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2025-01-22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通用10篇)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1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模型》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中的第一节。本章内容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分别介绍了模型的概念、功能及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模型方法这一重要的技术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实践性较强。

二、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由三个知识点组成:模型的概念、功能、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学生对于模型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对其功能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小结,因此本节重点及难点内容设为让学生理解模型制作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一课时完成。

三、教法目标分析及实施

教学目标分析:理解模型制作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学会加以区别并将模型制作应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

教学实施:

1、导入:

回顾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实物:飞机模型,引导学生探讨模型与实物的区别,由此引出模型的概念。

3、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模型应用于哪些场合,为什么会有他们的存在,学生通过讨论小结出模型在设计过程中的功能。

4、“仔细观察,找一找各种模型的不同之处”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出柑橘榨汁机、草模、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的特点(外形、颜色、材料、结构),初步认识五种不同阶段的模型。

例如:功能模型,以实现柑橘榨汁机功能为主要特点:具备转动活动杆,具有榨汁的功能;检查连杆之间的活动各部分位置是否恰当;榨汁机盖子与平台上的凹槽是否对齐,以免汁液从上面流出来;底座与杯子位置是否合适,整体能否进行正常的工作。

5、不同阶段模型的`识别练习:

教师选取恰当案例,并结合学生所举案例,深化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其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资源

课本上:模型的图、案例及知识点。

补充:(教师准备)

1、飞机模型实物

2、不同阶段模型的举例

五、教学评价

1、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如需要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而进行技术试验。那么这个阶段的模型应该是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2、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如需要研究产品的造型与结构的关系而进行技术试验。那么这个阶段的模型应该是()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3、小红构思了一个婴儿摇篮,现在她想进一步分析产品的结构和连接方法,她应制作出()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2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课件: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2、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说课稿 篇3

这一环节的教学,先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出示图形,让生先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由于相关内容的复习,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知识,再由老师适时点拨,加深了巩固。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回忆,导入新课

课前,出示图形,让生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化成带分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一):

1、自学课本第71页例4第(1)小题,思考:假分数是怎样化成整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有这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这几组分数的结果都是整数;二是根据分数的含义,一个分数含有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就是这些分数的结果。从而得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二)

1、自学课本第71页例4第(2)小题,思考: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在反馈时,教师再点拨,让学生掌握写法: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测评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多样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制作电子相册》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电子相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6个方面来阐述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11课,也是第二单元《多媒体世界》中的最后第二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学会了采集、处理图片、声音素材,但还只是停留在制作素材的层面,只有根据一定的主题将素材整合成一个多媒体作品,才能凸显出这些素材的价值。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方法和一般过程,也是对本单元的学习的一个总结。

二、学情分析

下面是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但是对具体操作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电子相册制作软件和“数码大师”的操作界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在“数码大师”中添加图片、音乐和相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制作电子相册,了解多媒体作品创作 1 的一般过程,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以掌握“数码大师”的基本操作为主,以制作主题鲜明的电子相册为辅,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在“数码大师”中添加图片、音乐和相框的方法。难点是:为电子相册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和相框。

五、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并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等为主要教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学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环节三:展示评价,完善作品 环节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下面我进行详细的阐述: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准备好的电子相册,学生通过欣赏,发现电子相册是由文字、图片、声音等素材制作成的多媒体作品。并简单介绍几款常见的电子相册制作软件。

然后创设情境:下周学校将要举办今年的校园吉尼斯活动了,老师收集了一些去年校园吉尼斯活动上的照片,还有一些好听的音乐,请你帮助老师制作一个有关校园吉尼斯活动的动员相册。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

环节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本节课我设置了三个不同的任务,任务一:请以校园吉尼斯活动为主题,根据书本32页上的内容添加合适的照片。任务二:请同学们为电子相册添加合适的背景音乐和相框,并尝试播放电子相册。选做任务三:为电子相册添加其他素材。

设计意图: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难点,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步进行突破:1.合作讨论,2.教师指导,3.学生演示。

在初步了解了如何在数码大师中插入图片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讨论得出添加背景音乐和相框与添加图片素材的操作基本相似。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学得好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演示的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更能使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学到新的知识,不至于掉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通过教材、同学、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最后,通过选做任务三,让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电子相册中添加更多的素材,如:滚动文字,旁边,背景等,使电子相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体现出学生作品的多样性。

环节三:展示评价,完善作品

展示学生的电子相册作品,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享、评价同伴的作品可以对照自己作品的不足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环节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可以尝试让学生一起总结操作过程,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在总结时,可能会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添加10张图片?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因为我们用的是试用版,如果想要添加更多的图片,用到更多的功能,我们就要购买正版软件,这也是对软件作者辛勤付出的一种支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版权意识。

最后是整堂课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在制作时要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创作。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觉得比较有特色的是: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最后,通过选做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说课稿 篇5

模块二 第三节《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说课稿

第一课时 说课者:景进禄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第一课时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是七年级下册模块二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它是Word学习的扩展与提升,学好电子板报的制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教材给这个活动安排了四个课时,我今天说课的是第一课时。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子板报的制作的一般过程

2、熟悉电子板报的构成要素

3、能初步设计出版面布局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对文档进行首字下沉、分栏排版、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图文混排

三、说教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拟采用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展示教法:演示讲解法

任务驱动法)

四、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去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出黑板报、手抄报的经历,大家也都有看过黑板报和手抄报,你可知道如何编辑出来电子板报吗?通过实例类比,电子板报无非是将手抄报拿到电脑里来做,引入电子板报制作的的一般过 程。

2、布置并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分栏和首字下沉,学生阅读教材,先自主探究再小组讨论 教师演示讲解,电子板报制作的的一般过程

确立主题

收集与选择素材 修改作品

主题要鲜明、突出、积极、健康。

本节课重点学习分栏与首字下沉,插入图片,图文混排前三个过程

3、给定主题,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

任务二:插入图片(素材由教师提供一点做参考)

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教师提示学生在制作时,可将运动、安全、卫生、文明上网等词语考虑进去。

5、活动总结、评比,评比出在课堂中团结协作表现优秀和有创意的作品草图的小组,并表扬鼓励。

六、自我评价:

1.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理论知识和社会、科学、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青春问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2.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青春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情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制作个人简历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制作个人简历表》第一课时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制作个人简历表》是七年级上册活动八的教学内容,教材给这个活动安排了两个课时,我今天说课的是第一课时。它是小学Word表格制作知识的提高和应用,虽说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表格制作,但受条件限制,很多小学生都没有亲手制作过自己的表格文档,因此本节课我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创建表格的3种方法

2、初步掌握编辑、修饰表格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个人简历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表格的编辑、修饰 教学难点:利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校是农村初中校,学生基础薄弱,本节课我拟采用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学生自主探讨、交流法进行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课前将学生5—6人为一组,让学习较强的人担任小组长

自主探究法:通过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合作 小组比赛学习法:离下课前几分钟,评出最佳学习小组,表扬鼓励

五、说教学过程

1、展示作品、引入新课(4分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格,如学生上机记录表、课程表、简历表。依次出示已制作好的表格,再有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看到的表格。(让学生思考1分钟)

Word软件具有强大的表格处理功能,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Word制作学生个人简历表。(出示课题)制作个人简历表

2、布置并完成任务一(9分钟)任务一:体验表格建立的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P86—P87,先自主探究再小组讨论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有几种建立表格的方法?

(2)尝试利用方法一创建13行6列的表格。先有二个学生回答,再师生一起小结 小结:三种建立表格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表格”菜单建立 方法二:利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命令 方法三:利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

3、布置并完成任务二(22分钟)任务二:编辑、修饰表格

完成任务一后,表格的框架我们就搭建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对表格进行美化,才能制作出和老师一样漂亮的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P88—P92,先自主探究再小组讨论

教师幻灯片演示“学生个人简历表”要求学生进行对照,并完成以下问题

(1)怎样合并与拆分单元格?(2)怎样插入和删除表格的行、列?(3)怎样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4)怎样制作表格线与底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心要时手把手指导,并提示学生注意学会使用右键菜单。

4、教师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重点演示讲解(6分钟)教师讲解结束,再请2-3个学生操作,以检验学习效果

5、活动总结、评比(4分钟)

(1)教师将完成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其它学生欣赏(2)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信息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我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会创建和制作文字幻灯片,对ppt软件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学习在PowerPoint 2003中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ppt将经历由初步感知到体验的过程升华。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依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及自选图形,调整图片大小与位置,设置自选图形格式。(2)会将图片设置为幻灯片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经历几种方式制作图文并茂幻灯片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制作出合适美观的幻灯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审美情操。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评价来考察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掌握几种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是:设置图片为幻灯片的背景

二、教法、学法分析

(接下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上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主张思想较独立,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联系学生的生活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的主导作用。

(二)学法分析

有效的信息技术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二、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第一个环节是)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预计5分钟)

首先○1师生谈话交流: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美景?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家乡有代表性的美景。在学生欣赏照片时,我提出要求,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当一回小导演,用我们的智慧导演出一部宣传我们家乡的ppt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家乡的美景,你们愿意吗?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制作之前我给同学们两个作品欣赏一下,展示两个作○品:一个是纯文字的介绍;一个图文并茂的介绍。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更加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照片欣赏,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作品对比的方式,自然的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预计13分钟)

1、学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

探索是信息技术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掌握几种方式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把本节课化为四个任务。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开始,先把事先准备好的范例教学的文字和图片发给学生,然后课件展示这前三个小任务,出示任务一: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衣锦坊”的图片 出示任务二:在第一张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衣锦坊” 出示任务三:在第二张幻灯片中,插入自选图形,“星与旗帜”中的“横卷形” 在学生操作前,我先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回忆:在word中我们都学过插入图片、艺术字及自选图形的方法,告诉学生幻灯片操作方法类似,可以自己探究,也可以边看书本14-16页。

放手让学生开始动手尝试完成这三个任务,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精简性的点评和鼓励性的评价,鼓励完成出色的学生当小老师做上台演示,为下面的操作打好基础。

2、设置图片为幻灯片背景

接下来,是第四个稍有难度的任务,我是这样引入的:

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觉得你们这些小导演的基础很扎实,看来一个个都是电脑小高手。接下来老师要提高难度了,你们敢不敢挑战?那就请各小组一起来挑战吧

展示任务四:怎么设置图片来做幻灯片背景呢? 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演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操作,从反馈中我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个环节,我设置为)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预计5分钟)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对新事物会有很多疑问,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发问所碰到的问题,由此来了解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估计学生会提出的一些问题:

1、艺术字里的文字打错了,除了直接删除,还有其它更改的方式吗?

2、图片太暗了,有什么办法变亮?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先让其他学生帮忙思考一下,一起来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会重点讲解工具栏的使用。

(四)实践创作 展示评价(预计15分钟)

“ 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的知识综合性的再创造是我们的目的。”因此,在学生学习了新知识以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所以我给学生最后任务: 打开文件夹中的“我的家乡(设计篇)”文件,完成如下的任务:

1、插入本组图片中的一两张图片;

2、根据图片设计艺术字标题;

3、用一句话简介图片中的景或物;

4、利用工具栏给图片及艺术字化妆。

“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 完成作品后,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谈创作过程,学生进行互评,教师及时给与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到的、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主动的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互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反馈以促使学生改进学习,评价应重在表扬鼓励,不管做得怎样,也要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

(五)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预计2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引用书本的活动评价表,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这节课掌握得知识进行了解

课堂上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应是终点,而应该是认识的开始,作为老师应要引导学生将活动延伸至课外。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录制成影片,发布在我们班的QQ共享文件里,在课外,同学们和父母一起可以观看,进行再次的创作。

教学反思

设计好一节,我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再修改:

1、是否授之以渔

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尝试,并积极引导学生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形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是否注重实用

学习的内容与生活有关,实用性强,学生兴趣会更浓。

3、学生是否能够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课堂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要勤于动手,敢于创新,作为老师我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经常的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制师范《美术》教材《造型.表现》第八章第二节《浮雕》第2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生活中我们常用浮雕来装饰环境,浮雕因材料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美感。汉画像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节课我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徐州汉画像石引进课堂,让学生结合画像石的技法进行泥刻浮雕的制作。

2、本课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是集欣赏、合作、互动、实践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素描、色彩、版画等。本单元安排了《概述》、《浮雕》、《圆雕》三个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概述》,了解了雕塑的基础知识,欣赏了中外雕塑作品。上节课学习浮雕的定义和分类,并亲自制作泥塑浮雕,而后面将要学习《圆雕》,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既起到延伸,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浮雕技法的多样性。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拓展泥浮雕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利用汉画像石的表现手法拓展表现。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等师范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造型能力,他们已经学过版画,掌握了刻刀使用的方法。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愿意主动接受新事物,会独立思考,会合作、会借鉴。我给他们发放了《课前准备》的有关材料,安排他们课余时间参观画像石馆(徐州画像石馆、歌风台等),收集有关的图片、邮票、首日封和文字资料,目的也是为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提高师范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会欣赏、分析石刻浮雕作品,会借鉴徐州汉画像石浮雕的艺术特点,拓展浮雕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从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在参观、收集等综合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欣赏、制作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感悟到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法分析:

指导思想: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愿学;

欣赏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乐学;

开放式探究带着问题去自主研究,学生会学。

从地方美术资源中汲取营养,引申到对生活的学习、文化的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善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画像石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取石为材,以刀代笔,图画天地,有古朴、厚重之美,这节课就围绕一个“美”字设计教学。优美的课堂情境激发创作潜能;课前开放式探究和课内欣赏带领学生欣赏美;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美;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创造美;作业品评中让学生学会评价美;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学会探讨美。

(一)聆听美的声音

课前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教师巡回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出示图片让学生辨别作品是圆雕还是浮雕,巩固浮雕的分类。总结泥塑浮雕的制作方法。接着提示还有一种制作浮雕的表现形式,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入课题。

(二)欣赏美的画面

用课件展示徐州画像石。分别出示汉画像石实物照片、汉墓内景图和徐州汉画像石视频片段。声画并茂的视频片段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徐州汉画像石古朴的艺术之美。然后请几个学生谈谈通过参观对画像石有了哪些认识,参观过画像石的同学会有很深的感受,学生的主动发言把课堂推向第一个高潮。

(三)探求美的内涵

通过大屏幕显示导学题目,和学生一起从线条造型、题材、构图和雕刻技法四个方面讨论徐州画像石的艺术特点。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查阅这方面的资料,请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出现,我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畅所欲言。,师生间幽默风趣的交流把课堂气氛推向第二个高潮。

讨论造型时,出示画像石拓片《有翼的犀牛》。为了说明画像石的选用题材多表现现实生活时,给学生提供拓片《建鼓舞》,让学生充分认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汉代人信仰厚葬的习俗出发,让学生懂得古代人想让死者死后能升天,和活着时候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所以画像石题材多表达神话故事和吉祥图案。在讨论雕刻技法时,让学生用画像石浮雕和上节课所学的泥塑浮雕相比较,找出二者在制作技法上的异同。

(四)实现美的创造

为了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感受,我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的方式制作一个《马头》的形象,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第一步制版(课前完成)。

第二步起稿。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象的形态,要夸张又不失其真。

第三步描形。把稿纸蒙在泥版上用针扎出轮廓。

第四步刻制。雕刻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减地(也叫剔地)”,什么地方用冲刀,什么地方用切刀,要刻出层次。

第五步调整。

作品完成后展示给学生看,并出示已经准备好的作品供学生参考。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先给学生提出作业要求,提醒学生借鉴并不是模仿,要力求有所创新。

然后学生之间讨论制作构思,让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自己准备做什么样的形象,借鉴了画像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含义?在学生踊跃发言中,会有五花八门的构思和各种奇特的象征寓意,欢快的课堂气氛让课堂进入第三个高潮。

学生制作时,继续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小组制作,对敢于运用夸张手法、有创意的同学及时表扬。作业制作过程中会出现泥版过干或过湿等情况,过湿就让学生结合雕、塑等技法制作。过干的泥版刻起来会使学生非常吃力,我会告诉学生画像石是在比这硬百倍的石头上一凿一凿敲出来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劳动人民的不平凡。

六、课堂评价

1、品评美的创想

这一环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放在作业自评上。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雕刻技法,哪些结合了画像石的特点,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讲给大家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2、学生自评后请学生互评。

3、教师简评。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主要从层次变化是否清楚、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大胆夸张几个方面来谈。

2、进行美的探索

最后教师总结:

徐州汉画像石是先辈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是徐州人的骄傲,它和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利用它,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今天运用了它的制作技法进行创作,以后我们要学会从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汲取营养。

附1:板书设计

附2:《课前准备》

附1:板书设计

泥版浮雕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二、泥版浮雕的制作步骤

1、造型夸张,线条简洁。

1、制版

2、题材多样。

2、起草

3、构图饱满。

3、描形

4、多采用剔地浅浮雕和平面线雕。

4、刻制

5、调整

附2:

课前准备

同学们,任何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你们的密切配合。在《泥版浮雕》一课前,我请你们要做的是:

1、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2、请复习《雕塑概论》、《浮雕的制作方法》两节。

3、课余时间参观画像石馆,收集有关的徐州汉画像石的邮票、明信片、首日封、文章等。

4、了解徐州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背景、用途,了解徐州汉画像石在徐州的分布。

5、画像石浮雕题材广泛、风格独特,看看你收集的画像石拓片资料在造型、构图、题材特别是雕刻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玉米皮巧制作》,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师生材料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

《玉米皮巧制作》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在农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农业资源——玉米皮工艺品,激发学生对这些宝贵的资源的兴趣,初步了解、尝试制作玉米皮工艺品,传承和发扬家乡的这门民间艺术。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动手设计能力,通过欣赏,观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过程,感受生活中艺术之美,提升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了解玉米皮草编的发展史、制作工艺方法、分类及特点,并通过亲自制作实践,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交流有关玉米皮草编的资料,了解玉米皮草编艺术。

2、通过亲身的学习制作和体验,感受到了“玉米皮草编”这一艺术的独特的魅力,3、并获得了积极的劳动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了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玉米皮草编的发展史、制作工艺方法、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亲自制作实践,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

三、师生材料准备:

教具:课件,范作,玉米皮,线绳,剪刀等手工工具。学具:玉米皮编制相关资料,玉米皮,线绳,剪刀等手工工具。

四、说教学学法: 教法:

这节课采用视频、实物展示,演示、实践等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兴趣, 引导学生以合作或独立完成的方式尝试玉米皮工艺品制作,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与美术素养。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探究、讨论、协作等方法。通过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团结协作提升动手兴趣,提高制作技能和美术基本素养。

五、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玉米皮工艺品导入新课

1、同学展示收集的玉米皮制品并简单介绍

2、资料交流,交流玉米皮草编知识。生1:通过上网及查阅书籍我们了解到,中国各地的草编工艺,最初是由山东传出,而山东各地的草编又出自掖县。掖县在春秋时期为莱国地,明清两代属莱州府治。所以,掖县草编又称“莱州草编”。生2:据《莱州市志》一书记载,莱州草辫源于沙河一带农村,民间传说已有1500年的历史。鸦片战争后,成为我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沙河由此成为全国草辫生产和出口的中心。

(二)新课学习

玉米皮工艺品发展史学习。课件展示玉米皮工艺品发展历史,介绍我国玉米皮发展历史,山东玉米皮发展历史。

(三)作品欣赏

教师展示玉米皮工艺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探究制作方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亲自体验一下编辫子,感受一下传统艺术的魅力,并传承家乡的这门技术。

1、微课展示:

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请大家仔细看屏幕,边看边认真学习。师: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请大家仔细看屏幕,边看边认真学习。(课件展示)

第一步:浸皮。把熏好的玉米皮浸泡在水中,直至玉米皮泡软为止。第二步:打头。用一块大的玉米皮均匀分成三股或五股。

第三步:编辫。将最左侧的一股引入右边的两股之间,再将最右侧的一股引入左边两股这间,如此循环,就可以。但要保证三股绳一样粗。第四步:续皮。当绳粗细不均时,就要给较细的一股绳续玉米皮。续皮时,一定要光滑面向上,用新皮将下面的全包住,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

第五步:打结。用其中一股绳包住其中两股打一下单结,以防辫子松散。

2、学生展示:

请会编三股辫、五股辫及编包技术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传授基本技艺。

(五)制作体验:

就请同学们亲自尝试体验一个编织的快乐吧!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品展示:

1、介绍自己作品,说说制作体验与感受。

2、评价一下同学作品,说说你的收获。

3、教师总结评价。

(五)活动延伸: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10

化学组韩爱理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第八章酸碱盐的第五节《常见的盐》。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

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化学教材分十二章,常见的盐是其中最后第二章,是在讲授了氧、氢、碳、铁、溶液等知识的基础上,将常见的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从具体物质的知识到一般概念,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把初中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等予以总结,也使学生为今后学习和参加工农业生产作好准备。因此,本章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将起到总结作用。《常见的盐》是在学习了酸碱盐的概念、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的基础上,学习几种常见的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盐的性质,作好了准备。这样,使学生在掌握了个性的基础上,学习通性,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常见的盐》这节课用二课时来完成。本节教材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重要的盐,主要意图是密切地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同时还在相应的位置穿插讲授了结晶水、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式量的计算、风化、潮解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等,这些也都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常识性的知识和技能。这节课可以说是实施化学、技术、社会(CTS)教育的典型课。

本节教材难度不大,有些知识学生已比较熟悉,另外,根据初中学生的年

龄特点,他们对化学实验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好奇心的满足无疑会产生具大的内驱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增作了许多实验。这些因素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利的因素是,青少年时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欠成熟,有时会导致观察的片面性。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启发引导,使学生有重点,有目的的观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氯化纳、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常见的盐,了解食盐

和盐的不同含义,了解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常识,介绍风化、潮解等概念。2技能目标:掌握结晶水合物式量的计算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情感目标:结合化学家侯德榜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为:氯

化纳、碳酸钠、硫酸铜的用途;结晶水合物式量的计算,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为:结晶水合物及结晶水合物的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实际内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前

预习,课上讨论,实验,教师小结的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有趣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肋于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为了达到时刻吸引学生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复习提问

讲述

[俗称(讨论:食盐与盐)

导入新课观察

[特性(讨论题)

样品

氯化钠讨论

[用途]

小结

实验

[俗称]

讲述观察

Na2C03·10H20 [风化]

碳酸钠样品

讲解

[结晶水合物式量的计算方法]

对比

[C032—的检验]

实验

小结

[用途](介绍侯德榜事迹)

观察样品

]

巩固练习

1,写出氯化钠、碳酸钠、高锰酸钾、硫酸铜的化学式,指出它们属于哪类物质并叙述其定义。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你知道的盐的名称: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再现,而且为新课的引入埋下了伏笔。

二、引入新课

根据刚才的复习提问,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自然界中盐的种类成千上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的盐。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集中到对新课的学习上。

三、讲授新课

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一种盐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食盐是它的俗名,它的化学名称叫做氯化钠,我们首先来学习氯化钠这种盐,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兴趣引到对氯化钠的学习上。由于学生对氯化钠的有关知识都比较熟悉,因此,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采取教师设

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重点小结的方法。

(一)氯化钠

1,俗称:通过氯化钠是每天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盐,引出它的俗称食盐,接 着提出问题:盐与食盐是不是同一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为了加深印象,我给学生讲述了有人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发生中毒的事件,在此我还给学生介绍了我国丰富的食盐资源,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特性:先由如何从海水中取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引出粗盐,再 由观察粗盐样品(含泥沙、表面潮湿)进而引出粗盐易潮解这一特性,并介绍粗盐易潮解的原因(含氯化镁、氯化钙杂质)。这样,一环扣一环使学生的思维按着一个很逻辑的规律延伸,同时也为下面讨论题的设置做好了铺垫。讨论题:为什么海水晒盐时日晒风吹有利于食盐晶体的析出?为什么食盐成晶体析出而氯化镁、氯化钙却大部分留在卤水中?为什么海水晒盐采用蒸发水分的方法而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投影)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3,用途:通过设问,缺盐对人的生理活动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引导学生讨 论回答,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战争年代涌现出许多象潘冬子那样冒着生命危险而为红军战士送盐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同时介绍过多摄入氯化钠会引发高血压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另外,补充介绍我国食用碘盐的原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重点小结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碳酸钠

我用了这样的过渡句: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食盐以外还有一种常见的盐,那就是碳酸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盐。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碳酸钠的学习上。

1,俗称,纯碱。碳酸钠是一种盐,为什么俗称纯碱呢?为了加深学生对这 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补充了一个学生实验。学生亲自动身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由酚酞变红的现象进而分析得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结论。有趣的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Na2C03结晶水,结晶水合物。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采用

讲述的方法。对风化这一知识点的学习,采用先观察样品表面现象,进而分析原因而引出的。有助于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维。结晶水合物式量的计算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突出强调“·”不是教学中的乘号,而是结合的意思,求式量时是相加的关系。

3,C032—的检验。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了变演示实验为对比实 验的方法。我准备了四支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钠,然后分别滴加稀盐酸。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操作。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找规律,2—不难得出凡是组成中含C03的物质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采用对

比实验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始于观察。法拉第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任何人的观察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观察的顺序,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都会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以分析、归纳、得出结

论,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用途。对这一问题的学习主要采用讲叙法,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 的掌握。

讲完用途后,给学生介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四、小结

师生一起重温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求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领会本节 重点内容,并将学生的兴趣适时引到对下一节课知识的学习上。

五、巩固练习和作业。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本节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本节教学情况,为了适应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根据本节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题:填空,求结晶水合物式量,推断题。共分三个层次:

(一)基础题,此类题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巩固本节基础知识;

(二)技能题,主要目的上培养学生化学计算技能。

(三)综合题,此类题的练习目的是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题主要面向比较好的学生。练习过程中注意将练习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避免学生产生模棱两可的认识,以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下一篇:植树护绿公益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