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

2024-09-13

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8篇)

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1

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

尊敬的领导:

您好!有机会向贵单位递送自荐是我的荣幸,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在庆幸之余更要感谢您在工作之中给予阅览。

我是XX大学经济法系应届毕业生。我们经济法系自设立至今虽仅有十年,但在一所理工大学里却显示出了她的活力与生机,是校园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亮点。经济法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他们正兢兢业业地工作,我身为学院的一员,为此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毕业生自我鉴定《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转载自 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作为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理工科优良的作风,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不能自比千里马,便我相信您一定是伯乐,选准您的千里马。希望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让单位满意,让您满意!

此致

敬礼

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总结过去,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我校是一所理工学校,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理工科优良的作风,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我不能自比千里马,便我相信您一定是伯乐,选准您的千里马。希望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让单位满意,让您满意!

对不起,只有本站高级会员才能阅读这篇

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2

收录日期:2012年6月13日

一、制定和完善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立法滞后, 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 立法机关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一) 增强《就业促进法》的规范性。

该法应明确政府的法律责任, 由于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与各种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应当清晰明确, 各具体责任种类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及后果亦应当确定。另外, 《就业促进法》中只规定了政府的刑事和行政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导致求职者利益损害的, 应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因此应将民事责任作为政府责任的一种形式。

(二) 将大学生失业保险待遇明确规定为国家给付义务。

《就业促进法》首先应将大学生失业保险的功能确定为保障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该法中需要明确将大学生失业保险待遇确定为国家的给付义务, 对大学生失业保险体系做出框架性的规定, 为今后大学生失业保险专门立法起指导性作用。《就业促进法》中失业保障制度里要对权利、义务、责任等做出规范化规定, 同时针对《失业保险条例》未涉及失业保险基金中基本生活保障开支和再就业开支的法定比例, 应具体规定, 避免出现某些特殊情况而挤占再就业基金。

(三) 充实和完善《劳动法》相关内容。

要明确增加“就业权”的具体内容, 为穷尽就业权侵权的外延, 需要采取开放式的界定模式, 即在列举种类之后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就业权侵权”兜底, 以备司法扩张解释之用。不仅要赋予大学毕业生享有就业权利, 还应享有其他相关权利, 如接受就业指导权、被推荐权、户口档案保存权等。同时, 还需要明确侵害大学生就业权的法律责任。从保障就业权的角度看, 必须明确用人单位侵害就业者, 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尝试增加刑事处罚的内容, 也可以尝试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

(四) 明确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原则, 并且提升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立法层次。

首先需要明确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保障原则, 即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原则、反创业歧视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为总立法原则,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立法提供指导思想。同时, 细化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的具体措施, 给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大学生创业权利特别保护。我国各级政府应以保护大学生创业权益、实现扩大就业为目标, 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立法机关要制定专门法律, 将有关的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 明确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用法律理顺创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使促进创业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避免了随意性,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充实大学毕业生就业争议的司法救济途径

(一)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 规

定劳动争议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先裁后审的程序, 不允许自由选择, 此处亟待改进。因为这种程序对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不公平, 如果毕业生对仲裁不满而要继续诉讼将会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 他们很难承受得起这种耗费。很多案件即使最后胜诉, 也未必得到应有的补偿。因此需要赋予当事人自由选择权, 仲裁还是诉讼, 由当事人自己选择, 而且一旦选定其中一种处理方式就不允许再选择其他的处理方式, 最终实现裁审各自终局的目标。

(二) 改变我国现有诉讼方式处理劳动纠

纷处置的弊端, 为正在求职中的大学毕业业提起诉讼创造便利条件。在相关证据的举证能力方面, 大学生求职者同用人单位相比显然处于弱势地位, 经常出现因举证不力而导致败诉的状况。为了显示法律对弱者的特殊保护, 有必要对就业争议的民事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体现诉讼公平。法院机构的设置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借鉴国外的经验, 建议我国在各级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劳动庭, 适用专门的程序来处理劳动就业争议案件。对于劳动就业争议处理的程序, 重在简捷和快速, 以方便当事人通过诉讼方式及时、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委员通常都是等

到劳资双方矛盾激化后方才介入, 基本不涉及预防。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侵权行为的预防。由于大学生具有受教育者和一般求职者的双重身份, 因此有必要扩大调解组织的范围, 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都应当参与到基层调解组织中, 建立跨区域、跨行业、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调解范围覆盖本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和高校, 有效发挥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三、强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一) 设立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的专门机构。

大学生的受教育者和一般求职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大学生就业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国可以尝试设立具有独立性的保护大学毕业生就业权委员会, 代表大学生求职者争取权益, 一旦与用人单位调解失败, 可以代表他们向法院提出诉讼。我们还可以参考借鉴国外的经验, 建立受理大学生劳动 (就业) 争议的专门执法机构, 在诉前对侵害就业权申诉案件进行调查、协商、调解和处理。

(二) 完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强化劳动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力度。

针对我国当前用人单位用工违法、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受侵犯的现状, 有必要强化劳动执法保障。应该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劳动法律监督体系, 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和执法队伍, 给予必要的物质经费保障。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有效行使监管职责。劳动执法部门通过巡查、举报、专查等方式, 积极主动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 对违法者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 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各级监督部门不仅要对用人单位的各种歧视性行为实施监督, 还要对用人单位的用工制度进行审核。此外, 还要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 完善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体系, 在全国各地开通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

参考文献

[1]张凤, 赵敏.大学生就业与发展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邓佑文, 许志刚.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8.

[3]李淼, 张艳华, 徐盼.大学生就业困境之法理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08.11.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就业体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影响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主要的原因。而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则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这一点对于企业招聘人才及大学生就业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高校毕业生的法律素质

首先来讲,高校毕业生的法律素质不高是目前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国内相关部门人员对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法律知识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许多高校毕业均存在着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甚至有些高校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与社会群体接触时会在某一些问题上出现诸多法律上的盲区。在调查中,有些高校毕业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但也都是一些基于表面的东西,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仍无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其次,某些高校毕业生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且态度十分淡漠。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法律与自身的就来及发展无关,因此不愿意去过多地学习法律知识。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对法律知识的淡漠态度,使其往往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与法律相违背,从而造成了某些高校毕业生自觉遵守法律的能力较差,甚至还会出现较多的违法乱纪行为。

最后,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就业体系下,各高校为了培养更多的适合企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和而往往将培养的重心放职业资格考试中,而忽略了法制教育的培养,以至于多数高校毕业生的法律观念十分低,在遇到涉及法律问题的一路事件上,往往不知所措。

二、高校毕业生常见的法律问题

(一)就业岐视问题

目前在国内市场就业体系下,高校毕业生受岐视问题十分普遍。例如:对性别的岐视、对身高的岐视、对学校的岐视,对户口所在地的岐视等。这些岐视严重地损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并对高校毕业生所应享有的法律权限进行了阻碍。除此之外,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最多的岐视则是对性别的岐视,许多用人企业在招聘选择工作人员时,往往并不是依据岗位需求而定,而是根据性别而定。从而造成了许多高校毕业女学生虽的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

(二)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签订不规范

随着我国的发展,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完成企业发展的目标。然而這些企业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往往仅限于口头形式,而没有一个正规的书面文件,从而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不稳定性。另外,一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十分不规范,因此当企业与就业人员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时,没有具体的依据来评定,以至于产生较大的纠纷。

(三)试用期的不当使用

随着国内各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经营建设中都希望招聘到最杰出的人才。因此会借助于试用期来选择与淘汰就业试用人员。也因此,企业往往不会与试用期的就业人员签订任何协议,一但发现就业人员不符合企业需求时,则会立即叫基其走人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费用。另外,一些企业在生产中的某一阶段会需要较多的人才,因此借助于试用期招聘大量人员,当这些人员快满试用期时又借各种理由将其“炒掉”,而高校毕业就业人员只能自认倒霉。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公平就业的法律规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公平就业问题。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成法》中第三章明文规定,高校毕业生有权享有就业的权利。同时国内各企业用人单位在对外进行招聘时必须保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平台,并且在就业招聘中不得有任何的歧视。另外,针对于某些要求男性工作者的企业,应改变观念,并且认清国家提出的无论种族、无论性别,均有平等就业机会的号召。除此之外,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女性在社会中依法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国内现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对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的规定

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企业与就业人员各个签订合同起,就应该自觉遵守劳动合同里所规定的一切法律内容,并且要合法、公平、公正、诚信地按照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一切行事。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条与第八条规定:用人企业在与就业人员签订合同当日起,就应该建立就业人员的相关信息档案。同时要将就业人员所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及职位需要如实地告知就业人员,对就业中的一些危险状况、工作安全隐患、劳动所得薪金等明确告知就业人员。另外,在就业人员劳动过程中,就业人员以及用人企业均有权利中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并告知解决劳动合同的原因。除此之外,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条规定:用人企业在招聘就业人员时,不得通过任何理由扣押就业人员的身份证以及其它相关的证件,更不能向就业人员以任何借口收取费用。同时,在《劳动法》第十条规定:凡是建立劳动合同扣企业与就业人员,必须建立书面的就业协议。如果因工作性质需要而暂时无法签订书面就业协议的,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正式协议的签订及书面合同的建立,从而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全。

(三)高校毕业生实习期法律规定

针对于高校毕业生实习期间薪金及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国家最新出台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法》中规定:就业人员在试用期阶段,有权利享有全额薪金百分之八十的薪金标准。并要求用人企业与试用期就业人员签订一份就业试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工作范围以及薪金标准。如果企业或就业人员在不满试用期期间双方解除就业合同,则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给予就业人员相应的薪金以及其它的福利政策。以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安全性。另外,企业在与就业人员签订试用期合同时,要明确注明试用期的时间,并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事项执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加强就业中的法律规定是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劳动就业管理部门要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保证高校毕业生的法律权益。

【参考文献】

[1]柳卉,蔡红辉.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思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法律毕业自我鉴定 篇4

从大学一直下来,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也许我的知识有限,也许我还太年轻,缺乏实践经验,也许在某些方面我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工作自如,但年轻意味着热情与活力,我有生理缺陷(从初中起我的听力就逐渐减弱,但并不妨碍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反而更能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我不行!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的目标!

2.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求不断进步,对得起将我含辛茹苦养大的父母,让他们以我为荣,自我鉴定《法律毕业自我鉴定》。

在思想上,我遵守校规,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强自已的理论水平。从他人的言行中分析自己的举止是否得当,并思考如何改正,务求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民,我希望我能为他的繁荣做点贡献,所以我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解放自己,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中,我不曾懈担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们的天职。为此,入学四年来,我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不错过任何一堂课程。课后也寻找和专业相关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库,力求做到全方位的了解,达到真正的专业化。在生活中,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我对时间观念性也是十分重视,毕竟守时就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并且,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的良好性格使我一直以来与人相处都甚是融洽。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积极参加各样的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并学会不断创新,使自己将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法律本科函授毕业自我鉴定 篇5

我于2012年顺利通过了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考试,进入广西财经学院法学专业函授班学习,现已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并顺利通过各科考试,在这几年的函授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努力,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思想政治方面,本人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热爱本职,作风严谨,为人正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平时关心国家大事,总是尽力去做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

二、学习方面,自参加广西财经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函授学习以来,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实践运用技能。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现已认真完成了《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等近20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业务方面,认为参加函授学习并不只是拿张毕业文凭,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法律业务知识。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我现在的工作中来,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老师。随着学习的进步,不止是学到了专业知识,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直坚信:只要有恒心铁杵就能磨成针。运用所学习的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解决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法律系毕业生的自我介绍 篇6

首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我父亲是一位高中老师。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家有 三个小孩,我是老大,底下在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目前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妹妹则仍在念书。

我今年刚从政大法律系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希望在三年内能有一些成绩并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律师。在大学的时候,我不仅学业成绩优良,课外活动也少不了我 这些活动对我的人格熏陶和人际关系的拓展有极正面的意义。

虽然我刚刚步入社会,但打工的经验却很丰富。我当过家教,这对训练我的耐心和爱心帮助很大我也曾在餐厅当过服务生。这工作需要主动关心和细心,从那以后我寸知道当服务生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我希望能走国际路线。国际商务越来越频繁,国际诉讼案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而这方面的人才却很少。我希望能多接触一些国际法方面的案子,并最终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7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全国普通高校国家计划内全日制毕业生找到工作后, 根据学校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 (也叫“三方协议”) 。《就业协议书》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发, 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协助实施的。目前, 随着毕业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择业、就业方案制定, 就业派遣及报到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就业协议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作为《就业协议书》主体之一的地位较为不妥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1】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当面选择后, 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作为制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 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仅从这方面看学校是一个包办代替的角色, 既不合法, 也不合理。《就业协议书》中有这样的规定:“学校要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 做好推荐工作, 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后, 经学校审核同列入建议就业计划, 报国家教育部批准。”作为毕业生当然要找工作, 而在学校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时, 免不了会向老师请客、送礼要求老师为自己多些好评, 虽然这是毕业生一方自愿的行为, 但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校的腐败, 容易造成人才的埋没。

2、《就业协议书》的内容过于简单

协议的内容仅仅是表明毕业生 (乙方) 自愿到用人单位 (甲方) 工作的意思表示, 对于劳动的期限、工作报酬等内容根本没有涉及, 实际上, 几乎没有毕业生将他们所关心的事项写明。即使写明了,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就业协议就失效了, 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合同。大学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的缺乏、信息的不对称等各类问题, 有些用人单位因此利用《就业协议书》的漏洞和简单“忽悠”大学生, 此类案件时有发生, 所以《就业协议书》的较为简单的规定的改革是必需的。

3、《就业协议书》对违约责任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如《就业协议书》规定:“……若一方提出要变更协议, 须征得另两方的同意, 违约的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并在备注栏注明。”违约方应承担多少责任又应采取何种方式承担责任, 在空白的备注栏里无法明确。如果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时候, 应该尽量将劳动合同的内容约定清楚, 将其他内容写在备注栏里或另外附件。在毕业生还没正式成为劳动者, 在《就业协议书》还不能被看成是劳动合同时, 留下书面证据, 在日后出现纠纷时即便只是民事合同也可以让自己更加充分地主张权利。把毕业生关心的问题确定为签订协议的几个重要方面。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以书面形式拟定在协议上。这些内容对于毕业生来说极为重要, 这样做也加强了签订的谨慎性, 毁约的几率也大为下降。

三、完善《就业协议书》的措施

1、学校应当退出协议的主体地位

学校应该作为一个服务者而不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也要求学校推出就业协议, 学校并非就是无所作为, 而是转变其角色。学校对双方当事人的行为, 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 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毕业生的权益, 如发生纠纷, 学校要协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关系, 促进双方履行《就业协议书》的规定。在我国, 上海市关于协议书制定的《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报到证、进沪就业通知单管理条例》【2】中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协议书经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可以看出上海市已经试把学校作为见证一方, 而不以就业协议的主体之一而存在。上海市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评价,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和帮助, 让刚踏进社会的毕业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促使《就业协议书》向劳动合同转变

随着国家治理逐步走向法治化轨道, 就业协议已经越来越难适应人力资源合理、公平配置的需要。但是按照相关的规定, 大学生在就读阶段不得建立劳动关系, 若完全废除就业协议对毕业生毫无保障, 也不能因此而规定仅仅是用《劳动合同法》来保护毕业生的权益, 所以就业协议制度不能说废就废, 应该有个完善和过渡的阶段, 使之向法律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成为“附条件的劳动合同”3, 劳动合同的生效与取决于这个条件的成就与否。这个条件就是毕业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 若是毕业生毕业后如实到用人单位报到并且用人单位顺利接收的, 那么该劳动合同立即生效。若是一方不去报道或是一方不愿意接收, 那么就表示就业协议没生效, 应适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规定。

3、调整违约金的数额

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看, 违约金的数额应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如果违约金约定的数额偏高或偏低, 可以由有关机关根据公平原则进行调整。上海高校就业协议书书为保障毕业生的权益, 对违约金数额“建议不高于毕业生月收入数”。但鉴于定违约金是当事人的权利同样的违约行为对当事人所造成的损失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因此对各种合同关系中的违约金问题都由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作出规定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违约金数额最终还是要以双方约定为准。

摘要:《就业协议书》是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一种方式, 但是国家对其法律性质及相关责任的承担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解释.本文笔者将提出《就业协议书》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并提出建议完善《就业协议书》的四项措施。

关键词:就业协议书,法律问题,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1997。

[2]上海大学, 2005年4月1日。

[3]张冬梅, 《就业协议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24) :43。

法律毕业生自我鉴定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法律意识

一、引言

近十年来,在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办学和高校大幅度扩招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普通高等院校按新机制和新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至2010年7月12日,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22所(教育部数据),在校生近189.7万人,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湖北省现有独立学院31所,学生共计23.5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0.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择业就业环境与政策发生巨大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择机制完全走向市场化,就业率成为考核一个学校办学效果与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方面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毕业生急于求职,缺乏防范的现实情况对学生进行欺诈;另一方面,毕业生为找到满意的工作,违背合同原则,随意毁约,给学校及用人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法律指导,增强其法治意识,保障其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及美誉度,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和体制完善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存在法律指导缺失的 现状 及对毕业生就业造成的不利 影响。

(一)当前独立学院学生法律知识现状与教育机制

为了解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本小组以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为中心单位对武汉市的相关独立学院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法律知识问卷调查和就业过程中常见法律问题交流座谈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其中成功回收794份,有效问卷782份。问卷共涉及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见法律陷阱等诸多方面,经过统计,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汇总,在问及毕业生自身是否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就业法律知识时,只有32.2%人认为自己所具备的法律知识足够满足个人需求;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有24.5%的人选择忍气吞声,有72.1%的人选择向学校或者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申诉;在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法律指导课程时,有83.4%的人认为有必要,有13.3%认为无所谓。总的来看,毕业生普遍对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匮乏,同时又有强烈的意愿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进行维权的意识。

三、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指导缺失的成因分析。

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缺乏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难以适应“险恶”就业市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目前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指导的思想和教育教学安排有着一定的联系:

首先,从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职能看,就业指导内容即使是国内一流大学也仍局限于落实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客观来讲,以上这些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发展需要,而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已经显得不够完善,有些不适应。

其次,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对就业法律指导课程的重视不够,将就业法律指导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在一起甚至直接不开设相关课程。法律知识在众多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极少,学生得到法律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对于绝大多数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法律知识的课程仅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门48学时,8个章节的公共课,其中法律基础只有2个章节,是总篇幅的25%。从其篇幅内容上看,只是对浩瀚的、专业化法律知识整体上的一个表象的简介,深入到其中就业方向的知识几乎为零,只是其中民法的侵权行为部分有相关的涉及。而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是出自思政教育方向的学者,并没有得到系统的、专业化的法律知识教育或培训,并不能深入详细的讲解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知识要点,授课老师也往往此部分的内容一带而过,形式化的进行一下讲解。因此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不可能从该门课程中得到就业方面的法律指导。

再次,部分涉及就业政策的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课程设置靠前且课时很少,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与支持。在独立学院中,大多数学生将公选课定义为“必逃课”,而大多数高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课程设定在大二甚至大一开课,其本意在于让学生立足实际,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由于开设课程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距毕业还有很长的时间,所以对该课程并没有太大的重视。即便少数学生重视了课程的学习,但是从结课到学生毕业之间有两年的时间。这期间很多学生早已将就业指导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抛之脑后了。就业指导课最终可能并没能“指导”到学生的就业工作。

最后,没有系统理论的就业法律指导方面的教材。我团队在武汉市出版城、当当网等图书发行发布机构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走访,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方面的书籍。而令我们感到欣慰和意外的是,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三本指导农民工劳动就业的相关著作。当前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法治社会就业的弱势群体,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拥有知识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却成了“真空”群体。为大学生提供一本适合当前就业现状的教材有重要的意义。

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指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法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培育。特别是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几部重点调整就业领域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生就业的法律规范,使就业方面的“法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培育和优化。就业“法治”环境的逐步形成,使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指导工作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选择。实现充分就业,并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公平就业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各地各高校以学生为本,扎扎实实做好六项服务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加强监管,切实维护好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因此,与时俱进,拓展完善高校就业机构工作职能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刻不容缓。高等学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应当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开展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帮助广大毕业生了解就业相关法律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以求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法律指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迫切要求,也是减少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有效手段以及确保大学生就业后走稳走好的重要支撑.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法律教育,学校必须迅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同时,要合理确定法律教育的重点,综合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高校就业指导要树立正确的指导观念, 转变过去的重技能轻法律意识培养的观念,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就业择业结合起来,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得到必要的保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提升学院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可度的最终目的。

五、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法律指导的有效途径探索。

从就业工作实践来看,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屡遭侵犯主要原因在于防范意识不够。因此,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应当提前介入、重在预防,涵盖学生就业求职全过程。在了解了当前独立学院就业法律指导工作的缺失的原因之后,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独立学院的就业法律指导工作。

(一) 强化权职,重视工作。要真正落实有效的独立学院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就必须在独立学院中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必须落实“就业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开设独立的就业法律指导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和地方可适时、适当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法律援助项目。此项目实施的目的在于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诸如侵权、违约等接受咨询,并帮助被侵权毕业生制定适当维权方案,从而维护其就业合法权益。在法律援助项目实施中,可以学校就业部门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聘请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教师或在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针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义务法律援助服务。具体工作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形式:开通热线咨询电话接受咨询;设置专门的电子信箱接受电子邮件咨询;接受同学当面咨询;开通大学生就业法律援助服务网站;提供法律建议及维权方案,帮助学生实现维权。

(二) 为让学生树立良好态度,调整课程时间。将就业法律指导课程与其他科目分离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可以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这一学生求职期间进行简短有效的课程教育,向学生说明学习该课程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意义。只有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主动配合课程学习,才可以真正的保证这一课程的实际意义。同时,在这一时间段为学生开设就业法律指导的课程可以保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仍对相关法律知识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从而保证的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对相关法律陷阱与误区具有防范知识,从根本上避免了侵权现象的发生。

(三) 编写具体有效的课程教材。针对当前文化市场中相关教材缺乏的现状,编写针对独立学院甚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法律指导教材势在必行。同时,在教材编纂的过程中,必须避免枯燥的申明法律条文与常识这种教师不愿讲学生不爱看的教材形式。在综合了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与时代现状之后,在参阅了诸多参考文献与指导书籍之后,我团队成员无意在新华书店发现了著名作家刘墉所著的《我不是教你诈》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以辛辣的笔锋与风趣的语言受到了广大青年人的追捧。该书以一个具体事例,附加深入的分析与说明,让读者从具体事例中了解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防范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便有了防范之心。我团队成员按照该书的模式尝试撰写一篇关于违约金收取的骗局,并附上分析文字一篇,并下发至我学院07级某专业班级同学阅读。结果收到该班级学生的普遍好评,很多学生表示受益匪浅。若按此模式编纂出教材用于法律指导工作,必定有十分优秀的效果。

参考资料:

1、王忠华:《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2、梁正翰,庄新豪:《就业指导与法律教育——探寻大学生和谐就业之路》,《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许晶,马永霞:《试析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法律问题》,《教育与职业》,2008,(8)

4、鲍冠艺:《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的新视野》,《赤峰学院学报》,2009,(3)

上一篇:三照”查摆问题清单、具体表现及整改措施下一篇:疟疾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