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招聘的心得体会

2024-09-28

对招聘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对招聘的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9月,学校宣布开始社会实习,我揣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踏进了社会大染缸。

20XX年10月,我进入某报业国企实习,主要负责媒介培训生项目,工作内容是培训生档案整理、日常费用报销、绩效考核分数汇总、招聘项目工作协助、年终总结数据统计分析等。期间,所有接触到的内容,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都是新奇的,想尽快的吸收知识,让自己快点成长。在这里,对初入职场的我影响比较大,上级对我各方面都要求很高(制表、PPT制作风格、表格规范、文字撰写、数据分析等)。当时的我,要啥啥不懂,打个电话约领导战战兢兢、连打印页边距都不会调,说话没底气。

经过一轮番努力,我制作的表格、ppt很少更改了,打电话说话时自信也来了,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真的感谢当时上级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让我接触大型的项目(年会)、招聘网站的构建、年终总结,所有这一切提高了我对数据的敏感度、对文字的敏感度、职业素养。因是国企单位,没有提供转正机会的,所以在参加完年会后,做礼仪美美了一番后,就离职了,年后再找工作。

年后,因为各种原因,我没留在广州市区工作而选择了回到家里的小城镇里。

从年后3月初开始找工作,跑当地的招聘会,网投简历,直至4月底,没有非常合适的工作机会,其中也拒绝过广州市区几家有点名气的公司,但因为当初觉得在某国企的实习经验可以让我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我也就放弃了。但那点工资,在广州吃住之后就没剩下多少了。后来想想,真是太浮躁了,人家现在都上市了,要是我眼光放长远点就好!

到5月了,寻寻觅觅,让我锐气挫了很多,再耗下去都快毕业了,百害而无一利。最后,选择了一家在家附近的公司(150人左右),做一个前台,只因当时,我再也顶不住就业的压力,但也有吸引我之处,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上级,跟我描述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和人事工作计划,让我学到人力资源的很多知识。我的直接上级是一名有资深经历的HR,从大企业HR,一路走来,一路晋升,但周期比较长,属于踏实上进型人。

她不怎么擅长做思想工作,平时也比较少主动找我谈话。她对我的指导,更多是在事务实际操作技巧方面,遇事说事。在那边做了4个月,我就提出离职了,我再也受不了,那么多小事,那么地日复一日重复,那么地没有挑战性的工作。主管也不留我,她也觉得我呆在前台确实屈才。当时作为前台的我,做着验厂(从来派不上用场的)、档案管理、招聘、员工关系的工作,与HR也有一定关联。但我觉得,离开这里,我肯定可以拥有更好的。

主管跟厂长沟通后,厂长愿意为我们部门增加一个编制,让我从前台晋升为人事助理。我想了想,尝试一下吧,因人设岗,说明厂长看得起我。主管截图了跟厂长的聊天记录给我看,现在的一句话仍然记忆尤新“叫她别这么着急,给点耐性”。

人事助理,主要负责员工档案管理、招聘、考勤报表、企业文化宣传栏、组织企业活动,这些工作,在前台的时候已经是我负责了,现在新增了一些工作内容,减少了一些与人事无关的内容,希望可以把人事工作做得更专。自从做人事助理以来,也是顺风顺水,各个部门领导很配合我工作的开展,没有什么压力(压力都是来源于招聘),每个月在重复繁杂事务中度过。

期间,我出现过离职意向,因为工资问题,后来我闯开心扉主动找主管谈,不是说我有离职意愿,只是阐述我的不公平感(我管工资的,知道办公室人员的工资)。因厂长不重视人事,人事工资在办公室就是一普工文员的工资,低得很,我以为公司在看到我工作能力提升后会主动加我工资(我一般更愿意公司看到我工作能力提升了,主动加我工资,而不是我主动提)。跟主管谈完后,她信誓旦旦表示肯定会加,后来,工资也真的就加上去了。我在意工资,更在意的是,公司是否认同我的价值。

当一切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发展着,忽然有一天,集团下新公司的人事经理说,他部门的招聘培训专员离职了,问我愿不愿意过去(因为之前新公司和我所在的旧公司一起搞过几个大型项目活动(运动会、年会、旅游、大型培训),那人事经理对我的印象比较好)。我跟主管沟通后,她也不挽留我,说新公司压力会很大,让我自己想清楚就好。我考虑了一番之后,肯定去了,毕竟又是一次新的尝试。我诚惶诚恐,怕自己胜任不了,因为之前搞的几次大型活动,招聘培训专员又是主持,又是培训,给我很专业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表现力方面尚不如她。后来几经波折,我终于如愿调去了新公司。上班时间比我在原来的厂多了3倍,但我觉得又一轮新的尝试,有了更多发展机会,值得!

对招聘的心得体会 篇2

一、现有主要招聘渠道分析

从现今社会上大部分的企业工作实践来看, 主要应用的招聘渠道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校园招聘。

很多大公司非常重视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成为他们补充人力资源的最主要渠道。校园招聘的优点在于可选择面广, 应聘者的可塑性强, 并且通过每年招聘季节在学校的宣传, 对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作用。不足在于由于应聘者是刚毕业的学生往往需要较为系统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另一方面, 校园招聘的周期往往很短, 只有几天时间, 企业的HR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甄选出合适的人才, 大大增加了确保招聘准确性的难度。并且优秀的学生由于选择很多, 企业也面临着被优秀人才拒绝的风险。这些都增加了校园招聘效果的不确定性。

(二) 现场招聘会。

这里所说的现场招聘, 专指在各种人才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现场招聘会的优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简历, 并且可以通过与应聘者的简短交流, 对其做出初步的评价。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参加招聘会的应聘者素质良莠不齐, 很难招到高层次的人才。综合看来, 这是一种在短期内补充低端职位空缺的有效手段, 但不适合应用于高端人才的招聘。

(三) 网络招聘。

现在, 网络招聘正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成为主要的招聘渠道。网络招聘的优点在于:成本较低, 网络媒体传播范围广, 传播速度快, 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网络招聘的简历数量也很可观, 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外, 企业还可在招聘网站的简历库中查找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 提高了针对性。不足之处甄选难度较大。另外, 由于招聘网站同时存在众多公司的招聘信息, 给应聘者的在信息筛选上带来了困难。

(四) 猎头。

猎头往往用于高端职位的招聘, 因其成本较高, 费用往往是员工录用后的1-3个月的工资。大多数企业在应用时比较谨慎。但在重要的高端职位需紧急补充时, 猎头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渠道选择。但在对猎头公司的了解和选择上, 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考察的结果作出评定。

以上仅是常用的一些招聘渠道, 除此之外还有采用临时工、人才派遣等方式。可见, 招聘渠道多种多样, 各有优劣。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在这方面, 某通信公司根据本企业特点, 做了一些卓有创新的尝试。

二、某通信企业的招聘实践

某通信公司是中国广州的一家年轻企业, 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内。是一家以军队为主要客户, 专业从事无线通信及相关业务的现代高科技企业集团, 并在北京、南京、杭州设有分支机构。现拥有员工1100多人, 公司员工普遍学历较高, 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到公司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拥有200多名硕士和20位博士, 科研实力较为雄厚。自2000年成立以来, 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人才队伍也是逐年扩大。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集结,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公司成立以来的人才集结情况如下:

由于该公司具有军工背景, 强调忠诚与服从, 且军队的研发项目一般周期都很长。从一开始, 公司就决定了以院校招聘为主, 社会招聘的为辅招聘策略。公司的主要招聘学校为除电子类专业院校外, 还包括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公司员工的素质普遍较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壮大, 以往较为单一的招聘渠道已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1、由于军工行业讲究积累, 刚毕业的员工往往不能马上胜任工作, 需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和学习, 才能慢慢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而通信行业的人才流动率较高, 一个岗位出现空缺, 新来的员工往往不能马上补充, 给公司的研发进度带来了不利影响。

2、院校招聘时间仓促, 甄选的准确性不能有效保证。有些新员工并不能认同和适应企业文化, 在短期内离职, 招聘效果大打折扣。

3、大量新招聘的高学历人才占据了公司的一些重要岗位, 给一些学历较低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来压力。老员工或学历较低的员工上升空间有限, 影响了员工满意度。

基于以上问题, 该公司调整了以往的招聘策略, 在注重院校招聘的同时, 逐年加大了社会招聘的力度, 通过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等形式, 比较快速的补充空缺职位。同时, 根据本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 在招聘渠道的拓展方面, 也做出了一些有创新的尝试, 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首先, 开始推行实习生计划。即采取从大中专院校招聘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方式, 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实习期满后, 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 择优录取。该通信公司最开始应用这种方式则是在对生产一线员工的补充上。从2006年夏天起, 该公司会在6、7月份前往本市的一些中专中技学校, 招聘一些生产岗位的实习生, 实习期为一年。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后即可转为正式员工。由于这种招聘方式非常灵活, 可以通过一年的实习时间对实习人员做出准确的评价, 招聘的风险性大大降低。鉴于这种方式的成功, 该企业已将其推广到研发类岗位的招聘上。通过在中科大软件学院等学校、学院的实习生招聘计划, 一些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在读研究生进入公司实习, 在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的同时, 他们也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进行自己的毕业课题设计。实现了企业和学生的双赢。而通过一年实习留下来的学生, 往往已经对企业文化比较认可, 短期流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也使招聘的效果得到了保证。

其次, 开始大力推行内部招聘。之前有论述提及, 大量新招聘的高学历人才占据了公司的一些重要岗位, 导致老员工或学历较低员工的发展空间受阻。为解决这一矛盾, 并体现公司人尽其才的原则,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充分挖掘内部的人力资源潜力, 提高组织整体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从2006年起, 该公司开始在每年开展全集团公司范围的内部招聘。其招聘流程如图1所示

从内部招聘的结果上看:该公司2008年内部招聘共发布岗位13个, 计划招聘人数25人。实际有9个岗位达成招聘计划 (共计15人) ;2009年内部招聘共发布岗位28个, 计划招聘人数32人, 实际有18个岗位达成招聘计划 (共计21人) 。 (2) 内部招聘制度的施行, 给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路径, 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同时, 由于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 对公司的运作流程比较熟悉, 对企业文化也比较认可, 更好地实现了人岗匹配, 使招聘的后续效果得到了保证。可以说, 内部招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司与员工的双赢。

最后, 根据本企业的军工背景, 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渠道关系, 招聘一些有技能、有特长的退伍军人, 补充公司的职位空缺。由于该通信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军队, 在与机构市场的联系过程中积累了广泛的关系资源。2006年, 公司高层开始意识到这种资源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开始亲自参与到高层人才的引进中。同时在普工的招聘中, 退伍军人也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招聘渠道。由于其曾有参军的经历, 对军工企业的文化比较认可, 服从性、纪律性都很强, 非常符合该公司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这也是该公司针对自身行业特点, 所拓展的与众不同的招聘渠道。实践证明, 这是非常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

三、小结

该公司在招聘渠道的拓展方面所做的尝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是典型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成果。对该公司在招聘渠道拓展方面取得的成绩, 我们可总结出以下一些经验:

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时调整招聘策略, 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该企业在成立初期, 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快速集结了大量人才。在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开始调整招聘策略, 不再以院校招聘为主。灵活的招聘方式也满足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2、与时俱进, 探索新的招聘方式规避招聘风险。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企业用人风险加大, 劳动者只要提前一个月提出, 可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实习生制度的施行, 对提高招聘的准确性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也大大降低了员工短期内辞职的可能。

3、适时采取内部招聘的方式补充人才。在企业外部招聘渠道没有实质性突破, 且自身发展遇到一定瓶颈的时候, 采取内部招聘的方式补充空缺职位, 能够有效地激励士气, 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招聘的准确性也能比较有保证。并能够有效地降低招聘成本。

4.根据自身行业特点, 开拓具有特色的招聘渠道。该公司的军工背景, 使其在招聘时对应聘人员有着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而退伍军人往往对公司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 稳定性也好, 同时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资源。这种从自身行业特点角度考虑招聘渠道拓展的思路, 值得某些具有特殊背景的企业借鉴。

当然, 任何招聘渠道都是有其优势和不足的。该通信公司的实践也并非不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如内部招聘过多也会影响企业创新;在利用军队资源进行人才招募的同时, 军队也会利用企业资源为自己的关系介绍工作, 从而影响公司正常的招聘决策等。只要我们在选择招聘渠道的时候, 能从实际需要出发, 综合应用多种招聘渠道,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招聘渠道的长处, 使其互为补充, 就一定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集结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区乐廷、王丹《实习生计划:寻找校园招聘的蓝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8期, 第70页。

人才招聘对企业的重要性 篇3

1、人才招聘的意义

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成果文件,为企业人才招聘提供依据。人才招聘能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利用职位说明书的功能,通过各种科学选拔技术,达到“为事择人、任人唯贤、专业对口、事得其人”的互赢目标。

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处于变化之中。由于组织内部人事变动如升迁、降职、退休、解雇、死亡、辞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组织人员的变动。企业补充内部的人力资源,显然人才招聘是满足企业人事补充的基本途径。

组织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组织的新规划,必然会对就任者提出新的要求,因而“必须采取新的方法、技术和策略获得新型的人力资源以满足组织的需求”【1】,意味着组织所需要的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处于缺乏状态,需要进行经常性人事补充。因此,通过市场获取所需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的一项经常性任务。

招聘为企业补充人员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血液”,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

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现代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的人才决定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人才的获得需要通过招聘环节来完成。人才招聘工作能否与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相一致,对企业的竞争力、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绩效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厂房、设备、资金,但你只要给我留住人,五年后我仍是一个钢铁大王“。由此可见人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人才招聘有利于塑造组织形象。招聘是双向选择,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招募过程质量的高低会明显地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看法”( 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不单单是招募人才,还向外界宣传企业的组织文化、管理模式、发展方向,从而树立企业文化品牌和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更好地吸引、激励和留住最优秀、最合适的人才。

2、实现人才招聘的有效方法

面试是实现人才招聘最直接的环节,它提供给招聘者与应聘者之间面对面交谈的机会,使招聘者对应聘者有一个更近距离的了解,了解应聘者是否具备应聘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个性品质等。

面试的作用。面试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景下,经过精心设计,通过主考官与应试者双方面对面地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方式,了解应聘者的素质特这、能力状况及求职动机等的人员挑选方法【2】。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面试与传统的笔试方法相比,具有“直观性、全面性、目标性、主观性”等特点。

面试是企业向外界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窗口,是应聘者了解企业最直接的窗口。轻视面试,将会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企业形象。

面试的准备。面试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做好面试的基础。

在面试之前工作人员需要确定面试的目的;认真阅读应聘者的求职申请表;制定面试提纲【3】。

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所招聘职位的面试方式,面试主要有“结构化面试、办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三种。如招聘中高级管理人员可以采取非结构化面试的方式,但非结构化面试方式需要招聘人员具有丰富的指示和经验,高超的谈话技巧,熟悉招聘岗位职责。

3、影响人才招聘环节的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招聘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因素、政府影响因素、地理环境和竞争因素、劳动力供给情况等方面。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的年龄、经验、技能、受教育程度等对人才招聘的完成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劳动者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丰富,工作匹配的质量会逐渐增高,离开原来的雇主到其他企业去就业的机率会降低。如果企业单纯考虑外部招聘,在一定程度上将难以找到适合的人才。经济、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招聘,经济繁荣或地区优势相对于经济萧条、地区劣势容易寻找适合企业的人才。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上提供的岗位多,人才流动大,反而少;人员往往向发达地区流动的机率大于欠发达地区,这为发达地区企业人才的选择提供了大空间。

内部环境因素。招聘工作除受外部环境影响之外,内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聘工作,如企业现有的技术与设备条件、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经营方向的调整、组织文化、人才的内部晋升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越大,工作岗位类型多样化,为员工的晋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即使岗位类型的多样化使得员工没有晋升的岗位,也为员工提供了横向发展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自己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减少离职率。大规模的企业除了进行外部招聘之外,更有利于进行内部人才招聘。

4、进行招聘评估

招聘效果评估是招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完成招聘工作后,要对整个招聘过程进行评估,了解招聘效果的信度和效度,帮助企业核查招聘环节的不足,提高下一次的招聘工作的效率。

写招聘方案的心得和体会 篇4

先说说招聘系统的第一个问题吧,人力需求的产生。招聘需求来源于人力资源规划,而人力资源规划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刚要,没有规划就是一盘散沙,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没有指导纲领,岂不乱套?就招聘来说,今年准备招多少人,找什么样的人,都应在年初中做一精确计划,不然年中的招聘工作就没有任何依据。今天这个部门说工作多不够人手,明天那个部门说人手不够,试问,人力资源部经理可以明确的告诉他够与不够吗?依据在哪?这个职位该不该招,谁说了算?按照流程,写一张人力需求表,逐级审批,最后老板一个签字决定是否招聘。其实到底要不要招应该是由企业经营运转状况决定的,不是某某主管批准决定的。这样做的结果最后就成了老板一人独裁专制,这么大一集团,老板一个人看得住吗?这样造成的人力成本的浪费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公司有一个营销管理部的经理,其实相当于业务后勤主管吧。有几次,有业务助理离职她就按照惯例申请补充,然后递交上级领导以及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最后到老板批准执行。第一次呢,老板就批准执行招聘了,很快我们就招到了一个业务助理,没想到来了几天,底下那边子公司就因为环保检测停止生产了。当时我们就按照入职流程往上报批,谁知道最后去到老板那里不批,这下麻烦,老板不批,人已经上班了工资怎么给啊。最后这事就一直放着。第二次她底下有业务助理又离职,她还是照惯例申请招人,这次也是逐级审批,最后老板那里,老板不批准招人了,指示内部调整。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管理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单就招聘来说,招聘需求的产生并不是这样审批出来的,而是规划出来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招聘工作的指导纲要,根据纲要可以判定是否需要招人,而不是各个部门领导都签字通过就是需要招聘。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人才筛选工作了。面试技术种类繁多,各有倚重。人才招聘中,用人单位用的最多的就是面谈法了,即面试官与应聘者之间通过谈话判别应聘者是否胜任岗位要求。在面谈法中运用行为面试法,即STAR面谈法,此法的关键是让应聘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说明自己具备某种特质。在此抓住事件的背景,要达到的目标,个人采取的行为以及最后的结果,通过应聘者详细的叙述,我们即可判断事情的真实性,如果编造的故事,通过此种方式追问,自会漏洞百出,无法说服面试官。将STAR法与结构化面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其他一些面试测评方法,比如公文筐、情景模拟、演讲等都可以在平时的招聘工作中进行模拟演练,从中可以观察应聘者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的真实表现,从而人我们能看到真实的应聘者,而不是伪装的,语言能力高,动手能力低的假把式。将各种测评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应聘者,提高我们选人的效果。

第三个是人员如何融入公司的过程,这个是招聘工作的最后一步,但也是比较重要的,新人到一个公司首先肯定会水土不服,人力资源部应与部门主管协作分工,做好新人的融入工作。

参加招聘会后的心得体会 篇5

2011年11月26号,我有幸以服务人员的身份参加了我们学院举办的招聘会。

早上八点,招聘会准时开始。游览了会场,公司、企业很多家,及我院各分院的应届毕业生,场面可谓壮观,热闹非凡,一眼望去,可用人山人海来比喻此刻的场景!我是大一的新生,面对大规模的招聘会,好奇心非常的强,于是怀着这颗好奇的心穿梭在人群中,一睹这场职业战场的风争。各公司、企业、教育单位都亮出了自己的特色及这一次招聘会中所招聘的职业和要求。在一个招聘人员的后边,我看见几位应该是应届毕业生的学长学姐递上自己的简历,咨询着有关信息,并与公司的应聘人员认真的交谈着,似乎该公司的应聘人员对这几位学长学姐的表现感到满意,双方则定了第二轮的面试时间,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心里欣慰的一笑,也许也是在替学长学姐第一轮面试的顺利通过而开心吧。

在会场中,其他的毕业生也是满怀信心地与面试官交谈着,言语中很难看出这是一群刚踏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应届毕业生。看着他们谈吐自若,信心充分的样子,我想他们一定也是在会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这次招聘会对于每个应届毕业生而言都是受益匪浅的,因为一次的成功的面试、谈判,在背后支撑的往往是多方面的因素。步入21世纪的门槛,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我们同时也在面对着更大的挑战。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

人才的要求逐步的提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给毕业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跟挑战。那么,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坏境喜爱成功地有校园迈入社会,这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该思索的问题。而我认为,平时我们就要积累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它们是:第一点是:早上8点-9点间在招聘会门口等侯,不要太晚过去,机会是靠自己去争取的,所以要不怕苦不怕累,为了自己努力奋斗。第二点就是,过了中午不要以为这就错过了机会,其实不然,很多企业并不是说好几点走,而是没学生应聘了就走。所以这时我们来的人多,企业就不会走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中午时候招聘的企业会有用餐时间,企业暂时离开,别以为就走了。有的时候,到了下午4点半,都还有十几家企业在招聘面试,所以别怨老天不给机会自己,机会是自己去争取的。以上几个观点,也只是我从多方面了解而得知的,自然,并非只有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还要做到奋斗上进,努力提高,发展自己,如此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创造自己的未来。

现在对于应聘的要求,对于我们而言,英语以及其他语言的要求是如此的重要,一览下来,英语的等级需在四级以上,相比较而言我的英语基础并不扎实,这似乎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所以只能说;加油吧!

在服务过程中,我思绪万千。我深受体会,是这场招聘会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现代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

对如何进行有效招聘的思考 篇6

李 成

欧华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广东潮州 515721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人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正确认识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提高招聘的有效性.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招聘体系.【关键词】 人才招聘 招聘误区 对策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转移至对人才的竞争上,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无疑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作.人员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企业的发展,人是关键因素;人员招聘作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关注的问题.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招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能及时招聘到满足企业所需的人员;二是被录用人员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符合企业的要求;三是招聘成本符合最小化原则;四是人岗匹配、人事相宜;五是离职率低。

一.误区

经过调研数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不难看出,目前中小型企业在人员招聘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人员招聘规划和计划没有或是失准。

由于没有年度人员规划和计划,公司在年度经营范围内,多少员工向上晋升导致现有职位空缺,在哪个季节,什么类型员工容易流失,流失原因及应采取什么样的预防策略,通过何种渠道补给,人员招聘预算大小等项目没有明确或是准确设定,致使企业在招聘方面往往是被动的,用人部门常常会提出很急迫的用人需求,招聘单位为了满足用人部门的要求、为了完成招聘任务而招人,常使招聘质量不高。看起来是招到了人,但招进来后却发现根本不适合企业,然后辞退或员工自动离职,招聘人员再重新招聘,使招聘陷入“招人-辞人-招人”的恶性循环中。

(二)招聘人员不专业

企业的招聘者是企业文化的延续或是体现,应聘者对企业的认知是通过招聘者的言行举止获取的,目前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的招聘人员“首因效应”严重,以第一印象取舍应聘人员;招聘人员自恃过高,不重视应聘者,导致应聘者难以在公平,开放的心理环境中发挥个人才能;面试问题随意性强,针对应聘岗位的关键指标把握性不强;面试过程不标准,时而接听手机,时而走动等现象都对面试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招聘标准不专业

不同的岗位所需人员的关键胜任指标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一些企业的招聘上往往掩盖在高学历,高资历的条件下,甚至某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也设置高学历的门槛,借此美化公司的企业社会形象和体现公司实力,实际工作所需能力指标与员工能力情况不符,员工落差感强,是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有些企业的招聘标准不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而是“拿来主义”,效仿同类型企业的招聘标准,从而导致招聘的员工很难在企业“落地”产生良好的成绩。

(四)“招聘孤岛”现象严重

所谓招聘孤岛指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用人部门只要提出用人需求就行了,不用参与到招聘的过程中去。实际上,只有用人部门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最清楚,对相应岗位的胜任指标设定和把握最为准确,而且招进来的人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部门的工作成效, 因此,招聘部门要不断地向用人部门灌输招聘理念,推动其主动参与招聘全过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需求制定、面试、录用等。用人部门对招聘的配合、支持程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宝洁前任首席执行官说“在公司内部,我看不到比招聘更重要的事了”,招聘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是上至CEO,下至普通员工所有人的工作。

(五)忽视求职者的价值观

在对应聘者进行考核时,往往考核的重心放在其具有的技术、学历、经验、知识水平和结构上,很少关心是否适应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性格特征是否适应岗位的需要等方面.如果一位求职者在面试之初问及企业文化、培训制度、激励措施等,难以得到正面的回答,因为面试者认为这是一个员工在进入公司后靠自己观察和体会得知的,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你发现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与你期望的相差甚远时,后悔自己浪费的过往时间和精力;而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招聘人员费用,招聘渠道费用,培养费用等,难道这不是一个恶性循环吗?

二、对策

根据招聘工作的特点,提高其有效性对策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它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从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通常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1年及以内的计划)。长期规划对公司人力规划具有方向指导作用;年度计划是执行计划,是长期规划的贯彻和落实,对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招聘、培训等)的目标、步骤与方法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安排,其中的招聘计划包括了招聘策略、拟录用人员的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甄选人才的办法、招聘费用预算等内容,为企业的招聘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故可作为招聘工作的方向指引。

(二)制定可行的招聘策略

招聘策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招聘对象的特点来制定,通常包括:招聘地点策略、招聘时间策略、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等。

选择在什么地方招聘,应充分考虑人才的分布规律、求职者的活动范围、企业的地理位置、招聘成本等因素。例如:为了引进高精尖的人才,深圳市政府曾组团赴美各大城市招聘中国留学生(以取得博士学位的作为重点招聘对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招聘普通的技术工人,通过面向本地的劳动力市场或技工学校招聘,通常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且招聘成本较低。

招聘的时间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是因为人才的供应本身也有时间规律:通常每年的1、2月份是人才供应的低谷,每年的3、4月份和6、7月份是人才供应的高峰期(此时大学生毕业);最近一项调查表明,10月份为白领阶层跳槽的高峰期。所以企业应避开人才供应的低谷,而在人才供应的高峰期入场招聘。

招聘渠道有不少,如熟人推荐、借助中介机构(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所、猎头公司)、发布广告招聘等。不同的招聘渠道各有利弊,适用招聘人员的特点也不一样。例如,中高级管理人才可委托猎头公司物色或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熟人推荐的人员通常留任时间会比较长,一些离职率较高的岗位可考虑使用此办法。此外,发布招聘广告是企业常用的招聘办法,但广告的发布亦有选择:报纸招聘广告适合于在某个特定地区的招聘,适合候选人数量较大的岗位,适合流失率较高的职位;广播电视能产生较强的视听效果,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广告时间短,费用较昂贵,故适合企业迫切且需要大量招聘人员的情况;网络招聘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联系便捷,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故目前倍受企业的青睐。

(三)科学地甄选人才

在人员招聘中,选错了人将使企业增加人才的重置成本,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选对人并把他们放在正确的岗位上,对招聘部门来说至关重要。

1、制定清晰的任职资格。任职资格是企业在招聘中选人的依据。基于工作岗位分析基础上的任职资格,主要说明担任此岗位的人员应必备的基本资格和条件,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与专业、工作经验、健康状况、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选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岗匹配,人事相宜。如果员工的条件过高、过低或由于各种原因与工作岗位不适应,他们很可能离开企业。因此在甄选过程中,不具备任职资格条件的求职者将被淘汰。

在实际招聘工作中,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招聘信息一经有效的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后,往往会收到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求职信。在这些良莠混杂的求职者中,没有一个标准以界定候选人,将使招聘工作人员无所适从。

2、以胜任力鉴别出高度胜任的求职者。具备任职资格的候选人中,谁是最适合的人选?如何鉴别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对他们的胜任能力进行分析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胜任力(Competence)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1973年提出。他认为,所有与成功有关的心理或行为特征都可以看作是胜任力,例如:

(1)知识:指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2)技能:指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想表现出的形象;(4)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5)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6)动机/需要: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麦克利兰认为,通过某些个人特征和胜任力可以将高绩效者鉴别出来。

3、推行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是企业甄选人才的捷径。如今面试在企业甄选人才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统计表明,80%以上的组织机构都借助面试来甄选人才。在传统的人事面试中,没有对面试进行规范的设计,其考官的构成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他们对不同的应试者随意地提不同的问题,因此它的信度及效度一直受到怀疑。而结构化面试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对人才的甄选更加有效、客观、公平和科学。

结构化面试是指命题、实施结果评定等环节均按事先制定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的面试,因而亦称标准化面试。其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工作分析获取胜任该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从而确定该职位的测评要素。

(2)有针对性地选择测评要素中最关键的、可测量的部分命题,并且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对所有的求职者都提相同的一组问题。(4)面试考官均须经过专门的培训。(5)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定量表。

(6)每个求职者的面试时间基本相同,通常为30分钟。结构化面试测评的要素涉及知识、能力、品质、动机、气质等,尤其是有关职责和技能方面的具体问题,因此,面试考官知道应该提出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亦因此每个求职者都得到更客观的评价,降低了出现偏见和不公平的可能性;此外,程序严谨、评分统一、形式活而不乱等特点,使得结构化面试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并且能够可靠、有效地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聘到真正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求职者。由于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及效度较高的优点在招聘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因此已成为目前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

(四)推动用人部门参与招聘全过程

不得不提及的是,在传统观念中,通常以为招聘是人力资源部的事,用人部门只要提出用人需求便可坐享其成。实际上,由于工作环境、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及用人理念均因单位因人而异,什么样的求职者适用,只有用人部门最清楚,因此,招聘部门要不断地向用人部门灌输招聘理念,推动其主动参与招聘全过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需求制定、面试、录用等。用人部门对招聘的配合、支持程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

(五)创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我国经过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已突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桎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形象地说明了人才流动的规律。曾几何时,“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引起了包括欠发达地区在内的国内众多企业的深思,人才被招入企业只是成功的第一步,“筑巢引凤”留住人才才是关键。

员工离职了,无论他们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其结果是:人力资源部又必须制定新一轮的招聘计划以填补工作空缺。招人——离职——再招人,人力资源部一旦陷入这个怪圈,将疲于奔命;而企业因员工的离职将直接导致生产效率下降、技术流失,严重的甚至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一击。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是成熟的企业家一贯高度重视的问题。

有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离职者都对原企业的薪酬福利政策抱有怨言,相当一部分离职者则因发展空间受限而提出了辞职;有的离职者抱怨原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时间;有的离职者对原企业直接上级粗暴的工作作风与管理方法极其反感;有的离职者对原企业的绩效考评体系颇多微词,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企业存在上述情形时,会对员工产生一个“推力”;而当另一家企业提供了令员工满意的待遇与条件时,就会对员工产生一个“拉力”:“推力”和“拉力”形成的“合力”就导致了员工离职的发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按逐渐上升的次序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就说明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外,人们还有追求亲情、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社会需要。因此,企业要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不仅要在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激励员工,更要创建和谐的企业环境以激发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并以此来维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谐的企业环境是降低离职率的有效保证,其主要表现在: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培训机会、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③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福利体系;④客观公平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⑤和谐的工作环境,等等。

(六)其它有效的对策

提高人员招聘有效性的对策还有很多。例如: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招聘工作流程,并使之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可有效地提高招聘效率;招聘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朴素端庄的仪容、文明的谈吐、不厌其烦的答疑,等等,无不从侧面折射出企业的魅力,从而给求职者以深深的吸引力;在招聘过程中建立企业的储备人才信息库,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时即可招入,既提高了招聘速度也降低了招聘成本;等等,不一而足。

三、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人员招聘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为本,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人才引进的战略规划,并通过科学的招聘方法,使之有效地落实在招聘计划中;同时企业还要营造一种和谐的企业环境,以环境留人,以制度留人,以感情留人,更要以事业留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对招聘的心得体会 篇7

1 企业员工招聘的意义

员工招聘内容主要包括招募、选择、录用、评估等一系列过程。招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招聘质量对企业人力资源质量有直接的作用关系。新增加人员的素质不仅对其个人今后的绩效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还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

(2) 招聘过程可对扩大企业影响力产生一定的作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各样的媒体将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发布的过程中, 无形之中对企业和扩大企业影响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3) 招聘可实现人才合理流动。企业通过有效的招聘系统, 能够使企业内部吸收更多的人才, 进而促进各种人才在企业间的合理流动。

(4) 在一定程度上, 招聘可节省人事管理的费用。有效的招聘让企业能够接纳到所需要的人才。而且由于招聘到的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岗位, 则可相应的减少企业在员工培训与能力开发方面的支出。

2 企业外部招聘的几个途径

2.1 职业介绍机构与人才交流市场

可以经过职业介绍机构和人才交流市场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 其优点是:应聘者的人数都比较多, 中间环节相对简单, 人员选用耗时也不长;并且在招聘过程中不容易发生裙带关系。缺点是:在招聘过程中, 应聘人员的素质有高有低;因为招聘的时间较短, 不能够很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再加上有些职介机构不够正规, 鱼龙混杂。因此,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招聘时, 要尽量选择一家信誉较高的机构, 对应聘者的信息也应该要尽可能多的了解。

2.2 猎头公司

猎头公司是指一些专门为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或特殊人才的职业招聘机构。通常情况下, 对基层有重大影响的高级专业人员或当企业需要多样化经营、开拓新的市场或与其他企业进行合资经营时, 这些人员是很不好找的, 为了尽快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的情况, 就会委托猎头公司代其选择相应的人才。作为一家猎头公司, 其实是需要本事的, 必须准确地对在关键职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关键品质进行把握, 科学地评价应聘的人选, 使得招聘的整个过程能够快捷、有效地顺利完成, 而且经过猎头公司筛选而被聘用的人员不需要进行培训, 便将自己的才能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企业管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所需费用较高是这种招聘方式的缺点。

2.3 公开招聘

这种招聘方式是企业运用电视、杂志、报纸和海报张贴等途径公开向社会宣布招聘计划, 向有意向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采用择优录取的原则将合格人员招进企业。这种招聘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因其所吸引的应聘者能力参差不齐, 工作的筛选量比较大, 所以对于急于填补某一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并不适合。

3 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对岗位分析没有全面认识

目前许多企业在进行招聘前, 没有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结合, 进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常常是需要有人到那个岗位上工作的时候才会提出招聘计划, 没有任何的规划, 只是把它当作临时性的工作, 现需现招。这样的招聘过程, 没有充分认识本企业所需要的岗位, 没有合理地对所需人才结构、层次、类型以及数量和轻重缓急等进行规划, 存在很严重的盲目性, 也许最终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然而从长远利益来看, 员工队伍很难稳定, 最终会造成人才流失率的加大。

3.2 还未建立招聘工作的标准化招聘体系

在招聘的各个环节中, 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般都是基于主观经验的招聘方式。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还未深入到各个企业, 造成周期长、淘汰率高、效果不理想等结果, 成为招聘工作陷入困境的瓶颈。一般情况, 招聘的标准流程为:按照规划明确招聘要求→招聘方式的确定→选择招聘渠道 (内部、外部) →招聘广告发布→履历审读与筛选→考核与面试 (交谈, 笔试, 情景模拟, 心理测试, 技能测试、知识测试) →资历审核→体检与录用。罗列出来的环节看上去虽然比较简单, 但企业要想真正吃透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为各个步骤都有很大的学问, 实行起来有点难度, 但却有理有法可循, 有标有准可据的。在对W公司调查中, 笔者发现公司中大部分高层管理干部人才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 这些人很多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公司, 晋升方式过程较简单, 是在民主测评、推荐、访谈基础上的组织考核任命, 由于成本低、对候选人知根知底, 因此备受许多企业的青睐。然而由于这一过程与考核者的能力、素质直接挂钩, 缺乏相应科学和理论的支撑, 对拟聘者只能是服从组织, 选择的空间有限, 难以做到岗择其优。而且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大都是以前的人,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领导层、管理层没有高学历、高素质及高能力人才的及时补充。

3.3 招聘人员不够专业

许多企业的招聘人员并非专业化, 缺乏了相关的科学和理论, 全凭个人喜好决定应聘人员是否被录用。这样不仅使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专业人员, 更重要的是还会造成应聘人员对本企业的经营能力及发展前景产生质疑, 甚至对公司的水平产生怀疑。非专业的招聘人员, 孤傲的招聘姿势把许多优秀的人员拒之门外,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企业的损失。招聘并不是简单的收取简历和面试, 它也是更深层次的自我发展与更新。

3.4 忽视求职者的价值观

企业在招聘人员时, 很少去询问、关心求职者的价值观, 对公司的核心理念、企业文化能否很快地融入, 性格特征是否适合特定的岗位等等。目前很多企业的想法都是招聘只是一件例行公事, 没有深入地考虑到招聘目标和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的匹配关系。有一些民企只看到近期的利益, 认为招来的人员无需培养, 过于重视应聘者的经历, 有的甚至非要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而对应届大学生却不屑一顾。

4 企业在人员招聘中改进的措施

4.1 明确企业整体战略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从属于企业整体战略, 只有在明确企业整体战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规划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处理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明确并解决好以下三种关系: (1) 主次关系, 即首先对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进行慎重的考虑; (2) 专业与一般的关系, 即企业应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于专业人员的招聘上; (3) 处理好“即用与储存”的关系, 即规划好企业的短期需求计划和长期储备计划。

岗位分析是系统分析和研究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劳动条件、环境、任务以及职责, 还有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根据岗位分析, 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岗位分析是一个技术活, 它需要将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等这些方面的内容量化后分析, 再将符合岗位需求的最佳数据制定出来, 这份资料是招聘、录用的基础, 良好的岗位分析会为招聘工作最终录用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依据。

4.2 应聘者的甄选

通常情况下, 企业获得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 应聘者将求职信通过电子网络发送过来;其二, 应聘者可以直接在企业设计好的求职申请表上进行填写并根据企事业要求提供一些相关资料与证明文件。这对录取情况是一个重要的甄选参考指标。

整个甄选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对应聘者信息进行收集并筛选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一是, 综合审查求职信信息, 确认求职信息的真实性。全面分析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要求。二是, 心理及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测试的形式, 全方位分析应聘者各方面情况是否符合要求。三是, 面试。企业通过面试, 可以更好地对应聘者的外貌风度、求职动机、表达能力、个人修养等各项情况进行客观的了解与评价。四是, 录用。企业根据考核检测的综合结果进行筛选, 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招聘岗位最初人选;并对其进行背景核查和严格体检;合格的应聘者选为最终录用人选。将最终录用人选确定下来之后, 企业就应对其及时发放录用通知书, 并在录用人收到通知书之后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等。

4.3 招聘后的规划

(1) 建立必要的人才信息储备招聘过程中, 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 招聘人员常会从中找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然而企业现阶段由于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立即录用, 但在企业的未来某个时期内确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笔者认为, 作为招聘部门, 有责任建立企业的人才信息库, 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其中, 不定期地保持联系, 一旦将来出现适合他的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既提高了招聘速度也降低了招聘成本。

(2) 做好招聘工作过程的有效延伸-跟进。为了使新成员尽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并有效投入到工作中去, 通过关心新成员是一个确保有效招聘的强有力的手段;主动掌握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 适时控制。通过这样一个跟进措施, 我们对试用期内员工的态度、能力及直接经验的评价都会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 另外, 新成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 如何去解决等, 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能力。这样的做法, 能够保证人力资源部更早地看出这个人适不适合在这个岗位上, 如果不适合, 可以再去组织招聘, 那时也不会太晚, 不会耽搁了战机。

(3) 着力营造人性化的氛围留住人才, 把人员招进单位, 并不代表招聘就成功了。招聘的这个人才是为了将企业的工作业绩提高起来, 从而加快单位的发展。如果招进来的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离职了, 那么, 先前的招聘是没有效果的。有调查表明, 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在单位中没有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没有基本满足他们的需求, 比较集中的体现是:在学习不到新的东西、工作没有进步、缺乏成就感, 困难没人关心、想法没人听、工作没人认同、人际关系复杂等方面, 所以, 用人单位要努力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以最大限度地把人才留住。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招聘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里企业不仅可以为其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获得更多的思想理念、对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与知名度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招聘环节更是一个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新员工,招聘方法

参考文献

[1]都是春, 姜丽秋, 胡森.关于如何提高企业招聘有效性的研究综述[J].大众商务, 2010, (6) .

[2]孟宝, 陶泽华.企业传统招聘策略的不足与战略性招聘的实施[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11, (2) .

[3]吴玉梅.企业人员招聘的方式探讨[J].中国商界, 2010, (12) .

[4]毕蕾.企业有效招聘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 2011, (1) .

[5]周悦娜.当前企业招聘工作现状研究[J].中国商界, 2011, (1) .

[6]饶远立, 李思娴.中外资医药企业校园招聘模式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10, (8) .

对招聘的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富士康 招聘就业 中职生 人才需求

目前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就业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对动手能力强、求职立足现实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生)需求看好。无论是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网上招聘还是校园招聘,中职生在就业市场上总是不难找到相应岗位。那么,目前就业市场对中职生人才需求及要求如何呢?

以富士康科技集团为例,作为世界五百强的富士康集团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人才,用人标准颇具特色——“人才七选”,即关注人才的个性及内在特质、工作意愿、三心(责任心、上进心和企图心)、努力程度、工作历练、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等七个方面。相对于对人才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等这些显在能力,富士康集团更加注重人才内在的个性特点、工作动机、价值取向。

一、企业招聘对人才的素质需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河南省中原国际博览中心2016年春季首届招聘会现场,笔者进行企业用人调研时,许多用人单位提出,希望中职生能够具有勤奋、吃苦耐劳、敬业、善于表达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质。他们说,专业技能可以入职后培训,而职业素质不是短时期能够培养好的,需要在学校长期持续培养。因此中职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中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任重道远。

二、企业岗位需求分析

1.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逐步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到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到了总就业人数的38.50%。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我国市场招聘指数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到,市场用人需求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三、改革中职培养人才模式,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基于就业岗位平台进行设计,形成为岗位职业技能服务的专业知识结构。

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教育学生的首要目标不是教会他们理论知识、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是生存的本领,而应首先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一个明辨是非曲直的人、一个正直的人。我们应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教学生做人,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

2.加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培训

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很多是从校门到校门,而从企业一线来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知识。教师自己不会动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专业教师应该结合专业深入企业实践,每年有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顶岗学习或者实习,考察了解企业中的实际情况,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3.努力和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就业要和企业深度合作,即校企合作。中职学校应该坚持走产教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广泛挖掘社会资源,与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把教学、科研、企业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以顶岗实习为锻炼提高的渠道,推动学生专业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没有企业需要,中职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中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方式很多,比如订单培养、冠名制班级、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定期参观讲座、工学交替等等。时代的发展使中职学校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校,使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学校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上一篇:关于描写春天的作文段落下一篇:英雄事迹简介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