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电子教案(共5篇)
二年级下数学电子教案 篇1
2012¬——2013第二学期李家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期
教材内容 野营、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做鸟巢——图形与拼组;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去姥姥家——混合运算;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教学要求 祥见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及联系
(一)数与代数
(二)空间与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重点难点及关键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二)混合运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 一 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大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境列出除法算式,并计算出商和余数。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应用的广泛性。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有余数除法计算所需物品的数量。课时分配 第五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许多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到了晚上,野营小队的同学开始扎帐篷了。(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二、新授课
1、看图,在扎帐篷这一部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的问题。
(1)根据题意自己寻找有用信息并列算式。(先只列算式)(2)全班交流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17÷3=(3)列竖式计算。
17÷3=5(顶)„„2(人)
(4)说说算式的意思,特别注意说说两个单位的意义不同。
(5)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告诉老师需要搭多少顶帐篷了吗?(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得数是5,但答案应该需要6顶帐篷的道理。因为还剩下两个人不能没有帐篷。)
三、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3 每筐装6个排球,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每筐装4个篮球,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学生读题,独立列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2、自主练习6 快乐星期天
学生看图,根据每幅图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逐个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解决问题的想法,所列算式的意思,并说出最终答案。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学习情况。五:作业
思考聪明小屋的问题。自查“我学会了吗”。教后记;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个别没有学会。
第2 课时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根据“我学会了吗”检查有余数除法的学习掌握情况。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我学会了吗”检查有余数除法的学习掌握情况。课时分配 第六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出去野营以后还要去看足球赛,还需要我们来帮助解决问题。(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二、复习检查
1、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二年级有46名同学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汽车? 学生看图,自己寻找有用信息并列算式计算。(写出竖式)
全班交流。说说算式的意思,说出最终需要几辆汽车,为什么。
3、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票?
学生看图,自己寻找有用信息并列算式计算。(写出竖式)
全班交流。说说算式的意思,说出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票,为什么。
4、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
三、聪明小屋
1、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
2、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想法。
3、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只要学生能够解答出来就要给予肯定,不管有没有用算式。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大部分学会了,用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
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数并能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
3、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数。
4、能根据经验,对数量较大的物品进行估计。会算简单的多位整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结构:通过5个信息窗进行有关万以内数的学习。信息窗一是初步认识,包括数数,写简单的数; 信息窗二是读数写数的进一步学习。信息窗三是进行数的比较。
信息窗四是学习对大数进行估计。
信息窗五是学习多位整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数。
2、能根据经验,对数量较大的物品进行估计。
3、会算简单的多位整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
4、初步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数并能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
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数并能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数并能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课时分配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许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数量比较大的情况吗?(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二、新授课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1、是啊,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遇到很多数量比较大的情况,你能看图说说是什么情况吗?小朋友又说了什么话?(学生看图说。)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一千是多少的问题”。
(1)摆一摆,数一数。以一百为单位,数一数一百一百地怎样到达一千。
(2)学生独立操作,在计数器上一百一百地数,直到一千。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在百位上满十向千位进一。(3)看计数器,你能写出一千这个数吗?(学生看计数器写1000,引导学生对准数位。)说说几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个人加减
三、练习
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
1、引导学生分别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两个数。
2、看计数器,对照计数器写出这两个数。
3、分别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认识
[作业设计] 怎样写八百八十和六百零七呢?
[教学后记] 几个差生不会。老师要个别指导。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能熟练并正确读数并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能熟练并正确读数并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课时分配 第2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许多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一
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2)一十一十地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3)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学生先在计数器上准备数。然后按照要求边拨珠边数。最后交流。
二、自主练习二
学生看图,独立数一数并完成填空。
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三,写一写。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千 百 十 个
百十
()
()
(个人加减 学生看图,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读一读数字,说说数字的组成。
四、自主练习四,连一连。108、390、240、500、267、735 2个百6个
十、24个十、三百九十、一百零八、七百三十五 学生读题并连线,然后全班交流。说说数的组成。
五、计算
50+40=
100-40=
85-80=
90-70=
68+20=
30+70=
六、我说你写
学生同桌合作,一人说数,一人写数(千以内数),然后交换。在计数器上拨数,说说所写数的组成。
七、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
()
(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数并能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数并能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课时分配 第3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许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数量比千还大的情况吗?(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二、新授课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1、生活中我们可以遇到很多数量比较大的情况,你能看图说说是什么情况吗?小朋友又说了什么话?(学生看图说。)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一万是多少的问题”。
a)摆一摆,数一数。以一千为单位,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怎样到达一万。
b)学生独立操作,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地数,直到一万。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在千位上满十向万位进一。
c)看计数器,你能写出一万这个数吗?(学生看计数器写10000,引导学生对准数位。)
个人加减
说说几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d)将学校的图书册数1000多与10000进行口头陈述比较。
4、解决“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的问题。a)刚才有个同学说了,图书馆有一千二百五十六本杂志,可你知道一千二百五十六这个数怎么写呢?在写之前我们先把它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用计数器表示,然后全班交流。)
b)对照计数器,写出1256。
c)看计数器和数字,说说1256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学生同桌讨论后回答)
三、练习
怎样写一千五百、三千零五十和三千零五呢?
1、引导学生分别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两个数。
2、看计数器,对照计数器写出这两个数。
3、分别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怎样写八千八百八十和八千零八呢?
[教学后记]学生学习有点难啊,要多加练习。
第课时
课题 信息窗2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并正确读数并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重点难点:
第三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一 数一数
1、从九千九百八十七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万。
2、从八百九十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二十。
3、从八千六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万。
学生先在计数器上准备数。然后按照要求边拨珠边数。最后交流。
二、自主练习2读一读
1、看图,你能读出图中的数字吗?学生按数位读数。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这三个数。说说数的组成。
3、后面两个数中的“5”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不同)
三、自主练习3 写出横线上的数
1、北岳恒山主峰高二千零一十七米。()
2、北京故宫约有各式宫殿九百八十座。()个人加减
3、我国现有鱼类二千八百三十一种。()
4、中央电视塔高四百零五米。
()
四、自主练习4 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看图,写出自己看到的数字。然后全班交流。
五、自主练习5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一人说数,一人做数位顺序表,一人写数,一人说数的组成。一个数结束后小组换顺序,直到小组每个人都做了一项任务。
六、计算
30+50=
68+19=
7×8=
100-60=
8×9=
74-25=
54÷6=
33÷5=
七、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教后记:个别学生没学会,老师个别辅导。
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2自主练习
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并正确读数并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并正确读数并能根据计数器写简单的数。课时分配 第4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一 数一数
4、从九千九百八十七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万。
5、从八百九十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二十。
6、从八千六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万。
学生先在计数器上准备数。然后按照要求边拨珠边数。最后交流。
二、自主练习2读一读
4、看图,你能读出图中的数字吗?学生按数位读数。
5、在计数器上表示出这三个数。说说数的组成。
6、后面两个数中的“5”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不同)
三、自主练习3 写出横线上的数
1、北岳恒山主峰高二千零一十七米。()
2、北京故宫约有各式宫殿九百八十座。()
个人加减
3、我国现有鱼类二千八百三十一种。()
4、中央电视塔高四百零五米。
()
四、自主练习4 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看图,写出自己看到的数字。然后全班交流。
五、自主练习5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一人说数,一人做数位顺序表,一人写数,一人说数的组成。一个数结束后小组换顺序,直到小组每个人都做了一项任务。
六、计算
30+50=
68+19=
7×8=
100-60=
8×9=
74-25=
54÷6=
33÷5=
七、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教后记;大部分学会了。
第 课时
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初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课时分配 第5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什么地方参观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同学也到了几个地方去参观,我们去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到果树园参观,看到了950棵苹果数和1200棵梨树。到动物园,看到了895只鹌鹑,806只鸽子。到彩蛋制作处,看到了530个动物彩蛋和495个脸谱彩蛋。)
2、看图和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哪种果树多”的问题。(解决四位数和三位数比较)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比一比1200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2)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个人加减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来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
(4)比较2356与680的大小。
4、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解决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就是比较895月806的大小)(2)怎样比较895和806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先从高位比,高位数大这个数就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与一个大数进行比较„„)
(4)比较6390与6590的大小。
三、练习比一比
女孩:我摘了122个桃子。
男孩:我摘了97个桃子。学生写数,然后独立完成比较。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都会了。
第 课时
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数的大小。课时分配 第6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2 在○里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987○ 1002
658 ○ 568
879 ○ 883 3062 ○ 3054
5176 ○ 5179
9989 ○10000 学生独立在圈中填上连接符号,可以使用计数器。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比较的。
二、自主练习3 小鸡回家
比1000小得多接近1000
比1000大得多
6601
600
423
935
1086
3516
978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5 按规律填数285、290、295、()、()、()3800、3850、3900、()、()、()7500、8000、8500、()、()、()个人加减
四、自主练习6 猜一猜
1、教师与一学生以书的页数为例子进行猜页数演示。
2、同桌进行猜一猜游戏。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4、7。
教后记:能学会,让学生多加练习,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4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估计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较多的事物进行数量估计。课时分配 第7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黄豆)教师随手抓起一把黄豆,你能估计估计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学生估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估计。
二、新授课
1、教师板书课题。一些同学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2、看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4、解决“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的问题。(1)学生自己看图进行估计。(2)说说你估计的结果。
(3)讨论估计方法,怎样估计才能使估计结果更准确。(先数出几行,再数出几列,就能估计。)
5、学生独立估计“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的问题。(1)估计说出估计结果。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个人加减
三、练习
1、右面是小明写给爷爷的一封信。估一估,他大约写了多少字?
2、自主练习2 根据给定条件进行估计。
一个桶能盛20个乒乓球。这个大桶大约能盛多少个? 学生独立估计,肯定说大约能盛40个的同学。说说你估计的想法。(因为大桶大约是小桶的两倍,所以盛的球也大约是40。)
3、自主练习3 根绝给定条件估计
4、估计草莓和樱桃的个数。
5、用0、5、1、2四张卡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四位数。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摆数,注意0的位置在千位上的话就不是四位数了。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个别学生不会,总第 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信息窗5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百的数的计算。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分配 第8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几幅图,想和大家一起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一幅图一幅图地看,说说图中的数字及意义。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的问题。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
300+400=(2)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学生小组讨论)
(3)说说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把两个数拨在一起。3个百加4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4)说说算式的意义。
4、解决“鲤鱼比鲢鱼少多少尾”的问题。学生看图读题,独立解决问题。个人加减(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说说算式的意义。
5、解决“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的问题。(1)学生读题列算式。1200-800=(2)你打算怎么计算?(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借助计数器。)(3)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4)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练习
150-90=
160-80=
80+30=
70+800
3000+6000=
3000+5000=
400+6000=
2000+800=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聪明小屋
教后记;练习学生的口算题。[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28页自主练习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能熟练掌握多位整数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掌握多位整数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分配 第9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150-90=
160-80=
250-80=
1200-600=
80+30=
70+800=
70+50=
1400+900=
800+500=
9000-5000=
70+90=
4000+5000=
二、找朋友
1、小组合作,一人找朋友,其他人拿算式卡片。
2、1100-700=
70+80=
4000+6000=3、450-50=
4600-600=
100+300=4、600-200=
1000+500=
三、自主练习三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棵数
1300
1400
2000
2200
2500(1)2003年和2004年共植树多少棵? 个人加减(2)2004年比2000年多植树多少棵?(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习四
1、看图,你看明白了什么?大卡车装400个西瓜,小卡车装200个,地上还有600个。
2、两辆车一共装了多少个西瓜?
3、汽车比拖拉机多装了多少个西瓜?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聪明小屋
[教学后记] 大部分学生口算的很好。
总第 课时
课题 聪明小屋
我学会了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能借助资料对本单元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教学重点难点: 能借助资料对本单元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等知识进行自我检测。课时分配 第10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竖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看“我学会了吗”
1、读一读这段资料,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写出来吗?
2、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字?
3、根据这段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聪明小屋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讨论解答。
三、读出下列各数。
205
325
400
2376
3060
四、计算
300+500
230+500
200+800
700-500
980-80 1000-300
3000+500
3400+700
5000+400
8000-3000
五、选择
我校有学生420人,他们学校的学生人数比我们学校多得多。个人加减
他们学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460名
390名
1010名)
六、估计有多少本练习册。
这一摞有50本,这一摞大约有多少本?
七、照样子填一填 7846=7000+800+40+6 9837=()+()+()+()7600=()+()
8030=()+()
5008=()+()
八、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收集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教学后记]
能学会这部分知识,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
教师
第四册
第 三 单元 单元名称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侧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
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结构:
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和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侧意识。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课时左右。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设想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总第 课时
课题 分米、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毫米、分米的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进行实际测量并用毫米、分米表示出来。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毫米、分米的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课时分配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故事吗?(喜欢)今天我们就去看个故事。
二、新授课
1、投影出示教学挂图。你能看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吗?(学生思考后讲故事关于小朋友做梦梦到孙悟空的故事。)
2、根据挂图和同学讲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解决1毫米有多长的问题。
(1)同学们先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然后跟小组的人说一说。(2)观察直尺,从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长度。(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知道直尺上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在本子上画 个人加减出1毫米(3)估计一下你见过的哪些东西的长度是1毫米?(4)学生边说边进行测量验证。(硬币)
(5)大家通过各种方法已经认识了1毫米,可你知道厘米好毫米还是亲戚,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看直尺找关系。学生自由讨论后说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6)板书:1厘米=10毫米
4、解决“1分米是多长”的问题。
(1)大家已经知道了厘米的一个亲戚是毫米,厘米还有一个亲戚,它的名字叫“分米”。你能自己看直尺,找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2)板书: 1分米=10厘米
(3)在教室中寻找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三、练习
1、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吗?与同桌交流一下。
2、估一估,测一测。
硬币的厚度
数学书的长度
铅笔盒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自己想测的东西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己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厘米、毫米、分米来测量。
总第 课时
课题 千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理解千米的长度,能用千米形容物体事物的长度。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千米的长度,能用千米形容物体事物的长度。课时分配 第2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户外去活动活动。
二、新授课
1、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跑步,每圈200米,一共慢跑5圈。
2、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刚才跑了多长的距离吗?(学生气喘吁吁)
3、刚才我们跑的就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
4、你们感觉这1千米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5、1千米也有个关系
板书 1千米=1000米
6、大家已经对1千米有了认识了,你能说说你周围还有什么可以用1千米来说吗?
7、出示
2千米=()米 学生自由讨论解决
8、小朋友做梦梦到自己做着热气球,高度是1000米,那你知道1000米=()千米吗? 学生讨论解决
1000米=1千米 个人加减
9、总结: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能熟练换算吗?
三、练习
2分米=()厘米
6000米=()米
1米=()分米
3千米=()米
7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长度的知识或数据
教学后记:都知道了有哪些长度单位,并知道了他们之间的进率。
总第 课时
课题 长度单位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课时分配 第3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你能换算吗?
2分米=()厘米
6000米=()千米
1米=()分米 3千米=()米
7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重点交流换算的方法。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长颈鹿身高5()
蚂蚁身长3()
青蛙一次能跳7()
豹子每分钟跑2()
兔子尾巴长7()
金鱼身长1()
四、换算计算
1分米-3厘米=()厘米
26毫米+54毫米=()毫米=()厘米
98厘米-58厘米=()厘米=()分米
2千米-()米=1000米
9千米=()米+()米
学生换算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有的要先换算再计算,有的要先计算再换算。
五、在括号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
8千米()6000米
9分米()2米
50毫米()5厘米
300分米()300厘米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读一读
教后记
;大部分学会了
知识,总第 课时
课题 课外实践
我学会了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课时分配 第4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各种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是新加坡竹节虫,身体长达27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南美凤蝶,体长90毫米,翅展270毫米;最小的蝴蝶是小灰蝶,翅展16毫米。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670千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海拔约8848米。
我国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千米。你还知道什么?和同伴说一说。
二、实践活动
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将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也可以与同伴共同测量记录结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测量。)
三、我学会了吗?
你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说一说。个人加减
有关长度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
教师
第 四
册
第 单元 单元名称
四、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结构: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和难点: 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 10课时左右。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设想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总第 课时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课时分配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那就是蜜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二、新授课
1、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说出看到的蜜蜂家族的工作生活情况。)
2、看到这幅勤劳劳动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读问题,理解题意。
(1)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2)列算式,57+29=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个人加减
(3)讨论计算结果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86(只)
4、学生独立解决“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1)说算式及算式的意思。32+45=77(只)(2)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5、解决“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的问题。(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列算式,57-29=(4)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5)讨论计算结果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28(只)
6、学生独立解决“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的问题。
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决。
四、练习
23+15=
48+32=
27+33=
19+43=
36+27=
64+29=
30+57=
75+16=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教后记;练习口算,培养能力。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时分配 第2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那就是蜜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二、新授课
1、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说出看到的蜜蜂家族的工作生活情况。)
2、看到这幅勤劳劳动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列算式,57+29=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4)讨论计算结果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86(只)(5)学生独立解决“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个人加减(1)说算式及算式的意思。32+45=77(只)(2)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7、解决“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的问题。(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列算式,57-29=(4)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5)讨论计算结果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28(只)
8、学生独立解决“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的问题。
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决。
四、练习
23+15=
48+32=
27+33=
19+43=
36+27=
64+29=
30+57=
75+16=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教学后记:个别差生没有学会。
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学习估算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课时分配 第3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
二、新授课
1、通过刚才同学讲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解决“向西飞和向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向西飞和向北飞的分别有多少只,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列算式,530+310=(4)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讨论计算结果
840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30+310=840(只)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列竖式。
学生解决“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个人加减
3、解决“向北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向北飞和向南飞的分别有多少只,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算式,310+286=(3)、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4)讨论计算结果
596
5、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310+286=596(只)
6、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7、解决“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的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点不一样,你能发现吗?(这个问题问的是约有多少只)这就不需要我们算出具体的数,而是列出算式估计一下就可以了。(2)列算式
286+103(3)看算式,你怎么进行估计呢?(小组讨论估计方法,把每个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出它们的和。)学生进行估算,结果是 400(4)这个结果是个大约数,不能用“=”表示,那大约的结果该怎么表示呢?我们来认识“≈”,他的名称是约等号。
(5)算式286+103≈400 读作 286加103约等于400(6)你还能提出什么估算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独立提问解决问题。
总第 课时
课题 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计算。使学生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第4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同上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1、学生用计数器随意拨出数来进行计算,以同桌为单位。
2、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体会算理。
二、自主练习2
1、用卡片练习计算题目,同桌用卡片任意组合。
2、汇报计算结果。
三、竖式计算
324
634
465
750
857
+153
+205
+540
-132
-520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7
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蜜蜂采花蜜的情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蜜蜂采花蜜的情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计算方法的学习。课时分配 第5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勤劳的小蜜蜂又要辛勤劳动了,打开书看第47页的图,你能给大家编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分时间看图理解。)
二、新授课
1、学生编故事讲故事。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果园到花园有多远”的问题。
(1)学生谈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教师趁机引导学生画出理解图。(2)列算式,592+374= 讨论怎样解决。学生谈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各组的算法。有的学生会想到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个人加减
(3)592+374=216(只)
(4)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的问题。(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2)列算式,518-227=(3)讨论算法。重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用竖式计算时,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十位上1减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十位上是11-2得9,百位上是4-2得2,结果291。
(4)518-227=291(只)
(5)学生在相互交流与体验中选择计算方法。
5、学生独立解决“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1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3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课时分配 第六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2 竖式计算
267
435
359
680
+ 405
+291
-178
-367
二、自主练习3 安排剧场
1、看图,你看明白了什么?
2、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4 苗苗幼儿园人数统计。
大班 中班 小班 148人 229人 12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练习6
下图是某自然保护区1998—2002年长臂猴数量变化情况。
如下: 个人加减
405只
461只
345只
1998年
2000年
2002年(1)2000年比1998年增加了多少只?
(2)估计2004年长臂猴可能达到多少只,并说明理由。(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自主练习5火眼金睛辨对错。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同步学习与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4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学生学会验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验算。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会验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 课时分配 第7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蜜蜂辛勤劳动了一段时间,今天它们要检查检查生产情况了。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实物投影仪。蜂王要小蜜蜂去检查一下蜂蜜的生产和使用记录对不队,可是小蜜蜂遇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它不会检查)我们一起来帮它想办法吧。
2、看蜜蜂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学生发言)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对表格的数据进行检验呢?
3、学习验算。
(1)用竖式先计算。学生列加法竖式。
(2)对竖式进行验算,怎么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列竖式。和减其中的一个加数列竖式。)学生自主列竖式进行验算,引导学生在验算之前要写上“验算”二字。个人加减
(2)学生对“一共生产的,用去的和还剩的”情况列竖式。(3)讨论怎样验算,写出“验算”然后进行验算。(差加减数验算。被减数减差验算。)
4、验算练习。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和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4验算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能熟练掌握验算方法。能对自己所做的题进行合理验算并及时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自己所做的题进行合理验算并及时发现问题。课时分配 第8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加数 524 326 加数 312 106 和
498 743
被减数 957 320 减数 543 431 差
278
1、学生填表,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并验算。
3、全班交流。
二、自主练习2 1、843
672
302
547
-293
+174
-171
+ 243
个人加减
2、上面的题做得对吗?
3、说一说错在哪里,并改正过来。
三、自主练习3
1、看图,说说题意。
2、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并计算。
3、全班交流,并验算。
四、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在验算。
460+300
274+591
600-240
376+519
980-650
808-436
483+125
728-463 提醒学生有两个竖式,一是竖式计算,一是竖式验算。
五、摆一摆,算一算。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学生能认真观察图意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认真观察图意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课时分配 第三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蜜蜂通过辛勤劳动有所收获,果农们也有了收获,我们去看看吧。
二、复习
1、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丰收图。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4、从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
三、练习
1、自主练习6(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2)独立解决问题并小组交流。
2、自主练习7 下面是育才小学一年级新生患龋齿情况的抽查统计。2002年患龋齿人数比2001年减少多少人? 个人加减
(1)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开火车
65+30()-25()+240()-108
456-34()+59()-222()+360()
4、列式计算
(1)两个加数都是345,和是多少?(2)765比356多多少?
(3)一个数比720少180,这个数是多少?(4)650比一个数多302,这个数是多少?
5、实践应用。
(1)水果店第一天卖出苹果70千克,第二天卖出80千克,还剩下100千克。水果店原有多少千克苹果?
(2)这个月爸爸工资2000元,给爷爷400元,还剩多少元?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
教师
第 四 册
第 单元 单元名称
四、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目的要求:
1、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
知识结构 本单元是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为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准备。
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和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 2 课时左右。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设想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时分配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俗节吗?(教师介绍民俗节,引起学生对民俗节的向往。)
二、新授课
1、教师投影出示民俗节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通过学生的发现引出对“对称”现象的探索。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现象,比如建筑、脸谱、剪纸、杂技表演等,你能说说到底怎样就算是对称现象了吗?(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如果把它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
4、你能说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对称现象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
5、列举上下对称的现象,请同学判断是不是对称现象。
我们手工折纸时很多地方用到了对称,让我们动手折一折吧。个人加减
可以自己折,也可以打开课本第5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步骤折一个纸。
6、船。
7、谁愿意把自己折的作品展示个大家看看,并说说你的做法呢?
8、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六题。)谁能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9、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个对称的动作。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
板书设计:
各种()图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课题 对称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课时分配 第二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请在方框里打对勾。
2、全班交流。
3、提醒学生注意眼镜也是对称的,只是放在桌子上看的方位不同。
二、自主练习3
1、看自己,在自己的身上找对称现象。
2、小组说说自己找到的对称。
三、自主练习4
1、把能拼成对称图形的连起来。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剪画对称现象。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与探究 个人加减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各种()图形或各种()物品。
教学后记:
五、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内容:
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及关键 本单元内容:
重点、难点:都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6课时。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设想 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
总第 课时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工作场面?
2、出示信息窗情境图,学生观察。
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交流、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2、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小结:计算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提问: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过程同上)
5、小结:计算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应用
1、数学游戏
第55页第5题 个人加减2、55页第2题3、55页第4题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 第2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饿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一看它们的工作场面?(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饿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2)一共有多少棵大白菜?(3)还剩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4)已经检查的白菜比茄子少多少棵?
…… 活动二:
(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师: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1)
估算 个人加减
(2)
列竖式计算
板书竖式 7 9
+ 31 61 4 5
3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
(二)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探究的饿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思考,并列式解答。
(三)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大家自己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你觉得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活动三:
(一)(一)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师:把自己 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
(1)估算(2)利用计数器(3)笔算竖式
3 5 -2 7 6 1
9
(二)已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探究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全班交流
(三)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作业设计:
总第 课时
课题 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计算。课时分配 第3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二
1、看图写算式
2、说说所写算式的意思。
3、计算结果,同桌交流。
二、自主练习三
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多角度问题并解决。
3、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四
1、找规律,填一填,学生自己找规律。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四、自主练习6
432+158
127+493
813-257
452-195
556
590
257
620、自主练习7
1、从入口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个人加减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探索整百数减三位数。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整百数减三位数。课时分配 第4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田园里不光有七星瓢虫等小卫士,还有一些卫士,我们去认识认识他们。
二、新授课
1、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说出每只猫头鹰捉的老鼠的数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的问题。(1)读题,理解题意。
(2)列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3)想办法解决,学生各自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4)重点引导学生列竖式,解决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竖式计算。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零,就跟百位借。
三、练习
个人加减
1、用竖式计算。
200-137=
740-596=
600-348=
409-276=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26-258=
265+335=
300-149=
204+568=
700-514=
802-637=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课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估计计算结果。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估计计算结果。课时分配 第5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去看了猫头鹰捉老鼠,也提出了问题,可还没解决完呢,今天我们接着解决。
二、新授课
1、解决“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老鼠”的问题。(1)看图读问题,并列算式。(注意求的是大约)(2)你打算怎么来解决大约的问题?
(3)引导先用竖式结算结果,然后取大约数。也可以把各加数分别取大约数。
2、学生出求大约数的题并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是宁海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 拖把 纸张
上半年 132把 106把 483令 下半年 128把 143把 408令
个人加减
(1)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3)学生做题,教师请学生上黑板。(4)全班集体纠正。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
板书设计:
横式:
竖式
总第 课时
课题 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巩固整百数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巩固整百数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课时分配 第6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2
426-258=
300-149=
700-514=
265+335=
204+568=
802-637=
1、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2、小组纠正。
二、自主练习3 645
302
900 +255
-167
-735 890
135
175
三、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看图,说说看明白了什么。买东西花了169元钱,付了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学生列算式独立解决。
3、全班讲解纠正。
四、自主练习6
连线。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计算并连线。
五、自主练习7
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纠正。个人加减
六、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姓名 会读字数 会写字数 王月 532 398 张强 710 379
1、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2、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七、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竖式: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课题 信息窗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习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几或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几,能根据线段图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火少几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几,能根据线段图理解比一个数少几的意义。课时分配 第7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田园小卫士?(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再去认识几位田园小卫士。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仔细观察图,说说你都看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的问题。
(1)你能找到相关信息吗?黄鹂捉了146只,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
(2)我们用线段表示出他们的关系。板书线段,假如这条线段表示黄鹂,你怎么来表示喜鹊?学生自己画线段。黄鹂
喜鹊
(3)说明线段图之间的关系。
(4)列算式并计算。说说算式的意义。个人加减
4、解决“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的问题。
(1)你能找到相关信息吗?黄鹂捉了146只,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
(2)我们用线段表示出他们的关系。板书线段图。教师板书黄鹂的线段图,学生板书啄木鸟的线段图。黄鹂
啄木鸟
(3)说明线段图之间的关系。
(4)列算式并计算,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练习自主练习1
小东:我跳了110厘米。
小强:我比小东多跳48厘米。
小华:我比小东少跳30厘米。
小华跳了多少厘米?
小强呢?
1、读题,找到相关信息,自己画线段图。
2、列算式计算,说说算式的意思。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作业设计:预习自主练习板书设计: 线段图:
横
式:
总第 课时
课题 自主练习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并熟练掌握。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并熟练掌握。课时分配 第8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二
鸽子每分钟扇动360次翅膀。
乌鸦每分钟比鸽子多扇动60次。
丹顶鹤每分钟比鸽子少扇动140次。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2、解答问题,可以自己画线段图。
3、全班交流并纠正。
二、自主练习4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各种鸟类265种。海洋性水生动物比鸟类多153种,淡水鱼类比鸟类少157种。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练习3
小游戏,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说比这个数大几或小几的数是多少,并计算。
四、自主练习5
剑麻146棵。海芋比剑麻多38棵。
卖了120棵海芋,卖出的剑麻比海芋少27棵。个人加减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全班交流纠正。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数学助学
总第 课时
课题 单元回顾与整理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并在回顾与整理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评价查漏补缺。教学重点难点: 在回顾与整理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并查漏补缺。课时分配 第9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了第六单元,你都记得我们学过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口算、笔算,学习了验算。
二、复习
1、我们在做三位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满十就进一,不够减就借)
2、计算(出卡片)
329+182=
306-197=
300-128=
3、这两道题如果要验算该怎么验算呢?(学生回答)复习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对这三道题进行验算。
三、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
1、老师这有16张卡片,你能求出小李和小红的卡片数量吗?
小李的卡片比老师多25张,小李的卡片数量是
25+16张,学生画图或用卡片进行比较。个人加减
(1)小红的卡片比老师的卡片少7张,小红的卡片数量是
16-7张。学生画图或用卡片比较后列算式计算。
2、求小红大约有多少张卡片。求大约数。学生求小红卡片数的近似数。
四、练习
1、帮小动物找家
猪900
兔子377
老虎925 708 157
576 324
345 722
2、先估一估哪些题目的得数比500大,然后用竖式算一算。389+314=
800-239=
654+268=
606-259=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综合练习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课题 综合练习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学生能熟练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课时分配 第10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练习1计算
25+37=
45-18=
8×5=
947-320=
580-200=
42÷6=
240+150=
215+500=
二、估一估,算一算。
304+253=
546+217=
487+139=
734-575=
912-804=
428-169=
603-205=
500-206=
三、看图提问题
妈妈:我带了500元钱。
复读机
182元
手表 128元
鞋
153元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仔细观察并填空。
443 186 257
654 285 369 519 362()
725()319
五、看图 个人加减
1、看图,你看懂了什么?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练习“我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443 186 257
654 285 369
519 362()
725()319
教学后记:
二年级下数学电子教案 篇2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二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
一、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心便产生认知冲突,于是会自觉进入反思环节。但,使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这是对他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并善于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从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些重要环节中提炼问题,然后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四)创设交流体验情境。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四、结论
二年级下兴趣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2.活动用具: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3.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2.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活动3:实践平移和旋转---剪纸
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2.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
3.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围成一圈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
4.设计比赛: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带有平移和旋转特征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1)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最佳设计图案。2)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
3)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
4)评出最佳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
四、为优胜队发奖
五、活动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乘法口诀大比拼》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乘法口诀多形式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素养。
2、通过表内乘、除法口算展示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多方法对全班人数的计算和问答活动,进一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对表内乘法、除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乘法口诀学完了,今天就让我们来比比,赛赛,进行一次乘法口诀大比拼,(板书课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小组比拼
(一)介绍比赛总规则
师:同学们,我们要通过今天的比赛,选出表现最棒的明星组和速算小能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阅读一下今天的比赛总要求。(课件出示:比赛总要求„„)
(二)比赛活动
第一轮:我会读算式说得数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读算式、说得数,并直接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2、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3、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第二轮:按照乘法口诀说乘法算式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根据乘法口诀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
2、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3、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第三轮:按照乘法口诀说除法算式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根据乘法口诀说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
2、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3、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第四轮:拍倍数游戏
1、(课件出示:“游戏玩法:游戏时,从本组第一位同学依次报数,遇到指定数的倍数时拍手而过(或口头报“过”)。游戏比赛规则:由本组内任意一个学
生抽签,抽到几就拍几的倍数,小组内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拍倍数游戏,报的数最多的组得10分,其他组依次递减”。)
2、小组代表抽签,小组内进行拍倍数练习。(作为机动时间)
3、拍倍数游戏比赛正式开始„„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第五轮:我会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请根据教室里现在同学们坐的位置,计算出:我们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回答出相对简便方法的,给小组加2分。)
2、教师记录得分。
3、课件出示:“你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学问题吗?请提出来。” 小规则:每组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每提出一个问题给小组加1分,每答对一题给小组加1分。提出的问题要优先选其他组的学生来回答。
4、比赛开始,教师记录分数。
5、算出每组总得分,评出明星组,教师小结。
三、个人比拼活动
1、抢答。(要求: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2、当堂检测(1)比赛小规则: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得又对又快!答题全部正确的同学被评为速算小能手。(2)温馨提示
①学生答完题后,同桌互换互评答题卡。②学生代表大声读答案,同桌内互判,得出成绩。③判好后交回同桌,有出错的同学进行纠错。(3)评出速算小能手,教师小结。
四、总结本课,结束教学。板书设计:
乘 法 口 诀 大 比 拼 一大组 二大组 三大组 四大组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总 计
活动课《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准备:
1、装有各色小球的双层袋十个、各色小旗若干。
2、学生分成6人小组。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1:一元硬币。可以用它买东西。生2: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师:你会玩吗?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
生2: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师:想不想现在玩? 生(齐):想!
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 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师:能确定吗? 生(摇头):不能。师:那该怎样说?
生3: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小组开始摸球。其中一组全摸的是黄球,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平,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4: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抽出来看看,果真全是。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5: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师;板书“一定”。另一只袋子里呢? 生6:一个黄球也没有。
师(边抽出里面的网袋边提问):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7: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书“不可能”。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 生8:放一个黄球进去。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
生9: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师:板书“可能”。活动二:小组摸球
师:小朋友们都觉得刚才的比赛不公平、不合理,下面我们就举行一次公平合理的小组摸球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摸得最有秩序、收获最多?小组成员轮流摸球组长在表格内作好记录。附表格 红球 黄球 白球
小组摸球,组长记录。五分钟后。
师:谁愿意把你们这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
生10(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摸球情况记录表):我们小组摸了10次白球,6次红球。
师:猜一猜他们小组的袋中装了什么颜色的球? 生11:白球和红球。
师:抽出你的网袋,看他猜对了吗?(猜对了)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2: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生13:不可能是黄球。师:根据你们组记录的情况,猜猜你们的袋中会有什么颜色的球。再抽出网袋验证一下。生猜测验证。
师:你们猜对了吗?在你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小组成员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出现的结果。师任选两组网袋,让全班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交流摸球结果。活动三:摸奖活动
师:一个月前我们金坛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你参加了吗?手气怎么样? 生(齐):不好!师:今天想不想碰碰运气? 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想!
师(拿起一只装有6只黄球的网袋和一只装有4只白球、2只红球的网袋,把球合并到一只袋中。):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4:可能摸到黄球、可能摸到白球、还可能摸到红球。师:现在规定摸到红球为中奖。
师生合作进行摸奖活动。大约摸了10次还没有人中奖。师(故作疑惑):刚才明明小朋友说可能摸到红球的,怎么现在一个也没中奖?
生15(急切地):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16: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的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向你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
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师:摸球比赛、抽奖活动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看图你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吗?先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实物投影展示:母鸡下蛋图、太阳落山图、球员射门图。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身边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这节课玩得开心吗?(开心)想不想下课?(不想)还想干什么? 生(异口同声):玩游戏。
师:满足你们,我们就来玩举旗游戏。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红旗。生:举红旗。
师:让大家可能看到红旗。生:举红旗、黄旗、蓝旗。
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通过有余数的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周期变化问题。
2.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与初步的推理能力。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活动重、难点
周期概念的理解,以及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合作、交流,感知周期现象的存在,发现余数的作用。教学用具:实物、课件。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期”。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猪八戒)录音:今天是俺师傅的生日,俺带领猪宝宝们来给师傅祝寿,孩子们,跳起来吧!(看课件)
猪宝宝们的表演好看吗?看完表演,你们发现了什么?(猪宝宝们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样的规律?(黑、粉、粉、黑、粉、粉、„)按照这样的规律,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小猪?(黑、粉、粉„)依次不断的重复。点击课件听录音。
二、观察现象,解析“周期”
1、什么叫做周期现象
录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的一节的个数叫做周期。
什么叫做周期呢?我们来看小猪的排列。在猪宝宝的队伍中不断重复的是几只?(3只),展示板书:每一节都有3只小猪,我们就说它的周期是3,这是第1个周期,这是第2个周期„如果每一节都有4只小猪,它的周期就是4。
2、说说芭蕾舞的周期特点。
仔细观察每个周期都有什么特点?(每个周期都是一头黑猪两头白猪,每个周期都有3头猪„„)
每个周期的第一个都是谁?第二个呢?第三个呢?
3、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象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现象?(学生举例:一年四季、白天黑夜、一年12个月、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
三、尝试运用,探究“周期”
1、猪宝宝们除了舞蹈,还准备了一个“有奖竟猜”的游戏,想猜吗?听录音:我站在第16位,猜猜我是黑色猪还是粉色猪?(学生自由猜)师:认为是黑色猪的举手, 认为是粉色猪的举手,究竟谁猜得对呢? 这样吧,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想办法来证明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道具摆一摆,也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好又快!同意我的提议吗? ① 小组合作 ② 学生汇报。
××小组用摆一摆的方法证明了第16只是黑色猪,和它们一样的小组请举手。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③ 重点讲解算一算的方法:16÷3=5„„1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算式里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16是什么数表示什么?3是什么数表示什么?5是什么数表示什么?(学生说教师摆学具)16里面有几个这样完整的周期?最后多出来的这个1是什么数?(余数)这个余数应该是排在第几个周期?(6)排在第6个周期的第几个?(1)我们知道每个周期的第一只都是黑色猪,由此证明第16位是黑色猪。你们猜对了没有呢?
④ 点击课件,录音: 哈哈,我是黑色猪,你们猜对了吗? 恭喜你,得到了第一份奖品。
2、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想出了那么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3、咱们继续进行“有奖竟猜”游戏
录音:我站在第20位,我是什么猪呢? 20÷3=6„„2 7表示什么?为什么是粉色猪?录音: 哈哈,我是粉色猪,你们猜对了吗?。录音:我站在第24位,我是什么猪呢? 24÷3=8 没有余数怎么办?表示什么?为什么?
4、学生自由猜。
还想猜吗?同桌小朋友互相合作,一个人报数,另一个人猜颜色,猜完后,再互相交换,可以吗?
5、小结:
① 指导学生观察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都不一样,为什么?除数都一样,为什么?商都不一样,为什么?余数都不一样,为什么?表示什么?下一个周期的第几位。)
② 要判断猪宝宝是什么颜色,只要把总数除以周期就可以了,关键是看余数,余数是1,就表示是一个周期的第1个,余数是2,表示是一个周期的第2个,„„没有余数则表示是一个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③ 掌握了这样的方法,无论猪宝宝站哪一位,我们都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颜色。余数的作用可真大!
6、现在你们能给我们今天的课题取个名字吗?揭题:有趣的余数
四、巩固内化,应用“周期”。
1、根据周期找位置和颜色。(变脸魔术)
你们说猪八戒的礼物师傅会喜欢吗?看,谁又来了? 课件(孙悟空)录音:八戒师弟的芭蕾舞还真是好看,现在让我来给师傅表演一个“变脸”魔术吧!看课件。(看完之后向学生介绍“变脸”艺术)
变脸的顺序是怎样的?(红色、兰色、白色、黑色)一共变了几次脸?(4)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的变下去,下一次变的是什么颜色呢?不停重复的是几次变脸?(4)也就是说变脸的周期是几?(4)
按照这样的顺序,猜一猜:
第27次变的是(白色)。27÷4=6„„3为什么要除以4? 第32次变的是(黑色)。32÷4=8 要想使变出来的脸谱是兰色的,余数应该是几?(2)
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脸谱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变化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2、根据周期规律找个数。(生日礼物)
孙悟空的变脸魔术好看吗?就差沙僧还没来给师傅祝寿了? 课件(沙僧)录音:两个师兄的节目都很精彩,我没有带节目来,只带了几份礼物送给师傅,祝师傅生日快乐。看课件。
仔细看,礼物的顺序是怎样的?(金元宝、蛋糕、鲜花、寿桃、汽车),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不停的变下去,下一份是什么礼物呢?接下来是„(播放课件)不断重复的是几份礼物?(5)也就是说礼物的周期是几?(5)按照这样的顺序想一想,并说说理由: 第36份礼物是什么?(金元宝)36÷5=7„„1 哪种礼物最多?(金元宝)金元宝有几个?(8个)其他礼物有(7)份。
小结:根据周期规律找个数,关键还是要找出它们变化的周期数。
有多重活动课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质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3.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4.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认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质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健康秤、一张体重情况统计表、三组物品(两个书包、两袋球、两袋药)、弹簧秤、天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多重。(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一):赛一赛,玩一玩。师:小朋友们喜欢赛跑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这样的比赛,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每组推选一名跑得最快的同学上来比赛。今天的比赛要增加一个难度,让他们每个人背一个同学比赛,(选出两名同学)咱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决定谁先来挑选。(学生选出同伴,开始比赛。)师宣布获胜组为一组。师:二组为什么失败了? 生1:他们背的方法不合适。生2:范××很轻,房××太重了。
师:请你们俩交换过来再背一背,感受一下对方合作伙伴的体重。(学生活动并说一说自己的实践感受。)师:要知道他们俩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 生3:最好的办法是用秤称一称。活动(二):称一称,理一理。认识健康秤。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谁猜得准,称得快。
先来猜猜范××的体重,猜3次,看谁猜得最准、最接近。生4:20千克。生5:25千克。生6:27千克。实际的称一称,让学生学会看健康称。
师:×××猜得最接近,范××的体重是24千克,再来猜猜房××的体重。学生猜体重,并称一称,看一看。
师:通过刚才的猜一猜、称一称,我们确实发现了房××的体重重,范××的体重轻,其他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重? 生:想。
师:以小组为单位,先猜一猜小朋友的体重,再称一称,小组长把称得的结果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所有小朋友都称完后,小组的成员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的体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最好。(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一组:我们是用同学们的号码记录的,26~30千克的同学是1号、2号„„。二组:我们是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的。(交流小组同学的体重情况)三组:我们是画“”的方法记录的。(交流小组同学的体重情况
师:老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汇报把我们全班小朋友的体重也记录了下来。(出示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表),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7:我知道了26~30千克的人数最多。生8:我知道了20~25千克的人数和31~35千克的人数差不多一样多。生9:50千克以上的人数最少。生10:我知道了全班一共有36人。
生11:我知道了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有的是一样的,有的是不一样的。生12:我知道了二年级同学的体重大多数都是在26~30千克的范围中。„„
师: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生13:我想说我们快快长大吧。
生14:我想说50千克以上的同学,你们应该减减肥了,胖了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好处。
生15:我想说胖了并不代表健康,要想减肥,少吃肉,多吃些蔬菜,还要多做一些运动,多多锻炼。„„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通过刚才的猜一猜、称一称、背一背的活动,我们已经对小朋友的体重有了很深的体验了,那么对于轻的物体、其他的物品你能很快地判断出谁轻谁重吗? 活动(三):比一比,说一说。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三组物品(两个书包、两袋球、两袋药),每组物品都有1号袋和2号袋,请你用最简单、最快的方法分出每组物品中谁轻谁重。(小组活动)汇报交流每个组比较的结果。
生16:我们组比较的结果都是1号物品重、2号物品轻。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比较出来的吗? 生16:药品我们是用天平比较的,1号我们称了称是4克,2号重2克。书包和球我们用弹簧秤来称,称出1号重,2号轻。生17:我们组和他们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称药品时,我们把1号和2号袋分别放在两个托盘中,1号托盘压了下来说明1号比2号重。生18:老师:我不同意×××(生16)的说法,小球用弹簧秤称,指针根本显示不出来,因为它们太轻了,不能用弹簧秤,应该用天平。生19:比较两袋小球根本不用称,用手掂一掂就能掂出来谁重谁轻。师:说一说你们组比较的方法。
生19:我们组用天平比较两袋药,用手掂出两袋球,书包用天平称,1号重1千克,2号不到1千克。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三组物品的质量。在比较物品的时候,能用手掂出来的用手直接掂一掂就行了,比如比较两袋小球的质量;不能用手掂出来的,我们再选用合适的秤来称一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感觉怎样? 师:你能评价一下你自己学得怎么样,评价一下你们小组学得怎么样吗 板书设计 有多重
多种角度想问题
一、揭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生:想?!
出示《小狐狸的故事》:从前,山上住着一只粗心的小狐狸。这一天,妈妈让它背着8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去。一接到这个任务,小狐狸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马上背起马铃薯出发了。一路上,它哼着歌往前走。可是,走着走着,小狐狸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越背越轻了。它赶紧停下脚步,打开袋子一看,怎么只剩下3块马铃薯了?原来,小狐狸背的袋子破了一个洞,马铃薯就从这个破洞掉下去的。后来,小狐狸到了外婆家。小朋友,你能猜猜看,小狐狸可能背了几块马铃薯到外婆家呢?
生:0块,小狐狸很粗心继续往前走,马铃薯都丢光了。生:3块,小狐狸绑好破洞,带着剩下的马铃薯到了外婆家。
生:8块,小狐狸绑好了破洞,又回去捡丢掉的5块马铃薯。生:6块,小狐狸捡回3块,还有2块被小兔捡走了。
生:5块,小狐狸在路上碰到一只饿了的小狗,就送给它3块。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想,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可以说出更多、更精彩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认为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来想问题,有趣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都来开动脑筋,从多种角度去想问题(板书课题),表现好的同学都可以得到一朵漂亮的彩花。
二、群体想象--说(出示图:半圆)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幅图像什么东西呀? 生1:像半个苹果。
师:这位同学肯动脑筋,我们奖他一颗智多星。生2:像一瓣桔子。生3:像快下山的太阳。生4:像我们的眼睛。生5:像我们的嘴巴。
生6:像刺猬。很像一只蹲着的刺猬。
生7:我倒觉得像是一把完全打开的扇子。
生8:像猪八戒的肚皮。(老师给予肯定表扬)
三、个体发挥--画(出示图:○)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圆,请你简单地添画几笔,使它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比一比,看谁在一分钟内,画得最多。(生拿出纸和笔快速动手画)生:可以画硬币,古币。生:我画了大头儿子的头。生:我画了金牌。
„„
四、团体配合--写
(出示:二年级三班有36名同学参加体操比赛。)聪明的小朋友,请你设计一下,应该怎么安排队形?
师:请组长上来汇报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我们组写了七个队形。设计成:分成6排,每排6人;还可以分成:前面一位领操,后面分成7排,每排5人„„ „„
五、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平时就要多开动脑筋想问题。
生:我知道想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角度,有的问题不止是一种答案。师:谁能把它们填完整,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①:第①条应填上12、6、0,它们的规律是依次减6。
生②:第②条应填上3、15、3,它们的规律是隔一个数,加一次5。生③:第③条应填上9、25,它们的规律是三角形左下角、右下角两个数的乘积是顶尖角上的数。
4、我们告别了小象,又遇见了长颈鹿(出示长颈鹿彩图),它出了两道题向我们挑战,小熊猫齐声讲:“请聪明的小朋友应战吧!”(出示投影片③)
① 已知:a:☆+△+△=8 b:☆+△+△+△=11 求: ☆=()△=()
②下面左图是一个由九枚硬币组成的三角形,你能不能只移动三枚硬币,使它变成右图? 学生同位之间讨论,然后提问。
① ☆=2,△=3。因b比a多一个△,也就是11比8多3,△就是3个,再把△=3放进a题里,计得☆=2。
师:第②条你应该在哪儿找到突破口来解决问题呢? 生②:突破口是使角尖从向下变为向上。
生③:先把最底的一个硬币移到顶尖去,作为新三角形的顶尖。再把左上角、右上角的两个硬币移到下面并排两个硬币的左、右两侧,使底排变成四枚硬币。
5、祝贺小朋友顺利通过应战。下面我们进故事屋听听斑马爷爷讲故事。(放录音:著名数学家华卫芳小时候刻苦学习数学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斑马爷爷提出了三个问题:(出示斑马爷爷的彩图)①故事讲述的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②父亲怎样教育他? ③他是怎样成为一个数学家的?
老师听完同学们回答后,也高兴地讲了一个故事:高明市沛明实验小学是一所崭新而美丽的现代化学校,它占地27亩,基建投资1400万元。有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等专业功能室10个,有标准的足球场,游泳池等,是1994年9月1日正式开办的。走进学校,呈现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宫殿般的教学大楼,几乎与天然草地一样的人工草坪,朗朗的读书声、优美动听的歌唱声,混合成一支现代交向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啊!同学们要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宝贵的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你们有谁知道是谁捐款兴建这间学校的吗?
生:沛明公司关恒芳先生。
师:你发现前面讲的数学家与企业家有什么巧合和共同之处吗? 生①:数学家华卫芳与企业家关恒芳先生姓不同而名同读音。生②:他们都用智慧和勤奋对人类社会作出很大贡献。
6、大家一边走一边看,看见两只公鸡正为分虫子的问题而争论不休。(出示公鸡争虫图)
小公鸡有10条虫子,大鸡有16条虫子,大公鸡要给小公鸡多少条虫子,它们的虫子的数量才是同样多? 学生先小组讨论,师然后提问。
生:大公鸡从16条虫子拿出6条,剩下10条与小公鸡一样,再把6条平均分成2份,每份3条,所以大公鸡给小公鸡3条虫子后,剩下13条,小公鸡就有13条了。
7、师:刚才你们帮助两只公鸡解决了分虫子的问题。请大家联系自己在实际平常生活中,和别人分食物时,有没有做到公平合理呢? 生:有
师:那我考一考你们,看看你们有没有撒谎。(出示投影片④)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但月饼上只可以切三刀,你可以吗?(分组讨论,然后拿一个月饼让学生来切。)
生①把月饼拦腰切一刀,再在月饼面上切一个“十”字。师把八份月饼分给八个后进但积极参与的学生。活动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参观森林公园”愉快吗? 徨:愉快!师:我们不但增长了许多知识,而且还和谁交上了朋友? 生:国宝大熊猫和很多动物朋友。
师:我们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希望大家在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做知识的巨人。也要多动脑筋,学好数学,为社会服务。
冀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推荐) 篇4
◇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排列问题
◇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排列问题_简单事物中的排列规律◇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的乘法口诀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的乘法口诀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8的乘法口诀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9的乘法提问并回答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长方形的特征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长方形的特征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长方形的特征3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认识平行四边形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认识立体图形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观察物体 搭一搭 看一看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统计 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统计 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1000以内的数 不同的方法数数◇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1000以内的数 千以内数的读写◇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1000以内的数 千以内的数比较大小1◇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1000以内的数 千以内的数比较大小2◇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方向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方向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路线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线路图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方向与路线 认识方向与路线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千克和克 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千克和克 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千克和克 用天平比较轻重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 长方形的特征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 长方形的特征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平行四边形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四边形 七巧板拼图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整十数加减1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整十数加减2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整百数加减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九、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十
◇ 冀教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下数学电子教案 篇5
1.填空.
(1)28+35=( )
想:28+30=( )
( )+5=( )
(2)68-39=( )
想:68-30=( )
( )-9=( )
(3)90-42=( )
想:90-40=( )
( )-2=( )
(4)120+50=( )
想:12个( )加5个( )等于( )个十,17个十就是( ).
(5)560-40=( )
想:37个( )加6个( )等于( ),( )个( )就是4300.
(6)3700+600=( )
想:37个( )加6个( )等于( ),( )个( )就是4300.
2.口算.
65+23= 65-56= 590-70= 400+500=
43+56= 430+50= 890-60= 370+200=
36+48= 720+40= 97-8= 750-400=
94+32= 270+60= 240-80= 530-60=
82-43= 780-30= 300+30= 500-90=
3000+4000= 5000+1500= 3500-2000=
7000-5000= 8000+900= 3700-800=
4000-500= 9500-3000= 8600-2200=
8500-2000= 2500+6000= 2000+90=
3.写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差.
和: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差: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在○里填上“<”、“>”或“=”.
670-30○650 1000○99+1
75-26○50 36+64○100
8000-400○4000 3500+500○40000
5050-50○5000 9500-5000○9000
3600+30○3900 10000-900○9100
5.列式计算.
(1)420减去80,差是多少?(2)600加上370,和是多少?
(3)1900比600多多少?(4)90比820少多少?
6.应用题.
(1)一堆煤重2500千克,用去5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书店有书9000本,第一天卖了2000本,第二天卖了150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
(3)粮店原有250袋大米,第一天卖了2000本,第二天卖了1500本,还剩下多少本书?
(4)二年级有200个学生,三年级有220名学生,四年级有180名学生,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5)学校共有750个学生,其中男生300个,女生有多少个?
(6)农民伯伯收了800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有3000千克,梨子有4000千克,剩下的是桔子,桔子有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1.(1)63 58 63 (2)29 38 29 (3)48 50 48 (4)170 + + 17 170
(5)+ + 52 520 (6)百 百 43个百 43 百
2.略
3.和:1400 77 1400 1200 4600 900
差:200 19 400 800 600 500
4.略
【二年级下数学电子教案】推荐阅读:
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05-12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左右-西师版10-29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05-27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简单的推理教案09-25
新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分一分(二)教案11-28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07-30
二年级下数学广角推理07-06
二年级下数学综合复习09-24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11-18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