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美术的辉煌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汇总

2024-12-21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美术的辉煌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汇总(精选3篇)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美术的辉煌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汇总 篇1

双基限时练(二十三)美术的辉煌

1.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强调理性,这一特点属于()A.新古典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D.现代主义美术

解析 材料所述符合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答案 A 2.对下面作品表述正确的是()

①此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绘画特色 ②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A.①② C.①③④

B.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考查对现实主义美术的掌握。图片展示的是俄国画家列宾的现实主义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深刻展现了俄国的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同情,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②③符合对作品的评述。①④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

答案 B 3.1937年,著名画家毕加索在展出画作《格尔尼卡》时,一名德国军官问:“先生,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反讥道:“不,先生,这是你们的杰作。”这幅画揭露的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是()A.枪杀法国和平居民 C.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B.屠杀西班牙无辜居民 D.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解析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控诉了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行。

答案 B 4.下图是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下列作品中与此作品艺术风格相似的是()1

A.达·芬奇《蒙娜丽莎》 B.《清明上河图》 C.毕加索《格尔尼卡》 D.凡高的《向日葵》

解析 作品充分运用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表现事物,符合印象派绘画的特点。答案 D 5.“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A.《老人与海》 C.《马拉之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向日葵》

解析 “‘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指注重表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的特点,B项正确。A项是现代主义文学,C项是新古典主义绘画,D项是印象派作品。

答案 B 6.现实主义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法,它以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为旗号。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2

解析 A项是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B项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作品《自由引导人民》;C项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D项是西班牙现代主义画家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

答案 C 7.“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A.新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 用“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说明这种美术流派善于运用夸张扭曲的线条表现主观感受,符合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答案 D 8.图①、图②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3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解析 这两幅作品为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品。现代主义美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是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美术流派,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9.下面这幅名为《梦》的名画被美国一位亿万富翁收藏。根据这幅画的艺术风格,其作者应是()

A.莫奈 C.凡高

B.塞尚 D.毕加索

解析 从作品特点看,作者采用了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属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A、B、C三项中的人物均是印象派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 4 一。

答案 D 10.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列图片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A.①②

C.①③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向日葵》和《星月夜》是后期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有藤椅的静物》和《弹曼陀铃的少女》是现代主义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是强调色彩的运用和变化,而现代主义美术则大胆采用夸张、变形的抽象表现手法。

答案 C 11.“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A.雪莱 C.贝多芬

B.毕加索 D.巴尔扎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艺术流派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掌握。“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表明该作者采用的是反传统的艺术手法;“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反映了人们对工业化带来的紧张感的疑惧,这符合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毕加索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雪莱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贝多芬则是德国古典音乐巅峰人物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答案 B 12.“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名言,他的画风属于()A.古典主义 C.印象主义

B.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 从库尔贝的名言可知他的绘画注重描绘现实生活,这属于现实绘画的特点。古典主义是19世纪以前的美术流派,排除A项;印象画派注重主观感受,充分利用光与色进行“写意”;而现代主义画派则多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反传统的“自我感受”,C、D两项不符合其特点。

答案 B 13.文艺作品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两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材料二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三 如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幅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文艺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4)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解析 第(1)问要注意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艺术上的表现进行判断,图②明显体现了人性之善和人性之美。第(2)问实际回答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出现的社会背景,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即可。第(3)问属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第(4)问要从文学艺术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作答。

答案(1)图②。理由:图①带有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神情呆滞,不可亲近;图②则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展示了人性的美。

(2)状况: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的黑暗统治,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影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兴起。

(3)特点:对色彩和视角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时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4)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由引导人民》

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封建复辟王朝。这幅画以这一历史事件为依据,表现了人民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的英雄主义精神。画面通过鲜明热烈的色调、错杂炫目的光彩、弥漫升腾的烟尘,烘托出人民不畏牺牲追求自由时的悲壮场景。

材料二 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反映的是在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的历史事件。毕加索极为愤慨,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1)《自由引导人民》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这一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格尔尼卡》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概述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3)上述两种风格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答案(1)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得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2)风格:现代主义美术。

特征:①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②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使用各式各样的新材料。

(3)反对理性,注重色彩的运用,通过特定的表现形式如色彩、线条、体积等来反映现实社会。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美术的辉煌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汇总 篇2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苗裔(yì)

庚寅(ɡēnɡ)..考妣(pǐ)飞扬跋扈(hù)..B.椒兰(jiāo)孟陬(zōu)..肇始(zhào)摩肩接踵(zhǒnɡ)..C.搴旗(qiān)擎起(qǐnɡ)..揆度(duï)数见不鲜(shuî)..D.窘迫(jiǒnɡ)穹庐(qiïnɡ)..幽昧(mî)桀犬吠尧(jié)..解析 A项,妣:bǐ;C项,擎:qínɡ;D项,昧:mèi。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又重之以修能(加重).②朝搴阰之木兰兮(摘取).③恐年岁之不吾与(等待).④不抚壮而弃秽兮(把握).⑤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偷偷地).⑥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内情)..A.③④⑥ C.②③⑤

B.①②③ D.①④⑥

解析 ①“重”应为“加上”。⑤“偷”应为“苟且”。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不淹兮日月忽其.A.谈夸夸其.肇锡余以嘉名.C.为期秋以.

所在固众芳之.

B.蚩蚩氓之.

初既与余成言兮.D.遂矣言既.

解析 A项的“其”均为助词;C项的“以”都是介词,“把”或“用”;D项的“既”均是“已经”;B项前一个“之”是“的”,后一个介于主谓之间。

答案 B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昔三后之纯粹兮 ..兮 B.彼尧舜之耿介..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解析 A项,“纯粹”古:美德;今:不掺杂别的成分。B项,“耿介”古:光明正大;今:正直不阿。D项,“偷”古:苟且;今:盗窃。

答案 C 5.对下列诗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肇赐余以嘉名——开始赐给我美好的名字。B.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飞逝而不停留啊。C.岂余身之惮殃兮——我怎么能幸灾乐祸呢? D.夫唯灵修之故也——这一切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解析 C项,应为“我哪里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 答案 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了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西汉时期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解析 D项,中“屈原作品集”应为“屈原等人的作品集”。答案 D 7.填空。

(1)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路幽昧以险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恐美人之迟暮(2)春与秋其代序(3)岂余身之惮殃兮(4)忍而不能舍也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屈原的《湘夫人》,完成8~11题。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潺。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8.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B.“与佳期兮夕张”:选了一个好日子来相会。C.“荒忽兮远望”: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D.“将腾驾兮偕逝”: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解析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答案 B 9.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葺之兮荷盖”: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B.“灵之来兮如云”: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C.“时不可兮骤得”: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D.“聊逍遥兮容与”:暂且一起逍遥快乐。解析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答案 D 10.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描述了彼此相爱思而不见的悲欢离合。B.第一节写男神焦急地等待和张罗着女神的到来。C.第三节写男神到处寻觅心上人,想和她一起比翼双飞。D.第四节写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解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对。答案 D 11.下列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中多处以“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一类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强调爱而不见,事与愿违的相思之苦。

B.本诗作为抒情诗完全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景物描写。C.本诗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诗、乐、舞相配,表演性较强。

D.诗中用佳树香草所筑起的美丽的居室,象征了两人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屈原惯用的艺术手法。

解析 “没有什么景物描写”不对。答案 B 参考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三、语言表达

12.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1)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2)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3)端午节的说法起源不一,但大多数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4)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5)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短句变成长单句,先要审看材料,找出或组成一个中心句,然后将其他句子的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里去。

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成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13.仿照下面的示例,分别以夏、秋、冬为开头,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构成排比。

示例:春暖 柳绿 细雨连绵 祭扫清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夏燥 荷红 晴日当空 赛舟端午 秋凉 菊黄 茱萸叶长 登高重阳 冬寒 梅香 雪花飘扬 欢聚佳节

四、随堂练笔

1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的结尾“太史公曰”的评论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就是说,司马迁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而贾谊凭吊他的文章,又责怪屈原为什么不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自己却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周国平先生说:“没有死就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生命的魅力;没有死,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

面对这些观点,请你思考:屈原的这种爱国方式并没有挽救他的祖国,他死得有价值吗?谈谈你的看法。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美术的辉煌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3汇总 篇3

记》——苏轼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偃竹 衍生 梦魇 笑靥 ....B.筼筜

陨落

竹筠

纷纭 ....C.缣素

渐染

蒹葭

笺注 ....D.蜩腹

啁啾

调和

倜傥 ....解析 A.靥yè,余读yǎn;B.陨yǔn,余读yún;C.全读jiān;D.蜩tiáo,啁zhōu,调tiáo,倜tì。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已然揭晓,考前还胸有成竹的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落选的现实,至今还走不出失望的阴影。

B.由于她办事认真,又有能力,而且任劳任怨,因而得到董事会的认可,她的工资待遇也兔起鹘落,直线上升,两年半时间,便由....最初的2300元提到现在的6200元。

C.在国际关系中,那些看似亲厚无间的伙伴国,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反目,因为在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D.张悟本、李一之流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关键在于他们打着科学的幌子,在玄而又玄的讲述中,又不乏儒雅之气,如果他们的讲述漏洞百出,令人喷饭,那又怎能迷惑众人。....解析 B项“兔起鹘落”,形容动作敏捷,也比喻书法笔势飞舞。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辩矣

辩:有口才,善长言辞 .B.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错误 .C.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

.D.扫取寒梢万尺长

..答案 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累之叶叶而.A.

吾尝跂而望矣.袜吾将以为..C.

口实士大夫传之,以为..

略:简略 扫取:描画

解析 C项“略”应为“大概,大致”。

《墨竹赋》子由为.B.

因为长句.

长月落庭空影许.D. 头潭中鱼可百许.

解析 A.均为连词,表修饰;B.均为动词,做;C.均为“把„„当作”;D.前,这么,这样的,后,表约数。

答案 D 5.选出不是介词短语后置的一项()A.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B.与可没于陈州

C.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D.袜材当萃于子矣 答案 D

二、课内赏析

阅读下面节选,完成6~9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萌:芽 .B.而临事忽焉丧之

.C.平居自视了然

..

丧:亡失

了然:了不起的样子

D.烧笋晚食,发函得诗

..答案 C

发函:打开信件

解析 C项“了然”应为“清楚”。

7.下列各句中,全都是作者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的一项是()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②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③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④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⑤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⑥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A.①②③

C.①②⑥

B.③⑤⑥ D.②④⑥

解析 ③写子由,④写四方之人,⑤写士大夫,以上都不是作者心得。

答案 C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

C.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D.这两段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汩汩,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

泼流畅。

解析 A项,第二段没有写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痛。答案 A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画竹子,必定要先在胸中酝酿好画竹的形象。(2)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手不相适应,是没有实践的过错。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超 然 台 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遭受,忍受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固:坚持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烈:功绩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答案 B 11.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②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吊:哀伤,哀吊

解析 B项“固”应为“当然,本来”。

④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乐哉游乎!A.①②⑤

C.①②⑥

B.②③④ D.②④⑥

解析 ③④皆是客观表述,⑤是作者对韩信的评价和态度。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认为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响,才能达到求祸辞福的最高境界。

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景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解析 B项中“求祸辞福”不是超然物外的最高境界。答案 B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时要注意各句的重点字词,如(1)句中“辨”“可”等词,“战乎中”的句式;(2)句中虚词“因”在本句的意思与用法,“新”的活用;(3)句中虚词“以”的用法与意思,“盖„„也”的句式。

答案(1)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分在胸中纠缠,选择和舍弃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伤的事就很多。

(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3)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分在胸中纠缠,选择和舍弃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伤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

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钱塘调移到胶西地方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数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淮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为“超然”,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四、语言表达

14.按要求在下文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盛名冠中外,高格赛真金。6月25日,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__①__。据悉,大师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平静,要求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

吴冠中对名利虽然淡泊,但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近年来,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实际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大学艺术类专业只能培养工匠培养不了艺术家,尤其是还极其尖刻地嘲讽了各级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__②__”,建议取消各级美协和画院。

吴冠中终生献身于美术,却对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评价,比如他曾经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__③__”。绘画和杂文的社会功用是不好类比的,此论未必确然。但相比于某些人的夸张和膨胀,吴冠中对自己的终生职业肯于如此保守地定位,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意识,弥足珍贵。

①用比喻的手法,表达“逝世”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②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许多画不出画的画家”的意思: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借代的手法,表达“很多画家不如一个杂文家”的意 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题目提供了本体,要求写出合乎语境及感情色彩的喻体或借体。要在全面把握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写出符合题干要求(主要是修辞手法)的答案。

上一篇:二年级保护环境的英语作文带翻译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