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实录(精选6篇)
牧场之国教学实录 篇1
◇师:听了大家的介绍,我知道你们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和你们家乡一样美丽的地方,去欣赏那儿美丽的风情。齐读课题。
◆生:牧场之国!
◇师:读了课题,再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是写牛和羊的。
◆生:我知道了这里有很多的树。
◆生:我知道了这个地方很美。
◇师:那你不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这里有黑白花牛。
◇师:刚才你说得是知道了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生:我不知道马会不会结婚。(众笑)
◇师:这是一个大问题了。
◆生:我不知道这里会不会写很多的牛羊呢?
◇师:看到插图学习课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以后好好的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打开课本,把书翻到105页,自由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敢接受老师检测的请举手。
◆生:一小部分学生举手。
◇师:大家对老师检测的问题有些疑问,放下手。看看老师检测什么呢?课文中有些难读的字和词,如果我们把这些难读的字和词都读准了,我就知道刚才你们刚才是读通课文了。(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读“镶嵌、骏马、膘肥体壮、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牲畜”
◇师:读得很准,坐下来。我点一位同学来读,头上带个小花花的。
◆生:读生字和词语。
◇师:读得也不错,就是“垠”字要注意,是后鼻音,你再读一下,好坐下。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一遍。生读。
◇师:还有两个多音字是容易读错的,大家一起看一下。我们书本上应该读成模( mó )样还是模 ( mú )样呢?还是有圈 ( quān ) 里的牛还是圈 ( juàn )里的牛呢?生回答,大家读得不错,看来大家是把课文读通顺了,可是读通顺还不够,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4次,是哪句话?
◆生答: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示课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4次分别在课文的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来。画完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次出现在哪里?
◆生答: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师:第二次?
◆生: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第三次?
◆生: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师:第四次?
◆生: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师:大家找得很对,那你们看看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举手读。
◆生: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生:沉默。
◇师:也就是说你刚才为什么把这字读得响一点儿呢?
◆生:沉默。
◇师:哦,说不出来。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次。生读。不知道理由,感觉这是这么读,感觉挺好。你读读看,还有其它的读法吗?
◆生: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这么读能体现荷兰真正的美。
◇师:那你把哪个词语突出出来了?
◆生:这和荷兰。
◇师:还有其它的读法吗?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那你把什么突出出来了?
◆生:真正。
◇师: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听。生读。读得不错,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读。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呢?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以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一画,找出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语句。
◆生:读课文。(大部分同学在默读)
◇师:你觉得必要读出声来也是可以的。好!真正的荷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读“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你觉得是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这里能体荷兰的美。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看出来?
◆生:丝绒般。
◇师:教师板书:丝绒般。你能把这句读一下吗?生读,好,坐下来。还有吗?
◆生:沉默。
◇师: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能体现真正荷兰的句子。
◆生:读“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师:你为什么说是这一句呢?
◆生:这一句说明真正的荷兰,有一条条运河,有黑白花牛。
◇师:有运河,有很多的牛,不错!还有吗?
◆生:沉默。
◇师:在这一段中,是把动物写成什么的呢?
◆生:人。
◇师:你说,生回答:人;哪几句呢?你读读看。
◆生:读“牛群吃草非常的专注,有时站立不动,正在思考着什么。”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专注。
◇师:还有吗?
◆生:站立不动,思考。
◇师:板书:思考。还有哪几句是把动物写成人的呢?
◆生:“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师:哦,你是从哪个词语上看出来的呢?
◆生:贵夫人。
◇师:贵夫人在你们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奢侈。
◇师:奢侈是一种,你们从她的外表?
◆生:美丽。
◆生:有胭脂。
◆生:仪态端庄。
◇师:哦,你说出了书本上一个词语,是什么呀?仪态端庄。你再看看,牛在思考着什么呢?(指着板书)
◆生:荷兰为什么这么美。
◆生:荷兰的景色为什么这么美丽。(声音比较低)
◇师:不要紧张,你说得不错。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注意一下,这些词语你们都画出来了没有?你们觉得这一部分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牛羊十分多。
◆生:是一个牛的王国。
◇师: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赞美它就是?说得响一点儿,我没有听到!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我没有听到赞美的语气。
◆生: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哦,那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呢?
◆生:沉默。
◇师:或者说这里的这具体指的是哪种动物呢?
◆生:牛。
◇师:板书。让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刚才我们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要求:把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词语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默读课文)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向同学读一读。生朗读。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能体现真正荷兰的词语?
◆生:镶嵌、膘肥体壮、飞驰、辽阔无垠、赞许、成千上万、成群结对、安闲、欣赏。
◇师:板书:膘肥体壮,辽阔无垠。没有了就坐下去,还有其它同学补充吗?
◆生:一条条、成群、遮掩、天堂般、悠然自得
◇师:板书:悠然自得,还有其他同学补充的吗?
◆生:主人、公爵、呼噜、自由王国。
◇师:板书:呼噜。不错,坐下来。
◆生:我还有补充:骏马,遮掩。
◇师:这些词语都能体现真正荷兰的。我们来看看,在第二部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指的是?
◆生:马。
第三部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指的是?
◆生:猪。
◆生:鸡。
◆生:羊。
◇师:板书:马,羊猪鸡。你们看到这些词语(板书),膘肥体壮,这个词语是说马?
◆生:强壮。
◇师:辽阔无垠是说什么呢?
◆生:是说草原很大。
◇师:从这两个词语你们想象一下,假如马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生:这个地方真美。
◆生:能在这里生活,真好呀。
◆生:这个地方真大,真够我跑得。
◇师:你们再从“悠然自得”这个词语想象一下绵羊在干什么呢?
◆生:吃草。
◆生:散步。
◆生:谈恋爱。(众笑)
◇师:说明生舒适,是吧。
◆生:睡觉。
◇师:从这些词语里你们可以知道,动物们在这里生活的怎么样?
◆生:自由。
◇师:我们注意画得词语读时的语气,把这两段读一读。齐读。
◆生齐读。
◇师:白天的牧场如此美丽,那么夜晚的牧场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可以睁开眼睛了,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有挤奶的人。
◆生:我看到了小船慢慢驶过。
◆生:我看到了所有动物沉睡的样子。
◇师:那你们仿佛又闻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闻到了牛奶的香味。
◆生:我仿佛闻到了汽油的味道。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香。
◇师:闻到了花香很美,你们再想想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听到了船来的汽笛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呼噜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师:你们再想一想,夜晚的荷兰应该是很静的,那他为什么要写远处的汽笛声呢?这是为什么呢?这不是吵了吗?思考一下,讨论一下。
◆生:这样写可以显得荷兰更静一些。
◆生:更优美。
◆生:原野显得更幽静。
◇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荷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生:一个幽静的地方。
◆生:一个美丽的地方。
◆生:一个很清秀的地方。
◆生: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师:板书:幽静,美丽。我们再想一想,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指的是什么呢?
◆生:荷兰的原野。
◇师:板书:夜晚的牧场。让我们跟随美丽的图片去欣赏美丽的牧场风光,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荷兰的牧场确实很美,作者也沉醉其中,虽然有千言万语,却只汇成一句话,哪句话?
◆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所以荷兰是什么之国?
◆生:牧场之国。
◇师:除了牧场,你还知道荷兰的其它的特点?
◆生:花之国,水之国。
◇师:这方面老师也收集了一点儿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发出一声声的赞叹。
◇师:你们赞美声是对荷兰最好的赞美。这里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学习了课文,我们身处这么美丽的家乡,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拿起笔来写一写吧。以这就是真正的家乡作为开头或结尾,写一段话。我今天很高兴,因为来到美丽的汤口,和美丽的你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荷兰,学习了美丽的《牧场之国》,最后让我们同作者一起高声赞美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教学实录 篇2
1.学习用首尾跳读法快速厘清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篇课文总分结构的特点以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四次反复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
2.通过跳读聚焦相关语段,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自然段内容,感受荷兰独特的田园风光。
3.拓读介绍说明性的文章,练习首尾跳读,训练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关键内容的阅读能力。
【课前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想看吗?可是,老师一不小心把墨汁给打翻了,弄脏的部分刚好就是这篇小短文。(出示资料)瞧,我可愁了!同学们,你们能来猜猜这个故事大概在讲什么吗?(指名说)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从首尾句中获取信息)
二、初识“跳读”和“首尾跳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
二、首尾跳读,厘清主要内容与结构特点
1.引导进行全文首尾跳读。
师:这篇课文向我们重点介绍了牧场之国———荷兰。介绍性的文章,在结构上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都有总起段或总结段。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05页,快速跳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介绍荷兰是个牧场之国;第一段是总起段;课文是按总分结构写的。
3.默读全文,验证。
4.小结:我们通过跳读首尾段,一下子发现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整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结构写的。
5.引导进行段落的首尾跳读。
师:下面,让我们读读段落,看看自然段中又藏着什么秘密。请同学们快速跳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的首句和尾句,你又发现了这篇课文结构上的哪些小秘密?
预设1:每个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总共出现了4次。这句话要么出现在段首,要么就出现在段尾。
预设2:每个自然段结构呈现“总分”或“分总”的特点。
6.小结:首尾跳读,让我们快速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而且还发现了这篇课文中一直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跳读语段,聚焦画面
过渡: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把牧场的景色写得非常迷人,每一段就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
1.独学,给画面命名。
揭示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尝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来给画面命名,并将画面名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边。第一大组给第二自然段画面命名;第二大组给第三自然段画面命名;第三大组给第四自然段画面命名;第四大组给第五自然段画面命名。先自己默读,完成画面批注。
2.小组合作,讨论画面名称。
出示合作学习小贴士:
3.小组展示给画面命名成果,相机板贴画面名。
预设:
第二自然段:牛群吃草
第三自然段:骏马成群(骏马飞驰)
第四自然段:畜禽悠闲(安闲)
第五自然段:人畜和谐(牧民挤奶)草原沉睡
引导:(1)最后这一段写到了两个时间,分别是“傍晚”和“夜晚”,先找一找,哪里写的是“傍晚”,哪里开始写“夜晚”?用“/”把这段话分成两部分。
(2)讨论给“傍晚”这部分的命名。
(3)讨论给“夜晚”这部分的命名。
4.看板书齐读画面名称。
5.修正自己的批注。
6.作者为什么4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听配乐朗读这4个画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预设:为了强调荷兰牧场风光之美,表达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和赞美!
师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这么富有特色的美景引发的反复感叹。
四、拓读同类文本,练习首尾跳读
过渡:其实呀,很多介绍说明类的文章,都适合运用首尾跳读的略读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把握结构特点,了解主要内容。
1.拓读介绍人物的文章。(文章附后)
讲述跳读要求:请从抽屉里拿出信封,抽出文章反面放在桌上,我说开始,大家再翻过来读。在30秒内,利用今天我们所学过的首尾跳读法快速默读,看看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准备好了吗?
(生首尾跳读;反馈交流;读全文验证)
2.拓读说明事物的文章。(文章附后)
讲述要求:抽屉里还有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请大家拿出来,准备好。这次时间缩短到20秒,预备开始!
(生首尾跳读;反馈交流;验证信息)
五、谈收获(机动)
师:同学们,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指名说)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将这种高效的读书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附】
1.介绍人物的文章。
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种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2.说明事物的文章。
奇妙的桥
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造桥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木头、石头造的桥,还有钢铁造的桥。
你还听说过哪些材料造的桥呢?
玻璃能造桥吗?可能你不知道,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最早的玻璃桥在保加利亚,桥面、栏杆、扶手等都是用特种玻璃制成的。这座桥长12米,宽8米,载重18吨。走在这晶莹透亮的桥上,你似乎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纸能造桥吗?也能,但造桥的纸是用一种新的原料制成的,强度很高。美国科学家用这种纸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纸桥。这座纸桥长15米、宽3米。人走在纸桥上,完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连两三吨重的汽车也能从桥上通过呢!
盐能造桥吗?我国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上,就有一座万丈盐桥。它是当地老乡在厚厚的盐层上造出来的。汽车通过这座盐桥,要用一个多小时。1979年,人们又在这座桥上修了一条铁路。从此,火车也可以在盐桥上通行无阻了。
《牧场之国》教学预设 篇3
1.学习用首尾跳读法快速厘清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篇课文总分结构的特点以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次反复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
2.通过跳读聚焦相关语段,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自然段内容,感受荷兰独特的田园风光。
3.拓读介绍说明性的文章,练习首尾跳读,训练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关键内容的阅读能力。
【课前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想看吗?可是,老师一不小心把墨汁给打翻了,弄脏的部分刚好就是这篇小短文。(出示资料)瞧,我可愁了!同学们,你们能来猜猜这个故事大概在讲什么吗?(指名说)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从首尾句中获取信息)
二、初识“跳读”和“首尾跳读”
讲授:你们的方法可真厉害!像这样,有意识地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跳跃式的快速默读,这种读书方法叫跳读。(板贴:跳读)
刚才这几位同学通过重点跳读一篇短文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或者抓住一个自然段里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像这样的跳读方法,我们叫首尾跳读。(板贴:首尾跳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
二、首尾跳读,厘清主要内容与结构特点
1.引导进行全文首尾跳读。
师:这篇课文向我们重点介绍了牧场之国——荷兰。介绍性的文章,在结构上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都有总起段或总结段。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05页,快速跳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
预设:课文主要介绍荷兰是个牧场之国;第一段是总起段;课文是按总分结构写的。
3.默读全文,验证。
4.小结:我们通过跳读首尾段,一下子发现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整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结构写的。
5.引导进行段落的首尾跳读。
师:下面,让我们读读段落,看看自然段中又藏着什么秘密。请同学们快速跳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的首句和尾句,你又发现了这篇课文结构上的哪些小秘密?
预设1:每个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总共出现了4次。这句话要么出现在段首,要么就出现在段尾。
预设2:每个自然段结构呈现“总分”或“分总”的特点。
6.小结:首尾跳读,让我们快速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而且还发现了这篇课文中一直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跳读语段,聚焦画面
过渡: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把牧场的景色写得非常迷人,每一段就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
1.独学,给画面命名。
揭示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尝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来给画面命名,并将画面名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边。第一大组给第二自然段画面命名;第二大组给第三自然段画面命名;第三大组给第四自然段画面命名;第四大组给第五自然段画面命名。先自己默读,完成画面批注。
2.小组合作,讨论画面名称。
出示合作学习小贴士:
(1)每个成员介绍自己的画面名及命名理由。
(2)1号组员负责总结记录,准备向全班展示。
3.小组展示给画面命名成果,相机板贴画面名。
预设:
第二自然段:牛群吃草
第三自然段:骏马成群(骏马飞驰)
第四自然段:畜禽悠闲(安闲)
第五自然段:人畜和谐(牧民挤奶) 草原沉睡
引导:(1)最后这一段写到了两个时间,分别是“傍晚”和“夜晚”,先找一找,哪里写的是“傍晚”,哪里开始写“夜晚”?用“/”把这段话分成两部分。
(2)讨论给“傍晚”这部分的命名。
(3)讨论给“夜晚”这部分的命名。
4.看板书齐读画面名称。
5.修正自己的批注。
6.作者为什么4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听配乐朗读这4个画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预设:为了强调荷兰牧场风光之美,表达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和赞美!
师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这么富有特色的美景引发的反复感叹。
四、拓读同类文本,练习首尾跳读
过渡:其实呀,很多介绍说明类的文章,都适合运用首尾跳读的略读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关键信息,把握结构特点,了解主要内容。
1.拓读介绍人物的文章。(文章附后)
讲述跳读要求:请从抽屉里拿出信封,抽出文章反面放在桌上,我说开始,大家再翻过来读。在30秒内,利用今天我们所学过的首尾跳读法快速默读,看看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准备好了吗?
(生首尾跳读;反馈交流;读全文验证)
2.拓读说明事物的文章。(文章附后)
讲述要求:抽屉里还有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请大家拿出来,准备好。这次时间缩短到20秒,预备开始!
(生首尾跳读; 反馈交流; 验证信息)
五、谈收获(机动)
师:同学们,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指名说)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将这种高效的读书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附】
1.介绍人物的文章。
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种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2.说明事物的文章。
奇妙的桥
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造桥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木头、石头造的桥,还有钢铁造的桥。
你还听说过哪些材料造的桥呢?
玻璃能造桥吗?可能你不知道,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最早的玻璃桥在保加利亚,桥面、栏杆、扶手等都是用特种玻璃制成的。这座桥长12米,宽8米,载重18吨。走在这晶莹透亮的桥上,你似乎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纸能造桥吗?也能,但造桥的纸是用一种新的原料制成的,强度很高。美国科学家用这种纸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纸桥。这座纸桥长15米、宽3米。人走在纸桥上,完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连两三吨重的汽车也能从桥上通过呢!
盐能造桥吗?我国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上,就有一座万丈盐桥。它是当地老乡在厚厚的盐层上造出来的。汽车通过这座盐桥,要用一个多小时。1979年,人们又在这座桥上修了一条铁路。从此,火车也可以在盐桥上通行无阻了。
这些真是奇妙的桥啊!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篇4
《牧场之国》的教学反思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往往是读着很美,但真正要说出美在哪,为什么觉得美就很难。第一单元的一篇《七月的天山》,同样是语句非常优美,读完之后都觉得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但几乎没多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那种美。也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侧重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篇5
1、教学效果(思效)
以课文为例,让读写落到实处。
课文的一大特色是写出了荷兰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学中,学生在第2自然段开始找描写草原静态美、动态美的句子,学生感受到“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满眼都是黑白花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成群结队的山羊”,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令人感动,从而体会到作者把动态美和静态美完美结合,才使我们感受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认识了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完美结合,我让学生写一写池塘里的荷花。先写池塘里荷花的静态美,主要描写荷花的形状、颜色等,然后写荷花的动态美,写荷花的绽放,风中摇摆,蜻蜓立上头的美姿。这样的仿写,使课文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例子,读写落到实处。
2、教学收获(思得)
多法并举,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中,我发现本课共有18个生字,而且有不少是小学生易错字。教学时,我采用儿歌、字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如“凳”字很多学生容易写错,于是我给学生打字谜:“登上茶几”,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的字;对于同音字、形近字“骏、俊、峻、竣”,学生感觉到有难度,我把这几个同音字、形近字编成儿歌:“此人很英俊,骏马在飞奔,工程将竣工,山势很陡峻”。这样的生字教学,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分得清楚,用得正确。
3、不足之处(思失)
教学中,学生对于牧场的认知模糊,缺乏了解。虽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丝绒般的草原、天堂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但是学生对于草原不了解,当然对“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的长毛山羊”在草原上生活也就无法想象,如果能适当播放一些视频,那就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
4、改进措施(思改)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篇6
我在教学时,主要是抓住文章中出现四次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来作为文章的线索,通过有感情地、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的美。导入环节,我采用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牧场之国风景的向往从而揭示课题。
在细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体会牧场之国是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猪群的王国,体会荷兰夜晚的祥和寂静。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注意语调的轻缓急促,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对绵羊猪群这些家畜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发挥想象,选择一种动物来说说他们在牧场上想什么做什么,一来学生更能体会拟人手法在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二来学生更加能够体会这些家畜在牧场的悠然自得。这时学生就更能把心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从而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在交流第4自然段“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时,我顺势问“这些猪,可能在说什么哪?”孩子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荷兰真美,我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永远也不要离开。”“虽然别处把我当做又馋又懒的动物,但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我是这里的主人。”
每次欣赏完一幅画面后,我适当小结:“膘肥体壮的骏马,辽阔无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运河,这就是——”孩子们就默契得一起说:“真正的荷兰!”我不由地会心一笑。一年了,孩子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学风格,尽管曾经烦恼走思的学生多,曾经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经为不写作业的学生生气,但毕竟,将近一年的相处下来,我们的磨合已经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我从他们课堂上高举的小手、精彩的回答、兴奋的小脸上都能读到他们对语文课的喜爱。
【牧场之国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语文《牧场之国》教学设计07-20
牧场之国 教案10-20
部编版五年级《牧场之国》教学设计09-14
《牧场之国》说课设计07-23
牧场之国优秀参赛课件09-23
仿写牧场之国的作文片段10-29
《梦幻之国》的教学反思09-12
梦幻之国教案08-19
观《金砖之国》有感11-05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