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2024-06-08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精选6篇)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1

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二)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自己探索出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会计算正方形周长。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正方形周长。

(二)难点:建立及理解周长的概念。教具和学具

(一)教具:钉子板、橡皮筋。

(二)学具:画有间隔1厘米距离点的纸。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说说下面算式的含义:

2×4 3×4 5×4

3.在带点的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二)学习新课

1.学习周长的含义。

(1)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如下图那样的三角形。(学习例1)

要求学生们拿出直尺,量一量你在纸上画的三角形每条边各长多少厘米?(学生动手操作,量的结果不同)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量一量钉子板上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在他测量时,大家想一想你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总和是多少厘米?(学生分别报出自己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三条边长度的总和是多少厘米)

师说:黑板上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总和是多少厘米?(12厘米)

(2)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一个正方形。让同学们把自己画的正方形放在桌上,通过巡视,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正方形大小不同。

师说:同学们画的正方形虽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请同学们将自己围的正方形的边长量一量、看它长多少厘米?然后想一想你围成的这个正方形四条边一共长多少厘米?(3)出示例2:

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自己测量的结果。老师有选择的板书。

(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4厘米。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8厘米。正方形边长为3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12厘米。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四条边长度总和是20厘米。

师说:刚才,我们不仅量出三角形,正方形每边的长度,而且还算出了三角形三条边长度总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通过刚才的测量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2.概括总结周长的含义: 师边指黑板边说: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如,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总和就是三角形的周长。提问: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呢?(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就是正方形的周长)把课题补充完整:“正方形周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周长,也知道了什么是正方形周长,应该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呢?就是下面要学习的内容。

3.学习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出示例3: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求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求正方形四条边长度总和应该怎样算?请同学们算一算。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板演。

2+2+2+2=8(厘米)2×4=8(厘米)

让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请第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求它们的周长,就是求四条边长度的总和,所以用2+2+2+2)

请第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为每边长2厘米,共有4个2厘米,所以用2×4)

师说: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对,但大家想一想,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二个同学那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呢?(求4个2连加,根据乘法意义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师说:所以今后求正方形周长时,我们就用乘法计算。(老师指着前面的板书,让同学们进行计算)

1×4=4(厘米)

2×4=8(厘米)3×4=12(厘米)

5×4=20(厘米)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求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今后求正方形周长,我们就可以用“边长×4”进行计算。(板书:边长×4)

(三)巩固反馈

1.巩固周长的概念。

量一量右边三角形每条边的长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算法练习: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一个正方形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变式练习:

(1)一个正方形水池边长12米,沿着池边走2圈,一共走了多少米?(2)国庆节同学们摆了两个正方形花坛。第一个花坛边长4米,比第二个花坛少2米。第二个花坛周长是多少米?

4.提高性练习:

(1)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米,边长是多少米?

(2)边长是2米的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小资料[趣味题]有5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小硬纸板,摆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周长最长?长多少?摆成什么样的图形它的周长最短?是多少厘米?

(提示:图形可以有不同摆法。图1周长最长,是20厘米。图2周长最短,是10厘米)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直观原则,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使学生对“周长”这个概念有了直接的认识,通过“画”“量”“算”“说”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悟出了求正方形周长就是求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从而顺利地总结出了求正方形的周长,用“边长×4”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巩固反馈这个环节中,题目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有巩固、有提高。小资料中的趣味题,是课下练习题,通过摆一摆、算一算,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2

【令人汗颜的第一次】

一、复习引入

1.师:什么是周长?说说怎样的图形有周长。

2.先指一指下面图形的周长, 再量一量, 算出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探究

1.探究长方形周长公式

师出示右图,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然后组内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全班展示时, 学生共有4 种方法: (1) 6+4+6+4=20。 (2) 6+6+4+4=20。 (3) 6×2+4×2=20。 (4) (6+4) ×2=20。师让学生择优:这么多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学生普遍喜欢前三种, 只有两个学生认为第四种比较优, 理由是这样做少算一步。

2.探究正方形周长公式

(出示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吗?学生先动手量一量, 算一算, 再指名反馈。学生共有3 种方法: (1) 5+5+5+5=20。 (2) 5×2+5×2=20。 (3) 5×4=20。

师:这么多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大部分喜欢前两种。

师:为什么? (生: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深化, 解决实际问题

一块长方形木板, 长90分米, 宽60分米。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30分米的正方形。

(1) 周长会变吗?为什么?

(2) 计算它的周长。

【前后测结果对比】

本次课例研究的前后测采用同一个班同样两组学生 (共12 人) , 前后测结果基本没有变化, 会的还是会, 不会的还是不会。

【原因分析】

1.教师注重算法的教学, 而忽略了周长意义的理解, 更没有意识到“周长”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即没有找对这节课的知识生长点。

2.本节课教师始终把目光聚焦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优化上, 虽然教师希望学生能更倾向于第四种算法,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课堂中喜欢第二种和第三种算法的学生占大多数。周长的本质就是连加求和, 前三种方法思维水平低, 比较容易理解, 是学生眼中的好方法。而第四种方法思维水平高, 内涵丰富, 是在“加数相同,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基础上知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是形式的简化, 因为难以理解, 所以感受不到它的优越性, 以致学生不喜欢, 不愿意用。

【达成共识】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 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讨, 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1.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是计算周长的一个特例

求平面图形的周长本质是连加求和, 三角形就是三边之和, 四边形就是四边之和, 五边形就是五边之和……即使是不规则图形, 只要将它一周的长度连加即可。任意图形边长没有规律, 所以只有连加一种计算方法。而有些特殊图形的边的长短是有规律的, 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等, 它们可以有多种算法, 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算法。本节课的学习就是从一般到特殊, 从不规则到规则的过程。

2.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长短特征是它们周长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基础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 每一种算法都有其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形态。长方形周长四种算法中第一、二种“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是原始方法, 能直接体现周长的意义。而第三、四种是在“四条边相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正方形有“四边相等”的特点, 长方形有“对边相等”的特点, 因而带来了数据和计算方法的特殊性。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特殊四边形它们到底特殊在哪里, 再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最少要量几条边的长度”为切入口, 使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理解新算法产生的原因, 沟通各算法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知其然, 并知其所以然。

【精彩纷呈的第二次】

环节一:增加求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方法小结

环节二:调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在比较择优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质疑:为什么只知道一条边就可以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小结板书:加数相同,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除了正方形, 你还想到了哪些图形也只要知道一条边, 就可以算出周长的?

怎么求?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每条边长度都相等的图形都可以用“边长×边数”算出它的周长。

环节三: (出示长方形如下图) , 请算出它的周长

当学生举足不前时质疑:不是只知道一条边就可以算出周长吗?

长方形与刚才那些图形相比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少需要测量出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已经知道了长是79厘米, 还需要知道什么? (出示:宽21厘米)

学生先独立完成, 再汇报结果, 同时说明理由和想法, 师利用课件相机一一演示。尤其是 (79+21) ×2, 质疑: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请用彩笔在图中描出 (79+21) 。为什么还要×2 呢? (师板书:长+宽×2 这样写行吗?) 为什么?

这么多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79和21加起来刚好是多少?这样先加起来有什么好处?

环节四:练习巩固

1.出示长9厘米, 宽3厘米的长方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它的周长。

①想象:如果宽不变, 把长增加1厘米, 那么周长会变吗?怎么变?计算验证猜测。

质疑:为什么长增加1 厘米, 而周长增加了2 厘米呢? 如果长不变, 宽增加3厘米呢?

②拉动长方形变成长6厘米, 宽6厘米的正方形, 求出它的周长。

反馈后质疑:为什么可以用长方形的周长算法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③比较这个长9 厘米, 宽3 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厘米的正方形, 说说你的发现?与它们周长一样的长方形还有哪些?

2.一块长方形木板, 长90分米, 宽60分米。如下左图截去一块边长为30分米的正方形,

(1) 周长会变吗?为什么?

(2) 计算它的周长。

(3) 假如像这样截去一个正方形 (出示右图) , 周长会变吗?

环节五:拓展延伸

3.下面这个楼梯的图形最少需要量出几条边才能算出它的周长?哪几条?为什么?

量一量, 移一移, 算一算。

【课后反思】

前后两节课, 作为一个研究者, 我坐在学生中间, 静静地观察着, 记录着, 思考着。

1.理解算理先行, 优化算法垫后

长期以来,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采用“公式—例题—习题”的教学结构模式, 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 还是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具体图形中探索周长的过程, 则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第二堂课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研究周长算法的策略上, 从已知的一般四边形周长“四条边相加”入手, 再到求相对于简单些的四边相等的正方形周长, 根据“加数相同,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原则, 可以很容易地优化并理解“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的算理。进而联想到每条边长度都相等的图形都可以用“边长×边数”算出它的周长。避免了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 三角形的周长、多边形的周长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不知如何求的尴尬局面, 为我们提供了概念教学的新方向。

对学生学习的难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理解, 教师设置了以下几步: (1) 故意设置陷阱, 只给出一条边就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学生在拿到问题后, 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想列式计算, 然后却发现没有必要的数据,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的不同之处, 是由长方形边的特征决定的, 从而明白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 (2) 给出宽的长度, 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算法。 (3)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其周长的拼接过程, 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 进而明白其中的算理。 (4) 在多种方法并存的情况下, 教师有意设计的求长79米、宽2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使学生体验到先算长加宽的和能凑整, 这样计算起来非常方便, 逐步实现在这种情境下算法的优化。

2.课堂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中, 必定蕴含着“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数学思想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过程”的加强者, 不断用我们的数学思想“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敲打”过程中, 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不断地明朗, 直到最后的主动应用。本堂课中可以渗透转化和优化思想。在测量时, 规则图形没必要把所有的边全部测量, 而是要根据图形的特点, 比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对边相等的特性, 只需要测量两条相邻的边就行了, 而对于正方形则只需要测量一条边就行了, 这样测量与计算并重, 大大提高了效率。最后的拓展题将不规则的形似楼梯的图形通过线段的平移, 转化为长方形, 巧算出周长, 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和空间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全面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

2、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去理解、掌握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以及概括的能力;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什么叫做周长(让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都叫做什么呢?两个图形的边都有什么特点呢?显示课件:一个长方形的田字方格本。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彩色纸条给田字方格本做一个美丽的边框是不是更漂亮呢?你们会用多长的彩色纸条呢?(田字方格本是统一尺寸的)

2、让学生们自己去用彩色纸条给自己的田字方格本做边框。然后用格尺量出边框的尺寸。

3、让学生们说出来如何量的。进而引入长方形的周长计量方法,正方形则同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从自己的田字方格本的周长来引导学生出周长计算的方法;为下面的周长计算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显示课件: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呢?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你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3、让学生们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探究问题:

(1)如果要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识什么条件?你们通过什么方法来算出以上两个图形的周长。

(2)讨论:以上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更长?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还知道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3)思考:如果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和一个边的边长,怎样算出另一个边的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识什么条件?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总结

(1)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3)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最快捷。

(4)教师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种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总结、分析自己所找出的计算方法,并在诸多算方法中找出自己认为自快捷、最简的计算方法。】

三、释疑巩固、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们通过测量自己的课桌,来精确计算课桌的周长。

2、练习。分别设计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规则的图形让学生们进行探究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们反复练习,进行比较;让学生们在探究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可以在生活中加以熟练运用。】

四、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

2、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反思

课题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但绝非是哗众取宠、虚而不实;只有将学生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有机会融入到课题导入环节,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导”的作用,才能更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们进行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1]。另外,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与分析的学科。因此,在让小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一定要通过“步步为营”的引导来让学生们充分运用以往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探究[2-3]。

因此,本课的教学首先建立于对周长概念的温顾,再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给田字方格本做边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基本计算方法。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真正了解并掌握了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也会对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加以解决;同时,他们也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终发挥出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生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笔者设计情境引导、实践操作以及练习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这一过程,既环环紧扣,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候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各自找出更适合于自己计算习惯、计算方法的解决途径;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最后,笔者又通过释疑巩固、内化提高环节来进一步提升、巩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4

河南省陕县第四实验学校

傅延玉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一时。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教学用具:、钉子板、直尺。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求篱笆的长:(出示)

四、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都学到了什么?今天这节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5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42页的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通过周长的定义,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3.会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长方形有()条边,()个角;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2、什么叫周长?

二、教学新课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先量出长方形各边的长度,并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让学生自己列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6+4+6+4=20(厘米)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6+6+4+4=20(厘米)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 6X2+4X2=20(厘米)

长X2+长X2=长方形的周长(6+4)X2=20(厘米)(长+宽)X2=长方形的周长

2、总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三种形式):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长X2+宽X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长方形的周长

3、提问:你喜欢你一种方法?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题。,四、实践活动

上一篇:古韵唯美句子下一篇:期中考试二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