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精选8篇)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篇1
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为深入推进语文主题学习,按照教研室及学校的相关要求,结合本班实际,从本学期开始,将强力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使实验取得实效,特制定本计划。
一、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构建起适合本年级段教师和学生的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模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主题学习经验,并力争在全市推广。
二、阅读目标:
1.从一年级开始,拼音和汉字学习就要和阅读结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速度,扩大阅读量,少写字,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本年级每学年课内外阅读量10万字以上。让学生按照要求圆满完成阅读任务。
三、实施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理念。
理念是先导,理念决定行动,我会认真学习《安丘市普教教研室关于深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促进全市语文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意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语文主题学习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构建阅读课和语文主题学习单元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课内阅读效率,加大学生的阅读量,结合本班语文主题学习的现状,我要着力打造了一下四种课型:
一篇课文带多篇主题学习丛书课堂教学模式,单元组整体教学课堂模式,主题学习丛书阅读课教学模式,双阅读主题习作课堂教学模式。
3.改革备课模式。
以以上四种课型为基准,在实验过程中,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教研组共同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形成通案,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情况进行调整。
4.开设专门的主题阅读课。
组织学生拿出每周2课时用于课内阅读主题学习丛书。
5、课内课外多措并举,培养阅读情趣。
在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小学阶段要达到的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构建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活动课尽享读书之乐。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乐在其中。
6、学生建立主题阅读笔记本。
学生都要建立读书笔记本,规范读书笔记的使用格式,尤其对主题阅读丛书的阅读必须记录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好词、好句(可以书面赏析)、好段(可以书面赏析)、一课一心得、仿写等。
7.将主题学习纳入日常教学检测。
不仅重视书面评价,还要重视口语、实践能力的评价,把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转变为评价学生对课外文章的阅读能力,不再对课文课内阅读的内容进行评价,彻底解决阅读教学中老师不敢放手少讲课文的问题。
8.改革作业形式。
推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要打通单元中的几篇课文的界限,进行整体教学,这样原来的语文课堂作业本就必须进行改革。对语文作业只设3种:写字作业、学生作文本和读书笔记。要通过改革彻底删除我们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教学环节,给学生、教师留出足够的课内阅读时间。
总之,我们在实验中一定要立足“主题学习材料”,整合多种资源,以此为平台,引导学生主动读、悟、记、听、说、写,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学用结合,互相促进。我们要运用好主题阅读丛书,科学地理解主题阅读思想,创新地运用主题学习的方法,将语文学科变成生命科学,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心中的秋天”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秋韵如诗》。
2.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 让学生走进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 欢呼它的绚烂。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铭记秋天的深刻。在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快乐的足迹。
3.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和背诵积累《秋诗五首》中的五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
1.承前启后:同学们, 我们刚学完了语文教材第三组的课文, 了解到在我们心中,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里面的五篇文章与第三组课文的主题相吻合, 所以我们选择它们作为课外阅读的最好的补充材料。
2.浏览目录:大家看看目录, 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内容包括《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共五篇文章, 你打算怎么阅读?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读书?
3.运用迁移。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中去, 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古诗, 第一步:自读诗句, 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运用查字典、联系实际、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大声朗读全诗, 图文结合或发挥想象, 把自己当作诗人, 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
二、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地朗读或者默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
2.小组合作:请六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朗读六篇课文, 并相互点评。
三、智慧碰撞
1.阅读思考。
(1) 《留住秋天》一文中, “举目远眺”、“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是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
(2) 在《秋姑姑》这首诗歌中, 秋姑姑是什么样子呢?秋姑姑还给谁涂抹了什么颜色呢?
(3) 在《秋天、秋天 (节选) 》一文中, 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美景?为什么他会觉得孤独?
(4) 《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这五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仔细读了课文后, 你是怎么理解《赞美秋韵》、《思念家乡》中的诗句的?
2.谈论交流。
3.阅读汇报。
4.教师小结。通过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的学习, 我们走进了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了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了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了秋, 欢呼它的绚烂。我们还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而秋天的深刻更让我们铭记在心。在这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
四、背诵积累
努力把《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五首诗练习背诵下来。
五、读书摘抄
把《思念家乡》的五句诗抄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秋韵如诗
秋天———美丽、饱满、丰硕、绚丽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篇3
一、丛书让低段学生入学“软着陆”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行为习惯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怎样让他们尽早进入一年级学生的状态,此时,丛书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假如我是雪花》一书前面1到22页的儿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不但能帮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还能激发他们上学的乐趣。如儿歌《上学歌》《上学多么好》,让学生感受到上学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情;《上学歌》《好学习》告诉学生校园的行为规范;《坐得正》《上课守纪律》告诉学生上课应该怎么做;《课间安全牢记心》《广播操》《做早操》等告诉学生课间要文明活动,安全活动;《学习歌》《值日歌》告诉学生要有担当,会为班集体服务。同学们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的同时,渐渐地学会了“站如松,坐如钟”,上课要认真听,下课要文明玩。他们的行为习惯在儿歌的熏陶下日渐规范。这些儿歌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衔接作用,让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愉快而顺利地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丛书是拼音学习、识字的小助手
怎样让一年级的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汉语拼音,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儿歌。《假如我是雪花》一书里正好有非常全面的拼音儿歌,包括《标调规则》和《四声》,学生可以在诵读儿歌中识记这些枯燥的拼音,既提高了效果又激发了兴趣。如“牙齿对齐(iii),妈妈给我织毛衣;火车到站(uuu),运来钢材造新屋”等,既读准了拼音,还提高了效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要求,笔者视情况有时通过教材来完成,有时通过丛书来完成或补充。如课标上要求的会写700个生字,会认400个生字,笔者就是带领学生通过教材学习,通过丛书进行巩固的。这些生字通过教材学习后,及时在课堂上使用丛书阅读儿歌,当堂巩固所学的生字,这样既扩大了课堂容量,也达到了很好的识字、认字效果。如学习了《操场上》后,及时阅读儿歌《太阳公公起得早》《广播操》《做早操》等,巩固了生字“操、跳、排、蹦、腰、身体、腿”等字。
三、通过丛书初涉经典
丛书《假如我是雪花》一书还安排了大量经典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向往。如“趣味成语妙妙妙”,让学生在儿歌中学习了“惊弓之鸟、夜不闭户、百里挑一、百发百中、高枕无忧、趁火打劫、放虎归山”等大量成语;还有“走进古诗王国”中,学习了《敕勒歌》《江雪》《寻隐者不遇》《相思》《宿建德江》《风》《池上》《登鹳雀楼》《塞下曲》等古诗,不但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间大量积累古典文化精髓,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教材《丑小鸭》带领学生走进了童话的大门,《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带领同学们走进寓言世界,丛书里还配置了大量优秀的童话和寓言,帮助学生认识童话与寓言、阅读童话与寓言:《樵夫与赫尔墨斯》《狐狸和鹤》《驴子和夜莺》《第一百棵大树下》《小花鹿迷路》等优秀的文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童话与寓言体验,点燃了他们阅读童话与寓言的兴趣,进而激发了他们阅读整本童话和寓言书的兴趣。很多学生通过阅读丛书,激发起阅读兴趣,开始阅读整本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经典书籍。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篇4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的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
2、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美感和韵味。
3、在读懂课文、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作者美好情感的。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共同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重组单元教材】
一、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于助人的风尚。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备注】:(学法指导)
一、《穷人》代阅读课文《小抄写员》
二、《唯一的听众》代文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
三、《用心灵去倾听》代文阅读《幸存者的记忆》 【课时安排】:预习达标2课时,课文学习4-5课时,群文阅读2课时,回顾与拓展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人间处处有真情——预习达标(2课时)【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环节
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二、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1.六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互助合作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进行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的认读,词的理解,课文朗读的熟练程度。整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调整。
二、、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字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搁”“裹”“虑”“歉”“溜”“割”“魁”等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
三、考查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运用。
学生可自由展示词语的意思,并选择造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1、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
2、学生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五、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其余学生可作补充。六.问题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提出来。
七、我的发现。
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交流展示。作业设计:
1、学会本单元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积累好句子。板书设计:
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篇5
一、主题学习的思想
实验新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念着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了的。学生阅读量少和教师教学资源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及至整个学校教育的“瓶颈”。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学生的长期积累,只注重知识教育而人文精神,只注重课文的共性分析而人性化的阅读,语文课堂缺少生活情趣和学生的感悟体验,了课堂的高耗低效,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主题学习”实验整合我市“朝阳读书”、“语文实验室计划”和语文改革的优秀,使学校、学生、师资都能够适用的学习,从而使课堂变得轻松,使语文变得简单,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习负担。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意义
彻底语文教学,扭转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培养学生文化底蕴,了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主题学习实验的目的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探讨新的科学阅读方法,识字速度,阅读,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使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自主阅读的兴趣,乐于探究,努力和求知的心理倾向。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同伴之间的,来共享阅读资源和。
3、能自由、流畅地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学生课内阅读的。
4、培养学生对信息(阅读资料)的能力,包括收集资料质疑能力,分析能力,表达思想和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师和学生学习研讨的,培养师生的学习习惯,的语文课堂。
四、主题学习实验的主要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为解放教师和学生,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主要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起合作学习机制。在课堂上少讲,精讲,教师讲解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为主题阅读拓展空间,让学生阅读的快乐。
2、科学规划,安排
教师要打破常规,制定科学细致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时,每两周学完单元的教材和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的进度学习。学生的学习。
3、大胆改革,学案引领,整体
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每篇文章只提一两个问题,问题学习思考,屏弃所有不必要的环节。逐渐两种以学案为引领的课堂学习模式:①学课文或学配套的主题学习文章的单元整体式。②一篇课文带几篇主题学习文章的辐射阅读式。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主题学习”备课模式,鼓励学生多读书,师生共成长。提倡单元备课,用学案代替教案。作业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行之。
4、多种课型,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学案引领的方法,学生拓宽学习内容,加大阅读量,另一也典型文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选文的特点不同的训练,学生
诵读,积累优美语言。
5、课内课外多措并举,培养阅读情趣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篇6
一、单元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地球只有一个,面对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由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两只鸟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和新语文主题阅读《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森林,你好》、《种树》、《草坪青青》、《森林的早晨多美好》、《环保拍手歌》、《只有一个地球》还有经典诵读里的14篇课文组成。学习这组教材,我们应让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渐渐萌生,让他们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71个生字,会写“和、语”等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课。
3、通过学习本组课文,逐渐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4、从识字中发现规律,学会新的字。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雾、霜”等64个生字,会写“和、语”等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课。
3、在学习课文中逐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把识字与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利用课文插图,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3、在朗读指导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疑问句、感叹句、叙述句的不同语气,体会“?”“!”“。”的不同作用。
4、写字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并注意指导学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
5、利用多媒体课件收集关于环保的资料,并通过展示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识字3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会认读“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两翼目标
1读背单元导语,激发爱护环境的兴趣。2阅读经典诵读中《地球妈妈咧嘴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双主读单元导语。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放影大自然的景色)
2.出示课题。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分节试读。
3、引导发现:课文跟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指导发现对对子形式)
4、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3)正音
三、归类突破,领悟方法
1、出示本课生字:这些生字中藏着一些秘密,小朋友睁大小眼睛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相机引导。
2、活动中巩固识字:开火车、猜口形等游戏识字。
四、生字回文,再读课文
1、师生交叉读。
2、生生交叉读。
3、学生下座位找伙伴玩对对子游戏。(边读边拍手。)
五、书写生字
写“和、千”两个字,写好两个字的第一笔。
六、作业延伸。
每人收集对对子。
第二课时
一、在创新中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中两幅该用上哪个词语?
二、感情朗读课文。
1.个别读。(指导评价)2.开火车读。3.齐读。读出喜欢大自然的心情。
三、扩展活动。
1.读读课文中的对对子。2.分组自编对对子。3.反馈。
四、练习写字。
1.认一认:观察田字格中的“语、李、秀、香”,发现它们的特点。
2.说一说:说说要提醒大家什么。
3.练一练:练习书写生字。
4.评一评:展示作品,互评。
五、学习经典诵读《地球妈妈咧嘴笑》
【板书设计】 识字3 朝阳 晚霞 晨雾 秋霜
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蓝天碧野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课后收集对子。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 篇7
若干年来, 语文教学在教育理念上常常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语文教学实践也呈现着非此即彼、左右徘徊的钟摆式发展轨迹, 以至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目标不明、内容不清、实效不高等各种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教师们对语文教学教什么、为什么教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稳定认识。
董蓓菲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 :
语文教育之所以被骂得很多, 就是因为语文教学具有复杂性。我们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 既要继承好的语文教学传统, 又要和西方的教学努力站到同一个水平上。课改十年来, 从课程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再到教材改革, 各种各样的教学思潮走进课堂, 对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没有跟上, 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操作方法, 因此造成课改十年的成效不如大家期望的那么明显。
邹春红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 :
语文教学的理论太多, 令人眼花缭乱;实践中对新理念和新方法做“加法”多, 做“减法”少, 总让人目不暇接。从历史发展看, 语文教学实践总在左右徘徊, 一直都在探索之中。上世纪80年代阅读教学重故事内容和人物分析, 有固定模式, 从内容到内容, 把针对内容的训练当成主体。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 很多老师将加强语言训练当作语文的本质。后来“课改”提出加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这中间可谓花样繁多, 但课堂的实效性却不强。
黄兰 (重庆市第二实验小学) :
我们期待能够厘清语文教学的本质, 使老师们走出混沌, 不再纠结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问题;期待不再在专家的辩论中徘徊和丧失自己。
王崧舟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
语文的本质和个性在哪里, 这是课程改革狂飙突进后留给我们的反思。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已经可以取得一些共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 可以在一定程度揭示语文课程的特殊性。
其他学科课程标准里都有内容标准, 而语文课程标准里则没有, 这是否透露了语文教学自身的悖论?一方面它有其规定性, 但语文学科的言语性和母语的习得性又使我们很难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准确的预设和表达。
纷乱的教学现象是不是掩盖了语文学科不是知识学科这一事实?
柯孔标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
语文肯定不是知识学科, 但语文教学时刻离不开知识。对于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知识, 目前还不是十分明晰, 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英语学习的经验为例, 初学英语时学习了大量语法知识, 但在实际运用英语时, 语法规则大多已忘掉, 但是讲话时还会体现出对语法的运用。这就像建筑时的脚手架。建房子时必须要有脚手架, 但是房子盖起来, 脚手架就撤掉了。
汪潮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
对语文本质和特征的准确把握必须澄清相关方面的相互关系。如不同层次教学内容, 即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
王崧舟、盛新凤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研培训中心) :
还应该研究语文内容与形式, 即言与意的关系;语文训练的科学序列、实用性与“小火慢炖”式的积淀、精神陶冶之间的关系;显性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关系;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的关系, 等等。就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言, 教学必须首先保证内容的确切, 再选择方法;就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而言, 教学内容不同于教材内容, 教语文不等于教教材。
展望二:语文教学实践有所改观
首先, 语文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 清楚教学内容。只有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才能够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包括教材文本的体裁等) 恰当设计和表述教学目标, 并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落实目标。实践证明, 在特级教师的引领下, 普通教师通过参与教学研究可以形成比较明确的目标意识, 比较清楚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和训练序列。杨屹校长和吴群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她们在此方面的尝试和收获。
杨屹 (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小学) :
当前班级授课、年级累进式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教师对学生知道或不知道什么, 只有大致了解, 缺乏针对性, 尤其是难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突破此问题, 就需要采取个人化的教学策略, 诊断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 确定精确化的指导内容和方式。我们的尝试是, 组织教师通过专业化的学习和共同研讨, 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理清各个年段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努力标准, 再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作比对, 明确学生需要有哪些持续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 尝试根据一般学生达成努力标准的学习过程绘制“教学路径图”, 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和课堂教学环节目标。在教学实施中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进程及时测量和监控, 并依据测量数据指导后续教学。
吴群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教研室) :
我们的团队主要开展的是建构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此研究的意图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师的教学, 改变教学过于随意的现实问题。在学习借鉴新教育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教师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核心目标、拓展延伸目标三类。基础目标是学生不用教就会的, 核心目标是教学的重点, 拓展延伸目标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较高要求。教学过程基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检验实现基础目标;二是突破核心目标, 包括汇报预习收获、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归纳整理展示交流、语言实践等四个环节;三是通过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深化拓展延伸目标。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 教师的目标意识浓了, 经常思考和反思三类目标如何设定, 备课时会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能够落实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更加关注言语形式的指导, 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得到控制, 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次, 学生能够在课堂潜心学习, 提升语文素养。
俞国平 (浙江省乐清育英小学) :
教学改进只有在能对学生学习带来积极变化时才有实效。要建立“以学为主”的课堂, 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集中的内容, 有充分完整的时间, 学习过程能够表现出整体、连贯、有层次的提升。概而言之, “教学内容上以学定教, 教学过程上先学后教, 教学要求上多学少教, 教学评价上以学论教”。
董蓓菲:
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 联系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公平问题尤其重要。落实到课堂上, 就是要追求教学公平, 力求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教学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盛新凤:
以学为主的课堂并非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主客相生的关系, 是师生相互作用、教学相长的过程。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教师从“请跟我来”式的教学转变为“我跟你去”的教学, 但实践中出现教师该讲的不敢讲、不敢展示等现象。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学互动, 教与学之间不断地相互转换。
对于教师在语文课堂指导什么的问题, 阅读教学当然是要兼顾语言内容和形式, 将对知识性内容 (如写作方法等) 的理性分析和运用, 与对文意的感悟和体会有机结合。
董蓓菲:
PIRSA等国际测验项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功能:享受阅读乐趣;参加阅读活动;通过学习阅读教科书阅读其他知识。为了实现这三个功能, 可以利用任何教育手段。阅读教学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对文字产生意义, 形成自己的理解, 由此发展其阅读兴趣及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结合国际阅读测验 (PIRLS) 的试题案例分析, 目前中国学生缺少的能力是在读完文章后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要培养这种高级思维的能力, 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如下面的试题:“你觉得老鼠容易被骗吗?说出一个理由。”“你认为罗伯是个怎样的人?举出两个例子。”“文章的哪些内容可能令人不相信?”当然,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教学, 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其他方面的教学, 比如习作、写话, 包括写句子的活动;再如听记、口语交际, 等等。
展望三: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化和扩展
语文教学实践的改进要以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为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 包括政府、课程和教学领域的专家、教材编写者, 也包括广大教师。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清、内容不明的问题, 许多老师指出现行语文教材在教学指导性方面存在着局限, 进而对语文教材的改进提出了期许和建议。
黄兰、邹春虹:
要从“阅读独大”转变为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给以足够的关注。目前许多公开课是以阅读教学为主, 其他课型极少。以后的教研活动要力求改变这种现状, 增加对其他课型的展示和研讨。其次, 语文教学研究要兼顾课内外的语文学习, 将课堂教学研究与课外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活动相结合。另外, 还要从重点研究如何解读教材、如何教转向兼顾研究学生如何学及学得怎样等。
汪潮:
在语文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方面, 要有一种整体观。例如, 对于教学内容, 不能孤立地讲选取哪个内容, 而要从整体上进行思考。
盛新凤:
对于语文教学改革, 我们的思维方法中应该有一种融通的思维, 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 非左即右。
董蓓菲:
至于具体的研究策略, 要用科学的态度, 对我国100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历史进行梳理和分析, 总结出被时间证明是正确的一些规定性要求, 比如识字教学、课型教学、文体教学等。对国外母语教育的实践经验也需要以科学态度进行分析和选择性地借鉴。
赖正清 (浙江省龙游县教研室) :
我们对3000多位学生做了调查, 主要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教科书中选文的满意度和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学生的喜好与教师的想法有一定差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教科书在可读性方面还可以进行一些改进。
俞国平:
我也曾对教师进行过调查, 了解他们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内容。结果发现许多教师对此没有明确的想法, 教学设计时“想当然”的成分很多。教科书没有将课标的要求切实转化为有序的教学内容。为此, 我期望建设高质量的教科书, 在教学内容方面有较高的确定性, 并有明确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综合而言, 就是语文课程教材化, 语文教材教学化, 或者说教材内容课文化, 而课文练习化或实践化。
黄兰:
教科书内容要突破课文主导的面貌, 通过教材的组织结构使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与阅读教学 (课文) 一样有一定的地位。
三年级阅读主题:辛勤劳动 篇8
秋,是个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季节。
金色的秋天,花最美,引人注目的是那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火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田野里,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不时地轻吻大地,农民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子割下来,忙得汗流浃背却乐得笑容满面。晒谷场上,堆积如山的谷子充满了你的眼帘。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啊!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读后实践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和____这三个对象连句成段的。
2.写出文中的四字成语。
3.根据原文填空
( )秋天 ( )菊花 ( )枫叶 ( )稻穗
4.“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啊!”“这”指的是什么?
捉青虫
一放学,我们种植小组的同学就来到菜园捉虫。
走进菜园,我蹲下身子,把菜叶一片一片翻过来,找了好一会儿,连一条小虫也没有找到。我又轻轻打开菜叶,仔细查看菜心,终于找到了一条小青虫。这个坏蛋可逃不了啦!我马上伸手去捉,手刚碰到它,小青虫就蜷缩起来,把我吓了一跳。它会咬人吗?我转念一想,就是这些坏家伙,偷吃我们亲手种的青菜,多可恶啊!于是,我就壮着胆子,捉住了它。我把青虫狠狠地往地上一摔,用脚一碾,立刻结束了它的生命。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我们把菜园里的青虫消灭了。
读后实践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第( )个自然段是短文的重点段。
2.按下面的三个意思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用“||”分开。再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对应的括号内画“√”
(1)找虫。( ) (2)捉虫。( ) (3)灭虫。( )
3.从短文的第二自然段中至少找出5个表示动作的词。(不重复)
【三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计划09-27
三年级语文学习计划11-1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习计划01-03
三年级如何学习语文10-10
语文三年级复习计划10-04
三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12-17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计划05-17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8-25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个人计划09-04
新部编三年级语文计划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