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2024-06-03

村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共8篇)

村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篇1

XX村“百村容貌”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改善我镇XX村村容村貌,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按照《XX市农业关于开展“百村容貌”整治村工作的通知》X人居〔2019〕X文件精神,结合我镇XX村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实际,对我镇XX村“百村容貌”整治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特制订本方案。

一、重点整治区域

XX村X组XX

二、组织领导小组

长:XX

成员:XX

XX

XX

XX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百村容貌整治试点工作,指导、监督XX村“百村容貌”整治理工作,传达、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布置工作任务,制定“百村容貌”整治措施,检查“百村容貌”整治进展工作。

三、整治内容

1、环境卫生治理。安排部署清理3组内道路两侧、沟渠两岸、林盘及公共地带积存垃圾、杂物、建筑余料等,消除卫生死角,并根据环卫作业标准,充分配置保洁人员,加大组内道路、沟渠及广场等公共地带的清扫保洁力度,以提高林盘环境卫生清洁水平。大力整治物料乱堆、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排)、乱牵乱挂等不文明现象,严格管理林盘内乱搭建、乱张贴广告、乱摆放物件等违规现象,引导居民规范摆放房前屋后及院内的农具、柴草等生产生活用品和按要求晾晒衣物,提高林盘环境秩序水平,并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及时清运、处理积存垃圾,确保形成户集、村收、镇运的规范运行方式。

2、基础设施治理。林盘内将科学配置垃圾收集房(桶)、小型垃圾收运车,合理配置保洁人员,完善林盘保洁措施。加强管网设施,并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整治修缮林盘内沟渠,及时更换整修破损的垃圾收集房(桶)、公告(示)栏等公共设施,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水平。

3、面源污染治理。

在“百村容貌”整治工作中,推进农户改管网、改厕、改水工作,大力宣传农户使用后的生活垃圾,及污水不乱排乱放。

4、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林盘环境综合卫生管理制度建设,做好我村“百村容貌”整治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门前三包”制度,以户为单位明确农户自身清扫保洁责任区域,签订目标责任书,达到环境卫生管理网格化、无盲区。民主议定环境治理标准、管理责任、考核奖惩制度等,构建完善“政府引导、支部带头、群众做主、全民自治”的居民自主管理新机制,逐步实现环境治理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5、落实责任,强化宣传。为切实推动“百村容貌”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我社区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做到分工科学合理,责任落实到位。并细化工作措施,明确任务时限,加大推进力度,力求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通过设立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开居民大会、入户谈心交流等各种有效渠道,广泛宣传“百村容貌”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教育引导我村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陋习,切实增强对此项工作和知晓度、认同感,充分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四、四、整治步骤

第一阶段:召开“百村容貌”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全面启动“百村容貌”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根据“百村容貌”整治工作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推进风貌、管网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制定村民公约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保持“百村容貌”治理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百村容貌”整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我社区认真落实整改资金的投入,设立“百村容貌”整治专项资金,在整治的不同时段分批下拨整治经费到位。

村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基本成就

1、农民增收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

“十五”期初,我市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近40万人,贫困状况甚为严重。到2009年末,通过重点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003元,净增3200余元,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到13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下降到3.5%。全市重点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

2、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市九年来共在重点村新修改造乡村公路3967.744公里,解决了182万余人行路难问题新建水池5220口,饮水工程344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4.26万;新修维修水渠22.23万米,维修水库43座,新建改造电排灌站75座,新增灌溉面积24.17万亩;有214个村实行了“三清五改”,“三清五改”户达19046户;改造卫生室、医疗所2978平方米,方便了15万人就医;改造村小27320平方米,方便了1.8万名学生就学;新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46处,文化活动室9277平方米,农民书屋213家,绿化村庄13.7万平方米。

3、产业扶贫成效显著,群众长效增收机制逐步建立。

我市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生态速生林泡桐和三清山有机绿茶这两项扶贫主导产业。至2009年底,生态速生林泡桐种植基地已达10万亩,三清山有机绿茶已达1.3万亩,有544个贫困村,34670户农户参与了泡桐和绿茶产业开发。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和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到100余项,如上饶县的油茶、毛竹、蜜蜂业,婺源的茶叶和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业,万年的生猪、大米业,鄱阳、余干的特种水产业,横峰的葛业,弋阳的年糕食品业,广丰的白云鹅、红薯粉加工业等,贫困群众从中户均年增收已达1000余元。

4、技能培训成效显著,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九年来,我市通过现场教、实地学、异地培训等方式,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6万余人次,转移就业率达98%,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户创业增收。

5、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村民参政议事氛围越来越浓。

至2009年底,全市827个重点村,有662个为一类党支部,165个为二类党支部,重点村4000余名村两委干部,全部为高中以上文化,其中30%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另外,村村都设有扶贫理事会,项目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督规划项目制定、实施、资金使用管理。村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织,积极为本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建言献策,村民参政议事氛围越来越浓。

二、主要做法

1、高位推动,领导重视。

自“十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整村推进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实行了地级领导干部挂点帮扶责任制,动员了近万名干部进重点村结对帮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开春还深入重点村进行专项调研。为全面推进整村推进工作,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进行重点督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制定并实施了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干部包扶责任制、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动抓,主管领导亲自抓,扶贫干部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我市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发展和高位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管理,措施落实。

几年来,我市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确保程序到位,狠抓项目、资金、民主政治等方面管理。

(1)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规划项目质量和效益。

项目规划制定时,我们通过上门走访解民愿,群众座谈听民声,代表表决纳民意的方式,在充分了解群众迫切需求的前提下,民主确定项目规划;项目年度计划落实时,采用群众听证会村民“恳谈会”的方式确定年度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阳光操作机制、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群众全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督促制度、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问效制度”等;项目竣工验收后,强化了后续管理服务功能。正是这一道道规范程序,一条条创新措施,一项项管理制度,确保了我市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规范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我市各级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作为整村推进工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一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上饶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各县(市、区)也制定了具体操作意见,并全面推行了报帐制,事前公示,事后公告的公告公示制,按工程质量和进度分期付款制,到户资金“一卡通”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和绩效考评等制度,严把了资金申报、审核、审批、报帐四关。二是强化了资金监管,实行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全程监督,市、县财政、扶贫部门定期检查,审计部门提前介入等措施。三是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如玉山县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降低项目工程成本,激励村民投工投劳,制定实施了“以物代资”措施;余干县、鄱阳县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一次投资保规划的目标,将本辖区的重点村按轻重缓急,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群众参与积极性等标准进行分类,每年集中资金扶持一批重点村,确保扶持一个,完成一个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任务;横峰县每年从县财政配套资金中切出部分资金,按上年度整村推进工作考核考评结果,实施以奖代补措施,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规范民主政治管理,提高村民参与度。

为激发重点村群众参与整村推进工作的积极性,我市一方面广泛宣传,提高村民知情权。各县(市、区)、乡(镇、场)、村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标语、宣传单、宣传册、宣传栏等工具,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将政策宣传到户,疑难解答到户,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组建村民理事会,工程监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使村民通过自己的组织积极为整村推进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拓宽群众建言渠道。

3、多方协调,资源整合。

几年来我市各重点村采用群众自筹、部门争取、社会捐赠、招商引资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共整合筹集各类资金9885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4226万元,部门支持15248万元,定点部门帮扶4743万元,社会捐赠1745万元,群众自筹32896万元,为推动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健康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1)积极捆绑运作项目,加大职能部门扶持力度。

我市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过程中,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乡村公路改造,农村水利建设,希望工程,新能源建设等各职能部门工作紧密结合,争取发改委、新村办、农林水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资金扶持。如婺源县中云镇霞港村四年共争取8个职能部门资金扶持680余万元。

(2)充分拓展帮扶领域,加大社会各界支持力度。

一是倡导部队帮扶。2009年我市共争取12支驻饶部队帮扶重点村12个。二是争取定点帮扶单位重点支持。各级扶贫部门和重点村干群勤汇报、多请示,并通过项目规划评估会,帮扶工作座谈会,定点工作现场会和先进典型表彰会等形式,加强联系,强化服务,得到了定点帮扶部门的大力扶持。如省住房建设厅三年就倾斜扶持上饶县四十八镇北山村350万元。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帮带扶持。“十五”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重点村干群积极整治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措施,争取龙头企业进村建基地,办工厂、招工,设立帮扶基金,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九年来,我市100余家龙头企业在480个重点村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原料供应基地560余个,招收贫困劳力务工1万余人次,扶持帮带基金94万元,带动30余万元农民参与苗木、果业、毛竹、油茶、畜禽、水产等产业开发。四是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捐资助建。玉山县下塘乡均郑村村民周芳山,创业不忘家乡,从2007年开始,投资1000余万元,兴建白茶种植示范基地1600余亩,在他的影响下,全村有50户村已种上了白茶;横峰县兰子乡兰子村村民蓝林炎,在外创业致富后,听说家乡要硬化村道,一次性捐资20万元,并表示如村里发展缺资金的话,还可再次捐赠。五是项目市场运作筹资。将部分如小水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投资大,筹资难的大型社会公共事务建设项目投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融入扶贫开发。上饶县“十一五”规划实施四年来,就投入市场运作项目24个,吸纳社会资金扶持2200余万元。

(3)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加大群众自筹、投工投劳力度。

为加大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力度,我市各重点村通过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实现项目支持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加强“一事一议”政策宣传,阳光操作项目,合理公开使用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对项目质量称心,资金管理放心,大大调动了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和筹资的积极性,形成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参与规划项目建设的喜人局面。鄱阳县古县渡乡南滨村硬化环村公路时,宣传到位,项目立项公开公正,不到三天,村民就自筹资金23万元,还主动上路投工投劳,使路面硬化工程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工。

4、突出重点,破解难题。

(1)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破解生存环境恶劣的难题。

重点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大问题。“路难行、水难饮、电不通、信息不畅,脏、乱、差”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规划实施前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市在整村推进工作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整合资源,集中资金,优先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在各地创造性实施了扶贫开发“六到户”工程,即“三清五改到户、环境绿化到户、卫生防疫到户、信息网络到户、移民搬迁到户、产业扶持到户”,各重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鄱阳县田畈街镇何彭村委会的上岭,叶家等四个村组村民规划实施前,住偏远深山,饮黄锈水,不通路,不通电,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实施移民搬迁到户工程后,四个村组386户村民全部搬迁到何彭村委会何彭新村,彻底告别了爬山越岭,肩担背挑的历史,住进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商贸兴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抓群众增收致富重点,破解增收渠道不宽,长效机制不全难题。

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重点村整村推进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市把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长效增收机制作为整村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干部帮扶、科技培训、小额信贷等多项举措,积极发展扶贫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扶持群众创业增收。几年来,我市一方面致力发展区域性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招商,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良种引进,科技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三大服务平台,示范能人带动,贫困村集体经营,贫困户参与等方式,采用租赁、承包、托管、异地开发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壮大了梨柚、速生泡桐、有机白茶三大区域性主导产业。“东茶西桐”、“村村有梨柚”扶贫主导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逐步壮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传统和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经济。如余干双港村的“丰收辣椒”、万年塘背村的“生猪”、横峰县义门村的“香芋”、弋阳芳湖村的“雷竹”、广丰石人村的“红薯”、婺源庆源村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上饶姚家村的“蜂蜜”、德兴港首村的“兰花”、玉山县均郑村的“白茶”、鄱阳胡赵村的“特种水产”、铅山南耕村的“毛竹”。这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和兴盛正逐步引领贫困群众创业、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抓基层组织建设重点,破解村两委班子软弱焕散的难题。

规划实施前,文化素质低,能力弱,年龄大,战斗力不强,群众关系紧张是重点村两委班子普遍现象。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确保整村推进工作顺利实施,我市各地一是借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东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年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肯干事、会创新的人才选进重点村“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采用党校轮训,集中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学习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帮助分析本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破解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了重点村干部驾驭能力和管理水平。

(4)抓农民整体素质提升重点,破解素质低,技能差,就业难难题。

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务工技能差,就业门路窄是贫困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为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整体素质,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技能,我市一方面着力抓好重点村群众技能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贫困劳力,采用“上门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师深入重点村现场培训;对外出务工贫困劳力,实行异地就近方式,抓好进园区,进企业,进务工现场培训。对在家务农,缺技术的贫困劳力集中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彻底解决农民工就业难,务工难,门路窄的难题。2009年7月我市在江苏省苏州市蠡口挂牌设立首个“雨露计划”省外培训就业基地,当年培训1061人,转移带动就业1500余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如引进速生丰产林泡桐新品种“9501”,茶叶新品种“有机白茶”,推广高产油茶种植新技术,三角帆蚌繁育新技术等。

(5)抓扶贫开发档案资料管理重点,破解重点村资料不齐、档案不全、管理混乱的难题。

“城中村”改造难题及解决方案 篇3

一、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难题

(一)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基层政府统筹难

在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中,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工作。在平衡村民和开发商之间利益时,既要让开发商获得一定的利润,又要对拆迁的村民进行合理安置,因而容易成为多种矛盾的焦点。从现实情况看,村民在得到赔偿后,为获取更多利益,往往寻求途径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当诉求无法实现时,便会采取政府上访、阻拦施工等方式宣泄不满情绪。在开发商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中,村民既不能从参与项目建设中获利,也不能参与住房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只能被动地选择开发商提供的若干方案。通常情况下,政府往往采取提高容积率的做法来平衡各方利益,但却带来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建筑密度过高、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承载过大和城市景观欠佳等问题,影响城市发展整体质量。

(二)改造现实困难多,政府后续监管扶持难

“城中村”居民在拆迁前每月均有较为稳定的房租收入,对他们而言,等待回迁时间越长,房租收入损失就越多。为了缩短回迁时间,政府允许开发商在建设安置房时在符合规划、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先行动工,后补手续。这一做法虽减少了部分安置压力,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审批监管程序,致使部分开发商擅自调整规划方案,造成住房品质难以保障、回迁时间无法确定等问题。另外,手续不全的改造项目因无法通过听证,享受不到商务部门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给改造项目带来难题。

(三)开发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政府融资平台搭建难

目前,国内“城中村”项目开发较为常见的融资渠道有银行贷款、信托融资“建设—移交”等方式。这些融资方式普遍存在融资平台较低、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成本较高且规模受限等问题。据调查,大部分开发企业的安置房建设资金较为紧张,随时可能出现资金断链的风险。实际操作中,部分开发商无法一次性向村民支付拆迁赔偿款,便以20%~30%的年利息向村民进行借贷,一旦开发商资金断链或信用失范,便会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四)村民转变为市民,政府面临新难题

现行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虽然坚持有形改造与无形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将村民纳入城市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中,但因缺少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无法有效保障村民在拆迁后的生活。在现实工作中,政府较多关注的是补偿金是否偏低,是否准时足额发放到村民手中等问题,较少关注村民如何合理支配补偿金。据调查,部分村民在凭借拆迁补偿富起来后,抛弃了原有的致富模式和社会观念。“城中村”改造之后,如何转变村民身份,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政府面临的新难题。

二、“城中村”改造解决方案

(一)打破行政區划藩篱,实现多种安置并行

按照“政府主导、区域统筹”原则,建议在今后“城中村”改造建设中,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安置方式,依据改造村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将原址安置、异地安置、合并安置等方式相结合,必要时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跨区域安置村民,确保村民利益的实现。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监管扶持力度

首先,逐步完善城改项目手续,对安置先行的城改项目进行联合预审。其次,对房企的资质和实力进行前期审查;对部分高息借贷的房企,要跟踪调查;对违法建设的房企,要加大处罚力度。再次,扩大区级政府融资平台,加大银企合作力度。最后,前置商业网点规划听证程序,积极扶持城改项目,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和社会资本。

(三)村民有序参与建设,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有序引导村民参与“城中村”改造附属工程建设,变村民的被动拆迁为村民的主动建设,丰富村民参加“城中村”建设形式,让广大村民在主动建设中真正感受到“城中村”建设的意义;畅通村民诉求表达渠道,有疏有堵,正确对待村民的合理诉求,推动城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互惠共赢。

(四)大力加强教育引导,确保村民真正融入城市

积极教育引导村民培育正确的财富观、就业观,大力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和发展实体经济;给予村民职业培训、专业指导以及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积极帮助村民提高劳动技能;通过集中归并、资产量化、统一经营等形式,变村民为股民,实现集体资产产权变股权,让村民持久合理地分享到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收益,真正融入城市。

×村救灾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SHX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救灾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以自力更生为主,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和发动灵口村群众切实做好救灾重建工作,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促进LK镇的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二、工作时间:200*年10月21日——200*年1月20日,为期三十天。

三、实施方式:下派工作队脱离原单位工作,自觉服从LK镇党委、政府领导,直接驻村参加救灾重建工作。

四、工作任务:

1、协助***村“两委会”向受灾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救灾方针、政策,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干苦干,依靠自身力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协助***村“两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救灾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救灾工作积极有序进行。

3、协助***“两委会”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使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保证。

4、帮助受灾群众搞好生产自救工作,尽量增加农民收入。

5、协助***驻村搞好水毁房屋、水电路基础设施、水毁农田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

6、协助***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政务(村务)公开等农村各项规章制度。

7、协助***村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推动所驻村经济尽快发展。

五、实施步骤: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23日—10月25日)。宣传动员,查灾摸底,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10月25日—11月10日)。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完成秋播500亩,产业结构调整400亩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11月11日—12月25日)。修复水毁农田、道路及水电设施,安排危房、倒房户的折、迁、建工作,规划新迁户、原基修建户庄基,做好重建项目的规划和申报。

第四阶段:(11月26日—1月20日)。协助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总结工作。

六、工作重点:

1、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使其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保证。

2、搞好水毁房屋、农田、水电路等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

3、完成秋播小麦500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400亩,积极发展黄姜、柴胡等主导产业。

七、具体要求:

1、各位驻村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下派干部驻村救灾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各驻村干部要自带生活费、被褥等生活用品,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不怕苦、累、脏、险,与所驻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得搞特殊化;驻村工作中要自觉服从乡镇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接受锻炼和考验,树立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

3、积极服从LK镇党委、政府对下派干部工作的领导,积极参加下派干部临时党组织生活,在工余和雨天安排专门时间学习,各项工作要统一安排,严格要求,发挥党组织在协助救灾重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救灾重建工作结束时,每位下派干部都必须写出工作和思想总结,为乡镇党委要对每位下派干部的工作表现做出鉴定提供依据。

LN县会计管理局下派工作队

驻××村工作队实施方案 篇5

惠民生活动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意见》(藏党发„2011‟18号)、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全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实施方案》(藏强基组办„2011‟5号)、《中共拉萨市委员会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通知》(拉党发„2011‟3号)和中共堆龙德庆县委员会关于印发《堆龙德庆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堆委„2011‟90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且以习近平同志出席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活动期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以热地同志为组长的中央代表团拉萨分团一行在××村视察期间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剖解难题,认真解决影响基层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和影响基 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为推动堆龙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总体目标。切实增强群众观念,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积极探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为农牧民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完善基层党员和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带着真情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真正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见到党的干部、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温暖。

2、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使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更加贴切实际、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方便干部群众参与。

3、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手段,使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 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拉萨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宣传全区党委和市委工作会议、全区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央关于对**集团斗争的方针和区、市党委关于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党的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牢固干部群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坚固思想防线,使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分裂**是祸、团结稳定是福”的道理,不断增强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委会的职能作用。大力创建“五个好党支部”,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村党支部的党(团)员队伍建设,把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党)团队伍当中,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做好妇女组织建设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西藏,明辨是非、反对分裂破坏、维护社会稳定。

(三)推动村经济发展。帮助农牧民群众转变观念,教育引导群众依靠劳动致富,克服“等、要、靠”的思想,增强群众致富愿望,提高群众创业热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村当前情况,结合本村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帮助 村、群众理清思路,引导农牧民群众多途径、多方面发展经济、发家致富。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动上门走访,主动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生产、谈稳定、展宏图;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宣传民主、法治、国家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提高农牧民群众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抓好村和谐建设,解决干群、村企、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筑牢干部群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思想防线,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帮助群众解决突出问题,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实质问题,真正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解决影响基层和谐稳定方面的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办事不公、简单粗暴等问题,端正干部工作作风、不作为等工作态度、工作思想问题。

三、工作安排

10月19上午,我县召开了各驻村工作队动员大会,标志着全县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正式启动,今年初入驻××村的驻村工作组就地转为驻村工作队,并调整充实了4名队员,于10月20日正式入驻××村开展工作。驻村工作 队在未来一年内的工作计划,将分为四个工作阶段,每一季度为一个工作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2010年10月-12月,与村“两委”干部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驻××村的村组成、村委结构、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然小组情况、群众家庭、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党员大会、入户走访调查、发放便民联系卡、理清村委的“三资”状况等各项基本情况,为下一步驻村工作理清思路。

第二阶段:2012年1月-3月,利用藏历新年这一喜庆的日子走访慰问老党员、孤寡老人、低保户等困难家庭,送去党的温暖,增进同群众间的感情,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群众的一些杂事、难事,让大家过上一个祥和喜庆的藏历新年。

第三阶段:2012年4月-6月,对农牧民群众进行全国“两会”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惠民政策、民族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宣讲,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刻、细致的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了解惠民政策,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积极争取部分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为村里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努力帮助农牧民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农牧民群众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的新观念、新思路,结合多方实际、多渠道引进技术,发展本村经济,拓展村经济体制结构,增加群众再就业能力。

第四阶段:2012年7月-9月,一年的工作总结阶段,形成书面材料并上报。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帮助本村群众解决一些急事难事,继续帮助发展本村经济,并逐步理清驻村工作事项,总结驻村工作的经验和过失,在下一年驻村工作中继续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堆龙德庆县驻××村工作队

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篇6

根据镇党委、政府要求,为了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全村人民的生活质量,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四清、三基、二统、一化”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我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村委领导,全民参与。村、组两级切实加强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领导,发挥全体村民的主体作用。

*.先清运后清扫,先治脏后治乱。先清运历史遗留垃圾,再进行大清扫,消除卫生死角。

*.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实行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环境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整治行动与宣传发动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村环境状况达到“四清、三基、二统、一化”目标,并通过市县乡验收。

*.“四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

*.“二统”即农村垃圾统一分类处置、集镇污水统一集中处理。

*.“三基”即农村基本不见垃圾、基本消除村中道路、屋前、屋后基本完成。

*.“一化”即路边、屋边、水边绿化,在房前屋后,村道边植树造林,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达到美化村庄,净化空气的目的。

四、工作方法

*.大宣传:村召开全村党员组长动员大会,各组召开村民大会,县、乡办点干部、支、村两委干部、党员组长深入各组、户做好动员、劝导工作。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和致农户的一封信,发动全体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大清扫:发动全村党员、组长、保洁员开展卫生大清扫。首先带头清洁好自家房前屋后,整理好庭院杂屋。

*.大清运:村里组织人员将历史遗留的垃圾全部清运处理。

*.大评比:把检查结果在评比栏公布并进行奖罚,充分调动组长、农户的积极性。

*.大检查:由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对全村卫生进行检查,发现卫生死角或清扫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清除。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与单位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在整改过程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动过问,确保所出现问题能得到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并全面掌握整改工作情况,保证整改工作有效完成。

(二)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牵头整改单位要主动加强与相关责任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召开研讨会议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相关责任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从整体出发,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及相关单位做好工作,齐心协力完成整改任务。

(三)积极回应,正面宣传

要高度重视对整改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村委公告栏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广大群众通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强化监督,扎实整改

村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篇7

国内某市是移民城市,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 原有的村落形成了一个特殊区域--城中村, 以往城中村的GSM网络覆盖主要通过不断增加宏站, 并在个别弱覆盖区域安装直放站进行解决, 但随着楼层的不断加盖, 出现了低楼层普遍存在弱覆盖的新问题。从无线角度来看, 城中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建筑, 但覆盖解决又不能照搬一般高楼大厦的室分系统进行设计, 根据该市城中村问题的实际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室外分布系统的优劣, 对城中村这个特殊场景下的深度覆盖制定出了一套综合解决方案。

二、城中村常规覆盖方案及问题2.1城中村覆盖特殊性及必要性

城中村是进城务工人员热门租住区, 所有建筑物都在不断的改扩建, 肆意挤占周围空间, 许多出租房连通风和采光都成为问题, 移动通信网络更难免出现大量覆盖盲区。

简单而言, 城中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建筑, 高楼层和普通的村落差异不大, 而受到众多墙体遮挡的低楼层, 则类似于大厦地下楼层。但由于无线信号不同的传播损耗、宏站对高楼层的良好覆盖、不同的话务模型、管网铺设困难、众多的业主等特殊性, 城中村低楼层的覆盖解决无法照搬高楼大厦的室分系统设计策略。

移动通信网络已经迈入3G时代, 并在积极向LTE演进, 但大量用户仍在使用仅支持GSM网络的终端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尤其是城中村用户消费能力相对较弱, GSM终端占比更高。综合而言, 研究解决城中村的GSM网络覆盖问题在近几年仍有重大意义, 未来仍可作为LTE网络的补充。

2.2常规覆盖方案及其局限

解决城中村覆盖问题的常规方法是通过宏蜂窝基站进行广度覆盖, 通过微蜂窝进行主要街道覆盖和话务热点吸收, 通过直放站对局部弱覆盖区域进行深度覆盖。

由于楼房高度密集, 宏蜂窝直射信号将受到内外墙、屋顶、楼板等阻挡, 随着楼层降低, 信号急剧衰减。微蜂窝基站输出功率较低, 对城中村蜿蜒曲折的街道覆盖能力有限, 仅适用于少数商铺较集中的街道。

直放站安装相对简便、但由于存在不能增加系统容量、增加基站底噪、缺少监控手段、高隔离度要求等问题, 实际可安装数量有限, 衍生覆盖效果不佳, 解决深度覆盖的能力也有限。

通过多年建设, 城中村高楼层 (四层及四层以上) 的覆盖问题已基本解决, 但由于楼房的不断加盖导致低楼层弱覆盖问题不断蔓延。为了吸引租户, 在楼房低层弱覆盖问题无法得到运营商快速响应后, 房东普遍私自购买安装廉价黑直放站, 由于黑直放站缺少低通滤波单元, 城中村及周边的宏基站均受到强上行干扰, 影响覆盖城中村及周边的基站的各方面性能指标, 如掉话率、接通率、上行质量等。城中村GSM网络则陷入了一个“私装直放站→上行强干扰, 通话质差→更多的私装直放站”的恶性循环中。

三、城中村深度覆盖解决方案3.1覆盖方案设计

首先在城中村严格贯彻立体多层网这个基本策略。立体多层网是指由室外宏站提供整个地区的基本覆盖, 保证该区域的服务接入;街道站服务热点话务地区并控制小区重选;室内覆盖及深度覆盖主要吸收室内话务量并保证服务质量。多层网的建设伴随相对较高基站的调整、街道站及室内覆盖、深度覆盖的新增逐步完成。

针对城中村内部场景可以简化为高层宏站和低层覆盖两部分。受基础承重等条件约束, 城中村楼高大部分在六~八层, 以四层为界高低楼层分而治之, 可以简化规划工作。高层部分, 由宏站进行覆盖, 这部分规划和常规乡村规划相同。而低楼层部分, 由于常规的微蜂窝基站和直放站解决低楼层的深度覆盖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将整个村落的低楼层视为高楼大厦地下楼层, 通过分布系统来进行覆盖, 这也称为室外分布系统, 由于城中村这种特殊场景下无线信号的传输损耗不同等特点, 决定了室外分布系统需要采用和高楼大厦的室内分布系统不同的设计策略。

3.2链路预算

以一个典型的中等规模城中村为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例如某村落面积约0.13平方公里, 共有374栋房子, 平均每栋占地348平方米左右, 考虑一般房子为长方形, 以及平均前后各半米的楼间距, 该村落主要户型为16米×20米, 和实际对典型楼房的测量值基本吻合。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公式为:Pathloss=32.44+20lgf+20lgd, f为频率, d为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距离。

计算城中村场景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 考虑16米×20米的典型格局, 综合考虑格局差异, 一般横纵方向的直射距离均不超过30米, 则GSM900城中村场景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约61d B。

城中村的房子主要用于单间出租, 房子格局多为曰字形, 房间普遍宽度在2~3米并开有1米左右宽的窗户, 窗户安装金属防护栏杆。如果以四栋典型楼房形成的田字为基本单位, 在四角和中心点各布置一个天线, 天线安装位置略高于一楼天花板, 则1~3层的大部分房间, 均有通过窗户的直射和反射信号进行覆盖, 而三层和一层的楼道中部可能不存在直射径, 需要对反射、绕射和穿透信号进行计算。

无线电传播的反射和绕射常用COST231-Hata模型预测, 建筑物的穿透损耗主要取决于入射角和建筑物的材料特性。室内的电波分量是穿透损耗和绕射损耗的叠加, 由于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入射波的方位角问题, 使得通过决定型模型量化室内外电平差难以实现, 因此城中村室内电平预测需要引入尝试法。通过对某村进行大量现场室外和室内采样测试的对比统计分析, 某市城中村一至三层的室内接收场强一般比同位置室外接收场强低13~30d B。

考虑上下行链路平衡, 分布系统的天线口总功率典型设计值为15d Bm, 考虑快衰弱保护、慢衰弱保护和噪声保护等因素, 覆盖区边缘场强即室内最小接受功率应高于-80d Bm。前面计算城中村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约61d B, 那么从天线口到终端允许的最大损耗值约33d B, 略大于覆盖边缘要求的30d B。系统演进方面, 3G和LTE系统普遍采用2GHZ左右的频率, 其直射和绕射损耗比GSM900系统平均高5~7d B, 计算出边缘覆盖缺口在2~4d B左右, 这部分缺口可通过TD-SCDMA和LTE更加优异的系统性能弥补, 因此天线分布满足边缘覆盖要求。

3.3分布系统规划

3.3.1天线数量估算

要取得较好的深度覆盖效果, 需要整个村落统一施工, 但由于存在工程经费等各种资源不足问题, 往往无法整个城市全部村落同时开展, 因此需要对各村的工程规模进行估计, 以便选择整治对象。分布系统中的工程规模估计主要困难是天线数量估算。

结合某市实际情况, 总接出天线数量简化估算方法。统计村子面积s, 以典型楼房面积q为基本单位, 计算典型楼房数量N=Roundup (s/q, 0) 。考虑楼房格局的差异性, 小型房屋组合成典型楼房, 大型房屋则进行分割, 通过将村落等效为方形, 将预估室外天线数的公式简化为:天线数。根据前面建模的某村计算平均约2.5栋房子一个天线。此外大型房屋的高楼层和楼层中部通常也存在覆盖问题, 需要考虑建设简单室分系统, 每层安装一个天线, 每栋需要7个室内天线。在预估阶段, 通过计算大型楼房的数量, 计算总体需要室内天线=大型楼房数×7。超大型的楼房则单独考虑设计一套室分系统, 不在此进行考虑。

3.3.2分布系统选择

分布系统主要分为光纤分布系统、铜轴电缆分布系统、和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由于泄漏电缆价格高昂, 后者很少使用, 不作讨论。某地市采用的主要光纤分布系统主要有:远端微功率系统、Flexi MCPA拉远。

将分布系统的传输线分成主干和分支, 远端微功率系统均使用光纤, Flexi MCPA拉远分别使用光纤和馈线, 铜轴电缆分布系统则均使用馈线。主干传输线方面, 远端微功率系统和Flexi MCPA拉远系统可通用, 分支传输线方面, 铜轴电缆分布系统和Flexi MCPA拉远系统可通用。

选择系统主要考虑因素有:主干线路管线铺设条件, 分支线路管线铺设条件, 是否有新增基站设备需求, 宏基站距离分支起点距离, 分支数量等, 最后结合费用方面的考量最终决定。综合而言, 在没有管线铺设条件和费用限制的情况下, 铜轴电缆分布系统用于分支少的小村落, 或者有较多近距离宏站可耦合信号情况;在分支较多且无增加基站设备需求的区域, 考虑远端微功率系统;在分支较多且有容量需求的区域, 直接增加Flexi MCPA拉远系统。

3.3.3详细规划

对选定开展深度覆盖解决的村落进行详细规划。

首先进行全面步行测试, 开展扫楼行动摸查各楼房覆盖情况。需要评估高楼层覆盖情况, 不足部分勘察增补宏基站, 完善高楼层覆盖。对结构较复杂损耗可能超预算的部分进行详细勘察, 同时摸清是否自建分布系统等情况, 尽可能和业主进行沟通, 评估管线施工协调困难。

综合考虑预估的系统分支数、宏站的分布、施工条件、业主态度、话务容量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分布系统, 规划每套系统的覆盖区域。某市通常以35个天线组成一路分支, 超大型的楼房自成一路分支。

由于宅基地的固定, 城中村平面格局变化较小。通过网络架构设计中的分层处理, 在缺少城中村数字地图时, 可以利用公开的卫星图生成平面图进行规划, 根据选择的分布系统, 结合步行测试和扫楼勘察情况设计线路走向及天线安装位置。

3.4工程优化

为便于施工, 各系统均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但集中供电和光纤传输只能减轻协调难度, 并不能解决所有走线问题。实际施工中, 规划人员需要持续跟踪,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设计。同时需要通过和村委会、电力部门、或110监控等部门协作, 减轻物业协调难度, 解决供电和传输的管道线缆铺设难题。

分布系统开通后的工程优化阶段, 除设备调测、参数优化、规划效果验证等常规工作外, 重点是开展私装直放站的关替。普通楼房的直放站协调直接关闭;大型楼房如果已有室内简单分布系统的, 进行评估和整改, 摒弃八木天线和直放站, 直接将分布系统接入系统;超大型楼房, 则在新设计的分布系统完成后, 整个作为一路分支接入系统, 并关闭私装直放站。部分异形楼房造成的覆盖差异, 个别仍存在弱覆盖的区域, 则设计增补天线完善覆盖。

3.5参数设置

由于城中村普遍话务密度较高, 频率复用较紧张, 为保证较好网络质量, 需要通过立体多层网策略来缓解。城中村的高层采用普网的高层频率, 低层则是指街道站和独立扇区信源的分布系统, 使用街道站和室内层的频率。

参数设置方面, 考虑城中村内用户大多是步行移动或静止的特点, 加大测量窗口和判决采样数, 通过修改小区选择参数, 提高低层小区的选择优先级, 增加分布系统的话务吸收。邻区切换参数方面, 同层之间的切换采用功率预算切换进行衔接;高层往低层通过伞状切换, 低层小区覆盖电平高于-80时, 就由低层小区服务, 用户移动到低层弱覆盖或质差区域时, 通过电平或质量等紧急切换回高层, 保证覆盖的连续。

四、实施效果

国内某市从2010年开始大力开展城中村深度覆盖工程, 最初在几个村落中各选择一个区域分别采用不同分布系统进行试验, 系统投产初期取缔了一批黑直放站, 安装天线周围的楼房覆盖明显得到提升, 相关区域的网络性能得到改善, 但不久出现网络性能下滑甚至低于系统实施前, 用户投诉明显增加等问题。通过现场勘测, 发现由于设计时主要关注安装黑直放站的楼房和电平较弱的巷道, 导致天线布设不足, 安装天线和没安装区域产生鲜明落差, 此外对城中村深度覆盖场景的链路损耗估算不足, 部分大型楼房外安装了天线, 内部仍存在弱覆盖问题, 由此导致已协调关闭的黑直放站重新开启, 或挪位安装, 并出现大量新增黑直放站, 网络性能再度恶化, 用户不断拨打客服热线投诉弱覆盖问题, 以期运营商为其安装设备。

深入勘察个别情况保持较好的区域, 结合无线通信原理, 初步制定出本套解决方案并应用到后续的工程设计中。通过抽样统计开通前后的指标, 覆盖方面明显改善并达到预期, 通过步行测试对比, 相关区域的巷道和室内的覆盖率分布提高7%和9.3%, 相应的通话质量也明显改善。平均上行干扰强度明显下降, 掉话率从1%降低到0.6%, 网络性能得到整体提高, 客户感知改善明显, 城中村区域内用户网络类投诉降低43.5%。随着网络质量的改善, 网络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对比前后区域整体业务量 (语音+数据) 增长明显, 其中语音话务量增加7.16%, 数据流量增加49.12%,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个月的观察, 已实施系统区域的网络指标保持稳定, 并随着周边新系统的开启, 以及后续优化的开展不断改善。

五、结语

根据国内某市城中村建筑情况, 将建筑物以四层为界分成高低两层, 采用GSM分层覆盖设计方案, 平面化深度覆盖问题。通过建模、统计分析、和尝试法等方法进行链路预算, 制定满足边缘覆盖要求的天线布设的田字方案, 得出估算天线需求的简易公式。通过对比不同分布系统的优缺点, 为深度覆盖的详细规划提供选择依据。最后结合某市GSM网络运维经验, 提出城中村深度覆盖场景中, 工程优化中参数设置的特殊考虑。

该深度覆盖解决方案是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 并在国内某市城中村覆盖解决工作中得以验证,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未来的应用中, 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对该方案进行修正。同时, 该市目前也开始在不同区域试验分别引入TD-SCDMA和LTE系统来开展深度覆盖, 取得了较好试验效果, 为城中村深度覆盖提供了新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韩斌杰, 杜新颜, 张建斌.《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 (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12月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GSM网络无线规划与优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6月

[3]戴源, 朱晨鸣等.《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6月

创新工作方法 提升整村推进水平 篇8

江西省龙南县有效贯彻落实上级的扶贫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等措施,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不仅加快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步伐,而且促进贫困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创新绩效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

为提高重点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认识,引起他们对工作的重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龙南县在2006年出台的《龙南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制订下发了2008年度重点乡镇、重点村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考评得分与下一年重点村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考评前3名的重点村增加下一年度资金。2008年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兑现了奖励,对工作积极主动、高标准完成2007年度扶贫开发任务的杨村镇五星村、东江乡新圳村、夹湖乡花树村分别奖励了8万元、6万元、4万元。由此激发了基层干部的争先创优意识,形成了“以考评论成效、以成效争扶持”的资金投入良性竞争机制。

农民群众是推进扶贫开发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干部有了积极性远远不够,真正的主体还应落实在农民群众身上。我县扶贫开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组织作用。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强化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我县在《重点村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中把群众参与度量化成具体指标进行考评,占重要分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走访群众、与群众座谈、项目监督小组全程监管等形式,提高群众对村级规划、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贫困农民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鼓励他们出谋、出资、出力。如我县武当镇大坝村高排路理事会在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实施项目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坝村高排组为争取把高排路硬化列入当年扶贫项目,早早地成立了高排路理事会,还把理事会成员的合照粘帖在宣传栏上,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多次召开户主大会,集体讨论解决缺口资金、无劳动力等问题的办法。在他们的组织下,村民们踊跃捐款,男女老少积极投工投劳,累计捐款3万多元,投工600多人次,把路基工程完成。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县扶贫项目自筹资金达98.9万元,投工投劳13357个工日。

二、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形成整村推进强大合力

扶贫资金是有限的,贫困乡村群众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要想把项目做大做优,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就要想办法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为此龙南县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的作用,多渠道整合资金。一是争取定点扶贫单位的重视和帮扶。积极与县委村建办、新村办沟通协调,争取了26个县直、驻县单位挂点16个重点村,有的重点村多达5个单位,年内与16个重点村取得联系,开展了帮扶工作的省、市、县各级单位共有30个。通过勤督察、发通报、广宣传等措施,定点扶贫单位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据统计30个单位到位帮扶资金57.9万元,帮扶物资折款2.1万元,帮助争取项目2个、资金19万元。如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2008年支持临塘乡临江村扶贫资金17.3万元。二是捆绑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是其它涉农部门的工作难点。财政扶贫资金充当起“粘合剂”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各部门和行业的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做好整村推进工作。县扶贫办与交通、水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共商计谋,为共同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形成合力。2008年,捆绑交通、水务、卫生、组织等部门资金253万元实施道路、改水、改厕、村部建设等34个项目。三是鼓励动员非公经济参与扶贫。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促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利用农村资源与非公企业资源互补的优势,在全县开展了村企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全县参与村企结对共建的45家非公企业中6个企业与5个重点村结成对子。已累计向结对的重点村捐赠帮扶资金69.6万元,为结对村开发项目3个。

三、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是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龙南县围绕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高效益的目标,在管严用活上下功夫,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扶贫效益。

1、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县财政统一设立一个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直接从国库支付到施工单位账户,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消耗,有效地防止了专项资金滞留、挪用、渗漏的现象。我县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两次付清到位,即项目由施工单位全额带资完工,经竣工验收和项目审计后,一次性支付财政扶贫资金的90%,剩余10%作为质量保证金,在一年后支付,明显加快了施工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项目提前申报制。我县在项目申报上突出“启动早、把关严”,对规划内群众参与度高、要求迫切的项目,或是水利、桥梁项目需要利用冬季枯水时节实施的,重点村通过会议讨论确定项目,经公示后,提前向县扶贫办申报。扶贫办安排专人实地踏勘、调研,指导做好项目设计预算后,批复提前实施。我县在严格执行项目三级申报的基础上,灵活把握了项目启动时间,既严把了立项关,杜绝人情项目、套取项目,确保扶贫资金用在群众最急、最盼的地方,又为尽早完成项目、尽早发挥项目效益赢得了主动。在2008年的32个扶贫工程项目中有17个项目实行了提前申报,实现了所有工程项目在当年年底竣工验收。

3、招投标制。扶贫项目的设计、预算、招标须知经技术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县监察局审批后,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邀请招标或公开招标,投标单位都必须具备建筑施工总承包三级(含三级)以上施工资质,开标会除项目单位、扶贫部门参加外,纪检、技术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项目监督小组共同参与,有效杜绝了工程项目串标、围标现象,通过竞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金。

4、项目监督制。我县在扶贫项目实施前后、各个环节、整个过程都加强了监督。一是坚持项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所有财政扶贫项目在上级批准下文后,在县电视台、县人民政府网上公示。重点村将申报项目情况、资金批准情况、招投标情况、项目验收情况等在村务公开栏和居住集中的地方向群众公示,取得群众支持和参与。二是项目监督小组行使监督权。为让广大群众参与项目监管,选举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赋予监督小组“三权”,即知情参与权、向上汇报权、签字认可权。他们全程参与监督项目申报、招投标、隐蔽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和发票审核。如东江乡新圳村实施寨下公路硬化项目,监督小组跟随施工队上下班,对材料进场、原料配比、施工工艺等严格监督,百般挑剔,施工队不厌其烦,超标准完成项目。项目完工后,项目质量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三是加强督查。县扶贫办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名义向项目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限期整改。通过层层相互监督,保证了资金全额用在项目上和较好的工程质量。

5、工程结算送审制。项目完工后,县扶贫办、技术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村项目执行小组、监督小组等组成扶贫项目验收小组进行竣工验收,做出工程结算书。工程结算书须经村委会同意、乡(镇)政府认可、县扶贫办审核后送县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心进行审计,最终公认的数据以审计报告为准。工程经过专业部门审计,都核减了工程量,为节约资金严把了最后一道关。2008年32个扶贫工程项目经审计节约了7.6万元资金。

2008年16个重点村共完成规划项目68个,投入资金707.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项目41个、资金209万元。硬化水泥道路 34.1公里,新建桥梁3座,新建水坝6座,修建水渠2410米,铺设饮水管道8630米,改水1125户,改厕784户,新建村部2座400多平方米,明显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大型种养基地6个,引导农户种植脐橙、李、桃等果树面积1500亩,1200多农户种植蔬菜2400亩,460户农户养殖生猪,年出栏生猪2.9万头,大力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贫穷落后的重点村正迈大步走向富裕文明。

[作者简介] 袁晓徽,女,江西省龙南县扶贫办主任;邓淑琴,女,龙南县扶贫办工会主席。

上一篇: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写爱护植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