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杰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共12篇)
李晨杰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1
李晨杰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在家看了一篇文章《最后一头战象》,其中有八十多头战象战亡了,让我很伤心,我恨死那些鬼子了。 战象活下来的只有一头,它的名字叫嘎羧,在战场上子弹从它的前腿穿过,它翻到了河里顺着水流往下滑,幸运的.是它被一个石头挡住了。 嘎羧最另我感动的还是因为,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具有很多我们人类所没有的高尚和情怀。至死它都没有忘记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宁愿舍弃象冢也要和伙伴躺在一起。 一天下午我突然我呼吸不过来我妈马上接我去二医,结果住院部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我和妈妈只好开自己的车去。 我来到住院部里看到里面摆满鲜花,墙不是白的而是绿的…… 我第一天在住院部里挺舒服第二天我感觉好无聊我只好下了楼,来到草平上我发现了一群小白菜,我看着这些菜感觉不无聊了。 第三天我在住院部里医生来查房。告诉医生我的鼻子好像在冒火。医生说最好看下耳鼻喉科・・・・・・ 第七天我终于出院了,这七天在医院真是不好受,你们以后要少生病。 昨天,爸爸捉住了一只凶猛的螳螂,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一手子被螳螂的“大刀”划了一下。他把这只螳螂装在一个半透明的眼镜盒里,当作礼物送给我。 螳螂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很不自在,开始拼命挣扎,想摆脱束缚。你看,它在盒子里挥舞着“大刀”,仿佛在对盒子说:“再不张开你的‘嘴’,我就不客气啦!”可盒子依然有、静静地躺在那里。我观察了一下,它的每条腿都密密麻麻地长着许多刺,这样的东西我可不敢惹。 它见盒子没反应,就在开盒里面激烈地挥起“大刀”来,这里“踢”一下,那里“拍”一下试图撬开盒子的“嘴”,可盒子只是摇晃了几下,还是紧闭着“嘴”。过了一会儿,它累极了,便平静下来,一动不动。原来,这只盒子也可以驯服一只螳螂。
李晨杰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三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 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四个感人的片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情节曲折, 描写生动, 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 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引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做到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并抓住文中对战象嘎羧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 揣摩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阅读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 导入新课
1943年, 日寇侵略我国西双版纳, 在重镇打洛江畔, 抗日战士奋起反击, 有一群特殊的“士兵”, 它们破城门、踏敌军,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束后, 我方八十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人们在搬运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 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 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评析:通过声情并茂讲故事开课, 既巧妙地解释了课题中的“战象”这一词语, 弥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 又很好地处理了课文非重点段 (第1~4自然段) 的教学, 为全文的学习营造了一种情感基调, 很好地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通读课文, 梳理文脉
1. 通读课文, 识字学词。
(1) 自读课文。战象嘎羧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它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 才刚刚拉开帷幕, 请大家自读课文。
(2) 检查朗读。根据课文的脉络结构, 分三部分检查朗读。“重披战甲” (第5~11自然段) , “凭吊战场” (第12~16自然段) , “庄严归去” (第17~23自然段) 。
(3) 识字学词。重点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 随机正音、识字, 联系语境理解部分词语。
(2) 字形。如:寇:意思是侵入民宅, 袭击主人, 武力劫掠, 上面的宀表示房屋, 左下的元字表示人头, 右下的字读pū, 表示用手拿着器械。
(3) 词义。如: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出示图片。)
黄泉路: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 这里指嘎羧要死了。
评析:面对篇幅较长的课文, 让全体学生能自主读通课文, 这是高段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下限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同时, 所涉及的字音、字形、词义均在学生读书时视学情相机教学, 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预设”的框囿, 使教学更能服务“现场”, 更能体现“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
2. 梳理文脉, 整体感知。
(1) 浏览全文。在我们心中, 嘎羧已不只是一头战象, 它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请大家再次浏览全文, 说说课文哪个场面令你心潮涌动。
(2) 交流讨论。请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个场面最感人, 并尽可能用四字词语概况相应的场面。 (如: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等。)
(3) 小结。教师归纳结合课文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主要场面, 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概括。 (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课文不止写了一个场面, 连起来才是课文完整的内容, 请同学们按照这些四字词语的顺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 自知生命大限已至, 便再次佩上象鞍, 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 凭吊战场, 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 庄严地把自己掩埋。)
评析:此环节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从“场面复述”到“标题提炼”再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在把文字读薄又读厚的过程中, 获得了充分的言语实践, 其中既有对规范的文本语言的吸收内化过程, 又有自身遣词炼字斟酌言语的倾吐过程, 对训练学生的言语意识, 提升学生语言面貌大有益处。
三、品读感悟, 咬文嚼字
1. 默读课文。
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 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 这种情怀震撼心灵, 荡涤灵魂。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这种情怀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画出感动你的语句, 圈一圈词语, 写一写批注, 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的。 (学生自学课文。)
2. 交流展示。
出示句子1:“没想到, 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下来,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 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眼睛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 咬文嚼字, 悟情味。 (1) 关注叠词。抓住“呼呼吹去”“久久”“泪光闪闪”, 感受嘎羧26年久别重逢再见象鞍时的急切、兴奋、忧伤、留恋, 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2) 揣摩“摩挲” (手轻轻按着, 一下一下移动抚摸) , 从细节描写中感悟嘎羧的一往情深。 (3) 感情朗读。
(2) 上下联系, 探原委。联系上下文思考, 是什么原因使嘎羧内心涌动着这样激荡的情绪。引导学生联系课文1、2、9自然段内容感受嘎羧对战友的怀念, 对辉煌战斗岁月的难忘。
(3) 归纳总结, 得方法。寥寥数语, 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 (神情、动作) 细节的具体描写, 传递出了撼人心灵的不分域界的至真至情。
出示句子2:第二天早晨, 嘎羧突然十分亢奋, 两只眼睛烧得通红, 见到波农工, 欧欧地轻吼着, 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 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1) 感情朗读, 明形象。这段文字仿佛把嘎羧带到了我们的面前, 谁能用正确、流利的朗读把嘎羧带到我们面前? (指名学生读, 点评指导。)
(2) 品词析句, 悟方法。读着读着, 我们会关注到一些特殊的字眼, 这些字眼里藏着嘎羧的情感, 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亢奋、烧得通红、轻吼、踏、指等。) 可以说我们从这些字眼中体会到嘎羧的情感, 也可以说作者用这些字眼让我们感受到嘎羧的情感, 这就是文章的秘密。
出示句子3:嘎羧用鼻尖钩住, 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 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 (引导学生用学习句子1、句子2的方法学习句子3。)
4. 前后联系, 探寻秘妙。 (出示句子1、句子2和句子3。)
(1) 默读第5~11自然段。思考:为了表现嘎羧的忠诚、善良, 作者只需要用句子1描写就可以了, 可为什么还要用句子2和句子3来描写呢?
(2) 学生交流后小结:嘎羧到了生命的尽头, 越发想念自己的战友, 越发渴望回到曾经的战场, 它之前表现出来的亢奋、焦躁, 就是思念战友而不得的痛苦, 有了前面的铺垫, 句子中对嘎羧的深情摩挲就更显得感人。
评析: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实践, 这一环节既有阅读方法的指导, 又有对文本写法的关注。教师在自学环节提出了“圈、画、批、想”的具体方法要求, 使学生得言、得意又得法。交流展示环节从言语形式入手, 始终抓住言语形式这一核心, 在步步追问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进而让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度解读, 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
四、想象补白, 读写结合
二十六年之后, 找寻了那么久, 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此刻的嘎羧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或动作呢?作者没有写, 但我们可以想象, 可以补充,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品读的三个句子, 关注细节, 写一写嘎羧的表情或动作。
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见___________。 (预设:嘎羧终于披挂上了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只见它微微昂起头, 朝四下张望着, 眼神显得特别专注, 像是在回想什么。过了很久, 它伸长脖子, 朝着东南方向轻轻吼叫了几声, 还甩了甩那蒲扇般的大耳朵, 似乎在向谁倾诉着什么。)
评析:高段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 还要思考课文是怎么写的。在学生体悟到这一言语秘妙之后, 教师及时寻找一个契机, 让学生在文本留白处发挥想象, 进行言语实践, 此时的学生有情可抒, 有物可描, 使读写结合水到渠成, 不着痕迹。
五、布置作业, 延伸拓展
1. 用本节课学到的“关注细节”的方法, 自主阅读课文中其余3个场面, 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一起交流。
最后一头战象 篇3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生于1952年1O月,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文学创作二级职称。1982年10月加入云南作协,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他出生于上海亭子间,从小体弱多病,与各种体育奖杯无缘。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教师,1975年当兵。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日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该书亦是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的“好书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
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沈石溪说:“十五年的创作实践,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明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出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仪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故事梗概]
1943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边立了一块碑:百象冢。
曼广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民工们用八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只惟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嘎羧。好心肠的村民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这头即将步入坟墓的战象,奋力披挂上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精明的猎手觊觎百象冢里上百根价值连城的象牙,一路悄悄尾随在老战象身后……苍茫暮色中,老战象用尽生命中最后的力量,与同伴们会合,与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会合……
[精彩片断]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比起骑兵未,不仅同样可以起到快速机动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边立了一块碑:百象冢。曼广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他们用八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只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嘎羧。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嘎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历经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嘎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我插队的第三年,嘎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嘎羧的神志突然问清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欧”急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的,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似的。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墙。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下传递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他好像没什么东西了。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像丢垃圾似的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递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嘎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嘎羧仍焦躁不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哈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嘎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时,它还佩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整28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嘎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我和波农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捆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历经28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嘎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见过象冢,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
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嘎羧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8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拥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柏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泉水。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上了路。
送行的人群散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我以为他在为嘎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却压低声音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无知的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嘎羧后面,找到那象冢……”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在热带雨林里,大象的躯体和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个象冢里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就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验的猎人也休想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的老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
我犹豫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应。
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他象的象牙,嘎羧的象牙我们不要,也算对得起它了嘛。”
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发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的小路上追上了踽踽独行的嘎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追踪的路标。它虽然瘸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它来到打洛江畔。
“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8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8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战场!这时,嘎羧蹬着哗哗流动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旁,用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它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吹了气似的膨胀起来,四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8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嘎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埋,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莫非嘎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紧皱眉头。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把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但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一切终于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而是在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作为一头老战象,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28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白的象牙。嘎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波农丁牙疼似的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嘎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人的灵魂很猥琐。
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4
这是我国关于学生一头战象嘎羧的故事,当它明白我们自己大限将至之时可以回到祖传家冢迎接死亡,但嘎羧没有他们这么做,而是选择去了很多曾经与同伴进行浴血奋战的战场,挖了一个坑,让自己企业归还大地,与伙伴相聚。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大象沉重,勤劳,温顺,有时甚至易怒,但在这个故事中,我意识到大象是善良和感性的,让我感到特别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在太阳炙烤下的碳化鼻子,粗糙的礁石之吻和亲吻的铁刺绣颜色,很长一段时间,在他抬起头之前,朝着地平线,那一轮红色的日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佛罗里达佛罗里达”,在那里无数复杂的情感,与怜悯,痛苦和羞耻交织在一起?我想他是为了纪念英勇与敌人战斗的场景,血流成河的壮观场面,此时此刻他正在呼唤他的同伴,告诉他们我来自羧基,我愿意永远与你们同在,我们在战场上洒下鲜血的这片土地上,在这个“光荣”的墓地里长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最后一头战象》不止是讲大象的故事,也写出了其它的动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写大象的,名字叫做象警,这个故事的开头就非常有趣:一天,“我”每天观察动物的休息到了,可是,经过了一上午的工作,也在夏天接受了暴晒,又渴又累,嘴唇都干涩地裂开了,突然,“我”在x湖旁看到了一大群动物在走动,好奇地走了过去,哇塞,原来是山上的所有动物,从巨大的大象到弱小的小老物的生态环境给搞乱了,所有动物只能靠这个有鳄鱼的湖来喝水,在渴得危及到自己生命的情况下,谁还会浪费体力去为了打一个猎物,让自己结束生命呢?但是问题又来了,鳄鱼十分凶猛,无鼠,可是奇怪的是红豺与野鸡只有一步之遥,红豺却没有扑上去将野鸡大卸八块,再美美地大吃一顿,野狼也没去捉山羊崽为什么山上的动物突然变得那么和谐呢?在经过分析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们是因为夏天太炎热,把所有动论是什么动物跑到湖边舔一口水,鳄鱼就会咬住它的嘴巴把它拖下水大吃一顿。
但是大象就不一样了,大象的身体巨大,只要鳄鱼跑去咬住它的腿,大象狠狠地用粗壮的鼻子一抽,鳄鱼轻而脑震荡重而死掉。大象们也愿意扮演这个警卫角色,几头大象围成一个半椭圆的保护区,所有动物欢呼雀跃地跳入水里,小鹿和大灰狼一起戏水,公鸡用翅膀泼水帮豺狼洗澡,大自然展现出了和平的样子,大象也非常喜欢这样子,这就是大象为什么能在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担任草原长的原因了。大象爱好和谐,不会像狼、狐狸、红豺一样总是有坏念头,但是又具备了羊的温顺,也具备着虎的力量,也很愿意为大家服务,就是这几点,才让大象在草原上人见人爱。
沈石溪写的故事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也具备了动物的本性,以最好的方式写出了动物的心声,这就是我喜欢沈石溪的书的原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6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叫最后一头战象的书,妈妈给我买来后我饶有兴趣的读了起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本事主要是讲主人公和象、猪、熊。之间发生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动物档案----熊,中的一篇文章叫做棕熊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和几位藏族向导,在离自己工作不远的一个小山沟里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熊崽,母熊在觅食途中遇了难,而一只金猫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小熊准备随时吃掉它,主人公和几位藏族向导实在没办法就把他们抱回了观察站(他们工作的地方)。过几天母熊来找自己小熊崽,可是小熊在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不跟母熊回去,后来母熊只能强行把小熊带走,后来母熊还是忘不了仇,不断攻击主人公,小熊就不断保护主人公。直到有一天,母熊受到了攻击,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母熊把小熊托付给主人公,直到主人公表明会好好保护小熊的时候,他才安心的去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啊!在那一刻我我感受到了神圣的母爱。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母x在抚育自己的后代,小x一天天长大可它们不会捕食,这意味着它们离开母亲无法生存,母x作出惊人之举,它将自己伪装成食物滚入到小x中间,小x一拥而上啃咬母亲身体。这就是神圣而又质朴的母爱。母亲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亏待孩子。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感受是: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学习,报答祖国同时,也要报答养育我们长大成人的妈妈。
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7
在1943年,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西双版纳的人出动了全体象兵,但是鬼子实在太狡猾了,最后,鬼子扔下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倒下了。人们在洛江旁挖了一个巨坑,并且隆重的埋葬阵亡的战象。
人们在搬运战象时,发现一只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气,就将它搬运回了寨子。它就是嘎羧。人们对嘎羧宠爱有加,从不叫它搬运东西。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羧要走了,他走时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但它没有到祖宗的百象冢,而是和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是多么重情重义,它为了和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躺在一起,竟然没有到祖宗的百象冢,这是多么伟大啊!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读后感 篇8
令我深为感触的是“给大象拔刺”。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只带伤的小象闯进了“我”的房子,“我”拿着绷带给它治伤,小象的爸爸、妈妈见到后,对“我”很感激,而后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也是大象一家给予“我”的帮助。
它们让我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为了孩子,他们愿牺牲一切,孩子的命比自己的命更重要,再想想妈妈起早贪黑地给我做饭,我从“愤怒的象群”中,我知道人们为利益,而失去动物对人类的那份信任。有的囚禁大象,让大象去自由。谁曾想过它们的感受?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00字 篇9
《最后一头战象》这一本书讲的是在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一群威风凛凛的象兵与入侵的日本鬼子打了一战。战斗结束后,八十余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并在坑上立了一块碑,写着“百象冢”。在大家搬运大象的尸体时发现了受伤的嘎羧,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后就养了起来。嘎羧是战象,它是功臣,受到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
慢慢地嘎羧越来越衰老了。但是有一天,嘎羧身体仍然衰弱不堪,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眼通红,鼻尖指向小阁楼,好像迫不急待想得到小阁楼的上什么东西。原来是想找回自己的象鞍,象鞍已经十分破旧了,但它却仍显得沉凝而又华贵,嘎羧披上往日战斗时用的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让我们把它拴紧在自己的背上,然后嘎羧拖着衰老的身子对救活它、收留它,养活它的人们和寨子恋恋不舍的告别后给自己在百象冢挖了一个墓坑,长眠于此。
连最后一头战象都是如此的勇敢、忠诚,为了保卫家园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临死之际,它感恩寨子里的人们对它的救治和养育!我要向战象学习,学习它们对国家的勇敢、忠诚。学习它们对老师、家人、朋友的感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00字 篇10
读了愤怒的.象群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象群也是一个整体,如果有人伤害了其中的一只象,象群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报复我们。故事里的岩温扁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愿望,去杀害和自己村寨和睦相处的友好邻居,遭到了象群的报复。动物是我们人的好朋友,不能伤害它们,要保护它们,你帮了动物,动物也会帮你的。
我从《野猪跳板》体会到,野猪真聪明呀,竟会想到让人来做它的跳板,让它逃离陷阱,逃脱苦海。野猪的模仿能力很强,故事的作者只做了两次,它就学会了。哎!作者遇到一头这样聪明的野猪,我很是替他担心呀!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00字 篇11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00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在书中我也看到了另一幕天地:原来平时在动物园里那一头庞然大物居然是那么聪明而有灵性的动物,真另我大吃一惊。它曾经驮着数千名战士于日寇浴血搏杀。其中有一头名叫嘎羧的公象,它身受重伤,更多相关范文>>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00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最后一头战象》。在书中我也看到了另一幕天地:原来平时在动物园里那一头庞然大物居然是那么聪明而有灵性的动物,真另我大吃一惊。它曾经驮着数千名战士于日寇浴血搏杀。其中有一头名叫嘎羧的公象,它身受重伤,好心的村名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嘎羧在临死前还奋力披挂当年的象鞍,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要与曾和自己浴血奋战的伙伴们葬在一起。当然也有一些一直想发大财的猎手总想跟踪一头临死的象去象冢背回许多象牙要发一笔横财。不过我还是比较同情大象的,有些人为了发财去拔象牙,好端端的你去拔人家象牙干嘛,我们是要关爱生命,守护家园的,没事干嘛去拔象牙呢?我们不需要为了钱计较问题,想一些专项发财却不去保护生态环境的人我最讨厌了。总之《最后一头战象》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一头撒野的大象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攻击过路的中巴车,吓坏了坐车人,大象学校也不免给车主赔礼道歉喽!它还告诉我了: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本书的确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和快乐,我很看你好这本书。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550字 篇12
《最后一头战象》讲的是战象嘎羧在抗日大战中幸存下来,成了村寨里的英雄,几十年后,嘎羧自知大限将至,它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它是一位品德高尚,重情义的英雄。
这本书写得非常震撼人心,我敬佩嘎羧的善良与忠诚。在将要离别之时,它围着村寨走了三圈,告别这对它如同亲人一样的村民们,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呀!
嘎羧最终躺在了百象冢,没有去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和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是多么忠诚啊!
我被嘎羧的善良与忠诚所感动。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让嘎羧终身难忘。他盼望着和平,不想再有战争发生。嘎羧站在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它在怀念它的战友,在打洛江畔守着战友们的灵魂!这头战象是多么重情重义。为了和战友
们生死在一起,它连祖先留下的象冢都没有去,而是选择了百象冢,和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友们歇在了一处。这是多么的难得!象,它们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动人,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