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2024-05-2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通用7篇)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1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汪岗,实现“环境友好型示范区”的试验区创建目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湖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施农村治污保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村级“六有六无”为载体,以示范村五项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创建目标

2010年,我镇五个示范村将实施并完成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程。

三、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五个示范村要根据本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有效改善。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以人为本原则。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进步,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帮助和引导农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科学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饮用水资源水质,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要将环境绿化工作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同步”,即同步视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四、建设标准

(一)基本条件:

1、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五个示范村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有村庄建设规划,功能区布局合理。

3、村容整洁、住宅“四旁”绿化,环境优美。村民对环境满意率达90%以上。

4、有环境保护村规民约,有环境保护宣传和保洁制度。

5、计划生育、义务教育、社会治安为全镇先进。

(二)社会经济发展:

1、村民生活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年。

2、公共设施完善,村组道路硬化。村庄内要因地制宜,兴建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配套各种健身器材和其他文化娱乐设施,并达到亮化要求。

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4、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率≥90%。

(三)村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1、每村建立一个能通车的垃圾处理场,每个自然村要建成一个垃圾池,户户有垃圾桶,并做到定时转运,形成“户收集、组转运、村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2、生活污水排放规范化:村庄内兴建有排水管道设施,无污水横流现象;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处理率≥60%。

3、公厕和户厕无害化:村庄内有一座公厕,公厕和户厕要达到三级化粪无害化处理标准。

4、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主干街道及农户门前要有绿化带或花坛,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5、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20%。

6、农药用量≤1公斤/公顷、折纯。

7、化肥用量≤150公斤/公顷、折纯。

8、农用地膜回收率≥60%。

9、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率≥85%。

10、秸杆资源化利用率≥85%。

11、清洁能源普及率≥60%,强力推进沼气池建设,沿村边、路边集中连片不少于户均40%。

五、创建内容

1、示范村要建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按要求配备好健身器材和其他文化娱乐设施,并达到亮化要求。

2、每个自然村要建一个垃圾池、户户有垃圾桶,并做到定

时转运。

3、实现无村庄绿化空地目标。①村组道路两侧要栽植行道树,行道树实行乔灌结合,乔木树种高度4米以上,胸径3公分以上,栽植株距3米;②境内沟、渠适宜栽植花木的地方全部绿化;③农户房前屋后、村部、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成型街区等周围建绿化带和花坛;④村庄四旁绿化,建设环村绿化带;⑤建成一处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园林小区。

4、搞好校安工程建设,消除学校危房。

5、示范村和公路沿线村村组全部修通3.5米宽水泥路。

6、广播电视入户率100%,程控电话入户率100%,村通宽带。

7、实行集中供水和井泉供水相结合,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8、通往该村公路沿线和村部所在地的中心村和居民集中居住区无“一池三化四清五改”遗漏户。推进沼气池建设,户建沼气池达到60%以上,使用率达到100%。

9、污水入地,无污水横流现象。家畜家禽一律圈养。保持农户庭院干净整洁。

10、创建一个农业科技服务站。

六、保障措施

(一)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认真落实创建任务。各村都要进行总体和具体的规划设计,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创建方案,建立上下衔接的规划体系;规划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体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明确远景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制定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

(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农户广泛参与。要向农民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工作;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修建村庄道路、绿化村庄、改水改厕、治理环境等,都要组织农民民主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农民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三)政策扶持,社会帮建,积极提供创建条件。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资金筹措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即镇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确保村级投入不少于5万元。镇直包村单位要分别与所包村结成帮建对子,加快创建速度;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创建活动,提供积极帮助。

(四)加强指导,明确责任,确保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镇政府将成立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的调查研究、工作部署、部门协调、经验推广、检查督导。各村也要成立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创建任务的要求,积极联系、协调相关包村单位,争取支持,合力并举,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切实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形成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2

1 生态示范的创建现状

1.1 目标无针对性

生态示范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国家统一设置的形式,所以在建设指标需要考虑到南北方的不同,东西部经济的差距等,在2001年我国生态示范主要的指标是城镇GDP的能耗,这就要根据南方和北方的不同,设定标准。由于我国的自然地域环境广阔,所以各地的资源不同,导致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有巨大差异,因而运用“一刀切”的方式创活动性指标有失公允[1]。从总体发展上看我国当前处于工艺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城镇化影响,在具体到不同区域的过程中,各地的整体发展阶段也就不尽相同,重点和难点建设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建设目标方面需要考虑好地方发展特色,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方面,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要素,借助于现有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状况,让国土空间做出优化调整,重点开发中,确定主体的功能性,明确开发的方向,掌控开发的强度,规范好开发秩序,让开发政策更具完善性,形成良好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制约协调开发各界,同时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建设指标选取要点。

1.2 建设主体混乱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存在主导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同的部门主体,示范创建主要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地方生态创造的主导部门是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地方政府。但是在发展中无论运用何种形式的生态示范,在实际工作中都会被视为环境保护的范畴内,所以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要发挥环境的主体作用,另外,其他的相关部门也要推出系列或者类似的创建活动,包括创造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由于各类建设主体和示范创造有着界限不清楚的情况,所以在建设时出现职能交叉或者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2]。

2 生态文明与生态内涵建设模式

2.1 生态文明与示范活动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示范建设的前提,在结合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有自己的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建设过程,这将有别于其他的生态示范模式。主要的涉及内容如下。

2.1.1 建设目标上,生态文明作为其他创建活动的前提,由于传统的创建活动更多的体现在工程性和物质性方面,但其本质目标需集中在整洁、健康和安全的环境内。

生态文明的创建目标能够规范还人类的基本行为,让人的价值观发生质的转变,最终涉及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人的思想改变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究其原因是人是世界活动的主体,因而要辐射整个活动范围。如果人的意识中将自己抛出在生态环境以外,总是将自己看成是独立的个体,不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那么就不能从主观上寻找解决方法[3]。

2.1.2 建设重点上,传统的生态示范将重点集中在物质方面,建设中环保是关键性基础,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上层建筑,为了确保其文化的多样性,就要运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倡导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让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物质基础反过来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价值观念在相互作用中发生转变,客观上提升人的思维理念,让环保基础建设逐步加强,这是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键。

2.2 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建设过程中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本着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结合模式,上级是建设的导向,但建设的积极性或者具体的措施要由下层跟进,这是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拓展公众渠道的有效方式,公众的参与深度逐步加大,因而公众有机会参与和管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为了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合理,要开展相应的考核机制,这里需要引入第三方结构,每年公布评估报告,让上榜的地域得到新的发展,民间的环保机构建立,监督整个建设过程。

3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任重道远作用,我国在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方面也是刚刚起步,所以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不慎健全,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并且在今后的研究中也要加大对指标体系的研究,让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满足,深入探寻生态文明发展史的同时,做好完善、提升和拓展工作,考核方法的研究要在持续的激烈机制上建立起来,这样考核工作才能真正的做到长效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主要是规范人类的发展行为,这是协同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研究其内涵,探讨文明建设与生态示范之间的本质关系。以建设目标、主体和过程为入手点,提出合理的文明建设模式。

关键词:生态示范,回顾,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于贵瑞,于秀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275-283.

[2]毛惠萍,何璇,何佳,牛冬杰,包存宽.生态示范创建回顾及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13,04:1177-1182.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家园

自1999年以来,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推进生态工业、促进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探索。截止到2013年4月,已通过验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个,批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生产领域或者说发展工业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对于全国推动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和先导作用[1]。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5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0年3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及乳制品、机械深加工及成套设备制造、新材料及环保产业等特色产业群体。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同时,如何将生态文明深入到园区各个方面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借鉴我国现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情况,为马鞍山市基于生态文明全面创建生态示范园,特别是建设生态文明家园提出几点建议。

一、生态文明、生态工业园和生态文明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超越工业文明的更高层次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1]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能量传递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模拟自然系统,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2]。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生态工业园优势分析

生态工业园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美化生态景观、创造优质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环境污染,保证优美环境

园区内各企业通过副产品交换,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大大减少了环境成本,避免了对环境污染,为园区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2、解决区内居民就业,保障居民生活

园区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区内居民提高了较多的工作岗位,保证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园区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

3、完善基础设施,保证生活质量

园区配套有完善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污废水和垃圾均能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园区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可满足园区居民、企业员工生活需求,为园区内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

4、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居住水平

园区开发区域一般位于郊区,原有居民分布较为分散,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园区建设统一布局后,将居民集中布置,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

三、全面创建生态工业园的建议

1、依托绿色工业

绿色工业是落实生态文明强有力的保障,要确保园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一是做好绿色招商,有的放矢,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环保节能型项目入区;二是严把环保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水”项目入区;三是鼓励入区企业开展IOS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四是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2、紧抓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涉及绿色校园构建、生态环境教育等多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整合绿色环保、自然生态信息和处理的能力,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融合。一是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学校生态绿化,精心打造校园生态文明;二是开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相关知识;三是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和环保宣传活动,如校企结对手拉手开展环境教育;四是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推广绿色建筑

建设绿色建筑不仅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可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增加环境舒适度。一是制定奖励办法和行动方案,激励与促进园区内绿色建筑的建设;二是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小区、绿色节能建筑等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全面展开;三是关注绿色建筑发展的最新动态,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绿色建筑。

4、建设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主要标志是健全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完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高[4]。一是做好社区环境卫生长效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社区环境整洁干净;二是做好垃圾分类,提高废物利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三是做好社区绿化,点线面相结合,打造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的宜居社区;四是创建信息交流平台,提倡废旧物品再利用。

四、建设生态文明家园的保障措施建议

1、加强领导和管理

建设生态文明家园需要园区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议园区成立专门的生态文明创建和工作小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家园提供政策、资金和制度支持。

2、做好全面规划

生态工业园区不仅只考虑工业部分,还涉及整个区域的生态衡量。建议园区在生态工业的基础上要做好区域生态文明规划,将生态工业和生态文明家园有效结合起来,指导生态工业园区科学、有序创建生态文明家园。

3、引导全员参与

生态文明家园涉及区内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必须争取公众广泛支持与参与,为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供强大的群众基础。建议采取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居民听证、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的决策参与度,充分调动公众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强化生态文明宣传

建议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主要媒体,采用专栏、专题节目、专题活动、新闻报道、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在园区内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各个社会层面,对居民、企业员工开展全方位的生动、深入、持久的宣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民众生态文明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佳.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生态工业园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7,(3):66-71

[2]赵英民.积极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N].中国环境报,2012.03.24

[3]让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M].共产党员:上半月,2013年第3期,9

明溪口镇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篇4

一、基本概况

明溪口镇处于沅陵县西北部,酉水游域,行政总面积257.34平方公里,东与沅陵县借母溪乡接壤,西与古丈县、永顺县交界,南与二酉乡、北与借母溪乡毗邻。明溪口镇镇址在原高砌头乡政府驻地,现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175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民小组,4986户,20700余人,耕地面积17974亩,其中稻田面积16470亩。全镇涉及移民的有12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540户,2068人,其中以土家族为多。200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206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868万元,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36498万元,第三产业完成6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

近年来,明溪口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贯穿整个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带领全镇人民务实苦干,认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们抓环境规划,投入环境设施建设,狠抓环保管理,常抓环保宣传,干部群众环保意识大大提高,城镇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6%以上,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 1 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在标准之内,各项创建工作已达到全国环境优美镇,并使我镇逐步走向生态、文明、富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绿色环保意识逐强的今天,我们明溪口镇如何利用本镇的绿色资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制定我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思考与重视。省、市、县关于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为我们指明方向,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目标,全力组织创建,把创建工作列为本届班子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创建伊始,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唐安群同志为顾问,镇长邓防修同志为组长,侯章友、陈辉为副组长,王艳珍、阮德常、向阳、李方金、粟飞为成员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艳珍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另增设环境监测站,阮德常同志任专职环境监测员。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一把手做到了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居)、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合同,合同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对合同的执行进行跟踪考核。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调查、分析、编制创建规划,确定“生态立镇”的发展思路,把我镇优美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为经济优势,推进明溪口镇经济建设与发展。

(二)、加大投入,全面启动创环境优美乡镇基础设施工程。一是大力实施改善环境。镇政府借助各方面的资源,争取借母溪自然保护区成功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合理布局集镇建设。镇政府积极筹措资金,通过多种形势,修建集镇农贸市场,改变目前以路为市的现状。三是加紧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四是在镇内发起保护明溪的行动,切实保护明溪、借母溪、酉水的河水质量。

(三)、狠抓管理。一是抓建设项目初审关,凡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坚决不批;凡与环境规划不相协调的企业,无论市场前景如何,坚决不招不引。二是抓环境执法检查,严格查外违法行为,督促“三废”治理,确保设施运转率达100%,排放达标率在100%以上。三是抓环保制度建设,全镇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认真对照本镇实际,切实制定了工业企业的“三废”治理,建设项目管理等实施细则和噪声扰民、油烟纠纷等处理办法,完善建立了环保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标准、服务承诺等,促使基层环保机构步入标准化良性运作状态。

(四)、注重宣传,强化意识。在“创建”工作开展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宣传教育开道,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一是利用标语开燕尾服宣传。二是利用会议开展宣传。首先在镇班子会上统 3 一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利用镇村干部会议开展宣传,使镇村干部在思想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再次是利用镇村干部到农村工作,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四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六〃一”、“五〃四”节组织中小学生上街打扫卫生,从小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五是抓好“6〃5”环境日宣传,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为契机,全镇动员,形成从而进一步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成效

1、“生态特色”农业经济担主纲,打造绿色明溪。按照“打特色牌,举富民旗”的指导思想,对全镇板粟、油桃基地实施再次改造并加大种植规模,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期规划的有利时机,新造板栗1167亩,新造油桃1000亩;现全镇种植板粟1.2万亩,板栗种植在10亩以上的大户有1100余户;油核桃种植1400亩,年产油桃210吨。加大对板栗、油桃产品的深加工,实现了向“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增加产品副加值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国森林生态保护区17个村(居)21.6万亩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认真落实造林任务;全镇共造工业原料林1210亩,三边”造林100亩,全年没有以生重大森林火灾。三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生产条件。新增耕地157.4亩,小二型水库、渠道与山塘得到了加固维修,窝棚溪李家村地质灾害点搬迁13户,07 4 年以来危房改造44户,改变了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2、生态工业经济发展势态良好。明溪口镇属水电工业重镇。目前,我镇凤滩电站总年发电量达28.68亿KW。至2006年,凤滩电厂新成立了“金凤滩纯净水有限责任公司”、“酉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酉诚精铸有限公司”三家控股公司。2009年底完成工业总值36498万元,规模工业完成产值32936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3562万元,同比增长12%。全年完成工业、企业入库税金5521万元,同比增长10%。

3、生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目前通村总公路里程达到200余公里,已实施路面硬化59公里,新修通达72公里,连通了3个边界村与相邻县的村道,打通边界经济发展之路,农村客运枢纽形成。农村用电、电视、电话通讯、电脑宽带网络设施健全,全镇开通电话1125部,移动基站8个,移动用户5000余人,联通基站1个,联通用户1000余人,对14个村实施了用电同网同价政策,农民用电成本大幅度降低。农村改水工程实施,使农村的群众从靠天吃水到完全饮用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待开展清洁能源沼气池建设,使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61%。再是加快集镇容貌的改造,规范集镇依法建房;完成了集镇规划,并实施了集镇农贸市场与农村客运站建设。

4、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来,明溪口镇 5 生态休闲文化从无到有得到发展,创建了7个县级文明卫生村,并充分利用镇域内国家借母溪森林保护区及凤滩电站世界第一空腹坝的丰富生态资源、茂林秀水的风景优势,发挥地处古丈、永顺边界旅游的区位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

通过创建,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对照标准,要继续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2、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3、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卫生厕所普及率;

4、河道垃圾整治工程,清除垃圾。

创建工作重在实效,贵在坚持。我们将以创建工作为动力,以环境优美镇为依托,结合镇村环境整治,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绿色明溪口”。

明溪口镇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篇5

实 施 方 案

为推进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铺开,依法稳定林地林木权属,切实保护林地、林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林木所有者和林地使用者投资林业的积极性,维护林业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促进我镇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上级相关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范围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林业“三定”和分类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和完善林业经营、服务、资源保护、流转体系,创新林业管理体制,调动林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解放林业生产力,促进山区农村(居)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加快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居)建设。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集体山林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应通过多种形式,使每个村(居)民平等享有集体山林的权益。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改革中要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3、坚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原则。对已明确的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大部分群众满意的予以维护;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方式妥善解决。

4、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根据全镇和各村(居)森林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自主选择改革的形式和方法,允许经营形式多样化,不搞统一模式。

(三)改革的范围

(一)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凡是具有林木、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公民、法人和组织,都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林权登记发证机关提出林地、林权登记发证申请。原已领取《林权证》且权属没有变化的,林权权利人可以申请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二、改革的内容

(一)、明晰山林产权。

(1)明确划分自留山,并稳定不变,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允许继承“的政策。承包到户后的责任山稳定不变。林地承包期限从发证时算起为70年,山上林木归责任山主所有,承包期内允许继承、流转。

(2)集体山林(乡村林场)的分配处理方式:由村(居)民委员会民主经营管理,以保障村级公益事业和基层组织运转的经费需要,但可视情况保留林地总面积的10%以内的集体山林,其余以股权制的方式分配,股份制林场期满后,在尊重林农自愿的情况下继续经营。

(3)、生态公益林的分配处理方式:已经划定的省级以上的生态公益林确权到户,发放林权证,及时足额发放补偿金,严格管理,控制商业性采伐,对沅酉水两岸库区周围第一层山脊内的森林严禁采伐。

(4)绝户、五保户的山林分配处理方式:有直属亲戚的可代为管理,可以承包,山上的林木归其所有,承包期内,允许继承、流转;没有亲戚的由村民小组集体讨论,收回集体管理。

(5)退耕还林后的林地依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核发林权证。

(二)放活经营

1、坚持竹木采伐管理

(1)、坚持凭林权证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直接落实到山头地块,由林木权益者申报,乡(镇)、村核实后,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张榜公布采伐地点、面积、树种、数量,林业部门批准,并再次张榜公布后,发放林木采伐证。

(2)、工业原料林按其经营方案采伐,保证采伐指标,经营规模达到500亩以上的个人或单位,可单独编制经营方案,按经营方案保证采伐指标。

(3)、农户在非林业用地营造的商品林,房前屋后营造的零星林木,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申请并经乡林业站核实后自主采伐。

(4)、实行商品材生产计划“阳光行动”。根据资源分布与消长情况,镇政府把生产计划以文件形式下达到各村,落实到山头地块,同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在搞活经营的同时,各单位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严肃查处在改革中出现的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6)对商品材采伐全部实行小块皆伐。

(三)规范流转

1、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依法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

2、充分尊重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山林是否流转以及流转的方式、底价、林地使用费由经营者自主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凡自愿流转的,要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办理林权变更手续。已经流转但手续不完备的,应当补充完善。

3、山林流转必须遵循下列原则: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自愿、平等、合法;不得改变林地的性质;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改革的步骤

为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改革目标任务,我镇的林权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建立机构,宣传发动(2010年4月12日-4月20日)。成立以镇长为组长,镇主管林业的分管领导和林业站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了林改办公室,建立村(居)、组林改工作组,采取张贴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范围。拟张贴300多幅宣传标语,在主要公路沿线悬殊挂3幅横幅,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阶段:(2010年4月21日-7月31日),1、召开各种动员会,层层动员,使干部群众明白林权登记和换发证工作的政策、任务和要求;动员林地、林木所有者或使用者提出登记申请。

2、组成以镇、村(居)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以行政村(居)为单位负责完成申请、登记核实、现场勘测、张榜公示等工作;

3、《公示表》经公告无异议后,并与各农户签定承包责任合同书后,逐级上报发证机关进行换发证。做到有证有地、有地有证、不重证、不漏地,此段工作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资料归档、总结验收。各村(居)、组要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全面准确反映改革情况,做好林改资料归档工作,逐级上报总结材料,并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及时整改遗漏问题,镇林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全镇林改资料的收集、汇总、归档工作,全面总结全镇林改工作,迎接省、市、县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予以发(换)林权证。

四、配套措施

1、以村为单位,成立以拥有林业产权的经营主体为会员,并由3-5名理事组成村级林业理事会,制定章程,具体组织和承担本村范围内的森林经营和制止乱砍滥伐等工作。

2、进一步完善林地承包合同,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允许继承”的政策。承包到户的责任山稳定不变,林地承包期限从发证时算起为70年,山上的林木归责任山主所有,承包期内允许继承、流转。

3、林权发证工作的具体措施

(1)、明晰、主体明确“四至”清楚的农户,统一按规定期限完成林权登记和发证到户工作。

(2)、对“插花山”、“共管山”一山多户、一户多块的问题,坚持“流转整合、放活经营、做大做强”的原则,结合本镇实际具体措施有两种:一是置换、通过农户间用其他责任山进行相互置换后再予以登记发证;二是分股不分山,对部分“插花山”、“共管山”不能采取置换的实行股份制改造再登记发证,便于规模经营、规模流转,实现林业产权化。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镇党委、政府把此项改革作为事关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居)建设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做到认识到位。进一步提高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新经验,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做到责任到位。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把林改工作任务明确到人,层层落实。三是做到措施到位。

深入研究和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新思路,建立镇组织实施,村(居)委会具体操作,业务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任务。

镇党委、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负总责,镇长担任组长,分管林业的分管领导、林业站站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林业站从事林权换发证的技术人员及相关站所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政府办,并抽调镇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居)入户,指导和督促改革。

(三)、严肃纪律,规范操作。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决不允许暗箱操作,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法,必须严格按政策办事。对改革中发生重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每个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认真负责,确保质量,使每一份《林术证》都做一合格核发。

(四)、保障工作经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改革工作经费实行三级配套,好且财政补贴、镇政府拨款、林业站自筹的办法进行解决,实行专款专用,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

明溪口镇人民政府

腊口镇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 篇6

中共腊口镇委员会 腊口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腊口镇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行政村(居),镇属各部门:

《腊口镇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腊口镇委员会 腊口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8日

主题词:生态县 实施方案 通知

腊口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1年3月28日印

腊口镇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工作的意见》(丽委„2008‟10号)、《中共青田县委办公室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青田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委办„2011‟18号)和《青田生态县建设规划》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2011年我镇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为确保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生态省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深化接轨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和“生态腊口、活力腊口、和谐腊口”的发展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倡导低碳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总体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使我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达到《浙江省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考核验收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8项基本条件和11项考核指标要求,确保青田县于2011年顺利通过省验收组的考核验收。

三、主要任务

按照省级生态县创建考核标准要求,今年我镇生态县建设重点突出在节能减排、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修复、生态乡镇、环境基础设施、生态宣传(文化)等方面建设。结合我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倒逼机制和特事特办工作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工程,确保2011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

1、节能减排工程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通过工程建设与结构调整等手段,把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行业、企业,腾出环境容量。进一步加快推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确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生态农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确保主要农产品中认证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比重达到40%以上;加强全镇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水排放达标按照《浙江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05执行。

3、生态林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72%以上;大力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提高全镇各村庄绿化覆盖率比例;加大森林食品认证工作,使林产品中认证为无公害林产品的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比

重达到40%以上。

4、生态旅游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管理,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和“绿色饭店”创建工作,着力培育生态旅游市场,推进生态治理与旅游开发。

5、生态工业工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任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技术落后企业的生态化改造,对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利用与再生,积极开展企业的ISO14000认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工业固废妥善处置,使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6、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加强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确保2011年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生态葬法覆盖率达90%以上;开展瓯江沿岸(腊口段)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确保水质安全;加快推进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7、积极开展生态乡镇工程、生态行政村的创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腊口镇垃圾填埋场、石帆垃圾焚烧炉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运行管理;进一步提高全镇绿化水平,确保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8、生态宣传(文化)工程以“五个一”工作(即编制一部专题片、一本书、一套展板、一本画册、一台戏)为中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在镇区主要路段、各路口、村设置大型标牌,设立灯箱,开展创

建工作宣传;在行政村、学校开展主题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生态创建热情;通过手机短信群发,及时宣传生态县建设进度与成效,不断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四、组织体系

根据青田县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要求,成立腊口镇省级生态县创建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杨周平副组长:张红卫

成 员:刘丽梅 陈王儿 张荣彬 徐永毅(派出所)王志敏 邹俊俊 陈剑锋 徐双燕 范晓斌 杨海波 叶宏海 黄松光 范金根 黄倩倩 季伟勇 夏伟燕 王春芬 王旭英 何建星(交警队)林观飞(中心卫生院)唐建斌(供电所)叶灵群(法 庭)王杰民(运管所)金兴跃(工商所)章桂君(广播站)蒋国勇(土管所)周爱妙(司法所)杜伟明(电信支局)陈永光(铁中集团)王彩虹(邮政支局)汤国强(腊口信用社)林剑英(石帆信用社)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张红卫、叶宏海、陈国强、叶本

维、廖宝坤、郑春来、黄春根、吴黎平、潘兰青、留志俊、夏海珍组成,张红卫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叶宏海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五、实施步骤

根据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创建工作分宣传发动、创建落实、迎检验收、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1、建立腊口镇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居)、镇属各部门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工作分管领导、联络员各1名,落实具体工作,协调解决生态县建设有关问题,负责每旬一次向县指挥部书面报告创建进度和创建动态信息。

2、制定创建宣传工作方案,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计划(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任务和工作职责。

3、召开全镇创建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分解落实创建目标任务。

4、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到县有关部门联系创建工作。

(二)创建落实阶段(2011年3月-9月)

1、全面展开创建工作任务。由创建领导小组牵头,加快生态县内容建设进度,加强对生态村和绿色村、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并组织相关部门按期完成各项工程的验收工作;各创建单位要认真对照各自的创建任务

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精心策划,制订或细化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2、加强督查落实。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

3、注重制度保障。建立创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旬一次定期听取各创建成员的工作汇报,交流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梳理分析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学习交流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加强与先进乡镇的交流沟通,汲取成功的创建经验;不断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将生态县创建工作列入各村(居)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4、完成资料收集汇编。创建领导小组要按照生态县创建指标体系要求,制定资料收集清单,组织召开资料收集整理专题会议,明确工作时限,组织各创建成员做好基本指标和各项考核指标的材料收集及汇编工作。

5、全力营造创建氛围。积极落实创建宣传工作方案,广泛宣传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各项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生态创建的浓厚氛围。

6、精心组织申报工作。各创建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对照创建目标,做好相关验收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迎检前的自查、整改,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考核标准;创建领导小组在综合各创建单位材料的基础上,做好生态县申报材料的汇总、包装工作,组

织县有关专家对全镇的创建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确保现场考核、材料验检等符合考核验收要求。

(三)迎检验收阶段(2011年10月-11月)

1、申请县生态办预验收。根据省级生态县验收程序,镇创建领导小组于10月下旬向县生态办申请预验收。对县生态办的初验意见提出整改方案,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2、省生态办正式验收。完善细化迎检方案,落实迎检任务分工,确保迎检工作万无一失。

(四)总结提高阶段(验收命名后)

针对省生态办验收意见和要求,制定落实下一步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总结、巩固、提升生态县建设成果。

六、工作要求

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创建机制,形成共创共建共享的良好创建局面,力求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省级生态县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化接轨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发展战略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推动我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创建意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行动统一到位,宣传服务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目标如期完成。

(二)加强领导,凝聚合力。省级生态县创建是一项综合性

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创建机构,确定创建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落实创建措施,将创建责任指标进一步细化,逐项逐条分解,按标准落实到位,做到每一项任务都有人牵头,有人具体抓。最终,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三)多方筹措,加大投入。生态县创建工作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要进一步完善创建资金投入机制,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创建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修复、生态乡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生态宣传”等九大工程建设。各创建单位要群策群力,整合项目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创建资金,保障创建任务顺利完成。

(四)突出重点,确保达标。加快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修复等各个领域重点工程的实施进度,突破创建“瓶颈”,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确保验收达标。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千方百计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加快建设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突出做好农村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长效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完善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

(五)加强督查,完善考核。制订创建省级生态县督查方案并组织实施,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创建专项督查活动,确保各项创

建任务按工作进度要求有序推进。要深入现场一线开展创建工作,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明确,强化监督。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对创建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行动迟缓、问题突出的单位和领导,要追究相关责任。

岚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篇7

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岚皋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群众因生态而富、县域因生态而强、城镇因生态而美”的生态强县工作思路,突出以创建为载体,在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的基础上,主动抬升标杆,确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探索走出了一条“城镇靓、环境优、人文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相关要求,目前,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领域内的环境改善、风险防控、空间格局优化、资源集约利用等十大任务均已完成,各项指标达到规定值。现将创建重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秉持“两山”理念,构建生态优先的制度体系 秉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完善的生态制度体系。一是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县长任主任,各镇党委书记、县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全县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协调推进和技术指导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

— 1 — 研究解决突出环保问题,每年都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召开动员会议、开展系列活动,基本形成“党委政府牵头、人大政协参与、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了规划引领体系。通过“多规合一”统筹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岚皋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岚皋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岚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等陆续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加快领跑生态美建设美好岚皋的决定》等相继实施。全县上下紧握规划一支笔,织密监管一张网,绘好蓝图一幅画,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三是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县财政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环境监测监察综合大楼、大气自动检测站和岚河、大道河、县城污水处理厂等重要点位的出境断面水质、重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配齐了执法装备、检测监测器械和标准化人员配备,并在各镇设立了环保工作站,环境监测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加强源头风险防范和控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出台了“一票否决”办法,近三年来先后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招商项目5个,淘汰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家,多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四是建立考核倒逼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优化调整考核内容、分值设置,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确立重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导向。近几年,生态环保指标在全县大目标考核中的占比均达到 25%以上。五

— 2 — 是健全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出台《岚皋县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岚皋县各级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环境网格化监管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暨环境保护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2017年,全县对5名党员领导干部因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履职不力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在全国首创“河长+警长+督察长”的“三长治河”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河长+警长+督察长”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河长制工作责任的全覆盖,形成了责任明确,层层抓落实、层层抓监管的“三长”治河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了河道、湖泊、水库、塘坝、沟渠等各类水域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在认真核实排污总量,严格审核申报资料,抓好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加强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确保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2016—2017共核发排污许可证4张。六是建立信息公开体系。全面落实群众对环保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托环保局网站,实时更新网站信息公开、环保动态、环境信息、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环保知识、办事大厅、监督投诉八方面内容,定期更新大气、水环境质量、环境执法、排污许可、环评等信息,同时,将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指标完成、重点工作推进等情况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

二、划定保护红线,优化生态保护的空间体系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着力打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确保全县生态空间更加优化。一是调整优化县域布局规划。认真落实主体功

— 3 — 能区规划,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将岚皋划分为“四大区域、十类功能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定位,明确了生态红线、发展布局和保护措施,全面构建起生态建设与管理、保护与开发“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二是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印发了《岚皋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方案》,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我县按照要求向生态红线编制单位提供了划定各项资料。目前,全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已经完成编制即将送省厅审核,按照方案,我县划定的红线区域面积949.85平方公里,红线区域比例48.52%,待省市颁布实施完成勘界定标后,我县将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试行)》办法进行分级严格管控,加强刚性约束。三是管牢控死农用耕地。严格落实耕地红线管控责任,级签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耕地保护责任全名夯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把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2017年,全县耕地面积38.88万亩,其中常用耕地24.91万亩,实现了全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目标。

三、发展生态经济,构建节约循环的经济体系

大力发展节约、绿色、循环经济产业,2017年,全县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3.3:56.7:30,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6.7%,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57555万元,增长7.6%。一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上,建设了三个十万亩林业基地建设(10万亩干果林基地、10万亩速生林基地、10万亩林下种养基地),林下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发展核桃13.7万亩,— 4 — 建成现代茶叶示范园区15个,培育龙头企业3个,建成魔芋园区13个,种植魔芋10万亩,培育龙头企业3个;发展林下养蜂2万箱;扶持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协会81个,共有5个方面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占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1.5%。生态工业上,全县已形成了以水电、森工、食品加工为支柱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了明富魔芋、珠峰花炮、金岚木业、南宫茶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36亿元,“岚皋六口生态工业园区”被批准为全省100个重点扶持的县域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旅游上,以大南宫山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实现率先突破,建成南宫山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千层河、岚河漂流国家3A级景区、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旅游示范县,被授予“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和“最美绿色园林生态旅游城镇”等荣誉称号。借力强势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极大地促进、带动了全县餐饮服务、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了四季杨家院子、南宫山巴人部落、横溪古镇等一批旅文深度融合的特色旅游新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2017年接待游客48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31亿元,同比增长33.86%。二是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实施推进一批节能改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实现了资源节约循环了用目标。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435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3.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01.5立方米/万元,— 5 — 用水总量未超上级政府下达总量控制目标,较2015年下降13%;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为56元/亩。三是大力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氨氮排泄等新技术新成果,扶持大中型养殖场建设规模相当的沼气工程及沼渣生物肥生产线,推广畜—沼—菜(林、果)生态种养模式。2017年,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100%。采取过腹还田,秸秆堆肥,秸秆编制等多种形式、途径和手段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5%。我县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绿色食品企业为主,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工业企业较少,主要的工业固体废物为冶炼废渣、炉渣、煤矸石等,主要通过做为商品出售、页岩砖厂制砖、水泥厂生产原辅材料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2017年我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

四、实施综合整治,打造山清水秀的环境体系

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入手,推动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一是实施精准的污染防治攻坚。保卫蓝天方面,我县认真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工作措施,空气质量日益变好。2017年,岚皋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数值为3.09,全市排名第二,全省排名第五,优良天数为334天,较2016年增加32天;水质保护方面,我县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改善,统筹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利水保治理、生态造林、退耕还林、畜禽养殖防治、矿山恢复治理等一批综合性生态环保治理项目。以“岚河、大道

— 6 — 河、洞河”三大流域为重点,开展河道“三乱”综合整治。在岚河、四季河沿线启动了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对重点河流断面、水电站生态基流通道口、生态敏感区、重点污染源和市政设施等部位全天候监测管控,大力整治电站生态基流、河道乱采乱挖、毒鱼电鱼炸鱼等行为。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达标率和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均为100%,主要河流岚河及大道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标准,全年水质指数为3.9606,全市11条主要支流排名第6,变化趋势为“变好”。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82.41,评价结果为优,全省排名第八。二是开展全面的生态系统保护。大力开展沿河湖、沿路造林植树活动,完成植树造林6.5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形成以交通干线为主体,旅游景点、国道、省道、城镇为重点,莲花公园、珍稀植物园等为补充为重点的造林绿化新架构,实现了“开门见绿,四季有景”目标。统计年报显示,2017年我县森林覆盖率为79.2%。同时,建立森林防火、林政管理、病虫防治“三防”体系,采取“一控二稳三推进”的措施(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使之小于生长量,稳步提升林木覆盖率林,加快推进业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有序开展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有效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贯彻执行新《环保法》,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止目前,共下发《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2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收缴罚款26.1万元。保持25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畅

— 7 — 通,理电话投诉19件,及时处理网络舆情,受理办理县长信箱11件。突出对危险废物、污染场地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危废安全处置率达100%。全面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投资30余万元,新建面积200㎡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采购了无人机、快艇等一批应急物资。四是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发现的环境突出问题,在省市的统一部署要求下,深入开展了环保问题自查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目前,中央环保督查提出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问题,已于2017年12月完成提标改造工程任务,省委环保督查提出的县城饮用水一级保护区4户群众未搬迁问题,已经完成整改,4户群众已经全部搬迁。同时,在此基础上认真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共梳理出26项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25项,库区网箱拆除工作正全力推进。

五、提升生态特色,构建美丽宜居的生态生活体系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我们将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纳入“六城同创”目标,突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牵引带动作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出特色、上水平。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县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1处、垃圾填埋场7座,全面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能力达到7000吨/d,并将一级B提标改造为一级A污水排放标准。新启动建设石门、民主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050吨/d,— 8 — 新开工建设佐龙镇、南宫山镇、石门镇、滔河镇等3座垃圾填埋场,县域重点镇垃圾污水处置得到全面加强和规范。同时,完成了县域垃圾污水处置项目PPP招投标工作,涉及金额近3亿元。申报了总投资3亿元的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被审查为A类项目列入国家项目库。截至目前,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1.55%。二是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整镇整村推进的思路,将农村改厕任务与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和搬迁工作相结合,在镇村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工程,持续加大城乡无害化卫生改厕力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0325%。全面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整治和水源地保护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2012-2017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批复,我县已经累计建成镇村污水处理设施30处,垃圾填埋场5座,采购垃圾桶2万余个,垃圾清运车辆50余辆,完成水源地保护工程3处,完成综合整治村庄91个,整治率达到72.8%,超过国家十三五期间好水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达到60%的要求。大力推进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全县13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县城、大道河、南宫山镇三处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工程,另10处水源地保护工程陆续启动建设,经检验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100%。三是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从规划立项、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入手,形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闭合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2017年,新建节能建筑比例达到35%,— 9 — 新建绿色建筑工作已全面开展。通过完善城区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合理配置公交站台、推广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等途径,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从今年开始,我县全面启动了“城区及城乡两元”的客运新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出行率。同时,鼓励市民出行多使用自行车或步行方式,提升公众的绿色出行率。今年,我县完成汽车站迁址新建工程,县级交通保持20分钟一趟,到西安班车保持2小时一趟,大大提升了客运能力。2017年实现绿色出行率达到52%。按照以制度促管理规范化、以数据促管理精细化、以督查促管理常态化的思路,大力度、宽领域地开展节电、节水、节油、节材,把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落到实处,2017年,全县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65.6%。印发了《关于转发<关于调整公布第二十三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调整公布第二十一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落实绿色采购行为,建立完善绿色产品采购清单目录,对节能环保项目实行优先备案、优先安排采购资金,对未按强制采购规定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改正并给予处罚,推动强行入轨。根据统计年报显示,2017年,政府绿色采购比例为91.75%。

六、转变意识观念,培育全民参与的生态文化体系 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以生态文化为强引擎,积极传播正能量,促进环保接地气,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政策力度和实践深度。一是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进入千

— 10 — 家万户。与新民风建设相结合,推进“新民风+环保”进镇村活动,在全力培育尚“诚”、重“孝”、倡“俭”、践“勤”、崇“和”新民风观念同时,大力普及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改善人人受益的理念,让环境保护理念一步步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群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二是传承历史生态文化。广泛发掘整理“忠勇刚烈”的巴文化精髓,以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南宫山5A级景区为契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集中推出以一本书、一台戏、一条街、一个长廊、一座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巴文化“五个一”工程,唱响“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品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时代内涵。三是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六进行动。以“美丽岚皋,全民共建”为主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六进”活动,在县城及各镇开辟生态文明建设一条街,不断拓展丰富形式,弘扬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造势,力促政府、企业、公众广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从党政领导干部抓起,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必学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率每年都达到100%。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积极向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2017年,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到达96.3%,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率达95%。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于后世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坚持不懈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群众民生福祉,将生态优势转

— 11 — 化为富民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生态+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让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岚皋县是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高群众收入、确保按期脱贫摘帽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但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安全屏障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多年的持续创建,特别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岚皋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净了,家园也更美丽了。回顾我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全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实施发展新战略的需要,是岚皋根据自身所处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特点做出的重大决策。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新形势下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循环利用和无废物生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目标。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岚皋县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必由之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岚皋县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岚,山间雾气,皋,水边高地,岚皋县因山水得名,丰厚的生态环境资源是我们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向未来,我们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建军93周年800字心得体会下一篇:看管简单版的协议书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