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育故事(通用10篇)
我的德育故事 篇1
美丽花环永葆馨香
——我的德育故事
故事一:静待花开
还未接手这个班时,有老师就对我说:“黄老师,你的运气真不好,要接到曹州海!”曹州海,在我校可以算“名人”了:家里四口人,除了爸爸智力正常外,妈妈、姐姐和他都是智障人士,他的智力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小学6年来没有哪一天不在校园里游荡,从没有一天在教室呆到20分钟以上的,说话困难。升入初中后,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他的身上。首先让他每节课都必须坐在教室。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会去看他是否在教室,没在,马上去找他,并反复地告诉他听到上课铃声就应与其他同学一样立刻回到教室坐好。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他能每节课都坐在教室了。经观察我发现这孩子,有强烈的想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可这个孩子在班里边虽然不受排挤,但明显的不太受欢迎。有的同学不愿和他坐同桌,说他身上有异味了;有的同学不愿和他说话,说他不会说话:有的同学不愿和他一小组,说他学习拖后腿了……这种种的排斥,就会导致了他的更加孤独,更加自卑。怎么办?在上课时,在课间,我有意去接近这个孩子。坐在他身边,问问他学校好玩吗,最喜欢谁,中午吃肉了吗……刚开始他很害怕,低着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慢慢地,他敢抬起头看着我了,而且随着我找他谈话次数的增多,我发现他逐渐能听懂我的话,只是表达不出来罢了。我的言行举止波及到了学生,开始有学生走近他。我说服了班长,让他和曹州海坐同桌,并私下里打电话给曹的父亲让他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逐渐的,班上所有的同学都会对他说上一两句,都会以笑脸面对他。慢慢地,他感到老师同学是爱他的,是真心关心他,帮助他,于是他精神了,衣服干干净净,头发整整齐齐,脸上也有微笑了,也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曹州海的智力虽然有问题,但他却会在父亲的带领下会做许多农活。我就在班上表扬他让同学们向他学习,他听了以后十分的兴奋,有了成就感。我又因势利导说如果他能写自己的名字就更好了,他的兴趣来了,在我手把手的帮助下通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整的写会了他的名字。他的父亲见证了孩子的变化,一到学校就会紧紧的握住我的手,热泪盈眶的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会开花会结果。有的如傲放的月季玫瑰,花香四溢,令我们喜爱;有的却如路边的野花,虽然也开了,白的白,黄的黄,但是不起眼不亮丽;还有的需要等待,等待他开花的那一天。这对于我们来说,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呢?
故事二:爱润心田
知了不知疲惫的在操场边的大树上叫着,给人带来一种夏日的烦躁,没有一丝风,大地活像一个蒸笼。“老师,快!快!”一群孩子边飞进办公室,边叫到。“怎么啦,怎么啦?”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开始述说,原来我班的梁光洪同学在流鼻血。我飞快地跑进教室,看见他鼻血正一颗一颗地往下滴,人也吓得脸色发白。我立即拉着他的手走到走廊尽头的水槽边,一边安慰他,一边不断的用手浇着凉水拍打他的颈部。一会儿,血止住了,孩子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想一定是天气太热了,造成孩子血热,应给他吃点药会更好。于是我又找其他老师要来了“板蓝根冲剂”,用热水兑好让他喝下。这时,我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窗外似乎有一丝丝凉风吹进了教室。我认为这件事就告以段落了,结果在第二天我发现这位平时下课精神抖擞,上课就提不起神的孩子,今天在我的语文课上居然还多次举手回答问题;平时下课最喜欢追逐打闹,多次提醒都无效的孩子,今天一下课就和同学们小声的聊天;平时其他同学一天都要来告几次状的孩子,今天一次也没同学来。这孩子怎么啦?一下就转变了?直到周一的周记交上来谜底才揭晓。孩子在周记中写道:我的成绩一直不好,又想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我就用平时的调皮捣蛋来引起您的注意,对于我们这类学生,您们老师一定是不会喜欢的,谁知您却对我这么关心,不得不让我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反思,老师,我会改的,请相信我!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学生需要爱,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不论你是否有明确的承诺,都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于千次万次的说教。
故事三:微笑架桥
中考在即,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埋头苦学、尽力拼搏,但也有个别“大势已去”的学生偶尔闹出“恶剧”来干扰正常的学习秩序。一天,晚自习铃声响后不久,我刚到教室门口,奇怪?教室里一片漆黑,门也被关上……?突然,我好象听到里面在叫“大事不好了,班主任来了,这下惨了……”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是怒从中生,真想破口大骂起来,这帮小子,真是无法无天……但理智告诉我:别发火,发火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在片刻的冷静后,我决定抓住这一契机对影响班风、学风的“捣蛋者”进行教育。我轻轻地推开教室门,鸦雀无声的同学们仿佛摒住呼吸正等待一场“电闪雷鸣”和“暴风骤雨”。而我却清了清嗓子,面带灿烂的微笑,极其柔和地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两句诗一下子放松了同学们绷紧的神经,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全班同学都会心一笑,很快就有一位同学上前拉亮了日光灯。我扫视全班,同学们都为我一脸的笑容而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于是,我又笑着说:“让光明来得更 ‘猛烈些’吧!”同学们又是一阵的拍掌大笑,余下的白炽灯也亮了。随后,我利用学生自习的机会,开始观察几位“重点生”的表情,我几次发现田云佳和我目光对视的一瞬间,总是赶快避开,甚至把头伏在桌子上。我心中有数了,微笑着向他点头,似乎暗示他“敌情已被我发现了”。果然,当我回到办公室坐下不久,他就耷着头进来了,我始终面带微笑与他交谈,正面指出了这一做法的危害性,希望他以此为戒。入情入理的微笑教育,得体适时的启发诱导,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终于在此后的时间里,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恶作剧现象。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微笑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教师灿烂的笑容,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更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而且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给学生留下长久的影响。学生是有丰富情感的,也最珍惜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友善的感情。用微笑面对学生,不仅仅是老师的个人修养,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教育方法。“微笑”体现了对学生的宽容与坦诚,“微笑”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心与希望,“微笑”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微笑”创造出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是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战士,我还在路上,我把所有和学生之间的故事细心地编制成美丽的花环,折叠好装进我的戎装,让它伴随我前进征途的每一步,不管经过多少雨雪、多少风霜,这些美丽的花依然散发着它特有的馨香。
丛林学校 黄伶
我的德育故事 篇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近年来不断更新变化, 但其目标、内容、要求与发展变化着的社会需求仍存在矛盾, 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课程体系过于偏重理论教育, 忽略实际应用导向, 课堂教学仍以说教、讲授为主, 不太注重学生的参与, “活动教学”或“情境教学”实施频率较低。德育课的方式、方法与学生思想实际和发展规律存在着偏差, 削弱了德育的感染力, 学生们对德育课程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同时, 我国进人市场经济大发展时期, 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 导致其对纷繁的社会现象感到茫然, 对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感到困惑。他们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 对自身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模糊。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中职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性, 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提高德育课堂的实效, 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 德育课程应该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 并融入生活世界, 在逐渐生成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 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 由此不断构建新的道德意义, 实现品德共同成长的过程。从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 德育改革势在必行。德育课程教学工作只有加强针对性、实效性, 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 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巧用哲理小故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
中职德育课堂巧用哲理小故事的具体方法
哲理小故事蕴涵着宝贵的生活经验和深刻哲理, 它能启迪人的智慧, 能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 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揠苗助长”的寓言, 分析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通俗易懂;用“东施效颦”、“掩耳盗铃”反映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说明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讽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无知;用“城门失火, 泱及渔池”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中职德育课堂巧用哲理小故事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哲理小故事巧在力求准确。与其他课程一样, 德育课也是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 保证所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任。因此, 我们在运用哲理小故事这一教学手段时, 选择就要严谨, 力求所举事例准确、科学。如果选择不当, 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造成混乱, 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2.选择哲理故事巧在力求通俗。德育理论是对社会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对于社会生活经历不多的学生而言, 其内容相对来说就显得较为抽象、枯燥。正因如此, 不少学生把德育课等同于严肃的说教课, 不喜欢甚至产生了心理上的抗拒。在此情形下, 我们仍然照本宣科, 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但是,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把一些抽象的理论通过恰当的哲理小故事具体化、通俗化, 学生就会易懂、易学、易接受。这样, 不仅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了所学内容, 而且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选择哲理故事巧在力求时效。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学生解决社会生活中碰到的现实问题, 这是德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但课本上所提供的事例往往与学生的具体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从时间上看, 课本上的事例都是过去时, 有滞后性;从空间上看, 都是远古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例, 学生容易从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隔阂”感。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哲理小故事的过程中, 要选取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分析, 注意事例的新鲜度;深入学生,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有意识地把学生“身边事”引进课堂, 注意教学的乡土化。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 不仅让学生产生“共鸣”,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理解的深度, 而且也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思想问题, 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加速了学生把书本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自觉行为的进程。
4.巧用哲理小故事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运用哲理小故事过程中, 不仅要自己讲解, 同时应当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 逐渐生成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 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 由此不断构建新的道德意义, 实现品德共同成长的过程。
5.选择哲理故事巧在正与反相结合。正面的哲理故事, 能给学生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反面的哲理故事, 能给学生以教训和警醒, 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 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行。正反哲理故事, 各有妙用, 不可替代。在课堂教学中, 虽然反面哲理故事有时更能“扣人心弦”,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垐�意力, 但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 其世界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阶段, 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因此, 在引用事例时, 要注意正反哲理故事的合理比例, 以弘扬社会正气的正面事例为主。即使是讲反面哲理故事, 也必须进行深入分析, 防止其产生消极作用, 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德育教学应有的作用。
中职德育课堂巧用哲理小故事实例
1.就业问题。目前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 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 比起研究生、本科生, 中职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在常人眼里, 研究生、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怕找不到工作;一般院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在择业上颇受磨难;至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就业情况可想而知。因此, 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增加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压力。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讲述这个哲理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 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 你走完3200万次后, 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啊!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 “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 你只要每秒钟滴答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 “如果这样, 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一下, 不知不觉中, 一年过去了, 它摆了3200万次。
通过这个故事, 学生可以知道: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 而成功似乎远在天边, 遥不可及。其实, 我们有了清晰的目标后, 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 明天我该做些什么, 然后努力去完成, 就像那只钟一样, 每秒“滴答”一下, 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所以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要面对现实, 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不要好高骛远。
教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 不要立即点明故事的主题, 可以让学生谈谈听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讲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可以分组讨论学生自己今后的择业趋势和择业理想。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让学生大胆地创造性地回答问题。
2.心理压力问题。我国进人市场经济大发展时期, 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 不仅导致其对纷繁的社会现象感到茫然, 对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感到困惑, 而且心理包袱也很沉重。针对心理压力问题, 我们可以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讲述这个哲理故事: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 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 好长一段路, 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 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 但你拒绝接受, 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 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只要心灵健康, 别人怎么想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 就会失去快乐的自主权。不要抱怨世界怎样, 关键在于人本身。一个人, 无论何时何地, 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一个自尊、自爱、自强的人应该是每时每刻都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
同样, 教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 也不要立即点明故事的主题, 可以让学生谈谈听完这个故事的感受, 讲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当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后, 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了。
总的来说, 巧用哲理故事, 不仅可以把德育教学中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 具体生动, 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还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爱《.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
[4]唐凯麟, 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5]碑奋《.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期.
[6]贺兰雪《.分析德育现状探讨德育新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年第9期.
我的德育故事 篇3
关键词:教师; 幼儿; 自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02-001
案例描述:
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带着孩子们在塑胶场地上一起做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绝大部分幼儿都非常感兴趣,跟着我兴致勃勃地玩耍。可妞妞和迪迪两位小朋友却跑到草地上,不知干什么去了。看到他们俩个乱跑,不跟着我做游戏,我非常生气。走过去气冲冲地说:“你们俩个干什么?”他俩头也不抬,说:“我们在看草地上的小水珠。”“为什么不跟着老师玩游戏呢?”他俩看了看我说:“我们不喜欢玩这个游戏,不愿意玩。”我听了这话很生气,但我强忍着心里的愤怒问:“小水珠好玩吗?”“老师,你看,这些小水珠都是亮晶晶的,用嘴巴一吹,它们就会跳起舞来,可好玩了。”顺着他们的动作一看,确实很美,小水珠在绿色的小草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看着他们这么感兴趣,我也不忍心劝他们回去了,于是,我说:“你们好好观察,然后把你们观察到的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好,好!”他们兴奋地回答,高高兴兴地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了。
案例分析
游戏过后,我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组织全体幼儿玩同一个游戏时,是否每一位幼儿都会对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活动感兴趣呢?当我们遭遇到以上类似的尴尬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继续按老师的计划进行,还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呢?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次游戏活动中,我并没有因为幼儿对游戏活动不感兴趣而强迫他们、训斥他们,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主选择游戏方式。试想一下,如果在活动中,为了所谓的“整齐划一”,强迫幼儿按老师的意图活动,他们也许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他们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委屈与痛苦。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这个案例中,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让他们自主选择、自主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得到了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与传统的游戏教学方法相比,自选游戏给了幼儿最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案例反思与教育措施:
自选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幼儿自己做主选择的游戏,即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主挑选游戏同伴,自我表现体验游戏过程。但自由不意味着放纵、随心所欲,那么教师在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应该怎样迎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让其在有组织、有目的、有乐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自由、持续地获得健康成长和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生活体验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这样做:
一、教师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游戏理念
游戏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教育观念作指导,不能“一时心血来潮而为之”。如果游戏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来指导,那游戏深层次的教育潜能就不可能被充分挖掘出来,游戏便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全部,游戏应像幼儿的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一样重要,教师不能随意剥夺幼儿的游戏权利。我们每一个游戏的开展都有它的目标,或发展身体协调性,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让幼儿有所得,而不能是形式主义。所以,在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游戏的层次性、渐进性、娱乐性和知识性,这样幼儿的兴趣才会被吸引过来。
二、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和谐、健康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戏的效果。如在班级区域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区角,如我班的管子工厂,有各种各样的管子,生活用的、工业用的、药用的、食用的等等;图书区里是应有尽有的图书,有一半的书是幼儿自发从家里带来的;巧手区有孩子们巧手打扮的服饰袋、包装带,可乐瓶做成的玩偶,饮料瓶做成的花籃等。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需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让幼儿在充足的时间里尽情游戏、快乐玩耍、愉快探索。
三、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应该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林林抢我的管子了。”“老师,我想换一个游戏玩。”“老师,我的种子不见了。”……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幼儿不知如何处理,什么事情都喜欢向老师告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教育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幼儿友好、快乐地游戏。
总而言之,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正确认识游戏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真正把权利“下放”给幼儿,只有这样,游戏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幼儿才会真正得到快乐和满足。
我的德育小故事(精选) 篇4
我的德育小故事
菁华铺乡洪仑山完小
张建新
从教二十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碰到过不少有各种各样缺点的孩子,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是我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难题。
记得有一年,我当四年级的班主任。当时,乡卫生院通知学生打预防乙肝的疫苗,要交30元钱。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大部分同学第二天就带来了打针的钱。班上有个叫王琦的女孩子也交了钱。但是,到了打针的那天,王琦声音低低的似乎有点委屈地对我说:“老师,我不打针了,我爸爸说要我把钱拿回去。”我觉得有点奇怪,就追问她:“你爸爸为什么不要你打针了呢?”她说:“我感冒了,爸爸说要我以后再打。”说完,她还轻轻的咳了两声。见此情景,我相信了她,就把钱退给了她,并叮嘱她一定要记得回去交给父母。过了几天,王琦的妈妈来学校给她送伞,我便问王琦妈妈:“王琦把打针的钱带回来给您了吗?”王琦妈妈一脸茫然,说:“打针的钱?她不是打针了吗?那天她回来还说打针的地方有点痛呢……”这时候,我们都才知道王琦说谎了。了解到这个情况,王琦妈妈很生气,说:“回去一定要好好收拾她,居然撒谎骗人!”我当时也很生气,但是我想:打骂能解决问题吗?
我首先从自身反思:王琦这个女孩子平时表现还可以,待人有礼貌,成绩好,作文写得相当流畅,但就是有点贪玩,有时候有点撒谎。因为她学习成绩好,以
前每次我发现她撒了谎就只是简单的批评她几句,然后告诫她不要再撒谎了。这次她要求退钱的时候,我要是打个电话给她父母证实一下,她的谎就撒不下去了。这也是我自己班主任工作不扎实的表现。现在她再一次撒谎,我该怎样来对她进行教育呢?。
我把王琦叫到办公室,当着王琦妈妈的面,我首先对她的优点进行一阵表扬,她开心的微笑着。然后,我就问她关于打针钱的事情。一开始她还不愿意说,于是,我轻声对她说:“你没有打针,也没有告诉你妈妈,你妈妈今天来是想看看你到底为什么没打针的。你能说说吗?”王琦瞥了一眼妈妈,看到妈妈没有生气,就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原来,王琦交了打针钱以后,听同学说这次打针会很痛,为了逃避打针,她就编了那些谎话,钱退回去交给父母又怕穿帮,她就干脆瞒着父母把钱也用光了。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我对王琦说:“那天我们班的同学打针你都看见了,他们是不是感觉很痛?”她摇了摇头。我接着说:“那你听同学说会很痛,就很相信了,对不对呢?”她低声说:“不对……”然后,我又给她讲《狼来了》的故事,跟她一起分析那个孩子为什么最后会被狼吃掉,让她明白到说谎会有什么害处。她眼里噙着泪花,哽咽着说:“老师,妈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撒谎了。”
从那以后,我经常跟王琦谈心,还经常跟她的的家长联系交流,随时关注她的校内外情况。直到她小学毕业,真的再也没有发生撒谎的事情了
我的德育小故事:不放弃,不抛弃 篇5
我的德育小故事:不放弃,不抛弃
“不抛弃,不放弃”是一部电视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它表现了当代军人那种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和气魄。想想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尤其对一些思想上或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不是更应该是“不抛弃,不放弃”吗?因为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我班里的莫xx平时考试就考个位数,但我还是以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以致于他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开始还能做一部分作业,后来渐渐的,什么作业也不做了。上课不是睡觉,就是逗其他同学说话。我对他也失去了信心,干脆就听之任之。有一次我去听“道德大讲堂”专家讲座,说老实话,听不太懂,索性玩手机。这时,我想要那些学困生天天面对如天书般的知识,还要一动不动地坚持听,那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换成我们,可能一刻都坐不住了。这点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把莫xx叫到身边,针对他的情况布置特殊的作业。每天背诵《75首古诗词》中的一首,并默写掉。他很感兴趣,很积极,虽然一开始默写时错别字很多,但我不厌其烦,让他反复订正,反复默写,五六遍之后,能全对了。我把他默写的本子给其他老师看,表扬他,他对默写诗,兴趣日渐浓厚。虽然,最后期末考试只考了20几分,但我想,最起码他多认识了一些字,多背诵了一些诗,那不也很好吗?而且上课也有事可做了,不至于睡大觉,不至于影响其他同学。
调查表明,在我国的中小学中间,约五分之一左右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我班的高xx一向乖巧,但学习上只要遇到一点问题,不是哭就是跺脚,有一次英语没背掉,竟然用自己的头撞墙,我连忙拉住了他。让他冷静下来之后,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了我原因。为这事我问了以前教他的老师,其他老师反映以前他经常这样,而且我也打电话给了他家长,家长似乎也不足为奇。但我想这孩子心里有问题,我不能就这样放弃对他的引导。我耐心的与他谈心,一次,两次„„让他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经历挫折与失败,要正确的去对待,这样才能有男子汉的担当。慢慢的,我发现他开朗多了,偏激的行为也没有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使我更加认识到只有付出真情,才能真正改变学生。
德育小故事 篇6
------益都师范附小六年级九班陈浩东
指导教师:张宝玲
我热爱我的祖国,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你问我为什么,下面我来和您一起分享一段关于我和国旗的小故事。
记得我刚刚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爸爸妈妈去北京,早上天还没亮就被爸爸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问:“爸爸,这么早我们要去哪里?”“臭小子,快起来,爸爸带你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爸爸说道。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天才微微泛白,等太阳懒洋洋的从东边升起的时候,才看到解放军叔叔迎着第一道曙光,整齐的走出了天安门。随着响起了国歌,我看到爸爸整理了一下服装,身体挺直,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从他的脸上流露出坚定和自豪表情。我不懂,也不明白……
直到六年级,我有幸被选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刚开始我不懂国旗是什么,更不懂它象征的意义。直到一次,听了一位国旗护卫队的解放军叔叔讲:国旗是我们的名字,我们遍布华夏大地鲜红的旗面里,融入了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和生命,五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是我们的徽章,五星红旗是中国人的象征。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它生根发芽,和我一同成长。
每当月亮悄悄爬上枝头,映入窗棂边,月光之下那广阔大地,经过月色的洗礼显得无比晶莹,微风吹过,夹着淡淡的泥土味,似有似无,沁人心脾,想着我们憩息的国土,浸润了先辈的心血与汗水,想着那浓浓的爱国情感和为了守卫国家视死如归的民族之魂……
魂牵梦萦多少次梦里神游,和守卫边疆的哨兵、守卫海岛的勇士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安定的生活而坚守岗位,为这面旗帜奉献青春和力量。
我的德育故事 篇7
开学的三周里常常能听到各科老师对小宇的抱怨:上课不认真听讲, 眼神呆滞;小动作太多, 跟不上课堂节奏;作业质量很差, 基础知识不会。他的表现似乎引起了各科老师的注意。直到第三周周四下午, 班级里最文静、友爱的女同学小轩哭着跑过来找我, 说自己在收小宇考试卷的时候, 他竟然动手打人。
小宇是一个刚刚从外县转来的孩子, 平时上学、放学都是课后托管班的老师负责接送, 很少见到他的父母。陌生的表现和极少的交流使得老师们对这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及成长环境等都不够了解。
三周以来, 我一直在观察和提醒小宇的表现, 不仅没有变好, 反而更糟, 他身上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学习层面了。与小宇和家长进行及时、诚恳地沟通已经刻不容缓。
这一天晚上, 我和小宇的妈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通话。电话里了解到小宇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 缺少必要的学前教育;父母文化水平很低, 能够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很少;一、二年级时, 孩子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绩较差, 缺乏自信。因此, 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内向、自卑。
因为家庭的生活需要, 父母把小宇带到城里上学。刚到一个新环境, 孩子不太适应, 学习跟不上节奏。为了帮助其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 父母把他委托给一个课后托管班。每天下午放学, 小宇直接去托管班写作业。由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学习习惯不好, 写作业的速度很慢, 并且托管班老师对小宇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缺乏严格、合理地监督, 导致小宇大多数时候晚上10 点以后才能回家。第二天, 疲惫不堪的孩子, 单词仍是记不住, 课文背不过, 计算准确率低, 学习效果非常不好。学习上的不自信和压抑, 使得原本就很自卑的小宇更加烦躁和焦虑, 很容易误会周围的小伙伴, 与其发生矛盾。
了解到小宇的大致情况后, 我感到深深的不安和焦虑。一个刚刚接触知识的孩子, 本该属于他的好奇与自信呢?一个刚刚9 岁的孩子, 本该属于他的快乐童年呢? 早晨7 时———晚上10 时, 这种低效的耗时只会让孩子原本就不自信的人生越来越黑暗。作为他的老师, 我应该做点什么来帮帮他。
二、如何帮助小宇——我的德育实践这样开展
1.从“新”开始, 赞许让转变发生
著名的赏识教育家周弘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奥秘在于帮助孩子找感觉, 让他找好孩子的感觉, 找学习的感觉。好孩子的感觉是根本, 在好孩子的感觉下, 他才能找到学习的感觉, 就好比一棵树, 它的主干有了病, 怎么能枝繁叶茂呢?”
怎么才能帮助小宇摆脱过去两年间那些糟糕的感受, 重新找到好孩子的感觉呢?我试图从他身上寻找优点, 并将其放大。
小宇是一个爱干净、整洁的孩子, 校服总是显得那么清新。课前, 我故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夸奖小宇课前准备充分, 桌椅摆放整齐。听到我的表扬,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将羡慕的目光投向小宇。此时明显能感觉到小宇的坐姿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小背挺直, 小脚并拢, 小手平放于桌面。我顺势让孩子们观察小宇的坐姿和神态, 并在一旁不断地加以肯定和赞许。强调其坐姿端正, 目光专注, 精力集中。一节课, 我故意忽略和淡化他的缺点, 夸大和强化他的优点。令人惊奇的是:快下课时, 他居然胆胆怯怯地举起了手, 在我的引导和其他同学的热情等待中他回答了来到这个学校以来的第一个问题。我的一个眼神示意, 善良、友爱的同学们一起为他鼓起了掌, 这宝贵的掌声似乎就是那把打开他心锁的金钥匙。他喜悦的神情告诉我, 这种找好孩子的感觉会改变他。
得到认可和赞许的小宇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似乎更加努力了。上课开小差、玩东西的次数明显减少, 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和保持专注力的时间都明显增加。对于他的每一次进步, 我都会及时地给出评价和激励。故意夸大他的勇敢、专注和思考;忽略他的散漫、拖沓和迟缓。希望他能因“成功”而更加努力。
2.用“心”沟通, 大家一起努力
课上状态的改变, 使小宇慢慢有了自信, 与新同学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了。不过批改小宇的作业, 我发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将他的持久力仅展现在有老师和同学的课堂上。课上作业做的相对认真, 效率较高。课后作业常常应付了事, 马马虎虎, 有时甚至完不成或错误率很高。
跟托管班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得知:孩子做题仍然没有时间观念, 拖沓、不认真。家长和辅导老师监管不够, 导致孩子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家庭作业的反馈和强化作用, 进而导致作业质量很差,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同时, 在辅导班白白耗费很多无益的时间, 孩子可以自由支配和休息的时间就会减少, 这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针对小宇的这一情况, 我决定与孩子、家长及辅导老师一起进行一次用“心”的沟通。
我先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孩子, 现在你每天这么晚才能回家, 你开心吗?”这一句话, 孩子的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个不停。
“每天因为作业书写拖沓, 会耗费很多时间;因为做事不够用心、专注, 单词记不住, 课文背不熟;为了完成这些规定任务, 你要反复抄写、诵读。作业能够一次认真做好的, 你却随意地书写, 错了再改, 这些事情都会耗费很多原本属于你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节省下来, 读读书、看看电视、和好朋友出去玩耍, 不是很好吗?”说到这里, 小宇哭得似乎很委屈, 但却是在连连地点头, 也许这些话真的触碰到了孩子的心里。
“以后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意义的事情上。做一个珍惜时间、会自由支配时间的好孩子, 好吗?”孩子抬头看了看我, 眼神很坚定地点了点头。
孩子的思想做通以后, 我很真诚地和孩子妈妈及托管班老师讲明了我的立场和观点:辅导老师要为孩子每一项作业规定出合理的时间并计时;监督孩子进行作业的检查和改错, 保证孩子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妈妈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关心孩子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们三人每天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沟通和反馈, 通过多引导, 多激励的方式慢慢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建立自信心。四人合力坚持了一个星期, 效果很好。学生书写效率提高了很多, 书写更规范了, 更主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和笑容明显增多了。
3.以“情”育人, 让真情相伴成长
由于长期的知识断层、能力缺失, 课上, 小宇很难跟上进度。为了帮助他真正地改变和进步, 我利用学生早到校和午间辅导时间, 帮助其辅导和梳理知识。每次孩子完成既定任务后, 我会抽出一段时间和他一起预习要学的新知识, 帮助其扫清前进障碍。对于他的学习过程, 我格外的用心, 倾注了大量的热情, 经过了近半个学期的持续努力和耐心培养, 辛苦的付出有了很明显的回报:他听课比以前更加认真, 参与教学活动也更加积极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越多, 小宇就越发自信开朗了。
小宇的点滴变化, 常常被我在其他同学面前“无原则”地夸大。孩子们也从不吝惜对小宇的认可和赞许, 晨会和班会总结中常常会有同学表扬小宇的进步, 夸奖他的变化和优秀。
似乎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那个不爱学习、动手打人的“坏孩子”早已无影无踪。他们眼中的小宇是:上课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积极, 作业常常得优的学生;主动给女生让路, 帮他人系鞋带, 常得爱心奖章的学生;关注班级卫生, 积极参加活动, 为别人带来正能量的好孩子。
小宇的变化和进步, 是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帮助、真诚鼓励、共同成长的一段美好经历;是小宇主动要求进步、不断刻苦努力所取得的宝贵成绩;也是我的德育工作中一段成功的案例。小宇的健康快乐成长, 充分印证了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加表扬引导, 用心真诚沟通, 用爱真情陪伴, 这些德育工作基本方法的行之有效和难能可贵。小宇的故事讲完了, 德育工作中会有更多、更美好的真谛, 等待着你我用心去体会……
参考文献
[1]方倩妮.让小学德育充分实践化的思考[J].学苑教育, 2016 (4)
[2]苏洁.浅析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N].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4, (1)
[3]黄永明.牵着孩子的手慢慢走——中小学德育案例集[M].宁波出版社, 2013, (12)
[4]王学峰.进其心交其心引他行他就行——小学德育案例分析[J].语文学刊, 2013 (7)
我的关怀德育梦 篇8
摘 要: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家教、情感、规范和人格方面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在追寻关怀德育的路上,应该明确关怀德育目的,营造关怀德育环境,构建关怀德育模式。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关怀教育 德育
一、现实:流动儿童道德成长面临的问题
近十多年来,随着武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经济迅速壮大,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走进武进,我校的流动儿童越来越多,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几到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几。流动儿童数量的增加,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受特殊的家庭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受教育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流动儿童在道德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1.家教缺失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平时工作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甚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重养轻教,只关注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对孩子的精神、思想关注很少,更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2.情感缺失
情感是行为发生的“第一推动力”。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流动儿童来说,积极的情感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从事的大多是体力劳动,迫于生计,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与孩子的沟通比较少。有的家长还是两班倒,有时孩子一连几天都见不到家长的面,亲子之间的交流很少。孩子很难真正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规范缺失
由于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教育经历和心理状况的特殊性,他们的行为比较自由,缺乏规范性。比如,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规范的学习行为,课间喜欢招招惹惹,随地乱扔垃圾,与人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肢体冲突……此外,有的孩子迷恋游戏,个别同学还会欺负弱小同学,对弱小同学进行敲诈。
4.人格缺失
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普遍较低,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需的桌椅也没有。他们虽然身居城市,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多数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周围的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思考:流动儿童道德成长急需关注
流动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成长需要每个人的关注。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用心浇灌这些流动的花儿。美国当代关怀理论学派的集大成者诺丁斯提出和倡导的“关怀教育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基于诺丁斯的这一理论指导,我的关怀德育梦由此诞生了。
三、探索:关怀德育的实施策略
1.明确关怀德育目的
关怀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关心型的人。在目前的生活中,人们对关心的需要尤其迫切。人们呼唤关心,呼唤一种关心和被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诺丁斯认为,一项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应认同人类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应教育学生尊重一切诚实劳动,让所有孩子都学会关心他人,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一种终极观。以关心为主题的教育对整个人类智能表示了极大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种能使人变得闪联善良和可爱的情感,还暗含着对能力的吃修补不断的追求。因此,她主张把关心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关心作为教育的首要道德目的。
2.营造关怀的德育环境
人的道德成长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在管理上过于追求规范、量化、统一的模式,而忽视对学生的生命个体的必要关怀,致使学生的人文精神气息缺失。这样,一方面由于家庭对流动儿童的监管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课程内容脱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上的缺陷,流动儿童更容易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一些老师对班级里的流动儿童总是抱有偏见,认为他们比本地孩子相比要低人一等。用对待城市孩子的方法教育这些流动儿童,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一味地怪罪孩子。这样的教育是非常危险的,它造成了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我们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德育环境。
3.构建关怀德育模式
诺丁斯在关怀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主张中把道德教育分为四个部分,即榜样、对话、实践和巩固。这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我觉得关怀德育模式可以从这四方面构建:
(1)榜样。我们认为,关怀始于教师的行为,完成于学生被关怀的感受。如何关心他人,不是靠教师嘴上的说教,而是需要教师给学生做示范,学生通过对关怀的体验,才能从爱的情境和氛围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普遍关怀的责任感。
(2)对话。对话是完善和培养关怀这一道德理想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仅是交谈,还是对开始未定的事情的真正探寻,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欣赏。对话不是为了获胜或劝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对话双方彼此关注,彼此联系,彼此沟通,最终达成共识。教师要在知识传递、情感和精神层面上进行多方面的对话,在开放与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沟通,从而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3)实践。诺丁斯认为,所有学生都需要实践关怀,只有在共同的爱的实践中,通过师生间的“心灵交往”,才能充分理解关怀的理性,唤起学生的爱,才会更乐于接受和内化所获得的关怀意识,并与教师沟通、分享对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学校应让学生定期参加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实践关怀,培养关怀的意识和技能。
(4)认可。认可是一种评价,学生从老师和他人那里得到的认可是形成积极的道德追求、产生力量感的源泉。其实,不仅学生需要认可,教师也需要认可,学生对教师的关怀的敏感性反应就是对教师认可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关心行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要教会学生欣赏、感恩。
德育故事 篇9
儿童艺术学校 欧洋君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天使都有一双翅膀,在展翅飞翔的那一瞬间,我们知道这光辉的背后需要的是长久的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代的教育将何去何从,其实一位老师所作所为不仅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有可能影响几代人的一生。
第一次当一年级班主任的我难免觉得心里空缺着,没底!毕竟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班踏入小学校园,他们接受的教育模式是不同于小学教育的幼儿教育,这样说来,一年级就是一个过度期,一个转折期。
开学第一天,一个脑袋圆圆,眼睛大大的小男孩笑呵呵走向我,眼睛扑闪扑闪的,很有灵性。心里顿时生出爱怜,心里猜想:呵呵,这个小男孩肯定很乖巧,看他这么可爱的样子。“欧老师好!”“你好!”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一年级的孩子其实挺不错的嘛!都已经这么懂事了,知道向老师问好了!我蹲下身子,问:“你叫什么名字呀?”“李泽旭”他嘟着嘴巴说着。眼睛不时的往左看,又不时的往右看。我不解的问:“李泽旭,你怎么不看着老师呢?你在看哪里呢?”我得到是一阵沉默,顿时我的心不解起来!这个孩子为什么不敢看着老师,难道他觉得老师特别凶,特别不好接近吗?可是他却能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呀?“李泽旭,看着老师的眼睛!”他缓缓的把眼移向我!“李泽旭,你可以以后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吗?”他默默的点了点头。现在的我突然觉得这个孩子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让我慢慢的感受到了这个孩子的不简单,基本上每个上课老师都会提到这个孩子。“你们班上这个孩子真调皮。”“李泽旭得费点心了哟!”“你一定得好好教育他,上课完全不管老师,自己玩自己的。”等等。班上的孩子们也是时不时的来告状,“欧老师,李泽旭又打人了。”“老师,李泽旭有打我了。”“欧老师,李泽旭在教室乱跑。”等等。当时的我只要听到这个孩子的名字,我就知道可能他又那不对了,犯错了!我的心也就开始着急起来!这样的孩子我该拿他怎么办呢?此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问题所在,好好学习,好好总结,其中肯定有解决的办法。孩子很天真,但有时真的可以把老师折腾得没有任何话,也只有这样,老师应该明白,不能把孩子抽象化。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的,孩子也是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他发展的特点。每个孩子也都有他独特的发展曲线,所以方法不是一定的,因人而已。
一上午,班委王丹跑道我教室告诉我,李泽旭又把班上一女生弄哭了,于是我正好逮住机会,把他叫到办公室里来。“李泽旭,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你叫到办公室里来吗?”“不知道!”他低着头望着地上。“不知道,那你刚才做了什么事,知道吗?”我有点生气,这孩子就是说忘就忘,完全不管周围的事物!“你刚才把李琳弄哭了!你不知道?”我的语气依然很缓和。“是她自己要来拿我的东西,我手一推,就把她推到地上了!”后来我明白了,事情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李泽旭,看着老师。”他慢慢的把头看着我,“那你知道李琳为什么要拿你东西吗?”他摇了摇头,很是委屈。“你可以听老师说一下吗?”他点了点头!看来这个孩子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不懂事。“李琳拿你东西,这是不对的,可是你用手推她,对吗?”他歪着脑袋摇了摇。“李泽旭,如果以后你别人还拿东西,你该怎么办呢?”也许这样问,显得和他的年龄不相符,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都有思想,明白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才算合适。当然,这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他依旧摇头。“李泽旭,以后你一定要记得说话,不要光知道点头摇头,明白吗?”依旧是点头!我顿时笑了!“说,明白了!”他小声的说了一下,“明白了!”我拿着他的手,轻声细语的说着:“李泽旭,老师告诉你,如果你以后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拿你东西,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拿你的东西,拿来有什么用?”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再我的要求下,才说了句话,“明白了!”“李泽旭,老师希望你变得更优秀点,好吗?老师想指出你的不足,你可以改正一下,行不?”他记住了开口说话:“行!”在谈话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他内心是想改变的,但天性的展露,得以让我看到了现在的他!他有时会说“他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在教育中,我依然觉得只有当孩子有了他的自主意思,他的行动才会有依据,教育不单单是培养人做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想,完善独立的人格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随后我把他在班上,排队吃饭的时候,做操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做得不好的地方都给他说,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当孩子知道事情的原因了,他的内心才会得到根深蒂固的肯定。最后,我笑呵呵的与他勾勾手指做了约定。希望他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吧!
钻石经历了千万次的洗礼才得以孵化出来,而人,我想也是。随后的时间,李泽旭的行为依旧没有多大好转,问题也频繁出现。我有时会哭笑,难道这样的孩子是属于怕硬不怕软吗?严厉的教育方式恰恰是我最不喜欢的教育方式。上课的时候,只要一瞧到他有什么不对的苗头,我会立即叫他站起来,课后对他进行教育,甚至有时会对他很凶,但孩子终归是孩子。站在教室后面的他喜欢自己一个人跳,一个人玩,老师好像根本不存在自己的世界里。
德育故事 篇10
《德育故事》白话解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黄 香 温 凊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彊。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说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是否想到早早的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的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然用电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姜 肱 大 被
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姓姜名肱。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另一个叫姜季江。他们兄弟三人非常的友爱,情同手足。
兄弟三人形影不离。天天在一起读书、下课又一起温习功课、玩耍、还一起帮家里做家务事。而且三个兄弟缝了一床大棉被每天都睡在一起。
或许我们会觉得,这种情形在幼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长大之后不可能,因为已经成家立业了。可是姜肱三兄弟长大之后感情依旧非常的好,好到有时还三个人睡一块,这就真的非常难得。他们三兄弟能同一条棉被,这样到成家之后,感情还这么好,就突显他们三兄弟的确是一条心。
有一次姜肱跟他的弟弟一同去京城,结果半夜路遇强盗。月光下,强盗面目狰狞,手里的匕首泛出幽幽寒光,看了直叫人打颤。强盗嚣张的晃着明晃晃的匕首一步步逼进抱在一起的两兄弟。突然,哥哥推后弟弟,走上前一步说:“我弟弟还小,我是做哥哥的,我可以牺牲,我要挽救我的弟弟,希望你们放他一条生路。”这时,后面的弟弟也走上前来说道:“不!你不可以伤害我哥哥,还是杀
我吧!”兄弟俩都争着让对方活着,想到兄弟就要生离死别,俩人不禁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盗贼也不是铁石心肠,也是因饥寒才起盗心。他深深地被兄弟俩的手足情感动了,讲到:我今天终于见到什么叫亲情了。于是抢了一些财物便匆匆离开。
到了京城里头去办事,有人见到姜肱衣冠不整,穿得很破烂,就问他:出了什么事,你会如此的落魄?但是姜肱用其它种种的言语,来掩饰他被抢的这一段经历,绝口不提被抢的这一段事。因为他深盼盗贼能悔改。
后来事情辗转传到盗贼那里,他听到姜肱被抢而不说,非常感激,悔恨交加。于是隔天就跑去请求拜见姜肱,亲自把所有抢来的衣物还给了姜肱。并表明痛改之意。姜肱可以说仁慈到极点,怎会不感化人?何况盗贼也是人啊。姜肱他这样的仁慈,这样爱人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兄弟能和睦相处,父母会感到高兴,而兄弟姐妹就好比是手足四肢一样,父母如同身躯,身躯与四肢能互相搭配,这样才是健全。这也就是常形容的骨肉是一体,手足是一体。所以自古以来,兄弟就要彼此相互友爱、相互提携,长大成人之后,更要相互的帮助。
现今我们不用像他们三兄弟睡在一起,可是我们兄弟姐妹间也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我们的一生中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如果一直有个亲人在身边,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你;当不开心时,可以安慰你;当你拥有喜悦时,可以和你共同分享,那是多么快乐的事!现在社会上有些兄弟姐妹互相猜疑,争夺家产,斗的鱼死网破。又为何呢!
同样,我们人与人之间也要像姜肱兄弟一样,相亲相爱,互相帮助。让世界成为一个和睦、友善、美好的大家庭。
黔 娄 尝 粪
庾黔娄是南北朝时南齐人,字子贞。
他被派到「孱陵」这个地方去当县令。刚当上县令,很是欣喜。可是到任还不到十天,突然就觉得心头好似小鹿撞一般,咚咚直跳;而且额头上的汗珠簌簌往下流。俗话说:父子连心。黔娄心想一定是家里有不祥之事,便要辞官回家。衙门里的人听说后,觉得辞掉官职很惋惜,便说:“你要是不放心就先派个衙役回家看看。”,“要不然直接把家人接到这里。”但是黔娄一想到家中年迈的老父亲便毅然决然的谢绝了众人的好意,马上起程。他路上不敢耽误片刻工夫,日以继夜的赶路。终于赶到家。
果不其然,他的父亲真的生病了。身患痢疾,卧床不起,刚开始两天。他看到卧床的老父亲说:“是我没有照顾好您,都是我的责任啊!”然后黔娄不顾路途的疲劳立即去找最好的医生来为父亲诊断病情。
医生告诉黔娄说:如果你想要知道病情的严重与否,你就要去尝尝他的粪便味道如何,到底是苦还是甜。如果是苦的,就很容易医治;如果是甜的就不好了。在场的家仆都觉得这样会很为难。
可是黔娄听说后,想都不想的便尝了。当场的人都深深的被黔娄的孝心感动了,有的还在一旁轻轻抽泣着。黔娄感到一丝甜味,这说明父亲的病很严重,就忧心如焚。
他更加尽力的侍奉父亲,白天亲自服侍,到了晚上就向着北斗七星磕头祈求,希望能以他自己的身体代替父亲承担病情,希望以他的生命来换取父亲的存活。每天如此,迫切的向上天祷告,头都磕破了。
但是父亲的病很严重,所以过了不久,黔娄的父亲就过世了。黔娄在守丧期间非常的哀痛,尽到了为人子女的守孝丧礼,他几乎没有办法承担父亲的过世,身体就在这时非常脆弱,可见他丧亲悲痛之深。更重要的是他为了能赶快回家看父亲可以放弃官职,完全拋弃名利,一点儿都不留恋。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可见黔娄对父亲的孝敬何其深。
过去医疗不发达,所以任何化验的工作都要亲自去做。现在我们可以借用高科技来化验,不用那样了。但是父母对于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欲报之情、欲报之恩,是永远没有办法报尽的。孝是天之经、地之义,孝敬自己的父母是理所当然,是为人子女所必须要去做的事。
寿 昌 弃 官
朱寿昌是宋朝时的人,他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因为被嫡母嫉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疼爱有加。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母亲。每到初冬,别的小朋友的母亲早早的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可是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可是寿昌却不能;试想一下,没有母亲,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所以他一直明察暗访,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母亲。
五十年来,寿昌几乎日以继夜的思念、惦记着远方的母亲,相思之情常每每言及就涕不成声。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亲自服侍母亲,让母亲重享天伦之乐啊!可是寿昌屡次多方打听,都没有办法得到母亲的下落。
后来到了神宗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年纪已经大了,遗憾母亲不能奉养在旁,心里感到非常的遗憾。可是茫茫人海千里迢迢,去哪里寻找母亲?他想再不找到母亲,怕是没有机会了。所以他就断然辞去官职,要亲自外出去寻找他的母亲。因为寿昌此时的年纪也大了,家里人也不放心他,都来劝阻,可是寿昌坚决的对家人说:如果不见到母亲,就永远都不回来。他远到秦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寻母。他的心非常的坚定,他抱定必死的决心,一定要寻找到他的母亲。与自己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非常艰辛,可是,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寻母的念头。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可以团聚,就更加深了寻母的信念。他走到哪里打听到哪里,天天祈祷。
终于,到了同州这个地方,奇迹出现了。就在这里,他辗转得知到母亲的下落。这个时候母亲已经七十几岁了,依然健在。分别五十多年,母子相聚,相拥
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寿昌非常的高兴,把母亲迎回家里同住,很是孝顺。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谚云:「孝感天地」,朱寿昌母亲五十年下落不明,到最后,靠朱寿昌坚定的寻母誓愿和毅然辞官、不畏艰困的找寻,终能骨肉团圆,力尽孝道,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的幸运!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自心。
孟宗哭竹
三国时候,吴国有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母亲年纪渐渐大了。有一次,母亲病得很厉害,很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天很冷,哪里还会有笋长出来啊。孟宗实在没有办法,心里焦急万分,可是束手无策,便忍不住跑到竹林里。他双手抱着毛竹,想着卧床的老母,不禁两行泪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难过,竟大声的哭了起来。或许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裂开了,从地上露出了几茎竹笋,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脸上的泪珠,兴高采烈地把这些竹笋带回家去。他做竹笋汤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疾病居然立刻就好了。孟宗的一片孝心都感动了天地,让竹笋冬天破土,让老母立刻康复。可见他是多么的孝顺。
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只有供给吃穿。奉养也要让父母感到快乐。除了感到快乐以外,更要善体父母的心思。父母想要的、想得到的、想听到的、想看到的,为人子女都要善加观察,尽量能曲承亲意,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温暖体贴的孝心,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满。
现在因为大家都很忙,不可能每天跟父、母亲在一起;甚至远离父母,一生跟父母相聚的时间都很短。但我们可以借助电话问候,可以借助传真,可以借助
e-mail,一句关怀的话语都可以让父母欣慰。所以孝不分贵贱,也不分时间有无,只要你能真诚的付出,任何的方法都足以让父母得到安心,都足以安慰父母。
王
裒
泣
墓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
他的父亲叫王仪。王裒的父亲王仪当时是在朝廷里头当官,有一次晋文帝出兵,在这次出兵当中,朝廷死了非常多的士兵,所以文帝就在上朝的时候,询问底下的这些文武百官,要大家分析这次战役为什么会损失惨重。结果没有人敢出口说话,唯独王仪他是一个高风亮节之人,他就直陈说: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大家都知道,元帅就是当时的文帝,所以文帝非常的生气,一怒之下就把王仪拉出廷外问斩,死于非命。王裒面临父亲如此冤屈而死,非常难过。因此他终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王裒自幼饱读诗书,所以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都不为所动。
王裒对母亲也百般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母亲过世后,他非常的悲痛。母亲生前胆子小,最怕的就是打雷。所以每当遇到风雨交加、雷声隆隆的时候,王裒他就会很伤心的飞奔到母亲的坟墓上面,去那里哀泣着说,孩儿就在此地,母亲不要害怕。
有一次,王裒依在一棵柏树前号哭,他的眼泪涔涔而下,滴落到柏树上面,想不到柏树也因感召到王裒的孝顺,竟也枯萎了。可见一个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么的伟大!这种发自内心而来的孝,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
王裒他这么孝顺,所以每当他授课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他就非常的难过,潸然泪下,难过到没有办法教授学生。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所以就把《蓼莪》这一篇给废止。
可见一个人的孝心孝行,他不但感动到天地万物,更是可以作为后人最好的典范。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孝行是不是也深受感动。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长大,辛勤的照顾我们。从小,如果生病,最着急担心的就是父母;孩子出门时,父母又会想孩子是否安全;出门办事,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探望自己的孩儿是
不是很好......父母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在孩子身上。想一想父母他是怎样照顾我们的,那么我们今天长大成人了,有没有想到父母年纪大了,是不是我们有尽到孝心?那么我们以现在的情形,如果父母健在,我们还可以尽到孝道,要好好的孝敬父母。如果父母已经不在,我们也要这样经常的想念他们。做到我们作子女应尽的责任。
王
祥
剖
冰
王祥是晋朝的人,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他的继母姓朱很不慈爱,对王祥非常不好。屡次在他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破坏他跟父亲的父子关系。王祥不但受尽了委屈,后母还对他百般的挑剔刁难,甚至叫他做一些没有办法做的事情。王祥非但没有和后母作对,反而对后母更好,更加的敬爱,希望能化解后母对他的作法,所以对后母就更加的孝顺。
后母朱氏很喜欢吃新鲜的活鱼,所以就命王祥去抓鱼。可是当时时值严冬,所有的江河全部都冻结了,哪里还有鱼呢?但王祥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还是顶着严寒来到河边,可河面早已冰封,如何抓鱼?王祥想了想脱掉衣服,开始在冰上凿洞,希望鱼能出现。冰天雪地的,如今的我们出门都要穿着羽绒服,可王祥为了孝敬后母,却连身上本来单薄的衣服都脱掉了。双唇变紫了,浑身颤抖。我们想一想,平常为人子女的,母亲叫洗一双筷子、洗一个碗,可能都不愿意做。叫扫个地,可能也会不高兴。但后母如此难做难为的要求,王祥都毫无怨言,一心只祈求能捕到一条半条鱼,带回去奉养他的母亲。这么纯厚的孝心,怎么不会感动这些鱼儿?
所以就在这个时候,冰突然自己裂开,竟然有两条鲤鱼跃了出来,王祥非常高兴,就拿回家烹调好给母亲吃。
此外,后母还要求王祥捕黄雀烤给她吃。我们想一想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捕捉又大费周折。然而皇天不负苦心人,竟然有好多的黄雀飞到王祥的帐篷里头。让王祥顺利的抓到黄雀。
他的后母不仅仅如此的要求王祥。更过分的是:家里有棵果树,在果实成熟快要落地时,她吩咐王祥守着树,不可以让一棵果子掉在地上。我们都知道果树会结满树的果实,而且果实成熟后会自然的落地。而后母要王祥保证一棵果实都
不落地,这简直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啊。然而王祥没有和后母大吵大闹。而是每到风雨,别人都在家里避雨玩耍时,王祥却穿梭在风雨中奔向果树,抱着树哭泣着,祈求这些果实不要掉落下来。
一个人在如此的环境中,是什么力量能支撑他这样生活下去?这是值得我们省思的,没有什么力量,唯有一个「孝」字,孝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力量。所以王祥即使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他依然能安然的度过。
王祥他有一颗至诚的孝心,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后母在王祥如此的孝敬之下,也很惭愧,最终受到了感化,对王祥也同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了。
吴 猛 饱 蚊
吴猛是晋朝的人,字世云。自幼就是非常孝顺的人。
当其他八岁的小孩子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撒娇时,吴猛就已经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了,我们来看看他这么小的年纪到底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刚入夏,吴猛发现父母的眼睛老是布满血丝,红红的。没有一点精神。他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经多次细心的观察,吴猛发现了原因。
原来吴猛家境非常贫寒,住在偏僻落后的地方。屋子破旧,又靠近小河边,所以蚊子异常多。可家中又穷得买不起蚊帐。所以每逢夏夜,满屋子的蚊子便嗡嗡的响,叮得父母这里一个包,那里一个包。搅得父母睡不了觉。
而且父亲每天都起早摸黑的到外面干活儿,在外已经被炎炎烈日晒得头晕脑胀,筋疲力尽了,回来后应该好好休息,睡一觉,第二天才有精神和体力继续干活。而母亲也要大清早就到外头去帮佣,赚一点钱补贴家用。劳累了一天的母亲也疲惫不堪。父母本应该好好的休息。可都因为蚊子叮的睡不好。原来已经很疲惫的父母,是因为蚊子叮得晚上睡不好觉,才经常眼睛里布满血丝。
吴猛非常心疼父母,很是着急。他想来想去,最后干脆就把衣服脱掉,先去躺在床上,任凭屋子里的蚊子来叮咬他。尽管蚊子那么多,统统围在他的身上,他还是忍耐着。为了父母,他能忍受着痛、忍受着痒,忍受这些蚊子在他身上任意的叮咬。因为他怕他赶走了这些蚊子后,蚊子再去叮咬他的父母,他不忍心让
父母被咬,就任凭蚊子吃得饱饱的。希望蚊子叮了自己之后,不要再去咬父母。结果吴猛经常被蚊子咬得伤痕累累,满身是包。而且整个夏天都如此坚持下来。
他是多么孝敬、体贴父母的孩子!用自己的血肉和伤痛换来父母的安眠。小小的年纪,就这样至情,这样体贴亲意,实在是非常感人。
父母养育儿女,整天担心孩子吃不好,担心出门发生意外,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尤其到炎炎夏日,父母会驱蚊虫来保护孩子细嫩的肌肤,用一切方法来赶蚊子。如果孩子撒娇,父母亲会把孩子抱在怀里搂一搂、拍一拍。在寒冬里,怕孩子半夜踢被子,母亲会多次起来照看孩子。任何一点点的伤害,父母都会感到不安和心疼。
父母不计一切的辛劳,只希望孩子能在安全、温暖、保护当中茁壮成长。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是如此的情深,那么为人子女的怎么不能像吴猛这样,为父母做一点回馈?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向吴猛学习,体贴父母,报答我们父母的亲恩。
苏 武 牧 羊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
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藉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
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现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
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叛变的人和苏武的副使张胜,过去曾经有过密切往来,结果不但张胜被连坐,连苏武也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务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难,让苏武非常痛心。单于知道苏武为人忠贞爱国,于是想要借机劝他投降,就派遣卫律等人去游说,苏武义正辞严地说: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就算是活着,也没有颜面
再回到汉朝!说罢,抽出配刀,往自己身上刺了进去。一时间,鲜血喷洒而出,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卫律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去救他,医治了半天之久他才苏醒过来。
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他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
在寒气逼人的地洞中,身心交瘁的苏武躺在刺骨的寒冰上,疲惫地昏了过去。不久,难以忍受的饥饿使他苏醒了过来,他爬到雪堆旁,将一把雪塞进了嘴里,又抓起汉节上的一撮毡毛,艰难地咽了下去。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单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否则这要换成别人,不早就死了好几回了吗?
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目的是要让他像无法繁殖的公羊那样衰老、绝后、自生自灭,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
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苏武就凭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吃着野鼠、啃着野草,艰难地活下去,希望还有那么一天,能重见曙光,返回大汉的国土。
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
李陵恳切地劝他说:在这种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哪里有信义可言?有谁见得到你的信和义,忠与贞呢?回到汉朝的希望太遥远、太渺茫了,人生那么短暂,就像朝露一样,你究竟是何苦呢?
苏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做臣子的忠于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儿子的孝顺他的父母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为了报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说这样的一点折磨了。我和父亲受封于朝廷,国家曾经给予我们非常优厚的恩宠,朝廷的深恩大德是我报答不尽的。今天就算是为国家牺牲,赴汤蹈火、我都心甘情愿,请你不要再劝我了。
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
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沧桑的脸上乍现出深切的痛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李陵流着泪,目送他消失在万里黄沙中。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
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
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
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
温公爱兄
司马光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人们除了对他的德行备极推崇之外,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名旦,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地好。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又倍极关怀。
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事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当季节的交替,气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随时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不是足够保暖。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
人的一生,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故应该彼此相互提携照顾,正所谓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又谚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因而,兄弟间真挚的友爱,是多么地弥足珍贵,我们应当更加地珍重爱惜。
温公和兄长间的手足情怀一直是古今的美谈。故李文耕说道,司马温公是「一代完人」,他的品德、学识、涵养都无懈可击,他的孝顺、友爱、忠诚都出自于天性,是我们后人的表率。
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也就是说,孩子在孩提时代懂得敬爱父母,稍微长大之后懂得友爱兄弟,这些都不
用学习就能知道的,因为它是源自于自然的天性,是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正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温公虽然高官显贵,但照料兄长从不委由仆人代劳,巨细靡遗,都亲自操持,这种至情至亲的手足之爱,与下人照顾是全然不同的。我们想想,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扶持、相互照顾,那是何等感人的画面!
对于兄长伯康,温公是恭敬到了极处,也爱护到了极处,所谓「友爱至极,无以复加」。《礼记》云:「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难道不正是如此吗?
的确,天底下很少有人能拥有这般幸福的手足之情,毕竟人懂得珍惜的时候短,往往都是在失去之后才知后悔,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好一点?所以珍惜亲情的可贵,是何其重要!
温公的儿子司马康,也继承父亲之志,自幼就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不仅学识渊博,更通晓经史,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参与了父亲《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侍奉父母极其孝顺的他,在母亲去世之后,悲痛至极,三天三夜都滴水不进,哀痛逾恒,完全看到温公的风范。
司马康为人恭敬谨慎,不苟言笑。在路上,人们见到他温文的举止和脱俗的内涵,即使不认识他,也知道他一定是司马光的儿子。因为深厚的学识与严谨的家风,熏陶了他非凡的气宇。他能如此优秀,都与父亲的教诲息息相关。
【我的德育故事】推荐阅读:
小学德育管理故事07-17
观《中华德育故事》有感07-04
中华德育故事十大亮点07-25
小学生德育小故事07-29
幼儿园小班德育故事09-29
东联动漫《中华德育故事》 弘扬中华美德07-12
《中华德育故事》完整宣传文案 .doc08-29
我的大学德育10-02
我的教学小故事故事09-05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个人感悟征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