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2024-10-01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共8篇)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篇1

潜山县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根据民政部《关于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省民政厅《安徽省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和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关于“三查三规范”工作的部署要求,县民政局、县纪委驻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决定联合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以下简称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治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坚决查处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农村低保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二、治理重点

(一)腐败问题。

1.以财政供养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低保经办人员尤其是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近亲属违规享受低保为重点,严肃查处农村低保中的“人情保”“关系保”问题。

2.以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在农村低保经办服务 为重点,严厉惩治利用职务便利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违法违纪问题。

(二)作风问题。

1.坚决纠正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腐败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

2.认真整改乡镇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在农村低保工作中作风漂浮、敷衍塞责、不敢担当,“宁可漏保也不错保”,审核审批主体责任不落实,责任层层下放,对群众申请推诿、刁难、不作为,审核审批时限过长,效率低下等问题。

3.认真整改低保申请中行政性确定名额、分配任务或者指标,“一刀切”简单化,“轮流保”“平均保”“息访保”“搬迁保”,村干部定低保(或以没有指标为名刁难群众),“举手投票定低保”等问题。

4.认真整改低保动态管理不到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未公开投诉举报电话或电话开而不通、开而不用,日常监督不深入、不持久、无实效等问题。

5.认真整改低保工作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不紧密,主动作为不够,对社保兜底脱贫中出现的新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或者推诿扯皮。

三、工作安排

(一)全面排查阶段。(2018年5月—7月)

一是制定方案(6月5号前完成)。各乡镇根据县方案和当 地实际,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分阶段逐项列出任务安排,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召开会议,专题部署,确保工作落实。

二是全面自查(6月25号前完成)。各乡镇要全面收集所有农村低保在保对象家庭成员(具体包括保障对象本人、配偶、父母、子女)信息,并填报家庭成员信息表(附件1)。对故意瞒报、漏报、错报家庭成员信息的保障对象严格按照《安徽省城乡低保操作规程》予以退保。同步排查近一年来曾提交申请但未审批通过的家庭、动态管理中已退出的低保家庭、新申请低保家庭。会同扶贫等相关部门组织乡镇(街道)逐户排查未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摸清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底数。对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获得低保的,财政供养人员近亲属获得低保的,领取社会养老金人员、多房有车人员、私营企业主、死亡人员等获得低保情况要逐户核查。

三是上报结果(6月30号前完成)。6月30号前,各乡镇将自查情况总结(加盖乡镇政府公章)报至县民政局,同时报送农村低保家庭成员信息表(附件1)、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统计表(附件2)。

四是开展抽查(7月10号前完成)。县民政部门会同部分乡镇通过机动式明查暗访、随机检查等,重点查找是否存在“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以及行政性纳入低保等问题。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2个村,对抽查到的村按不低于在册保障户数30%的比例上门入户核查认定,并填写入户调查表(附件3),对村(居)委会干部及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的100%入户调查,并填写近亲属备案登记表(附件4)。

(二)扎实全面整改。(2018年7月起持续推进)一是制定整改措施(7月20号前完成)。乡镇全面梳理自查及县民政部门抽查中发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找准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风险点、薄弱环节和监管盲区,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切实完善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

二是做好问题整改(8月20号前完成)。各乡镇对照问题整改措施,高标准抓好整改。县纪委驻民政纪检监察组将通过约谈、督办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推动各乡镇政府抓好专项治理问题的整改落实。坚决不让专项治理走过场,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各乡镇对排查出来的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及时予以清退;对符合条件的新申请低保对象要依据规范文书开展审核审批工作,及时予以审批纳入,做到“步步有痕迹、环环能倒查”。

三是推进信息公开(持续推进)。推广运用“互联网+监督”,县民政局将在县民生工程网全面推行网上低保对象长期公示,各乡镇、村(居)要同步在公开公示栏长期公示。务必确保数据可靠、信息真实,公示内容包括低保对象姓名(未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等个人信息需保密的对象除外)、居住村(居)委会、低保类别等相关信息,并根据动态管理情况及时更新,接受群众和社 会监督。

(三)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实施)

一是完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各乡镇政府、县民政部门要结合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发现的问题,完善低保等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有效规范从业人员职务行为,减少“人情保”和“错保”,防止挤占、挪用和截留社会救助资金,及时发现、纠正和惩处“人情保”、“错保”等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制度公平实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是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年底前,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系统,构建社会救助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对社会救助工作实行动态实时监测,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抓好低保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对救助对象进行定期复核、动态管理后,及时更新系统数据,确保系统数据与业务工作同步进行。11月底前,全县实现低保审核、审批网上无纸化办理。

三是完善低保与扶贫衔接信息共享机制。各乡镇要加强同扶贫部门信息比对工作,每半年比对一次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完成后,各乡镇要及时摸清本行政区域内需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规模,研究兜底保障措施。

四是完善基层能力保障机制。各乡镇要配足配强乡镇、村社会救助工作力量。按照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关于配备村级 民政专干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村(居)两委换届,配齐配强村级民政专干,提高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按照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盯重点对象(财政供养人员、乡村干部、低保经办人员),紧抓重点领域(经办服务领域、扶贫领域、贫困村),紧控关键过程(申请、审核、审批全过程),围绕“四个意识”强不强、责任落实到位不到位、工作作风实不实、低保对象准不准,进行全面排查梳理。要把握专项治理要求,不搞推倒重来,防止工作走偏走样。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查处和惩治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中各种损害群众利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做到“零容忍”,决不姑息纵容。

(二)坚持问题导向。各乡镇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找准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风险点、薄弱点和监管盲区,认真排查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建全工作机制,确保农村低保等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对象精准,程序完善,过程透明,管理规范,群众满意。要采取有力措施,对照规范管理要求,严格检查。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精神,坚决堵塞涉黑涉恶人员和“村霸”非法把持农村低保申请、民主评议等村级事务的漏洞,确保农村低保公平公正。严肃查处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违规违纪问题。要敢于较真碰硬,持续强化正风肃纪,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要积极总结、宣传推广专项治理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认真组织实施。县民政局成立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建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结合全市民政领域当前深入开展的民政工作大走访大调研大督查活动和“三查三规范”专项行动,查政策落实、规范动态调整,查保障项目、规范资金发放,查审核评议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民政各类资金项目的管理监督。以对象精准、程序精细、工作务实、推进扎实、群众满意为要求,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各乡镇要及时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总结,并及时报送。

(四)严肃问责曝光。加大问责力度,对“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腐败和违纪问题多发、工作作风不扎实的地区和单位,要严肃问责。从8月份起,市民政局将不定期对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领域违法违纪违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压力传导,提升基层低保经办人员特别是村(居)委会干部的“高压线意识”,促进责任落实。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篇2

1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环境监测制度及技术方法标准

监测数据是改善环境质量的科学依据, 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针对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技术及方法, 虽然我国目前对此也做过试探性研究, 但是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法, 建议为了使监测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及科学性, 专门成立农村环境监测机构, 固定监测人员, 合理布置采样点位及采样方法, 制定统一的监测技术方法, 建立农村环境质量数据库, 研究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规律, 为更全面具体的了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制定改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规划农村布局及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农村作为我国的粮食储备库, 其环境质量关系着全国人民的饮食安全, 因此建议对我国农村在进行普查, 并统一监测标准及评价机制, 根据普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及监测结果, 对其环境质量进行分级, 并将我国农村分为传统作业型农村、现代机械作业型农村、养殖型农村、工业生产型农村。其中传统作业型农村主要是使用绿色肥料、基本上不使用农药, 其水质、土壤、空气及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农村, 这是我国应该大力保护及提倡发展的农村;现代机械作业型农村是使用化肥、农药及机械作业的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 也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为了提高粮食质量与产量, 建议对农药化肥制定合理的使用标准, 统一生产作业, 定期对该地区的土壤、水质、空气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调查, 以此为科学依据, 进一步改善其环境质量;养殖型农村主要从事家禽、家畜养殖为主, 提供肉类及蛋类的主要产地, 也是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贡献较大的地方, 由于家禽及家畜的排泄物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 建议养殖型农村与现代机械作业型农村能够穿插布置, 以便于农作物秸秆及养殖排泄物的综合利用。工业生产型农村主要是指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农村, 随着城市的扩大, 工业有向农村扩展的趋势, 占用大量的耕地及对农村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污染, 特别是有毒、有害、“三致”物质、易于在生物体内累积的有毒物质对农村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建议严格控制工业向农村的扩展, 对于现有的对耕地很近的工业的污染物排放严格管理, 确保达标排放, 加大对该农村区域的工业及环境质量的监测频次, 防止农村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3 加大投资力度, 建立规范化的农村环境管理机制

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 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要任务。建议专门成立农村环境管理机构, 加大对硬件的投资及人才的配置, 专门负责农村环境的管理、监测、污染现状及其规律研究、环境的修复方案等等, 为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农村的现状及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4 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环境生态恢复方案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地域差异很大, 农村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特别是生态环境方面。目前,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农村生态问题, 特别是西部草原的退化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林地无节制砍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农药化肥的使用引起的土壤质量急剧下降及盐碱程度加剧、农副产品的安全等等生态问题, 都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农村的生态保护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急需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生态问题是个历史积累的结果, 因此生态的改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国家在改善农村环境、恢复生态方面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农村的环境安全问题及生态问题仍然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甚至有些居民喝不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物。

本文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农村环境的生态恢复, 在农村环境监测的基础上, 对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其规律进行研究, 进而因地制宜的制定生态恢复计划及方案, 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态环境。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农村的发展, 所以国家提倡新农村建设, 一方面居民集中有利于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 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垃圾的收集及清运。但是与各方面发展都很成熟的城市相比,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处于起步状态, 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垃圾随意排放而引起白色污染, 农作物秸秆得不到有效处理致使每年收割季节因秸秆焚烧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居民及家禽排泄物直接排放引起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问题等。根据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 提高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建立起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清运及处理系统, 集中建设污水处理管网及中水回用系统,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农作物秸秆及排泄物, 尽量变废为宝, 将其资源化、无害化。

结语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任重道远, 首先应制定针对农村环境质量统一的、科学的、合理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监测技术方案, 建立起农村环境质量污染数据库, 探索其污染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为污染质量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着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合理规划农村布局, 建立有利于资源循环使用的农村生态园区, 保护未被污染的、生态良好的农村区域, 限制污染较为严重的农村的发展, 逐渐淘汰在农村地区建高能耗、高污染、有毒性的工业项目, 并加强对这些区域定期监测, 随时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方向;加强及规范农村环境的管理机制, 加大资金及人力的投资, 确保农村环境改善有序进行;因地制宜的制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为改善农村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新农村建设, 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逐渐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摘要: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峻, 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建议统一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及标准, 并以此为科学依据, 从合理规划农村局、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规范管理机制、制定生态恢复方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提出中国特色的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改善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农村环境质量,污染,监测,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魏晋, 李娟, 冉瑞平.等.中国农村环境污染研究综述[J].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9) .

[2]黄季焜, 刘莹, 等.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学报, 2010, 7 (11) .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篇3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工作思路

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总体要求,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构建监管长效机制为重点,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为着力点,结合种子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等专项活动,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农资打假和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法制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推进全省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实现根本性好转,努力开创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使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恶性坑农案件基本消除。农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农资监管信息体系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依法严把市场准入关,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营业条件和经营资质进行全面清理排查,摸清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底数,对各类委托、挂靠的生产经营单位,要重点检查。对取得生产、经营许可但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质的或存在违法行为和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予以坚决清理取缔。

(二)突出重点品种整治 集中力量重点整顿农作物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及其零配件等重点农资品种的市场秩序。

种子监管重点:以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超范围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品种包装标签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

农药监管重点:以种衣剂、除草剂、杀虫杀菌剂为监管重点,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登记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以及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继续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以及掺杂高毒剧毒农药的行为。对近几年在全国、省内农药质量抽查中不合格产品和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重点跟踪监管。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微肥、叶面肥和水稻育苗床土调制剂六类产品为重点,严查应当登记而未登记,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夸大使用效果、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等违法行为。

农机监管重点: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重点,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投诉和打假工作,确保补贴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补贴机具的行为。县级农业(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农机维修点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对农机维修市场上使用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农业机械维修配件和承揽报废机械维修等违法行为,要严格查处。

(三)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体披露等各种途径发现的问题,都要组织力量,认真及时调查,对涉嫌违法的,要立案处理,对违法证据确凿,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要依法从快、从重处理。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对大要案继续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涉嫌触犯刑律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

(四)加强农资质量抽检 各级农业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质量监测制度和执法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农资质量年度抽检计划,实施定点例行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将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产品和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计划之内。监测结果和处理意见要依法公开通报。要加强农资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农资产品的市场分布、质量优劣、价格波动、销售动态和服務状况,以便及时预警,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五)开拓探索农资供应新模式 继续总结推广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经验,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行业协会等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抓好优质农资定点市场创建,在定点市场内,要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和赔偿制度,规范经营户经营行为,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定点农资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对市场上的各类农资配送企业和单位加强监管,针对各种配送、直销等新型营销行为,要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监管手段和方式,确保农资打假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六)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农资生产经营诚信制度。一是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组建农资行业协会等有效的行业自律知识,指导制订协会章程、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制度;二是督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制订、实施保证农资产品质量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责任追究制度、优质服务制度、产品进出查验制度、产品保管制度等,实现从采购、生产、贮藏、销售等各环节都有规范制度保证。建立和完善农资质量可追溯制度。规范农资进销渠道,要求各类项目内容填写齐全,数据真实不漏,进货、销货路径记录清楚。建立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要给予宣传表彰,采取优惠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要予以警示和限期改正,对违法次数多、性质严重的企业,予以重点监控。

(七)继续强化责任制度建设 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坚持以县为主,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农资日常监管责任,并对本行政区域农资执法工作负责,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二是推行责任书制度。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农资监管责任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职权、职责、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并报上一级农业部门备案。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措施不落实、该报告不报告、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不控制、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移交的不移交等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造成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处分。四是推行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具体履行农资监管职责的机构要建立监管工作记录,要对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如实记录。五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和统计制度,作好工作沟通和数据统计。

(八)广泛深入开展宣传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宣传培训制度,将“12316”三农服务热和“宣传周”活动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平台和载体,掀起农资打假活动的宣传高潮,增强农民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对农资经营者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要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民的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水平。

(九)巩固毒鼠强专项治理成果 各级农业部门要协同公安、工商等部门继续做好毒鼠强的清查与收缴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毒鼠强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杀鼠剂定点经营单位的监管,规范杀鼠剂市场流通渠道,落实杀鼠剂经营的各项制度。加强统一灭鼠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灭鼠器械、药剂和技术,提高鼠害综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跟踪、排查和捣毁制售毒鼠强窝点等工作,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已收缴和废弃毒鼠强的处置工作。

三、重点活动

(一)1月12日,召开全省农资打假启动工作会。召集全省各市(州)农业部门主管领导和农资打假监管工作人员,对今年全省农资市场启动和打假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交流,部署农资打假监管工作;

(二)1月25日至1月29日,开展农资打假督导。省农委组织四个督导组,分赴全省9个市(州)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督导活动,对全省农资市场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市场进行抽查;

(三)2~4月,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和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四)5-7月,结合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组织开展以农药为主的专项整治行动;

(五)9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六)10~11月,组织开展农资监管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资打假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很重,需要多部门参与配合。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加大部门配合力度,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要求,农资打假工作要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严格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农资打假工作落到实处。

(二)营造打假氛围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和成效,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自身监督 从加强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入手,不断提高执法人員的综合素质,创新自身监督机制。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召开企业代表和农民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通报典型违法案例等多种行之有效方式,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执法与经营不分、吃拿卡要、执法不公、不作为或滥作为等问题。

(四)争取经费保障 农资打假监管是农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和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协调,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计算机、照相机等执法设备,设立奖励经费,奖励有功执法人员和举报人。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2020 年,全县民政系统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和省 2020 年专项治理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目标,结合省专项巡视整改“回头看”和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之要求,持续开展“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导向,完善制

度机制,深化治理措施,拓展治理内容,巩固提高治理成果,如期完成兜底保障任务,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重点任务 (一)围绕脱贫攻坚,整治农村低保兜底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坚持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XX 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XX 省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X 民发〔20XX〕X 号)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未脱贫人口和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监测人口以及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的逐一排查,切实把符合条件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以及返贫致贫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坚持按户施保和按人施保相结合的原则,把未脱贫户中的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和重病患者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进行兜底保障;认真建立兜底保障对象台账,落实政策实施对账销号制度;切实落实低保救助“渐退期”政策,帮助贫困对象“扶上马送一程”,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

(二)围绕救急救难,整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坚持应救尽救的工作要求,深入落实省民政厅财政厅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的实施意见》(X 民发〔20XX〕X 号)精神,加强临时救助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加强日常走访,主动发现其生活困难,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坚持应养尽养的工作要求,按照不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 1.3 倍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30%的标准分别落实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优先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强化特困供养机构兜底功能,提高敬老院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服务能力。

(三)围绕疫情防控,整治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坚持应兜尽兜的工作要求,落实《XX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X 防冠指〔2020〕X 号)等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相关政策,通过与相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结合社区疫情监测开展排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城乡低保对

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受因疫情防控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状况,及时将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因疫致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等兜底救助范围,并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和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倾斜兜底保障。

(四)围绕资金监管,整治使用不规范、管理有漏洞问题。按照《民政部 财政部 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密切关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在开展面上工作指导中,重点排查资金筹集、拨付、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强化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防范社会救助资金安全隐患,切实提高资金统筹使用效益。

(五)围绕问题线索,整治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改督办不力问题。进一步畅通群众求助和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完善统一的社会救助求助热线,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求助方便。规范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投诉举报电话值守、事项办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大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改落实力度,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线索,既要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逐一剖析问题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实行对账销号,又要端正态度,主动作为,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通过以查处促整

改,从而提高群众满意度,用群众所得所感检验专项治理成效。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各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上来,认真履职,主动担当,采取领导包片负责、实地入户排查、督促工作落实等方式,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落实,拿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抓好专项治理落实,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业务指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强化监督检查。县民政局实行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督战分片包干,对全县未脱贫人口的兜底保障情况每季度督查一次,采用工作情况汇报、现场抽查等方式,倒排任务、倒排时间、倒排工期,层层明确任务,传导责任,巩固成果。同时还要组织开展明察暗访,随机抽取或重点选择群众信访电话数量较多、反映问题突出、负面舆情突出的镇、村,采取“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组织力量直接深入村(社区)和居民家中,实地查看信息公开公示情况,面对面地向救助对象和群众问需问策问效。

(三)强化挂牌督战。各镇要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责任清单,明确符合条件的未脱贫人口、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监测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时间表、路线图,做到一人一册或一户一册,及时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并跟踪督促任务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紧盯目标抓落实,实行挂牌督战,做好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时限化管理。

(四)强化服务效能。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各镇要通过深化社会救助无纸化审批改革、城乡低保审批权下放乡镇、城乡低保网上自助申请改革等多种渠道提高救助服务效率,一是畅通救助申请绿色通道,推行不见面申请,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外出申请困难;二是简化救助审批程序,实行不见面网上审批,过后再补办线下环节,当月审批当月发放救助金;三是及时救助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受疫情防控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困难群众,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要在 2 个工作日发放到位。

(五)强化作 风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低保“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治理,抓好中央、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省扶贫成效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严肃整治低保经办服务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专项治

理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问题,严肃查处经办服务中不担当、不作为,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以及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兜底保障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积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对非主观故意将不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范围的,可免予追究相关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专治”专班制度。各镇要切实加强对民政系统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落实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结合实际完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二)建立“专治”督导制度。县民政局实行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督战局领导到镇督促各项救助政策和工作责任,推动各镇聚焦剩余贫困人口,聚焦脱贫攻坚,整合帮扶资源、强化攻坚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专治”月报制度。各镇要按照中央和自治纪委监委统计系统标准和要求,严格执行“一月一报告”制度,每月精准及时报送专项治理情况(见附件),按月收集上报各镇查处情况。

(四)建立“专治”协同制度。各镇民政部门要加强与扶贫部门、残联部门的沟通,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巩固拓展专项治理横向、纵向一体抓,内外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全县民政系统要加强上下统筹协调,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确保兜底保障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县民政局及时总结各镇专项治理工作经验,推广各镇先进经验做法。

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篇5

总 结

根据新区社发局«关于印发‹关于开展红谷滩新区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红社发【2010】6号)文件精神,我处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现各阶段工作已落实完成,现将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抓好宣传

1、为做好我处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领导高度重视于2010年4月6日制定出台了«沙井街道关于开展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沙井街道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和“沙井街道家庭收入核算小组”。各村(居)结合实际成立了相应的家庭收入联合调查核算小组、专项治理工作组,建立了工作责任制,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2、为了专项治理工作顺利的进行,我街道在显著的位置悬挂了2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宣传条幅。各村(居)也充分利用资源利用横幅、告示、上户等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低保户宣传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4月9日我街道及时召开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部署会,社发办全体干部、各村、社区书记主任、民政干部参加了会议,分管领导邬江华所长在会议上作了如下工作要求:一是对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进行宣传发动;二是对专项治理内容按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部署;三是对专项治理安排业务培训。

二、稳抓落实,突出成效

街道严格按照新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重点做好“四查”工作,在认真开展自查排查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准确了解了低保对象的基本信息,摸清了他们的实际生活状态,对符合城乡低保添加的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争取做到“应退尽退”。

2、对特殊对象进行了清查。特殊对象是指低保对象为基层干部及亲属的特殊人员,即所谓的“人情保、关系保”。各村(居)如实填写了«红谷滩新区基层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待遇情况备案表»。基层干部已备案人数217人,其中13名社区干部的亲属享受了低保待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街道认真开展工作,杜绝“人情保、关系保”,清查结果如下: 7户主动退保、4户保留、2户减少享受人口和金额。

3、落实低保对象民主评议制度。2个村、11个社区根据文件要求建立了民主评议制度,并成立15人以上的民主评议团。4月28日前各村(居)评议全部完成,对低保户679人进行了民主投票评议,投票评议的结果为:保留629人,退出50人。

4、落实低保对象公示制度。街道按照统一格式制度了14块低保公示栏,建立低保对象公示制度。从4月1日开始,严格按照《公示栏》格式对本辖区内所以城乡低保对象、退保对象进行公示,公示保留一年。

三、加强检查,整改落实

1、响应上级文件精神,传达上级工作要求。2010年6月2日召开低保专项治理会议。会上认真学习《关于开展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自查、自纠阶段“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我市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自查自纠阶段督查情况的通报》。各村、居认真布置工作提高认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阶段“回头看”和“八查八看”工作。2、6月3日至6月7日,红谷滩新区社发局对城乡低保户进出动态管理和档案规范化管理两项工作进行了交叉互动检查活动。6月8至6月11日街道组织社区进行交叉检查。基层单位民政办工作人员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检查”活动中,有了“取长补短、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效果。

3、根据上级文件中在低保专项治理期间自查自纠阶段整改中存在的一户保一人的现象。邬江华所长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讨论,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一律清退,存在特殊情况的对象村(社区)说明情况。此次共清退“一户保一人”16户16人。

四、落实到位,效果显著

接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上级文件通知,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前期做好宣传、部署工作。对辖区内的所有低保对象进行排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清退低保户51户191人。现目前我街道城镇低保276户,总人数591人。其中非常补206户475人,一般常补47户89人,三无常补23户27人。

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 篇6

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落实潇湘农商银行数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提升非现场监管报表数据质量,全面准确反映经营状况,根据《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办法》、《银行业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等制度,结合本行实际,特制定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 成立以行长为组长,稽核审计部、合规风险部、计划财务部、个人金融部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小组,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

二、明确领导小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职责

行长是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高管层,负责推动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稽核审计部是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统计组织、协调和管理;合规风险部是监管统计数据质量审核部门,负责系统数据质量全面审核;计划财务部、个人金融部等是业务数据提供部门,负责其所提供的数据的准确、真实性。

三、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重点

(一)组织领导与机制方面

董事会和高管层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数据质量管理和监管统计工作;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内部纠错和稽核检查机制,要建立数据质量问责机制,按规定落实法定代表人手签纸质报表制度。

(二)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履职方面

1、加强制度建设。稽核审计部要根据监管统计规定,制定适时的统计制度或统计制度实施细则等统计管理制度,根据非现场监管报表年度统计制度要求,制定适时覆盖所有监管统计报表和数据要求的统计业务制度,统计业务制度取数规则要按照“会计科目-统计指标-监管统计指标”的原则,保证监管统计报表和数据中每一个统计项目的归属关系及取数路径清晰、准确。

2、强化监管统计管理工作。稽核审计部根据授权要有效履行监管统计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一是按照监管要求和统计管理制度设置满足履行监管统计职责的岗位;二是严格履行监管统计报表的组织、汇总、复核、上报职责;三是定期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四是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五是认真执行和落实监管部门下发的监管统计制度与监管要求。

(三)数据质量流程控制方面

1、加强流程制度建设。建立有效覆盖监管统计报表“填报-复核-汇总-复核-上报”的数据质量流程管理规程,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所涉及具体岗位、具体业务部门的责任,确保报表报送的路径清晰。

2、明确填报与复核环节责任。填报与复核环节的岗位人员和业务部门要对填报报表的数据真实性负责。填报人员要严格按照监管统计数据源与统计项目归属进行数据采集和填报;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对填报的监管统计报表进行真实性和表内校验关系复核审查。

3、明确汇总复核环节责任。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要对汇总的监管统计报表数据真实性负责。数据汇总人员要对汇总后的监管统计报表进行表内表间校验,要分类建立监管统计报表审核台账,在汇总审核中对报送业务部门报表错报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并逐笔登记;复核人员要对汇总的监管统计报表真实性进行表内表间校验复核;归口管理部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对错报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

4、明确上报环节责任。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对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负责。报送的监管统计报表要注明填报人、复核人、负责人的姓名及按具体要求注明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四)监管统计信息系统方面

1、加强监管统计信息系统建设。要建立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监管统计信息系统,用以涵盖监管统计涉及的全行各业务领域及相关部室、支行,同时支持监管统计信息自动采集,为监管统计信息系统预留能够灵活性加载的数据接口,并满足自动实现总分、表内、表间校验和预警提示功能和需要。

2、建立监管统计取数规则。要严格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项目归属制订适时系统取数规则及操作说明,明晰每一张监管统计报表、每一个监管统计项目的归属关系和取数路径,确保不同报表同一口径的数据保持一致。

(五)内部检查与问责方面

要按照双线管控的原则,将数据质量纳入内控合规检查范围,建立监管统计现场检查制度。合规风险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系统数据质量全面稽核检查,监管统计归口管理部门定期开展监管统计业务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有效整改,对问题所涉及的责任人要按照“流程环节、责任节点”进行问责。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监管统计信息不仅是我行经营状况的真实体现,也是推动我行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改进风险管控的内在需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认真做好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治理工作。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董事会、高管层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从总行到各支行要层层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稽核审计部牵头开展自查自纠和配合督查督导工作,明确监管统计各环节责任。

(三)加强管理,严肃问责

农村低保家庭面临养老的困境 篇7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所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是指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 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然后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给予的差额补助[1]。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为所有的城乡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减少或降低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完善过程的负面效应。中国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城乡先后顺序, 先对城镇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3年, 中国政府对城镇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上海起步, 1999年遍及全国城镇;1996年1月1日,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始对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 2007年在中国农村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展开相差八年时间[2]。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 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的制度, 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1996年, 中国仅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试验这一制度。2002年, 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后, 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后,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2007年, 中共中央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3], 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鼓励已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 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区建立制度,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从而给这项制度在全国普及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 主要是生活水平达不到农村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贫困户, 根据实际情况, 由政府予以差额补助, 以达到农村最低生活水平。2007年7月11日, 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为在农村地区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主要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要的资金, 基本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下拨的救灾资金和地方本级财政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 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4]。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较低

民政事业统计报告:2008年全国城镇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05.3元, 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41元;全国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3元, 月人均补助为49元。尽管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低保补助资金30亿元, 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力度, 但用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仍然很少:2008年民政事业费实际支出17 123 373.7万元,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为2 223 414.8万元, 仅占民政事业费实际支出的12.98%[5]。表1可看到,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人均补贴低于城镇居民。

下表显示, 2007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 228 264人, 民政救助资金3 788 767.1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 708 867人, 占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39.68%;保障资金为2 747 573.3万元, 占全国民政救助资金的72.52%。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4 519 397人, 占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60.32%;保障资金1 041 193.8万元, 占全国民政救助资金的27.48%。并且, 城镇居民人均救

资料来源: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报告, http://www.mca.gov.cn。助资金102元。农村居民人均救助资金37元, 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救助资金65元。

2008年, 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6 188 172人, 民政救助资金为6 075 835.9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3 345 617人, 占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35.27%;保障资金为3 852 421.1万元, 占民政救助资金的63.4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 842 555人, 占全国最低保人数的64.73%;保障资金为2 223 414.8万元, 占民政救助资金26.59%。城镇居民人均救助资金为141元;农村居民人均救助资金为49元, 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救助资金92元。

由上表可知, 尽管2008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均资金增长幅度为32.43%, 但还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救助资金 (增长幅度38.23%) 5.8个百分点。农村最低生活标准人均每天不足3元钱, 政府救助资金人均每天1元多钱, 仅满足基本吃饭, 解决生存问题, 难以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目标。

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人员结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得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条件恶劣的常年贫困人口。2008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2 842 555人, 其中女性为11 431 779人,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26.68%;老年人为12 343 931人,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28.81%;未成年人为4 942 169人,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11.54%;残疾人为3 641 067人,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8.50%, 四个群体共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67.03%。并且,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口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甘肃、云南、河南、湖南、陕西、山东、安徽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 这10个省、自治区属于全国“老、少、边、穷”地区, 得到社会救助的低保人数占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60.44%。他们是弱势群体, 无能力保证自己和家人养老问题。

2008年, 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9 664 866户。其中四川1 616 521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8.22%;河南1 435 316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7.30%;云南1 413 708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7.19%;贵州1 392 254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7.08%;山东1 113 160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5.66%;湖南1 013 010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5.15%;河北986 330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5.02%;陕西924 132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4.70%;安徽868 441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4.42%;甘肃858 911户, 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4.36%。这10个省份占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的59.10%, 这些家庭难以保障基本养老问题。

五、结论与展望

目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建立的。大多数地区都采用农村绝对贫困线作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这种做法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属性。从各地实践的效果看, 采用这样的标准, 政策指向清晰, 操作简便易行, 群众反映良好。但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 不断提高当地农村最低生活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 以便使更多的农村生活困难群众享受低保, 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有效举措。

农村低保家庭自身难以解决生存问题, 家庭养老也是比较突出问题, 因为他们农民没有城市职工的退休金, 老年农民在晚年时只能靠子女供养, 没有后代的老年人只能靠集体供养。虽然国家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三提五统”和教育集资[7], 农民的负担逐步减轻, 但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的财政能力却减弱, 没有更多的资金供养孤、寡、残疾、贫困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老人养老问题, 更没钱购买商业保险, 需要政府加大扶贫救助和开发工作, 增加农民收入, 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那些年老体衰、体弱多病者期待和渴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出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救助,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并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人积极劳动脱贫致富。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 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困境

参考文献

[1]多吉才让.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84-85.

[2]董克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经济卷1978—2008[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 ww.agri.gov.cn.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EB/OL].http://www.agri.gov.cn.

[5]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报告[EB/OL].http://www.mca.gov.cn.

[6]民政部公布2008年12月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EB/OL].http://www.mca.gov.cn.

他们有权享受农村低保吗 篇8

国家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一件大好事,但对谁有权享受农村低保,我有两点疑问想请教:一是某老人的儿女已成家立业且收入颇丰,该老人能否以年老体弱、经济困难为由享受低保?二是某女村民的承包地几乎全被征用,成了失地农民,而她的丈夫有正式工作,属“非农业户口”,如果她生活困难,能否享受低保?

读者 徐振汉

徐振汉读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2007年全国已普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目标是: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的规定,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坚持政府救济与家庭赡养扶养、社会互助、个人自立相结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据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不是根据个人收入确定的,而是根据个人所在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确定的。在计算家庭收入时要将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以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收入一并核算进家庭收入,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已单独立户的,要将其应承担的赡养、扶養、抚养费计入家庭收入范围。

因此,来信所提老人能否享受农村低保,要看他所获得的赡养收入是否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某女村民能否享受低保,也要看包括她丈夫在内的全家收入是否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

上一篇:铁路行车事故下一篇:幼儿英语学习:先听后读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