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2024-09-20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精选10篇)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1

2008年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

工作总结

一、准确定位校本教研

如何才能使校本教研制度在学校生根、发芽,获得经久不衰、持续不断的生命力呢?首要任务是对校本教研进行准确地定位,这种定位不仅是从表面用语言文字对它进行界定,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地理解它,防止一些错误、歪曲、表面化、形而上学的理解。

暑假期间,我们安排了部分老师参加学科培训,请优秀教师给我们讲座,对我镇教师进行了校本教研理论的培训。我们又从网上及教育书籍中学习了大量的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我们达成共识:校本教研应该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结合我镇实际,我们制定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我们把课题分为三级:即镇级总课题、学校分课题、教师子课题。总课题是“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我们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题明确、可操作性强,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实实在在地解决教学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将教研的成果运用于课堂,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二、明确职责、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为确保“校本教研”这项工作扎实稳步进行,中心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 长:欧阳启波 副组长:侯小生

成 员:房维平、张美湘、李解军、邓 棣、成社干、唐文平

李桂生

工作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校长抓全盘,沟通校内外的联系,侯小生、成社干、负责教师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成果的总结;李华反馈信息,担任校际联络员工作,邓铁明、罗远、锋老师负责活动的记录、采集、取样、整理、归类、保存和交流上报工作,李高金、曹述福做后勤保障工作,唐文平、龙海星负责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中心校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每次活动都开展得十分成功。

学校也制定了非常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教研方案、校本教研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校长、主任、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明确了考核办法。

学校领导班子把这项工作当作重点来抓,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时常关注各校校本教研进展情况,支持并参加了各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听课、评课中引领教师成长

2008年,樟市中心学校每位成员到下属7所学校推门听课20多节。2 课后,我们与讲课老师、听课主任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真诚地指出老师在这节课中的成功与失败,介绍先进理念,说出改进办法。老师们再也不是谈听课而色变了,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听课,真诚地说:“哎呀,让您这么一说,我真是很有收获。快多听听我的课吧。”我们也深有感触,多听听老师的课,对自己,对教师都是很大的提高,今后,我们将提高自身素质,更多地深入课堂,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四、建立三级教研制度,形成教研氛围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浓厚的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因此,我校建立了一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三级教研制度: 一级:教研组教研

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同年级组的教师在一起总结今天教学的成功与成败,写好教师日记,交流第二天的讲课内容,共同备课。教研中新老教师互结对子,老教师精通教材,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新教师理念新、敢创新,教法灵活,新老师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由于有了及时地总结、反思,有了充分地备课,所以没有了过去那种学生吃夹生饭的现象了。年级组中不能解决的困惑将在二级教研时提出。学期末,各校都评选出优秀教研组,以此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级:学校教研

学校隔周一次集体教研,教研内容有:探讨教研组中未解决的困惑,共同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围绕某个教学主题展开讨论,集体备课,风采展示等内容。学校教研中老师们形成共识,开阔视野,求得更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策略。例如,桐木小学开展了“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系列活动。甘甜小学“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的研究”。中心完小开展了“识字教学”研讨及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等。

三级:中心校教研

中心校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每次活动都有周密的安排,组织者、教研员、记录员各负其责。教研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研氛围浓厚,老师们在教研中受益匪浅。活动前,每位教师都认真钻研了教材,写出了对教材的理解,提出了困惑与问题。我们还聘请了参加省课题培训的教研员们作指导。活动时,教师主动参与意识强烈,畅所欲言,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在这种既宽松平等,又理性严谨的研究氛围中,教师说理念、谈实践,从不同角度,针对各自特点,想主意,说办法,相互渗透,相互启发,场面感人,效果明显。

通过参加校本教研,满足了教师的求知欲,我们感到能解渴、解难。因为教研活动的内容是教师们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研究的问题是来源于课堂,植根于课堂,还原于课堂,运用于课堂。我们感觉到校本教研就像一场及时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很有帮助。

教研组、学校、总校这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线式三级教研制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这种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的协作互助的三级教研方式,给教师更好投身教改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

五、教师日记、教案、论文

教师日记能及时记录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感,也是教师完成教学论文、教学论著的素材来源。众多名教师的成长证明,教师日记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本学期,写教师日记成为了我镇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在日记中反思、在日记中积累、在日记中成长。在写好日记的同时,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教育局布置的写教学体会、文本颗例、教学设计、论文等工作。目前为止,我镇教师在省、市刊物上发表了论文、教案、反思、日记等近20篇。

六、校本教研与课题研讨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我校把“科教兴校”作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指导思想,我们的做法是:

1、以教研活动为依托

①制定科学、实用的教研计划。每学期的教研计划都是在广泛征求教研组每位老师的意见后出台的,计划制定过程实现由“教师——教研组——学校”自下而上产生,再由“学校——教研组——教师”自上而下加以落实,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更好地关注教师的需要。

②规范教研流程。实行“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教研模式,学校把每周二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做到五个确保(即:时间、人员、经费、过程、专题),每次活动由教师轮流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再运用理论分析教育科学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科研信息及教育发展动向,用新理念,结合公开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促进教科研互联互补,使教研活动在 反思,完善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③搭建互助平台。在教师中推行结伴帮带活动,由骨干教师带非骨干教师,由实验班教师带非实验班教师,还进行结伴听课,建立专家指导制度。这样,无论在教育理论上还是教学实践中,都有了深层交流、互学所长的机会。今年下期,我校侯水英教师在县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参加湖南省创新教育年会活动,执教的数学课《组合与搭配》荣获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课题研究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载体,学校能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从原有基础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建立起适合学校发展的课题研究网络。目前,我校承担了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定期举行课题交流会,课题负责人及时搜集、推广研究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努力使成果在实践中得以运用,让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由 6 于学校把科研放在先导的地位,体现“科研兴校”的思想,通过深入的课题研究,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校课题组撰写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荣获市一等奖。2008年下期,我校李建瑛老师参加全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武荣获全县农村组一等奖,龙海星老师在全县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比武中荣获县一等奖,汤小荣老师参加全县小学光盘教学比武活动中荣获县一等奖。

校本教研,立足于实际,是我们成长的课堂,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坚信,在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切实抓好校本教研的大好形势下,樟市镇的明天会更好!

樟市中心学校 2008年12月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2

——芦花乡中心学校创建以校为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

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创新能力、责任感、事业心。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操。然而,我们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教师,也不再适应课改的要求。然而,任何一次课改,都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再整装待发,教师只能与课改一起成长,只能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实现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近两年来,我校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为中心,对落实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理论,进行培训,典型示范

1、加强学习,明确理论

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日显突出。但校本教研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而言,又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问题。首先,各教研组长带头学习。我们从各种报刊、网站复印和下载了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文章,让教师学习。还派教师到重庆、兰州等地学习。通过学习,从理论上弄清了校本教研的定位、实施前提、问题的确定、方案的制定、共同体的产生、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具体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就我校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培训,建立队伍

校长是校本教研工作第一负责人。校长要亲自参与组织和协调学校的教研工作,为研究提供队伍和物质保障,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校长还要为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服务的角色,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使学校教研工作上层次,上理论高度,特别是要在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建设上创设一个和谐、公正、合作和共享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学习反思和行为研究的工作环境。通过校长的率先垂范,我校相继确立了“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员”的办学新理念,教师们都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把学校办成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场所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校本教研水平的关键。在教师培训上,我们主要是落实“三化”:一是培训工作日常化。我校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并规定了每周培训和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二是培训内容广泛化。我校的校本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我们相继举行了课程标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

到、课后要反思到。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建立起了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

3、典型示范,搞好落实

要求教研组长,每一学科都要选择1-2名学科骨干教师到教学第一线,和学科教师一道共同探讨本学科校本教研具体展开方式、途径,建立本学科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在各学科试点基础上,又确立先进教研组。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校本教研会议,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表彰先进。典型示范,推动了“校本教研制度”落实。

二、改变职能,转换角色,参与互动,引导研究,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在此过程中,教研人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导处,变管理为服务,变指导为参与,要求教师既要做校本教研制度的明白人、推进者,又要做校本教研过程的参与者、实践者。

1、转换角色,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全程参与

过去教导主任主要是参与教学管理,在教研工作中,多是布置“任务”。新课程对教师和教导主任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导主任再以过去的“任务型”的角色来引领校本研究,将无法适应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中,首先要求教师从转换自身角色做起,营造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与学生一道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备—听—议—思—行”这种循环推进式全程参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备:指参与教师的备课活动。加强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教导主任在指导前要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课前相互讨论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共同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

听:指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导主任进入课堂,和教研组教师共同听课,关注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

议:指教导主任组织教师进行议课活动,在议课活动中,让讲课教师先说明设计思路,再让听课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指出本节课的优点以及不足,对于不足处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供讲课教师参考。

思:指讲课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指教导主任在听课之后的思考,通过思考,找出“备课”和“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行:把教导主任的思考、讲课教师的反思落实在教学行为之中,改进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再创生动活波、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2、参与互动,强化教研活动中的民主平等的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讨过去的教研活动,大多是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唱“独角戏”,教师是被动地听、记,缺乏主动性。在新课改中,我们强化教研活动中的民主平等意识,让广大教师在参与互动的情境下得到真正的提高。这里的参与互动,不仅仅指教师培训、议课等教研活动中的平等对话,更多的是指教导主任立足于教学实践与教师的共同探讨。在互动中产生共振,在互动中产生新的灵感,碰撞出新的火花。教导主任参与教学实践,定期上示范课。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能手“送课下乡”活动,要求名师提供一节公开课,做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杜绝了过去那种只研不教、脱离教学实际的“纸上谈兵”现象。在初始阶段,教师们不是很习惯这种形式,通过几次实践,教师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逐步提高,研究的气氛也活跃起来,教师们过去是教研活动的观众,现在是教研活动的主人了。

3、引导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反思。

在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协助教师作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两年来,我们一改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以检查为主的视导方式,解除了学校领导的戒备心理,随机安排听课,而不是只安排听骨干教师的课,以充分暴露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各科教研组长都“放下架子”,以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研讨中来,从而消除了教师的紧张心理,老师们能用一种平静的姿态与教研组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往往非常热烈。这种方式颇受老师们的欢迎,他们都盼望教导主任经常去视导,以便同老师们共同探讨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老师们有问题也很愿意与教导主任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校本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三、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型集体。

1、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我们还和各教研组共同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常规检查细则》等。学校以教研组和教导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首先,开展师徒结队,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们要求全校具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广泛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其次,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议课活动。我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议课,议课不仅要议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教研组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召开教师集体研究会,把问题摆出来,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有教学后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记。为了督促教后记的写作,我们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后记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四、课题带动,促进教师的尽快成长

校本教研必须有以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才能促进教师教研质量的提高,失去课题,教师只是拿着昨天的“药”治今天“病”。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课题,把课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进行研究。做到不一定人人都有教研专题,但人人都参与其中,使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促进了教师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的转变。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壤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将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效性,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前的许多科研课题多是大而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把课改实验同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我们还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①将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在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②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③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及时吸纳、传输课程改革和课题的信息与研究成果,引发对课题的争鸣与交流,使课题研究在交互式、对话式等互动培训方式中不断深化发展。教导处还加强了对教案、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这些校本教研资料库的初步构建,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后备资源,较大地推动了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强化了教师对课改实验的自我反思,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师的成长同步进行。

校本教研反过来也丰富和推动了课题实验。我校《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策略》课题研究在全校进行推广。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对我们来说还属于探索阶段,大量更加艰巨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巨大作用,促进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尽快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芦花乡中心学校

高中学校校本教研经验总结 篇3

促进学校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注重校本教研,几年来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面对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坚持以本校校情为基本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进一步强化率先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现对我校近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一)校本教研组织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教导处——教研组——备课、课题组——教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更是身体力行者。我们根据领导组成员的不同学科特长,人人分包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参与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包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的专门研究校本教研工作的学校行政会议。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工作中长期规划,并在每学期都制定教科研工作计划,在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时突显校本教研的内容。开学初督促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教研组、教导处通过教案检查、期中教学进度检查,督促各学科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杜绝教学的盲目性。

(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为了将教研工作抓实抓细,力求将教研活动落实到实处,努力使教研工作辐射到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及教学的基本环节,我校加强了教研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公开课考核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注重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我校在抓教学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逐步使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教书向育人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形成爱岗敬业的高尚品质和亲生爱生的育人风范。要求每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 校视为的学习场所,形成自觉学习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

(一)拓展培训渠道,鼓励业务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采用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制定教师研训方案,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培训等活动,所有费用全额报销,并给予适当的补助。

(二)严格学习纪律,保障培训质量

学习要求做到“四定”:一定内容,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研究课题自选一本理论书籍,并认真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期刊;二定时间,每位教师每天保证半小时的学习时间;三定要求:按常规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装入教师业务档案;四定交流,每月分学科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业务学习,重在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观念:一是“教育是服务”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以生为本,注重全面发展;二是“轻负担,高质量”的观念,“轻负担”不是不要负担,“高质量”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素质、长期效应和潜力后劲;三是“行动研究”的观念,强化科研意识,特别是围绕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开展富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教师要及时记录好教学随感,期末整理成课题论文。

(四)坚持教研常规,做好“六个一”

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记录袋,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每节课后的教案写一个教学反思;上一堂体现课改要求的公开课;制作一份能反映自己水平的测试卷;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制作一个自己能熟练运用的教学课件。所有资料存档进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五)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

我们重视骨干教师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他们的结对帮带作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促进教师整体专业化的发展,通过拜师会结成帮教关系,在师徒互动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工作三年以下教师所用的教案必须是详案,超前一周备课,教案必须先经过师傅审阅修改合格后才可以进课堂,所有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评选和说课比赛,骨干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

三、落实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教研结合

(一)抓好备课环节,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认真钻研教材,做好教材处理。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要求恰当运用教材,突出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至少一次。备课组集体备课要做到“三有”、“四备”和“五定”,即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材料档案;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每次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形式。集体备课是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一人主讲,共同讨论,集思广益。

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合理,并符合学生实际,教具选择合乎教学内容并能为课堂教学发挥切实作用。教案书写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字图工整,项目齐全。双边活动设计全面、充分、合理。教学后记体现教师反思内容,有助于教师今后教学的改进。

教导处会同教研组按平时不定期和期中、期末定期两种形式检查教师的教案,查完后及时将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反馈、总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二)深入课堂,指导教学。

组织好各种公开课活动,包括考核课、示范课、汇报课和集体调研课等,抓好听课环节,强化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增强公开课的实效性,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了随堂听课的力度,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加思索的情况。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并且通过这种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求一般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中层以上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四、科研引领,助推教研教学。

(一)立足课堂教学,注重课题研究。

实施科研兴校,校长是第一发起人,是发起者,倡导者,同时更是实践者,带动者。校长的认识、校长的观念、校长的行动决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思路、力度和进程。XXX校长一直注重课题研究,被聘为全国科联体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日照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学校要求选题要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小微课题的研究和个案研究。目前我校承担2项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和14项市级课题,学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定期召开会议,研讨阶段性成果,及时总结中期研究成果。

(二)抓住龙头课题,推动教育教学。

通过我们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感到,抓住一个龙头课题,以龙头课题的研究带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一条科研兴校的捷径。“十一五”期间,我们参与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带动所有学科,结合教学实践,着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了教研和教学。“十二五”我们又申报立项了省规划办规划课题《农村普通高中个性化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分为个性化德育、个性化课程、个性化教学、个性化评价等研究小组,渗透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样,对龙头课题的研究,犹如是抓住了教研教学这个网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就能够“纲举目张”了。

(三)强调课后反思,及时总结提升。

学校制定了《教学反思制度》,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后反思,每周至少选择一篇教学反思,上传学校教学资源网。还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整理写成小论文,积极向有关刊物投稿或参加各类评比。几年来有多人次的文章在《山东教育》、《教师报》、《教学参考》、《日照教研》等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教研室、教科所主办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五、创建教师校本教研档案,积累校本教研有形成果。

学校给每个教师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目的在于记录教师的校本教研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奋斗成果,为检查和评价提供真实依据;建立积极的反馈调节机制,促进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发现并诊断个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体验成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学校领导可以借教师个人档案了解本校教师队伍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经验,并及时推广,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把个人成长档案所反映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将自我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除教师的自我评价之外,其余四项评价结果均按不同比值计入总分,与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和评先树优挂钩。

六、坚持校本教研,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管理到位,工作扎实,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生源基础差、师资短缺的情况下,我校高考成绩一年一大步,逐年提升:2010年高考本科录取44人,2011年66人,2012年翻两番达到146人,2013年153人,今年达到182人,受到市区教育局的肯定和表彰,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学先进单位”称号。学校作 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课改联系校和全国中学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为实现市区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同仁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乔营子学校 篇4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乔营子学校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中心小学工作意见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强化教研组织建设,以教科研“手拉手”活动为抓手,扎实抓好“十二五”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科研进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教科研成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及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构建校本教研平台。

规范校本教研管理是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只有强化管理,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只有改进考核,加强评价激励,才能调动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动性。

1、构建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平台。要求教研组做到“研”有计划,“研”抓落实,“研”有总结。教研组之间定期地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评课活动,进行常规督促、经验总结等交流活动,并借助教研的契机深化学校校本教研。

2、加强各学科教研组的管理工作。一是教研组活动制度规范化,做到主题突出,内容落实,时间保证,人员到位;二是教研组教研过程合格化,认真抓好起始、中间、终端三个环节;三是重视对教研组工作定期检查。

3、建立完善的教研日活动制度。学习是教科研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了让年轻教师能在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中更快地成长为优秀教师,以建立起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师资队伍。我们根据老师们课表安排,每星期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有新课标学习、上课、评课、案例分析等。这种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切磋,增强了凝聚力,使教学研究超越了教研组活动形式的时空,深深根植于日常教学的沃土。

4、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在自选课题研究结束后,对该课题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并形成材料,不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也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教学反思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要求教师及时调整不足,确保了实效性,同时也将此工作纳入教师考核。

二、开展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素养。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校本教研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能否真正让教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是事关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出建设学习型学校,争做学习型教师的口号,并拟定了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单周五下午第四节课为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3、开展反思与交流,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结对子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4、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的财富,如何使这笔财富增值,是学校领导应关注的问题。一年来,我校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尝试性工作。组织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主持一次专题研讨会,指导一位青年教师,参加一个研究课题。在各方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5

驻马店实验小学

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研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重视集体教研的作用,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将2014年我校的校本教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教研制度,创新开展校本研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重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共同探讨。201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校对备课、听课、议课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我们征集了各年级组对《实验小学备课听课议课暂行规定》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实验小学备课听课议课方案》,各年级、各学科组在深入学习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将这一教学活动常规化、系统化,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周一下午两节课后分年级组、分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实行责任分包制,副校长、处室主任分包一个年级组,负责督促指导所分年级组的集体教研。每个教研组每周指定一篇有代表性的一课或一项知识内容作为精备课并确定一位主执教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的备课初案(或教学设计框架)。集体备课时,本周的主执教教师首先进行说课(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情况分析、学习目标、方式与教学流程设计等)。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教师围绕本篇课文或本项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同组教师要结合自己备课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集体备课框架下,结合自己的个人教学实际,形成个人完整备课方案。本组教师作为听课观察者,教研组长结合本组实际和讲课内容,做好观察要点的分配,为听课、议课做好准备。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年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中年教师的展示和引领、老年教师的示范和传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集体备课、分组听评课的探讨,促进校本研课常态化、制度化。

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实践,又要注重从实践中提炼,在实践中反思。教师只有在不断提炼和反思中,才会得到提高。我们的校级说课评课活动,在传承教学方 法探讨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专题化(比如语文教学,我们已经开展过的专题有“以读为本”、“口语交际”、“长文短教”、“朗读·欣赏”、“古诗文教学”、“童话故事”等)。说课评课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团队协作精神,每次活动各教研组精选讲课人,细听试教课,一人执教、大家献策。承担说课评课的大多是青年教师,他们视活动为学习、锻炼、提高、展示的最佳机会,力求达到最佳水平。所有听课教师参与议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老师们对教材的独到分析,对教学环节的精彩点评,对教学生成的中肯建议,对教学拓展的真诚补白,对教学艺术的殷切期盼,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教研、教改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新课改的进程。

二、更新理念,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开展技能比武。多措并举,让老师研讨有阵地、竞技有载体、展示有舞台。每学年开展一次优质课比武活动,选手们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积极互动,充分体现生本课堂,充分体现育人目标。很多年轻教师主动请缨,积极请教骨干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无论是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还是引领学习、交流互动都有长足进步。为了上好公开课,老师们往往会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反复磨课,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反思这种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寻求更科学教学方法。公开授课使教师的“实践理论”显性化,有意识地进行真正的校本教研,提升了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历练了教学技能,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感受了专业成长的幸福。2014年,我校王娟老师执教的《清澈的湖水》一课,荣获省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11月初,驻马店市教研室举行了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我校派出青年教师吴艳丽、胡宝华和禹君,分别参加数学、语文和英语学科的预赛。三位教师不负众望,分别以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二名的成绩在说课环节脱颖而出。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个人素养赢得了听课教师的广泛好评。

二是建立学科有机适应性组织。学科沙龙是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目前我校数学学科沙龙每学期开展3至5次,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通过交流,教 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语文学科建立了教师悦读QQ群,QQ群由专人进行管理,每周集中讨论一个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

三是抓好继续教育。要引导教师树立“终生学习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我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请进来,走出去”。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会邀请外地市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做讲座,旨在帮助老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让老师们了解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一些教育发展新趋势。4月份,我们邀请了上海的叶玮老师、山东的张伟老师来校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8月份,我们邀请河大教授魏宏聚、省实验小学的刘丽梅老师来校做了专题讲座;10月份,我们邀请全国幸福教育联盟主席王三阳、中原孔子学院院长焦金鹏来校做了报告。专家的讲座令人倍受启发,受益匪浅。“走出去”的策略就是积极带领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参加骨干教培训等,让老师们感受不一样的课堂,博采众长,加强反思,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2014年,学校先后派出杨娟、王娟等15名同志到南京大学参加了驻马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刘朋涛、陈静、张子丽、张浩等六人参加了国培计划。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网络远程培训并取得良好成绩,顺利取得继续教育证书。在走出去的同时,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于8月29日组织了青年教师培训会,从树立职业理想、培养道德情操、提高专业修养、倾心关爱学生等方面,对近3年招聘来的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共同成长进步。

四是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教学开放周是我校坚持多年的一项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好评的举措。今年的教学开放周共发邀请书近2000份,听课家长超过2000人次,回收意见和建议共计1800多份。学校进行了专题讨论,细化措施,布置检查;教研组制定主题,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师提前备课,相互协作,完美展示。教学开放周,家长的赞美之辞、专业点评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激励。开放周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展示了学校良好的形象,展示了全体师生的风采,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目的,缩短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使家长真正了解学校、教师,对孩子在学校中的生活、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架起了一座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认真落实教科研工作。科研兴校,这是每个教育者的共识,教师要走长远专业发展道路,必须争做“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要想做好教科研,离不开教师的敬业精神,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青年教师不缺热情,他们需要的是专业化的引领,因此,邀请专家做科研方面的培训显得很有必要。另外,学校还要有科研专项经费,建立相应的一套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学校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科研团队逐渐走向成熟,只有这样才会达到科研兴校的目标。由于我校近年来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扎实,2014年,我校被河南省教科所评定为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并获得一万元的教科研经费支助。由常东亮主持的《有机适应型组织促进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获得了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由聂继红老师主持的《指向习作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获得了省级立项,并获得了3000元的教育科研经费支助,她本人也被评为驻马店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2月份,郝秀丽、杨莉、王双峰三位老师,积极参与教育学会的课题申报工作,她们带领我校十多位教师和一些农村教师申请的三项课题,已经向驻马店教育学会申请立项。

三、因地制宜,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6

2011年,我镇校本研修人员18人,均为我镇教学中的骨干人员,这些人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教为丰富,且本多次参加培训、多次进行全乡观摩课、公开课展示,且各具教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我镇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立了明确的研修目标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开展,2011,我镇校本研修人员以提高教学能力为出发点,拓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倡导“研修目标人本化、层次化”,制定了具体的研修目标:

1、适应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研修人员积极参与校本研修,认真学习,积极探讨,互动交流,每人每年应达到六个“一”要求(即每学年读教学专著一本以上,写出读书心得;订阅专业杂志一本以上;每课教学后有教后记,每学期整理出反思文章一篇以上;每学期参与校外举行的研讨活动一次以上;每讲公开课一堂;每学年写出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育叙事或教学随笔一篇以上。

2、积极承担课题,营造良好的课题研修氛围,为我校课堂教学服务。

二、建立了完整的管理机制

1、完善组织机构

我镇成立了“中心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校长为具体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召开了全体中青年教师参加的研修工作会议,落实相关的研修事宜。此外,我们结合研修内容,聘请教研室教研员为辅导员,提高了本项研修的质量。

2、规范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研修档案资料。与研修考评制度相结合,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我们将本项研修活动资料装订成册,便于审核和管理。

二是严格研修项目实施。我们认真检查教师的研修过程,对教师的参与率、目标达成率等作了严格的记录及考评;认真记录每次研修内容,并及时总结;认真开展动员、阶段性总结及全面总结,以提高研修效率。

三是建立研修奖惩制度。我们把研修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研修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与学校的月考、考核直接挂钩。

三、制定了充实的研修内容

针对本研修项目,我们制定了详尽的研修内容,要求每个研修人员根据学校的研修方案选择各学科研修内容,并作相应的记录,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研修目标,并能以实际行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目标真正起到了导向作用。根据培训计划给每位研修人员配备相应学习资料,一本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

四、采用了灵活的研修形式

1、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评优活动。

学校组织研修人员进行高效观摩、公开课、评优课等,从而激发了教师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修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围绕高效课堂活动,由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再到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全体研修人员在一次次的校本研修中,在一次次的自发学习中,在一次次的课堂实际中,有效地探讨高效课堂新模式,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3、课题驱动

我校的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高坪小学也组织人员参加了县级课题研究。

4、教学研讨

教师的工作是教学,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我们创设机会让他们进行实践。为了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研修活动:推出学科带头人引领课,让教师们学习;采用教研组公开课,让教师们探索;通过教师个人研讨课,让教师们实践……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围绕各自目标进行研究,满足了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并派3人赴西安参加语文、数学、音乐培训。

五、研修成果

有效的校本研修促进了课程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推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今年,全镇收集课件8件,教研室上报3件,教学论文16篇,优秀案例15篇,教学反思12篇,其中杨莎同志的教学反思详实,针对性强,得到全乡的通报表彰。参加“中国教育名家报告会”1次;赴三里镇中心小学、北关小学、县进修学校附小高效课堂听课34人次;公开观摩课1次;课题3个,县级一等奖3个。

今后,我们将继续根植于这块沃土,不断地去激发和唤醒教师研究和发展的欲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发展的最佳选择。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7

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镇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教研组认真落实秋季教学工作计划,团结和发动全镇教育干部、广大教师,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内比教学、优质课评选、教育科研成果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汇报如下:

1、今年春季,我镇讨论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年活动方案》,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用方便的工作措施,我镇坚持开展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力度大,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充分肯定,区教研室把我镇作为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一系列大型教研活动相继在我镇召开,仅今年秋季,镇内几所小学就分别承办了全区小学数学、科学,中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和全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内比教学决赛,我镇学生与讲课教师积极互动,大胆展示,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2、9月16日,全镇教学工作会议在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全镇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导主任、中心学校干部参加了会议,区教研室汤首双主任应邀出席。会上几位教研员分别对2011年春季五年级抽考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进行了质量分析,春季教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学习了秋季教学教研计划。历次抽考各校成绩统计图使每位校长对各自的成绩一目了然。镇中心小学教学点分别作了经验介绍,各校校长进行了目标承诺及挑应战宣言。区教研室对我镇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称赞我镇思路明、方法新、措施实、成效显,一校一品值得推广。

3、9月20日,教研组深入学校对教学类各种计划进行了检查,所查各校及教学点的学校教学教研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大多格式规范,内容 1

比较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4、10月18日至21日,教研组分别在镇内四所小学开展全镇课内比教学活动,文、理组平均每天各听课9-10节,对全镇各校推荐的86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集中评比,共评选出等25名教师参加区级竞赛。参讲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渗透“二五五”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比教学活动的层层开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好更全面的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们都反映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业务方面的知识,不出家门享受了优质课教师的说评讲课技巧和艺术。

5、加强质量监控,搞好年级抽考工作。中心学校分别于10月26日和12月20日,对全镇小学三年级数学和五年级语文进行了抽考,考试由中心学校统一命题、统一监考、统一阅卷录分。监考同志普遍反映各校的考风考纪端正,学生答卷认真。特别是从今秋开始把学生的书写列入抽考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写字教学的开展。

6、每月一次的课改交流活动,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10月27日,以“小学科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课改经验交流会在镇二小召开,两位老师分别提供了科学、品德两节小学科课改观摩课,使大家明白了小学科同语文、数学学科一样能让学生充分交流,大胆展示,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2月23日,“新课改下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课改交流会在镇中心小学召开,中心小学提供了《年的来历》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两节观摩课,两位教师结合研究主题和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多媒体、小黑板、学具、教具、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突出课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11月17日,中心学校组织专班对镇第二小进行了全面的教学视导,采取听、看、查、访等形式,共听课13节,查看六(6)、六(10)两班所有导学案及学生作业100多本,发学生问卷30份,教师问卷15份,较全面地掌握了镇二小执行课程计划、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的业务素质等情况。镇二小校园环境整洁,彰显文化育人特色。教学管理各项制度健全、常规落实规范:按课程计划设臵课表,课程开设齐全,课时充足;各科都比较注重单元备课,绝大多数教师导学案的使用都有补充和完善;学生作业整体书写工整,页面整洁,教师批阅仔细,善用激励性语言;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渗透于各科教学当中,课堂讨论激烈,学生展示积极;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文理教研组每周各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学校校园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篮球赛、跳沙包等文体活动。同时通过视导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有些小科导学案下载内容较多,陈旧术语与新理念交错出现等,视导组及时给予了必要的指导。

8、12月15、16日,镇中心学校组织专班对全镇各中小学2011年秋季常规教学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中心学校对检查情况进行了文字通报和量化评估,通过检查发现除中学外各学校导学案科目齐全,绝大多数教师在导学案中都能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渗透“二五五”教学模式、“六推六让”教学策略,学习过程中注重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互动张扬个性,达标测评检测效果。电子教案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增补和一些个性化的特色。绝大多数学校学生作业齐全,书写认真,全批全改并有

激励性语言。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都能达到规定的节数,记录的信息比较全面、规范。备课活动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有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研究活动,研究过程资料收集齐全,有教师经验论文、典型案例、获奖证书、研究记录等资料,每学期后有阶段小结。各校教学质量监控有检查有通报,有成绩量化。各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形成常规等。中心学校对检查情况下发了通报,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有效地促进了全镇常规教学工作的开展。

9、根据区电教站统一部署,镇中心学校严格要求,各学校积极配合,我镇在规定时间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功能教室配套设施建设,得到了区电教站的充分肯定,今年秋季共为我镇建设了七个小学科学标准化实验室,所有永久保留学校基本配齐了室内外体育器材,中学、中心小学各配备有一块五线谱黑板的音乐教室。中学、中心小学、配备一个标准化美术教室,镇中心小学配备了基本医疗设施齐全的校园卫生室。镇内中小学除新建的二小外,均接入了移动10M光纤,镇内小学47套“班班通”设备基本安装到位,中学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近80台电脑也已运抵学校。

10、2011年我镇教科研成果再创新辉煌。12月13日,镇中心小学在襄阳市小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作 “二五五”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被市教育局授予“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学校”。在2011年全省书法教育现场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师生书画大赛(湖北赛区)颁奖大会上,镇中心小学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书画教育先进单位”。7月底举行的湖北省小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活动中这是我镇学生连续三年在此项赛事中获奖。11月底由省教育厅举行的湖北省“长江杯”文艺小人才评选活动中,7位同学获得三等奖。一年来,我镇教师撰写教学论

文、特色案例、制作课件等三百余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据教研室统计,今年我镇教科研成果再次取得了全区第二的好成绩。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8

校 本 研 训 工 作 总 结

2013年下学期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为了本我中心校的校本研训工作更好地开展,在年初就根据我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2、认真开展了与阅读有关的各类活动。

3、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研讨课。从第2周开始,我中心校相继组织了新教师的随堂听课活动、综合组教师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养成教育活动课等校本教研课。

4、抓实抓细抓严教学常规。中心校对学校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教师的听课作了具体要求,对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教学随笔或反思也作了具体的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宁乡县教学常规》,重点抓好了“五认真”落实情况。

5、教师培训工作,本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校本培训与远程培相结合,共有18名教师参加了现代远程的“国培计划”的培训。

6、继续推行了教师读书制度。教师们都认真读了书并写了读书笔记或博文,师之间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好书推荐、心得分享活动。

8、组织教师参加了县、市的各类教学活动的听课,分别听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的听课,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全县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有邱玲、李小美、黄艳老师参加了县高效课堂赛课,并分别获得了县二等奖的可喜成绩;有刘晓莉老师被宁乡县教研室邀请参加了《科学》科县观摩课活动,并获得县一等获奖的好成绩。

9、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学论文撰写,本共组织我中心校老师撰写论文多余篇,并已上交县、市。

10、落实了养成教育。以教育局《养成教育工作指南》为工作指南,做到了养成教育进课堂,切实落实好学生养成教育。经过努力,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仪表更加文明,修养更加高尚。

11、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了艺体科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了教师多次外出学习,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了健康知识教育,;积极开展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了学生每天有1小时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12、组织全体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有双凫铺中心小学成功的创建了市级校本研训示范校。

二、今后工作的设想

1、进一步完善学校校本研训的各种规章制度,促使我中心校教学研究工作更进一步的上 1

一个新的台阶。

2、加大对各学校教研工作的经费,使教研工作有经费保障。让教师人人参与到教学研究工作中来,使我镇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形成良好的氛围。争取在明年的全县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会中有我镇的一部分。

3、做好我镇的校级名师工作的评选工作。评选出我们自己的名师,以带动我镇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4、继续做好师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培训教师以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以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9

永乐镇中心学校教研主任Ni宣卿

2011年转瞬与我们挥手作别。回首宏“兔”之年,永乐镇中心学校教研工作在遵县教研室,东路片区中心教研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为工作主线,狠抓教研常态管理,结合我镇实际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乐镇,位于遵义县东部,东邻湄潭,南接三渡,西接新舟,北抵绥阳。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70公里,距县城南白95公里。全镇辖13个村(居)276个村民组,总人口4.2万。

现镇属(中)小学共15间,其中中学1间,完小12间,教学点2个,私立幼儿园1所。2011秋季学期在校学生3389人,其中小学2623人、初中766人。在园在班幼儿63人。在职在编中小学教职工218人。

二、工作完成情况

1、浓墨重彩推课改,华丽转身固成果

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是本教研工作出发点和归属。做好“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起步工作,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3至6月,我镇徐远德、郑华等7名教师,分别参加了贵州省2011年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工程学习。组织骊龙中学刘榜利教师参加英语教师培训一次、组织王启富等8名教师参加县级音乐培训1次。经统计,2011年我镇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各种学科观摩,听讲座,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人数达153人。同时,注重学科教学的巩固与拓展,不断反思,总结。2011年,结合县教科局对全县教师的学科考试文件精神,组织了学科骨干教师编撰印发课课程标准书下发,为教育教学“导航”,使之能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2、深入持久抓教学研究与管理,循序渐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切实履行教研工作职责,坚持“321”的调研思路,即中心学校包保领导或教师每月调研1所学校,到校听课2节,召开3个调查问卷或会议(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听领导工作汇报)。在2011年《遵义县中小学常规管理细则》的指导下,中心学校拟定了更精细化的常规管理细则,对备、教、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考核认定制度。经统计,本中心学校下校常规督导共8次,听评课186节。

继续在全镇校开展“好课一节”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抓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本我镇继续以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数学情景创设与问题提出”开展课题研究。重反思,把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遵循“自我反思、同伴互

助”的方式,引导教师以课例为载体,将日常点滴的教学工作、教学活动与新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9月,下校对新分教师课堂指导一次。积极为新教师搭建交流平台,5月,开展镇级班主任论坛1次。

在永乐小学、骊龙中学尝试集体备课活动,本,加强了统考科目中“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的课堂研究。在至少两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尝试中,我们做了严格的要求与管理,在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独创性及各自教学风格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教学进度、内容、要求。备课笔记在教研组长或指导教师的签字下方可教学。

3、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比赛活动,以促进教师成长。

以遵县教研室为龙头,在东路片区教研组的指引下,创新性的开展教研工作。组织参加东路片区教研活动5次(语文、品社、数学、地理、历史各一次),组织参加县级品社赛课一次,镇级教研2次。坚持教学视导,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努力创建平台,本送课下乡2次(光明、民群),送课节数4节,科目分别为综合实践、英语、体育、音乐,弥补边远山区学科知识不足,促进齐学习,共进步。经统计,在教研工作方面,我镇教师共获各级各类优秀论文2篇,优秀课件2个,各类教学反思一等奖1人,二等奖10人,获县级赛课二等奖1人。获片区级赛课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思路

本期的教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对教研的关注度不够。虽然我们的教师都在参与“一节好课”中去,但少部分教师的课件,教学设计等抄袭严重,把工作停留在表面搞应付。反思不彻底,没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做剖析,未达到反思目的。在今后的教研工作方面,还需从意识上提高,让教师真正把学习落实到实处。

2、“321”工作思路力度加强。

本根据年终工作计划衡定,永乐镇骊龙中学,中心小学评为优秀教研组。

附:本教研大事记

(1)2011年3月18日,遵义县五小送课到我镇中心小学。

(2)2011年3月29日,中心学校组织送课至光明小学。

(3)2011年4月15日,组织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

(4)2011年11月10日,举行永乐、苟江联谊教研。

(5)2011年11月23日,中心学校送课至民群小学。

永乐镇中心学校

樟市中心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10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长期以来,我校领导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坚持长抓不懈,常抓常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师德规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对本学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其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30人,12个教学班,516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60人)。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常规工作并狠抓落实。在行管处领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成立相关机构,制定相关制度,乘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风,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二 建立机构,加强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宁远华同志为组长,副校长姜孝云为副组长,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山阳县杨地镇中心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了“一把手校长亲自抓”,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有关岗位及责任人;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考核实施细则,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

三、健全制度,有章可循

根据我校实际,学校制定了《师德师风问卷调查》、《师德 1

师风管理制度》、《山阳县杨地镇中心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实施细则》、《山阳县杨地镇中心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山阳县杨地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山阳县教师“十不准”》等多项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使我校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强化学习,力求上进

学校为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专用的“师德学习笔记本”,以供学习之用。

(1)坚持周日例会这个固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师德师风及政治学习。主要形式是观看师德培训视频。学习师德师风管理文件及学习材料等,本学期的集中学习几乎是每周一次,从不间断。

(2)坚持形式灵活的个人自学。材料统一上传,学习分散进行。主要是学习与师德相关方面的材料,内容主要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名人和教育家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等。

(3)坚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借暑期教师整训会倡导并要求全体教师写作至少一篇“师德体会”或“师德师风自我剖析材料”,以便相互学习之用。这样既有促进的意义,又有学习的效果。

五、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一)学校齐抓共管,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

我校在宁校长的领导下,校委会成员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落实师德规范,确保师德学习不断深入开展。行政领导班子着重抓好建章立制、考核奖惩、强化管理;年级组发挥自身优势,以少队部为主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寓师

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

我校坚持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水平考核,开展师德反思活动。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考核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学生评、学校综合评等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师德师风专档档案,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考核以及留用解聘相挂钩。

(三)把脉问病,对症下药。在深入分析了解教师师德表现和思想情况后,结合我校实际,采用灵活多样而又见实效的活动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务必让教师能够躬亲自省,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不断提炼出良好的品性,提高自己的德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首先,我们出台了“教师文明用语”等,使广大教师精心执教,科学育人,教有准绳。学校还把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工作。

第二,充分发挥师德模范和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弘扬正气,让良好的师德精神更深入人心,充裕校园。

第三,激活内因。师德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相互统一的结果。外在规范和教育要求是师德建设的外因,教师被动地遵从而不深入去触及自身的思想和观念,这种师德建设是脆弱的,效果也是短暂的。要让师德规范变成教师个体的内心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使教师视高尚师德为人生职业的必需。学校提供条件,创设机会,让教师得到成功的满足。校领导能及时对教师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采取各

种形式进行表彰;对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对学校有重大贡献的教研集体和个人,给予了适时适当的精神奖励等。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激发其进取心。这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促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提升。学校的师德教育活动也就因此收到了实效。我校的工作实践充分说明,这种激活机制是可行的,奏效的。

五、抓权益,求稳定管人要管心。我们在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高于其他行业标准的同时,也在努力使教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能得到鼓励和改善。因为,教师不是超人,只有在方方面面加强对教师的关心,才会使教师的德行高于常人,师德建设才会收到长期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但在做强化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工作,还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关心教师的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开展拔河赛、羽毛球竞赛、等文体活动,成立职工之家,让教师在业余时间进行娱乐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愉快和成就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安心,才会努力去研究并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去严格要求自己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行、德性,才会迸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首先,管理人文化、制度化。学校注重搞好班子建设,以提高管理水准;注重加强个人修养,以提高管理艺术;以较好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从而在领导和教师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另外还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避免管理中主观随意等人为因素。第二,奖惩分明。对在不同岗位上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分别设立多项的表彰评定;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等都与教师的师德表现挂钩,让师德和能力皆优者得到荣誉和实惠。

第三、依法维权。让教师获得应有的权利:及时公开校务、财务,维护教师对学校行政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关心女教职工,保

障其各项合法权益(如对生病教师慰问等);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支持教师学历进修,保障教师外出学习。第四、提供发展空间。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努力为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任人唯贤,不屈才、不误才,使真正德能双馨的人才敬业乐业,爱校如家,发挥所长。

六、狠抓延伸,力求深化。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成就教育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没有“厚德”,又何以“载道”呢?所以,在平时教育工作中,务必使我校教师能以高尚的师德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总之,通过学校对师德师风教育的加强,全体教师师德意识得到提高,师表形象进一步提升,一年来学校从未发生重大师德问题。

上一篇: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优秀下一篇:关于印发开展“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