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碰规则学习心得体会专题

2024-05-25

避碰规则学习心得体会专题(通用2篇)

避碰规则学习心得体会专题 篇1

心得体会

2013年3月18日,惊闻公司XX轮在宁波出港时与一黄沙船发生碰撞,海务经理朱船长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关于加强雾航安全的要求》,要求组织船员学习公司体系文件《船舶雾航安全制度》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4月26日公司向各轮下发了《关于“博多”轮碰撞事故的通报》,要求各轮集体学习避碰规则以及SMS文件相应规定。

我轮船长在两次全体船员收文学习的会议上集体学习了公司的文件精神,会后船长组织驾驶员再次重点学习公司体系文件《船舶雾航安全制度》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要求各驾驶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警惕,防微杜渐,任何时候都应谨慎驾驶。以下是我轮两次学习公司文件要求及船长、各驾驶员在船工作经历的心得体会。

一、熟悉并理解《规则》

作为船长及驾驶员必须熟悉《规则》,对规则的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重在理解《规则》的精神。

《规则》规定:能见度小于5海里时《规则》第十九条开始适用,公司体系文件中《船舶雾航安全制度》第4.3.3要求:当能见度3-5海里时即认为是能见度不良,应处于雾航的戒备状态,当能见度小于3海里时即认为是严重能见度不良,值班驾驶员应立即叫船长上驾驶台。

《规则》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每一船舶应以适合当时能见度不良的环境和情况的安全航速行驶,机动船应将机器作好随时操纵的准备。所谓安全航速,并不是一个确定数值,而是结合当时能见度、通航密度、船舶操纵性能等并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避碰行动在适合当时环境的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的速度。

能见度不良时驾驶员应首先利用AIS、雷达、ARPA等助航仪器对船舶周围环境充分了解,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助航仪器的局限性,因此不应当根据不充分的雷达观测信息作出推断。

其次,应对船舶的操纵性能包括船舶的回旋性能、航向稳定性能和停船性能有所了解,以便采取适当而有效的行动。

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的“两个避免”:(1)处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它转向是能见度不良行动规则的精髓所在,因此,无论来船在本船的右正横前还是左正横前以及在正前方本船均应向右转向避让,对右正横或右正横以后的来船应采取向左转向避让,对左正横或左正横以后的来船应采取向右转向避让。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把握好避让时机。

二、熟悉船舶雾航操作规程

我轮在公司第一季度检查时被海务经理朱船长开出未将雾航操作记入航海日志的缺陷。驾驶员在雾航时虽按规定叫船长上驾驶台指挥但是未将具体事宜记入航海日志,这是船长及驾驶员对公司体系《船舶雾航安全制度》的不熟悉造成的。事后,通过船长组织的集体学习,及驾驶员仔细阅读了公司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使驾驶员明白雾航时应通知船长上驾驶台指挥,通知机舱备车并使用安全航速,VHF16频道发布本船动态,并将一系列操作规程详实记入《航海日志》。

三、引航员在船时驾驶员的职责

船舶由引航员引航时并不解除船长管理和驾驶船舶的责任。船长和值班驾驶

员应与引航员紧密合作,并保持对船位和船舶动态随时进行核对,坚决杜绝引航员、船长在驾驶台值班驾驶员就可放松警惕的思想。

首先,引航员上船前应将引航员卡更新至最新,对船舶常数烂熟于心,当引航员询问时能熟练答出。及时更换并尽可能使用大比例尺海图,勤定船位,方便引航员、船长了解本船船位和船舶动态。

其次,值班驾驶员除正确操车钟外还应将车钟令记入《车钟记录簿》,将航道信息如平重要浮标、过桥梁、进出船闸、防波堤、拖轮带离时间,缆绳上桩、挽牢、清爽时间等详实记入《航海日志》。

再次,应时刻保持正规瞭望,借助助航仪器对航道信息、危险物标做到心中有数。因我轮雷达未与AIS连接且电子海图与雷达分布在驾驶台两侧,读取危险物标详细信息不太方便,因此,值班驾驶员应对危险物标信息提前了解,做到引航员、船长询问时能迅速告知。

前世之鉴,后事之师。莎士比亚曾说,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不犯同样错误的人,教训是沉痛和惨重的,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时刻记住高度的责任心才是船舶安全航行的前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年轻的船长及驾驶员,我们深知自己的各方面经验还很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多学、多看、多练,虚心向老船长们多多学习请教,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航海经验,航行安全才能有保证。以上是我们海丰海防轮对此次海丰博多轮事故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有不足之处请公司领导谅解。

避碰规则学习心得体会专题 篇2

一、预算管理

(一) 预算口径完整, 形式统一

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来编制预算, 要将单位全部收支活动纳入预算, 形成能全面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预算体系, 从而实现收支统筹安排,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将单位预算统一为规范形式, 所有事业单位均根据要求编报预算, 实现一个单位 (部门) 一本预算。

(二) 预算依据科学合理

国家财政以“社会共同需要”为原则来确定事业单位补助, 同时将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作为确定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的依据, 结合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预算收入。事业单位预算按照“二上二下”的编报程序, 并取消了“预算外资金”这一说法, 措辞上更为严谨。

(三) 强调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 对于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要按规定使用。明确预算调整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而不能由主管部门单独审批。

(四) 增加了决算管理

对事业单位决算提出要求, 体现了预算管理的完整性, 增加了三条决算管理内容, 明确了决算概念、决算上报和决算质量要求。

二、收入管理

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管理或服务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与公共财政的根本目标一致, 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制度要求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并按照职能依法组织收入。

1.财政补助收入, 指事业单位按照预算隶属关系从同一级次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一级预算单位一般是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取得拨款;二级及二级以下预算单位, 一般按照预算隶属关系, 通过一级预算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财政拨款。

2.事业收入, 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专业业务活动是指事业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所从事或开展的主体业务活动。如学校的教学活动、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等。辅助活动是指与专业业务活动相关、直接为专业业务服务的活动, 如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活动、后勤服务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等。

对一些特殊事业收入,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 应上缴资金分为两种, 一种是上缴财政专户, 一种是上缴国库, 取得时作为应缴款项; (2) 上缴财政专户的资金, 取得时不计入收入, 在上缴后从财政专户核拨给单位时, 才能计为事业收入; (3) 经核准不上缴的资金, 在取得时直接计作事业收入。

3.上级补助收入, 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和自身组织的收入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 不能作为财政拨款。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独立核算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独立财务会计组织体系、独立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 包括附属的事业单位和附属企业等。需要注意的是: (1) 附属单位归还事业单位为其垫付的各种费用, 应冲减相应支出, 不能作为上缴收入反映; (2) 如事业单位从附属企业获取属于投资收益性质的收入, 应当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

5.经营收入, 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确认经营收入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 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而不是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2) 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

三、支出管理

1.事业单位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国家财务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 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

2.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部门预算, 预算未安排的支出原则上不得在财务上列支。事业单位取得的专项资金, 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3.事业单位可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 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增强成本核算意识, 正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事业成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必须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规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要求设立国库单一账户, 财政部门按照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和事业开展情况通过单一账户进行拨款。事业单位要根据采购目录和实施条件, 对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项目编制采购预算, 并按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进行政府采购, 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 杜绝暗箱操作。

5.必须加强对支出的绩效管理。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 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 既关系到支出效益, 又关系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因此事业单位支出要有明确目标, 要根据目标进行绩效评价支出形成的结果, 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增强效益观念, 强化支出管理, 以合理支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6.必须依法加强票据管理, 确保财务工作中所使用票据的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可靠, 坚决杜绝使用假发票等非法票据, 从而加强收入管理, 防止收入流失。

四、结转和结余管理

事业单位结转、结余资金, 作为事业单位年度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其数额及变化, 直接反映了单位财务状况、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等许多深层次问题, 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时需要统筹考虑的重要指标。在准则中, 对事业单位的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进行了划分, 符合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 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非财政拨款结转按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职工福利基金, 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

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的净资产, 但没有限定用途, 它具有平衡事业单位预算的作用, 可弥补单位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在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 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用于调节年度之间的收支平衡。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 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 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因此, 事业基金的安排使用要与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结合起来, 以增强使用的计划性, 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频率, 保持预算刚性,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事业基金的安排使用要体现“事业”的特点, 即主要用于单位事业发展, 避免用于对外投资等经营性的项目。

五、专用基金管理

专用基金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 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1.修购基金, 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 (各列50%) 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 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严格控制了专用基金的来源和支出程序。同时, 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社会功能的事业单位在购置修理和处置固定资产时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

2.职工福利基金, 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其他规定提取转入, 用于单位职工集体福利项目, 可与职工福利费合并使用。

3.其他基金, 未做具体规定, 主要是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规定的。

六、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与原规则相比, 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分别有所增加, 通用设备 (原为“一般设备”) 价值由500元提高到1000元, 专用设备价值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 这与当前物价水平相适应, 体现了时代特征, 同时在固定资产中增加了“档案”。

1.在建工程, 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 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在建工程科目可用于以下方面的核算: (1) 用于核算基建全过程; (2)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时, 可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安装费用, 计算安装成本, 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将全部费用转入固定资产核算; (3) 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改建扩建等支出中的资本化支出, 在发生时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归集, 完工时再结转固定资产科目; (4) 用于核算在政府采购制度下未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的房屋构筑物维修装饰等项目。因此, 要对在建工程各项资产登记造册, 定期清查盘点, 及时办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手续。

2.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必须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 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规范投资来源和投资方向, 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投资, 不得进行高风险行业的投资, 坚持投资回报的原则, 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

3.事业单位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的共享共用。

七、负债管理及其他

1.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国情、根据财力状况发展社会事业, 决不能超越国情、超越发展阶段、超越财力许可发展社会事业。规则中规定, 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负债规模, 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向银行等机构举借债务。确需举债的, 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审批程序。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2.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更加完善, 年度财务报告中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两张主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增加了结转、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考评等情况。财务分析的内容和主要指标, 取消了经费自给率指标, 增加了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均基本支出两个指标, 更能反映现阶段的公共财政管理要求。

3.新规则增设了财务监督, 建立健全了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 对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4.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 应当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这意味着除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核算均融入了事业经费的会计核算体系, 那么统一的核算及管理方式, 将有利于全面、客观、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状况及成果。

八、存在的问题

1.提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不利于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支出情况。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以满足固定资产的维修与购置需要。按照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要求, 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必须在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中反映, 但提取的修购基金并非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 因此虚增了支出。相应地, 实际发生固定资产的维修与购置支出时, 全部计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中, 并未在支出中直接反映。因此, 提取修购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支出的真实、完整。

2.将档案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不便于实际操作。档案作为事业单位开展相关业务活动的记录, 它的价值不能准确计量, 因此无法进行相关的财务核算。

摘要: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结合了当前财政管理的要求,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文章在认真分析新规则的基础上, 结合工作实际, 阐述了几点体会, 对更多的财务工作者了解、掌握新规则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特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玉杰, 宋子龙.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探析[J].会计之友, 2012, (7) .

上一篇:窗户尺寸的标准尺寸图下一篇:爱的教育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