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节日活动方案

2025-03-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壮族节日活动方案(共10篇)

壮族节日活动方案 篇1

为开展好__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__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电〔__〕3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__年“壮族三月三”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展”。

二、活动时间

__年4月1日-4月30日。

三、主要内容

(一)组织“壮族三月三”宣传活动。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直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积极配合,举行“壮族三月三”活动新闻发布会,适时公布全市节庆活动日程安排信息,组织各级主流媒体、网站对“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专门集中报道宣传,提高“壮族三月三”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二)组织“壮族三月三”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配合,以“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集中开展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拓展民族文化视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民族文化生活,激发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提升师生民族文化素养,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

(三)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市民宗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开展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各民族人士座谈会。开展走访慰问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名人士、知识分子活动。各县(市、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果。

(四)组织“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市文化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开展体现“壮族三月三”文化特色的原创文艺节目。市级开展“三月三”歌节,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专题活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山歌对唱,原生态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演出等大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促进“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蓬勃发展。

(五)组织“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市旅发委牵头组织,各县(市、区)政府配合,在江山半岛白浪滩景区举办以歌舞表演、民族风情表演、民族特色美食、土特产展销等内容的“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发展,创建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文化主流的原则开展好各项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__年“壮族三月三”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统筹安排,根据当地特点和各族群众需要,进一步细化活动安排,尽早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二)落实责任,周密安排。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紧扣活动内容,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积极创新,认真做好__年“壮族三月三”活动的各项工作,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办出效果,努力打造“壮族三月三”活动品牌。

(三)做好防范,确保安全。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规模大、参加人员多的大型群众性活动,要根据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细致做好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对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要仔细排查,做好应急机制和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__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安全有序进行,营造欢乐祥和、团结和谐的节日气氛。

(四)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确保节日风清气正。各地各部门要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实施意见、自治区政府实施办法以及市委实施办法,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保持防范和惩治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防止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

五、有关事项

(一)各牵头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要围绕活动内容,研究制定有关活动实施方案(含活动项目表)于__年3月10日前报市民宗委(电话:__,传真:__;邮箱:_______)汇总,以便集中上报。

(二)活动结束后,各地各部门要从活动安排、实际情况、新闻报道、社会效果、成绩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工作建议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并于__年4月28日前报送市民宗委,由市民宗委汇总上报。

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 篇2

以“壮族三月三”活动为契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举办符合我市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创新举办形式,注重传承与发展,力争使“壮族三月三”活动有声势、有影响、有实效。各县(市、区)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做好“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整合本地体育组织、体育场地、体育人才,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挥民间组织开展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相邻省市县组队参加当地赛事或展演,扩大活动效果,提高影响力。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花炮、板鞋、陀螺、珍珠球、毽球、龙舟、舞龙、舞狮、抛绣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或展演活动;在保护传承基础上,注重活动实效,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精心设计、策划,丰富我市“壮族三月三”活动形式和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宣传和推介我市少数民族体育。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筹协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主体、文化主流的原则开展好各项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20“壮族三月三”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统筹安排,根据当地特点和各族群众需要,进一步细化活动安排,积极举办各项活动,鼓励当地群众踊跃参与,尽早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二)落实责任,周密安排。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紧扣活动内容,精心谋划、周密部署、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不断创新,努力做好年“三月三”各项工作,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质量、办出效果,努力打造“壮族三月三”活动品牌。

(三)做好防范,确保安全。各牵头协调部门和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规模大、参加人员多的大型群众性活动,要根据国务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细致做好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对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进行排查,做好应急机制和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2016年“壮族三月三”活动在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营造欢乐祥和、团结和谐的节日气氛。

(四)严格遵守八项规定,确保节日风清气正。各地各部门要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市政府实施办法,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保持防范和惩治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防止出现违反规定、违反纪律的现象。

五、有关事项

壮族节日活动方案 篇3

“扁担舞”是壮族特有的一项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我县及周边地区,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拟定于今年“三月三”期间举办xx县“扁担舞”比赛活动,方案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主办:中共xx瑶族自治县委员会

xx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xx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

xx瑶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局

xx瑶族自治县旅游局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4月19日晚8时至10时

地点:县文体广场

三、组织机构

组 长:刘xx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

副组长:王xx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xx 自治县文体局局长

黄xx 自治县旅游局局长

成 员:韦xx 自治县文体局副局长

周xx 自治县文体局副局长

四、参赛对象

1.安阳、澄江、地苏、高岭、大兴等乡镇。

2.安阳镇组织8支队伍(以社区及群众文艺团队为单位)参加;澄江、地苏、高岭、大兴等乡镇各组织一个代表队参加。

3.每个队上场人数不能少于12人,不得多于24人(领队除外)。

4.由各相关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排练和演出活动。

五、活动内容

1、比赛类别:扁担舞

2、比赛形式:以节目表演形式(群舞)呈现舞蹈内容进行比赛。

3、评分细则:本次比赛采取百分制,由专业评审打分,经工作人员计算出平均分。评分标准如下:

(1)动作编排及技术运用:30分

(2)思想感情:30分

(3)舞蹈表现力及感染力:20分

(4)舞蹈创意:10分

(5)服装:10分

备注:选手参加每场比赛的舞蹈可自愿更换。

六、活动要求

1.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在继承扁担舞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具有流畅的`过渡动作,丰富的队型变化。

2.舞蹈的动作设计要体现项目特点。不提倡做力所不能及的难度动作。

3.表现力丰富,富有激情、感染力强,有良好的团队配合与交流,并能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4.时间限制:每个比赛的舞蹈节目限8分钟以内。

5.比赛所用道具及演出服装由各队自理。

七、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壮族的传统节日 篇4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装。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

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必须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向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构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之后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悲哀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构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

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构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

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谓)。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

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之后以猪代之,社王棚一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群众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但是壮年的壮族村寨,则以春节为大年,其活动与当地汉族相同。

壮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篇5

年三十晚

“除夕”壮家称为“年三十晚”,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这是南宁市壮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月初就开始做好各种过年准备,年三十这天,各家都忙着打扫庭院房屋,换洗衣服,杀鸡、打鱼、炸油豆腐、包粽子、蒸年糕。晚餐前,各家都以猪肉、鸡、酒、米饭等作为祭品,祭拜祖先诸神灵;然后烧纸钱、燃放鞭炮。祭毕,便开始吃团圆饭。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以示“年年有余”。

爱猴节

农历五月初五届时,家家户户派人带着南瓜、李果、芭蕉和煮熟的玉米棒等果品食物,或到深山野岭中,或到弄场上摆放,然后匿藏到石旮旯里,一直等到成群结队的猴子会聚,看着它们一只只吃足嚼饱,又活蹦乱跳地将大南瓜搬进山洞里之后,人们才悄悄地离开。传说这一习俗与农智高起兵反宋有关。一次,农智高的部队被困山上,靠挖草根剥树皮以充饥。五月初五的一天早晨,忽有数以万计的猴子抱着一只只大南瓜自悬峭壁而降,义军因此得救。故人们立节报偿。

蓄水节

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

拜请月神节

8月15日,俗称中秋节、仲秋节、团圆节。壮族群众在这一天吃月饼,蒸粉做糕,当鸡杀鸭欢度节日。以各种方式赏月、祭月、拜月。

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送灶节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送灶节。传说,天帝派灶王到人间掌管各家烟火和监察人们的品行。每年是日,灶王都要返回天庭述职,禀报人间情况。人们为了讨好灶王,使它“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便用牲醴祭奉之,祈求家人平安,生活美满。届时,各家必杀一只大公鸡以祭,让灶王上天时作座骑用,送灶王上天。除夕还得祭迎灶王返回。所以,壮家都趁灶王离去期间,各家便修建新灶,打扫卫生。送灶节过后,各家即开始为过好春节作准备。

重阳节

过去,市郊壮族有过重阳节的习惯。九月初九,各家设案具牲以祭祀祖先诸神,然后全家聚餐,孝敬老人。是日,有的地方还有祭扫祖坟之俗,如双定五联村一带的壮族,各家在清晨时就带着祭品外出祭坟。

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的风俗习惯。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壮族的传统节日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

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装。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

春社节

又称“保阳节”,含有“春祈”之意。二月初二这天,各村或宗族合资杀猪宰羊,到社坛或土地庙祭祀社王或土地公,祈求神灵保佑全村平安、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古有“春社,城乡醵钱祀土神,老幼聚饮散福”之俗。其祭社活动各家一人参加,一般都是男性(即各家家长;如果其父去世,则由长子参加)。祭毕即在社坛前聚餐,或按户平分祭品回家祭祖先。

尝新节:

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的时候举行一般是单家独户过,也有请邻近亲友来一起过的。尝新这天,家家户户都煮大甄新米饭和丰盛菜肴。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来绿稻叶供在神龛上,把准备好的饭菜水果供上,烧香、点亮油灯。一切准备好后,把狗叫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每样菜都给一点,为了感谢它的功劳,这一天让它先吃饱,以示犒赏。

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三月三歌节

许多地方举行歌圩活动,歌节期间,男女老少到村边的山坡、草坪、晒场、树下,互用山歌对答,歌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壮族的传统节日山歌内容广泛,有情歌、赞美歌、农事歌、古歌等,歌手们根据对方盘歌内容,随编随唱,表现壮家人的聪明和才智。参加者多为未婚的男女青年。大家以歌代言,以歌会友,以歌择偶,以歌倾诉衷情。许多青年或歌技出众者,在歌圩上找到了意中人,最后通过抛绣球互表爱意。有的地方,此日祭祀先人,各家各户做五色糯饭,备上祭品去拜山(即扫墓),纪念祖先。

壮族的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谓)。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

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不过壮年的壮族村寨,则以春节为大年,其活动与当地汉族相同。

壮族的赶降节

赶降节即赶降霜降节活动之意。流行于大新县下雷乡一带的传统节日活动。每年霜日前夕,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盛装艳服,带着糍粑等食品、土产货物及香烛供品,赶到下雷乡来聚会。此日举行祭祀“莫怀将军庙”仪式,趁此进行社交会友或易货买卖,夜里青年男女对歌作乐,交友谈爱,故又称为“霜降歌圩”。前后热闹三天才“散降”。

祭青苗节

每年农历七月间择日举行届时,以猪肉、米饭作为供品祭村外田边,表示让禾苗神享用。接着开始路禁,以免惊扰苗神。同时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高唱农事歌,预祝丰收。

新谷节

农历十月收割完后的第一天用新收获的糯米舂糍粑,同时杀鸡宰鸭祭奉神祖,以示庆丰。

中元节

中元节是专门祭祀祖先亡灵的一个节日,又称为“鬼节”。七月十三日、十四日两天,各家各户都杀鸭备肉,用纸剪成船、鞋、衣服、人、马、钱等冥用品,祭祀亡灵,以求庇护。出嫁妇女携带祭品回娘家行祭。中元节之礼俗,迄今依旧,人们已多不信鬼神,仅以祭祀礼仪,表示对死者的缅怀。

冬至节

冬至是壮乡普遍过的一个节日。是日,各家具牲醴,祭奉祖先,举家欢饮,名“吃冬”或“过小年节”。有的则合祭宗祠。

壮族的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壮族的传统节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

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

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清明节

从三月清明开始一直延续到谷雨期间,各家各户祭扫祖坟,带着五色糯米饭、熟肉、鸡、酒、纸钱、香烛、鞭炮、纸、锄和铲,去祭扫自家的祖坟。一日祭扫未完,翌日继之。晚归后再盛祭家中祖先神坛。

庙会三月初三,那龙、双定乡镇一带的壮族有举行庙会的传统习俗,参加者均为已婚妇女,一般以村或族自发组织进行。这天早晨,妇女们携带煮熟的.猪头、鸡、五色糯饭和以纸剪成的人和马,聚集到祠庙里,祭拜神灵,祈求保佑。有的还请道公或巫师来跳唱、占卜,并进行对歌活动。晚上回来再聚餐。拜庙活动一般为期一天,也有的进行二至三天。

花炮节

每年二月初二,邕宁县中和乡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个村坡派出强壮的小伙子组成队伍,聚集在花炮场地进行抢花炮比赛,获胜的村队,即意味为本村争得了吉祥、幸福和丰收的好年景。

壮族的端午节

五月初五过端午节。这天,各家各户包凉粽,设具牲醴以祭祖。人们还到荒野折回艾草插于门户,饮菖蒲雄黄酒,妇女制作五色香囊,佩以避邪;或采百药煎水沐浴,以防疾病。临近江河的地方,还举行龙舟竞赛,至今犹然。

尝新节

六月初六是土地公的诞辰,故以牲肉祭祀土地神,以求村寨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壮族的传统节日是日,如果晴空日丽,是好年景的征兆;人们还把衣物拿到太阳下曝晒,以防虫蛀和霉变。农家还定六月初六为尝新之节,即尝新米,届时具牲醴,备香烛,以祭田祖,以祈有年,称田祖为田头亚公。田中遍插纸旗,以驱害虫。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各家妇女都忙着磨米打饼(旧时以糯米粉煮熟,加拌黄糖,然后置于木模中压实成饼;现已普遍到市场购买月饼。)互相馈送;并购买猪肉、杀鸡,具备果品,入夜供奉月神,合家欢聚。孩童则烧一把香,插在柚子皮上,中置月饼,悬于竿头,三五成群,追逐村巷,尽情嬉闹,以祭娱月神。

庆丰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十月是稻谷收割进仓的季节,为庆祝丰收,酬谢神祗,十月初十(时间各地不一,有的为初七、初十、十一或十二),各家各户都杀鸡、打鱼、做糯米饭,祭祀祖先诸神。

结拜节

五月十三日按旧时习惯,男子年满十二岁便有结拜弟兄的权利。届时,有结交的好友两人,便请老人主持结拜仪式,双方互报年龄,喝生鸡血,禀报祖先,对天发誓。仪式之后便成好兄弟。

药王节

农历五月端午节日内容各地不尽相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带壮族群众上山采回乌柏、田基黄、葫芦茶、元宝草等草药煎汤来洗澡。据说可以使皮肤光洁,不生疥疮。靖西县一带壮族有专门的药市。各家各户还包“羊角粽”,在屋里煮熬醋液,烧柚子皮,在门上插艾草等,以表示驱邪。

众神诞节

农历八月初壮族是个信奉多神的民族,他们将八月初二视为众神的共同节日。壮族的传统节日因此,每年是日便具备祭品以祭拜。

祭祖魂节

农历七月十四相传古时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过的,云南文山地区至今仍有保留。后来发生一场灾乱,一些人提前过节,然后逃乱;另一些人逃乱回来才补过节。

因此变成了现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过节的习俗。这个节日的内容是祭祖和祀鬼两种。相传七月十四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天祭奠远祖。又传说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无家可归,成为野鬼孤魂,他们四处游荡作祟。

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杀鸡杀鸭,蒸糕做馍,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鞋袜。家祭之后,入夜又到河边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并让其灰烬随水漂流。另外,这一天凡已出嫁之妇必回娘家省亲,但过节后须回去,当夜不能在娘家住宿。

百灵节

九月初九相传是为纪念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青年勇士百灵而举行。是日,青年男女欢聚在百灵泉边,祭祀百灵,行歌互达,尽兴娱乐。

九月九节

壮语有“九九归一,百岁成仙”的说法,此节主要是给老人祝寿,是老人寿辰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没有老人的农家也都过节,但有老人的农户则特别讲究。儿子要给老人剃头、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来,并带给一只鸡,几斤米,俗称“补粮”,给老人添粮增寿。席间,子女儿孙先给老人喂饭,然后才进餐,以示孝敬。

牛魂节

每年农历四月八,也有一些地方在六月八或八月八举行。

相传四月初八为牛王诞辰。它原先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为人间种草绿化,玉帝规定它每走三步撒一把草种,可它却一步撒三把草种,这么一来,地上的草比禾苗还多。玉帝便把它罚到人间去吃草。牛到了人间,以草为食,为人耕种,一年辛苦到头。人们感激它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是日,农家给牛休工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梳洗一番,把牛栏修整一新。寨老们对全寨的牛评头品足,激励各户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饭,用枇杷叶包五色糯饭喂牛,有的在屋外摆上酒肉瓜果供品,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饭桌打转,然后全家人才吃过节饭。

壮族的鸡得节

壮族节日活动方案 篇6

吃立节

吃立节是龙州、凭祥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据说中法战争时,当地壮族人民因忙于抗击外国侵略者而顾不上过春节,直到正月三十才凯旋而归。为了庆祝胜利,补过春节,当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个节日来过,此后相沿成习。

歌婆节(歌墟)

壮族人民的歌婆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它是壮族地区传统性的群众活动。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届时,青年男女从各地汇集在固定地点,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一般有数百乃至数千人参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对唱,这一组同那一组问唱,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并多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据文献所记,歌墟始于宋代,明代的歌墟已与今接近。

娅拜节

节日及活动方案 篇7

1、元旦(1月1日)

三天假期(1月1日—1月3日)

2、春节(每年不同)

3、情人节(2月14日)

4、“三八“节(3月8日)

5、清明节(4月3日)

三天假期(4月3日—4月5日)

6、劳动节(5月1日)

三天假期(5月1日—5月3日)

7、端午节(5月5日)

三天假期

8、中秋节(8月15日)

三天假期

9、国庆节(10月1日)

七天假期(10月1日—10月7日)

10、圣诞节(12月25日)

附:

四大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

二线节日:“三八”节、圣诞节、情人节。

三线节日:教师节、“六一“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新增节日:除夕、清明、端午、中秋。

没节造节:如,衬衫节、彩电节、网购节(针对光棍节)等。

节日期间除了要打价格牌外,还应该打情感牌、文化牌等。商业劳模、首席营业员、全国消费者零距离、联谊会等。

产品节日促销活动方案(七夕情人节玫瑰花促销为例)

一、市场调研

二、目标市场

三、目标市场定位策略

四、推广策略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渠道策略

传播策略

五、活动策略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物料

活动流程

活动预算

六、效果评估

通用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一、背景介绍

二、活动目的三、活动主题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人员配置

七、前期准备

前期调查

宣传推广

活动设备安排

八、活动内容(流程)

九、物料清单

春节节日活动方案 篇8

活动时间:2月18日

活动内容:活动当天,在本超市一次性购物68元的顾客,可获得“开门见喜”红包一个。红包奖品包括1元、2元、5元、100元人民币或其他礼品,保证100%有奖。

温馨提示——单张满额收银条仅限赠送1个红包。

DM快讯规划P封——主题:吉祥富贵贺新岁+3支礼盒单品;

主题:红火大年,礼尚往来

白酒礼盒、红酒礼盒、保健酒礼盒、大礼包、盒装饼干、冲调礼盒30支单品

主题:新年倍旺,身体倍棒

保健品礼盒、茶叶礼盒、蜂蜜礼盒、冲调食品15支单品

主题:休闲美味过大年+心醉情人节

休闲包装食品(饼干、膨化、威化、蜜饯、熟食)12支单品

巧克力、咖啡、果冻、单支红酒、果酒6支单品

主题:休闲美味过大年

休闲包装、散装年节食品(瓜子、花生、开心果、果浦、糖果、果冻)30支单品

主题:新年,更多呵护

个人清洁护理用品(含卫生棉)15支单品

主题:清爽新天地

家用清洁护理用品与纸品(不含卫生棉)16支单品

主题:全身换新过大年

针棉、鞋品、服装12支单品

主题:新年扮新家

家居、家电15支单品

主题:全家喜团圆

水奶、碳酸、果汁、单支白酒、厅啤、桶装白酒、甜酒15支单品

主题:全家喜团圆

食用油、调味酱料、挂面、食品类干货9支单品;涮片、海鲜丸子、速冻、火腿6支单品

主题:全家喜团圆

腊制品、干货、生鲜礼盒、冷藏乳制品12支单品

主题:全家喜团圆

鲜肉、淡海水产、禽蛋、米、水果12支单品

熟食(各种炖煲、火锅)3支单品

特别要求:

①不同的小标题所对应的版面应以不同的底色区分!

②P5、P13每个P分别规划出两个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关联的版块,如休闲零食与情人节礼品专版、火锅涮料及调味品专版,请将每个品牌按系列排版,每个产品系列用一种色块区分,有买赠活动的系列商品其活动内容放在本系列标题旁醒目位置。

③3个主题促销活动简明细则在封底体现。

宣传战略规划巨幅喷绘1块:体现3个主题促销活动。

主通道吊挂双面写真KT板38块:“虎年贺岁年博会”。

门头单面写真KT板1块:“虎年贺岁年博会”。

门柱喷绘包圆柱2块:“虎年贺岁年博会”。

橱窗喷绘2块:“虎年贺岁年博会”,3个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

堆头围布:1F、2F主通道快讯商品堆码。

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中秋节的来源及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活动主题:

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个主题,挖掘节日丰富内涵,通过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等活动,在思团圆、讲和谐的气氛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情怀,进一步唱响时代主旋律,崇尚文明、向上、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三、活动内容:

1.利用网络、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用8开纸办一张“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颜色鲜艳。

2.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学习一首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3.通过网络、书报、电视等了解和观看有关中秋的民俗故事。

4.积极开展中秋网络媒体送祝福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电话、手机等媒体,在中秋、国庆节期间为自己的长辈、朋友发条短信,打个电话,发一封电子邮件,送上一份浓浓的祝福,分享欢度传统佳节的喜悦。

5.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以自己在中秋、国庆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在班级同学中进行交流,再一次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深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2013年,我们将以教育局下发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方案为指针结合我乡各小学实际全面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的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民俗习惯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

2、各小学结合本校校本课程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素养。

三、活动形式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中的“节日”既涵盖我国民俗中的传统节日,又包括结合学校自主发展与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体艺术特色节日。为此,我们将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与特色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并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把原本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活动的点连成线、形成面,最终构建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多纬度教育活动体系,用富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学校道德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将“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教育做大、做强、做新,并形成自身鲜明有效的学校主题教育特色。

四、参与对象

各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五、“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安排:

六、活动要求:

各小学辅导员请把每一次开展活动的方案、总结、邮箱,纸质活动资料留本校存档。

松岭门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2013年8月28日

2013年“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松岭门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围绕统筹城乡抓党建抓好基层党建促发展下一篇:第一次坐船优秀作文300字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