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10-29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9篇)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回收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初步分析

介绍了回收结晶硫酸镁的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在抛弃法脱硫系统上所作的工业试验证明了吸收液循环提浓MgSO4的可行性.参照工业硫酸镁生产工艺对13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作了回收工艺的投资效益分析和整体工艺的`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回收工业硫酸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 者:柴明 崔可 徐康富 马永亮 Chai Ming Cui Ke Xu Kangfu Ma Yongliang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污染控制研究所,北京,100084 刊 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年,卷(期): 7(4) 分类号:X511 关键词:氧化镁   烟气脱硫   硫酸镁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2

关键词:氯离子,氢氧化钠淋洗液,水峰,SH-AC-1离子柱

离子色谱法分析水中阴离子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液和氢氧根是用得最广的淋洗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体系虽然兼顾到强弱关系,但背景电导值较高。采用氢氧化钠作为淋洗液,抑制后产物为水,背景电导比碳酸盐系统的背景要低很多,相对噪音小。

1实验部分

1.1仪器和试剂。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CIC-100型离子色谱仪,HW-2000色谱工作站,SH-AC-1阴离子分离柱,SHY-A-Ⅲ抑制器,电导检测器。使用有证标准溶液。实验用水均为电导率小于0.5us/cm的去离子水。

1.2色谱条件。设置淋洗液流速:01.5ml/min;电流:75mA;量程:02档;电导转换:1。

进样体积:25μl,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1.3实验方法。使用有证标准溶液氯化物500 mg/L,配制成混合标准使用溶液,此混合溶液中氯离子20 mg/L。再将上述混合标准使用溶液分别稀释2倍,5倍,10倍和40倍,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标准使用溶液,以淋洗液定容。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淋洗液装置及浓度选择。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CO2,产生对固定相的亲和力较氢氧根大的淋洗离子CO32-,使氢氧根淋洗液的淋洗强度改变并引起基线漂移和溶质保留时间改变。[1]在淋洗液前面增加一个氢氧化钠饱和溶液装置,以得到较纯的氢氧根。

饱和氢氧化钠储备液,c(NaO H)=20mol/L:用去离子水将优级纯的新开瓶NaO H配制成20 mol/L的饱和溶液,存放于塑料瓶中。放置至少1d之后,用移液管从饱和溶液的中部准确移取适量溶液,加到已装有适量去离子水的淋洗液瓶中,混合均匀,立即拧紧瓶盖。20 mol/L的饱和溶液用去2/3之后,应弃去重配。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c(NaO H)=400mmol/L:由1份饱和氢氧化钠储备液加49份脱气去离子水配制,临用现配。

淋洗液,c(NaO H)=20mmol/L:由1份饱和氢氧化钠储备液加999份脱气去离子水配制,临用现配。

2.2定量参数。校准曲线:由一系列的氯离子标准样品,得出氯离子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工作曲线如下:

可见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合格。

检出限

根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附录A中有关方法检出限的规定,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7次空白试验,将测定结果换算为样品中的浓度,计算7次平行测定的空白样品浓度的标准偏差,按下列公式计算方法检出限。[2]

其中,t(n-1,0.99)为置信度为99%、自由度为n-1时的t值;n为重复分析的样品数,连续分析7个样品,在99%的置信区间,t(6,0.99)=3.143;S为7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空白样品测定结果分别为:0.248 mg/L,0.244 mg/L,0.254 mg/L,0.226 mg/L,0.244mg/L,0.240 mg/L,.236 mg/L。平均值为0.242 mg/L标准偏差为0.00898 mg/L,t值为3.143,检出限为0.028 mg/L<0.04 mg/L满足方法要求。

精密度

分别对0.5 mg/L的氯离子标准溶液进行6次重复测定,峰面积结果为54155 uv.s,57183 uv.s,54727 uv.s,56917 uv.s,58550uv.s,58081 uv.s,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5%,满足要求。

准确度

对氯离子质控样品分析。在保证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的情况下,质控样品采用单点校正法。氯离子质控样品201839稀释25倍保证值为(95.5±3.1)mg/L,测定结果为96.6 mg/L和97.1 mg/L,测定值合格。

3结论

综上所述,在最佳淋洗的条件下,氯离子的标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以及准确度等技术指标均满足方法相关要求,显而易见,SH-AC-1离子柱分析氯离子选择氢氧化钠作淋洗液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齐文启.环境监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85-286.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项目;可行性报告;水中油分析仪;能源;石油

当前,水中油已经成为石油生产、使用过程中,破坏周围自然环境,威胁人类生活、生产的严重危害现象,不仅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为此,实现对水中油成分以及含量进行精确测量,对水中油现象进行监控与检测是非常有必须要的。而水中油分析仪作为专业测量、检测仪器,可以有效满足上述要求,本文就结合水中油分析仪,对其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探究与讨论。

1.水中油形式及特点

1.1来源

在当前生活、生产中,水中油主要源自以下几种情况:石油生产、加工过程,比如储运设备、炼油装置因故泄漏,生产车间冲洗水;机械运行过程中润滑泄漏,比如转动机械轴封以及汽轮机润滑油等等;居民日常生活,比如日常餐饮清洗、油脂厂泄漏、倾倒等等;金属加工,比如防锈、除锈以及切削;采油、输油,比如管道泄漏以及油轮泄漏等等。水中油依据其自身含有成分差异,划分为矿物油、生物油以及合成油脂等几类。

1.2存在形式、特点

1.2.1溶解态

一般讲,溶解态形式的水中油存在量最少,基本不会对水物理特性造成其它影响,且无法凭借肉眼观察到水质变化。这类存在形式的特点是在纯水中矿物油溶解最差,一旦水中存有表面活性剂或者是有机溶剂时,就会增强矿物油溶解性。

1.2.2悬浮态

其存在量要远多于溶解态,且水界面与油滴清晰可见,长时间处于一种静置可分离状态,并受流动状态、温度以及混合强度等方面影响,该种形态其油滴颗粒大小变化较大,分离相对容易。特点是该水中油往往以固态颗粒或者微小液态存于水中,颗粒直径也会随着水流动及其混合状态产生不同变化,进而致使水物质的光传导特性产生变化,散射、投射以及折射等会因悬浮油滴大小而发生诸多改变。

1.2.3浮华态

这种形式的水中油也要远多于溶解态,水、油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界面,且因表面活性剂以及油脂本身就存有乳化作用,所以分离起来相对困难。该种形式特点:乳化是因为油脂极性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或者是同机械混合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该种乳化态形式下水中油颗粒相对较小,且存在明显界面,而且稳定性要远优于悬浮态。

1.2.4游离态

这种形态的水中油存在量很大,多以聚集或者是漂浮形式存留于水中或者水面上,该类油污同空气相接触后,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加重、加深其组成颜色。该种形态的水中油是当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存在形式,往往在水中会以明显明显的聚集状态存在。

2.水中油分析仪

所谓水中油分析仪是专门为测试水中的微量油浓度而设计制造的。它通过紫外-荧光检测技术来对水中油进行实时监测。作业中无需其它辅助药剂,无需消耗品亦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相对环保、安全的在线检测仪器。水中油分析仪依据其形态可划分成为台式、在现式以及便携式,当前我国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都用来其检测炼化污中石油类污染的排放限量。

3.水中油分析仪项目可行性报告用途及事项

这种可行性报告多用在新建或者扩建内资企业中的水中油分析仪项目,方便日后企业于发改委处申请立项或者是申请专项贷款。需注意的是,该类可行性报告需加盖相应的工程咨询章才算生效。

依据国家发改委所制定颁布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所有企业在实施该项目前必须至该项目建设所在地发改委提交相应的“水中分析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申请立项。利用外资或者是不设计政府专项资金的企业在制定投资项目时需依据备案制立项。此外还需企业提交“水中油分析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司资质材料、备案请示以及项目建设地址图等等资料,且配合好发改委做好相应的项目立项备案表。

在项目备案的同时,还需对该项目节能以及办理环境进行评估、评价。并依据结合编制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以及节能评估报告。需注意的是这两种报告在制定过程中均需研究、参考“水中油分析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水中油分析仪项目可行性报告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4.1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

单从项目收益方面看,该项目拥有广阔前景,且优势明显,顺应了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发展,同时带来一定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该项目产品起点较高,且拥有先进技术设备。此外,该项目启动、投产之后,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未来有关水中油分析仪产品的研究、生产及供应能力,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实现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高。另外项目实施后还可促进当地经济的迅速增长。

4.2项目建设背景

行业政策背景利好。该行业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基础条件,且社会经济环境良好,市场空间广阔,较为系统的工业配套体系,国家关注度与重视度较高,已经制定相关引导或者是鼓励性政策,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

4.3项目优势

4.3.1节能

通过合理选择电压,可改变降低变压级次;能改善电压质量以及功率因数;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次谐波对电网带来的影响;通过选择精选变压器以及节能型变压器位置确定变配电室位置,从而使得变配电室处在负荷中心,有效的缩短了电缆长度及其能源损失;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实现节能减排;选用无功就地补偿电动机,以降低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总电流,并控制变压器损耗及其线路损耗。同时实现输电线路以及变压器利用率的提高,线路末端电压的提高。同传统的几种补偿相比较,至少降低一半损耗;选用高效节能工具,结合建筑的实际照明情况以及各类电光源照度标准,该项目应最好选择使用T5节能灯。通过对多种照明产品进行参数对比,得出相同照度下,选用T5荧光灯单灯功率仅为31W,而T8荧光灯单灯功率仅是39W,两者功率相差约为20%。

4.3.2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该项目实施环境进行评价:项目建设所在地周围环境质量评价;项目建设期间周围环境质量评价;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评价;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总结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水中油分析仪开始逐渐的被推广应用开来,从一定程度程度上推动该行业发展。文章主要结合水中油形式、特点以及水中油分析仪对水中油分析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简单介绍与讨论,为日后进一步做好水中油分析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科]

【参考文献】

[1]鲍玲玲,刘中良,孙俊芳,蒋文明,庞会中,张建.海上平台水合物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09).

[2]蒋宏图,刘适搏,孙媛媛.分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3]吴邦春,彭晓彤,周怀阳,萧蕴诗,何斌.基于海底观测网的深海化学监测系统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1(05).

[4]邸亚男,潘卫,徐国宾.血液荧光测定仪性能评价及其在IDA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06).

[5]李建超,邓琥,武志翔,尚丽平,王顺利.水中油在线荧光检测系统的标定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12(04).

[6]赵友全,邹瑞杰,陈玉榜,房彦军.近红外散射法测定水中矿物油含量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05).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1.1 研究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可研编制要点的必要性

目前,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尚无公开发布的编制要点等资料, 随着数据中心行业快速发展, 其耗电量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笔者认为有必要讨论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编制要点这个问题。

1.2 数据中心行业快速发展背景

据咨询公司统计, 2014 年中国IDC市场增长迅速, 市场规模达到372.2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速达到41.8%。在过去6年, 中国IDC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38.6%[1]。

从发展阶段上看, 2009 ~ 2011 年间IDC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 增速维持在40% 以上。2012 ~ 2013 年, 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 整体市场增速下降到25% 以下。在此期间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逐步开放了IDC牌照申请。到2014 年, 政策导向已初步见效, IDC市场增长率再次上升。如图1 所示。

1.3 数据中心高耗能背景

在数据中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 数据中心是高耗电行业。我国早先建设的数据中心绿化水平低, 能耗程度较高, 大量数据中心没有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有效监控。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增加了企业成本, 也造成了全社会能源的浪费。

有数据显示, 2009 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约为364亿k W·h, 约占当年全国电力消耗总量的1%。照此能效水平及服务器发展增速, 2015 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能耗将达到1000 亿k W·h左右, 相当于三峡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2020 年将超过2500 亿k W·h, 或将超过当前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总量。

国家层面已经关注到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的严重性。为了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五部委在2013 年已经联合发文《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以控制新建数据中心的PUE。文件中明确指出,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应控制在1.5以下[2]。对于已经建成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心, 要尽量实施节能改造, 降低其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目前, 正在运行的部分数据中心由于投入运营时间较长, 假如数据中心PUE由2.0 降低至1.8, 2015 年全国数据中心将节电100亿k W·h, 其节电量及节电前途不容小觑。

2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概述

2.1 行业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业务涉及钢铁、水泥、电力、通信等领域, 其中钢铁、水泥、电力是工业能耗大户, 大多有自己的节能服务子公司, 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 进入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具有一定的行业壁垒。

2.2 业务模式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业务模式主要分为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和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模式。

1) 节能效益分享型

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提供项目资金和全程服务, 合同期内, 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分成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满后, 节能效益以及项目的所有权归客户所有。

2) 节能量保证型

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客户提供项目资金,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提供全程服务, 并保证节能效果;按照合同规定, 客户向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支付服务费用;若在合同期内, 项目没有达到约定的节能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按合同约定向客户补偿未达到的节能效益。

3) 能源费用托管型

客户委托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 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拖管费用;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 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部分节能的能源费用;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 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 (承包额) 的减少。

节能效益分享型是通过节能改造, 对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 甲乙双方进行分成, 能够被双方接受, 故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式。本文重点讨论节能效益分享型。

3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无统一的格式。目前, 多数人认为博思远略咨询公司编制的用于发改委立项及银行贷款的“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 (下文简称方案) 考虑较全面。但由于传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 故方案对涉及的传统燃料等能源描述篇幅较多。例如, 方案中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原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技术工艺方案”等章节, 专门描述燃料动力、制作工艺等部门。考虑到数据中心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力, 故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应讨论节电措施, 而不能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固定格式来编制。

数据中心内部存放着大量服务器存储器等耗电设备, 再加上电源设备和空调设备的耗电, 故数据中心是高耗电行业。以目前正在运行的3000 个机架 (假设单机架平均功耗为3k W) 的数据中心作为典型案例, 如果其运行在7 年以上, 由于机房内部设备老化等原因, 我们有理由预测其年平均PUE现状约为1.9, 则此数据中心一年耗电量约为15000k W·h, 折合电费约1.45 亿元 (电费按0.97 元/k W·h考虑) 。此数据经过合理的节能技术改造后, 直接投资约2500 万元, 可将其年平均PUE降低至约1.6, 则年节电量约2400k W·h, 折合电费约2300 万元。假如节能公司和业主按照7:3 比例分享节能收益7 年 (注:节能公司收益分成比例在后期可能降低, 具体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 , 节能公司年节电收益约1600 万元, 考虑到融资成本、人工成本、运营成本等因素, 项目投资回收期约3 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约40%。由此案例可见,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收益率高于水泥电力等行业, 但由于其涉及数据中心和空调等较多设备, 专业技术性强, 需要具有较强技术实力的公司来实施完成。

笔者认为,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重点描述节电改造技术方案、节电技术方案实施细节方法、节电效果预测等与项目实施息息相关的内容。

4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技术注意要点

4.1 现状描述

由于对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心实施节能改造不仅涉及空调、电源、智能化、群控、能耗平台等众多专业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对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涉及安全问题, 是一个专业综合性非常强的项目。故可研中需先对将要进行节能改造的数据中心现状进行详实描述, 例如项目现状、存在问题、改造范围、项目方案总体描述等。

4.2 节电量预测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项目最终目的是节电, 最终节电量是衡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故针对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而言, 应根据项目机房内PUE现状、耗电量现状以及存在的各项问题, 从技术角度考虑采用各项节能技术后对机房节电量做出预测。

如机房空调能耗预测可采用空调能效法、空调使用系数法进行预测。

1) 空调能效法:根据设备功耗、围护结构耗热量、其他耗热量等计算出机房所需空调制冷量, 将所需冷量除以全年平均空调能效估算值或经验值, 得出空调耗能。

2) 空调使用系数法:先根据空调制冷量估算值确定机房需要开启的空调数量和满载功耗, 并考虑负荷波动情况和空调设备冗余度确定空调的平均使用系数, 用空调总功耗乘以使用系数, 得出空调能耗。

空调能效法一般适用于空调类型相对单一, 空调能效易于确定的场合;空调使用系数法可用于空调能效较难估算的场合。本项目设计风冷、水冷类机房空调, 并涉及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品牌的设备, 难以取定平均空调能效值。

4.3 群控系统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涉及空调设备替换、室内气流组织改造、雾化喷淋、群控系统和能耗监测系统等众多技术。其中群控系统控制空调末端系统、空调水冷机组、雾化喷淋系统的启动关机和运行, 同时监控整个系统的数据, 是整个项目的“大脑”, 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故在此对群控系统作简要介绍。

整个群控系统的逻辑框架如图2 所示, 整个群控系统可分为控制层、传输层和管理层。其中控制层是核心, 比如空调末端群控起到控制数据中心机房各分区空调的开启/ 关断控制功能作用。出于机房运行安全的考虑, 该部分需以机房的分区为单位进行独立空调开启与关停控制, 并能手动通过该控制单元指定长期备份机组。同时, 管理平台不直接控制各分区空调的开启与关断, 主要是监视机房空调的运行情况。

群控系统还提供与INTERNET网络接口、短信接口和邮件接口, 将整个数据中心能耗运行情况实时对外发送。

5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财务评价注意要点

5.1 财务评价计算期取定

一般情况下,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收益分享具有一定期限, 在此期限内双方分享节能收益, 超过此期限后不再分享节能收益。关于实施方投资更换的设备在实施期满后的处理可由双方具体约定, 但考虑到设备拆除的复杂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般在分享节能期满后设备归业主所有。

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计算期一般以节能分享期为限, 而不应按照设备的折旧期等来考虑。

5.2 资金使用构成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使用可分为两部分:建设期的直接投资和运营期的运行成本。

1) 建设期直接投资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期直接投资, 类似于其他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 即建设期实施方对于本项目的投资额, 一般由设备费、材料费、施工费及其他费构成。

2) 运行成本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行成本不同于其他项目的运行成本, 一般特指实施方对建设期所建设部分为了维持节能性所要进行的保养、维护等成本, 而不是整个数据中心保持运行的运行成本。其一般由人工成本、维保费等构成。

5.3 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定

5.3.1 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定原则

财务基准收益率是指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 对可货币化的项目费用与效益采用折现方法计算财务净现值的基准收益率, 是衡量项目财权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 是项目财务可行性和方案比选的主要判据。财务评价参数的分类、测定、使用一般体现“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基本原则。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必须采用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企业投资等其他各类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中所采用的行业基准收益率, 既可使用由投资者自行决定的项目最低可接受财务收益率, 也可选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分发布的行业基准财务收益率。

影响财务基准收益率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资金成本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包括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通货膨胀、资源供给、市场需求、资金时间价值等方面。总体看来, 以上诸多因素对财务基准收益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成本、机会成本、风险因素和通货膨胀四个方面。

5.3.2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定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和“发改投资〔2013〕586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通知”, 对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并无明确的取值。但在其中类似科目“信息产业”中“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分别取值为5% ~ 10%。考虑到数据中心行业介于固定通信与移动通信之间, 故建议如果参考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取值为5% ~ 10% ;如果项目建设没有采用政府资金而是采用企业自有资金, 财务基准收益率还可以参考企业自己针对项目确定的最低收益率。

6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点

6.1 实施风险

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涉及IDC设备在线运行时施工, 而且不允许发生业务中断, 故在项目建设时具有较大的实施风险。

实施风险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风险:项目施工时业务不能中断, 属于设备带电状态作业, 故存在施工人员安全风险。

2) 设备宕机风险:项目施工时如出现误操作, 可能引起停电事故, 从而导致机房内温度急剧升高、通信业务中断。

3) 机房高温报警风险:项目进行机房气流组织改造时, 由于短时的分割可能会造成机房内温度的升高, 引起高温报警。

6.2 商务风险

由于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采用客户分享节能收益的模式, 故具有一定的商务风险, 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客户机房内现有空调设备老化影响节能效果, 电费单价变动等原因导致项目节能效果未达预期收益。

2) 客户主要人员变动引起对应接口人变化, 从而导致项目出现纠纷、回款困难。

7 结束语

最近几年, 互联网推动数据中心行业迅速发展, 但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同时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运行时间比较长的老旧数据中心机房, 由于其节能措施不到位, 机房PUE较高, 电力浪费严重。故对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心进行节能改造日益重要。

由于数据中心节能改造牵涉众多专业, 而且是对在线运行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具有一定风险, 故其节能改造最好由技术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完成, 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但目前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尚无公开可供参考的编制注意点, 本文则首次提出了数据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可研编制要点, 希望能对后期项目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IDC圈网站, http://news.idcquan.com/Special/2015baogao/, 2015.04.

[2]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2013.01.

[3]发改投资〔2013〕58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建设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的通知”.

探讨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篇5

1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1 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得到项目的评价结果,使得建设单位或者国家审批机关能够对项目进行评定,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如何投资。

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估,所以可行性研究包含了建设项目的所有内容。而这些内容可以为计划综合部门实际对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管理和编制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土开发及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当中,必须做出合理利用拟建项目土地的规划及办法,并且还包括环保达标及治理等问题。这样,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决定是否批准土地的使用申请及签发项目建设许可文件。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特别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向国家申请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投资者的合资根据。在可行性研究被批准后,认定拟建项目确实可行,建设单位可通过可行性研究向银行或国家有关部申请贷款或资金补助。

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对建设项目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初步设计是在其基础之上,做出的更为详尽的建设规划;同时,初步设计不得违背可行性研究已经论证的原则。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拟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供需采购计划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当中,还涉及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在它们被认定可行后,建设单位可根据可行性研究拟定相关的计划。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包含了建设项目大量的基础资料,在项目建设过程当中,以可行性研究为基础,更进一步地对实际施工所需数据进行补充,保证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对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也做出了拟定,这就为项目后评估提供了依据。在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对建设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建设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2可行性研究对设计项目管理的作用

首先,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初步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对拟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出了最佳的建设方案。因此,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可以编制设计任务书。若不能做好可行性研究,就不能提出高质量的设计任务书,以致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出问题。

其次,可行性研究是目标控制的依据。在可行性研究当中对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了拟定,因此,若其目标控制不好,对下一步的设计及后续工作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

最后,可行性研究是成本控制的依据。如果可行性研究不够规范,会造成设计任务书相应制定不完整,可能会造成施工时要重新修改设计图纸等,给建设项目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做出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可以缩短设计的周期,也起到成本的控制作用。

2 我国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可行性研究工作被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存在诸多问题。

(1)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有不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能达到要求,质量较低,甚至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同项目建议书相当。

(2)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不规范。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必须要组建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建设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许多项目并未按程序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整个分析的过程不规范。

(3)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许多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时虽设置了几套方案,但只侧重某一方案的分析,更有的项目只设一套方案。这就缺乏多方案的对比论证,不能筛选出最优的方案。可能造成对方案的选择不当。

(4)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指标等不够合理和科学。部分建设项目运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不当,对各项指标不能正确对待和分析,分析过程不够科学。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5)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有些建设单位为获取更多利益,故意掩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矛盾和风险:同时,存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单位把关不严的问题,使得这些研究报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6)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许多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其评价指标根本不成系统。缺少部分指标或者忽略掉重要指标,整个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3 做好可行性研究的措施

在我国,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很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的不足。因此,应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一,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制度建设。改革经济体制和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主体宏观经济效率意识;建立和完善对可行性研究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制度;要建立市场约束机制;建立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进行审计的制度。

第二,探索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不断完善可行性研究的评价指标。只有不断完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评價指标,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更好地对项目做出投资决策。

第三,以技术生态理念指导可行性研究。即是要做到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区域发展与全球未来相统一,结构合理与功能优化相统一。

第四,做好项目风险预测和分析。必须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敏感性因素,揭示项目的市场风险和主要因素的风险等级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

第五,切实搞好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在做可行性研究工作之时,必须要踏实做好对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的调查,不断地进行市场预测,为获取、收集更多的信息。

4 结 语

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篇6

关键词:房地产 可行性研究 问题 措施

一、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发展状况

自1983年国家计委颁发“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管理试行办法”将可行性研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以来,可行性研究便成为投资项目前期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国家相应建立了投资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其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成为项目报批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件之一。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而是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对于企业投资建设项目需要政府核准的项目,由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报送项目核准机关,项目核准机关依法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对于企业投资需核准的项目范围,国家制定和颁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对于核准以外的投资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对于政府投资的项目,以及使用政府性资金或申请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项目,继续实行审批制,企业仍须按有关规定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使用企业资金投资的一般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归属于备案制的范畴,因此投资前对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做不做可行性研究,完全由企业自己说了算,政府不再加以行政干涉。

二、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问题

(一)理论指导上存在缺陷: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的指标仅仅是经济评价指标,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颁布前,参照的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的经济评价指标。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着许多与一般工业建设项目不同的特点,无法直接套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人员只能根据理解,有选择地计算评价指标,而这些评价指标对房地产决策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不明显,这是相当一段时间可行性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结构性矛盾源于体制与制度的不完善

1、体制弊端造成管理秩序混乱,成为房地产开发畸形发展的根源之一

2、法制不健全导致房地产开发行为不规范

(三)审批制度缺乏科学性:由于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和审批制度的不科学性,造成开发商违规拿地,开发商与政府及有关权力部门的腐败人员相互勾结,各取所需,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建造了许多“豆腐渣”工程,这都是因为没有进行严格可行性研究审批的结果。

三、 搞好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改进措施

1、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项目指标评价体系是可行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规划评价、设计方案评价、市场定位评价、经济评价等。规划评价指标主要有可使用土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泊位、市政配套、公用设施配套、交通等;设计方案评价指标有性能比、产业化、采光、通讯、环境质量、格调、品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使用功能;市场定位评价指标有租售价格、租售率、租售对象、物业管理费等。经济评价指标分两方面,其一是财务评价有财务收支、分析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资金平衡状况,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风险预测等;其二综合评价,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和计算房产项目对区域经济的效益和费用,考察项目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判断项目的社会经济合理性。

2、加强项目风险分析。在经济评价的同时,加强项目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分析,制定多套方案以规避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市场变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首先,利用概率法分析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给建设项目期望收益带来的影响,根据市场景气指数预测把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划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三种状态,然后由房地产评估师、经济分析专家和专业房地产营销人员共同测定三种市场态势出现的概率和对应的期望损益值。最后,根据概率法求出的项目收益均值,判断建设项目受市场景气程度的影响程度。其次,分析通货膨胀给项目运营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因素对房地产项目不会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因为建自然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升降,它们对房地产项目盈利性的正负影响基本上可以抵消。最后,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分析市场销售效果给项目经济利润带来的影响。

3、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批备案制度和引进社会监督机制。首先,国家要加强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法律法规建设,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必须提交经专业可行性研究机构盖章和国家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签字认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机构和相关国家注册房地产评估师对项目建成后的损益和空置情况承担吊销执照的连带责任。其次,政府房地产审批机构(建委、计委、规划局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要加强对房地产法人主体的财务评价、建设资质评价和银行信用评价。最后,建立房地产项目开发的社会监督机制。建设主管部门应用定期公布备案的开发项目,公开项目的审批机构、开发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及可行性研究人员名单;同时,对项目建设情况和销售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调查,曝光“烂尾工程” 的开发单位、被吊销营业资格的可行性研究机构和被吊销资格证书的研究人员的名单,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房地产项目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社会监督作用。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7

依据财金〔2014〕133号文,项目回报机制包括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和等方式。一般情况下,政府付费适用于非经营性项目,使用者付费适用于经营性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适用于准经营性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成本大、公益性强、运营成本较高、票务收入和授权范围内的非票务收入都较低,属于准经营性项目,在大力推行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前提下,一般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公司负责项目在特许经营期内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工作。为保障项目正常运营及项目公司收回成本及获取合理回报,一般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使用者付费是指票务收入及授权范围内的非票务收入(广告、商铺租赁、物业管理等所获取的收入);可行性缺口补助是指项目公司的成本、合理回报之和与票务收入、授权范围内的非票务收入之和之间的缺口部分,这部分缺口需要政府给予项目公司财政补贴进行弥补。一般情况下,政府通过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的合理设计来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风险的合理分配,基于此,本文设计了基于预测票价的票务补贴等四种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并设计了客流风险分担下的可行性缺口补助的调整机制,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2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设计

2.1 基于预测票价的票务补贴

借鉴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领域比较成功的北京地铁4号线PPP项目的补贴机制,设计基于预测票价的票务补贴的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

(1)客流量预测机构提供“预测客流量”数据。

(2)建立折现现金流财务模型,基于项目相关成本、特许经营期、预测客流量,及政府和社会资本认可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IRR),计算项目公司收回成本及获取合理回报下的平均人次票价,即“预测票价”。

(3)政府确定合理较低的平均人次票价水平,即“实际票价”。

(4)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公式如下:

当年可行性缺口补助额=(当年预测客流量×预测票价+当年预测的非票务收入)-当年基准票务收入-当年实际非票务收入

基准票务收入是指要求项目公司达到的票务收入,当年基准票务收入=当年预测客流量×实际票价。

2.2 基于车公里服务费的车公里补贴

城市轨道交通向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存在两种量化指标:一是客流量指标;二是车公里数指标。“车公里”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里程的计量单位,具体为1辆车运营1公里即为1车公里,“车公里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列车车辆运营里程的总和。车公里与行车计划、发车间隔等因素有关,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可预测性比预测客流量强。

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基于车公里服务费的车公里补贴是按照使用量进行补贴的模式,即政府以每辆车行驶1公里为基础,根据实际运行里程进行补贴。机制设计如下。

(1)客流量预测机构提供“预测客流量”数据;政府和社会资本约定“协议车公里数”数据。

(2)建立折现现金流财务模型,基于项目相关投资与成本、特许经营期、协议车公里数,及政府和社会资本认可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IRR),计算项目公司收回成本及获取合理回报下,向政府提供1车公里的运营服务所应收取的价格,即“车公里服务费”。

(3)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公式如下:

当年可行性缺口补助额=车公里服务费×当年协议车公里数-当年基准票务收入-当年实际非票务收入

基准票务收入是指要求项目公司达到的票务收入,当年基准票务收入=当年预测客流量×实际票价,实际票价=当年实际票款收入÷当年实际客流量。

2.3 基于财金〔2015〕21号文运营补贴公式的补贴

借鉴财金〔2015〕21号文可行性缺口补助的计算公式,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公式可以设置如下:

其中:VGFj表示运营期第j年的可行性缺口补助额;I表示项目全部建设成本;N表示财政运营补贴的年数;r表示合理利润率,参照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确定;i表示年度折现率,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确定;Cj表示运营期第j年的运营成本;Sj表示运营期第j年的基准票务收入;Rj表示运营期第j年的实际非票务收入。

基准票务收入是指要求项目公司达到的票务收入,当年基准票务收入=当年预测客流量×实际票价,实际票价=当年实际票款收入÷当年实际客流量。

通过调整,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公式还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例如:

2.4 可用性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相结合的补贴

依据财金〔2014〕156号,政府付费的一种方式为“可用性付费”。通俗地说,可用性付费是指政府针对项目建成后的可用性进行付费,以项目全部建设成本为基数,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约定的支付比例、支付年限、合理利润率、年度折现率计算每期的付费额,当存在不可用的情形时,再根据不可用的程度扣减当期的付费额。计算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运营期第1年的可用性付费=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合理利润率)×运营期第1年的支付比例+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合理利润率)×年度折现率;

运营期第t(1<t≦支付年限)年的可用性付费=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合理利润率)×运营期第t年的支付比例+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合理利润率)×[1-运营期第1年至(t-1)年的支付比例合计]×年度折现率。

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分开考虑,整个项目视作将非经营性项目与准经营性项目打包运作,项目的建设采用政府付费方式中的“可用性付费”,项目的运营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公式如下:

当年可行性缺口补助额=当年可用性付费额+年度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当年基准票务收入-当年实际非票务收入

基准票务收入是指要求项目公司达到的票务收入,当年基准票务收入=当年预测客流量×实际票价,实际票价=当年实际票款收入÷当年实际客流量。

3 客流风险分担机制对可行性缺口补助额的调整

客流风险分担机制对可行性缺口补助额的调整,如表1所示。

4 结语

基于预测票价的票务补贴是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补贴机制之一,其特点是(1)将较大额的补贴“分散”到每一张票中,政府补贴(预测票价-实际票价)差额;(2)假设实际客流和预测客流都是增长趋势,且两者相差不大,会出现前期补贴少、后期补贴多的趋势,且总补贴金额较大;(3)该种方式依赖于相对完善的客流预测,否则预期补贴金额准确性较低。基于车公里服务费的车公里补贴是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补贴机制的创新,其特点是(1)可预测性强;(2)一定时期内行车组织安排稳定,分年度补贴额相对平缓;(3)受客流变化的影响小,财政预算安排稳定性相对较好;(4)量价协调,便于监管。基于财金〔2015〕21号文运营补贴公式的补贴借鉴了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指导文件,其特点是(1)项目建设总成本的补贴额确定;(2)补贴趋势可以通过公式设置;(3)该种思路测算出的补贴金额相对确定,财政预算安排稳定性强。可用性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相结合的补贴参考了非经营性PPP项目的回报机制,其特点是(1)可用性部分金额确定;(2)通过支付比例的设计,呈现“前多后少”的趋势,实现政府的总体补贴规模下降;(3)该种思路测算出的补贴金额相对确定,财政预算安排稳定性强。

通过以上分析,建议政府采用基于财金〔2015〕21号文运营补贴公式的补贴、或可用性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相结合的补贴机制,目的是实现建设和运营的分开,并实现以下目标:补贴呈现前多后少,总补贴规模下降;财政预算安排稳定性好;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风险都可控,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

摘要:以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可行性缺口补助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预测票价的票务补贴、基于车公里服务费的车公里补贴、基于财金〔2015〕21号文运营补贴公式的补贴、可用性付费与可行性缺口补助相结合的补贴四种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以及客流风险分担下的调整机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可行性缺口补助,客流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Z].2014.

[2]国家发改委.PPP项目案例: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EB/OL].http:/tzs.ndrc.gov.cn/zttp/PPPxmk/.

[3]任宇航,肖靓.把握PPP理念科学构建项目补贴机制——轨道交通PPP项目车公里补贴模式简介[J].中国投资,2016(3):82-85.

[4]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Z].2015.

[5]孙燕芳,周曲艺.我国不同行业PPP项目的交易结构对比分析[J].建筑经济,2015(6):9-11.

[6]常胜利,王贵国,杲晓锋.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测算模型研究[J].工程经济,2016(1):74-78.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8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决策失误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官意志和人的权威性服从人格。在项目可行性论证过程中,由于人为因数的干扰,研究者往往会尽量搜集有利的资料和因素,不利的资料和因素不纳入,使得整体可行性方案实际上不可行。要解决这一系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问题,除了对经济项目正常事项的研究论证外,还应在整体方案上进行以下三方面的研究论证。

经济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在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从对一些专门经济项目所研究讨论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只有一个经济方案的决策,就是决定这个可行性方案是否被采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性方案的决策,就是遴选出一个最理想方案。决策方案一经确定,作为决策方案的执行者就必须编制此项决策方案的详细预算计划,并利用这一预算来调节、控制实施过程或生产经营活动,以期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

1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进行不可行性的论证

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可行和不可行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权衡利弊,讲求效益,才能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可行性结论来。在投资项目上,如果带着求证可行性的目的进行研究,容易将人的思想引入特定指向,眼光盯着可行,去搜集寻找诸多可行的因素和理由,丢掉其它不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尽管有时也会搜集到与之相左的论据,但由于注意力、着眼点不在于此,常会忽略不计。现时不少所谓可行性研究刻意规避不可行性因素,以至于最终得出与客观实际相去甚远的结论,给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带来重大损失。其实,忽视不可行性分析的论证注定是残缺的,可行性研究的另一面应该是不可行性的研究,不可行性研究往往对于决策者全面考虑问题会更有直接帮助。

为了确保投资项目真正能为社会创造效益,应建立并完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这种责任追究确实必要,但这只是事后追究,由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那位决策者可以为其全部埋单呢?最终还是要转嫁给国家、企业、社会和纳税人的。

进行不可行性研究,可以预知风险、预知困难,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只有把事前不可行性研究真正做扎实,并与事后决策责任追究机制结合起来,才能相对有效的遏制盲目决策。

投资项目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决策者出于某种需要的主观意断,进行投资项目论证的专家教授在长官意志的驱使下以权威性服从人格而违心的去处理,把不可行的投资方案变成了可行性方案。另一种是决策者头脑发热,知识贫乏,一时冲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盲目决策所致。因此,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在遇到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发展规划时,不仅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也要进行不可行性研究。

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进行生态管理成本的论证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人们都要面对人口、自然、环境、资源等问题,一个地方出现了生态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彼此分隔地境界将会被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生存问题所打破,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并已威胁到人类生存的诸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采掘泛滥、土壤侵蚀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江河污染严重、全球变暖等问题,已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了,人类应该共同面对,采取一种积极变革式的态度,来校正生态生存的共同情境,保护人类的生态境域。投资项目方案应在生态环境领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研究企业如何规划一个统一的生态管理模式,将影响人类生存的因素纳入到这一生态管理模式当中,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制订生产计划,开采开发计划,排放计划,保护计划,并以低投入高产出而获取生态效益和相对的经济效益,整治生态的人为自由化,并建立一套约束奖惩系统,奖优罚滥。

2.1 预测企业发展前景时,应充分考虑有关生态因素

如企业对自然资源是否有节制、有步骤的利用,企业对周边环境是否造成危害,企业排放的废气对大气是否构成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水是否经过处理达标排放。这些因素不加以考虑,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方案将是不可行的,一切不顾自然生态因素的预测方案都将对人类的生存境域产生恶劣影响,破坏人与自然生态生存的平衡。

2.2 选择最优方案

将纳入多个可行性预测方案中的生态因素的管理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一个低投入高效益的生态保护利用方案,确定最优的生态管理系统模式。

2.3 对确定的生态管理系统方案进行具体规划

属开采开发自然资源方案的,应编制年度企业开采计划和中长期开采计划,尽可能的使自然资源得到有限度、有节制的合理利用,并编制配套的环境保护支出计划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补偿投资计划;属排放工业废气、废渣、废水的企业,在生态管理系统方案的落实上应制订具体的处理工业“三废”投资计划,变废为宝,有效利用,取得相对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果。

2.4 控制生态管理系统按原定计划执行

随时检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开采开发计划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计划和排放处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若发生偏差,应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发生危害自然生态环境的事件。

2.5 奖优罚滥

对不采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企业予以处罚,要求其停产整顿,直至采取环保措施为止。对已造成危害的,要予以重罚,并进行补救,力争使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对已采取环保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的企业,应予以奖励和通报,并推广其成功的环保方案。使全社会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树立起环保意识,共同维护我们共有的这个地球,保护人类的生态生存境域。

3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必须进行安全管理成本的论证

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若干社会问题,如腐败、经济诈骗、走私、贩毒、色情、暴力犯罪、及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严重地破坏着社会经济秩序,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人们不得不面对各种犯罪的普及化及治安成本的不断增加。作为企业应面对这一现状,运用管理的方法予以防范,投资方案应提供这样一种思路,将影响企业发展的治安因素如贪污受贿、经济诈骗、盗窃、抢劫、走私、爆炸、恐怖袭击等及自然因素如水灾、火灾、地震、核辐射等纳入到一个管理成本系统中,在编制预算计划时应予安排支出数,在执行当中进行成本控制,建立责任中心负责制,争取用较小的成本费用来获得较大的防范收益,使治安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1 编制执行方案的具体预算指标

在总预算中,有治安防护成本预算支出数的安排,在分项预算中,充分体现治安防护成本和费用的开支,作到项目具体,数据详实。

3.2 筛选治安防护成本方案,进行决策

从企业所预测的可行性方案中,选择治安防护成本低而防护效果优的方案来,作为企业未来投资和执行治安防护的方案。

3.3 进行事中控制和防范效果评价

建立治安防护责任中心,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治安防护,由各责任中心具体负责,使治安防护控制系统落到实处。考核各责任中心的治安防范效益。凡未出现治安事件或发现治安事件直接进行防范处理而未造成损失的,应予奖励和表扬;否则,应予以处罚和批评,力争使治安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

3.4 参与企业经济预测

在预测企业发展前景中,应将治安因素和非常因素考虑在内,设计的可行性预测方案中必须有治安投资和非常投资部分,作到事前控制。

参考文献

[1]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氢氧化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9

关键词:课程现状;项目架构;业界流程

一、专业建设历程回顾与问题讨论

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前身实际上就是有相对比较长建设周期的“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作为教育部特设专业目录下的一个新的专业其实已经经历了一个包括思辨、描述和建构的全部过程。各个开设有本专业的院校都在“同质异构”的专业建设道路上探索了很长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提出命题、发现学科规律和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过程。大家都从盲目跟风办专业的阶段过渡到如何提高办学品质,如何在实行“完全学分制”修学体制环境下,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阶段。可以说现阶段专业建设的“瓶颈”效应已经凸显出来,鉴于此,本文就艺术与科技专业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下如何形成有效的突破作些分析。

1. 新专业建设背景

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建设实际上是得益于业界的快速发展。业界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产业规模和未来发展前景上都相当乐观,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未来都会有比较高速的增长。随着各地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及对产品、技术、服务的需求大幅度的增长,加之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的推进,都会推动业界的快速扩张。在不到20年的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产业无论是文化传播需求,还是产品技术推广的带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的会展经济从规模效应逐步导入到品质效应上来。因此,产业发展也同样存在文化传播层级和传播技术更新换代的发展“瓶颈”期。所以,产业发展将对与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新一轮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这个要求相对于专业建设初期会更加具体、更加系统。

2.“双基”问题的存在与解决方式

所谓“双基”主要是指开设艺术与科技专业的院校课程设置中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这两类课程在课程设置总数中占比都在70%至85%。而综合性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总数中占比却相对较少,通常不到10%,这类现象在各类本科院校当中相当普遍。而随着各个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教学主旨上强调其开放性、实验性、多元性的论调的不在少数,但仔细阅读其课程设置内容会发现这些时髦的词汇很难对接教学实践。本科四年课程内容中将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点纵向切割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然后再依据业界的运作流程分隔成横向的多个具体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这样就会造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被人为地割裂成细小的专业知识团块。由于缺乏综合性的课程将这些团块作整合,使得学生很难在四年本科阶段中完整地解决专业问题。其结果就造成“熊瞎子掰玉米”现象的发生,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一小部分课程内容会被接受,这也是艺术与科技专业“双基”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从业界项目操作流程来看上述问题,就会发现业界为什么对艺术与科技专业本科毕业生有那么多的质疑。我们回归到业界项目操作流程中会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获得标书—研读标书—场地踏勘—策划文案—功能分区—展项分布—流线组织—界面形态—技术表现—初步方案—开标。第一轮初步设计方案的工作内容结束。如果首轮投标获得深化设计的机会,在下一轮的方案深化设计中还会集中在场地状况与展项内容的结合度上。进而会在技术执行环节与展现信息内容组织上加大工作力度,直至最终投标成功获得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机会。这是一个完整的链状结构,每个环节都与下一个环节紧密相连。本科教育虽然不能完成一个通才的培养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对应业界项目操作流程,尽可能地在控制场地规模和展现内容上,依据链式结构的项目操作方式来反复训练学生的策划、操作、控制、表达等综合能力。强化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课程内容里的约束性条件,增减课程难度。这样的结果能缩短学生在业界适应时间,完整实现“门对门”的专业人才输送。这样的解决方式既可以解决知识结构人为割裂的问题,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可以得到反复的锤炼。

3. 业界的发展与课程结构的错位

业界的发展是动态的,而且一个周期会很短。新的材料、新的施工工艺、新的交互设备、新的表现方式都会促进整个设计方案的观念更新。如搭建材料的更新会使整个展示空间的结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这个领域的变化周期通常需要一年到两年。而一个教学大纲施行周期通常要四年,虽然大纲执行期间可以微调,但是课程内容相对于业界的发展状况是滞后的。尤其是展项中的数字交互设备,每一年度都会有比较大的技术升级变化,如果以四年为单位可能就会形成很大的“代差”。有鉴于展项核心数字交互设备有如此大的变化,会导致展示空间功能与尺度关系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搭建结构、面材、数字展现内容制作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现象在业界是“常态”,如果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课程设置总是自说自话的话,很难得到业界的认同。鉴于业界的“常态”,关于艺术与科技专业课程设置的错位关系一定会存在下去。随着业界发展节奏的加快,这样的错位会被人为地放大。对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课程设置到了必须打破这样的结构性错位的时刻,需要寻找一条不同的发展路径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项目课程的架构与学分对应关系

项目课程的推行其实很早就在设计教育中广泛应用了,我们把这样一个课程内容放在教学实践环节当中,而欧洲和北美则统称为“workshop”,中文的译名为 “工作室”。关键是形式相近,而实际的内容则有比较大的差异。我们的实践环节大多数是用来完成正课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比较多的院校是教师将学生放在电脑机房,教师巡视辅导的内容是正课只是讲授的内容被学生“数字化”深化而已。作业的内容也多数是教师虚拟的一个项目内容,参与社会实践多一些的教师也会将自己的校外项目内容移植进课堂。完全没有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过,随机性很强。“工作室”的内容是经过对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成果提交的深度和成果发布的平台,进而还包括成果的专利申报,以及推广和应用都做过详细规划。学生和教师在工作室环境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团队,与学生未来的职场环境相近。

关于“完全学分制”本科修学体制是一种把学生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现行的学分基本上从属于课程设置,由于前面描述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种种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学生在选修学分中就会造成专业知识难以系统掌握的问题发生。

1. 项目课程的基本架构

我们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会展空间系统规划设计”课程为例:总学时为64学时,4个学分,通常会安排在第6个学期的下半学期。但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几乎涵盖了选修课程中的大多数内容,也对应了业界的项目操作流程。因此,课程具备成为项目课程的客观条件。就此课程成为项目课程的构成而言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透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六年的“城市主题设计工作室”合办经验来谈主要的成功要素得益于问题提出。课程内容严格意义上是要对应业界问题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对应“会展空间系统规划设计”课程的问题也必须提出诸如。“如何创造快乐的体验空间?”“如何使用可视信息编码技术平台创造个性化信息体验空间?”

(2)技术路径。就像我们进超市选购食材一样,准备晚餐的口味决定了采购清单内容。 同样,在寻求技术路线的过程中也要选择可以实现效果的技术承载平台。也就是各个空间界面上叠加上去的交互设备的兼容性和实现最终效果之间的平衡。

(3)成果发布。以往的课程成果的提交就是刻张光盘存档尘封在档案室。对于课程成果发布依据过往的经验我们有两个大的平台发布:一是政府公共资源平台,如公开专项展览、纵向项目申请;二是对于课程成果的专利申报。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单一的、浅层次的外观专利申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技术需求,应聚焦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层次上来。

(4)开放平台。除了要打破专业领域的限定,更要立足于国际化的平台上思考课程问题,要用开放、跨界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的结构,立足于城市尺度下的综合型设计思考。针对“艺术与科技”专业宽领域的专业特征,谋求更为宏观的课程成果内容,服务于未来会展艺术与技术领域。

2. 项目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对于“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教学资源筹划与建设是不能完全沿用艺术设计学科传统思路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专业的知识覆盖范围宽,而且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要求扎实,成果的技术表达规范要求程度较高,在形成设计理念以前案头分析材料涉及内容也较多。实际上这是一门宽知识面、重基础知识和强调规范的成果表达的专业。所以,需要配置的教学资源也要落实在成果的执行环节的对应上。鉴于此,下面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的配置分成三个部分叙述:

(1)强调与业界适应性的课程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之初必须建立一个课程信息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涵盖了课题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课题资源中囊括前瞻性、实验性课题,如特定材料的构建空间的结构与表皮,视觉信息内容展现、辅助制作、交互技术,产品市场营销与策划。

(2)强调项目课程的流程课堂环境建设。这个部分的建设重点是将国内现行的业界通行的招投标制度分阶段形成在线课堂。围绕着项目的内容进行从讨论、草图、观摩、初步方案、评图,再到深化设计、模型制作、视频制作、文本制作、PPT汇报文件制作,直至方案汇报。这个部分的建设主要是教学空间的功能对应上。

(3)围绕着项目内容,引入设立对应的人机交互功能性测评设备系统。系统的建构要立足于学生可以自主设定测评内容与测评方向。

以综合性测评数据支持设计方案的整个过程,并为设计方案提供客观的修改依据,使其进一步贴近人在展示空间中各种行为需求。

三、结    语

依据业界发展现状,重新审视艺术与科技专业 “完全学分制”修学体制,着力探寻其教学改革是摆在当下开设此类专业高校的一大课题。以上是以项目制结合课程相关资源进行表述的,尝试进一步将教学内容贴近业界的运作流程,并尝试在专业课程调整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体系建构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点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完整地运用专业系统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只有针对“双基”课程设立中存在的不足,另辟蹊径才能真正地突破专业课程中的“瓶颈”,并为业界提供更多的“无缝链接”合格的专业人才。

上一篇:出租房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工作规范下一篇:镇教委市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