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精选10篇)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1
第三节 传感器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电饭锅的结构和原理,加深对温度传感器的应用认识。2.了解测温仪,知道应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的优点。3.了解鼠标器的主要结构,知道其工作原理。4.了解光传感器的应用——火灾报警器。教学重点: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教学难点: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及结构。教学方法:PPT课件,演示实验,讲授 教学用具:PPT课件, 鼠标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传感器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航天、军事以及家庭生活等各领域.例如,空调、电冰箱、微波炉、消毒碗柜等与温度控制相关的家用电器,几乎都要使用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电脑上的鼠标器、路灯的自动控制及火灾报警器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二)新课教学
1.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饭锅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电饭锅中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元件是什么?(2)感温铁氧体的组成物质是什么?(3)感温铁氧体有何特点?(4)什么是“居里点”? 学生回答:(1)感温铁氧体
(2)氧化锰、氧化锌和氧化铁粉末混合烧结而成
(3)常温下具有铁磁性,能够被磁体吸引,温度达到约103℃,失去铁磁性.(4)居里点,又称居里温度,即指103℃ 观察演示实验 现象:当感温铁氧体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感温铁氧体与磁铁分离。说明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感温铁氧体的磁性消失。投影电饭锅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了解电饭锅的工作原理:(1).开始煮饭时为什么要压下开关按钮?手松开后这个按钮是否恢复到图示的状态?为什么?
(2).煮饭时水沸腾后锅内是否回大致保持一定的温度?为什么?
(3).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这时电饭锅会自动地发生哪些动作?
(4).如果用电饭锅烧水,能否在水沸腾后自动断电? 学生回答:
(1)开始煮饭时,用手压下开关按钮,永磁体与感温磁体相吸,手松开后,按钮不再恢复到图示状态。
(2)水沸腾后,锅内大致保持100℃不变。
(3)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至“居里点103℃”时,感温磁体失去铁磁性,在弹簧作用下,永磁体被弹开,触点分离,切断电源,从而停止加热.(4)如果用电饭锅烧水,水沸腾后,锅内保持100℃不变,温度低于“居里点103℃”,电饭锅不能自动断电。只有水烧干后,温度升高到103℃才能自动断电。
总结:开始煮饭时,用手压下开关按钮,永磁体与感温磁体相吸,手松开后,按钮不再恢复到图示状态,则触点接通,电热板通电加热,水沸腾后,由于锅内保持100℃不变,故感温磁体仍与永磁体相吸,继续加热,直到饭熟后,水分被大米吸收,锅底温度升高,当温度升至“居里点103℃”时,感温磁体失去铁磁性,在弹簧作用下,永磁体被弹开,触点分离,切断电源,从而停止加热.
如图是电饭煲的电路图,S1是一个控温开关,手动闭合后,当此开关温度达到居里点(103℃)时,会自动断开.S2是一个自动控控温开关,当温度低于70℃时,会自动闭合;温度高于80℃时会自动断开,红灯是加热时的指示灯,黄灯是保温时的指示灯
2.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测温仪
背景资料:2003年的那个春天,一头恶魔冲进中华大地,一夜之间,国人无不谈S ARS色变.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这头恶魔降服,并彻底消灭,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许多公共场合都使用了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1)温度传感器测温仪有何优点?(2)常见的测温元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
(1)可以远距离读取温度的数值.因为温度信号变成电信号后可以远距离传输.(2)热敏电阻、金属热电阻、热电偶及红外线敏感元件等. 3.光传感器的应用——鼠标器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1)机械式鼠标器的内部组成是什么?(2)简述机械式鼠标器的工作原理。学生回答:
(1)滚球、滚轴与码盘、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
(2)鼠标器移动时,滚球运动通过滚轴带动两个码盘转动,红外接收管就收到断续的红外线脉冲,输出相应的电脉冲信号,计算机分别统计两个方向的脉冲信号,红外接收管处理后就使屏幕上的光标产生相应的位移。4.光传感器的应用——火灾报警器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以利用烟雾对光的散射来工作的火灾报警器为例,简述其工作原理:报警器带孔的罩子内装有发光二极管LED、光电三极管和不透明的挡板.平时,光电三极管收不到LED发出的光,呈现高电阻状态.烟雾进入罩内后对光有散射作用,使部分光线照射到光电三极管上,其电阻变小.与传感器连接的电路检测出这种变化,就会发出警报. 课堂总结:
电饭锅
传感器的应用
光传感器
火灾报警器
各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如空调、电冰箱、电饭堡、火灾报警器、路灯自动控制、电脑鼠标器等.传感器把所感受到的物理量,如力、热、磁、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电压、电流等,与电路相结合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作业:1.阅读课文
2.完成问题与练习
温度传感器
测温仪 鼠标器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2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3
原子核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新课程学习
19.1 原子核的组成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
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组成。★教学难点
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原子核。本章主要介绍了核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识,核物理研究的是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是微观世界的现象。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什么微粒组成啊? 学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点评:由原来的知识引入新课,对新的一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那原子核内部又是什么结构呢?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呢?它是由什么微粒组成?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原子核呢?
学生思考讨论。
点评: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居里和居里夫人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对铀和铀的各种矿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又发现了发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其中一种,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为钋(Po),另一种命名为镭(Ra)。
学生一边听,一边看挂图。
点评:配合挂图,展示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有关事实,树立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
(二)进行新课 1.天然放射现象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radioactivity)。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书。2.射线到底是什么
教师:那这些射线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激发着人们去寻求答案:把放
射源放入由铅做成的容器中,射线只能从容器的小孔射出,成为细细的一束。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发现射线如图所示:(投影)
思考与讨论:
①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②如果射线,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的话,根据图判断,他们分别带什么电荷。③如果不用磁场判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以及实验方案。
①射线分成三束,射线在磁场中发生偏转,是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洛伦兹力,说明其中的两束射线是带电粒子。
②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射线是正电荷,射线是负电荷。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要受电场力作用,可以加一偏转电场,也能判断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如图
点评:给出实验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用多种方案解决一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散性思维。
教师:我们已经研究了这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那么这些射线还有哪些性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填写表格。
学生看书,进行总结。
点评:培养学生自学,总结的能力。教师:(帮助小结)
①实验发现: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核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不管该元素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或者升高它的温度,它都具有放射性。
②三种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粒子,能量很高,都来自于原子核内部,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原子核蕴藏有巨大的核能,原子核内也有其复杂的结构。
学生对照表格,理解书本知识。
点评:通过对照表格,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规律性质。3.原子核的组成
教师提问:
①质子:由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 ②中子:发现的原因是什么?是由谁发现的? 学生看书,然后回答问题
①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
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发现原因:如果原子核中只有质子,那么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应等于质子的质量与电荷量之比,但实际却是,绝大多数情况是前者的比值大些,卢瑟福猜想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
教师:(帮助小结)
①质子(proton)带正电荷,电荷量与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mp1.67262311027kg
中子(nucleon)不带电,mn1.67492861027kg
②数据显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十分接近,统称为核子,组成原子核。点评: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教师:提问:
③原子核的电荷数是不是电荷量? ④原子荷的质量数是不是质量? 学生看书,然后回答问题:
③不是,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就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那这个倍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点评: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小结:
③原子核的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④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A⑤ 符号ZX表示原子核,X:元素符号;A:核的质量数;Z:核电荷数
教师:给出思考与讨论题。
一种铀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5,问:它的核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核子数是235,质子数是92,中子数是143。点评:学生回答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4.同位素(isotope)
(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互称同位素。
(2)性质: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数目,也决定了电子在核外的分布情况,进而决定了这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因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书。提问:列举一些元素的同位素? 学生回答:
氢有三种同位素:氕(通常所说的氢),氘(也叫重氢),氚(也叫超重氢),符号分别123是:1H,1H,1H。
14碳有两种同位素,符号分别是12C,66C。
点评:举例说明同位素的性质,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 B.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 C.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 D.射线的贯穿本领比粒子强 学生回答: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粒子的性质及电磁波波长的比较等基本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发现X,,,射线,经研究知道,X,射线均为电磁波,只是波长不同。可见光,红外线也是电磁波,波长从短到长的电磁波波谱要牢记。另外,射线是电子流,粒子是氦核。从,,三者的穿透本领而言:射线最强,射线最弱,这些知识要牢记。
(三)课堂小结
1.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2.三种射线的性质。3.原子核的组成。学生总结,讨论。
(四)作业:
1.认真阅读课后的“科学足迹”。完成问题与练习。
2.探究活动:射线的来源:原子核内没有电子,射线如何而来?
点评:学生课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教学体会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4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等第_________ 【教学目标】
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教学内容】
一、预习作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电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恒定电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恒定电流.3.电流的定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导体两端存在______,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就在______力的作用下,从电势____
处向电势______处定向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导体中无电流,其内部的自由电荷就停止运动了 B.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C.电流虽然有方向,但电流是个标量
D.电流的传导速率即为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
2、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过其中的电流为I,设单位体积的导线内有n个自由 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在时间△t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不为()
ItItA.nvSt
B.nvt
C.q
D.Sq
2、在电解液中,(1)若5s内沿相反方向通过面积为0.5m2的横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均为5C,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多大?(2)若5s内到达阳极的负离子和到达阴极的正离子均为5C,则电流的大小为多大?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电解槽中,如果在4s内各有8c的正、负电荷通过面积为0.8㎡的横截面AB,那么 ⑴在图中标出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⑵电解槽中的电流方向如何?⑶4s内通过横截面AB的电量为多少? ⑷电解槽中的电流为多大?
3.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氢原子的电子在原子核的静电力吸引下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电子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为多大?
四、课堂总结 【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
()A.有自由电子
B.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 C.任何物体两端存在电压
D.导体两端有恒定电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B.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
C.电流强度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
D.一切导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为零,则电流强度就为零 3.对电流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通过导体的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
B.导体的横截面越大,电流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大,电流越大
D.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4.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传播速率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 B.温度升高时,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热运动加快,电流也就加大
C.电路接通后,电子就由电源出发,只要经过一个极短的时间就能达到用电器
D.通电的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是热运动和定向移动的合运动,电流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
5.通过一个导体电流是5A,经过4min通过该导体一个截面的电量是()A.20C B.50C C.1200C D.2000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移动的方向
B.在某一直流电源的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C.电流都是由电子的移动形成的 D.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是矢量
7.某一探测器因射线照射,内部气体电离,在时间t内有n个二价正离子到达阴极,有2n个电子到达探测器的阳极,则探测器电路中的电流为().A.0 B.2ne/t C.3ne/t D.4ne/t
8.金属导体导电是
作定向移动,电解液导电是
作定向移动,气体导电是
和
都作定向移动。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5
一.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 “ 曲子中缚不住者 ”,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二.词文赏析: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1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赏析“呼”和“语”。
A .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B .反衬: “ 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的以闹写静写法,“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 “ 举 ” 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4 .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5 .“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6 .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7 .总结下片: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6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概念;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特点
明确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分析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必然性,从整体上把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认识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国际关系格局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通过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讲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当前世界问题的能力。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图表比较 合作交流
认识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信念和责任感。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 美国的崛起; 英法的衰弱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战后的人民民主政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重点难点】
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难点: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及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涉及的某些概念及评价问题,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讲述、运用图表资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图表资料,从中寻找疑问,加以思考、分析,寻找答案,形成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阐述,与他人合作交流,加深对本课有关历史史实的理解和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也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的不同,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在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国际关系日趋紧张。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通过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作出的。(有哪些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当时,美、英、苏三个大国(特别是美苏两个大国),凭借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及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就结束战争与安排战后世界秩序,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告和协定,并商定建立若干形式的常设机构(如联合国)。战后,世界大国依据已经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建立起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就是雅尔塔体系。【探究学习】:何谓雅尔塔体系?
让学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回答: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背景。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因此,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探究学习】何为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均势逐渐被打破,最后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结果。2.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特点
雅尔塔体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战争胜利的条件下确立的,它是美英苏互相让步、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二战所造成的力量对比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探究学习】: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个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同意用民主方式解决被解放各国的问题,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等,对维护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复杂怀念各国经济,无疑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强实力均势,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的,体现出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即无视别国利益,一切问题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其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四个占领区等,给日后世界带来了许多的纷争和动荡。
雅尔塔体系出现以前,世界格局的重心一直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法、德(特别是英国)等国,为争夺世界海上霸权与殖民霸权而激烈角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国际局势有重大影响。一战后,西欧主要国家力量虽有所削弱,美国力量虽有所加强,出现了美国与英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斗争,但优势仍在西欧,英法操纵国际联盟就是明证。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形成了两极格局。美苏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整个世界的局势都有影响。从此,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经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西欧则从属于美国的势力之下。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弱 1.美国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空前上升,美国跃上到世界霸主的峰巅。让学生思考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表现,然后教师指出: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还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及倡导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世界首富。军事上美国拥有1200万军队,还垄断了原子弹,成为头号军事强国。二战后美国从而取代英法成为的世界主宰。2.英法的衰弱
对西欧各国资本主义世界来讲,是普遍遭到削弱。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也全部丧失。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它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万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237万英镑。昔日的威风已一扫而光。至于法国,更是元气大伤。战争中损失1.4亿多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同时,由于贝当政府的卖国投降,尽管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在战斗,法国的国际威望仍急剧下降。法国海外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法兰西殖民帝国趋于崩溃。实际上,二战后英法两国已降到了二流国家的地位。它们不仅不能再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欧洲和世界的舞台上伸展手脚,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要受美国的控制。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曾描述了他在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探究学习】:这表露了丘吉尔怎样的心态?说明他意识到了什么?
对于英国衰弱的痛苦和激愤。苏联在决定战后世界命运中的作用加强,美国在同盟国的影响扩大,而英国的影响则下降了。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来看,苏联虽然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但战争的胜利也使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政治威望空前提高。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策划能够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苏联就成了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通过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发展了与东欧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亚洲相继诞生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从1944年7月,东欧建立第一个人民民主国家--波兰人民共和国开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后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终于完成了它的形成过程。至1950年2月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失主仪阵营最终形成。这个阵营在世界当代史上的积极作用,对内,它加强了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互相支援和互相合作,有利于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外,有利于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扩张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存在着消极作用,这就是苏联利用结盟关系加强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1948年6月,苏联通过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将不肯屈服于己的南斯拉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就是个典型。不过战后初期,积极作用占据着主导地位。【探究延伸】
有人说雅尔塔体系给世界带来了和平,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和看法。
思路:此说法存在片面性。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因此对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巩固总结】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7
1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
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
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①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
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
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
中闺,先妣尝一至。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
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③大母过()
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
待乎!”⑤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
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②
③
④
⑤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⑥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
()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⑥
高二语文作业
2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⑦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
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
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⑦⑧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⑧
二、请从抒情方式、写作手法的角度结合内容和情感鉴赏最后一节。
①②
③
三、解释加点的字。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蹙()愁眉死临侵地。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
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四、请从修辞、描写、抒情方式、写作手法的角度结合内容和情感鉴赏四支曲词。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高二语文作业
3所谓“诗意”,诗情画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语言像诗一样富有情感,想像新奇,句式灵活变化;
第二,能巧用多种修辞手法唤起人们试听感受,“给人以美感”;
第三,通过意象的选择,营造诗化的 “意境”,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第四,运用象征手法。
结合本文语言片段,尝试从诗意化的角度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主人公传达的内心情感。
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既然他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
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罗密欧:“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朱丽叶:“为了表示我的慷慨,我要把它重新给你。可是我只愿意要我已有的东西: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
高二语文作业
4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
()一毛,与蝼蚁何以异?①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
()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句式:);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向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
()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③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④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①②③④高二语文作业
5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
()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
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③《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
()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④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
十二、书八章、世家三
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①②③④⑤高二语文作业6
小练笔:你在国庆期间肯定见到或听到不少事,也一定有自己的感悟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小作文,字数500字左右。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8
三维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
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重要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
位移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导出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
速度-位移公式:。
二、新课引入(用汽车行驶安全问题引入追及问题)
三、案例分析
案例
1、贼车A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贼车A通过停着的警车B位置时警车即开始2做加速度2.5m/s的匀加速追赶。求警车B追上贼车A时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B车追赶过程中,什么时候与A车的距离最大?有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
1、走私车A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警察发现时该车已驶到警车B前方50m处.警2车立即以4m/s的加速度追赶。求警车B追上走私车A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案例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S0米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24m/s的速度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立即关闭油门作加速度为-6m/s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0是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2.课本P44T14 经检测,汽车A以20m/s的速度在平公路上行驶时,紧急制动后4.0s停下。现在汽车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m处有一货车B正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该路段只能通过一辆车,司机立即制动。
关于能否发生撞车事故,某同学的解答过程如下
设汽车A制动后4.0s的位移为S1,货车B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2,则
s1vAt40m;A车的位移
s2vBt24m;B车的位移
两车的位移差为40-24=16m<18m;两车不相撞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定性说出理由;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结果。
(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四、小结:(生做)能追上则 位移关系 时间关系 速度关系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1)公式法(速度关系、位移关系)(2)图象法(面积法求位移)特例: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匀速物体时,追上前具有最大距离的条件:2.匀减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追不上时具有最小距离的条件:
五、巩固提高(学生做)
1.有一辆摩托车,设它的最大速度vm=30m/s,要想从静止开始用3min的时间正好追上前方100m处一辆汽车,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是多大?(设摩托车在加速阶段做匀加速运动)
2.某人骑自行车以v=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s=7m处以v0=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a=2m/s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此人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篇10
http://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里耶民中 夏依坤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目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尖端技术,也是热门话题,它的研究和医药卫生农牧鱼业等多方面都有联系。人教版将原来的一节内容扩展成为三节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等方式,在学生充分收集材料的前提下,由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和分析的材料,通过讨论,最后师生获得知识。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细胞的衰老的特征和原因,细胞凋亡的概念。
2.能力目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生命的产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自然规律,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因此,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细胞衰亡机制的研究与生物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细胞衰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内容,对本节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本节的内容接近现实生活,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细胞衰老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区别和联系。
五、教学实施过程:
通过每个细胞都具有寿命引入到细胞衰老的知识,明确细胞衰老和死亡是细胞整个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比较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外形区别,引入到细胞衰老的特征。通过对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老年人“老年斑、皱纹和白头发”等衰老征状的分析,共同归纳出细胞衰老的特征。组织学生分析给出的三组材料,使学生明确细胞凋亡的知识,以及区别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一、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收集: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外形区别,或为什么老年人骨折后愈合的比年轻人慢等问题。找出人体衰老时出现的体态特征,并通过收集资料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收集资料的指导:
1、收集资料的途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向有关专业人士咨询等。
2、收集资料的方法:
(1)使用搜索引擎。可以利用搜索引擎google、baidu、sina等,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最新动态信息。
(2)写读书笔记。在图书馆或平时阅读杂志时,看到相关的资料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并注明出处,以备后查。
二、课堂教学
1.教师大屏幕展示一个人青年时和老年时的照片,选2、3组学生,通过对两副照片的比较、分析、归纳后回答:老年人老年斑存在,皱纹比较多,而且有白头发。学生介绍对“人体衰老时出现的体态特征”这一问题的解释。
通过讨论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老年人的体态衰老和细胞的衰老有关。提问: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提问:衰老和死亡与生物体的寿命有关,是否为正常的生命现象? 学生回答是肯定的。
2.每组同学介绍自己找出的人体衰老时出现的现象,并展示收集到的解释原因。将这些现象和原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可以总结出衰老细胞的如下特征:
①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因此产生了皱纹;
②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例如,由于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就会导致老年斑的出现。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师生共同归纳细胞衰老的特点: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
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兴趣:能不能通过研究细胞衰老的问题,延缓人类的衰老,从而延长人类的寿命呢?
3.各组分别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等细胞衰老学说的资料,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有教师更正和补充。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1: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都会在一定的时期消失掉。材料2:人体胚胎五指之间的细胞自动死亡的录像或挂图。
材料3:在健康成人体内的骨髓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死亡。根据材料,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细胞凋亡或编程性细胞死亡。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这些细胞的死亡是自动结束的生命。教师总结这些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这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也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设疑:植物细胞中有没有细胞凋亡的现象存在呢? 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讨论、归纳:
植物细胞中同样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例如,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双子叶胚发育过程中胚乳的退化等等。
5、小节: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确定,有待同学们以后去研究和发现!6.布置作业: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亿库教育网
【高中物理 6.3 传感器的应用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第2章第3节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10-19
高中生物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8-15
高中物理选修3大题10-09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3.1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0-20
高中物理第三章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学案选修3-1教案10-19
【物理】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05-29
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