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2024-10-14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共5篇)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篇1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第一节小数除以整数

小博士提示:要记住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材连线:

1、口算。

23.6÷10=10÷4=3÷6=0.36÷3=

8.4÷2=0.05×40=40÷50=5.7+13=6.6÷33=

2、填空。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面“√”

3.6÷2()15.87÷20()7.98÷8()4.95÷11()

(2)()×15=7.5()×8=9040.5÷()=15

(3)60时=()日84分=()时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并请改正。

27÷18=15()1.56÷26=0.6()

15

18270.6

18261.56

40改正:1.56改正:

400

4、计算下面各题。

(1)6÷24(2)52.95÷75(3)84.01÷31(用乘法验算)

智能升级:1、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5=()125÷5=()12.5÷25=()

1.25÷5=()0.125÷5=()1250÷5=()

2、确定下列各式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然后列式计算。

4.95÷113.01÷7280.8÷240.646÷19

3、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

(2)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数是多少?

4、两个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先说说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些,再计算一下你说的对不对。

智力:

一个六层塔,每一层点灯的盏数都是它的上一层的3倍,已知最顶层点了2盏灯,求这座塔共点了多少盏灯?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小黑板1](2)填空。[小黑板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

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

8、并涂上阴影。(4)抢答。[小黑板3](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小黑板4] 5/7 3/8 3/()()/9()/()

3、小结。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作业布置

1、P88。

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操作。

(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1)读分数。[小黑板1] 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2)写分数。[小黑板2]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六分之五等 P87。做一做(上)

2、教学分数单位。(1)P87。做一做(下)1(2)3/

5、1/

2、13/

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

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P87。做一做(下)2

4、教学教学P88。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 P88。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89。1

2、P89。5

3、P89。6

4、P89。7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B、什么叫分数单位 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

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4的分数单位是1/

4、3/4里有3个1/4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小黑板1]

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

3、就是1/3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小黑板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

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也就是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9= 1/2=()÷()8/13=()÷()

3、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作业布置 P93。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b≠0)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小黑板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小黑板2] 12÷35=()/()()÷()=4/7()÷()=a/b 8÷()=()/9()÷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小黑板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小黑板4] 30分米=()米 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2)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2、P93。6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布置。P93。

5、8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小黑板1]

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黑板2] 1/4 3/5 9/14 17/36

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小黑板3] 2/4()3/4 1/5()1/3

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

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P94。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

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想:2/3是2个1/

3、1/3是1个1/

3、所以2/3>1/3)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4、P97。11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习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5、P97。12

三、课堂练习

1、P97。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

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应用题。[小黑板2]

四、作业布置 P97。8、9、10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小黑板1]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小黑板3]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小黑板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小黑板5] 3/3 5/5 10/5 15/5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P99。例 3 : 把3/

3、8/4化成整数。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

2、9/

3、4/

4、12/6化成整数。[小黑板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

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作业布置 P 101。1、2、3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小黑板1]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小黑板2] 6/6 25/5 45/15 67/67 65/13

3、下面的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 哪些不能 [小黑板3] 16/4 9/2 18/18 23/7 35/12

4、揭示课题。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 21/7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1)教学P100。例 4 : 把6/

5、8/3化成带分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6/5=6÷5=1 8/3=8÷3=2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 把它们化成带分数。[小黑板4]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00。做一做

2、P101。4

3、口答:3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P102、6

5、P102、7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布置 P102。10、11、思考题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 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小黑板1] 3/4 2/2 1/6 5/5 7/7 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小黑板2] 2个1/3是()/()6个1/6是()/()8个1/8是()/()l4个1/2是()/()18个1/5是()分之()17个1/4是()/()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 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例 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教学P104。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2)板书: 2 =5×2+4/5=14/5(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

1、3

四、作业布置 P105。2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P103。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103。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小黑板1]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小黑板2] 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小黑板3]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小黑板4]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数。[小黑板5] 3=()/8 7=()/1 6=()/12=18/()9=()/8 5=()/7 4=4/()=24/()

6、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小黑板6] 2 4 8 7 12

二、综合练习

1、P105、4

2、P105、5 弄清楚0~1;1~2;2~3 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

3、P106、8 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4、P106、11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 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小黑板1]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3/4()3/5 15/20()4/2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2/3=()÷()5/8=()÷()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2、反馈。

(1)提问: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前面猜想相回应。(3)小结: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零除外)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

P109、1;(2)说数接龙。5/6=5+5/()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小黑板2] 1/3=()/6 10/15=()/6 1/4=5/()

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 [小黑板3] 3/4 21/32 15/20 1/5 4/20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 A、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B、运用分数的性质、你能做什么 C、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五、作业布置 P109、3、5、6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3/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小黑板1]

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例 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P108。做一做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09、2;

2、P109、4;

3、P110、10

2、P110、11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思考、进行填空。

3、P110、思考题

四、作业布置 P110。7、8、9

4、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口答。[小黑板1] 3/4=9/()=()/20 8/24=()/6=1/()50/125=()/25=2/()18/60=9/()=()/10 问答:请说出填写上上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互质数 怎样求最大公约数

3、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1)提问:A、有一个分数18/

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 [小黑板2](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

板书: 18/24 =(18÷6)×(24÷6)= 3/4 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B、分析观察3/

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 P112。做一做(上)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

2、教学约分的意义与方法。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1)教学P112。例 2: 把12/30约分 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 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板书: 12/30=(12÷6)/(30÷6)=2/5 P112、做一做(下)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13、1

2、找出最简分数。[小黑板4] 2/3 6/8 9/12 5/6 5/18 21/28 34/51

3、P113、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概括

五、作业布置 P113、2、4 板书设计: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P112。例 2 把12/30约分 12/30=(12÷6)/(30÷6)=2/5

约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和解题中将得到的分

数能约分的约分。养成自觉进行约分的习惯。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请化成最简分数。[小黑板1] 15/20 16/9 7/15 32/40 11/121 39/65 5/3 问答:请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判断、[小黑板2]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小黑板3] 12/16 3/4 4/8 2/4 2/3 6/9 15/12 5/4

二、指导练习

把下面各数约分。[小黑板3] 32/40 34/57 225/500 45/150 强调: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2、P113、6 审题、弄清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的分数、应该是同样大的分数。若把题中的五个分数都化成最简分数、则可直接看出哪些分数一样大了。

3、P114、7;

4、P114、12 这是一道逆思考题。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是把5/6的分子、分母同乘以2×2×3 即:5/6=5×2×2×3/6×2×2×3=60/72

5、P114、13

三、作业布置 P114、8、9、10、11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小黑板1]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小黑板2] 3/4=()/8 3/4=9/()3/4=()/24 3/4=()/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小黑板3]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P115。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

③ 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 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小黑板4]

2、教学通分的方法。

(1)教学P116。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 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小黑板5] 9/10和8/15 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 每步做什么 口答填空。[小黑板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小黑板7]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2、P117、;

3、P117、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作业布置 P117。

2、4 板书设计: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P117、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黑板1]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小黑板2]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自学P116。例 5: 把2/

3、1/4和3/8通分。(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2)反馈并小结。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小黑板3] 2/

3、3/4和3/5 4/

7、9/14和15/28 11/

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

(1)先通分、再把9/

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小黑板4](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3、P118、12

四、作业布置 P118:6、8、9、10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P116。例 5: 把2/

3、1/4和3/8通分。[

3、4和8]=24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小数化分数、十进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化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后、小数位数不足的要用“0”补足。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小黑板1] 9/10 3/100 1 425/1000 填空。[小黑板2] 0.9里面有9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0.07里面有7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0.013里面有13个()分之

一、它表示()分之()。4.27表示()又()分之()。

3、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指导自学、认识矛盾

自学课文P119 ~ 120。例6 ~例7 [小黑板3](1)思考:A、为什么说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B、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

C、带小数化分数时、其整数部分怎么处理

D、应用什么知识可以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E、如何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2)反馈。P119、做一做

习后提问:谁能说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②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小黑板4] 3/10 5/100 1 3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2、1;

2、P122、3

四、作业布置 P122、2、4、6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一般的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罚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般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小黑板1] 4 25 40 9 14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黑板2] 1/3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小黑板3] 0.25 0.6 0.03 0.328 0.012

3、揭示课题:一般分数化小数

二、合作交流、发展智能

自学P120、例8 : 把3/

4、7/

25、9/40、2/

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1、思考:A、将分数化成小数、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的 B、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2、小结: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P121。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122、6;

2、P122、7;

3、P122、9

四、作业布置

1、P122、8;

2、P123、10、12

5、整理和复习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熟悉分数的意义、正确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 这里的单位“1”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P124、2

2、复习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1)提问:怎样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2)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P124、4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P124、6 讨论:A、约分的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B、约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P124、7 讨论:A、通分的意义和依据各是什么 B、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3)提问:大家都说到了进行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P124、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4、1;

2、P124、3;

3、P125、3

三、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惑之处吗

四、作业布置

1、P125、1、2。(做书上)

2、P125、4、5、6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依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

把下列各数约分。[小黑板1]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135/105 180/150 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小黑板2] 58/12和11/24 5/6和2/9 1、1 和1

二、复习指导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P123、10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P126、7

3、综合练习。

(1)P126、8 ;(2)P126、9(3)P126、10;(4)P126、11(5)P126、12(6)P126、8思考题 [小黑板3] 先找出在分母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分数中、分数值位1/

2、且分子、分母中没有相同数字的分数。即有: 27/54 28/56 29/58 76/152 78/156 79/158 然后用它们逐个来试、探索所剩下的几个数字能否再组成两个与它等值的分数。

答案有: 27/54=9/18=3/6 29/58=7/14=3/6 79/158=2/4=3/6 8/56=7/49=3/21 9/81=6/54=3/27

三、作业布置

向家长或通过网站查询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数字与编码

教学目标:通过亲身参加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学会给班级、校级的同学编学号。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邮政编码、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学会编码。教学难点: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课型:活动课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设引趣、揭示课题 [小黑板1]

1、播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文字、如数字校园、数字影院等;数字编码、如车牌号码、火车编码、邮政编码等。

2、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

二、合作交流、操作探究

1、了解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信息。

提问:A、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想办法了解有关身份证的一些信息、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你收获到了哪些信息

(身份证上的编码包含了所属的省市区、出生日期、性别)B、身份证中的每一种信息分别是由哪几位数字所表示的呢

2、学习编排个人身份证。

(1)请利用身份证生成工具为自己生成一个身份证号码。(2)体会身份证的特点。

① 观察全班同学的身份证中有没有重复的号码、为什么 设问:如果是孪生兄弟身份证号码会不会是一样的怎样区别(最后一位数字“个人信息码”可以区分)② 观察前几年的身份证号码是几位数 现在的身份证号码是几位数为什么要增加数字(为了身份证号码编排更唯一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拓展思维。

提问:同学们、你们除了了解到了身份证的号码编排奥秘外、还知道哪些行业编码的编排方法

4、实践应用——学习编制班级学号表。[小黑板2]

1、(分组进行)注意事项:(1)要求已经具备的学号不改变;(2)要按照所在班级顺次编排;(3)要分男生、女生编排;(4)要按入学时的年份进行编排。

2、反馈。

交流各组的编码含义与结构。

设想:你认为这个班级学号表还可增加哪些内容哪些地方改进后会更明确、更合适、更便于学籍的管理

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大家再次利用互联网上的“区位码在线查询”、“邮政编码在线查询”等相关编码信息、更深入地了解了编码实用价值。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

3、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课时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 课时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 课时

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 1 课时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 是,里有()个。(3)3个 是(),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思考

利用黑板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篇3

万州区汶罗小学牟建蓉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43页以及教材第45页练习七的第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代数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答: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怎样计算正方体体积?

2、计算下面各图形的体积。(单位:m)

(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探求新知

1、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你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生: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板书)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怎么写?

生:V=aaa。

师: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在V=a3。

师:我们前边学习求正方形面积时,aa可以写作a2,我们现在学习求正方体体积时,aaa可以写作a3,那么aaaa,可以怎样写?

生:aaaa可以写作a4。

2、完成例2

(多媒体出示例2)

师:谁来把这道题读一读?

(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共同订正)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统一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观察下图:(或实物)

图中画阴影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这个面是由摆放等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叫做底面积。

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长×宽,即S底=ab)

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底=a2)

(3)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因为另一条棱长可以看作是正方体

底面积

的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面积用字母S表示,那么体积用字母表示如下:V=Sh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dm,它的体积是:53=5×3=15dm3。()

②0.43=0.4×0.4×0.4。()

②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6倍。()

(2)做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做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3)第45页练习七的第8题

(4)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5)一根3.6米的木料,把它平均据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4㎡,它的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篇4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习近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3. 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5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众数》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

《众数》练习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

《复式折线统计图》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1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1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1

合     计 5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  《众数》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1.2×3=        0.36×10=       2.4÷8=

0.4÷0.8=      0.25÷0.5=      3×2.3=

4.72-0.72=     1.5×4 =        8.56×0=

2÷0.2 =       1.2+3.5 =       5.6÷5.6=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

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王兰 刘方 张欣 陈平周玲平均

身高(厘米) 143 140 142 144 151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第2节  《众数练习》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解答题】

一袋玻璃球红的、绿的各8粒,红色玻璃球占袋内玻璃球总数的 .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 年9 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小结】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拓展练习】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小北对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 1 1 1 3 5 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 12 13 14 15 l6 17

1 . 计算出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篇5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轴对称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1

旋转 1、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

欣赏设计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2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

合计 6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轴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5×4= 2.6÷0.2= 0.12×3= 2.4×0.2= 7.2×0.01=

1.5×8= 6.4÷0.8= 1÷0.125= 0.32÷0.04= 7.2÷0.9=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2平方厘米,底边长5.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通过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很多事物设计出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现在,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研究对称、平移和旋转。

2、学习第3页例1.。

(1)复习旧知,独立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3.教学画对称图形:第4页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小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4页做一做。

【提高练习】

2.课本第8页第2题。

【拓展练习】

3.课本第8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①角;②线段;③等腰三角形;④扇形;⑤三角形;⑥正方形;⑦平行四边形;⑧圆;⑨五边形。

A.5个;B.6个;C.7个;D.8个。

第2节《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7×0.05= 0.24÷0.6= 0.25×0.4= 0.125÷0.25= 0.8×1.25=

0.49÷0.7= 1.4×0.5= 70÷0.5= 0.06×1.5= 13÷4=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建筑工地需黄沙50吨。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需要运几次?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谈话导入:

1.师: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

2.本节课我们继续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5页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2.学习第5页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小结】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

【提高练习】

2.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2题。

【拓展练习】

3.课本第9页第4题。

4.课本第10页第6题。

(四)全课总结:

你认为我们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时应注意哪几点?

师归纳以下四点:1、旋转的方向2、旋转的度数3、哪个点不动4.那条边先动。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画出给定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第3节《欣赏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教学难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三、预计教学时间:2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0.36×0.2= 0.56÷0.28= 6.2×0.3= 3×0.2×0.5=

1.5÷30= 0.45÷0.45= 3.2÷0.16= 2.5×0.7×0.8=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8页第3题。

【提高练习】

2.课本第9页第5题。

【拓展练习】

3.课本第11页数学游戏。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3.课本第10页第7题。

上一篇:有关广告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关于七年级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