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

2024-07-12

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共12篇)

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 篇1

销售合同的风险分类与风险规避方法有哪些

一、合同风险的分类:

1、合同名称风险

只要是双方经过签字盖章形成的约定就可以成为合同,名称与内容不一致时合同的分类是看内容而不是看名称。

《情况说明》、《会议纪要》、意向书、认购协议、合同书、协议书、补充协议都可以成为合同。

单方面出具的承诺书、样本、委托书、单据或保证书等可以成为合同的附件。

2、合同主体风险

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具备资格,公司没有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公司名称与营业执照不一致,非法定代表人没有经过授权,签约人与落款人不一致。

查阅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年检章),保留复印件,工商局网站查询。

3、合同形式风险

传真件、复印件没有经过对方追认(签字盖章的原件); 货物签收没有专人签收(签名样本)。

4、合同效力风险

签字盖章生效,交付定金生效,登记生效,公证生效。 主合同与从合同效力(补充协议与原合同不一致以什么为准)。

5、合同用语风险

套话空话模棱两可 ——“否则,承担一切法律责任”“按法律的规定处理”

违约责任按合同法规定(没有具体约定就等于没有约定)。

6、合同签章风险

公章不真实、不清晰,没有签字,没有签约时间或时间不准确,前页没有签字盖章(或骑缝章)。

7、合同解除风险

合同解除的程序、法律后果(结算条款、违约责任); 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的实践。

8、合同的责任风险

责任范围:赔偿金、定金(存在双倍返还)、违约金的适用; 连带责任、保证责任、对第三人的责任。

9、合同争议(诉讼)风险

时效的控制——催讨与送达(异议时间和方式);

合同责任的选择管辖之争(诉讼地选择);

合同纠纷的调解技巧;

代理人的选择风险(书面授权)。

二、合同风险规避方法

(一)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签订前对合作对象的审查(调查)

了解合作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在供货及付款条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

(1)了解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保留其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合作方是个人,应详细记录其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方更好地履行合同,同时,当出现纠纷的时候,有利于我方的诉讼和法院的执行。

(2)应特别注意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名称,保证合同上对方名称和企业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保持一致,还应注意公司的样章的名称和营业执照上的一致。

(3)签约对方的主体资格审查。签约对方为企业时,则应注意企业下属部门,如企业各部、科、室等是不具备主体资格,不能签约的,如果签订了这样的合同可能会因为主体不适格而被认定无效;而企业的分支机构,如分厂、分公司、办事处等,则应看其是否具有对外开展业务资格(是否有授权)?是否有非法人营业执照?如果有授权或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才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对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审查,除审查分支机构的履约能力外,还应审查公司的履约能力的情况,因为在分支机构无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公司还应承担补充责任。看注册资本,是否与拟签合同标的额相称,如差别较大,则可能风险也较大,应加以注意;看企业经营范围,看拟签合同业务是否在经营范围内,不是,风险也较大;看企业的工商年检是否通过了工商部门年度检验,如果没有,则签订合同时风险也会较大。除以上的方式以外,还应依据营业执照中记载的情况,对公司的办公地点、人员、固定资产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

(4)要核实对方资信情况考察。在审核了对方的主体资格,没有问题后,则应核实签约对方的资信。核实资信的方式与签约

对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是老客户,则可以考虑与其签合同,但要核对其之前的履约的情况,如履约情况差,一般不能再与其签合同,既使签,也只能同时履行合同,既交货的同时付款的合同。如果交货期较长,则应要求对方先支付一定的履行保证金,并要求在交货的同时付清全部货款;对核对履约记录情况后,如履约情况一般或履行情况良好,则应考察其资信证明文件,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款以外的合同,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文件,资信证明文件一般包括企业简介,营业执照,效益情况,税务证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以及单位的基本情况等资信证明资料;同时可以通过了解对方客户的评价,调取工商资料等其它手段核实对方所提供的资信证明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公司的注册资本情况、会计资料、股东等进行核实,最后依据对方的资信情况确定是否应签合同或签什么样的合同。

对于新客户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清款项的合同外,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材料,并实地进行考查,在确认有良好资信及履约能力后再与之签订合同,如果在此过程中能让对方提供履约担保则会极大的减少风险。

(5)一般而言,合同上会要求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在此应确认在此处签字的人的身份,如果不是法定代表有人,则应特别注意该人员是否有公司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并且应把授权委托书、合同书及个人的身份证明放在一起保管,以保证签订合同的有效性。

2、合同各主要条款的审查

一切合同都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订立。订立合同时,要力争

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对于重要的合同条款,要仔细斟酌,最好是参考一些标准文本并结合交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对于重要的合同应请专业律师审查防患于未然。对合同条款的审查,不仅要审查文字的表述,还要审查条款的实质内容。

(1)规格条款:对于多规格产品尤其要注意。我们在与客户协商的时候,要对各型号产品的具体规格做出说明,同时详细了解客户的需要。避免供需之间出现差错。

(2)质量标准条款:根据我方的产品质量情况明确约定质量标准,并约定质量异议提出的期限。同时应认真审查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和客户的需求是否一致。《合同法》第 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3)包装条款。对于购货方提出的特殊包装方法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4) 交付方式条款(送货条款):如果货物送往本地,当明确约定送货地点,这关系到纠纷处理时法院的管辖;如果货物送往外地,则尽量不要写明,而应争取约定由本地法院管辖。此外,合同中应列明收货方的经办人的姓名(签名样本、加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或工作证明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经办人离开后,对方不承认收货的事实,给诉讼中的举证带来困难。企业人员的变动较为频繁,当对方更换新的经办人时,应当要求对方提供授权委托书。

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 篇2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销售合同的管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已成为与生产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其它信息管理等同等重要的职能管理, 企业生产的一切产品的交换过程都是通过缔结和履行销售合同的方式来进行的, 销售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关系到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运行。企业销售合同确定了产品销售的价格、交易日期和质量等项目, 规定着合同双方责任权利关系, 它贯穿于企业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到质量检验及交付货品的各个阶段, 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各个部门, 渗透到企业的生产进度、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之中, 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庞大的合同信息链。

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经济交易活动的不稳定性随之增大, 销售合同的管理难度也随着客户的增加而加大, 由此产生的风险也愈来愈多。目前, 部分企业管理者或决策者存在合同法律意识差, 不熟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 基本上没有把销售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视野, 合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无机构、无人员、无销售合同台账和档案, 一些销售合同资料不全, 甚至出现文本原件丢失时的现象, 各业务部门协调不够, 没有对合同的履行进行深入监控, 往往致使销售合同履行不到位, 出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情况, 这样一定会干扰正常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给企业决策造成不利影响, 导致企业形象和利益受损。企业的销售合同管理采用无制度管理或手工管理方式甚至孤立的由某个管理层的管理方式, 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

根据企业销售合同管理的实际需要, 设计一个省时省力地、轻松地管理众多复杂的销售合同管理平台, 构建出信息高度集成的企业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1. 销售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就是对企业的项目涉及到的产品设计、生产、物资采购等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违约、索赔和争议处理等进行的管理,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系列活动。销售合同管理系统是对销售合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 便于企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合同履行情况, 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以便对产品的质量、生产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合理地控制和管理。

2. 系统需求的分析

本系统采用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UML是一种通用的、广泛适用的、得到工具支持和工业标准化的革命性建模语言, 用于对系统密集型过程的制品的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化和文档化建模工作。UML在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识别系统中用例和执行者, 首先对销售合同管理进行需求调研, 依据销售过程的业务流程以及项目中涉及的各级操作人员, 识别出系统中的所有用例和执行者;接着分析系统中各执行者和用例间的关系, 最后使用UML建模工具设计出系统的用例图;第二阶段是通过用例图分析和抽取出各种类以及绘制系统的静态模型, 从各种角度分析用例图, 从中抽取出类, 并描述类之间的关系, 建立系统的静态结构;第三阶段是设计系统的行为模型, 用顺序图来描述用例的动态行为, 顺序图是按时间顺序的类对象之间的交互图, 图中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表示时间的顺序。

3. 系统的用例模型

UML的需求分析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细化用例的迭代过程, 在不断细化过程中需要完成用例和执行者的识别, 并用自然语言具体的描述出用例发生的条件与事件及与其他用例的关系。限于篇幅, 用例的细化和描述过程不一一列出。如图1所示为员工管理销售合同的子用例图, 表是对图1中“添加销售合同”用例进行详细地描述。

表添加销售合同的描述

4. 系统的静态模型

类图的设计始终贯穿整个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阶段。为了建立以UML类图表示的系统静态模型, 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 销售合同管理需求描述的用例说明; (2) 销售合同业务领域中的相关规范、标准和术语定义; (3) 反映销售合同业务领域知识的既往经验。例如, 销售合同管理系统的静态模型之一“执行者和销售合同的类图”如图2所示。

图2中共有“系统管理员”、“部门领导”和“员工”三个执行者类和一个销售合同类。系统管理员类与部门领导类, 以及员工类之间存在分配角色的关联;部门领导类与销售合同类存在审核与查寻的关联;员工类与销售合同类之间存在维护的关联。

5. 系统的行为模型

顺序图用来描述类对象之间动态行为的交互关系, 侧重表示类对象之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图3是添加销售合同顺序图, 图中描述了员工类对象成功地把销售合同数据添加到数据库系统的过程。在此顺序图中, 员工类对象首先通过系统的验证进入数据录入界面, 然后将销售合同文本中的信息输入到销售合同管理界面, 并保存到相应数据库文件中, 返回成功保存信息, 最后在系统的页面上显示已经录入的合同数据信息。

6. 系统的功能包模型

根据前文系统分析, 销售合同管理系统功能包模型由用户信息管理、销售合同管理与维护、销售合同的控制与查寻、合同提醒功能和系统维护管理等子包模型组成。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模型如图4所示。

7. 系统实现

针对某水泵企业的具体情况, 本系统选用了Dreamweaver MX网页开发工具, 利用ASP.NET编程语言编写页面应用程序, 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平台, Web服务器采用IIS6.0。

图5是系统的添加销售合同界面, 其主要功能是添加销售合同的详细信息, 以及保存合同文本的文件等。图6是销售合同的查寻条件设置界面, 可以设置各种查寻条件。

三、结束语

本文以UML技术结合某水泵企业的销售合同管理的分析与设计应用为例, 介绍了合同管理信息系统采用UML进行建模的过程, 并运用ASP.NET对其进行了编程实现。该系统对企业的销售合同中涉及到合同信息链进行了高效的管理, 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人员迅速获取销售合同信息, 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制, 保证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徐兰英李向民: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规避和防范交易风险, 商业研究[J].2003.15

[2]林红珍雷德明:企业销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场现代化[J].2006.6

[3]易凌志:用例驱动的UML对象建模在财务软件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 商场现代化[J].2006.10

合同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价 篇3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辨识;评价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合同在公司当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合同风险的管理也成为了企业当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合同管理的风险辨识作为合同管理工作四个阶段当中的第一阶段,其在整个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换句话说,只有做好公司当中的合同管理风险的辨识和评价,才能够使合同管理工作做的有价值和有意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将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有效的辨识出来并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保障公司的利益。

一、合同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我国公司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的提高,公司中的法律部门地位在逐渐的上升。公司法律部门的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诉讼管理和合同管理:诉讼管理的重点侧重于事后管理,合同管理侧重于事前与事中的管理。随着我国企业观念的改变,由重点关注诉讼管理在逐渐的转变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重点体现在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作用,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作用,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作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合同管理的最根本作用。

本文所研究的合同管理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由于对客观条件和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与既定合同管理目标各种偏离的综合,其中包括两种偏离方向即正偏离和负偏离。此种风险观念针对的不是单体合同中的各种风险,而针对的是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综合各类合同所形成的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文中称为合同风险管理。

二、合同管理风险辨识

按照合同管理的特点,合同管理风险分为两种即合同管理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

1.要素风险。辨识合同管理的要素风险使用的是专家调查表法,即通过对公司中资深的法律人员和法律的理论专家进行深度的访谈,来辨识出影响合同管理风险中的要素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①组织结构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可以划分为四个子项即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公司法律顾问的能力、合同管理机构的具体设定情况、合同管理体质。合同管理体制考察的主要是公司客观情况与合同管理体制是否相符,合同管理体制主要有集中管理体制和分级授权管理体制两种,两种管理体制有利也有弊,重点看的是合同管理体制是否可以促进公司发展、保障公司运营;②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可以划分为六个子项即负率队伍稳定性、公司负责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对法律工作支持程度、合同管理人员操作能力、配备法律人员充足性、合同负责人法律工作经验。六个子项分别从高层的决策者、中层的管理者、底层的操作者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此外人员的稳定性和数量也是合同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包括三项内容即管理制度的调整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管理制度健全程度。管理制度的调整性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是否可以及时的调整,降低制度对实践的不适应性;管理制度明确程度是指制度的明晰性;管理制度健全程度是指制度的全面性。④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可划分为四个子项即业务流程的有效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效率性。

2.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识。合同管理流程风险辨别使用的方法是业务流程法,即根据合同的业务流程,在合同的立项、选商、申报、审查、审批、签订、履行、归档以及合同纠纷中辨识合同的风险。部分风险因素独立出现,会直接的影响到某一个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通过另一个风险因素会间接的影响到决策因素;有的风险因素会同时的影响到多个决策因素;有的决策因素会同时受到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

三、合同管理风险的评价

在辨识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法测评企业的合同管理风险,以使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合同的管理难点和重点,进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在合同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风险主要有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三大类型,其具体内容参见表一: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合同流程风险的发展规律,需要从两个维度将风险分解即风险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的发生几率,以便于按照风险发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经过专家对招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以及合同履行风险当中15个风险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将其分为5个种类:

合同风险种类及特点对照表(表二)

通过表二不难看出,在进行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虽然风险种类很多,造成合同风险的因素也很多,但是只要合同管理者在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加强对合同风险的管理,任何合同风险都是可以控制并将其几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排除风险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风险辨识与评价作为公司合同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合同管理、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合同风险管理当中的要素风险和流程风险辨识的分析与探讨以及有效评价,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管理风险的综合评价,总结出合同管理当中风险的特点和规律,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价提供帮助,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俊松.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王金凤,李冬梅,张同全.风险评估在企业中的实践及探索——基于某煤业有限公司A煤矿的经验[J].审计研究,2012,(04):89-96.

销售合同管理流程 篇4

操作要点:

1、销售类型(按照产品项)分为五种: 车体改装销售

机加产品销售

多媒体商品销售

材料销售

系统集成销售

重点提示:根据销售统计和核算的需要,在销售订单的表头栏目内必须选择对应的销售类型,从以上五种分类中进行选择。

2、销售业务类型(按照结算情况界定)为三种:

 普通销售业务:无论赊销、现销,当月完成发货后(含多次发货)当月结算完毕(含

多次结算)的销售业务,在增加销售订单时选择业务类型为普通销售业务。具体操作

见普通销售业务处理流程

 分期收款业务:当月完成发货后(含多次发货),需分次、跨月进行结算、开发票,分批结转收入成本的销售业务,在增加销售订单时选择业务类型为:分期收款。具体

操作见分期收款业务处理流程。

 直运销售:销售的商品不经过公司库房,直接将商品从供应商处发送到客户方的销售

业务(例如:商品代购业务),在增加销售订单时选择业务类型为:直运销售。具体

操作见直运销售业务处理流程。

重点提示:

根据销售统计和核算的需要,在销售订单的表头栏目内必须选择对应的业务类型,从以

销售合同管理制度 篇5

第15条 销售部业务员领用时需填写合同编码并签名确认,签订生效的合同原件必须齐备并存档。

第16条 销售业务员因书写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合同作废的,必须保留原件交还合同管理档案人员。

第17条 合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保管合同文本的签收记录,合同分批履行的情况记录,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等。

第18条 销售合同按年、按区域装订成册,保存××年以作备查。

第19条 销售合同保存××年以上的,合同档案管理人员应将其中未收款或有欠款单位的合同清理另册保管,已收款合同报销售经理批准后作销毁处理。

第5章 附则

第20条 本制度由销售部负责制定、解释及修改。

股份公司销售合同管理规程 篇6

股份公司销售合同管理规程总则

1.1 合同管理制度是具体联结整个经济活动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纽带,也是协调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手段,它在实现公司各项经济活动有秩序地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工作,能保证公司各项经济活动相互协调生产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1.2 对外签订产品销售经济合同,必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规,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和信誉,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调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

1.3 销售合同必须明确供需履行合同的权利与义务。合同一经审定签订,即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供需双方必需严格执行,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保护和监督。销售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2.1 负责在计划和授权的范围内产品供货合同的签订。

2.2 负责合同和有关协议的保管、发送工作,负责进行与合同有关的内外业务往来及其函电的收发、登记、处理和保管工作。

2.3 建立合同台帐,编制合同目录、卡片,对有特殊要求的订货合同和临时变更事宜及时转达有关人员,核对处理结果。按重点用户和配件销售,急需用户和定期供应用户进行分类,以便掌握产品流向和销售重点。

2.4 用户发生修改合同或退货时,负责及时填写合同修改通知单,通报有关部门。

2.5 随时了解产品生产进度,督促落实年、季、月合同完成情况,做好内外协调工作。

2.6 指导和帮助商品库及发运人员,做好产品的装箱发运工作,保证按期执行合同,并将合同执行情况及时通知销售部门技术服务中心或驻外服务人员。

2.7 每年末、季末,要清理合同的完成情况和结转情况,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2.8 合同履行终了,及时将销售合同及有关资料立卷存档。

共 3 页第 1 页签订合同的原则、内容及要求。

3.1 签订销售合同的双方必须是法人代表,合同双方必须派出持“签订合同法人委托书”的代表参与签订合同。如委托其他单位代签合同时,应出具委托书,并对其代签的合同承担全部责任。

3.2 必须在委托和授权的范围内签订合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损害公司利益,牟取私利,并防止上当受骗。

3.3 在与用户签订下半销售合同时,应切实遵照公司生产大纲所列的内容,超控订货应征得公司计划部门和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可。

3.4新产品首批批量合同签订的必要条件:开发配试后并经小批验证可进入首批批量生产的油泵总成产品,必须由销售部门填报《首次批量生产会签表》经产品开发部门,质量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会签,会签应在两工作日内完成。

3.5 正式签订销售合同内容必须具备的主要条款:

3.5.1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和订货编号。

3.5.2 产品的数量和计量单位。

3.5.3 合同的交货期、交货地点、交货方式和运输方式。

3.5.4 产品包装和运输包装标准。

3.5.5 产品的价格和结算方式,双方开户银行及开户帐号。

3.5.6 产品的验收方法和质量技术标准。

3.5.7 当事人协商同意的其他事项。

3.5.8 违约责任。

3.6 签订合同的要求

3.6.1 产品名称应按有关目录的规定正确完整填写,规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质量标准

3.6.2 产品价格须明确注明,避免笼统写配套价、维修价、出厂价、优惠价等。

3.6.3 质量技术标准,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协商标准,在合同中应规定得明确具体

3.7 销售合同签订完毕后,应立即按照配套及维修两大类进行分类整理,并于当年十一月份编制出下一年配套及维修合同汇总表。建立合同帐卡

4.1 根据配套、维修两大类销售合同的原始数据,做好数据输入工作。其载体是建立合同台帐、编制合同目录、卡片等管理基础工作。帐卡登录要求清晰、准确。

共 3 页第 2 页

4.2 建立合同分户台帐(计算机辅助管理),按配套用户及维修用户两大类分别编排,每个用户都应给定一个固定的合同号。

4.3 建立商品销售明细帐及资源卡,主要是反映公司生产计划和供货的安排,产品交库销售和库存量等基本情况,以便随时掌握产、销、运、存的动态。

4.4 新产品、新品种配试成功经双方确认后,即应按照合同帐卡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合同的签订和台帐登记工作。合同管理的日常业务工作

5.1 内部主要业务往来

5.1.1 产品供货合同汇总等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送公司计划部门以利编制生产计划。

5.1.2 合同执行期间用户提出变更要求时,应及时将信息反映给公司计划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以便迅速作出反映。

5.1.3 根据月度生产计划编制月度销售运输计划,按计划组织商品发运工作。

5.2 外部主要业务往来

5.2.1 认真做好与合同相关的业务往来函电的收发、登记、处理等工作。

5.2.2.根据合同所列产品的供货数量、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规定,为用户签发发货票,并对提货及发运工作予以指导帮助。

5.2.3 用户发生增订、减订、提前、延期、改型、注销合同等情况时,一定要给予明确的签发,不得借故拖延,或者不理不睬。

5.2.4 由于公司内部原因导致合同执行有困难时,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或将调整意向报告用户,并及时做好善后处理。

5.2.5 销售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请公司法律事务部门依法追究违约责任。资料填报和存档

6.1 填报上级有关部门的报表:

a 机械工业产品销售情况月(年)报;b 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月报;c 江苏省机械工业销售动态分析月报表;d 上级其它有关报表。

6.2 填报产品合同变更月报表。

6.3 完善资料存档工作。归集历年生产计划与执行实绩,以及与销售合同管理相关的各项资料,以备借鉴查考。

制订部门:销售处审核: 朱万友管理处审定:宣建清

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 篇7

市场经济即是法律经济、契约经济。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更是通过合同来确定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 并以此约束对方进行经济活动, 达到交易目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 然而, 由于企业因未能建立和完善一套与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相适应的合同管理体制, 造成合同法律风险接连发生, 而法律风险一旦产生, 企业自身又没有掌控和处理的措施, 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难于挽回的损失。

1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 由于外部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或由于企业自身在内的合同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而对企业造成负面的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其特征除了具备风险所共有的客观性、偶然性、可变性等特征外, 还具有以下特征: (1) 企业合同风险产生的缘由是市场交易和企业运营的各种因素所致, 带有明显的复杂多变性; (2) 企业合同风险存在于市场交易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全过程; (3) 企业合同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合同法律责任; (4) 合同法律风险是可以避免、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

2 存在着的主要法律风险问题及成因

2.1 缔约过失。

据调查统计, 缔约过失责任占合同法律风险的25%以上。主要反映在没有对合同签订者进行主体资格、资信、授权、有效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致使当事人主体不合格、违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或是没有履行能力造成合同签订无效或不能履约;自身没有建立授权制度, 或是对联系业务的经营人员的相关授权不明确, 造成未经授权者也对外签订合同, 所导致的货款结算、物资采购结果往往是对企业不利;不懂得签订合同前也有“先合同义务”如互负保护对方利益的义务、诚实信用义务, 片面认为承担责任是“有合同才有义务”。其原因在于法定代表人、相关负责人合同法律意识差, 而且没有意识到缔约也是关键的一环, 从而埋下合同法律风险。

2.2 不签书面合同现象突出。

据权威部门发布, 62%的中小企业仅凭对方的电报、电话、发货通知单就进行交易, 签订合同的金额不足经济往来总额的40%。因企业盲目轻信“口头承诺”, 轻视书面合同, 一旦一方陷入经济困境或失信, 便纠缠不清;没有正式书面合同, 形成各执一说而没有任何凭据, 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能明确, 给合同履行带来隐患, 也不利于见薄法庭证据采信, 法律风险极为严重严重。其原因是主观上混淆了要约、要约邀请的规定, 既有出于信任对方的可能, 也有图省事的可能, 没有重视交易中书面承诺的价值。

2.3 合同签订不规范、约定不明确。

许多企业在经济交往中, 也注意签订相关的合同, 但却没有使用成文的格式合同文本;双方合意的目标指向物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约定, 含糊不清, 对合同标的约定不明确, 主要条款不完善, 责权利表述不明确;对于效力待定合同的生效条件没有明确;以上这些合同极容易造成约定、履行不完全, 甚至陷入欺诈圈套, 致使合同无效, 或是引发合同纠纷。其原因在于当事双方没有注重使用规范格式合同, 不熟悉《合同法》的主要条款、责任和规定, 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商讨来订立合同条款。

2.4 合同管理不完善, 履约效果差。

企业基本上没有把合同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之中, 没有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管理制度, 更为突出的是企业的公章和空白合同等重要的法律文书没有专人管理或被他人盗用、借用。签订前没有进行合同评审;签订后认为“合同一签就完事”, 没有专人来做履行监控或只是流于形式;在履约当中, 对于遇到的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商业风险时, 管理者不能与业务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没有具体执行和监控, 而且在发生合同纠纷时束手无策。其原因在于企业不重视合同管理, 特别是履约管理。

3 加强合同签订与管理, 降低法律风险, 提高履约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加快,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 企业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风险。合同法律风险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相比, 其发生的概率有时更高, 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但相比之下, 法律风险是最具有可控。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和加强合同签订和管理, 对其存在着的法律风险进行管理, 构建起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为主, 以事后救济为辅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制, 通过发现、识别、分析、控制、监控和处理好各项法律风险,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 并按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那就可以最大程度回避和防范合同法律风险。

3.1 提高合同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

合同已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 不仅是经济责任, 更表现为法律责任;企业要重视宣传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责任, 当事人如违反合同约定的内容, 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业务人员加强法制教育和监督;加强“标的、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8大权利义务条款、“先合同义务也是法定义务”等主面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明确以上属于合同法强制性规定范畴, 特别是先合同义务是以过错而不是以合同为要件的, 从而彻底走出的认识误区;同时, 要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实行专员负责, 健全一系列管理和授权制度, 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

3.2 规范合同签订, 杜绝缔约过失责任、要约与承诺、合同成立与生效等法律问题的产生。

本着审慎性的原则, 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查。一是注重签订前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审查, 以及授权委托是否真实有效;如果是重大合同应先按招标程序进行要件审查, 防范签订前的法律风险。二注重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审查。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是否正确完整合法;是否包含了基本条款约定, 明确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办法。三是注重审查形式要件的完整性。最好在格式文本上进行充分商讨。签订时双方代表是否亲自签字、加盖公章;要件是否齐备, 有附件的是否签章、签时间、有两页以上的是否加盖骑缝章等等。

3.3 建立预警机制, 对合同进行创新性法律风险管理。

合同签订后, 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 建立合同档案和报表制度, 做好履行的监控工作。但是, 市场千变万化, 风险无时不在, 为此, 下列四点合同法律风险预警机制具有创新性和全程监控的作用, 一旦发生与监控有所偏离, 就马上启动风险处置预案。一是证据预警;主要是在无收发货记录或合同收发记录有瑕疵, 有造成合同效力、履行、货款清收等负面影响时, 合同管理人员及时提出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债权确认文书等方式予以补救的措施。二是时效预警;主要是指距最后一次付款接近两年、此后无书面催收记录也未达成书面还款协议时, 合同管理人员及时向具体业务人员提出通过公证催收等手段进行弥补时效的措施。三是质量预警;时常提醒义务人员在合同约定检验期限内, 或在合理期限内、质量保证期内, 最晚在收到货物两年内对货物质量进行检验并就质量问题及时提出问题, 并保留相关书面证据的措施。四是偿债预警;如有逾期货款的, 负债方有改制、合并、分立、破产、隐匿财产行为, 可能影响合同履行时, 企业要通过实施不安抗辩权、代位权、诉前保全、起诉等权利谋求司法救济, 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从而有效控制法律风险。

摘要:市场经济即是法律经济、契约经济。笔者针对当前企业合同签订与管理中存在着的法律风险, 提出一些合同管理的有益探索, 从而避免和防范法律风险。

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 篇8

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求国有企业提高风险意识,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克拉玛依石化公司销售总公司如何加强销售过程经营风险评估管理与监督防范途径、方法进行探索与总结。

1 销售经营风险管理现状

1.1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家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1.2 大家对QHSE体系中的风险管理,诸如安全风险识别、防范、管理等过程、目的比较熟悉,认知度较高,但对经营风险管理的意义、途径认知度有待提高。

1.3 从实践上看,尽管销售经营风险管理工作已开展起来,但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还未能达到全面系统和有机结合,销售经营风险管理工作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作用还未真正发挥。

2 销售经营风险评估管理途径、方法

2.1 明确年度销售经营目标。销售风险评估管理的目标就是确保销售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首先要根据国、内外环境因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中石油整体发展战略等确定公司的生产、销售经营指标,明确公司年度销售经营目标。

2.2 确定风险标准。根据《集团公司风险分类框架》,结合历年销售工作运行情况,分析影响风险的因素,确定《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风险影响程度等级标准》。

2.3 评估风险等级。依据工作实际,加强对每一种风险的风险源、风险成因、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对风险产生的可能影响,对年度销售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形成《风险数据库》,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参考。

2.4 评估产生重大风险。通过对风险的分析、评估,产生得分较高的前十大或前三大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尤其予以重视,要严密关注,加大管控力度。

3 风险监督防范途径、方法

3.1 重大风险防控措施制定。重大风险评估出来之后,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是主要任务。要分析风险成因,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每一种可能存在的销售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3.2 月度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实际销售经营工作中,认真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严密关注一般风险,严格控制重大风险,按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评价、预警,形成《*月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月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执行进度》,通过分析、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提高销售经营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各项销售经营业绩目标的顺利实现。

3.3 建立风险事件库。每季度收集风险事件,包括已发生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因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在财务、声誉、合规、安全、环境、营运中一个或多个方面产生损失的事件和具有的潜在的事故隐患或险情,发生或发现后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的未遂事件,建立起《风险事件库》,以警示大家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3.4 年度总结并制定下一年度风险管理计划。及时进行年度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总结,并初步制定下一年度风险防控计划。建议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计划:严格防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风险,有效避免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紧盯市场需求风险,准确抓住市场机遇,有效推进销售经营工作;关注竞争风险,适时调整生产销售方案,不断开拓市场新需求;严格防控销售风险,合理利用有限的运输资源实现出厂销售,确保生产后路畅通;价格风险密切跟踪分析市场行情变化,积极做好价格研究与推价工作。

3.5 2015年上半年风险管控成效。在实际工作中,销售总公司密切关注、严格控制可能影响销售业绩指标实现的各类风险的发生,坚持做好月度风险评估及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收集汇总各科室、单位当月销售各环节风险,并进行风险原因分析、评估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等,注意跟踪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并于次月总结、公布风险防控管理进度,切实做好计划管理、产销协调和装车、运输组织等销售各环节工作,有效地保障了产销平衡和生产后路畅通,确保了各项销售经营业绩目标的实现, 2015年上半年完成销售计划的102.97%,未发生大的风险损失事件。

4 进一步加强销售经营风险管理的建议

4.1 鉴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注重全员参与,因此,要适时加强风险管理知识培训,促使员工及时掌握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控水平。

4.2 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机制,及时监督检查、及时改进完善,并形成风险管理工作报告,确保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步入畅通的闭环管理模式。

4.3 销售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应与日常销售管理工作密切结合。将销售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月、年重点工作计划及月、年工作总结中,在具体的销售工作及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销售业绩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4.4 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月度风险预警、月度风险监督、月度销售业绩进展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比如传送至相关领导、销售业务人员的信箱中,或上传于公司网页上,尽可能多地为领导及销售业务人员提供相关决策信息,为领导决策及销售业务人员實现销售指挥提供有效依据。

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是公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有效实施,使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使管理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要进一步提高员工风险控制意识、规范操作意识,继续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切实将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及时堵塞管理漏洞,真正实现风险实时有效监控,努力规避企业的各种风险,确保销售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理学家》,2013年第10期.

[2]2014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关于开展重大风险评估暨风险管理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

xx公司销售合同管理制度 篇9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明确产品销售合同的审批权限,规范产品销售合同的管理,规避合同协议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公司经销科的产品销售合同审批及订立行为。

第2章 销售格式合同编制与审批

第3条 公司产品销售合同采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和条款,由公司经销科科长会同主管经理共同拟定。

第4条 公司产品销售合同格式应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供需双方全称、签约时间和地点。

2.产品名称、单价、数量和金额。

3.运输方式、运费承担、交货期限、交货地点及验收方法应具体、明确。

4.付款方式及付款期限。

5.免除责任及限制责任条款

6.违约责任及赔偿条款。

7.具体谈判业务时的可选择条款。

8.合同双方盖章生效等。

第5条 公司产品销售合同须经公司经理审核批准后统一印制。

第6条 销售业务员与客户进行销售谈判时,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格式合同部分条款作出权限范围内的修改,但应报经销科科长审批。

第3章 产品销售合同审批、变更与解除

第7条 销售业务员应在权限范围内与客户订立产品销售合同,超出权限范围的,应报经销科科长、主管经理、经理等具有审批权限的责任人签字后,方可与客户订立产品销售合同。

第8条 产品销售合同订立后,由经销科将合同正本交综合办存档,副本送交财务部等相关部门。

第9条 合同履行过程中,因缺货或客户的特殊要求等,经销科或客户提出变更合同申请,由双方共同协商变更,重大合同款项应经经理审核后方可变更。

第10条 根据合同规定的解除条件、产品销售的实际和客户的要求,经销科与客户协商解除合同。

第11条 变更、解除合同的手续,应按订立合同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执行,在达成变更、解除协议后,须报公证机关重新公证。

第12条 产品销售合同的变更、解除一律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无效。

第13条 主管经理负责指导经销科办理因合同变更和解除而涉及的违约赔偿事宜。

第4章 产品销售合同的管理

第14条 空白合同由综合办保管,并设置合同文本签收记录。

第15条 经销科业务员领用时需填写合同编码并签名确认,签订生效的合同原件必须齐备并存档。

第16条 销售业务员因书写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合同作废的,必须保留原件交还综合办管理人员。

第17条 合同管理人员负责保管合同文本的签收记录,合同分批履行的情况记录,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等。

第18条 产品销售合同按年装订成册,保存二十年以作备查。

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方案 篇10

一、工作依据

按照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州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全面开展全县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通过评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对食品经营活动实施不同方式的监督管理,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指导食品经营者合规经营,保证食品安全。至2020年底,全县75%以上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销售经营者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至2021年底,完成剩余25%食品经营许可经营者和发放备案证的小经营店(食品销售)、网络食品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评定,全部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三、评定程序

(一)风险等级分类

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二)风险等级评定

各所主要采用评分方式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得分为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加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之和。风险等级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1.评定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分值40分。结合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档案,综合考虑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经营类别等静态风险因素,设立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并根据所列项目逐项计分,累计确定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2.评定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分值60分。结合以往对食品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或者组织监管人员进入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

3.确定风险等级

(1)a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0-30(含)分。

(2)b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30-45(含)分。

(3)c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45-60(含)分。

(4)d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60分以上的。

(5)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及校园周边包括食品小经营店在内的所有食品经营者无论量化分值大小,均应列入极高风险监督管理。校园周边范围确定参照《省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6)食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肉食品批发经营者,贮存品种包括猪肉食品的贮存服务提供者,量化分值低于45分的,均列入高风险管理。

4.食品销售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时,如前一未发现食品销售者静态风险因素发生变化的,不需要再进行现场评分,延续上一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评定结果。发生变化时,当不做调整,下一重新进行评定。

5、新开办食品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评定,应当在作出许可或备案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组织监管人员进入经营场所进行核查,并按照量化分值表进行打分评价。

四、信息公示

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确定后,应在其食品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评定等级,评定时间等信息。

五、结果运用

(一)统筹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把食品经营者风险等级情况,作为制订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计划的重要依据和重点对象。

(二)合理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各所要根据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对较高风险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者的监管。

1.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1次;

2.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2次;

3.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3次;

4.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4次。

(三)督促整治风险隐患。统计分析辖区内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评定结果,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业态、重点单位。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在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中确定重点单位及重点品种,并合理调配监管力量,实施科学监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所高度重视,加强工作部署,积极推进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细化工作措施。一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参考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确定表,对照食品销售者的经营种类、经营类别,优化调整评定程序,按照食品销售静态和动态风险因素分值表,客观量化打分,确定风险等级。梳理探索将辖区内某一类问题多发的经营种类或业态直接定为较高以上风险级别,纳入和日常重点监管对象,及时化解存在的食品风险隐患。二是准确摸清辖区内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发放情况,对档案内容不全的,要求食品经营者补充提交相关材料,应补尽补,结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调查系统的月报、季报、半年报等填报和省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对接,建立健全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备案证发放情况明细及档案台账。2020年8月15日前,各所报送《县(市)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管理推进计划表》(详见附件1)至食品监管股。三是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的评定可以实行书面评定(初评应当深入经营场所核实),动态风险因素分值评定可以结合对食品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因素分值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也可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现场核查打分同步推进。

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 篇11

【关键词】合同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策略

一、合同管理遵循的基本流程

合同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其基本流程也涉及到多个方面,通常合同管理遵循的基本流程有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谈判、审核、拟定合同、签署、分送、履行、变更、保管、执行评价、纠纷处理等,将上述的流程进行归纳可以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合同准备阶段、签订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

二、合同管理流程中的风险

1.准备阶段的具体风险

合同準备阶段各个步骤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如合同策划阶段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合同在策划过程中所选取的目标并不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符合,导致合同中制定的内容和企业实际生产和发展有较大的出入,在履行合同义务上导致出现较大的困难,其次是合同准备阶段故意规避企业的相关合同管理规定,合同调查阶段主要风险是合同对象的评价不科学或不全面,谈判风险主要在谈判过程中对合同中的内容做出了不正当的让步导致出现的各类问题,审核风险主要有对合同中的不合理的内容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正。

2.签署阶段的具体风险

合同签署阶段的具体风险主要是在合同签订阶段的不正当行为以及合同分送阶段的风险,这种不正当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如故意欺瞒,签订的合同内容超越了自身的权限,合同签署后故意篡改、合同印章随意使用等。合同分送风险主要是合同在分送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导致的风险,如合同送往了不相关的人员或部门手中,分送过程中管理不当导致合同内容泄漏或者导致合同丢失、遗落等。

3.履行阶段的具体风险

首先是合同双方履行义务风险,即合同双方故意或者非故意的违约风险,没有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履行自身的义务,这类风险由于通常在合同中都有相应的违约补偿条款,因此该风险都处理的较好。

其次是合同变更或转让风险,该风险是指合同在转让或变更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该需要变更的合同内容或者条款没有进行相应的变更,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没有按照相应的管理程序进行,三是合同转让没有和原合同当事人意见达成一致,上述的风险的都会直接导致合同变更或转让无效。

再者是合同终止风险,该风险是指在办理合同终止手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没有达到合同终止条件时进行合同终止行为;二是合同终止时并没有办理相关的合同终止手续。

最后是合同纠纷处理不当风险,合同纠纷处理不当风险主要是指在合同纠纷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风险,该类风险主要有:没有向相关的合同领导人上报合同纠纷和拟定采取的对策,没有合理的与对方进行良好的协商和沟通纠纷处理办法或者合同的处理办法并没有得到相关领导的授权,没有充分的收集对方违约的证据,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对对方进行问责等。

4.履行后的具体风险

合同履行后的风险是指双方在履行合同后或者合同终止后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合同归档保存以及合同执行评价风险。合同归档保存主要面临的风险是保管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合同损坏、丢失、遗落、泄漏、滥用等,而合同执行评价风险主要有为按照规定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者评价内容没有切准重点,使评价内容无法做出指导作用。

三、合同管理流程风险的控制策略

1.降低风险的策略

当签订合同的双方在合同签订时,都会对风险问题进行仔细的讨论和分析,在确保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以尽量的减小自身所承担的合同风险,从而减轻自身的损失,或者是在合同中约定出现何种的情况导致风险增加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规定出相关的内容以保证风险在承受的范围中。

例如,双方企业在签订一个合作合同时,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签订相对应的条款,如果双方对于合同纠纷的处理存在着顾虑,可以经过商议在合同中明确的写出关于双方出现合同纠纷时所采取的措施,如可以先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在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合同纠纷时,合同内容中也不要笼统一笔带过需要在甲方或者乙方的所在地仲裁部门进行解决,而是需要详细的写出冲裁部门的具体名称和地址,至于在甲方所在地的仲裁部门还是已方所在地仲裁部门可由双方协商制定,从而得出最终的协商条款,一旦出现合同纠纷或违约事件,就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和流程进行纠纷处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合同双方的权益。

2.分担风险的策略

分担风险是指企业在合同签订中,对于项目超出了自身承受范围的部分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共同承担风险,如一个资金量大的项目,企业并没有如此大的资金来启动,这时就可以邀请他们共同出资来进行项目建设,共同来承担资金风险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合同管理活动的流程包含的内容较多,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合同流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合同准备、签署、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的管理四个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这四个阶段的风险,并提出了几点控制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伯森,万彩芸.BOT项目的风险分担与合同管理[J].中国港湾建设,2001(5):63-66.

销售合同管理与风险 篇12

关键词:控制策略,法律风险,企业合同管理

一、前言

一直以来, 企业中的产供销成为了生存的主要环节, 同时合同有机将这三个环节连接起来。如果合同管理不到位, 必然引发纠纷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合同带来的法律风险, 针对企业自身实况制定出控制策略。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因为合同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屡屡出现, 给企业带来了极大法律风险。总体来看,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如下法律风险:

(一) 签订合同阶段的法律风险

1. 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资格有问题;

合同是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 签订合同双方是否具备签订资格, 是合同是不是有效的基本条件。如果签订合同当事人某一方不具备资格, 所签订合同将无效。因此在签约之时, 相关人员一定要审查清楚当事人是不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审查清楚当事人所提供的法律文件及证明资格等, 签约者应是法人代表或者授权代表。

2. 不规范的合同内容;

合同文本一定要准确体现谈判双方的意思, 要做到文字严谨, 但是现实之中却经常存在含混不清及模棱两可语句, 导致出现错误的理解及歧义, 致使难以顺利实现合同目的或者存在各种争议。例如一些企业单位合同使用简单“合作意向书”、“合作协议书”等等命名, 依照相关法律条文, 这种形式和实际内容存在差异, 自然其法律效力也就不同。

3. 合同条款存在漏洞;

在签订合同之时, 很多人为了顾及面子只说好听的话, 可能引发争议之处不讲出来, 同时也不注明违约应该怎样处理, 有一些合同甚至连发生纠纷之时仲裁机关的地址也不明确, 一旦出现了违约行为, 必然出现难以预料的法律风险。在一些实际案例之中, 一些企业合同中虽然依照了法律顾问的范本起草, 也有“其他的约定事项”等必备项目, 按照常理应该不会再涉及其他的约定, 就应该在该栏目写明“无其他约定”或者“此项空白”等, 但实际中很多合同就忽略这些细节, 致使出现欺诈行为。

4. 缺乏主合同;

所谓主合同就是指独立存在合同, 比如建筑工程的总体承包合同;而从合同要想成立必须要依据主合同, 比如建筑工程中的分承包合同、风险抵押及质保合同等;假如主合同不存在, 而从合同必然就不能单独存在。

5. 签订无效合同;有一些企业因躲避税费, 专门签订出虚假合同, 同时通过这些形式来掩盖自己非法的目的, 属于无效合同。

(二) 履行合同阶段的法律风险

1. 不及时发出书函;

在执行合同中一旦发现问题及障碍, 就要及时和对方协商、沟通并发出法律书函, 这是一种督促履约的有效手段, 也是合同管理重要部分。但是现实中发现问题, 并没有及时发出书函, 产生法律风险。

2. 没有及时变更合同;

在变更合同上包括变更合同主体及变更合同内容等。事实上在执行合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变更事宜, 这是合法的, 这样目的就是对原合同进行补充、修改及完善, 让合同更易实现。但是实际上很多变更缺乏相应督促履约人员, 缺乏及时变更意识及法律常识, 致使错失变更良机, 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3. 不关注证据;

作为合同证据必须是原件、有公章、亲笔签名等具备法律时效的要件。但并不是一切书面证据均有法律效力。但是实际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书面证据, 必然具有相应法律效力, 留下法律风险。

4. 没有效行使权利;

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具有抗辩权, 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行使这个权利。比如建筑工程中的分包中并没有按照合同支付进度款, 相应企业应该按照抗辩权停止施工, 但实际中却没有行使, 导致利益受到损害。

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控制策略

要将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降低, 就要针对这些法律风险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进而加强企业合同管理。

(一) 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1) 完善合同制度, 构建出科学的合同管理体制, 在管理上要职责明确、层次清楚、规范及科学, 要确保合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规范管理, 要实施合同统一管理, 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到合同谈判、起草、资信调查、登记、会签及备案工作中, 建立合理的管理台账。

(二) 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合同管理做的好不好, 和管理者自身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合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是做好合同管理首要任务。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 而且采用岗位责任制, 让相关人员明确权、责及利,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合同的法律风险。

(三) 加强重大合同审查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重大合同一般包括:合资合作合同、资源开发合同、产权转让合同、涉外合同等, 这些合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必须要严格审查、要严格控制与管理, 才能够降低法律风险,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 及时依法处理违约合同;

合同一旦签订, 双方主体就产生了相应法律关系, 如果出现违约行为, 就会出现依据合同约定来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各种法律后果。因此在审查违约合同之时, 就要选择相应违约条款与纠纷处理条款来实施, 相关法律人员要依据实况采取沟通协商, 诉讼或者仲裁等各种方式, 进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降低经济损失。还要加强合同清理与清算工作, 减少“后遗症”出现。

四、结束语

上一篇:课后作业-培训、考核下一篇:参加竞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