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讲稿

2024-10-07

说教材讲稿(精选7篇)

说教材讲稿 篇1

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来源:本站 | 作者:杨永杰 | 日期:2011年12月16日 | 浏览3346 次] 【大 中 小】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Hello!Everyone!I’m Yang Yongjie.I’m from 5 Primary School我是调兵山市第五小学的英语教师杨永杰。我今天所说的教材是新标准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七册第四单元。我从以下三大方面论述。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2、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内容结构

2、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2、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一、说课标

u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u

2、学段目标:

新课标要求六年级达到二级目标: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u

3、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分为5个方面: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清高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听:听音模仿,带着问题听。说:创设情境,带着感情在情境中说;读:分角色读;写:写单词写句子及浅层的写作。

语言知识:56个单词、3个词组7首歌谣、3首歌曲

情感态度: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学习策略: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对所学内容主动练习和实践,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并能制定计划。

文化意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说教材

u

1、编写意图: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积极参与;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以致用: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

中外文化交流:了解东西方文化才差异。拓展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合作学习并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循序渐进:保证各学段顺利过渡,保证中小学的衔接。

2、编排体例: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围绕学生生活的话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基本模式为:每个模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新知识的呈现和运用部分,第二单元则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部分。体现了听说读写用。

3、内容结构:

Module4有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学生将了解美国的两个节日:国旗日和感恩节,知道人们在这两个节日中做什么;第二单元学生了解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接下来呈现的时第一单元的知识树

? Listen and say

Listen point and find

呈现新单词

呈现新的对话

加深课文理解

Point and say

提供真实对话情境

初步感知

呈现重点句型

读的技能

听的技能

说的技能

写的技能

Unit 1

听的技能

会话技能

说的技能

语言技能

本册教材的单元知识树 Unit 1

接下来是本册教材的单元知识树,首先呈现的是第一单元Unit 1:

? 接下来呈现的是第二单元Unit 2:

u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 横向整合:我将本单元的知识点横向整合为语音、词汇、话题、交际用语。语音要求注意句子的重音、连读及语速;词汇要求掌握7个单词的音义形用个 词组;话题:谈论中西方的节日;交际用语:2 组What do you do on„?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

? 纵向整合:

第三方面:说建议

u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才能乐于学习,有所收获,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我对教学的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Module 4 Unit 1为例,通过学生谈论喜欢的节日,教师导入课题:美国人有他们喜欢的节日,How many festivals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课文中有几个节日?What are they?他们是什么?你想知道是什么吗?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情境中产生的问题独立思考,发动多种感官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基本的语言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点拨是必不可少的。

3、在应用中拓展延伸

学生在运用探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又会生成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简单的学生讨论合作解决,有些问题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利用多种方法查找答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更富有挑战的问题走出课堂,把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下面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组照片。(照片图)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需要

u 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恰当的调整。

1、注重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日常英语学习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具体建议表格如下:(大屏幕出示形成性评价建议表)终结性评价以阶段测试为主。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过程

评价方式

学习行为

态度、习惯、情感、课堂参与、合作、课内外表现

老师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讨论、学生自我记录

老师评价

学生互评

自我评价

作业和练习表现

语言知识和技能(听、说、读、写、朗读、表演等)

随堂记录、学生自我记录

老师评价

学生互评 语言汇报 自主口头表达、师生或

生生问答、值日生报告

规定/自选内容

(每学期二次)

老师评价、学生评价 小记者采访

结合教材中的交际功能,结合学校学生生活

规定/自选内容,口头表达,问卷形式

全班/小组交流,互评、老师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

2、评价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

3、注重情感评价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评价,这样会促进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如何评价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融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采用“双基教学”适时点拨,指点学法,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最高境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u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教参资源。教材中的插图是经专家学者反复研究确定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实践性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教参,以教材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二要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录音、VCD、电视、多媒体光盘计算机互联网等资源,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学校的图书角、阅览室、班级后面的板报。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墙报。路边、商场的标识报刊杂志等。

4、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随机生成新的资源,教师要及时捕捉,有效调控,使这些生成资源变成教育资源。

以下我校开展的天天人人公开课的部分照片,在这一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程资源,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便是我对本册教材“说课标、说教材”的具体阐述,只要准确把握课标,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运用评价,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就会全面提高。

说教材讲稿 篇2

一、“课标”要求

压强和浮力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力学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在学习了质量、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特点、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在理解的程度上让学生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基础,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又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编者意图

为了落实课标要求,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第十章压强液体压强、第十一章大气压强、第十二章浮力合为一章,并且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九年级,这是对教材传统编排的突破。而且教材比过去增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初步了解流体力学的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者充分发掘图片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一些奇妙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材在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取材便利、易于开展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通过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栏目,介绍连通器、抽水机、喷雾器等器材的工作原理,并要求学生能用本章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三、知识结构

为了体现编者的设计理念,教材共安排6节内容:

压强是本章的重点。通过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并得出压强的定义式。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压强公式的理解,会应用其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并能应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的压强有别于固体压强。本节先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一步步定性地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然后进行理论推导得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此公式进行计算,这样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

连通器是静止液体压强规律的具体应用。教学中,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连通器中液体在静止的情况下,液面总保持相平的道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在科学栏目,介绍了著名的三峡船闸,这是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典型事例,它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民族自豪感。

气体具有流动性、有重力,因此气体内部也有压强,但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所以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吞蛋等实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来证实大气压强确实存在。让学生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几种方法,并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在学习液体压强与气体压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气体的压强与流速间的关系:即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对于其应用——飞机机翼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结晶。它对于增强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提高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浮力这节中,通过木头、鸭子可以浮在水面让学生认识浮力,再通过受力分析,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并推导出F浮=G排=ρ液gV排,让学生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浮力的应用则包括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和了解潜水艇、轮船、气球与飞艇等的工作原理。

本章知识以压强为主线,把固体、液体、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等知识贯穿在一起,结构合理、线索清晰。

四、中考要求

因为压强与浮力是力学的重点,所以本章知识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主要考查以下5个方面:

1.固体压强的简单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有关计算。

3.大气压的应用。

4.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简单应用。

5.浮力大小探究实验,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浮沉条件的简单应用。

本章内容常与质量、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综合在一起,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题型出现,分值约在15分左右。

五、教学建议

1. 注重科学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教学法。本章教材安排了5个探究活动,分组实验3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在这3个实验中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会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同时注意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物理方法的运用。演示实验两个: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测量大气压值。教学中重点注重引导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 联系实践培养兴趣

由于本章的知识规律性强,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接感知出发,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例如在建立压强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压力小桌实验,观察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此时教师自然引出,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定义为压强,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学生容易接受。

3. 加强计算,注重归纳

压强和浮力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总结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我在教学中精心安排了三类题型,一类是实践类习题,一类是探究类习题,还有一类是体验类习题。这些习题的选择具有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易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的习惯,通过训练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

4. 学案导学

你会“说教材”吗 篇3

从活动实际操作过程的整体情况来看,参加达标的美术教师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前均做了积极认真的准备工作,大部分教师在“达标”活动中表现优秀,此次活动带动了我区教师研说教材的热情,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了使教师更理性地研说教材,我们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了“评说教材”研讨交流,针对教师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的共性及个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个别人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说教材”。表现为:与“说课”混淆,如在说“教材内容”时具体到说每一课自己是怎样教的、学生怎样做的等。虽然“说教材”和“说课”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相同,但是二者所说的对象和内容却是不同的。“说教材”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深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或一个领域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包括要达成的教材目标、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内在逻辑关系、教学的建议、评价建议等)。而“说课”主要阐述的是对某一课的分析及设计(包括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

教师对所说教材内容不熟。表现为:“读稿子”或“背稿子”。例如:有的教师在说的过程中稿不离手、眼不离稿,从头念到尾;有的教师虽然不看稿子,但磕磕巴巴的不熟练,中间反反复复,这样的教师在我们此次活动中“达标”的机会都很小,为什么呢?因为“说教材”突出的是一个“说”字,要真实而自然地反应自己对教材是怎么理解,怎么做的,切忌“读”和“背”。“读”和“背”说明对教材不熟、研究的不透,对所说内容思路不清,心中没数,也就不能娓娓道来。“说教材”者要对所说教材反复研究、分析、归纳、总结。这里强调的是“反复”,不是一遍两遍,这样才能将教材熟记于心中,才能“说”的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知识树”制作不科学不合理。表现为:或以大篇幅文字呈现、或条理不清。例如:有些教师将所说内容以大段文字的形式出现在“知识树”中,以此来达到脱稿的目的,实则照本宣科。教师所说的教材内容要通过“知识树”(或“知识链”、“图表”等)演示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那么教师制作“知识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整合的过程,因此,语言要精炼概括,要以提纲挈领的形式出现,且“知识树”上内容的展现要与所说内容同步,说到哪里呈现到哪里,不要“一棵树”上所有的内容同时出现,没有次序感。

在说“教材内容”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最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问题,下面就结合美术教材来谈谈“说教材”说什么?怎么说?

(一)说“课标”对教材的基本要求。

这里所说的“‘课标’对教材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课标”内容的简单再现,有些教师对这一环节不理解,以为照搬“课标”就可以了,没有把“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谈,以至于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两位教师所说教材属同一学段,所说版本和内容均不同,但是他们对这一环节内容的阐述却是相同的。因为“课标”是一个对教材的编写提供导向性的文件,它适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如现行的美术教材版本就有11种),它从整体上制定出课程要达成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不具体到每册教材。

例如:“美术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至9)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目标要求是: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它是比较笼统的,适合于整个初中阶段美术教材在“造型·表现”领域要达成的目标。而不同版本、不同年级教材的内容呈现又各不相同,因此,此环节教师要根据《课标》所提出的标准,结合自己所说教材内容来确定要达成的教材目标。

又例如: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造型·表现”领域要达成的目标是:“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了解对相关环境、人物活动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二)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

要求说清所教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体例。有些教师搞不清楚什么是编写意图、什么是编写体例,对此环节的阐述比较混乱。

例如:人美版教材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在科目编制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美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勇敢去做、去表现……本册教材共有23课,分为四大领域,首先,让我们一同走进“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接下来列举具体的课题名称)。

很明显,案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体会编者的意图,更没有搞清楚教材的编写体例。教材编写意图简单地说就是指导教材编写的一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材之中,决定教材的特点。教材编写体例指的是教材的编排、组织形式。虽然此环节不是“说教材内容”的重点环节,但是,书上的每一张图片,每一句话都不是随便上到书本上去的,若不能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体例,就不能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些教师对此环节的把握就比较好,理解透彻,条理清晰。

又例如:人教版美术教材编写意图: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事物,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在活动的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编写体例:教材以单元式设计,以学习领域设计具体课题。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作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设计单元内容,主副线穿插并行,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图片包括:名作欣赏图片、学习活动图片、教学辅助图片、学生作品图片等。文字内容包括:课题名称、导入语、活动提示、作业题。

(三)说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相互逻辑关系。

要求教师说清所说教材内容都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不但要从横向(按所说教材的知识序列)上谈,还要从纵向(所说教材在学段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上说清知识间的整合关系。这一环节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师若对教材认识不足,理解不透,那么对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的阐述就比较肤浅。

例如:人美版第四册美术教材共包括24个课题,隶属于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有11课,分别是《添画》《和妈妈在一起》……其中《出壳了》等11课属于绘画课,《和妈妈在一起》属于雕塑课、《拓印树叶真有趣》属于手工课,绘画课主要通过用彩纸、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学习添画方法,了解线的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雕塑课通过揉、捏、搓、压等方法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结构的表述只是单元课题和课时课题简单罗列,内容空洞、抽象,分析也只是用了些笼统的套话。中间还掺杂着要达成的目标。这一环节是“说教材”的重点环节,并不是翻翻目录就可以说清楚的。只有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才能将知识结构阐述明白。

有些教师对此环节把握非常好,对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分析透彻,例如: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教材共设5个单元,隶属于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为“多彩的学习生活”,共3课,包括:一、优美的校园。 主要知识内容有:1.对校园印象的感受;2.研究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3.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的学习和表现运用。二、校园伙伴。 主要知识内容有:1.学习人体不同姿态的比例知识及动态人物重心的变化;2.用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人物全身姿态写生练习。三、在校园中健康成长。主要知识内容有:1.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的研究、讨论与学习;2.在一定场景中表现成组人物及情节的主题绘画创作。从横向上看,本领域三课知识内容相互关联,前两课对绘画透视、构图、人物动态写生的学习,为第三课的绘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第三课的绘画创作将前两课所学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对前两课学习较好的总结和运用。从纵向上看,本册“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作为整个初中美术教材体系的起始部分,对以后初中阶段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从本册教材对透视原理、构图知识、人体比例知识及人物写生、线条的初步运用等知识的学习,到七年级下册对构体的练习、线条在造型中的运用,乃至到八年级的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线条的不同风格的绘写等,所学知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不难看出,对本册“造型·表现”领域知识、技能的掌握,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说教学建议。

在深入分析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结合“课标”并针对教材内容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这里强调的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笼统阐述,例如: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对“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建议多运用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比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案例中对教学的建议就比较“泛”,没有针对性,本环节一定要结合所说教材内容来谈针对重点如何解决。例如: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本单元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古今中外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为此,建议教学中多给学生感悟作品的机会,多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作品或让学生课前多搜集相关题材的作品,拓宽视野。可采用对比分析、问答结合等方式加深理解和感悟。

(五)说评价建议。

要求教师能说出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要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多数教师在此环节比较关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作业,评价的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其实就美术学科而言,我们可以更广泛地对教学进行评价。例如,针对教材内容,组织相关课外活动、比赛、展览等,看学生的参与表现、协作、最终效果等,对教学作出阶段性评价。不论是哪种评价,都应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加强“形成性”评价。

总之,“说教材”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在创造高效课堂教学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一门学问,要想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正确领会《课标》精神是前提,吃透教材是基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关键。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反思,让“说教材”成为教研的常态,就一定“会说教材”,“说好教材”,更会“用好教材”。

E-mail:114153580@qq.com

人教版七下说教材演讲稿 篇4

高然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研习课标、说教材,其目的局势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一.说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课程标准下的具体目标分为五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而新课标对本学段课标的要求是三级目标。语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掌握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用法并根据所给话题进行语言自由交际;语言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情,;情感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策略方面能参与活动,交换信息,能尝试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文化意识方面要求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特点一:以话题为中心,以功能为支撑,以结构为平台,以任务为载体。特点二,选材原汁原味、贴近学生生活,特点三,话题训练富有梯度,教材内容设计从易到难,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词汇量大,实用性强。教师教学易于操作,学生乐于学习。特点四:透射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材A部分以一篇展示新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

图画开篇。该图引出了学生在操练新语言时需要用到的重点词汇。学生不需要解释或翻译就能理解。新的表达方式呈现在人物头上的气泡中,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操练新语言。接下来是几个循序渐进的操练活动,都围绕着目标语言,以一种简单而容易理解的方式展开。每单元第二页的下端呈现的是一个语法聚焦框。该表格清晰呈现了对本单元语法点使用的总结。第三页以一个互动活动(游戏或其他全班活动方式)结束。学生在互相合作使用目标语言中完成本部分的学习。B部分再循环A部分所呈现的语言同时引出新的词汇。这一循环强化了前面的语言学习,同时为新学语言提供了更多的操练机会。自我检测部分,让学生复习了所有重点词汇以及新学的语法项目。每单元以一组卡通画结束,卡通画以有趣而出人意料的方式巧妙运用了本课的目标语言。

2.编排意图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培养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途径;编排思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话题为主线,兼顾语言交际功能和知识结构。

3.教材内容结构

教材采用单元形式编写,每单元都有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 Check部分。Section A主要介绍和学习本单元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进行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型的练习,并设计一些简单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初步运用基础语言知识的目的;Section B主要加强练习和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4.教材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本教材单元内部教材结构特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单元之间以一个话题为线索相对独立而不孤立;整册教材线条清晰循序渐进,循环反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语音、词汇:语法:词类:句子结构,时态:横向整合七年级下册:纵向整合、功能、话题。听力技能纵向整合听前阶段预测所听材料的主题;听中阶段捕捉信息、信号词并计算核实数字,听后检查。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建议:1.采用形式多样的以小组合作为主体自主合作教学法方法。如:独学,对学,群学。2.通过列举型任务、信息型任务、创造型任务来完成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3.以情景交际教学法为主,尽量给学生以足够的听、说、读的机会。联系课文实际,创设情景,引入讨论主题,在交际中学英语。4.用游戏,表演,对话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热情。

个人教学建议:我认为,这套教材拥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但是面对一门语言知识,在没有语境的环境下,要让学生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却很难。所以,我会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1.七年级时就教会学生自学,并且在教师指引下利用教材,把握教材,能从教材上获得应有的知识。背过应该掌握的单词,短语,段落,先自查,然后学生互查,最后老师抽查。做到基础知识落实到位。2.关注个性发展,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 “兵教兵” 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也做到了培优补差,师优生更优,后进生进步更大。3.课堂检测必不可少,课堂检测本来就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结束时,一定要留出十分钟进行检测。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读多说多写。每天额外训练一篇阅读或完型填空,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做题。每天进行一次小作文练习,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做到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课外的教学建议: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实现。1.整合教材,高效利用;

①.按单元之间的顺序调整与整合。②.按本单元内部各个任务的顺序调整与整合。二).评价建议

1.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内容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等;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英语教学

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内容包括:口语检测、听力检测和当堂检测等;目的: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重要指标,终结性评价注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

3.个人评价建议:我想,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应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的全面性;应注重个体的差异和个体的进步;应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及各种能力的情况。主要针对:参与是否积极;是否有效参与,是否有更多的学生参与;是否注意合作;是否能用丰富的语言正确表达对某一个主题的观点与评价。是否围绕主题搜集信息;能否通过示范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三)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开发利用教材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和学生资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

我在教学中尝试用生活资源,来实现生活化英语教学。1.凸显生活话题,激活学生认知; 2.创设生活情景,搭建生活舞台。

3.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英语教学生活化;

我追求的理想课堂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 叶澜教授早在1997年就发出的心灵呼唤,也是新课程本质要求下的人性回归。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一)说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或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一下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字字,会写1600个字。

2、阅读:了解字词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语,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对不理解的地方能提出问题。

3、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4、口语交际: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综合性学习:能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简单地解决问题。

(二)、内容标准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蕴含教育价值,本册书的内容标准是:

1、认识200 字,会写300个字。要求培养识字习惯,会使用工具,字体规范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和略读,提出问题,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积累运用语言。

3、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认真倾听,讲述内容,并努力做到生动具体,用语言打动他人。

5、学生学会观察自然与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所得。搜集资料,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的,分别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首先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以第二单元为例,单元开始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揭示了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了专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如学习了精读课文《画杨桃》,在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文字:“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要求。(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内容的整合。如第四单元的专题是“神话、传说故事”,本单元从导语、课例到语文园地内容的安排都紧紧围绕这一专题展开。

2、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在第二单元“爱护周围环境”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的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3、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

4、改进课文与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道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金色的草地》、《灰雀》、《秋天的雨》、《给予树》等课文中都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我能用自己的讲这个故事”,取代了过去复述课文的要求。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练习题中“我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和“课文里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要抄下来。”以及教材之后列出的词语表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

5,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是:“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有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是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编写特点的比较:

1、人教版教材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中有“我要读”、“我能背”、等,启发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苏教版教材重视习惯,开篇安排习惯篇。;2人教版教材体现师生的平等。语文园地中有 “我的发现”,“展示台”。两种教材编写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围绕专题整合内容,选材贴近儿童生活,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课后练习重视实践等。

(二)教材的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来组织单元的,每一单元的主题不同,但编写体例都相同,每单元都有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语,精美的课例,积累语言的语文园地。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提高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与之相结合的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

1、人教版教材没有习惯篇,有导语,然后是4篇相同主题的课文,语文园地。苏教版教材有习惯篇,每单元3至4课,习作和练习;

2、人教版教材语文园地有“我的发现”,“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习作”4个固定栏和8个机动栏。苏教版教材单元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五个固定栏,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两种教材都有课文,综合练习或语文园地,生字表。

(三)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处,教材后面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来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形式,(知识树:单元结构)分别安排了:“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仔细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的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1)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二单元围绕“名人故事”为主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彼此关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着实践着这个专题。从内容上讲,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以具体平凡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从实践上讲,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听说读写活动有机结合。在《灰雀》一课后安排了收集列宁的故事读和阅读其他的名人故事,在《小摄影师》一课后有个小练笔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口语交际进行了更深的拓展和延伸。习作介绍身边熟悉的人,日积月累读背名人名言。单元的每一项内容都紧紧相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纵向整合

纵向来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专题的内容在十二册书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我们还同样用本册第二单元来举例说明。

了解名人故事对加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八组就安排了“走进故事的长廊”主题。五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走进毛泽东”专题。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安排了“初识鲁迅”专题。教材循序渐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这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研究了教材特点,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做到:

1、字词教学

稳中求实

字词教学仍然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独养成立识字的好习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的同时认识生字,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预习及课外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多种形式强化巩固。

2、理解课文

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建议是这样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这一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应突出整体性、综合性,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综合能力,注重情感熏陶,渗透人文素养教育。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与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像,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3、注重积累

读写结合

园地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我的发现”让学生用抄写读背等方式积累成语,课上再试着说一些类似的成语。“读读背背”让学生熟练地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十二生肖,用合作学习或竞赛方式交流。“读读认认”则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巩固字形、字义。口语交际和习作则是充分调动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组内交流,并且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最后动笔成文。

(二)说评价建议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法。口头评价是教学中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它有直接性、快捷性的特点,我们看似平常的话,能极大地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书面评价也是一种教学中的一种形式,作业本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颗闪闪的星星,哪怕一个简单的“优秀”、“很好”都会令他们激动好久。教学中的评价不是我的“专利”,我会让学生参与,让他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说教材演讲稿(汪美琴四年级上 篇6

逸夫小学汪美琴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逸夫小学的语文教师汪美琴。

今天我要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了教材的整合性,教材的目标意识、导学功能和开放性。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无论教材内容,还是情感价值,都是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一脉相承。

四年级上册教材有八个主题单元。九月伊始,就让我们乘着秋风学习第一单元,走进自然奇观——钱塘江大潮,孩子们被震撼了,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第二单元安排了观察与发现,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第三单元,中外童话。承接前两个单元的亲近大自然,带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进一步感受童话魅力。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将带着浓浓的兴趣学习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体会大师们不同的语言风格。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因我有情,以我观物,故万物皆有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的课文将深深拨动孩子的心弦。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第八单元科技成就。带领孩子们领略科技的神奇,学习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每一组课文按照导语、课例(两篇精读,两篇略读)、词语盘点、语文园地的顺序排列。语文园地中又有固定栏目和机动栏目。课文按精读——略读的顺序排列。学习精读课文就是以“积累、感悟、运用”为核心,通过学习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利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学习略读课文,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提升阅读能力。

二、对照课标,定目标。

(一)第二学段阶段目标

独立的识字能力

一定速度的默读;探究性阅读

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能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二)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册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

1、认读200个汉字,其中要求会写的200个。

2、硬笔楷体、整齐,写好钢笔字。注意字的结构。

阅读

1、体会感情。

2、朗读默读结合,注意阅读速度。

3、学习方法。

口语交际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文明交际

习作

1、学会写叙事、想象作文。

2、40分钟完成至少400字作文。

3、自改、互改作文。

综合性学习

1、能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

2、培养独立活动能力

三、有效整合,说建议。

(一)教材内容的整合。

以第三单元为例,“爱的情感线”将四篇文章连缀起来。蕴涵着强烈的爱的气息。每一篇都能给人以感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授课时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首先我利用两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真情。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归纳自然段的意思,接下来让学生把四篇课文整合在一起,或采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或采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一篇课文讲授阅读方法,然后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其它几篇课文,学生感受到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享受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作铺垫。

2、口语交际,小练笔、小笔头也可以整合在一起。学了《巨人的花园》,自然要让孩子们和巨人一起重新设计一个告示牌,感受分享的快乐。然后完成口语交际的练习,“让我们的大家”更美好。这样的口语交际,因为学生有文本内容作参考,很有的说,而且有共识,也有不同的感受,便于落实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在交谈中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把口语交际的内容都作为小练笔写下来,学生就不会因心中无物而苦恼,孩子们会期盼着写作文。习作就不再是孤立地训练,而是学习过程中的水到渠成。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资源的整合。

《语文新阅读》是语文教材的补充阅读材料,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相对应的阅读链接。学了《巨人的花园》一定要读《格林童话》;学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一定要读读中外伟人的故事。

另外,还要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结识名家,学习名篇。比如冰心的《繁

星•春水》,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还有《藏羚羊的跪拜》,这些都能触动孩子们的情弦,将爱传达到他们的内心深处。

(三)学习方式的整合。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欣赏和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当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的小组合作,分享收获,从而精读课文,读出其中的味道,抓住重点词句段,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有这样两段文字: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 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白血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的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却是在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在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臵之度外。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每一课当中都有这样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便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了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四)多元评价,扬起自信的风帆。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将通过自评、师评、互评、家长评、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每一个学生。

我们不能只以分数论成败,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乐意写字,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能读懂文章,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甚至能礼让同学、孝顺父母……这些都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元评价,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五、总结。

办教育就是办一种志存高远的文化,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只有教师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才能构建理想中的课堂: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以情景为亮点,知识融入艺术,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这就是我追求的五彩斑斓的阳光课堂。

例说数学说课中如何说教材 篇7

笔者认为数学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五方面:1、说“准”教材;2、说“明”教法;3、说“会”学法;4、说“清”教学意图;5、说“清”练习层次.“五说”的核心是在说明“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础上, 阐明“为什么这样教”.教材是课程的载体, 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因此, 说教材是说课的第一环节.下面以立体几何§9·9棱柱和棱锥 (一) 一课为例, 主要讨论如何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 (下B)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第九章第四单元简单的多面体与球中9·9棱柱与棱锥 (课本第54-56页) 。

2教材所处地位

简单多面体和球, 共分4小节.简单几何体, 是指最基本、最常见的几何体.按照大纲的规定, 有关简单几何体只讨论棱柱、棱锥、多面体和正多面体、球.本节有四个知识点:棱柱、棱锥、棱柱和棱锥的直观图以及正多面体的有关概念.关于棱柱和棱锥的教学内容都包括有关概念、性质等内容, 直观图的画法仅学习直棱柱和正棱锥的直观图.这一节的内容, 既是对简单几何体基础知识的重点讨论, 又是对前面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向量代数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延伸.高考中常以棱柱和棱锥为载体, 考察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是高考热点中的热点.可见这节内容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

(1) 学习目标: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理解棱柱的概念, 能分清斜、直、正棱柱、掌握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概念及其性质, 了解棱柱的表示及其分类;能利用添辅助线、面的方法, 计算长度、角度及截面问题.能初步运用棱柱的概念及其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和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制作模型、画图、对学生进行观察, 归纳、猜想、分类、证明的科学思维方式及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并进行探究发现.

(3) 情感目标:渗透德育, 教育学生要学会合作交流, 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深化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三棱柱和四棱柱模型.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点

重点是棱柱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是棱柱及正棱柱的性质及其运用。

从上述说教材中, 可以总结出说课中说教材的一般内容主要包括:

(1) 说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教材内容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说明该内容在本单元、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有时可以从该内容在学科结构中的地位作用, 对其它学科的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 , 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这是由数学教材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做到准确无误, 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节课教材内容在本学科、本年段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 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注重该内容在教材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角色, 教材编写的意图、特点及重点、难点、关键, 该内容的学习类型, 并应从课程论的高度, 依学生的认识、思想方法、能力、人格因素等不同的层面来审视该内容, 数学教材内容还应包含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方法等。

(2) 教学目的的确定要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分析该内容在认知、操作、情感领域的终极教学目标, 力求终极目标制定得全面、准确、恰当.提倡目标的多元化, 即从单一的知识目标扩展到能力目标, 从认知目标扩展到操作目标、情感目标.根据终极目标制定出相关联的从属目标.但不能过分求全.因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限, 教学目标和各方面的要求过分面面俱到, 反而会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少而明确, 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 检查反馈层次清楚准确具体, 正确说出某一教材内容需要达到的具体的课堂教与学的目标, 即教什么, 要达到的目的;学什么, 要达到的要求.总之教学目的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可测性;科学性指教学目标制定切合学生实际, 指教学目标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不是教师想如何做;全面性指目标的多元化, 认知、操作、情感等领域都应体现;层次性指目标反映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级水平.可测性是指目标明确具体, 能够实现、能度量。

(3) 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其确定依据。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等出发, 准确地说出教材某一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以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正确地说出确定某一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原因各是什么。

总之, 在以上“说教材”的常规内容基础上, 做到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得准确;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恰当;重点、难点明确的同时, 我们还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思维亮点。例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学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试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袁建文.“椎体的体积”说课提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0, 7.

【3】徐晓兵.数学教学应当重视些什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 5.

上一篇:电气二种工作票下一篇:我发现了香樟树的秘密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