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德育

2024-10-02

我的大学德育(精选3篇)

我的大学德育 篇1

一、道德与德育概念辨析

对德育的讨论不能绕开道德概念, 在中国古代无“德育”的讲法, 在古人看来教育即道德, 即教人按照某种行为规范生活。西学东渐后, 德育才作为一种教育的一个分支提出, 蒋拙成在其专著《道德教育论》把德育定义为“精神教育”[1]而道德作为一种概念提出, 是精神层次的形式, 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社会、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每一个时代的道德与其社会存在、生产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每个时代遵从的道德价值体系是不同的。因此道德的概念可以从其的形成而定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类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2]。德育作为道德功能的延伸, 讨论德育离不开对道德概念形成的辨析。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经比较集中的讨论过道德, 在他看来, 我们通常会狭隘的看待道德, 不顾及现代社会的有效道德形式, 产生形而上的绝对真善美的道德观念;而相反的又容易把道德现定于习惯和传统, 明确道德的行为规范。在这两种狭隘道德控制之下, 易造成道德高点冲动, 用某种极端的善去要求行事, 反而易造成普通行善的不可能, 近期出现的“小悦悦”事件, 广泛的冷漠不作为与道德谴责的矛盾的形成。而另一个方面, 把道德作为简单的行为规范来判断善恶, 复合传统与规范社会承认为善, 而略有不同即判断为恶, 易造成社会为陈腐的传统的固话, 不利于新的更符合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 道德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 而是确定可以推动进步的概念, 应源自于人类的规律和必然的认识, 具有可变迁性, 影响性。因此, 在讨论德育理念问题, 不能忽略两个问题, 一个是德, 既是何种“精神文化”的问题, 另一个是育, 及如何使“德”有效地问题。此二者皆为动态, 相互影响, 互为推动的关系。

二、德育理念的变迁

随着我们对德育及道德概念认识的讨论和深化, 德育随着理念的突破, 不断更新。“德育理念”作为一种存在样式, 也随着价值体系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文化传递论的德育理念;主体德育论理念;科学主义德育理念;共识德育理念。

文化传递论德育理念, 注重“育”即强调把已形成的传统和价值传递给年轻一辈, 使其能奉行传统。在人的成长中需首先认识何为善, 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此德育理念在德育中便于执行和量化, 易制定行为规范约束人。可是容易形成道德权威化, 强调认同和服从, 忽略了人的生存发展的正常规律。在被教育者中间形成适得其反, 形成反权威的叛逆心理。

主题德育理念, 是对文化传递德育理念的反思, 其认为文化传递是一种灌输工具, 而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形成适合人幸福和自由的价值体系, 主体德育认为道德不应束缚人性。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认为人性本善, 教育不是强加给人价值, 而是顺应其天性自然成长。此种理论明显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的现代人, 可是不利于形成共识的价值体系, 已造成价值观念的混乱, 群体价值冲突, 个体的虚伪和不知所措, 导致德育的不可行[3]。

科学主义的德育理念, 在尊重人的主体性的同时, 注重对时代要求价值观念的讨论, 试图形成符合发展规律的德育理念, 人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德育需要在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念下, 发现促进人道德形成的规律, 符合规律的进行德育, 以达到德育的目的。此论的重点依然是道德传递论的深化, 而且具有客观机械性, 易被一些负面价值传递利用, 形成反德育。

鉴于种种德育理念的优点和弊端, 目前比较新的德育理念为共识性德育理念。认为全体社会成员行为准则应为社会群体共同提出和制定, 德育是指形成准则并有效传递。因此德育环境应是平等尊重的环境, 并不断在实践中形成新的道德体系, 永无止境发展过程。此种理论有相当的科学性, 但是过分依赖于共识和平等, 在特定环境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缺少对话语警, 如幼儿园德育中的非互动性。

新课程德育理念, 新课程所贯穿的德育理念是一种现代德育理念, 其主要特征是关怀人, 即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关怀人的精神发展、关怀人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 使德育从一种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规范提升到实现人全而发展的特殊动力, 德育目标从约束人的行为提升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而使德育回归到其自身的本义。德育应该为生活提供支持, 在生活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使受教育者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4]。

三、大学德育失误

从对道德和德育概念的辨析及以上德育理念的变迁看, 回答德育的本质有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个是何为“德”, 一个是何为“育”。除了各自动态辩证的定义外还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德育定义为:教育者通过有目的的、系统的和持续的努力, 引发或促进学习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产生积极变化 (或获得发展) 的社会活动[5]。

而由此可以认识现行大学德育理念中的失误, 即我们从事何种以道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而获得的实际效果却是反德育的, 这是目前大学德育工作中的失误。越是赋予崇高的道德意义的课堂、活动, 以达到德育的效果, 反而往往适得其反。此失误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以下两种德育方式。

强制填鸭德育。这种德育的悖论在于, 我们在进行德育建设的时候, 强制灌输一定时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 不考虑道德的价值。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粗暴禁止、强记行为规范, 盲目处分会对道德教育起到相反的作用;将自己所信仰的价值观念, 以至高真理不容置疑的形式来宣传, 如一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往往会有这种形式;无视学生的能动性, 盲目树立各类榜样要求学生去学习。造成德与育之间的矛盾。

庸俗化德育。在高校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为了奖励优秀学生必然会设立各类评优奖项, 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也有各类竞赛奖项荣誉。目的本在于奖励优秀, 起到道德风气标杆的作用, 而在具体实践中, 学生为了实际的奖金和各类荣誉, 往往尔虞我诈, 相互攻击, 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德育作用, 反而让道德风气每况愈下。同样, 在功利化高校的大环境影响下, 教师工作中即有为了学校利益, 种种为了应付各类检查和评奖的集体舞弊现象, 违背了道德规范和道德良知。德育的失误在于, 因利益驱使让德育失去了“教育立场”。

四、小结

用先进的德育理念引领德育实践, 探讨各类存在的大学德育失误, 让我们认真地分析此类德育失误的产生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体制根源。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和做法, 将对大学德育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拙成.道德教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1-8.

[2]金望久, 梁素娟.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1:158-160.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10-15.

[4]李霞, 范勇.德育理念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 :33-34.

[5]郑航.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J].中国德育, 2009, (5) :17-18.

我的大学德育 篇2

在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些许的欣喜伴随着无限的遐想,我即将度过四年大学的生活的地方,那支持着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地方似乎已然近在眼前。

当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淡淡的惆怅冲不散青春的激扬,我已背起行囊,挥手告别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浓浓的思乡之情像一条丝线系住自己,在火车的铁轨上无限的延伸着,飞驰而过的风景提醒我正在奔赴远方。

在来到这座曾经陌生现在熟悉的城市的那一刻,我开始用心去留意我所看到的一切,因为这里已注定是我的第二故乡。如今我几乎已走遍了保定的大街小巷,岁月无痕,但我已融入了这座古城之中。

在步入校园的那一刻,发现这里是青春的海洋,涌动着无数年少的梦想,同未知的彼岸相比,这里就是天堂。曾经萦绕于脑海,拥有大楼、大师的大学,现在已任由我们徜徉。

馨宁楼,这里是我第一次住校的地方,和那五个宿舍的兄弟,我们一起在517学着成长,经历人生中那种种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还记的考试之前,几个人开着应急灯,在灯下苦读,早起时,六个闹铃此起彼伏的响起;阳台上那一排排的啤酒瓶、饮料瓶,每次拿出去卖,总会引来楼管异样的目光和校门口收破烂大爷的热情的招呼;当六台电脑一起开启时,六个人一起玩电脑游

戏时的疯狂,发泄着、放纵着、堕落着,暂把那无限的梦想和烦恼抛在脑后,没有对与错,是与非。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一座优雅整洁的校园,虽然一切都是新的,没有古香古韵的风采,但这里的一草一木却都已印在脑海。食堂里,下课前,万人空巷,蜂拥着打饭。教学楼,一届届学生一节节的在这里上课,老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学生却已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图书馆,一座安静的知识宝藏,四年间,我在这里阅读了近千本书,知识的海洋。想想每每考试之前,总是会有一段抢座高峰,真可谓一座难求,大家想尽了办法占座,尽力的弥补自己因为种种原因落下的知识。如今,生活区体育场建起来了,透过阳台的窗,见到的是曾经的我们,那么的朝气蓬勃。

四年了,当四年时间从自己身边溜走时,自己却在想尽力的挽留那一点点残存的时光了。回首过往,大一时的自己,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沉醉于大学生活的美好之中,熟悉了大学生活以后便是迷茫和空虚,错过了各种各样的选举和竞争机会,等到自己发现时,自己已然无法自拔。于是乎,尽情的享受着自己的大学生活,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大一生活。大二时,突然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了,于是忙着进社团,做活动,日子过得很平淡,但却很有意义,结识了那么多的朋友,也学着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大三时,大一大二的激情已然消退了,专业分流之后,新的一个班级又重新融合,已经看淡了考试成绩的我们便开始了宿舍里堕落,宿舍外道貌岸然的生活。大四的日子应该是最最平淡的,没有补考重修,该考的计算机二三级考下来了,大学英语四级也在12月考到了手,于是开始了北京的实习生活,修改论文,答辩,然后是等待和回味„„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改变许多,那个曾经离开家还会想家的孩子,如今已经游历了祖国的许多城市,沿途的风景固然美丽,但我更看重的是那份人生的阅历,和对未来的思索与探求;那个曾经不苟言辞的孩子,如今已经邀请过众多的企业来学校招聘,还参加了学校的几项比赛,拿了一等奖;那个曾经期待着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孩子,却在等待中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邂逅,习惯了与孤单为伴;那个曾经只知道享乐的孩子,如今已经做过了几份工作,并在艰苦的环境学会了生存,得到领导的赏识,也明白了生活的艰辛、自己的责任。

太多太多的曾经,我们都在学着改变自己,从埋首书本之中的学子,到意气风发的愤青大学生,再到为了生计终日奔波的社会人。感谢大学生活所带给我们的生活角色转变,这是我们生命中一段最最美好的时光。或许多少年后,我们会笑自己大学时所做过的那些傻事,可是谁又不曾傻过?年轻过呢?人总是在学着长大,又用谁不曾付出成长的代价!青春时,我们扬起风帆,梦想就在不远的彼岸!

看了很多的书,走了很多的路,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于是学着思考,学着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学着从别人角度去看待问题,学着用理性去观察这个社会。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但

我们还有激情和信念,于是这世界有了奇迹,甚至有时,我们会被自己感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还年轻,我的青春我可以做主!

静静的回首我的大学四年时光,耳畔传来纵贯线的歌声“出发啦,不要问那路在哪,迎风向前是唯一的办法!”

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顾风雨兼程。挥挥手,告别曾经,任时光拂去尘埃,记忆却已铭刻心底,但我们还有我们所追逐的梦想!

我的德育故事 篇3

今年学校给我安排了三年级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全班共40位学生,班上男生多女生少。从第一天走上讲台,我就一边摸索熟悉着这群孩子,一边按照紧张有序的完成教学计划。我们班孩子比较活泼调皮,但同时因为在家里没干过活儿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欠缺。所以班级的打扫卫生成了问题。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我放下自己的想当然的态度,亲自上阵,教孩子们干活儿。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的同学把讲台上的墨水瓶打翻了,把讲台与地面弄得一塌糊涂。我当时正吃过中饭,想休息一下,几个孩子急匆匆的跑过来,说我们班讲台上有很多血。我想应该是红墨水吧。安慰他们说那应该是红墨水,不可能是血。便跟着他们到楼上一探究竟。上去果然,地上,桌上,一片狼藉,都是红墨水。我看了非常生气,想问出是谁非要没事在讲台那玩,打破墨水瓶。但是问了一会,都说不知道。没人承认,我更觉得生气。但是如果不马上弄,钢笔水一定会吸在地上和木头里,弄不干净。于是我冷静下来,安排几个男生去拿桶打水。我先和几个女生拿抹布一起擦讲台。我先用面纸轻轻擦拭吸钢笔水,再用湿布擦。地面也一样,用拖把拖了好长时间,洗衣粉也用上了,但成果不大,钢笔水好像已经渗透到里面。我又想出拿白粉笔去摩擦被钢笔水弄得地方,希望可以淡化水墨水颜色。这时地上已经弄得都是脏水,我也顾不了了,拿起粉笔,捋起袖子,蹲了下来就抹起地面。同学们也纷纷围过来拿起粉笔,七手八脚的擦起地面来,有的粉笔都要抹没了,小手都浸在脏水里了还不停手。我看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心里十分感动和欣慰。忙了那半天,水换了一次又一次,拖地的轮流了好几次,成果还是不太乐观。但是孩子们只要看到一点点成果,就一脸兴奋开心对我说老师好像颜色变淡了,在擦擦说不定就没了。于是又干劲十足的擦起来。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到擦地干活是一件愉快的事。事后,虽然地面墨水印子还不能完全清理。但我没有感到有些失望,也没再追究是谁惹得麻烦,让大家忙活了半天。因为我们大家的行动对其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指责”与感化。于是对她们说,希望以后他们能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玩的时候,要细心小心点,注意下周围,不要因为自己的小过时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上一篇:概念合成下一篇:三防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