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2024-10-11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共8篇)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篇1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合理的生活。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了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禅(chán)师佝偻(ɡōu lóu)咽(yàn)气.....

骈(pián)进哭丧(sāng)着脸佛(fó)门强聒(guō)不舍 ....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6.背景链接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交流点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交流点拨】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交流点拨】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交流点拨】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敬业”“乐业”。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文字来思考下列问题:

1.“有业之必要”的3个主要论据是:

【交流点拨】孔子的两段言论;百丈禅师的故事;作者自己讲的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交流点拨】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交流点拨】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凡做头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

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交流点拨】①(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②(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③(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④(省却烦闷)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5.文章第8段中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交流点拨】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引用孔子言论。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不是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是讲“无业”有什么坏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引用朱子言论。

道理论证: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举例论证: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当木匠做桌子和当政治家建共和国。

(3)“乐业”一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道理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

反面论证:天下的第一等、第二等苦人。

引证:孔子的两句话。

(三)积极准备。

组织学生准备演讲稿,下节课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四.板书设计

一、揭示中心“敬业乐业”。(1)

业论述“有业”的重要性。(2—5)

二、论述敬业论述“敬业”的重要性。(6、7)

和乐业的乐重要性。(2—8)论述“乐业”的重要性。(8)

三、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敬业乐业。(9)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交流】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罗佐夫

干一行,爱一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复习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组织学生朗读或自读课文,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直捷”和“直接”一样吗?

【交流点拨】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意思范围较宽泛。与“间接”相对。直捷:直截了当,似乎比“直接”更“直接”。也写作“直截”。意思范围较窄,只与动作行为相关。也没有与“间接”相对的意思。

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

3.那为什么不如此说,而用“机器”之喻?

【交流点拨】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4.“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作如下改动可以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不可。原文是反问句,语气更肯定。

5搁起不用。删除划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可。原文不但语言通俗,如话家常,而且有强调作用。

(二)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鼓励。

2.学了本文,我们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二)即兴演讲

(教师设置情景,组织学生来一个即兴演讲或是辩论。)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哪一个说得对?为什么?

【交流点拨】生甲:作者这样说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脚踏实地、勤恳敬业,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生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生乙:职业分工即使没有“贵贱”之分,却也有“高下”之别。下层百姓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严,有时还要饱受欺凌。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生活判若天壤。让下层百姓“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不平等秩序之嫌。一支部队,元帅只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怀揣元帅梦,不安心做士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大可怀疑。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而不成,人生岂不尽是失败?

生丙: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内敛的中国式人生哲学。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外向型人生观。

三、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总(第1段)

有业(前提)(2-5)分(2—8段)敬业(基础)(6-7)

乐业(最高境界)(8)

总(第9段)

四、拓展延伸

下列名言能证明课文中的什么观点?

1.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动。—吴玉章

2.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杨振宁

3.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佚名

4.百事之成必在敬也。—荀子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交流】1、3、4句可以证明要敬业的观点,2、5句可以证明要乐业的观点。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篇2

1、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理清课文思路,弄懂作者的观点。

2、重点学习本文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学会概括论据,并分析论据运用的目的。

3、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并能将其活用为“敬学与乐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课前学习

一、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ngwù()xièdú()zhēngyǐn()

jìngyèlèqún()duànzhāngqǔyì()

búèrfǎmén()yánxíngxiānggù()

qiǎngguōbùshě()gōulóu()

2、根据意思填词语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道理极容易明白。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复习论点与论据知识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

2、作为论点,必须有哪三个特点?

3、一篇议论文可以有多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是为了论证______的正确性而存在,所以一篇议论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

2、论据的作用是

3、论据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和

三、熟读并感知课文

1、试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引用的古代典籍中的论述,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3、搜集众所周知的敬业乐业的事例两则。

4、搜集历史上的敬学乐学的名人事例。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别论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简言之,敬业就是“______”,乐业就是“______”,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______式。通过几个词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体部分的结构,这几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对即将步入社会从事职业的学生很有激励。时间过去了差不多一百年,今天的你还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你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吗?请思考并记录下来。

二、深层探究

1、阅读2-5段,思考,为什么要有业?在原文中画出并作好标注。找出并概括“有业之必要”的主要论据,并按格式分析这些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格式:列举(或引用)了____________做______(类型)论据,从(正或反)面论证了______(论点或分论点)的道理。

论据1:孔子的两句名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分析:引用孔子的名言做道理论据,证明了无业的害处,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论据2:

分析:

2、阅读6-7段,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在原文中画出并作好标注。思考,这部分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述的?请完成以下表格。

概括论据 类型 作用

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

凡合理正经的职业都是可敬的

事实论据

木匠和政治家,挑粪的和军人,做好本职,劳动价值是相同。

事实论据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从反面论证敬业的重要。

道理论据

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

3、阅读第8段回答,为什么要乐业?怎样做到乐业?在原文中画出并作好标注。思考,这部分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述的?分析这些论据的作用。

事实论据1:

分析_____________正面论证了乐业的必要性。

事实论据2: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痛苦郁闷。

分析_____________

道理论据3、4

分析_____________

4、思考:作者为了证明他的论点,举出了大量的名言与事实材料,那么,论点与论据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5、文章的论据能证明论点吗?你有没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吗?如果有,请记录下来。

三、总结中心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四、思维拓展,交流讨论

文章告诉我们,要做天地间第一等人,要过人类最合理的生活,必须敬业乐业。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职业。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怎样做到敬学乐学呢?

五、练习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后记

李春哥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篇3

学案

精彩开篇词

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合理的生活。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来源:学科网ZXXK]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chán)师

佝偻(ɡōu

lóu)

咽(yàn)气

骈(pián)进

哭丧(sāng)着脸

佛(fó)门

强聒(guō)不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来源:学科网ZXXK]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6.背景链接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来源:学科网ZXXK]

【交流点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交流点拨】①有业;②敬业;③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交流点拨】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交流点拨】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敬业”“乐业”。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文字来思考下列问题:

1.“有业之必要”的3个主要论据是:

【交流点拨】孔子的两段言论;百丈禅师的故事;作者自己讲的道理: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来源:Z,xx,k.Com]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交流点拨】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交流点拨】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凡做头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交流点拨】①(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②(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③(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④(省却烦闷)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5.文章第8段中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交流点拨】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引用孔子言论。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不是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是讲“无业”有什么坏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引用朱子言论。

道理论证: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举例论证: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当木匠做桌子和当政治家建共和国。

(3)“乐业”一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道理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

反面论证:天下的第一等、第二等苦人。[来源:学。科。网Z。X。X。K]

引证:孔子的两句话。

(三)积极准备。

组织学生准备演讲稿,下节课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四.板书设计

一、揭示中心“敬业乐业”。

(1)

论述“有业”的重要性。(2—5)

二、论述敬业

论述“敬业”的重要性。(6、7)

和乐业的乐

重要性。(2—8)

论述“乐业”的重要性。(8)

三、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敬业乐业。

(9)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交流】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罗佐夫

干一行,爱一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杨振宁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来源:学.科.网]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复习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来源:学+科+网Z+X+X+K]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组织学生朗读或自读课文,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直捷”和“直接”一样吗?

【交流点拨】直接:不经过中间事物的。意思范围较宽泛。与“间接”相对。直捷:直截了当,似乎比“直接”更“直接”。也写作“直截”。意思范围较窄,只与动作行为相关。也没有与“间接”相对的意思。

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不劳而获的人;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

3.那为什么不如此说,而用“机器”之喻?

【交流点拨】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4.“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这句作如下改动可以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不可。原文是反问句,语气更肯定。

5.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删除划线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可。原文不但语言通俗,如话家常,而且有强调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二)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来源:学。科。网Z。X。X。K]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鼓励。)

2.学了本文,我们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二)即兴演讲

(教师设置情景,组织学生来一个即兴演讲或是辩论。)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哪一个说得对?为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

【交流】生甲:作者这样说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脚踏实地、勤恳敬业,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生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生乙:职业分工即使没有“贵贱”之分,却也有“高下”之别。下层百姓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严,有时还要饱受欺凌。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生活判若天壤。让下层百姓“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不平等秩序之嫌。一支部队,元帅只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怀揣元帅梦,不安心做士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大可怀疑。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而不成,人生岂不尽是失败?

生丙: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内敛的中国式人生哲学。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外向型人生观。

三、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总(第1段)

有业(前提)(2-5)

分(2—8段)

敬业(基础)(6-7)

乐业(最高境界)(8)

总(第9段)

四、拓展延伸

下列名言能证明课文中的什么观点?

1、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动。—吴玉章

2、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杨振宁

3、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佚名

4、百事之成必在敬也。—荀子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敬业与乐业 篇4

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 任明新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演讲稿口语化和注重演讲情境的语体特点,指导学生模仿演讲者的口吻、语气、语调等演讲部分段落,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本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体会本文在演讲中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来论证观点的写法。

3、理解本文所阐述的中心,在理解基础上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上项1、2条

教学难点:上项第3条

三、课型设计:语言赏读课

四、创新要点:

1、指导学生模仿演讲者的口吻、语气、语调等演讲部分段落,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2、在理解基础上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知道,在目前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界有一个传奇人物,也是当前国内最有成就的语文教育大师——余映潮。

投影显示:余映潮先生,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领军人物,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造者,发表中学语文各类教学文章千余篇,专著有《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等几十部……

余先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里找到一点答案。

余映潮在他的文章《我的苦做八法》里这样写道:从职业的角度来讲,人是需要“苦做”的。

没有“苦做”,可能就没有“创业”。

作为一个非常能够吃苦的人,我已经“苦做”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在这样。

似乎总在设想、计划、构思、安排。

在无数个深夜里离开书桌时我想的是“还有明天”。在无数个需要休息的中午我在旅途中行色匆匆。

暑假中极热的下午工作着,我会想到“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的情境。寒假中极冷的晚上工作着,我会感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这里似乎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余先生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就此话题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做了一次演讲——板书《敬业与乐业》。演讲应该属于议论文体,它是口语的议论文,它是演讲者发表自己的观点,目的是为了说服听众,打动听众,感染听众。

一、检查预习,梳理层次:

1、检测词语积累情况。

投影显示:用文中的词语归结所提供的意思,写到黑板上,师生点评: ①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②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③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④轻慢,不敬。

⑤专心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主一无适 ⑥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这六个词语分别是:断章取义,不二法门,旁骛,亵渎,主一无适,强聒不舍。

教师可就势强调其中的“骛”(马字部,本义为马快速奔跑,引申义为“追求,致力”。组词好高骛远,心无旁骛等)字与“趋之若鹜”中“鹜”字的区别。“亵渎”一词中“亵”的本义。

2、梳理层次,把握结构。

教师在此强调,这是学好议论文的捷径,容易理清写作思路。师生讨论后屏显: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题目来源,提出论点。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1、(2——5)有业之必要。

2、(6——7)要敬业。

3、(8)要乐业。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教师解说:第二部分说了三个层次——有业,敬业,乐业。它们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基础——提高——最高境界。教师就势板书——

3、完成填空题:

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分别讲述______和_____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敬业就是“______”,乐业就是“_____”,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二、选读课文,理解写法:

1、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者演讲的目的,一般来说是为了说服人,打动人,鼓舞人。那么这篇演讲稿说服你、打动你了吗?请你从文中选出一段,模仿学者梁启超演讲时的口吻,尽力以你的演讲说服听众,打动听众,然后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对其中某一处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2、细读文章第六段。

3、听老师演讲第八段,说收获。

三、理解大意,积累名言: 屏显: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③主一无适便是敬——《论语》

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庄子》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

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礼记》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教法——

1、先请几生分别说说每一则的大意。

2、生齐读,然后背一背。

四、小结课堂,拓展乐业:

1、说说你在这节课的收获,可以是思想上受到的启示,也可以是写法上的收获,语言上的积累等。

2、升华主题:目前由朱永新教授发起并指导的新教育实验已遍布在全国各地,有两千多所学校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有两万多名教师参与教学实验。他们这群新语文教育者有一句名言——过有尊严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希望同学们也能勤学、乐学,那你们明天的收获将会是无比丰硕的。

敬业与乐业 篇5

《敬业与乐业》

教 学 设 计

汝阳县城关镇一中 刘新延

2012.10

《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揣摩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行文特点

4.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二、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1.多媒体显示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例证动人。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投影:生字词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征引,旁骛(wù),亵渎(xiè dú)强聒(guō)不舍,敬业乐群。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6)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明确结构:

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2)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四、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讨论。第一组:论证方法

1.归纳法:例子1:孔子说“无所用心”“言不及义”及百丈禅师说“不做事”都是指没有职业,没有不断劳作的人。

结论1:儒家和佛门都主张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2.正反举例论述(对比)

论述人生必须有业时,正面引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责懒人的话。3.引用例证

引证法(包括语例、名言、谚语)例证法(包括事例、设例)第二组:语言特色 1.多用设问句

好处:制造悬念,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从质疑到释疑,加深对主题的影响。2.多用反问句

好处:加强说话的气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和不容置辩。

五、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体会文章的主旨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六、作业布置

敬业与乐业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三、整体感知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播放课文录音。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明确: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

⑴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⑵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⑶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不同点:

⑴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2.什么是业?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一部分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无业的害处,这应该属于从反面论证,而举百丈禅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这是从正面进行事实论证,一反一正,说明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因而是正反对比论证。

(1)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如: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④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⑤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等。

3.课文第6、7段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当大总统“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这两个事例正说明敬业的含义,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正正经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敬业。

(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举出身边这样的“天地间第一等人”,与同学交流。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作者所说的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呢?

独臂英雄丁晓兵,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20多年如一日的旅行当一名举人的责任,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10年时间排除各类炸弹1.5万余枚,用自己的性命安危换来他人的幸福。(教师出示大屏幕,展示其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人的照片和事迹。让学生看看这些可敬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引导生分析:觉得第七自然段中说的“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也是在阐述敬业的含义。

总结:文章的六、七自然段作者都在论述敬业的重要性,阐述敬业的含义的句子当然俯拾即是,可见作者的论述是针对性是相当明确的,中心也很清楚。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如何乐业?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3.谈到“凡职业都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举出其中的例子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综合上面,我们不难看出,正像作者再最后一段总结的那样“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作业

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

五、结语

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敬业

乐业

提出论点

有业

敬业

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如何做到敬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敬业与乐业教案 篇7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人各有志,你的志向是什么? 二 简介作者和背景 三简介演讲的基本知识 四新授

(一)整体感知,把握论证过程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4.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板书:(二)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

1、表达方式:

2、三要素:(1)论点:(2)论据:(3)论证

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4结构:(三部分)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作业;《渔夫阅读》——《知入与知出》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一部分

思考: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二分析第二部分

思考:1引用孔子的话和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是想论证什么道理?

2作者为何提出“有业之必要”?为了证明这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 板书:

三分析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逐层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板书:四分析第四部分

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课上练笔

1试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两个例子。2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作业

《敬业与乐业》教案 篇8

第二单元都是议论性文章。《敬业与乐业》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议论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层次清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文短意长。学生通过学习这篇典型的议论文能够锻炼逻辑思辨能力,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习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结构以及段落层次;找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从内容上来说,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从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两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还不够系统,尤其在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上,理解不到位。另外,处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教会学生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乐学”“乐业”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四、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内部的结构关系。

2.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

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

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依次接龙,每人说一句话,互相订正所找句子是否是作者的观点。①“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②有业很必要③首先要敬业。④什么是敬业呢?⑤业有什么可敬呢?⑥为什么该敬呢?⑦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呢?⑧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⑨第二要乐业。⑩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教师引导:

第二个游戏:请从十个句子中删掉六句,保留四句话。这四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读懂文章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十句话中挑选文章的分论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教师引导:

游戏升级版:只保留一句话,这句话是作者最想对我们说的。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筛选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三)环节三:分段研读,理结构、辨方法

教师引导:请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阐述作者是如何把“有业”部分说清楚的。提示:说清楚把什么问题说明白用什么方法即可。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梳理概括本部分各段文字的内容,关注论述过程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第2段提出有业之必要。

第3段引用了孔子的言论,举了他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有业很重要。

第4段举了百丈禅师不工作不肯吃饭的例子,从正面阐明了有业的重要性。

第5段作者再次强调百行业为先的观点。

教师引导:课文6、7两段能调换位置吗?请根据我们学习“有业”部分学到的方法,自己分析第6、7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如何将“要敬业”这个观点阐述清楚的。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研读6、7两个自然段,概括段意,辨析两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第6段:为什么敬业——分析问题;第7段:怎样敬业——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这是一篇演讲词,下面老师来朗读第8自然段的内容,大家听我朗读后提取作者对“乐业”的几点看法。根据图表中已给答案的格式将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每句都要包含一个“乐”字,

______ ________

心专注 苦中寻乐

______ 乐趣无穷

孔子语 __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朗读后根据回忆加以概括。

苦难免 乐在其中

心专注 苦中寻乐

有行动 乐趣无穷

孔子语 乐以忘忧

教师引导:为“乐业”部分补写一个能够证明观点的例子。

学生活动:调动知识储备,运用举例论证,证明本段观点。

(四)环节四:辨证思考,悟内容、说看法

教师引导: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你都同意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比如:“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看法。

(五)环节五:继续拓展,比类文、明关系

教师引导:阅读《怀疑与学问》一文。课文与拓展文的题目都是并列短语,试分析两个题目中各自的两个词语之间逻辑关系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阅读文章,梳理内容,判断题目中两个词语的关系。“敬业”与“乐业”就是递进关系;“怀疑”与“学问”是条件关系。

上一篇:(获奖作品)《岳阳楼记》教材解读下一篇:淮上即事 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