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综合基础知识

2024-05-30

公务员综合基础知识(共8篇)

公务员综合基础知识 篇1

公务员遴选综合基础知识公文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A.同级机关

B.同一系统的机关

C.三个以上的机关

D.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A.公文的保密性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c.公文行文程序的严密

D.施行办法的严密

3.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A.语气词表述

B.惯用的句式表达

c.感叹词表达

D.无主句表达

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A.都要向上级请示

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6.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

A.传播知识

B.具备查考价值

c.书面文字材料

D.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7.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A.决议

B.会议记录

C.会议纪要

D.议案

8.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的方式。

A.越级行文

B.直接行文

C.多级行文

D,同时行文

9.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10.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

A.公文处理

B.收文处理

c.发文处理

D.办毕公文处理

11.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

A.会商

B.审核

C.注发

D.签发

12.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

A.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B.标题、正文、落款

c.开头、导语、主体、结尾

D.标题、正文、结语

13.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

A.规范性文件

B.领导指导性文件

c.呈请性文件

D.证明性文件

1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A.平行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15.决定必须由()。

A.党政机关联合发文

B.会议讨论之后才能发文

c.政府部门制发

D.党、政府领导机关制发

16.通报情况使用()。

A.通知

B.通告

C.通报

D.情况报告

17.通报的表达方式侧重于()。

A.叙事

B.说理

C.说明

D.说明、说理

18.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公布周知。

A.通知

B.通告

C.启事

D.布告

19.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A.被动发文

B.主动发文

c.是对报告的批件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20.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

A.公文发布的时间

B.公文撰写的时间

C.公文打印的时间

D.公文讨论的时间

21.新的规范性公文产生了,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件应()。

A.两法并存

B.新不废旧

C.相辅相成D.废止旧法

22.条例、规定、办法、决定是属于公文中的()。

A.领导指导性文件

B.规范性文件

C.公布性文件

D.商洽性文件

22.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办理提出处理意见的活动是收文处理中的()。

A.拟办

B.批办

C.承办

D.查办

24.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作()。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决定

25.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称为()。

A.命令

B.指示

C.批复

D.通知

26.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27.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

A.上行文

B.平行文

C.通知

D.下行文

28.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

A.收文、发文

B.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c.通用公文、专业公文

D.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

29.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

A.请示

B.通知

C.函

D.通报

30.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制发,应由()。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主席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31.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

A.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B.文件结构的周密有效

c.文件的文字条理清楚

D.文件的语言简约不繁

32.批办是指()。

A.对发文稿的审核批示

B.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

c.对公文正本的复核意见

D.对请示报告的处理

33.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

A.逐级行文

多级行文

直贯到底的行文

B.上行文

下行文

平行文

c.逐级行文

多级行文

超级行文

D.超级行文

下行文平行文

34.公文的语言应当是()。

A.庄重严谨

B.华丽流畅

c.威严有力

D.古朴典雅

35.公文中的词语应()。

A.含义确切

B.韵味无穷

C.可圈可点

D.色彩丰富

36.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

A.法律部门

B.上级机关

C.部门领导

D.法定作者

37.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

A.指不

B,请示

C.批复

D.命令

38.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是()。

A.通知

B.通告

C.通告

D.通报 39.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秘密文件

B.绝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保密文件 40.向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文件属于()。

A.上仃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二、多项选择题 1.通告的主要特点是()。

A.公布范围的广泛性

B.郑重宣告的庄重性、严肃性

c.法定作者的限定性

D.内容明确、具体 2.标注公文的主送机关可使用()。

A.全称

B.简称

c.同类机关统称

D.规范化简称 3.公文对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A.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义

B.句子成分搭配得当

c.可以隐去句子中的必须有的成分

D.改变语序安排

E.创造新颖句子 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是()。

A.会议是在酷热的气温中召开的 B.这样的活动乐意使农民接受

c.这个季度亏损减少了两倍

D.三个质量管理小组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额分别为 1000 元、800 元、500 元

E.这是一个很好的报告,它能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5.公文写作之前要()。

A.明确行文目的B.向领导请示写法

c.确定使用的文种

D.选择适当的语言 6.应向直接上级机关抄送的文件包括()。

A.向自己下级机关主送的重要文件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其中一个领导机关主送的请示

c.向平级业务主管部门主送的请求批准的函件

D.按规定越级向更高层级机关主送的文件

7.维护公文的简明性易出的问题是()。

A.赘言泛滥,大量重复

B.语言含混,语义多歧

c.归类不准,文不对题

D.主题不明,离题万里

E.内容不全,挂一漏万

8.禁止主送的同时抄送给下级机关的文件有()。

A.主送给上级机关的请求批准的请示

B.主送给平级机关的商洽性函件

c.主送给有关下级机关的政策性批复

D.主送给上级机关的请求指示的请示

9.遵守行文规则是为了()。

A.确保公文迅速、准确传递

D.避免行文紊乱

c.保障公文旅行

D.确定行文关系

E.控制发文数量

10.能够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

A.同级政府之间

B.政府各部门之间

C.上级党委和下级政府之间

D.政府部门和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E.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

1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有()。

A.盖印应端正、清晰,做到上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

B.一件联合发文,可有数个发文号

c.联合行文的成文日期以最后签发机关的签发日期为准

D.公文中的附注一般标注于主题词下方

E.题注一般用圆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

12.具备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有()。

A.副本

B.草稿

C.定稿

D.试行本

E.暂行本 13.应立卷的文件必须是()。

A.办理完毕的B.有查考价值的 c.机关在工作中形成的D.完全失去现行效用的 14.越级行文的条件是()。

A.情况紧急

B.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

c.需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具体事项

D.检举直接上级机关 15.工作报告在党的机关可用于()。

A.请求批准

B.提出建议

C.答复上级询问

D.反映情况 16.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

A.命令

B.决定

C.通知

D.通告 17.下面属于公文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A.发文机关

B.报送机关

C.标题

D.题注

E.成文日期 18.规范性公文正本的特殊形式有 A.抄本

B.试行本

C.暂行本

D.修订本 19.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公文的标题由作者、事由、文种组成 B.拟写标题时,为了简炼,可以不标明文种

c.所有的规范性公文的标题,都可以省略作者及事由部分

D.为了语意确切,不产生歧义,公文标题字数可以到 60 字以上

E.每一份公文都必须正确标明文种

20.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不同文字稿本是同一内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撰写的文本

B.草稿是原始的非正式文稿,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

c.副本是正本的复份,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D.试行—乒是试验推行本,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E.定稿即正本 21.转发的对象包括()。

A.上级文件

B.下级文件

C.平级文件

D.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 22.需要在首页标注签发人的公文文种包括()。

A.请示

B.报告

C.指示

D.命令

23.可用来签批和书写公文的字迹材料有()。

A.墨汁

B.碳素墨水

C.蓝黑墨水

D.纯蓝墨水

24.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A.法定正式公文

B.通用公文

C.非法定正式公文

D.专用公文

E.规范性文种

25.我国法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A:条例

B.规定

C.通告

D.办法

E.决定

26.在下行文中提出执行要求时,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执行文件,应写作()。

A.参照执行

B.遵照执行

c.参酌执行

D.按照执行

27.如下公文处理环节属于收文处理过程的是()。

A.拟办

B.拟稿

C.批办

D.注办

28.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

A.符合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B.一文一事,中心明确

C.用语庄严、简明、通顺

D.为使各方面了解情况,多印发文件

E.格式不必强求一致

29.撰拟规范性公文应遵循()要求。

A.高度的一致性

B.高度的严密性

C.公文的稳定性

D.公文的连续性

E.公文的灵活性

30.维护公文的稳定性易出的问题是()。

A.仓促制定文件,不合实际

B.规定的表述过于绝对化

C.内容不全面

D.层次混合,割裂事项联系

E.与其他法规性文件抵触

31.重要公文的签发者应是机关()。

A.正职领导

B.主持常务的副职领导

c.主持专项业务的副职领导

D.综合部门负责人

32,有领导被领导关系的机关行文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

A.逐级行文

B.越级行文

C.直接行文

D.多级行文

33,中共 B 县县委向全县党的各级组织提出开展“三讲”工作的原则和要求,用()。

A.决议

B.指示

C.通报

D.通知

34.条例的制发权属于()。

A.国务院

B.党的中央组织

c.国务院所属各部委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35.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

A.通知

B.通告

C,通报

D.通告

E.报告

三、判断题

1.通常一件公文只有一个主送机关,防止多头主送。()

2.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报喜不报忧。()

3.公文写作必须及时迅速,把握时机,适应机关行政管理需要,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4.规范性文件是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范各种行为规范的文件。()

5.通报用于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行文强调及时快捷。()

6.批复的主送机关是下级机关。()

7.通知具有多种效用,既能“上传”,又可以下达。()

8.为减少发文,在向上级机关呈送的报告中,可附带请示问题。()

9.由下级机关制发的法规和规章,规范范围内的上级机关可以不受其约束。()

10.自主的行政管理法规可以创造新的规则。()

11.规范性公文的生效日期应是公文起草完成的时间。()

12.在规范性公文中,应当使用“拟”、“打算”、“准备”等词汇修饰意图和要求。()

13.在答复询问报告中,可以同时汇报本机关的最近工作进程。()

14.向上级机关及时汇报工作是下级机关必须遵守的一项工作制度。()

15.请示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之内的事。()

16.工作报告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写,以求得上级领导的指导。()

17.综合性总结报告是总结一个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实践经验。()

18.撰制规范性公文应当特别注意维护文件的条理性。()

19.规定与办法的不同点在于规定比办法更具体、精细,所针对事物的规模相对小一些。

()

20.决定可以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法定的强制力。()

21.对于上级的指示,只须参考执行。()

22.机关制发文件,应遵守事无巨细都要发文的原则。()

23.公文是人人都要阅读的,行文文字要求不必很精炼。()

24.为提高办事效率,不必每一份文件都经过领导签发。()

25.材料是公文写作的基础,在明确行文目的之后,要进行调查研究。()

四、辨析题

1.不经签发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改动公文定稿的内容。

2.向一切有审批权的机关请求批准时均应写“请示”。

3.请示在未获批准之前不能抄送给下级机关。

4.公文的结尾应“言止意不尽”。

5.某县公安局向县财政局主送《关于限三日内完善安全措施的指示》。

6.为使上行文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应在文中多标注几个主送机关。

7.公文中的数字均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8.请示的结尾可写作: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请着即批复。

9.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10.主送机关必须是受文机关中级别层次高的机关,抄送机关则必须是其中级别层次低的机关。

五、简答题

1.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简述公文写作的程序。

3.按行文方向对公文进行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4.区别主送与抄送机关的依据是什么?

5.公文是哪种文体?

6.公文处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7.发文处理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8.用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C

6.D

7.C

8.C

9.C

10.A

11.D

12.A

13.A

14.D

15.D

16.C

17.A

18.C

19.A

20.A

21.D

22.B

23.B

24.C

25.B

26.B

27.B

28.A

29.C

30.D

31.A

32.B

33.B

34.A

35.A

36.D

37.C

38.B

39.C

4O.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AB

4.ABC

5.AC

6.ABD

7.AD

8.AD

9.ABDE

10.ABD

11.ABD

12.ACDE

13,ABC

14.BCD

15.BCD

16,AC

17.ACE

18.BCD

19.BCD

20.ABC

21.ACD

22.AB

23,ABC

24.BD

25.ABCDE

26.BD

27.ACD

28.ABC

29.ABCD

30.AB

31.AB

32.ABD

33.BD

34.AB

35,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x

7.x

8.x

9.X

10.√

11.X

12.X

13.X

14.√

15,X

16.X

17.√

18.√

19.X

20.√

21.X

X.X

23.X

24.X

15.√

四、辨析题

1.正确。公文的签发人代表的是机关的意志,经其签发后,文件即为有效文件,不经其同 意而改动文件内容是非法的。

2.错误。对比自己级别低或与自己同属于一个级别的机关请示批准,应该用“函”。

3.正确。这是因为请示在没有获得正式批准时,如抄送给下级机关,不仅会给上级机关的 工作造成被动,而且也容易使下级机关因为误解而执行无效的文件。

4.错误。公文不是文学作品,应该“言尽意止”,否则,会因表意模糊使执行者引起不必要 的误解。

5.错误。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所属机关的行文,而不能用于同级之间。县公安局与县 财政局是同级机关,相互之间当然不能用“指示”。

6.错误。上行文的主送机关应单一,不应该在提议文件中标注多个机关,以免造成受文机 关之间的互相推诿,造成公文旅行,耽误工作。

7.错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文中的数字应该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但也有例外,如成文日期。

8.错误。不合作者本意,当与不当都需要批复,但下级机关在向上级的行文中不能使用命 令式,“着”为命令词的词头。

9.错误。报告是陈述性的,可制发于事后,也可以制发于事前,不具备强制复文的性质。

如果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会影响工作。

10.错误。判定受文机关中主送与抄送机关的标准是工作责任的性质,对公文负主要办理 或者答复责任的是主送机关,只需了解公文的内容不需要承担答复责任的是抄送机关。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就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庄重是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准确是指在表情达意时,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无错 漏,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界限清楚,符合实际,真切表达欲表达的内容;朴实是指语言平直自 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恰如其分、通俗易懂,无浮华夸饰,无渲染,无形象描绘,无矫揉造作, 忌堆砌华丽词藻,忌滥用修辞格,讲求于平淡之中见神奇;精炼是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 去浮辞,忌冗长空泛,同时又不苟简,即服从行文目的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严谨是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规范是指各级 语言单位的构成及组合不仅应符合现代汉浯(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本民族文字的公文则为民 族浯言)的语法规则和一般的逻辑规则,而且应合乎公务活动所提出的特殊规范性要求。

2,[答案要点]公文写作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撰拟、审核修改三个阶段。

公文写作前的准备包括:明确行文目的;确定主题;选择文种;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选择表 达方式。

撰拟文稿包括安排结构,首先确定公文的组成,正文的表述次序,安排层次、段落间的衔接 与转换,写好开头结尾;拟写提纲;书写文稿。

审核修改:撰稿者自己先要反复推敲修改;重要文稿要组织讨论;最后由主管领导人和综 合办公部门核稿。

3.[答案要点]区分三种不同的行文方向,正确选择不同的文种,依据不同的行文,采取不 同的行文方式,防止行文紊乱,维护机关间正常的工作秩序。

4.[答案要点]主送机关是要对所受公文负责实际办理、答复的,抄送机关只需对公文内容了解。主送机关表明公文效力所及的空间范围和机构、人员范围;抄送机关的作用是交流情况,以便取得了解、支持、配合。

5.[答案要点]公文文体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被强制性的规定采用白话文,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表达方式,具有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及结构格式的规范性三种特殊属性。

6.[答案要点]及时、准确、有效地创制、加工、传递、保管、处理公文,为公务活动提供适用的信息。

7.[答案要点]发文处理的基本程序是:拟稿、会商、核稿、签发、注发、缮印、用印或签署、分装、发出、处置办毕公文。这个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和不可逆性。

8.[答案要点]主要事项有:用发文单位的印章;用印前履行批准手续;用印公文份数以领导批准的数目为限;印章由专人保管,用毕迅速交回;印章应盖在成文日期上,注意上不压正文、下压日期。

知识改变命运

公务员综合基础知识 篇2

【例题1】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 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 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 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 当月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B.10

C.12D.15

【作答精讲】设甲教室当月举办了x次培训, 则乙教室举办了27-x次。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5×10x+5×9 (27-x) =1290, 解得X=15。因此本题选D。此题还可以这样计算, 因为甲教室可坐5×10=50人, 乙教室可坐5×9=45人, 所以甲教室共举办了 (1290-45×27) ÷ (50-45) =15次。

【例题2】一公司销售部有4名区域销售经理, 每人负责的区域数相同, 每个区域都正好有两名销售经理负责, 而任意两名销售经理负责的区域只有1个相同。问这4名销售经理总共负责多少个区域的业务?

A.12B.8

C.6D.4

【作答讲解】4名销售经理, 2个人负责一个区域, 实际上是问4个人有几种组合方式, 也就是排列组合题C24=6。因此本题选C。

【例题3】科考队员在冰面上钻孔获取样本, 测量不同孔心之间的距离, 获得的部分数据分别为1米、3米、6米、12米、24米、48米。问科考队员至少钻了多少个孔?

A.4B.5

C.6D.7

【作答讲解】先观察, 1、3、6、12、24、48这几个数, 发现它们任意一个数都大于前面所有数之和, 也就是说形成不了回路, 构不成多边形;并且这6个数中, 较小的数之间无论怎样组合相加也不能正好等于较大的数。这样, 要使钻空最小, 6个数组成的只能是6条线段, 7个端点。因此本题选D。作答此题不能按通常思维让这6个点形成多边形, 要首先观察所给数的特点, 然后再作答。

二、高分申论借鉴

【本期讲题】

2013年国考申论真题A卷的第五题 (真题可在网上下载) :“给定资料6”中的题写“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慨, 请参考“给定资料”, 以“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为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 (1) 自选角度, 立意明确, 有思想性; (2) 联系实际, 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内容充实, 语言畅达; (4) 800—1000字。

【高分答卷】

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作家F到宁夏考察, 在神奇的贺兰山岩画前, 发出了“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的感慨。这感慨既是对许多文化遗产消亡这种事实的描述, 又是对如何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提出的警醒。

灿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留下了多少宝贵的文化遗产, 又陨殁了多少我们尚不知晓的文化瑰宝。日生月落、岁岁夕夕, 悠悠岁月不能告诉我们什么, 只有那尚存的文化遗产, 才能告诉我们古代中国是什么样子, 才能让我们感知遥远的过去。

现在, 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多。据专家介绍, 万里长城目前仅三分之一基本完好, 另外三分之二已残破不全或已不复存在。尽管现存的文化遗产已为数不多, 但却屡遭人为破坏, 一些地方视文化遗产的价值于不顾, 为一己私利或图方便, 就把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无情地瞬间破坏掉。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为一, 因中间有段长城碍事, 村长一声令下, 这段宝贵的长城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 伴随着城市化的浪潮, 各地都在进行城区改造, 许多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被拆除, 许多有文物价值的遗产被破坏, 有些地方拆毁的遗产都触目惊心。

对文化遗产的这种无视和破坏, 越来越严重。面对能言的“石”越来越少, 我们应该警醒, 引起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这种警醒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对文化遗产认识的警醒。文化遗产之所以屡遭破坏损毁, 根源是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文化遗产, 首先要从认识上下功夫, 不断加强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人们的认识, 从思想上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和自觉意识。

第二, 对文化遗产保护手段的警醒。认识上去了, 保护手段就至关重要。保护手段不科学, 文化遗产也容易被破坏。所以, 要完善和丰富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 普及大众科学保护文化遗产的手段, 形成人人能保护、人人会保护的良好局面。

第三, 对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警醒。文化遗产除了保护外, 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没有发展就失去了文化遗产的作用。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说到底也是一种保护。要在保留历史渊源和传统风格的基础上, 适当融入现代元素, 使历史和现实在时代结合点上实现交融, 把古代文化融入现代文明, 充分地发挥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岁月失语, 唯石能言”, 这种警醒应该一直回响在我们耳边。重视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 继承和发展好文化遗产, 要让文化遗产的历史光芒永远照耀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前程。

【借鉴之处】

公务员综合基础知识 篇3

关键词:公务员;体检结果分析;发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7-01

体检本着促进健康为目的,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经过周密安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对公务员进行。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某市43个机关事业单位1439名公务员的健康体检资料,其中男性577名,女性862名。

2.方法:对2015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439名公务员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3.检查项目:物理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二项+血尿酸、癌胚抗原、肝功能五项、全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及双肾)、血脂四项、血糖检查。

二、體检结果分析

1.疾病病种统计。

通过对1439人的体检,以单项病症计算,共检查疾病20余种,常见的有血脂、血压、血糖异常等疾病,其中血脂异常474人,占体检总人数的33%;高血压389人,占体检总人数27%;高血糖245人,占体检总人数17%;脂肪肝230人,占体检总人数16%;肝功能异常130人,占体检总人数9%;血尿酸偏高130人,占体检总人数9%。其它常见的有肝、肾囊肿、结石等疾病;较少见的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肾功能异常等疾病,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一人。

2.原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为:

(1)自身健康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医学保健知识;

(2)公务员大都在管理岗位,责任重、压力大,容易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3)工作时间长、生活规律差、睡眠不足;

(4)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缺乏运动和锻炼;

(5)脑力劳动时间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

3.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对每一位体检人员应做好如下健康宣教:

(1)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自己的健康做到心中有数;

(2)让受检者在体检过程中,了解危害健康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保证足够睡眠;

(4)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游泳、爬山、打太极、跳舞等,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对减肥、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都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

(5)适当节制饮食,控制体重,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结构,如:食物多样、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进食一定量的鱼、蛋、瘦肉;

(6)根据自身的健康问题,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油脂的食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戒烟限酒;

从本次的体检结果不难发现,公务员的健康状况不可忽视,大部分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酗酒等所引起的,应提高公务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发现疾病应及时选择正确的方式,把有病就诊的被动模式转变为无病早防的主动模式,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参与文献:

[1]邢亚静等,6497名公务员体检结果分析,《临床荟萃》;

公务员综合基础知识 篇4

知识经济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也对各级行政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我们的政府提供规范、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

一、提高公务员素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提高公务员素质,对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提高公务员素质,是建设勤政、廉洁、高效的“高素质的专业化”

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迫切需要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国家公务员提出挑战

(一)国家公务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信息处理日益增多,作用日渐增强

(二)公务员的自我终身教育和岗位培训发展相对滞后

(三)信息及信息技术被社会广泛应用,对国家公务员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提

出新的挑战

三、如何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为行政管理和行政决策服务

(一)坚持不断提高自身觉悟—严于解剖自身的缺点、错误,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公务员素质培训,是开发政府系统人才资源的基本手段

(三)提高公务员素质是推进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四)增强公务员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认识,树立现代信息观念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

[1]、毕增福、罗月林《国家公务员知识全书》199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徐颂陶国家公务员培训教程《WTO基础知识》2003年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3]、杨汶 《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2003年

浅论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对各级行政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我们的政府提供规范、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是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与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公务员、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挑战、知识经济时代

【正文】:

知识经济必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也对各级行政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我们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我们的政府提供规范、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

一、提高公务员素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这就是“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并把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作为目标之一。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办法是什么?就是要改变干部缺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状态。现在我们的干部是不是多,象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各行各业,一千八百万干部,就绝对数字来说,并不算多,问题是干部构成不合理,缺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干部太多,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太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有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因此,只要大力加强公务员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才能达到政治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才能适应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创造勤政、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提高公务员素质,是改变队伍不适应现状,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作风、建设勤政、廉洁、高效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的迫切需要。我国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多方面的“不适应”,这就是在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思想境界与精神状态等方面的不适应;有的甚至发展到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违纪、失职渎职;有的跑官要官、行贿买官、造假骗官、贬损他人争官、造谣诬陷谋官等等。“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究其根源除了思想政治方面的历史根源外,“还有一个根源,那就是认识方面和理论方面根源”。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及腐败现象与官僚主义一样,都是由于认识上的错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权力观而造成的,因此提高公务员素质对于反腐倡廉、反对官僚主义、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尤为重要,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可见,国家公务员素质如何,关系政府形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是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国家公务员提出新的挑战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交流、共享与运用愈加频繁。人们发现办公桌上的稿纸、信件、墨瓶等经过时代的变迁,逐渐被主机、键盘、显示器、打印机、传真机所取代,同时“无纸化办公”“网络传送”等新名词除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和巨大帮助的同时,也对每个国家公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由于信息资源形式多样、来源广泛、时效性强,使国家公务员日常管理过程信息处理日益增多,作用日渐增强。原有的信息来源主要*各种统计报表和上下级文件,形式简单,内容明确,可以马上运用到行政管理中来,而现代信息来源形式多种多样,除传送的信息来源方式外,还可以通过上传下载、电子邮件、网上查询等获得相关信息,并且内容信息需要经过分析、加工、选择、处理后方可应用,这就要求国家公务员不但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微机操作技能,能够掌握运用政策理论准确处理信息,具有较强的信息驾驭能力和处理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发展,而国家公务员的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迟缓,公务员的自我终身教育和岗位培训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部分公务员由于知识老化、滞后出现新的“电脑文盲”,又由于知识更

新缓慢,知识面狭窄,导致某些具体行政行为单方面效益显著,而综合性效益落后;另一方面部分公务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行政执行能力落后,行政效率低下。

(三)信息及信息技术被社会广泛应用,使国家公务员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行政管理活动日益频繁,这对国家公务员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国家公务员把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与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三、如何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合理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行政管理和行政决策服务

(一)坚持不断提高自身觉悟—严于解剖自身的缺点、错误,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管理学界的三大名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这就是: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这第一句是说知识再丰富,智力不足、运用知识能力差,知识就不能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第二句话是说知识丰富、智力发达,如果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和智力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局限;第三句是落脚点。这名言之所以出“名”在于:对构成人才相互关联的四要素(知识、智力、素质、觉悟),采用一个比一个显凸并且以动态式断言、落脚于觉悟最重要。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深刻提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难,与此同时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更难,尤其是认识、改造自身的缺点、短处更是难上加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觉悟的管理者是最危险的管理者,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认识和改变自身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政治思想素质上的不足、差距,首位的是要经常对照、检查,严于剖析,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因此,觉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作为一名有觉悟的国家公务员,要深刻觉悟到,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与时代的潮流及职务的要求有差距,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经常具有这种自觉的醒悟,是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的动力源,也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高素质、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必备的基础。

(二)加强公务员素质培训,增强国家公务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是开发政府系统人才资源的基本手段。国家公务员素质的提高要坚持自我学习与国家教育相结合,院校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公务员长期素质教育与近期素质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专业院校的培训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同时大力倡导自学成才、加强岗位教育培训。当今时代,自我终身教育以成为最有效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公务员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过程,包括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等。当今世界称为“第一资源”的是人才资源。而人才资源具有再生性。若只使用不开发,人才智力就会老化。人才资源只有经过不断开发,才能显值、增值,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国家公务员培训是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使人才资源显值、增值的基本手段,也是我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着600万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为我国政府系统提供了巨大的人才资源储备和开发潜力。公务员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和国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人才资源不断开发利用并增值。

(三)提高公务员素质是推进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必要途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信息不断涌现,对国家行政管理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并提出新的要求。一些新理论、新学科已经渗透到公共行政领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已应用于公共行政领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设备已广泛应用到政府工作部门。如当前的“政府上网”、“无纸办公”等。因此国家公务员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参加国家的各种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公务员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新信息、更新知识、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最好途径之一,以促进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公共行政现代化,提高行政效率。

(四)增强公务员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认识,树立现代信息观念。信息是物质的表现和量度,从领导活动来看,信息是领导活动的基础,从管理活动来看,信息是计划、指挥、控制、协调不可缺少的条件。现代社会信息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现代生活的三大支柱被人们公认为原料、能源和信息。因此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树立现代信息观念,用信息手段参与行政管理。

四、结束语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兴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困难与发展并肩,机遇与挑战同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并不是一切都落后。一些外国在技术上管理上先进,并不是都先进”。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公务员素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全面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国家公务员掌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是当前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中心问题。国家公务员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能力来源于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因此,只有提高国家公务员队伍

整体素质,才能保证政府高效运转;才能充分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行政效率。只有提高国家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廉洁奉公、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只有提高国家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毕增福、罗月林《国家公务员知识全书》199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徐颂陶国家公务员培训教程《WTO基础知识》2003年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法 篇5

国家录用公务员的职务范围: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公务员奖励的原则:一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二是公平合理,奖不虚实的原则;三是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予以表彰,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公务员惩戒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期限: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

公务员行政处分:由任免机关(有任免、处分等管理权限的)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决定,开除处分要报上级机关备案,县级以下行政机关开除公务员,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务员的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

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连续2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被辞退。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享受年终奖金。

公务员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有国务规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交流的方式: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为了公务员不因亲属关系而对职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对公务员任职、执行公务、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的限制性规定的总称。

五种应当回避的法定亲属关系:

一是夫妻关系;

二是直系血亲关系;

三是拟制血亲关系;

四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五是近姻亲关系。

公务员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三种类型。公务人员不得在本人籍贯所在的县、乡担任政府的正职领导职务: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辞职程序:1.公务员本人提出书面辞职申请;2.任免机关审查批准;任免机关应在接受申请之日起30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90日内予以审批。超过审批期限,本人如坚持要求辞职的,任免机关应予办理辞职手续。辞职后,2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公务员辞退条件:

1、连续2年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

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工作安排的;

3、因单位变化需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安排的;

4、不履行、不遵守公务员义务、纪律,教育无效又不宜于开除的;

5、旷工或五正当理由逾假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一般来说,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退:

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去公职: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辞退的一般程序:由公务员所属单位在核准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按人事任免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通过审核、审批,作出辞退决定;任免机关以书面形式通知呈报单位和被辞退的公务员。

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只能向国家行政机关提出,它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申诉的受理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原处理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在其管辖权限内)。

控告的受理机关为: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

申诉程序:公务员在接到处理决定的一定时间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原处理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申诉(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公务员的概念

《公务员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按照上述规定,是否属于公务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1)是依法履行公职。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

(2)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公务员必须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序列、履行公职的人员。

(3)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也就是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但并不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制度坚持的原则

《公务员法》第4条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三、公务员管理的一般原则

(一)公开的原则

公开的本意是不加隐蔽。公开的主要要求包括两点:一是法规、政策公开,二是行政行为公开。

(二)平等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务员管理的平等原则是宪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公务员制度中的体现和反映。

(三)竞争择优的原则

即在公务员的录用、公开选拔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开、平等的基础上,在报考者之间、公务员之间展开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优升劣降,好中选优,以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公务员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提高行政效率。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择优,而择优的前提是必须存在竞争。竞争择优是公开平等的目的和必然结果。

(四)法治的原则

即公务员管理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四、监督与激励并重原则

(一)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

无论是从对权力监督制约的需要,还是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工作作风问题,都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

(二)对公务员的激励保障

在加强对公务员监督的同时,还应当对公务员给予激励保障。

五、公务员任用原则

(一)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它是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的核心内容。

(二)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

公文基础知识,公务员必阅 篇6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作用

(一)发布政令,传达决策。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的各项政令、法规、决定,各级各类机关的决策意图,需要发布开来、推行下去,报告上来、传递出去,这就要借助公文,通过公文运行渠道来实现。从发布最高一级机关制订的大政方针,到传递最低一级机关的报告、请示,无不依靠公文这个工具。

(二)指导、推动工作。由于公文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特殊文体,各级机关运用公文手段来推行决策意图。领导机关用它来组织和指导各系统、部门、地区的具体工作;下级机关用它来汇报情况或求得批准支持,以开展工作。公文是推动行政机关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三)工作依据,检查凭证。依据和凭证作用是公文的基本作用。上级依据上报的公文审批、答复、决定;下级依据下发的公文开展工作。离开了公文,工作便失去了依据,必然各行其是。上级的决策是否正确,下级情况反映是否属实,公文是最好的凭证。工作开展后,评价其效绩,也要以公文为检查凭据。

(四)沟通信息,联系公务。各机关在公务活动中,用公文与上下左右的机关进行联系,相互告知情况、交换情报、交流思想、接洽工作、协调工作。随着公文在其间的往复运行,整个机关系统由此联成一体,使各项工作能高效率、有秩序地开展起来。

(五)宣传教育,统一思想。公文不仅要传达决策意图、布置任务,还要解释原因、说明情况,让人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思想上弄清问题,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公文的宣传教育作用,可以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目标,统一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三、公文的特点

(一)鲜明的政治内容。公文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运行于我国各机关的公文,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的利益。

(二)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功能。公文的法定作者是合法的制发机关,而非执笔者个人。机关的制发权力是经法定认可确定的,因此,各级机关所发公文在有效的时限、范围内,具有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公文一经制发,有关的受文机关和人员就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这就保证了它的执行效能。

(三)一定范围和使用时间。一份公文对应某一方面的工作、发给一定的受文对象,这就限定了公文的空间范围,超出该范围,公文便失去其效能。此外,公文的效能还受一定时间的限制。公文皆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制发,一般要求限期传达执行,紧急公文更强调了它的现实执行性。公文总是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和时间效力范围内生效,一旦工作完成了,问题解决了,或新的有关公文制发出来了,原公文的效用也结束了。

(四)规范性的文体形式。公文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应用文体。公文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写作格式和一套制发规范,并用国家法规予以规定,任何机关都不得另搞一套,各行其是。公文的规范化对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推动文书工作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准确庄重的文风。撰制公文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公文要维护其政治性和权威性,就必须保持准确、严肃、庄重的文体特点。这就要求反映事物客观实际,表达意见态度明朗,选词用语严谨准确,从而形成理正辞严、简练明达、庄重有力的公文风格。

四、公文的种类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13种,即主要有:命令(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五、公文的格式

公文一般由文头、正文、文尾三部分组成。

(一)国家行政机关正式公文的文头一般由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等组成。占文件首面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用横隔线与正文分开。

1.文件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上“文件”二字组成(函只署发文机关名称),置于首面的上端,用庄重、醒目的字体套红印刷。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牵头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也可只用主办机关的名称。党委和政府联合行文,党委排列在前。

2.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标于括号内的年份、顺序号组成,位于文件名称之下、横隔线之上的正中位置(函的发文字号标注在标题的右上方)。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3.上报的文件,应当在发文字号的同一行右端标明签发人姓名。

4.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应视文件内容需要从上至下依次标注在文件名称的左上角。秘密等级依次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种;紧急程度分为“急件”、“特急件“。机密、绝密文件应标注份号。

5.政府令的文头由套红印刷的“×××政府令”和编号组成。政府令的编号为“第×××号”。

(二)公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等。

1.标题。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内容提要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提示内容、点明主题,使人一目了然;二是给公文定名,标题就是该公文的名称,便于收文机关登记管理,便于查找询问。公文标题位于横隔线之下居中位置。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不能以引用文件字号代替内容提要。

2.主送机关。指收受、办理文件的单位。俗称“抬头”。除“公告”、“通告”以外,正式公文一般都应标明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名称位置一般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左端顶格位置书写。“决定”、“命令(令)”、“会议纪要”等文种,主送机关可置于文尾主题词之下抄送栏内,标为“主送:×××”“或分送:×××”,或在抄送栏内连同抄送机关一并用“送:×××”。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用抄送形式。

3.正文。即公文的具体内容,是公文的核心部分。需要使用序数符号标明层次时,一般排列顺序是: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

(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行政规章视需要按章、节、条、款、项标明层次。正文的位置在主送机关以下。较长的公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正文的写法从内容上讲,要把事情交待清楚,什么事、什么问题,准确无误。观点要鲜明。需要受文单位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准确明白。从形式上讲,条理层次清楚,文字简练确切,标点符号准确无误,篇幅力求短。

4.发文机关。是指正文之后、附件之下所署发文机关名称。发文机关的位置在正文之后偏右下方。如果正文占满了公文纸的全页,不得不在下一页落款时,可将落款放在空白页。发文机关应写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也可用单位的印章代替)。

5.成文日期。是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批准的文件,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以最后一个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成文日期使用公元纪年,用汉字书写。成文日期的位置一般在发文机关的下面。成文日期是文件生效和查阅的重要依据,要求准确、完备、具体,不能忽视。

6.印章。印章是发文机关表示对公文负责并标志公文生效的凭证。公文除会议纪要外,都应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规章性文件,可由主办单位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印章一般盖在成文日期之处,上边沿不压正文,下边沿骑年盖月。

7.附件。公文如有附件,附件名称注在正文之后,文件落款之前,如有两个以上附件应注明附件的顺序。附件与主件订在一起发送,如不能订在一起,应在附件首页左上角注明主件的发文字号和附件的顺序号。

8.抄送机关。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需要了解该公文内容的有关机关。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几个方面:抄送机关不能滥抄滥送,也不能漏抄漏送;请示公文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要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向下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不要再抄送上级机关。

(三)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送栏、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印制份数等项。

1.主题词标于文尾部分抄送栏之上。上报的文件从受文机关制发的主题词表中选取词标注,其它文件可从本机关制定的主题词表中选词标注。标注主题词一般选3—5个单一词组,以先内容、后形式的顺序排列。标注主题词应准确、规范。

2.抄送栏位于主题词之下、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之上。抄送范围如涉及各方面机关,一般按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政府部门的顺序排列。抄送机关的名称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3.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位于抄送栏之下,左端标注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右端标注印发日期。翻印文件,此栏标注翻印机关名称和翻印日期。

4.文件印制份数标注在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之下右侧,标注有“(共印xxx份)”。

主题词、抄送栏、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印制份数之间分别加横线分开。

公文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公文纸一般用a4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左侧装订。“公告”、“通告”用纸大小,视实际需要确定。

六、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按行政隶属关系报送政府审批的请示,可由政府批复,也可由政府授权其办公厅(室)或主管部门答复。政府部门报请政府批转执行的公文,可由政府批转,也可由政府授权其办公厅(室)转发,还可冠“经xxx政府同意”由部门下达。

(二)凡属政府各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行文的,一律以部门名义直接行文。下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属上一级政府职能部门权限范围内的,可直接向上一级政府职能部门行文。各地区之间、同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需要商洽解决的问题,可以相互行文。

(三)政府各部门可以向上一级或下一级政府有关业务部门行文,也可以根据本级政府的授权向下一级人民政府直接行文。

(四)同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与上一级政府的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及其部门)、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由主办机关与协办机关共同签发,由牵头主办机关编号印发,原稿由主办机关存档。

(五)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其它机关、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未经协商一致或未经上级机关批准、裁决的,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的权责令纠正或撤销。

(六)向上级机关的请示要一文一事。不得用“报告”或其他文件的公文请示问题。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得越级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的,应抄送被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

(七)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并一律送交受文机关的办公厅(室)统一办理,不得直接送领导个人,也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八)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根据公文内容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处理、答复。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同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上级机关。

(九)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不得向党委机关作批示、交任务,如内容涉及党的工作,与同级党委机关联合行文。

(十)对上级行政机关的来文,如无具体贯彻意见,可原文翻印下发,也可以以收文的形式下发,不另重复行文。已在各类会议上印发的领导人的讲话、会议纪要,不再另行发文。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表的文件,视为正式文件依照执行,不另行文。在报刊上发布的行政规章,由发文机关印制少量文本,供存档备查。

七、公文的基本处理程序

(一)公文办理程序:公文办理分为收文和发文的办理。收文办理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分办、拟办、承办、催办、办结、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公文处理工作人员,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安全。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应力求当日事当日毕。一般应在15天内办理完毕,并答复报文单位。因问题复杂,15天内难以办结的,应向报文单位说明情况。紧急文件随到随办。有时限要求的文件,必须在时限内办完。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1.签收、登记:首先应建立严格的收文签收、登记制度,加强对公文运转的管理,保证收到公文件件有着落。收文的签收、登记一般由秘书处(室)负责签收、拆封,并按规定编号、登记。送领导同志的信件,除亲启、绝密件和有特别交代的以外,一律由专门收文科室拆封,按其内容和性质,分别处理。对需纳入收文办理的,应编号、登记,按规定程序处理。收文登记一般应登记以下内容:收文日期、收文编号、来文单位、来文标题、密级、份数、承办单位或分送范围。

2.分办、拟办:凡需办理的公文,由文书处理部门根据文件内容和紧急程度,及时提出注批、注办意见,呈送机关领导人批示或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紧急公文应按要求时限办理完毕;一般公文应在文到之日起3日内交到承办部门或送至有关领导人。除特殊情况外,领导同志不受理和审批未~书处理部门登记、注批的公文。

3.催办: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文书处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摧办、查办制度。凡属请示性的公文,无论是交职能部门办理的还是呈送领导人批示的,都应及时摧办。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摧办。催办一般采用电话催办和书面催办两种形式。对部门久拖不办经多次摧办无回音的,可以上门催办;对上门催办也解决不了的,可经分管领导批准后转督办部门办理。

4.办结:公文承办人员对已处理的文件,要定期进行清理检查,根据有关规定和情况,确定是否办毕结案。确定文件办结应力求准确,不应把正在办理的文件划入办结文件一类,也不宜把已结案的文件长时间放在正在办理类文件中。已办结的文件,在正式立卷前,由承办人按一定方法暂存一段时间。承办人员应对暂存文件作适当整理,要注意文件形成的先后次序和有机联系,保持材料的完整、齐全,并剔除重份。暂存文件的管理,以便于查找利用和便于立卷、归档为原则,一般可采用分类依号排列法,也可由承办处(室)自行确定符合这一原则的其它方法。

5.立卷、归档:公文办结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整理立卷。电报随同文件一并立卷。公文立卷应以本机关形成的公文为主,根据公文形成的特征、相互联系和保存价值进行分类、整理、立卷,完整地反映本机关的主要工作情况,以便于查找和利用。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单位立卷归档,其它单位保存复制件。作为正式文件使用的公文复制件,应加盖复制机关的证明章,并视同正式文件管理。整理完备的案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存应归档公文、文稿等材料。

(二)公文发文程序: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搞、核搞、签发、缮英校对、用英登记、分发、立卷、归档等程序。

1.拟稿。拟搞一般应本着“谁主办、谁拟搞”的原则进行。草拟文稿应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四川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和《成都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办理。行文关系、公文种类和公文格式要准确、规范,要按公文的内容、性质,恰当地确定密级和紧急程度。公文用语应力求准确、规范、精炼,切忌大话、空话、套话。拟稿应注意以下事项:

—草拟公文,须按档案管理的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拟稿纸,并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书写(不得使用红墨水),字迹要工整。修改较多、不容易认的文稿,应清稿誊正。

—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如变更现行政策规定或提出新的政策规定,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就其必要性、可行性作出文字说明。

—情况属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简短,涉及秘密事项或紧急的文件应准确标定密级或紧急程度。

—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应准确无误。日期应写具体年月日。

—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饰色彩语名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它数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公文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引用公文要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公文使用规范简化字,不得使用异体字、不规范简化字和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使用简称应先使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2.核稿。公文的核稿,作为公文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公文核稿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文稿从内容、文种、格式到会签手续等方面严格衡量,逐字逐句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准确、不规范的文件印发。

3.签发。文稿送批前,涉及其它部门或地区的问题,应严格执行会签制度。会签的文稿,必须由每一会签单位的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凡需会签的文稿,一般应由主办部门与有关单位联系,送请会签。如会签、协调中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将分歧意见如实汇报,并由具体承办处(室)在拟办中提出建议和意见,一并报请上级部门领导同志审定。

4.校对。文件打印后需由专职校对人员进行校对。一般需经过三人共同校稿,通过看稿、读稿、核稿三道程序,每个程序都应签字,落实责任,保证校对质量。经校对后的清样,交核稿人核对后,在终稿清样上签字后付樱校对符号严格按国家标准标注。

5.印刷。一般文件,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印出;急件应在要求的时间内印出,不得延误。

公务员综合基础知识 篇7

(一) 例题精讲

【例题】根据下图, 回答1~4题。

1.1990~2002年间, 当地人民食物获取状况恶化的地区是:

2.按1990~2002年间的发展趋势, 有几个地区将能够达到或超过2015年发展中地区 (总体) 的目标水平?

3.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 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 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4.下列说法中, 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Ⅰ.1992~2002年间, 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

Ⅱ.1992~2002年间,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Ⅲ.1992~2002年间, 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Ⅳ.1992~2002年间, 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作答精讲】对于“1”, “恶化”的意思就是指2000~2002年的饥饿人口的比例比1990~1992年的比例高, 也就是看哪个地区黑色图形比阴影图形长, 就说明哪个地区恶化了。因此选D。对于“2”, 由图表可知, 2015年发展中地区 (总体) 的目标水平是饥饿人口的比例达到10%。题目所问的就是到2015年有几个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能够等于或者小于10% (注意:这一定是小于, 要是大于就不是超过发展中地区 (总体) 目标了) 。观察图表可知, 北非2000~2002年的饥饿人口占4%, 1990~2002的发展趋势是没有变化, 那么按此规律到2015年时也没有变化, 同理可知,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亚、东南亚也能达到。因此选B。对于“3”, 根据题意可知, 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15× (1+2%) 10×22%≈4.02。因此选C。对于“4”, 此题应该逐个去分析。先看Ⅰ, 尽管北非饥饿人口所占的比例没变, 但并不等于人口总量不变, 所以Ⅰ不能从图中获得支持。再看Ⅱ, 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与发展地区的总体水平相差不多, 所以基本能够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Ⅱ可从图中获得支持。再看Ⅲ, 从图表上看只能判断出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饥饿人口所占的比例大, 至于是不是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地从图中得不出来, 所以Ⅲ不能从图中获得支持。再看Ⅳ, 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东亚地区从1992年到2002年饥饿人口比例下降最快也最大, 所以Ⅳ可以从图中获得支持。因此选C。

(二) 行测月月练

1. 从1998年到2004年, 美洲地区啤酒消费量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

A.下降了3个百分点

B.下降了2个百分点

C.下降了1个百分点

D.上升了1个百分点

2.1998年至2004年啤酒消费量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 其啤酒消费量2004年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比重约是:

3. 与亚洲相比, 整个欧洲的啤酒消费量:

A.绝对量多于亚洲, 2004年相对于1998年的增长快于亚洲

B.绝对量多于亚沙, 2004年相对于1998年的增长慢于亚沙

C.绝对量少于亚洲, 2004年相对于1998年的增长快于亚洲

D.绝对量少于亚洲, 2004年相对于1998年的增长慢于亚洲

4. 关于啤酒消费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六年来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增长超过了10%

B.北美洲和西欧啤酒消费量的差距在六年间缩小了

C.亚洲的啤酒消费量始终占到了世界啤酒消费量的四分之一

D.无论是啤酒消费绝对量还是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 北美都有所增长

5. 若中国1998年的啤酒消费量为205亿升, 2004年的啤酒消费量为291亿升, 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中国的啤酒消费量增长率亚洲最高

B.中国的啤酒消费增长占到亚洲啤酒消费增长的90%以上

C.除中国外, 任一亚洲国家, 其六年来的啤酒消费量增长不可能超过3亿升

D.中国六年间的啤酒消费增长量比2004年非洲和大洋洲的啤酒消费量的综合还要多

推荐一道“基础知识”综合题 篇8

关键词:高中;题目;解析

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已在我区和海南、山东、广东实施。根据高考化学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试题除了考查能力外,更体现出了基础性、灵活性以及对学科语言的准确应用。新高考明显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进一步的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工作已经结束,据最新消息,2008年的命题有新的变化,出现要求链状分层次命题,探究性命题的新特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的教学理念,防止搞题海战术,必须改变教法和学法,对习题应精选、精练、精讲。充分利用习题教学,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为此笔者偿试性地编拟了这道以基础知识为主的链状分层次试题。本题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序数的大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用途等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理论为依托,对题目所给的特定元素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并应用到相关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中去解决问题。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极性、键角、化学键的类型、化学式的式量、物质的摩尔质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另外本题从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涉及的知识点多、容量大,但整体上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若第一轮复习完成后使用该题,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其次在短时间内将基础知识做一整体回顾,能够很好地检测复习效果。再此本人也旨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复习过程中,如何利用习题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探究高考的命题方向、特点和题型。本文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推荐题目】已知A、B、C、D、E、F是短周期中的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可形成常见化合物BA4,C单质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占核外电子总数的3/4,E的单质是原子反应堆导热剂的成分之一,F元素的氢化物经过两步氧化后,生成物与水反应生成其最高价含氧酸,该酸是有机反应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请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1)、C单质的结构式为 ,BA4的空间结构为 ,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F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用电子式表示E与F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2)、B和D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键角为 属于 分子(非极性或极性),该化合物与某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B的摩尔质量为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3)、由A、C、D三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盐,该盐是常用速效化肥,盐中肥效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但长期使用该盐会使土壤呈 性(酸或碱),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由A、D、E、F四种元素形成的均含四种元素的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一种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5)、由A、B、D三种元素按照2:1:1,可以形成一种常温下为气态的有机化合物 , 由D、E两种元素按照1:1形成一种固体无机化合物 ,若在298K时,质量为30克的该气态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后放出a千焦的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将气态生成物全部通过足量的固体无机化合物,固体无机化合物的质量增加了 克。

(6)、由A、B、C、D四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常见化合物,按照以下要求写出三种既能与盐酸,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A:B:C:D = 5:1:1:3的化合物为该化合物与足量的烧碱溶液共热的离子方程式为。②、 A:B:C:D = 4:1:1:2的化合物为;该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③、A:B:C:D = 7:3:1:2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两分子该化合物可失去两分子水所形成一个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A、B、C、D、E、F是短周期中的六种元素,可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1~18号元素,范围很小。要求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能熟练地写出1~18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由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占核外电子总数的3/4,可知D为氧元素。在1~18号元素中形成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C,C可能为N2或O2。D为氧元素,则C为N2。已知钠与钾的合金是原子反应堆导热剂,且E属于1~18号元素,E的单质是钠。最高价含氧酸是有机反应常用的催化剂之一,可知该酸为硫酸。H2S经过两步氧化后生成SO3,SO3與水反应生成H2SO4。F为硫元素。又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A、B的原子序数小于7,在1~18号元素中A和B可形成常见化合物BA4,可知BA4只能为CH4。则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所以A、B、C、D、E、F六种元素分别为H、C、N、O、Na、S。在此基础上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C为氮元素,单质的分子式为N2。结构式为 N N,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BA4为CH4,其键角为109.5°,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E为钠元素,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F为硫元素,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E为钠元素,F为S元素。两种元素形成为化合物为Na2S,其形成过程为: 。

(2)、B为碳,D单质为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可能是CO或CO2。但根据中学教材的知识范围和后面的设问可知应为CO2,其的电子式为。

键角为180°,为直线型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先根据 B为碳元素,则生成物B的摩尔质量为12克/摩尔,从二氧化碳到碳的转化,碳元素被还原,其单质具有还原性,常见活泼金属单质钠、镁、铝、铁等都具有还原性。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应为二氧化碳与单质镁的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镁可知转移电子数目为2×2e-。方程式为:2Mg+CO2=2MgO+C。

(3)、由H、N、O三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盐,该盐是常用速效化肥,可知该盐是NH4NO3,肥效元素为氮元素,其质量分数为35%,但由于NH4NO3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所以长期使用NH4NO3会使土壤呈酸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NH4++H2O?葑NH3·H2O+H+。

(4)、由H、O、Na、S四种元素形成的均含四种元素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NaHSO3和NaHSO4,相互反应生成的气体为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SO3-+H+=SO2+H2O。

(5)、由H、C、O三种元素按照2∶1∶1可以形成一种常温下为气态有机化合物是甲醛,化学式为HCHO。由O、Na两种元素按照1:1形成一种固体无机化合物为 Na2O2。30克甲醛刚好为1摩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CHO(g)+O2(g)=CO2(g)+H2O(l);△H=-a千焦/摩尔

根据Na2O2与CO2的反应可知,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相当于CO2中CO的质量,Na2O2与H2O的反应可知,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相当于H2O中H2的质量。而甲醛分子式可以写成CO·H2的形式,所以将质量为30克的甲醛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H2O和CO2,全部通过足量的Na2O2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不用计算,就等于甲醛的质量。为30克。

(6)、由H、C、N、O四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常见化合物,其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有碳酸氢盐、弱酸的氨盐、氨基酸等。(本问设计从①问经②问到③问,完成了从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自然过度)

①、H∶C∶N∶O=5∶1∶1∶3的化合物是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与足量的烧碱溶液共热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CO3-+2OH-=NH3↑+CO32-+2H2O

②、H∶C∶N∶O=4∶1∶1∶2的化合物是乙二酸氨,化学式为:(NH4)2C2O4;该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③、H∶C∶N∶O=7∶3∶1∶2的化合物为丙氨酸,结构简式为:

上一篇:教师县优秀共青团员申请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