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2024-12-11

2022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

2022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1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学四年级的安利柯,作者以安利柯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小学四年级一学年的学习生活。

虽然《爱的教育》是一本儿童读物,作者的意图主要是以此来教育儿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这部作品也表现了亚米契斯的教育主张,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的三个方面都有较深刻的思考,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们的常识中,理所当然的,教育这就是教师,而受教育者就是学生。但是在亚米契斯看来,教育者并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还包括家长,同学,甚至还有陌生人。

安利柯的父亲就是通过给他写信,同他交谈,邀请他的朋友等方法来教育安利柯,教他学会与人相处,要求他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孝顺父母等;他的母亲通过写信,交谈等告诉他人要有爱心,有同情心,与人为善。而安利柯的同班同学卡隆让他学会了勇敢、善良;可莱蒂教会他勤劳,孝顺,乐观;代洛西也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还有小石匠,泼来可西等同学也常常通过一些小事感动着安利柯,教育着安利柯,让他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此外,路上帮助苦命小男孩凑钱的小女孩们,以德报怨的被打伤眼睛的老人,这些陌生人们也触动着小安利柯的心灵,影响着他。甚至是可恨的弗兰谛,他的行为,他的下场也给孩子们起了警示作用,使安利柯能明辨是非。这么看来,可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论语·述而》中有句家喻户晓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对教育者的理解应该与亚米契斯是一致的。

至于受教育者,亚米契斯对其的界定也不仅限于学生,还包括其他在知识方面或在道德等方面等需要受教育的人。小说里的那些上夜校的工人,小石匠的父亲,泼来可西的铁匠父亲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人,上夜校的工人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为了充实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学习认字写字,学写文章,他们也是受教育者;包括那位铁匠,通过儿子的努力,儿子的获奖,也通过老师,颁奖者的感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掉酗酒的坏习惯,全心投入工作,所以,在小说中,他也是受教育者。因此,在亚米契斯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受教育者。

其次是教育内容,在这部小说中,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教育同学谦逊,友爱,具有同情心,进取心,并且教育同学们要爱国,有自我牺牲精神。 以前我们常常问,教育是什么?《辞海》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从辞海的解释可以看出,教育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法,他们所应遵守的准则等。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们会发现,亚米契斯并没有将过多的笔墨浪费在描写小安利柯的科学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更多的记录了教育者们教育安利柯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美好精神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张的教育思想是爱的教育。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安利柯的严父还是慈母,无论是他的老师或是姐姐,都打心里的爱着安利柯,他们为他倾注心血,用爱感化他,用爱教育他,同样的,也将爱植入他的心底。在父亲的信里面,虽然句句透露着威严,偶尔还带有谴责之意,可是字里行间却是藏不住对孩子的爱。他为了安利柯不用心读书而烦恼,为了安利柯不孝顺母亲而伤心,为了安利柯与同学交往的方式不当而担心,可以看出,他真心爱着安利柯,为他操心。而且父亲关心的不仅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要求他为了祖国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诉他对待劳动人民应该友善,尊重他们,从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亲有多大的胸怀,有多大的爱心,同时也如此要求着他。安利柯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带着安利柯去救济困难的朋友,她写信告诉安利柯,希望他能够有一颗仁爱的心,教育他不能对路边行乞的人视而不见,应该给予可怜的人儿更多的关爱。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告诉着安利柯什么是爱,教他爱别人。安利柯的几位老师,包括校长都十分伟大,他们呕心沥血,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的爱着学生们,为他们操心,不遗余力的教育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安利柯身边的同学,如卡隆,泼来可西,代洛西等,他们如此友爱,有着一颗宽容他人的心,处处体现了爱,这也给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触,让他更加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爱。处于这样一个爱的教育的环境下,我想,安利柯一定能成长为一名善良的,具有爱心的人,而对祖国,对家庭,同学等的爱,最终会使他更加努力,更加上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2

在熠熠生辉的古今文化中,每一本宝贵的书籍在我们成长中都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书籍就像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蒙昧的我们得以解脱,让我们在知识的圣殿里尽情的摄取营养来滋补心田。《爱的教育》更似一方沃土,在我的心中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歌曲中如是唱道。

《爱的教育》中有一篇父亲写给安利柯的信——《要知道感恩》。文中一句“安利柯,假如你只爱我,而不爱你的恩人,特别是除了父母之外,对你的恩情最为深重的老师,那我就会很不高兴,我会生你的气,就不认为你是个好孩子!”老师令我们喜悦,充实我们灵魂的每个知识点都饱含着他们的辛勤与汗水,带我们走过风雨,走出困境。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如同那勤劳的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感恩的概念看似模糊,其实却也清晰——做好身边的小事,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便是最恰当的感恩。面对我的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尊重老师的劳动,汲取他给的知识,便是最好的感恩。

教师节要到了,我会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上满满的祝福,带上一颗感恩的心。祝愿所有的老师们健康快乐!我将一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给予我们深重恩情的教师,感恩这一份“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3

学初,老师送给我一本《爱的教育》,我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认真地阅读了一遍,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故事的那个主人公恩里科和我的性格简直是太相像了,所以我也很快就明白老师为什么送这本书给我看了。在故事中有一次恩里科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而觉得老师没耐心,对他不公平,从而在心里对老师有一些怨恨。但他在看了爸爸亲笔写给他的一封信之后,恩里科又明白了老师的苦衷。想想我自己,也曾经因为班主任的一次当众责罚而跑回家,害得老师带着一个同学中饭也没吃就跑到我家来找我,并且为了不给我爸妈知道,老师到我家也没上来喝口水,而是让同学进我家告诉我他在楼下等我回校。想想那天那么大的太阳,老师从学校跑出来找我,一定是好累啊!可他却没想到自己,而是怕我被爸妈责罚就连我家门都没进。当我看到恩里科他爸爸写给他的那封信——《感恩》时,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也不知自己看了多少遍那封信,反正每看一次我就哭一次,因为我也有一个对我非常好的老师,而且再过一学期我们就不得不和他告别,可自己却不知道珍惜老师对我的爱,所以一想到这我就好后悔啊!

我很庆幸有机会看了这本书,不然等到后悔莫及的那一天时,我可能就不能告诉老师:其实我很高兴有他这样一个好老师!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4

“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伤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这是《爱的教育》作者亚米契斯说的,这句话对我感触很大。读过这本书后,书里的故事内容对我感触更大。

全书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种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日记本上写的劝说启发的一些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读的很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章节都把“爱”表现的精细深入,大到国家、社会、民族的爱。小到父母、老师、朋友的爱,处处扣人心弦。而那众多丰满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保护弱小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助人为乐的班长代洛西,虚荣狭隘的瓦梯尼,傲慢无礼的诺卑斯,朴实可爱的“小石匠”,还有自强不息的克洛西等等,他们都在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帮助下变得非常有爱。

由书里的故事,让我也想到了我身边的爱,像妈妈每天早起做的每一顿早餐,晚上临睡前给我充的每一杯热牛奶,在我生病时爸爸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奶奶每天坚持不懈接我上下学,学校里老师同学给我的帮助,邻里之间见面时说的“你好”等等。处处都感动着我。

这本书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用爱的眼光和笔触给我们传达了最美好的生活和心灵,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爱无处不在,我喜欢《爱的教育》这本书。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5

在整理班级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新课标必读书目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看了这本书,也想到了现在的自己,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如在《我们的老师》、《父亲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此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挫折、跌倒和失败,但是一个良师必须适时适切地,来激发学生们自信心。让他们勇敢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并在困境中坚强的站起来,坚持的走下去。

从《爱的教育》中,从安利柯的身上,我终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长辈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师只有教会他如何关心别人,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如何热爱劳动并创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单、自私,而始终以乐观、善良之心快乐一生。

四、所获

我们要热爱身边的人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6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爱的意义。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在思虑爱究竟是什么,当我翻开书本,我便与这个意大利小男孩一起去寻找这未知的答案。这十个月里,记录了在这一个学期的真情与爱,同学,姐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师生之间和对祖国的爱,无一不让读者在满满的爱之中。

这虽然是简单朴实的文字,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常的人物,但是文中所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那闪光的美德,却让人感动不已。

当我看到小抄写员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

朱里奥的家境困难,但他学习十分用功,他爸爸在铁路上工作,工资微薄,他便给别人当抄写员,每晚,他都要用大大的正楷抄条子到十二点。朱里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便每当父亲上床后就偷偷的走到他父亲的书房里模仿父亲的字迹抄写,父亲一直没有发现。但因为缺乏睡眠,朱里奥的成绩直线下降。父亲非常生气,他却忍着没有告诉父亲真相。终于有一天,他不小心碰掉了一本书,他把父亲惊醒了。父亲明白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怜爱,抱住朱里奥,呜咽起来。

多么的感人!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为了帮家里挣钱,还要面对父亲的责骂,却一直忍着不肯说,他有多少次想把真相说出口,可他没有,一直默默地忍受着,他毫无怨言。多么可贵的精神!若要是我,定是忍受不了这样的委屈,把真相说出口。朱里奥的那份沉默与体谅让我深深感动。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虽然花费了许多时间,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让我懂得了许多。或许,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就会发现世上处处都有爱吧。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7

在寒假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一本书。

《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德?亚米契斯出生于1846年,去世于19。

《爱的教育》这本书被世界儿童基金会的林春雷和中国儿童教育研究所的陈勉荣誉推荐。

《爱的教育》里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纪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

里面洋溢着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老师学生间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小小少年的爱国之心。

快去买来看看吧,记住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8

在我们是生活中有父母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爱的教育》原名《库奥累》,它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透露着对祖国、父母、老师、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爱的教育》全书88篇,其中《清扫烟筒的孩子》最让我记忆犹新。它描述了女子学校的女同学们帮助一个因在扫烟筒时丢了三十个铜板的孩子。这个故事在我心中闪耀着崇高的品质和道德的光辉,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而如今的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是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即使在道德面前也是如此。这种人是非常渺小的,他们的处事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唾骂。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德,他们就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人生的错误,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个字。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世界上有大爱也有小爱,《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就有大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

在读《爱的教育》时,我仿佛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而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虽然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是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读完了《爱的教育》,我知道“爱是什么”的答案——爱是一种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9

当我读完《爱的教育》这部小说,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心中好像燃起了一团温暖的火焰,书中那些正义、勇敢、善良、坚韧的形象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善良正义的卡隆,孝顺的波列科西,勤劳的克莱蒂,酷爱读书的斯代地……还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英雄们:爱国的意大利少年,为了祖国勇于牺牲的伦巴第小哨兵,懂事孝顺的小抄写员朱利奥,为救祖母而献出生命的费鲁乔!

当我读到费鲁乔一下子扑到祖母身上,挡住了强盗莫佐尼刺向祖母的刀子时,我的心“咯噔”一跳,不敢再往下看了,一边默默地齐涛:“不会死的,不会死的!”可最终,他还是倒在了歹徒的刀下。读到这里,我顿时热泪盈眶,同时又想起了在书中看过的一句话:“一个人无论犯了多严重的错误,只要他还爱着自己的母亲,那么他的灵魂中就还保存着美丽、珍贵的东西!”这句话说的不就是费鲁乔吗?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中一定要有爱,只有这样,才能在犯错之后及时醒悟,并改邪归正。我一定会永远铭记这句话,永远记住费鲁乔!

这本书虽然没有华丽优美的语言,也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但那些平凡、真实的故事,却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伟大的爱——亲情、友情、师生之情……处处流淌着温馨和感动。虽然我们不可能拥有和书中人物完全一样的经历,但是我相信,爱就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细心去发现爱、感受爱,并善于去付出爱、回报爱、分享爱,就一定能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沐浴在爱的世界里!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迪。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0

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x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人民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1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

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2

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的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的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其中,也有他父母给他的一些劝戒性的小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我还没有一一读完,单单读过的几个小故事已让我感动不已、感慨颇深了。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含并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它在感动我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爱的一些思考。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轻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天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其实也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名著读书笔记13

《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夏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爱的故事”,感受和体验爱,学习付出爱。我想,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2022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2

这本书中的故事十分感人,其中使我印象最生科的一篇文章是《爱心》。讲的是一个清理烟囱的小男孩一天赚来的三十多个铜板从破洞里掉光了,无法回家,路过的学生把自己身上的铜板凑给他,一些没有钱的学生把鲜花送给他的事情。

通过了这一个故事,我感受到了人们高尚的品质和无私的爱心。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应该去帮助他,而不应该置之不理这样的话将来,当你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他也不会来帮助你的。反过来,则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

看了这一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多。想起了一个报道:一个90多岁高龄的老人摔倒在地上,老人怎么爬都爬不起来。当时是夏天,气温接近四十度,很多路人都看见了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过去了。就这样,30多分钟过去了,当以为真在巡逻的民警发现了老人之后,老人已经去世20多分钟了。

2022名著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3

这篇文章讲的是徐利奥一家很穷,父亲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从杂志社接签条来写,徐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请求为父亲抄写,但被父亲拒绝。徐利奥便半夜起床偷抄签条。由于夜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一次次遭受父亲的误解,但他默默忍受着,坚持夜晚起床偷抄。追后父亲发现了真相,才知道了错怪了徐利奥,十分懊悔。

我从中体会到了徐利奥是一个善解人意,体贴父母的孩子,充分表明了徐利奥深爱着父亲,同时他也希望得到父亲的谅解。虽然父亲多次责骂他。可他默默的忍受了。我觉得这是徐利奥对父亲强烈的爱。

再联想一下我们自己吧!如果是我的话,早就气得暴跳如雷了,把实情告诉父亲后就离家出走了。可徐利奥却默默忍受着,这是多么有修养的表现呀!再想想我帮父母做过什么呢。妈妈天天为我洗衣,做饭,忙个不停,我却天天坐在电脑前优哉游哉,我孝敬过父母吗?顶多只有偶尔帮妈妈洗洗碗,擦擦桌子而已。

你们可曾想过,作为家中的一份子,也有着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能力,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其实家长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不那么淘气,学习更有功些,取得好成绩。当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家后,为他们递上一杯茶,为他们揉揉肩,锤锤腿什么的,就是对父母莫大的安慰了。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不难吧!(*^__^*)嘻嘻……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篇4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 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学习随笔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 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 “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

1、平等的爱;

2、理解的爱;

3、尊重的爱;

4、信任的爱;

5、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2008年10月

3、我的一点读书感言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晚上给自己一个目标,看10页的书,于是,每天坚持着。刚拿到这本《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我在想,必定是比较理论,比较枯燥的一本书,因为封面上写着,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但是,事情往往不是人所预料的那样。这本书非但不枯燥,不形式化,反而很有吸引力,因为,其中有大量的一手的经验,一手的案例,我深深被吸引了。

每天细读10页,每天在思考着,斟酌着,其中的一些新的理论,一些新的思想。我是一名三年内的新教师,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我对教育的所知几乎为零,但是,从一些教育的书籍和杂志上,也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一些;但是,当真正地进入教育领域,我发现,现实与我所想的并非十分相同,甚至连相似可能也牵强。于是,我在刚开始产生了许多的疑惑,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也产生了好多疑问,脑子中突然多了许多的“为什么”;但是,有的“为什么”,我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或者说找到解释这些现象的缘由。有了问题,作为教师,也应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现在想想,我当时对孩子出现的情况,我理解吗?我是责备他们的啊;我当时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对了吗?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于是,我在思考着:我是教育的智者吗?于是,按照书本,开始对照起来了------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第七章中,它提到了教育机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做什么?教育机智如何实现它的目的的?其中,教育机智是如何实现它的目的的-----这一节中,我按书上的内容,与自己进行了对照,由此也得到了一些想法:

一、机智通过言语来调和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最直接的就数言语,也就是通过说话,谈话的方式,与别人进行心灵的碰撞。但是,看似平常的说话,它确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说话也需要艺术,因为声音可以是刺耳的或者温和的,高傲的湖者谦虚的,贬低的或者鼓励的,漠然的或者关心的,令人压抑的或者令人振奋的,尖酸的或者愉快的,让人躁动的或者令人镇静的。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质,音调的变化。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智者,必须能够熟练运用语言,并且注意说话的语音和语调。

由此,我想到了一件事情,上学期,我们班级里有个学生,回家作业老是催好几次还是没交,我有点火,于是提着嗓音,对他说:“***,你怎么老没带作业,是不是没做好啊?你到底打算怎么办?还要不要学这门课了---?”但是,他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后来我后悔这样处理,于是,过了两天,我又找了这名学生;我放低了声音,叫着他的名字:“***,老师一直想不明白,像你也算班中遵守纪律的学生,上课也比较认真,为什么作业老是交不上来呢?----” 他看着我:“老师,我记性不是很好,老是忘带,我尽量下次不忘记---”后来,他每天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上回家作业,并前晚整理好书包,从此,他再也没迟交或不交作业,成绩也比以前进步了。

二、机智通过沉默来调和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说:沉默上机智的最有利的调和剂之一。沉默也有许多种,有的是“沉默的谈话”,有的是沉默的力量起了不小的作用。想必年轻的老师或多或少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上课铃响起,走到教室门口,学生依然在讲话,依然在打闹,而没有静静地做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你可能就站在教室的门口,学生马上安静了;可恰恰我是一名年轻老师。于是,在前几次的时候,由于缺少经验,想啊,铃声想了,我就一定要走进教室,然后要上课了,可学生怎么喊也不安静下来。于是,急了,开始大喊安静,但是效果可想而知。但是,现在,我有了一件法宝——沉默。于是,我有心的进行训练学生。铃声响了,我并没有进教室,而是站在教室的门口,等都安静地坐好了,再走进教室。进了教室以后,也没有马上开始,而是沉默,然后环视教室,用

一、两分钟的沉默来压制学生兴奋的神经,从而保证一节课的遵守纪律,而且效果良好。俗话说“沉默是金”,我想“沉默似金”,教师的沉默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处理一些学生问题的时候,也可适当的沉默,不要马上处理。有的学生事后冷静下来,想想可能自己做得不对,可能会来主动承认错误,那么你也许有意外的收获。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沉默。

机智还有许多的实现它目的的方法,但是,我牢记着,作为教师,应该做个教育的智者,做一个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老师,为自己的学生着想的老师;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狂风暴雨”,“雷电轰鸣”;因此,想做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老师吗?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教育的智者,并为此而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吧!

4、高效的英语课堂离不开机智教学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第八章有感

近日,我拜读了加拿大作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第八章后,深有感触。

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十分复杂的、互动的过程,受教师、学生、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师要想拥有高效的英语课堂就必须拥有教学机智。

那么,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我们掌握它的一般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沿着有效的途径,就不难处理好课堂偶发情况,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水准,创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有时候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冷静对待,保持心理平衡,积极主动地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教学是异常复杂的劳动,难免有失误。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积累的处理偶发事件的几种方法:

一、连接法

教师可以根据所发生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联系上课内容,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上课内容上来。如课堂教学中天气骤然变化,学校附近燃放鞭炮„„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会分散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它们联系到英语上来,或是表达有关的句型,或是询问有关的单词,或开展一个小小的讨论。如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可问学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now? 学生会答到:It’s rainy./It’s raining heavily now.这时教师可以马上呈现: It’s a heavy rain.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这样不仅没有使教学受到影响,还能使得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来讨论这个问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阻断法

偶发事件如果与上课内容无关,如不及时制止,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应采用玩笑、幽默、警语故事等阻止其发展下去或直接阻断其发展。如:教师正好讲到“What are you doing?”这个句型时,看到班里有的同学在说话可过去提问他/她:“What are you doing?”如此一来说话的学生也就明白自己不对了。

三、因势利导法

有些偶发事件虽与课堂内容无关,但教师可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在学习“穿越go through”这一词组时,学生总是会把他through 写成thought(think的过去时)或though(虽然)。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把这几个单词进行逐一比较并分别举例,让学生搞清楚其中的不同。这样,以后就会大大减少错误的再次出现了。所谓“因势利导”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当然,这些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就必须精心设计自己的每一环节,课前准备要充分,交待清楚自己的每一步骤,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变化教学活动,变化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学心。教师要形成“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的教育观。老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在最大面的参与活动。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所有学生的学习反应,要对作答学生进行观察与检查,并注意未作答学生,以避免他们的游离,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个别反应,接纳冷落者。

总之,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深深地植根于教师平时艰苦的多方面修养的沃土之中的,它也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成为点燃创新教学的思维火花。要想创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我们除了对教材高度稔熟、对学生充分了解、对知识有科学的态度和对学生有真挚的感情外,还必须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巧用、善用教学机智!

5、鼓起教学的勇气

十几年前当我刚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时候,我天真地以为教学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只要做教师的我认认真真地去教了,学生也就能认认真真地掌握我所教给他们的知识。可事实是学生根本不买我的帐。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我明白了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的事情。教师是每堂课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情感是教学的辅助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已经是我一个十几年教龄的教师对教学的领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有幸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后,我再次明白了:与一个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相比,我的认识又是那样的肤浅。教学其实不仅需要智能的教学方法——人们如何获知和学习的概念、有关学生和学科本质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需要情感的教学——它既可以增多也减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它更需要精神的教学——它是一种对生命的爱和对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渴望。帕尔默对教学的认识才是真正地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正是这一份至高的精神境界和教学的勇气,鼓舞着帕尔默阐述了自己三十年的教学的真实的心路历程。他剖析了自己一生作为一名教师所经历的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

当前的社会抨击教师成了最时尚的话题,范跑跑事件、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等。人人都可以对教育指指点点,说东道西,且掷地有声。原因很简单,你是教师,你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你要为人师表。但是教师也是一个凡人,他们也医治不了谁也不知如何医治的社会弊病。对于这样的环境,我们做教师的更需要具备帕尔默样的精神勇气。勇于剖析自己的教学,剖析自己的心理过程,在不断的剖析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在不断的洗礼中进步。

今天我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也是在这份勇气的鼓舞下迈出的第一步,我相信有了这份勇气,我能够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沉稳,我也相信有了这份教学的勇气就会有教学的奇迹出现。

6、教师的自身魅力价值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的“教师的心灵”这一章节,我很是佩服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当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并挖掘自我意识,应充分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其中之一就是感召力。

感召力亦称“领袖气质,它是指个人具有的一种人格特质,尤指那种神圣的、鼓舞人心的、能预见未来、创造奇迹的天才气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对别人具有吸引力并受到拥护。一个人的感召力可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语言的魅力,正直的魅力,微笑的魅力,对人真诚的魅力,出谋划策的魅力,做事雷厉风行的魅力,做事不拘小节的魅力。

我之所以很推崇教师自身魅力的价值,是在于今天我们教育的特性所决定的。在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的要求背上升了相当高的要求:比如要求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求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身子看学生;要求老师表扬学生要恰到好处;要求老师批评掌握分寸;要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等等,因此教师只具有高超的专业业务水平是不够的,更要有一颗对学生处处充满着人文关的心,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和学生成为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英语教师,我知道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不喜欢,而且也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所以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尽量做到语言要规范,要有情感性,要有激励性;在课下应当尊重信任学生,这样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教师应当有像大海般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错误,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尊重和信任,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充分展示自身的魅力,用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最近通过阅读《当代教育学》后,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老师要想把认真准备的课在讲课中得到完全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有几个方面要满足:一是要目标明确。就是指上课时老师明白这堂课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些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一节课上,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教师上课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插科打浑,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时把内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某些知识,甚至有相当广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无目的地讲故事、做游戏、炫燿知识、东拉西扯,做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应予以否定,对学生也同样,教师要及时发觉并纠正学生努力完成任务。二要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教师的

一本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篇5

关于教育无痕,教育要“润物细无声”,以前在各种理论培训学习中也有所闻,但都没有这次体会深刻。我所教的科目是中学《思想品德》,这次读书悟到:道德教育不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信不信”、“行(行动)不行(行动)”的问题,因此品德教育是很需要技巧的。当学生感觉到你在教育他时,就很难让他坚信。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逆反心理增强,对成年人的一味说教和唠叨有抵触情绪。所以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多选择感悟教学策略:教师自己少讲或不讲任何道理,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用事实说话,用真实的镜头说话,用现场教学资源说话,让学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新课程源于生活,新课程为了生活”。

德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她应当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击另一个灵魂。德育追寻“真、善、美”的境界,课堂教学可以用多媒体辅助,营造情理交融的美好境界,让学生在美好境界中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无痕的境界。《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我读了很久,认真做了几千字的读书笔记,真的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要从现在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加工能力、课堂组织引导能力以及评价反思能力。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操作,“重视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性,采用感悟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动静结合、交互性强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感悟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德行上的自主构建、自主发展。还要努力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灵活驾驭课堂,掌控好课堂教学环节。

作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想要随着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必须要多学习,还要多读书,从自己面临的现实情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认真而有效的思考和调整,同时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创新,自觉运用新课程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研究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2.教育教学名著读书笔记

3.名著《简爱》读书笔记

4.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

5.名著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6.名著《童年》读书笔记

7.名著的读书笔记参考

8.名著安妮日记读书笔记

9.名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6

导语:《爱的教育》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以下是学习啦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7

书中有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主人公的一位同学去接他的妹妹一起回家时,班上的一位坏蛋对他怀恨在心。于是,趁这个机会去打他。看见哥哥被打妹妹也上去帮忙,但却被那个坏蛋打了,哥哥气得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尽管自己已经鼻青脸肿了,但仍要为自己的妹妹报仇。当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亲情可以战胜一切,亲情可以将生死置之于外,我们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就像书里的哥哥一样。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的一个故事——《六千英里寻母》。这个故事讲了13岁的马尔柯,为了去找到远在他乡的母亲,不惜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母亲的所在地。可母亲已身患重病,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马尔柯的到来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并完成了手术。读完了个故事后,我知道了:家人的笑脸是永远看不厌的,正因为有家的存在,生命才不会因无根而枯萎。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8

读完《爱的教育》,我深深陶醉在书中的美妙意境里。这本名著像一杯温暖人心的热茶,像一场洗涤心灵的春雨,呼唤着人们心中的爱。爱这条无形的线穿插在它的字里行间,每一个情节都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它用一段段文字告诉了我们爱究竟是什么:当众学生向国旗敬礼时,爱是民族的自尊与荣耀;当加罗内自愿保护贫穷孩子内利时,爱是朋友的帮助与关怀;当母亲言传身教教育安利柯时,爱是家长的陪伴与教诲……在书中,当大部分人都在索取爱的时候,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却将无限的爱献出去,他们总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他们把保护弱者、尊重长者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将帮助他人当成一种习惯,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春节假期里,有多少“白衣天使”面临着感染病毒的风险,毅然决定加入战斗。他们通宵达旦地治疗病人,甚至连饭都来不及吃一口,困了也只能在角落中休息一会儿。可是,他们并不曾抱怨,依然坚持奋斗在一线,爱让他们拥有惊人的斗志!还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科研人员等数以万计的“逆行者”,他们在危难来临之际挺身而出,拯救陷入危机中的祖国,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爱也就显而易见了。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病魔迟早会被击败的!

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早已在空气中弥漫——父母用爱呵护我们,老师用爱教导我们,朋友用爱鼓舞我们……但我们不能永远一昧地索要爱,应当用爱来回报别人。爱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脚踏实地地行动起来,即使你只说了一句“谢谢”,那也依然饱含着你对他们的爱与感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9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在此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感恩读书笔记 篇10

《爱的教育》中有一篇父亲写给安利柯的信,题目开门见山,《要知道感恩》.文中一句“安利柯,假如你只爱我,而不爱你的恩人,特别是除了父母之外,对你的恩情最为深重的老师,那我就会很不高兴,我会生你的气,就不认为你是个好孩子!”这句话真切地道出了感恩的真谛.安利柯的父亲在教育安利柯感恩老师,这与本书的主题“爱”并非无关联.由此可见,“感恩”与“爱”是唇齿相依的,一旦没有了“感恩”或“爱”,则唇亡齿寒.

生活中也有感恩吗?答案是肯定的.感恩父母,在父母过生日时说句“生日快乐”,送点亲手制造的小礼物,礼轻情意重,爸爸妈妈一定会喜笑颜开的.感恩老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取个好成绩,不要辜负了老师的一番期望和谆谆教诲.感恩同学,平时在同学开心时一起分享快乐,困苦时一起分担失落.感恩社会,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感恩大自然,足下留情,脚下留青,花草树木就是感恩大自然最好的礼物!

上一篇:烟草局营销部纪检监察工作计划下一篇:员工文体活动社成立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