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

2025-02-02

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共10篇)

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 篇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积累、感受,再尽情表达,最后尝试写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重点:

在写作过程中,内容要具体,要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本单元中关于战争的语句,课件照片配乐,日本轰炸上海视频片段。教材分析:

经过了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作文,这是一幅真实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景。再展开想象图中孩子的未来命运会怎样,最后引导情感的表达。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诱发情感。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课件展示本单元中关于战争的语句)

二、细心观察,大胆想象

(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师: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我们中国也曾饱受外敌的侵略,也曾饱受战争的蹂躏。请看大屏幕的这张照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描述图片。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怎么观察呢?

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例: 瞧,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铁路扭曲,地上满是碎砖碎瓦,天桥断裂,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

(设计意图: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这张照片,有了清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而深刻的认识: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教师激情的讲述,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为下一环节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

2、老师介绍照片背景:1937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4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8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铁轨、房屋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惨不忍睹。

(设计意图:学生都是出生于21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的背景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当时情况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平生活的关注、向往。)

(师相机板书: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二)突出重点,展开想象。

1、师:根据老师介绍的照片背景,试试想象一下: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放大课件中“痛哭的孩子”,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想象。)

生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例:当时,上海火车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嗡嗡”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做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个个尸体倒在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火车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的呻吟。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妈妈,你在哪里。”“爸爸,我害怕„„”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怎么生存„„

(设计意图: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敞开心扉编故事。)

2、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

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生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例:我想,那个记者一定会在拍完照片后帮助他的。他一定会在好心人的怜爱中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长大后的他也一定会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

可是,我又想到,在那个年代,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的践踏远远不止一个火车站。一定还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在日本鬼子无情的炮火中失去了亲人,又得不到帮助。那些孩子很可能还没长大就死了,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为没人给他饭吃。还有的孩子也许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没人管他,他们很可能会变成小偷。因为没人给他钱,让他生存,更没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设计意图:由照片中孩子命运联想到当时战争中别处孩子的命运,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提升。)(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三、明确要求,掌握写作方法

(一)审题意,明要求

师: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照片所讲述的故事。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请打开课本第78页,自学习作要求。

生汇报:本次习作有三点要求:

1、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后来的命运如何?

2、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拟题目,理思路,学写法

1、师:根据习作要求,可拟什么习作题目?

生交流后汇报。老师课件呈现:可选择题目战争中的孤儿 一张旧照片、沉痛的教训、废墟中的孩子、哭泣„„.2、本次的作文思路应该怎样写呢?

生交流后汇报:有两种形式:

1、根据画面创编一个故事,然后按事情发展的书序描述画面的内容,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以介绍照片为切入点,直接描述画面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老师提示拓展:

1、亲眼目睹法(假设你就是那个孩子)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然后,叙述一个人收留了“我”;最后,描述 “我”对和平的呼唤。

2、写信形式(参考第15课)

师:明白了写作的要求和思路,怎样才能把画面写“活”呢?我们所看到的照片只是瞬间的情景,看图作文就是要展开想象,从静态引出动态,从“瞬间”写出过程,让画面活动起来,让画中的人物活动起来。

(播放日本轰炸上海的轰炸场面,结合影片动的画面,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照片写活。)

(三)积累词句,准备写作

教师展示课件:与本次习作有关的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朗读、感受、积累,写作时运用上来。

好词:面无血色 魂飞魄散 魂不附体 慑人心魂 张惶失措 神不守舍 目瞪口呆 魄散魂飞 谈虎色变,闻风丧胆 不寒而栗 怵目惊心 触目惊心呆若木鸡 胆战心惊 骇人听闻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惊恐万状 五色无主 心胆俱裂 悲痛欲绝 悲天悯人 心痛欲裂 痛彻肺腑 心如刀割 嚎啕大哭 忍气吞声 泪如泉涌肝胆俱裂 俯地悲泣 悲喜交集 泣不成声 哭哭啼啼 慷慨悲歌 忧愁悲伤 伤心落泪 嚎啕大哭 哇哇大哭 心胆俱裂 五脏俱焚 声泪俱下 低声哭诉 泪水纵横 黯然泪下泪不滚滚 泪流满面 悲哀哽咽 悲伤叹息 痛哭流涕 抱头痛哭 放声大哭 悲痛欲绝 痛心疾首 哭声震天 哭声动地 怒气冲天 怒火万丈 恼羞成怒 勃然大怒 忿忿不平愤世嫉俗 义愤填膺 深恶痛绝 气恨难消 情无恨海 刻骨仇恨 千古之恨 盛怒之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怒不可遏 深恶痛绝 怀恨在心 满腔怒火 气恨难平刻骨之恨 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暴跳如雷 怒气冲天 怒气冲冲 怒发冲窥 怒容满面 怒不可遏 怒目圆睁 怒目而视 怒火中烧 恼羞成怒 勃然大怒 拍案而起 愤然而去 忍无可忍 肺都气炸 按捺不住脸红脖子粗 两眼冒金星

好句:面对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幸福儿童,他们能从这一张黑白照片想到当时那战争的可怕场面吗?能感觉得到那孩子的惊慌、孤独、可怜吗?

当入侵的铁骑踏上这片原本圣洁的土地,苦难也随之降临。远处枪声依稀,夹杂着伤痛的呻吟,婴儿的啼哭。

他们在腥风血雨下活着,孩子降生那一刻第一次传入他耳内的是那沉闷的枪声,烙下记印:我在战争中成长!

一位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下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当四周稍微平静了一些和,突然,传来一阵号啕大哭声,啊!是一个4岁的孩子在哭!

只见周围血肉模糊、尸横遍野,而且满是血迹,列车都被炸毁、脱节了,铁轨也断裂了,许许多多的房屋都倒塌了,地上还有许多碎片。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

好段: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四:质疑解惑,延续激情

师:本节课还有什么不懂得吗?请保持你心中的激情,下节课把这篇习作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习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一、作文开头:照片的背景

二、描述画面:照片上是怎样的景象?

三、编写故事:孩子为什么哭?其父母在?当时发生?

四、展开联想: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孩子以后的命运?

五、表达情感: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有何感受?愿望是? 一张旧照片、沉痛的教训、废墟中的孩子、哭泣„„.5

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 篇2

一、本次习作指导的教学目标:

1.写一篇自己是如何学习某种本领的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2.实现由口头语言表达到书面语言表达的过渡,提高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各种本领的意识。

二、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照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学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三、习作备课准备:

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做好的准备有以下几点:

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 ? 叙述一件事情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 如何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完整 ? 如何把事情经过(生活细节)写具体

2.关于口语交际课:

?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 教学前,教师应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

示的材料。

? 教学时,要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可以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或者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

独到之处。

? 在激起大家学习本领的愿望之后,可以先进行示范交际。如,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或教师

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 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 学生明确交际目的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然后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 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 通过说的练习为习作做好铺垫。

3.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学会一项技能如做饭、炒菜等,或回忆自己已经学会某种本领或其他方面知

识的过程。

四、本次习作指导过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

同学们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

2.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往事。老师第一次学会炒菜时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样学会的呢?

3.老师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我学会了炒菜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到地里干活去了。我在家里写完了作业,想起劳动课上学过炒菜,就决定今天中午的菜我来炒,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说干就干,我先将芹菜摘去叶子和烂茎,洗净后切成约2厘米长的小段,又把肉、葱、姜切好备用,最后把锅刷得干干净净。做完了准备工作,我还怕炒不好,又找出劳动书看了一遍炒菜的方法。十点半了,我开始炒菜,先小心打开液化气,看到锅烧热了,就倒进一勺油,等油开了就放进切好的肉,用铲子不停地搅拌,一会肉变色了,我估计快熟了就倒进葱花、姜沫。“嗤”的一声响,吓得我忙向后一退,看看没事才靠前搅了搅。闻到香味就倒进芹菜段不停地搅拌。大约过了五、六分钟,芹菜炒成深绿色了,我想成了,就关闭液化气。加上食盐、味精调味。我挑了一块尝了尝,又香又脆,就是有点淡,就又加了少量的盐,把菜盛到盘子里。

就在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我炒好了菜,妈妈尝了尝,高兴地说;“不错,挺好吃,我女儿

真是长大了。”我听了真高兴。

4.学生讨论:听了老师的讲述,你知道老师学会了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学会的? 设计理念:教师由自己的生活故事导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灵活运用“下水文”,有利于为学生的习作引路,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二)词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好词佳句。

2.出示好词: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赞不绝口 难以置信

恍然大悟

大功告成记忆犹新

美滋滋 活蹦乱跳

目不转睛

慌慌张张

津津有味 3.出示佳句: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①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③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读一读下面的写作歌,说一说你的理解。

写作之前想具体,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 多问几个怎么样,事情情节描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

设计理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写好

作文,提高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大家学一学动物的语言:

2.学生学小猫叫、小狗叫、小鸡叫等。

设计意图:小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情趣,使课堂动静结合,生动有趣。

(四)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忆场景、入情境,引发回忆。

师: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啊,我学会了……”那么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2.学生回顾往事。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时间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寻找感受最深、记得最牢的人和事。这样一来,学生

记忆的仓库打开了,素材丰富了,灵感也有了。

3.说场景、共分享,小组交流。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经历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要说清事情的经过,怎么经历就怎么说,还要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4.集体交流。小组推荐说得好的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可做询问、补充、评议。5.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特别是把经历的过程讲得具体细致,把自己的快乐也带

给了大家,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印象,学习别人的优点,积累更多词句。

6.激趣导入,打开思路。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几天你们交给老师的那些你们以前学习本领的照片吗?我把它们进行了编辑、整理。今天我就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由于本次习作是记一件往事,所以学生现有表象很难同往事建立起联系。此环节重在激趣,并打开学生思路。)学生观看照片。

7.指导选材,体验难忘。

(1)师:看了照片是否勾起了你对往事的回忆,老师相信,除了照片上这些,你一定还会很多其它的本领吧!那就请你大声的、自豪地告诉大家好吗?(打开学生思路)

(2)生说自己学会的本领。

(3)师:你们学会的本领可真多,太令老师羡慕了,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本领还很多很多,那如果让你数一数,你能数得过来吗?(数不过来。)那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本领中选择一件写下来,你觉得要选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引导学生如何选材)

(4)生答。8.体验难忘。

(1)师:好,现在我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打开记忆的大门,用心想一想,学什么最难忘?把你印象最深的部分细细回味一番。(在静静地思考中,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生静思。

(3)师:想好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并把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的部分简单的介绍给大家听,看谁的表达最吸引同学。(在表达中体验难忘。)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读佳作,学写法。读一读下面的佳作,想一想,文章写了意见什么事儿?怎样开头和结尾,哪里

描述的最具体?

佳作展示一:

我学会了包饺子

去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我主动提出要学包饺子,妈妈同意了。大年三十下午,妈妈拿出面板,和好面,还给我系上了漂亮的围裙和干净的套袖。瞧我,多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小厨师哟!我先学擀饺子皮,我先拿了一个皮儿,放到左手上。然后用小勺盛了一点馅放到皮儿上。呀!盛多了,馅都“躺” 到皮外了。我赶紧用小勺蒯回了一点放回盆里。然后把皮儿对折,左手托着饺子,再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在饺子皮的边缘上捏出一个个像波浪形的花边。这样,一个饺子就诞生了。我把它放在了盖帘上一看,妈妈包的饺子鼓鼓的,一看就知道装了好多馅。而我包的饺子瘪瘪的,跟没有装馅一样,立都立不住,晃悠了两下便“趴”了下去。妈妈笑着说是因为馅搁少了。这回,我包之前皮上多放了点馅。结果,包的时候手指一捏,馅都挤出来了,皮儿也撑破了,手上到处粘的都是馅,粘呼呼的,真是惨不忍睹。于是,我不停地调整着馅的多少,又接连包了几个饺子。终于这次,我也能熟练掌握馅多少的技巧了,饺子也像妈妈包的那样鼓鼓的,能骄傲地“站”在那里了。我们很快就把所有的饺子包完了。

晚上吃的时候,我觉得这顿饺子格外香甜。怪不得老舍先生说“劳动最有滋味”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篇3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选定习作内容,并围绕主题,进行习作。在习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评与师生互评。教学过程:

一、确定习作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打扫‘森林”进行了说话训练,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到位。紧接着同学门分别从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收集发明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发等方面进行了口语交际。

我们知道,在进行介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比如:介绍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先说一种大自然现象,再说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并得到的启示;发明的事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明的过程,并谈了自己的感想;动植物的启示,同学们从动植物的外形或功能上受到启发有了自己的发明设计。

小结:本次习作可以写自己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心得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或者是最有话说的方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视时,对少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可以是内容选定上,可以是写作顺序上,还可以是语句斟酌或标点符号等方面。

四、修改习作 完成初稿

写完后,自己先默读习作,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具体。再是读给同桌听,互相提问补充、在初稿上修改。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4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5

这篇韵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季热闹、和谐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动静相宜,每一句都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教学建议:由生活导入;自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识字教学;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春天景色图)谁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我们学过哪些描述春天的古诗?(《咏柳》、《春游湖》,《春晓》),师生齐背《春晓》,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现代作家所写的有关春天的小诗《春日晨景》。(齐读课题)

(二)教师配乐范读。

(三)诵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己大声读课文,在读书过程中,勾画一下本课的生字词,然后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同桌互读,纠错。

3.认读生词。

4.指名读。(师生、生生互评)

(四)理解感悟课文:

中心议题:

读了这首小诗你知道了什么?把你最欣赏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吧,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杨柳如烟,杏花微雨,燕子衔泥,飞虫鸣叫,新荷小草……

讲解过程中理解新词意思(五更、晓、鸣虫、新荷、漫坡)

1.五更天欲晓,三月春渐浓。(诗歌所描绘的时间,突出晨景)

2.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绿叶映衬着红花,令人赏心悦目。)

3.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燕子和鸣虫,给这幅画面增添了动态美。)

4.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一幅春季绿景图跃然纸上。)

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全篇文章吗?

指导背诵。

(五)、拓展:

读的让人陶醉,我们真的像是在美丽的风景中了。是啊,杨柳如烟,杏花微雨,燕子衔泥,飞虫鸣叫,新荷小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表达你对春天的爱呢?

(唱歌、画画、写几句赞美春天的话……)

第二课时

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有几个生字朋友还等着和大家交朋友呢!你们一定很想见到它们吧!(出示生字、认读)

2.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教教大家吧!看谁这个小老师当的好,你就是这节课的‘小博士’!”

(小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取长补短)

3.出示“更好”“五更”读一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更”是个多音字,你还知道哪些字像它一样?

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 篇6

计3

一、探究学法

1、前面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几个语文园地,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经验,今天我们请大家自己来想想《语文园地五》可以怎样来学。

学生建议:

(1)先做自己喜欢的题目。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可以读一读再演一演。

(4)请小组长抽查。

()先自己学,再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最喜欢哪一题,说说你们打算怎么来学。

(1)小组讨论。

(2)提出建议。

(3)老师建议。

①每个小组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题目先做。

②在讨论一道题目之前每个小组成员要自己先思考,遇到困难的时候提出来。

③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如: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等。

二、自主学习

分小组讨论。

小组长组织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重点指导

1、读读说说。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题的。

(2)读一读你填的句子。

(3)老师指导。

①理解题目意思

②读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③通过仔细听来判断他说得对不对。

④判断:这样填对不对。

2、我会认。

(1)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学的。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3)拓展:

①你知道有这些偏旁的字还有哪些?

②你还知道哪些偏旁?你能说出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我会读。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儿歌。

(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

(3)看图(蓝天、白天、草地、河流),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效果

依据学生的积累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预设的环节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聚焦第一板块:交流平台。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本单元的话题是什么?最后归纳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创设情境展开交流,其他学生静心聆听,感受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自由标画重点词句,并抄写一遍加深印象。抽选几篇课文,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归纳的方法来理解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

2、聚焦第二板块:词句段运用。

此环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完成第一部分内容。首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先读准字音,同桌检查。接着出示要求: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借助相关的材料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归纳总结,这些词语都含有正义感、表达赞扬、称赞,表示支持等等,属于褒义词。试着创设情境说一段话或一句话,运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在历练中感受词语的情感。第二步完成第二部分内容。自由读要求,同桌交流训练点是什么?按照要求放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语气上的不同。学生大声朗读,师巡视,抽查学生理解的情况,及时地引导。最后归纳总结:句子的说法不同,但是意思完全相同,但是表达语气也不同。这就是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再次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培养语感。接下来,仿造例句自由撰写句子。学生创作时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动向,纠正错误,发现优秀的在全班内展示。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不同的表达方法有时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效果不同,感染力也不一样。

3、聚焦第三板块:日积月累。

本次选入的是《别董大》。此版块运用读、背、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鼓励孩子们快速记忆背诵积累丰富的语感材料,我采取男女生比赛背诵和免作业的激励措施――即前十名可以获得免作业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涨,不到10分钟,只剩下三两个学生还在努力背诵。接着默写,全对的当然还可以获得免作业的权力。

二、成功之处

课堂上呈现了比较活跃的学习氛围,背诵也非常快,有效地培养了语感。

三、不足之处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难度的,训练还不够扎实。

四、教改措施

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 篇8

在本课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并适时进行了拓展,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减一减、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学习区分形近字,提升了语文的学习能力。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引导想象画面等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9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眉毛、鼻子”等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认识“眉、鼻”等8个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2.读准“胆子、爸爸、故事”等词语,读好轻声。

教学重难点:认读词语,读准轻声。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这节课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游戏,好不好?

2.教师指鼻子、眉毛、嘴巴等身上不同的部位,学生认真观察,快速说出表示不同部位的名称。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

3.导学:看到我们玩游戏,米老鼠也来了,米老鼠还想带我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逛一逛呢,你们想去吗?

4.闯关游戏:读词语。

(1)教师说明闯关游戏要求:准确读出城堡大门上的词语,并把它贴到米老鼠身上相应的部位。

(2)多媒体课件出示:城堡大门,贴满词卡的图片。学生浏览词语卡片。(3)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比赛正确认读词语。词语:眉毛 鼻子 嘴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腿 脚尖

(4)读准字音的学生获得字卡,并且把字卡贴在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一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观察是否正确。)5.识记生字——眉、鼻、嘴。

(1)过渡:我们能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记住它们呢?(2)“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多媒体课件出示:“眉”字的演变过程。

(3)“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

(4)“嘴”字的识记:提到嘴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一个“此”,就是“嘴”了。

6.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黑板上词语出现最多的一个部首是“月字旁”。(2)同桌合作找出带有“月字旁”的字。预设:脖、臂、肚、腿、脚。

(3)小组合作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预设:胳膊、脑、肩膀、胆、肤、胖„„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带有“月字旁”的字表示身体某一部位。

(5)儿歌:这是我的眉毛,这是我的鼻子,这是我的嘴巴,这是我的脖子。

伸伸我的手臂,摸摸我的肚子,抬抬我的小腿,踮踮我的脚尖。

7.小结:通过游戏互动,学生们正确地认读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闯关成功。多媒体课件展示:城堡大门开启。

二、字词句运用

1.过渡:同学们在米老鼠的带领下继续往前走,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走呀,走呀„„快睁开眼睛看啊(多媒体课件),城堡的果园里种满了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定很甜。2.游戏闯关:摘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1)教师指出闯关要求,准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即可得到苹果。

(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3)学生先小组内合作将字音读准,小组派代表读词语,正确读出词语摘一个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3.词语造句

(1)导学:同学们真是收获满满啊,摘到了这么多苹果。老师还能用两三个苹果上喜欢的词语造句子呢。(老师示范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例如:小的时候,每天睡觉之前妈妈会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

从前,我胆子很小,爸爸给我讲了很多英雄的故事,渐渐地我也变得勇敢了。(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说话。预设: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玉盘。我很喜欢吃妈妈包的糯米粽子。

(3)集体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教师将说得比较好的句子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4)指导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纠正指导。4.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预设:爷爷、奶奶、蚊子、黄瓜、狐狸、漂亮、葡萄。

三、回顾全文,布置作业

1.导问:今天大家跟着米老鼠玩得开心吗?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四年级下册园地3作文范文 篇10

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上一篇:月亮船大班学习活动教案下一篇:母爱的光辉9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