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2024-08-2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通用9篇)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篇1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1月,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该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1月30日,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指出,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文件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1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中新网财经频道)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篇2

编者按:2015年2月1日,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 连续十二年聚焦“三农”问题, 全文约12 000字, 共分5个部分32条。主要涉及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五大方面内容。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篇3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2004~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根据新华社资料,本刊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整理如下。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该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1月,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文件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1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文件指出,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览 篇4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新华社19日受权发布文件全文。意见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央一号文件”历年回顾:

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0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落实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1月29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第一个重要文件。《决定》全面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将水利提升到了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我区水利改革发展进程,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习贯彻《决定》的指导思想

《决定》表明了党和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对推动水利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学习贯彻《决定》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地研究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好《决定》中的各项政策措施,凝聚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的意志和力量,认真谋划好切合钦南水利发展的宏图。当前,随着钦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钦南区水利发展既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需要我们深入贯彻学习《决定》精神,全面推动我区水利事业实现大的突破、取得新的成就。

二、学习贯彻《决定》的总体要求

学习贯彻《决定》要着力研究8个方面重点问题:一是充分认识《决定》对加快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是充分认识水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三是正确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四是正确把握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工作重点与具体要求;五是全面掌握深化水利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政策;六是全面掌握国家对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各项政策;七是深刻领会《决定》对科教兴水和依法治水的新要求;八是深刻领会《决定》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水利工作领导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我区水利事业的发展要根据《决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全面摸清我区水利建设与水利改革的薄弱环节,明确我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精心筹划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水利机制体制改革和水资源管理等具体工作。

三、学习贯彻《决定》的方式方法

在学习贯彻《决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四个阶段”,充分发挥内外两个平台,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学习贯彻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一)认真把握“四个阶段”。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从3月上旬开始,为期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宣传阶段(从3月1日开始至3月底结束)。重点以学习研读原文为主,抓好宣讲活动。第二阶段为调查研究阶段(从4月开始至月底结束)。在深入学习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认真制定贯彻落实《决定》文件。第三阶段为贯彻实施阶段(从5月上旬开始至年底结束)。出台贯彻文件,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政策细化、具体到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水资源管理和水利普查等工作中,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第四阶段是成果总结验收阶段(6月底验收学习成果和半年落实贯彻《决定》情况,12月底验收全年落实贯彻《决定》情况)。各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对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过程当中的做法、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同时,督查组将对各单位开展学习宣传情况和各项任务的落实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扎实推进《决定》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充分发挥内外两个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宣传。充分发挥内部文化载体和外部媒体宣传平台的作用,为贯彻执行《决定》营造良好的外围条件。

1、利用内部宣传平台,在全区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各镇(场、街道)、各单位要在3月15日前召开座谈会,采取学习原文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及丰富内涵,各与会人员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进行发言,畅谈心得体会和贯彻落实《决定》的建议意见。从3月开始,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分头尾两次组织集中学习,采取集中培训、集体研讨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

(2)利用办公环境和水利建设现场开展宣传。要在3月中旬前在办公楼大门或显眼处悬挂横幅和条幅,广泛宣传《决定》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同时,在水利建设工地现场采取拉横幅、树标牌等方式,宣传《决定》在水利新战略、新定位、新举措、新目标等方面的经典语句,加深水利干部职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决定》内容的了解。

(3)制作宣传板报。要充分运用各自的宣传栏阵地,制作有关《决定》的宣传板报,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决定》的主要内容,汇报本单位该月或季度学习贯彻《决定》内容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宣传板报要定期更新。

(4)在钦南信息网开设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专栏。区委宣传部从2月开始,在钦南信息网开设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宣传专题,及时报道全区在学习《决定》过程中的精彩事迹和材料。

2、利用外部宣传媒体,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

(1)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钦州日报》、钦州电视台、钦州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设专栏,从不同角度加大对《决定》和我区水利改革发展情况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2)在宣传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同时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在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举办活动或召开会议,大力宣传《决定》的主要内容,在媒体中掀起宣传《决定》的热潮。

四、切实加强工作指导,保障《决定》的宣传贯彻效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决定》,对推动我区水利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各镇(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决定》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认真抓紧抓实抓好,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场、街道)、区直有关单位要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决定》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带头搞好学习,同时还要结合工作分工,深入基层,把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融入推动新时期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

(二)确保成果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各镇(场、街道)、各部门要抢抓机遇,研究政策,确保学习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要主动汇报。在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具体贯彻意见和措施,主动向区学习宣传贯彻《决定》领导小组做好汇报。二要做好前期工作。各有关单位要立足实际情况,找准自身发展方向与上级政策要求的结合点,争取一批能够得到专项资金支持的好项目,搞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准备工作。三要加强沟通衔接。要加强与上级对应部门的工作联系,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引进资金,争取项目。四要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建设,以学习宣传贯彻《决定》促进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以水利工作的实效体现学习宣传贯彻《决定》的最终成果。

(三)加强宣传引导。一要制定学习宣传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能够真正吃透文件,提高掌握各项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水利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作用,宣传水利系统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及时向区委领导小组报送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努力营造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做好督查指导。全区学习宣传贯彻《决定》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单位宣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情况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各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并总结推广,确保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效,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情况汇报

株洲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11-3-14 10:26:29 浏览:

352 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局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在这水利发展的关键时刻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先后召开局领导会议、局务会、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学习一号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成立了以局长朱剑波为组长,局领导匡新平、帅运良、谭建根为副组长的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领导小组,下设宣传学习、改革调研、水利督查、项目规划和信息综合五个专业小组,并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各县市区水利局、局直各单位均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做到了有班子、有部署、有方案、有动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掀起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高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来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关注水利改革发展,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造势工作。一是在株洲日报开辟了“聚焦水利”专栏,栏目设立“文件摘录、现状描绘、愿景规划”三大板块,从2月28日开始,连续8天进行集中报道;二是制作了中央一号文件宣传标语,在株洲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每天两次播放,连续播一个月。另外,预约记者采访20多次;三是翻印一号号文件读本1000本,向各级领导、各单位发放;四是在株洲市水务网站开设贯彻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专题,局机关制作了文件解读板报,局机关电子屏上滚动宣传标语。通过以上措施,营造了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

三、研究政策,强化落实。为了将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位,我市加紧开展了各项政策性问题研究制定工作。一是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会议原则同意经修改后尽快发布。二是加紧与财政、发改等部门研究了加大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问题,特别是对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市财政每年安排一笔资金用于项目规划等前期工作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三是积极做好政银对接工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株洲市分行召开座谈会,就如何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精神,进行了专题座谈探讨。

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汇总 篇6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至此,中国在新世纪已连续出台了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 “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 “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 “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3、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 “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近年来的一号文件 4、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 “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5、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 “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6、2004年1月,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 “一号文件”。

7、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 “一号文 件”。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 “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 “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10、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约15000字。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 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1、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意见》共分5部分,约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2、2010年1月31日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 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

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

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13、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详解 篇7

中央一号文件共分7个部分, 包括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我们以问答的形式, 分15个题目, 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详解。

1.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三农”工作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三农”工作的理论成果表现在4个“全面”:一是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二是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三是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四是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

2.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哪些阶段性特征?

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有:一是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 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 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 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农民利益诉求多元,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三是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 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 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

3. 为什么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之所以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因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超乎于农村自身工作之上的工作思路。它源于农村自身工作、高于农村自身工作、以“跳出农村抓农村”的视角解决“三农”问题。农村自身工作不能脱离城乡发展一体化独行, 而要纳入城乡发展一体化轨道并行。只有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轨道中, 农村自身工作才能有活力, 农民才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才能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难点、重点都在农村。尽管过去的十年, 是农村发展的十年黄金期, 但是农村距离全面的小康社会还很遥远, 农村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必须统筹考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必须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加大城市支援农村力度。

4. 为什么必须统筹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同步”的重大任务。因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大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业。只有着眼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和带动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实现“四化同步”有其内在联系, 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需要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和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 农业现代化需要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支持、辐射和带动。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 以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城乡发展一体化基础。

5.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 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 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6. 怎样理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集约化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其特征是: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集约化, 是指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 获取较多的产出, 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专业化, 是指某一经济单位专门从事一种及与之相关品种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是社会分工加深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历史过程。

组织化, 是指相对于分散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集中, 是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分散使用的一种整合, 是相对于单个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进入社会化大市场的一种拓展。

社会化, 是指在社会分工扩大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之上, 转变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方式, 将原本孤立、封闭、自给型的体系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商品性体系的过程。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集约化生产是目标, 专业化管理是手段, 组织化经营是路径, 社会化服务是保障。农业集约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实现农业集约化和专业化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组织化经营的覆盖下, 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也能够得到健全良好的社会化服务。

7.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有哪些部署?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部署有7个方面:一是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 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二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五是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六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 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七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8. 怎样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 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要从5个方面着手: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9. 怎样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 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 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要从3个方面着手: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

1 0. 怎样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 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要从4个方面着手: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 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 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支持其发展的措施有:一是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二是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三是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四是逐步扩大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五是对示范社给予补助;六是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七是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八是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九是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十是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等。

1 1. 怎样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 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 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 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从3个方面着手: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1 2. 怎样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从3个方面着手: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1 3. 怎样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 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 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4个方面着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 4. 怎样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要从4个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

1 5.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建设?浙江省已走在前边。其目标一是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二是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日益繁荣农村生态文化。其任务一是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二是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三是实施“生态经济推进行动”;四是实施“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其工作措施, 一是编制建设计划;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增强科技支撑;四是营造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解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篇8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连续发出7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为取得粮食生产“七连增”、农民增收“七连快”的非凡成就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迎接水利改革发展的春天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动员亿万人民大规模兴修水利,集中力量系统整治大江大河,突出重点优先解决民生水利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逐步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2006年重庆、四川东部地区的特大干旱,2007年淮河流域性的大洪水,2008年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大范围的特大春旱,2010年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的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的严重山洪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暴露出我国水利基础脆弱、欠账较多的严峻局面,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指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必须把水利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增加水利投入,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从根本上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为切实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抓紧突破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水利薄弱环节,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分析形势,广泛听取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方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符合国情水情,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决定》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决定》科学界定了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首次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决定》系统阐述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全面部署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强调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决定》还就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和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水利、着眼全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数字点击

4倍: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1000斤: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小麦耗水最少,每亩需水400立方米。通常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1000斤。

7000亿元:“十一五”水利总投入约7000亿元,是“十五”的1.93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2934亿元。

1.9亿亩:5年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

90%:全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77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以占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

新形势: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我国防洪综合体系还不健全,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受灾人口达2.1亿,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足,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全国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面积超过2.1亿亩。“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水利投入强度还不够,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将选取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突破。

新定位: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而是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这些都是文件的突出亮点。

文件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3个把”的基本思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这也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水利。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文件明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新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个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让全国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摘除“病帽”,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习题 篇9

一、单选题1、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B)作为主题,强调从制度化层面解决“三农”问题。

A.农民增收 B.农村改革 C.农业现代化 D.农业科技创新、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件连续第(C)年聚焦“三农”。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3、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A)。

A.改革B.人才C.技术D.创新

4、下列不属于2014年我国实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二十字方针”的是(C)。

(“二十字方针”:以我为主、立足过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A.确保产能B.立足国内C.适度出口D.科技支撑5、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B)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A.保地增收惠民生B.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C.大力解决全国人民温饱问题D.扩大粮食出口,增加农民收入

6、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D)省率先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验。

A.湖南B.河南C.辽宁D.黑龙江

7、为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并逐步建立(D)制度。

A.反周期财政补贴B.政府市场“双导向”C.政府“托市”补贴D.农产品目标价格8、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总结推广“枫桥经验”。这里的“枫桥经验”是指哪方面工作的管理经验?(C)

A.计生工作管理经验B.拆迁工作管理经验C.群众工作管理经验D.社会保障工作管理经验

9、我国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工作重点为(C)。

A.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率B.提高农民素质水平C.治理垃圾、污水D.改善道路、交通运输

10、下列不属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的八项“三农”工作重点的是(D)。

(八项“三农”工作重点: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A.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B.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C.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D.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多选题1、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总要求是(ACD)。

A.稳定政策B.增收惠民C.改革创新D.持续发展

2、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总目标,就是要走(ABCD)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A.生产技术先进B.经营规模适度C.市场竞争力强D.生态环境可持续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的“三个导向”是指(ABD)。

A.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B.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C.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导向加大政府对农业的各项补贴

D.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部署,具体措施有(ABCD)。

A.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B.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C.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D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5、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要实现集体土地“三权分离”。其中,这里的“三权”指的是(BCD)。

A.管理权B.所有权C.承包权D.经营权

6、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ABD)。

A.宅基地B.经营性用地C.农业生产用地D.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

7、我国在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时应该遵循的要求是(ABCD)。

A.稳定存量B.增加总量C.完善方法D.逐步调整

8、为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采取的具体措施有(ACD)。

A.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B.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

C.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D.政府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

9、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所要坚持的原则是(BC)。

A.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B.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C.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D.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0、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作出要求,他们要(ABCD)。

A.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B.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

C.谋划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D.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

11、我国农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一定三有”指的是(ABDE)。

A.定权责立规范B.收入有保障C.干好有奖励D.干好有希望E.退后有所养

12、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是(ABC)。

A.农民增收B.农业现代化C.农村和谐稳定D.实现城乡一体化

13、我国进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时,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政府部门要重点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ABC)。

A.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政府和农民的关系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政府和土地的关系

14、我国在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有(ACD)。

A.健全基层民主制度B.扩大基层代表权力C.创新基层管理服务D.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15、在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必须严格落实好(ABCD),并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

A.耕地保护制度B.节约集约用地制度C.水资源管理制度D.环境保护制度

三、判断题1、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并明确指出,重视粮食安全不仅要重视粮食数量安全,更要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对)

2、在进行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时,要稳步推进从财政审计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错)

3、我国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必须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进行。(对)

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并对新品种作出新的要求是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对)

5、在加快发展现代化种业的进程中,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错)

6、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落实好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对)

7、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政府采取的方式有以奖代补、先补后建等。(错)

8、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于2014年基本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错)应该是2015年

9、我国农村集体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出让、租赁、入股等活动,必须要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对)

10、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必须坚持社员制、开放性原则。(错)应该是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BCACB6—10.DDCCD

二、多选题

1—5.ACDABCDABDABCDBCD

6—10.ABDABCDACDBCABCD

11—15.ABDEABCABCACDABCD

三、判断题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我和奥数小学作文下一篇:学生个人学习计划由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