(出示和)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书81页练一练⑤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4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例题的呈现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条件和问题,而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黑板作为研究对象。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测量数据,不仅明白了求长方形周长所需要的合适的条件和一般需要条件,而且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良好习惯。】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A、4+4+1+1=10(米)B、4+1+4+1=10(米)C、42=8(米)12=2(米)8+2=10(米)D、4+1=5(米)52=10(米)提问:请用方法C的同学们想想和方法A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呢?大家都来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第二步为什么要乘2?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都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在这里,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凭他们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学生既可以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采众长,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引导学生用所谓最简单的方法,而让学生自己逐步体会。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虽未统一,但总有学生喜欢或已内化的方法。此处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让学生逐步体会最简单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1)学生独立尝试。(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A、25+25+25+25=100(厘米)B、254=100(厘米)(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教材没有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作为例题出现,而是安排在试一试中,其意图十分明显。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是水到渠成的。】

三、实践应用,及时反馈。

1、想想做做1A:独立解答。B:交流讨论: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2、想想做做2A:独立解答。B:交流讨论: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你是怎样解决的?请说给大家听一听

3、想想做做4、5只交流,不解答。

4、想想做做6拼一拼:同桌合作动手拼摆,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拼法及所求图形的周长。说一说: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拼摆比较,你知道了什么?【教材中想想做做的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不同的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在动手拼摆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整节课我争取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所以这节课我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这一难点,我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的是探究式教学,利用开放性课堂,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二)自读引导,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巩固练习五个环节。

2、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自主探索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学生会得出3种算法:

①6+4+6+4=20(米)

②2x6+2x4=20(米)

③(6+4)x2=20(米)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出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从而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宽)×2=长方形周长,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三)分层精练,巩固达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出示兔子日记,设计了“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激情。第一关是让学生计算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二关是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练习;第三关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的是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变式练习,注重考察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设计的三个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案背景:

本案例运用的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五册。《数学课程标准》中曾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设计教案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得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动手操作中,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在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每名学生课前准备一张相同规格(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卡片。教学课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章: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整节课围绕给两个花坛围上护栏展开教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能力目标: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迷惑,并运用电教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新颖性,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周长?(如:本封面、凳子面、桌面等),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同桌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二)、新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三年级一班的花仙子小组这学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管理学校门口的一个长8米,宽4米的大花坛。(出示花坛平面图)

2、由于花坛在校园外面,同学们担心这些美丽的鲜花被调皮的孩子和人们养的小狗等宠物损坏。同学们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们各抒己见)

3、同学们和花仙子小组想到一块去了。(出示情境图)

4、你还从图中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5、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长方形花坛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可能有:(1)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2)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3)给长方形花坛围上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4)给长方形花坛围上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探索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教师选择学生所提问题的第(3)和第(4)个问题进行板书。

师:从你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思考一下怎样来解决?(也就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完成后,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独立计算。

3、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发现不论是选择哪一个问题的同学,都是要先算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师: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把小组同学的做法汇总一下,看有几种不同的解答办法。

4、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会想到的:(1)、8+4+8+4=24(米):把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2)、8×2+4×2=24(米):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3)、(8+4)×2=24(米):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还有一组长和宽所以乘以2,长和宽相加的和乘以2。板书:周长=(长+宽)×2

(用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两组“长+宽”)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分别让用这几种方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3种方法交流完后,师问:“谁听明白了?”“你听明白了?你来告诉一下大家。”再次巩固强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算法,进行算法优化:前两种算法都是经过了三步运算,而第一种算法只要两步计算就可以了。

师生总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 或 长×2+宽×2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

6、师:从上面的三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法,里面都共同有的是什么数?生:8和4。

师:8和4分别是长方形的哪一部分?生:长和宽。师:思考一下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首先要量出教室的哪部分?生:教室的长和宽。

师:也就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7、花坛的周长算出来了,如果选8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师板书)

8、练习:

师:学会了吗?(学会了)这么自信?

(1)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11米,宽9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水池的周长吗?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师:刚才用了这几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老师发现一位同学算的最快,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整十数相乘,提高做题效率。)

(2)一个长10米,宽3米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师:用这几种方法来做第(2)个题都很简单,有时要根据数字的特点来选择计算的方法。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学校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独立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可能会想到的:

7+7+7+7=28(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7+7)×2=28(米)先算两个临边的和,还有这样的一组邻边,所以再乘以2。

7×4=28(米)

周长=边长×4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用7×4呢?谈谈自己的想法。师:谁听懂了,再指名回答,进一步巩固强化。师:用边长乘4,就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边长×4

3、师:通过上面的几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正方形的边长)

4、那么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如果选9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师板书)

5、练习:

师: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了么?快速说出

(1)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说一下自己的想法。(2)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交流想法。

师:刚才我们不约而同的用了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看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拓展练习

1、你能算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60厘米)有一个和它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周长肯定也相同。用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计算一下拼出图形的周长?学生上台演示汇报。

2、思考题:左侧边长是6厘米,底边长是8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厘米。

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交流想法和算法。

四、畅谈收获总结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五、板书设计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宽)×2 24×8=192元

或:24×9=216(元)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7+7+7+7=28米(7+7)×2=28米

7×4=28米

边长×4 28×9=252元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和方法达到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正因为如此,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掌握较好。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很不错,对公式的掌握也很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8

刘晓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2、3、同学们上节数学课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还记得吗?(周长)

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那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你的课桌面的周长。谁能告诉老师你的课桌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那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很好,那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有一种图形被称为特殊的长方形,它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那谁来说说正方形又有什么特征呢?(有四条边,都相等„„)看来同学们掌握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

二、激趣导入

再过几天,国庆节就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袖珍小贺卡,一张长方形的,一张正方形的,(播放课件)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色的花边,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张卡片需要的彩色花边更长一些呢?(同学们的回答有说正方形有说长方形的)。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想知道哪张卡片需要的彩色花边更长一些,只要比较

两张卡片的什么就可以了?(周长)(同时播放课件)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播放课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探索新知

1、分小组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我们先来看长方形。(播放课件)老师把长方形卡片复制了一些放在了你们的书桌堂里,请同学们找到,并认真思考一下,想知道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可以用尺子量出周长,可以量出长宽再计算„„)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那接下来我们就用先量后计算的方法来求一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两点①测量时取整厘米。②边做边想,你是怎么量的,又是怎么算的。算好了就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开始动手吧。

2、汇报。

同学们解决问题的速度又有进步了,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算式,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量的又是怎么算的。(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并边听学的介绍边课件演示,由易到难板书三种方法,学生在写第三种方法的时候有可能不是最简单的综合算式,老师可用课件讲解综合算式的列法。每种方法说完要问学生:“谁和想法一样?”)有没有得数不是20厘米的?那么通过这么同学的讲解,这回你明白了吗?课后再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好吗?

3、方法优化。

同学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长方形卡片的周长,那么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种呢?为什么呢?(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简单的)哦?不理解是吗?老师这有一套小小手指魔法操可以帮助你理解,同学们请跟着我一起做,食指勾勾两条长,拇指勾勾两条宽,长宽长宽变变变,就出来了一个长方形,慢慢分开,你会发现,你会发再长方形有两组这样的长宽,先把一组长宽加起来,用括号括起

来,现乘2就是两组长宽了,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这回你明白了吗?其它同学明白了吗?

老师也喜欢这种方法,(边说边用彩笔圈出这种方法)因为它真的很简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应选择像这样较简便的方法,便于书写,利于计算。

4、独立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正方形的卡片,探究一下它的周长,(播放课件)老师已经量出了正方形卡片的边长是8厘米,你们能独立求出它的周长吗?试试看。算好的同学马上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开始吧!

5、汇报。

同学们算得可真快,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算的。(学生说,师板书。)那么在这两种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呢?(喜欢8×4的要说一说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式子的理解。最多提问三名学生,以节省时间。)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了两张卡片的周长,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色花边更长一些呢?(正方形)

那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多种方法,归纳这些方法我们就会发现,要想求长方形周长就必须知道长方形的什么?(长和宽各是多少)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就必须知道长方形的什么?(边长是多少)很好,那么学到学里,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或是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问)你观察很仔细,它的确不规范,但所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呀,不是吗?

五、练习。

1、那么接下来呀,老师这有一组挑战题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来接受挑战呢?(学

生回答)好!请看第一题,谁来为大家读一下题?谁来判断?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看来这几个小题对于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我们一起来看下一题,请同学自由读题后,独立计算,算好之后在小组里对照一下,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答案,如果有,那大家一起研究一下,他的答案是对还是错,如果错,又错在哪里了呢?告诉他要如何改正。开始吧!(老师巡视每小组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不在集体订正了)(有机动练习题两个)

六、总结。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请大家回顾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我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你能具体说说怎么来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

《求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探索,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在探讨长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会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通过长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运用长正方形周长公式计算其周长。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摆一摆

师:这节课首先我们来完成一项工作。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根红色的,4根黄色的小棒,红色的每根长6厘米,黄色的每根长9厘米。请你选择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你打算怎么选?

生:2根红色,2根黄色的小棒。

师:请同桌2个同学合作,摆一个长方形。注意:长方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摆时应注意小棒与小棒间要连接好。

生摆长方形。

师: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生:9厘米的2根小棒做长,6厘米的2根小棒做宽。(师同时板书)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说一说: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周长,那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呢?

生:围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一指:师:你能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哪些部分吗?(1)请生上台指。(2)请指自己的长方形周长

算一算:师:我们把长方形摆好了,那你能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吗?(1)同桌讨论交流并计算。

(2)全班交流:生1:9+9+6+6=30厘米

生2:9×2=18厘米 6×2=12厘米 18+12=30厘米

师:9×2=18厘米表示长方形周长的哪部分?6×2=12厘米呢?

生:9×2=18厘米表示2条长。6×2表示2条宽。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把它们合起来吗?

生:9×2+6×2=30厘米。

生3:9+6=15厘米,15×2=30厘米。

师:6+9表示什么?(一条长和一条宽)。师:为什么要×2?(因为有2条长和2条宽)。

再多请几个学生说。说后课件演示:9+6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有2组9+6.师: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它们合起来?

师:先算9+6,要先算它们的和,需要请一个新朋友来帮忙。介绍小括号。师写(9+6)再写×2.()这叫小括号板书。那怎么读呢?师先读学生跟读。比一比: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3种方法,它们算出的结果都是30厘米,但是哪种计算起来简单点呢?(第一种算了3次,第二种算了3次,第三种只算了2次。所以第三种更简单。)

师:我们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时候通常用第三种,老师也建议大家都用第三种方法。

归纳公式:师:我们来观察第三种(9+6)×2=30厘米

9表示长方形的长,6表示长方形的宽。那用一个公式来表示的话该怎么写? 生:(长+宽)×2

师:对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师读生跟读。练一练:P91页第1题的前2个。

第一个图直接计算周长,第二个图师先问:要求他的周长,你想知道什么条件?(师给长宽的数据,生再做)

(二)教学例二(正方形周长计算):

摆一摆:师:请你选择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你想怎么选?(选4根9厘米的小棒)。

小组合作摆正方形。2 算一算:师:你能算出这个正方的周长吗?(生计算周长)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9+9+9+9=36厘米 生2:9×4=36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归纳公式: 师:9×4=36厘米。9是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边长)。

那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写成?

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练一练:P91页第一题第3幅图。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你想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三)练习:

P92页2题:先和生一起分析题意,生再独立完成。P92页3题:生自己读题自己完成。

P92页4题:和生一起读题获取数学信息后生再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周长 篇10

教学内容:图形的周长,教科书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理解一个图形周长的含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长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周末你们都到哪去玩了?老师这个星期天去了人民公园,有些地方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老师把它拍下来,想不想欣赏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主题图)

看到这么漂亮的花花草草,同学们喜欢吗?你有什么好办法保护它?如果学生提到围栅栏我就顺口引出:哦,也就是给每个花坛的周围安上护栏。你这个方案非常好,根据这个方案,怎样才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呢?

我们只要知道每个花坛的一周的长就可以了。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每个花坛一周的长是多少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步测、目测、卷尺量、米尺量等等。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这些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

二、周长的含义的探究 指“一周” 出示情景图:花坛图 “谁能找到这些花坛的一周在哪儿?” 学生上台指一指。

总结:怎样才算一周?

生: 从一点开始转一周再回到起点,就是图形的一周。描“一周”

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花坛图,你能试着描出他们的一周吗?请同学们用彩笔描一描吧。找“一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能找到它的一周,在你们周围找找看,你能找到吗?谁来说一说。

生:黑板面、课桌面、世界地图等等。摸“一周”

师: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物体表面的一周,让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些“一周”吧。(摸时提醒学生怎样才算一周。)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许多物体表面的一周,什么是周长呢?

生: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说“周长”

师:你能从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生: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

三、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用我们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课本封面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算出课本封面的周长。

四、检测基础,拓展思维 现在就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是不是又变聪明了一些!

1、闯关检测第一关:基础知识测试 课件:计算各种花坛图形的周长。

2、闯关检测第二关:解决生活问题 课件:给教室黑板装饰花边

3、闯关检测第三关:聪明小屋

课件: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图片 路边花坛、粗壮大树周长的策略方法:步测、几人合抱等方法。

上一篇:国庆手机促销活动下一篇:弘扬中华文化小学生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