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

2024-09-25

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共7篇)

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 篇1

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概述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调查对象概述

暑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调查了不同的自然村。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工)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本次调研采取了调查问卷形式与实地走访相结合,共分发了150份问卷,收回138份问卷。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走访村子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是我的出生地——。该村常住人口2000余人,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与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一批批卫生村相继出现。基本完成各个村庄的改水、改厕、完成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配备了篮球场、健身器材、村民娱乐室等,丰富村民娱乐生活。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来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镇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不少村干部说:“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

特别提出的是,在调研 时,发现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数个“亮点”。

对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2000多村民的个人资料、家庭简况、就业情况等全部登记造册,一一建起“民情档案”,使原来分散在各自然村的民情信息得以及时汇总反馈,让村“两委”和相关部门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基层动态。例如,各村适合发展什么经济项目,村民经济收入到底如何,某户村民家庭出现特殊情况,相关部门需要联系什么人员等等,打开“民情档案”可谓一目了然,清楚明白。通过民情档案发现了一些生活贫困、身体长期患病的困难群众,实施党员干部挂钩帮扶。例如,“民情档案”反映,老人朱爱娣由于年事已高又老年丧子,成了孤寡老人,晚年生活比较困难 干部了解情况后,每逢节假日即为其送上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并购买医疗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因地制宜,想方设法推动农民增收。沙糖桔、大芥菜、油茶树等特色鲜明的致富产业随处可见。去年秋收结束不久,的农民继续忙活。村委通过资金扶持和发放肥料、种子,发动群众冬种蔬菜。去年,村前洞田地种植大芥菜、菜心、油菜等共30亩无公害蔬菜,为农民增收6万多元。利用冬闲田巧做蔬菜文章,是赛洞村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的举措之一,也是该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行动。

除了在短期计划中引导农民冬种增收外,赛洞村还建起一个临时沙糖桔交易市场,以方便周边群众销售沙糖桔。在中期计划里,村委利用山冲地建厂房,通过出租厂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今已在 口山冲地建设了约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并出租给私营商家作仓库。而在长期的谋划中,村委计划在全村发展龙须菜种植基地,发动群众种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副产品。其中,开展种植油茶树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大规模种植白花油茶,使白花油茶成为该镇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支柱产业。目前该镇新种植面积达600 多亩,预计白花油茶种植4年见成效,亩产值每年约2000元。

据了解,最早建成的以科技信息服务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正是夏收、夏种农忙时节,来到广宁县南街镇赛洞村委会信息服务中心。看到在一排电脑前,几位农民正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上网浏览,察看和了解有关农业商品流通方面的信息和市场价格情况。信息服务中心墙上,“农民要想富,先上信息路”这样的宣传图画特别醒目。村民们可以在信息网上发布有关农业产品销售信息,了解市场,农业走向信息化。

四、主要困难与突出问题

1.接受调查的村名以中老年为主,占全部收调查人数的65%左右,大部分青年劳动人口在外打工。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所有的随即抽取村名有一半以上都是中老年,而且在收入主要来源一项中,外出打工收入占到了35%左右,和农产品收入相差不大,而这两项就几乎占了80%左右。由此我们可知,大部分的青年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到了农耕季节才会回家种地。深入剖析可知这个村的劳动力是过剩的,生产方式也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2.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尚且不够。当问起村民是否了解“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时,只有60%多的村民了解一点,而非常了解的却只有11名,对138这个数字而言是比较小的。于此同时,却有近38%的人是一点都不了解。对于这一政策的理解上,仅从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来看,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宣传还不够到位。当然我们也不能够仅从这些数据来批判当地政府。还有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接受调查的群体是以中老年为主体,调查的数据也说明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开展。3.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对于基础设施方面村民虽然是基本满意,但是还有部分基础设施是需要完善的。其中就有一名中年妇女提出,虽然有垃圾箱,但有时垃圾满了并没有人来清理。这个足以表明很多基础设施还是需要完善的,而且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在一些偏远的村子,我们调查人员没有能够看到一个垃圾箱。村民直接将生活垃圾倾倒到河里,造成环境污染。

五、发展思路与建议

1.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只有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就业和收入才有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更好的劳动力和资金保障。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这是缓解农村人地矛盾的有力举措,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又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创新中老年劳动力再就业形式方式,如组织当地中老年劳动力经营小型菜园。进一步实现“老有所终,老有所养”。4.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学校等力量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达到“幼有所长,幼有所教”。

在这里特别针对垃圾清理提出建议。出现这个问题,一方面由于村中建设,而另一方面则是村民的意识和配套设施不到位了。笔者在此提出拙见:1.每村至少在合适的位置修建一个垃圾房,及时清理,既美化环境又有效阻止某些疾病的传播。2.雇佣村民专门负责道路养护、垃圾清理。3.村委会明文规定使用公路、垃圾房的相关条例,以保证基础设施的长久使用。附:调查问卷

南街镇赛洞村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编号:

(发放150份 回收 份 回收率)

一、基本情况

您的所在地: ________省________县________乡(镇)________村

您的文化程度:A 没上过学 B 小学 C 初中 D 高中 E 中专 F 大专及以上 您的性别: A男 B女

您的年龄:A 18以下 B 18——40 C 40——60 D 60以上 您家有________口人。

您家的劳动力人口为________。

二、问卷主体

1、您的家庭目前人均年收入为:

A、900元以上 B、900——2800元 C、2800——5000元 D、5000元以上

2、您收入的主要来源(可多选)

A 农产品收入 B养殖业 C家庭副业 D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E外出打工 F自己的企业 G其他

3、您认为针对 特点,最适合进行的生产是:

A农作物生产 B经济作物生产 C旅游业 D畜牧业 E其他副业

4、如果 免费组织你们参加技能培训,您最希望参加哪种培训:

A农产品加工技术 B电子机械技术 C手工工艺技术 D养殖技术 E农业生产技术

5、您家享受了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吗?

A享受了 B没有享受 C不知道 D说不清

6、您家享受了粮食直补优惠政策吗? A享受了 B没有享受 C不知道

7、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A没有 B加入

8、如果您已经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9、您对村里的治安状况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0 组织集体性文化活动吗?

A经常组织 B偶尔组织 C没有组织

11、您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了解多少? A很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12、有否组织过对这一政策开展过宣传活动:

A认真组织过 B组织过,但不认真 C没有组织 D不清楚

13、您了解这一政策的途径主要是:

A政府的宣传 B电视新闻 C收音机 D从别人那里听说的 E张贴的宣传画

14、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多选)

A政府的资金扶持 B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C村民自身努力 D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 E招商引资 F国家政策正确引导 G不清楚

15、您认为当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最多选两项)

A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B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C农业的基础设施较差 D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不够 E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制度保障不力 F政府领导对农民的关心不够

16、您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调查人: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 篇2

一、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查阅文献等方法。

(一)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对当前医疗环境和医务工作者的评价和看法等方面。问卷共向读者提出了10个问题。

(二)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 面向山东万杰医学院三个年级各专业的学生 (本、专科) , 共发放问卷520份, 收回有效问卷500份, 问卷有效率96%, 样本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另外, 还进行了随机访谈, 对问卷调查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以及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 德育观念与追求目标。

万杰医学院学生的德育观念大多数都是积极的, 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选项也是最高的, 达到68.5%, 而还有25.2%和2.1%的同学对德育的理解还是存在偏颇的, 认为它只单纯地促进个人发展或社会发展。在目标的追求上, 有79.8%的同学选择成为一名有道德的、社会需要的人。这说明大部分同学的道德观还是正确的。

(二) 关于医疗环境。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 医疗纠纷逐年上升, 势必会对身处象牙塔内的准医学生们的心理和未来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调查问卷的第3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有43.3%的同学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 有22.7%的同学认为非常紧张, 还有32.8%的同学认为一般。这说明当前的医疗环境确实不容乐观, 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三) 关于德育教育及教学。

1.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看法。

现代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院校。而作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工作者的医学生, 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济世救人的献身精神。实践证明, 要培养出一名真正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对医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调查问卷的第1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有92.9%的同学选择有必要加强当前医学生的德育教育, 而有71.9%的同学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与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相符合的、也与我们所追求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

2. 学生对德育课教师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体现”, [1]德育效果如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从第七个问题我们发现, 有21.8%的同学认为很重视, 66%的同学认为比较重视, 而仍有12.2%的同学认为不重视或很不重视。这说明在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 自从学院升为本科院校后, 对老师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问卷的第八个问题可以看出, 有89.3%的同学很满意或比较满意, 而仍有9.7%的同学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说明大部分老师的责任心、师德状况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 但仍有部分老师的责任心不够, 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 这需要引起重视。

3. 学生对学校举办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评价。

学校举办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62.1%的学生不满意, 很满意的只有7.5%。这说明这些活动只流于形式,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的评价。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有参与教学的倾向, 热情较高, 对单一的课堂讲授不是很喜欢, 且不同的课程, 学生的倾向不一样。如《医学论理学》课倾向于“讨论辩论主题发言”的达52.32%, “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分别为31.5%和30.3%。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切忌过分单一, 应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基本结论及原因分析

(一) 基本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医学院校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主流是好的, 对本校德育状况的满意度较高。这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的德育观念较正确, 追求的目标较合理;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感到满意;学校教师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水平受到学生普遍肯定。当然, 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这主要表现在:德育形式枯燥、不吸引学生;举办的德育活动如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实效性不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偏低,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加强, 特别是要在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上下功夫;部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二) 原因分析。

医学院校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环境的因素, 也有主观方面学校的原因。从学校自身来看,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 德育观念重智轻德。

虽然学院领导比较重视德育, 但与智育相比还是居于次要地位。他们认为医学院校还是以学习校医学专业、学科为主, 长期以来, 部分学校领导把德育简单理解成对一些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的认同和遵从, 于是, 学校就组织教师借助一切可能的手段使学生不折不扣地按规则行事。正是由于这种缺乏对道德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重要性应有的认识和理解, 使得“两课”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大学校园里只是起“辅助”作用。[2]人们常说有德无才是次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可见, 这些准医学生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 还要有健全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等。这也是当前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即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问题。

2. 德育目标脱离实际。

长期以来, 高校的德育目标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理想化, 期望值过高,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 把培养依附性人才作为德育的价值目标;二是模式化, 目标过于单一, 缺乏层次性, 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大学生外显的、整齐划一的行为看作是德育的最终结果。[3]这种只强调社会需求而忽视学生个体需求长期以来是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这种过于泛化的德育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也是缺乏吸引力的。

3. 德育方法陈旧单一。

长期以来, 我国的思政课老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行的是“我讲你听, 我教你学”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导致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却在下面玩手机、看课外书等情况的出现。虽然国家要求思政课教学增加实践的内容, 但是很多学校的做法各不相同。如学校要求学生假期做调查写一个调查报告, 但很多学生根本不做调查, 都是上网随便抄一篇, 所以最后出现一个班级将近一半的同学写的报告一模一样。这种教学存在着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交流, 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教学等问题, 这就会导致德育效果实效性较差。

4. 德育内容实效性差。

当前高校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虽然近年来, 高校“两课”教育经过前后几次的改革, 高校德育教材不断修改, 但至今仍未能出现一本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满足大学生自身需要的教材。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 制定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具体的德育内容体系, 德育课程中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内容太少, 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德育的实效性较差。[4]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性发展的内在关系—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 2005-2-5

[2] .程东, 于杰.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品教育研究, 2008, 11

[3] .金鑫, 王丹丹.大学生对高校德育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湖北高校133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32)

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 篇3

【关键词】德育课堂;手机等网络传媒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青年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网络了。但在职业院校的德育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等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教师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了。那么,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们能否尝试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网络传媒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禁止?笔者通过对学生使用手机等网络传媒的调查,探究其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大胆设想以趋利避害,让现代技术为我所用。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实收45份。问卷内容包括职业院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等网络传媒的使用频率、使用原因及使用时间等六道选择题,最后设计了两道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写出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及感受。

1.问卷数据总结

1.1关于使用手机频率问题:数据显示,学生德育课堂使用手机频率高。

问题1:在德育课堂上,你是否经常玩手机或其它其它网络电子产品?

经常36.2% 偶尔59.5% 基本不玩 2.5% 从不1.8%

数据显示,职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或电子产品上网的为95.7%。而其中,经常使用的为36.2%。可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或上网的频率非常高,相对而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能保证完整的听课率。

1.2关于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时间问题

问题2一节课你使用手机或上网的时间大约有:

10分钟以下 54.2% 10-20分钟34.5% 20-30分钟 7.2% 30—40 分钟4.1%

数据反映出课堂上手机或网络使用的时间不等,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下可以将注意力从网络转移回课堂上,但仍有不少学生将本应听课的时间花在手机或网络上。可以看出,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网络传媒对德育课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3使用手机等媒体的原因

问题3 :德育课堂上玩手机或上网的原因是什么?

德育课老师讲的内容没意思,脱离实际,网上的东西更真实,总比老师更吸引我42.1%

老师讲的相关内容需要上网查阅,网上的资料比老师讲的丰富 22.5%

上课回答问题不好意思说真话,可以在网上刷微博,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36.7%

管不住自己,看到别人玩手机或上网,自己也玩 27.6%

有急事需要发短信,刷微博7.8%

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德育课堂上使用手机或网络的原因可以总结为:

(1)课堂上无聊,老师的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如网络的吸引力大。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改变陈腐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适当采取让他们感兴趣的手段,这样才能使学生专心学习。

(2)老师讲课的内容不够丰富,或者有一些内容学生不是很清楚,需要上网查阅一下资料。持这种理由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很会自主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这种求知需求,教师除在备课上加大力度,尽量丰富教学内容之外,也可以适当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3)希望在网络上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的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苦于性格或其它方面的原因,不敢或不善于表达出来,寄希望于网络来满足自我表达的愿望。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主动交流。

(4)其它几种原因则是以玩乐为主,教师则应该采取批评教育或其它手段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1.4课堂使用手机与德育课学习之间的情况

问题4:你认为使用手机等现代电子产品会提高德育课的学习效率,还是降低了效率:

提高 45.6% 降低.40.3% 没关系14.1%

数据显示,认为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会提高和降低学习效率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而认为能促进学习的人数略微高于认为会影响学习的人数。这说明学生还是很愿意使用手机等传媒手段来促进学习的。

问题5:你认为德育课堂上可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吗?

不可以,上课就要专心听讲,不能使用手机或网络 20.6%

可以,都什么年代了,上网查找资料,也是一种学习,而且能促进学习 57.8%

如果老师允许的话,使用手机等网络传媒可以丰富课堂气氛,增强课程趣味性。21.6%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尽管大部分的学生认识到课堂上使用手机或网络会影响课堂秩序,从而影响到学习,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上可以通过使用手机等传媒来增强课堂趣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5教师的尴尬处境

问题6: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玩手机或上网,老师的态度,你觉得哪种是可以接受的:

没收手机 2.5% 语言批评 73.5% 上报学校上级部门 12.3%

放任学生 11.7%

数据可以明显的说明学生还是希望老师能够规范课堂玩手机或上网等现象,但是不希望采取极端的措施。

1.6开放式问题

第一题“你认为德育老师应该怎样对待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和网络的现象?”被调查者普遍认为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警告、制止或提醒,但同时他们又都认为老师是管不住此现象的。还有的学生认为,德育课上,如果适当的上网查阅一些资料,会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题“你认为德育课堂上学生能否使用手机等网络传媒,你觉得德育教师应该如何规范这一现象?” 通过对问卷分析整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或上网是普遍现象。但是如果老师能够规范手机或网络的使用,用网络上的资源来促进教学,则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让网络资源为德育课堂服务。大部分学生都持有这样的想法,也说明网络正逐渐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网络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表达行为与思想的一个媒介。

2.问题分析

通过总结出来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及相关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

网络已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尤其是德育课教学产生一定冲击。德育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教学内容因为脱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教学效果。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大量信息总是从反面论证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一种现状严重挑战了德育教师的权威,若此时德育课仍然采取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势必导致相反的教学效果。再有学生平时对网络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依赖,课堂上45分钟禁止学生用手机或上网,对于控制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强行禁止,势必与部分学生发生冲突,进而影响教学秩序。我认为德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现象,采取宽容和变通的方式,从而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心理,实现德育的目标。

3.建议

3.1德育教师应改变观念,变堵为疏,规范学生德育课堂手机或网络的使用

学生课堂上对手机或网络的依赖作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必须进行规范。规范并不意味着禁止。作为德育教师,必须正视时代发展的现实,当今的时代已经离不开网络,与其禁止手机或网络,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它为我所用呢?

3.2采取新的思路尝试德育课堂对网络的使用

德育课堂上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模式,既使用了手机或网络,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形势与政策》课上的时事播报,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既让学生纵谈天下大事,培养了学习习惯,也满足了学生使用手机或网络的需求。当然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必须对学生的资料进行正确引导式地是非点评,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站稳立场。

德育课堂还可以利用微博,飞信等让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完成课后作业。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既避免了内向学生课堂发言的羞涩感,又可以让学生说出心里话,真实地表达自己,以利于德育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当然,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学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希望更多的德育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探索更多的方式,为改变现今德育课教学的尴尬境地,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可.手机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研究,2011.1.

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 篇4

想当年壮志凌云来黒科刻苦攻关

看今朝卷席裹被回故里参次不齐

----题记

光阴似箭,一晃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我从2010年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以来,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时间就像流沙一样从指尖溜走,当我们以为它很多的时候,总是不耐烦地把指缝裂得大一些。而当它真的已经要全部滑落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手指却在不知不觉中闭得很紧。然而即使闭得再紧,再努力的挽留都只能徒劳无力。人生就是这样,分分合合,懂了遗憾,就懂了珍惜。

走过,即使我们没能力为它留下什么,也要保存一些关于它的回忆。这样才不枉我们经历过的大学生活,记住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那些人和事,不管他们带给我的记忆是怎么样的,学会宽容和关心,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魔力,能加快我们的成长,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成长与他们、与大学有关。我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回忆大学的点点滴滴,梳理我的心路历程,对过去的总结,能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和不足,认清自己,也是一种收获。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回忆过去,或许能找到答案。

一、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交能力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第六学期参加了我校开办的党课并通过党课考试,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一加入校社团联合会秘书部和材料院科技协会宣传部,在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锻炼方面做出努力,在校社团联合会秘书部和材料院科技协会宣传部,通过大量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在那时立下了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胆识,学新的知识,结交更多的友人的正确人生路线,二、知识积累与职业素养技能

从承受过大压力高中到基本没有压力和管束的大学,似乎一下子释放了心灵的束缚,一开始是自由的,但是时间长了,就感到虚度时光的日子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多花点时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锻炼自己,所以我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放到了社会锻炼上,以求确定毕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面,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我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培养自己的素养,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技能,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更广泛的接触到了我所感兴趣的领域。总结四年的学习过程,我有点欣慰,因为我并没有虚度四年时光,而是认认真真地度过,虽然其中不乏走过一些弯路,同时我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享受着我的学习过程,也在学习中成长、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认识到了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识体

系,将所学为我所用。从身边的同学身上也能学到许多。学习不只停留在课本里面,它更是体现在生动的社会经历上。

大一是幸福快乐的。

除了完成学校基本的课程外,大一上学期期末,我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在寒假期间的努力,有幸争取提前返校加强学习的机会,通过那一周的提前的强化学习,加快我一步步踏上专业学习道路上来的速度,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紧接下来半年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可以说是大学最繁忙也是收获最多的一个学期。

大二是充实愉悦的。

进入大二,除了做一些专业知识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有意义的事是基地开始招新,我开始准备给新学弟准备面试题目,宣传,然后是进行培训。可以说,在自己所学东西都还那么有限的情况下培训新的师弟真是一个锻炼,既是无偿的奉献,又是对自我技能的提高,而且需要很好的为人处世道,我说不上最好,但是与人友善,乐于帮助他人,不但是他们的师哥给他们传授知识,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培训学习,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学,自学才是王道,任何老师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他们能做的只是引导你,帮你解决疑惑和难题。这才是以后人生学习与工作最重要的财富,有问题找百度是我这个时段最乐趣的口头禅,也是一个哲理。

我的大学在旁人眼里过得很充实,也有些乱,我学了很多东西,也放弃了很多。我探索了很多道路,有过头破血流,有过自暴自弃,有过迷茫,也有过随波逐流。人生的快乐也许是丰富的经历,我的大

学过的很丰富也很充实。经过的都已经是历史了,面对历史,我要用乐观的态度前行。

大三是忙碌的。

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我为了学习IWE方面的知识。在那里,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是实际工程的经验,也许像他们说的“你们学到的都只是皮毛,但是开了这个头,接下来你们的路会相对平坦,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们看好你!”大学已经到了快尾声了,我现在继续在学校实验室查漏补缺,学应该会却不会的东西,为毕业找工作和一个更好地人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人生和工作

我偶尔也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想自己今后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想要走什么样的路。这也是我们作为社会新人的疑惑。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真诚地对待他人,也真诚地对待自己,不虚伪,不做作,勇敢地面对未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不逃避,不退缩。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其结果。而且我们也应该确立目标,而不是忙所不知所措。再有就是努力,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大四上学期就找了一份工作,在找工作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四、总结

总结大学四年,我们每个人一点点地学习,慢慢地成长,由一个青涩的高中生渐渐长大,现在大学即将结束,我们曾经的理想,曾经的计划是否已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的拼搏,因为我们还年轻。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仍然要不断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在短暂的人生里实现自己的价值,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大学将是我难忘的记忆,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构成这记忆中的一部分,感谢他们四年的陪伴。慢慢人生路,我们已走了大概四分之一,踏出校门有事新的起点。希望我们每个人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以后的路,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三大”教育理念,遵循我校学生工作模式,指导毕业生系统地总结大学期间德育目标实现情况和参加德育实践情况,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内省与行为自律,引导毕业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再见了,我的同学,我的老师。

德育中期检查报告 朱贵楠 篇5

梦,还在路上

班级:

学号:

姓名:朱贵楠09311001 11201022

31梦,还在路上

两年前,稚嫩的我满载着亲人朋友的希望和祝福,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怀揣着梦想和憧憬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路,来到了北京理工大学。

两年后,成熟的我收获了无数快乐与喜悦会继续留守在北京理工大学,完成我未完成的梦想。

两年来,经历了许多,有欢乐,有痛苦,有惆怅,有收获,也有失去„„

告别了大一刚入学的那种幼稚,已经是三年级的我脸上多了几分成熟。无疑,经过两年的磨练,我成长了不少,也学会了很多。作为班级的班长,我经历了比一般同学多的锻炼与磨砺,无论从交际上还是心理上都变得成熟了许多。

转眼之间就已经大三了,我似乎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一直觉得大学四年很漫长,时间还早的很,但时间总是不喜欢拖拖拉拉,当我再一次缓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是大三了。两年的生活虽然让我在思想上成熟了很多,但总是有得便有一失。从小到大一直不用担心学习的我大意了很多,回首看看过去的两年,学习上真的是得过且过,根本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虽然每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但是成绩远远达不到我自己的要求。就这样,一晃4个学期过去了,还没来得及留恋什么,就都已经变成了回忆。

还记得大家聚餐时在餐厅一起举杯高歌,还记得给陈思亮过“5岁”生日时大家一起吹灭超级大蛋糕上的那5支蜡烛,还记得春游玩

漂流时十艘小艇齐头并进,还记得初夏晚上在北湖全班捉迷藏时两个男生假扮情侣逃过搜捕,还记得篮球赛时班里六朵金花齐声呐喊加油,还记得运动会上大家为班级荣誉而努力拼搏„„太多太多的回忆了,我的眼角早已模糊。10级高分子,就像一个大家长,让来自五湖四海的35名同学亲如兄弟,爱如姐妹。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班级里,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欢乐,充满回忆。

将思绪拉回到现在。真的已经大三了,到了大学中最重要的一年了。没有了大一的幼稚,洗去了大二的轻松,我们必须开始为着自己的人生奋斗,必须要弥补两年来所错过的一切。看的出来,周围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所有人都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划,考研?出国?还是求职?每个人心里都在给自己未来的路规划,然而很多人依旧迷茫,不知道那条路最适合自己,还在不停地在询问身边的同学有何打算。

其实现在的我们还是很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以及解决一个问题,对于未来,我们都很迷茫,都很无助。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努力,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了年长的爸爸妈妈。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去实现目标才是人生的意义。

而我只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方向——考研。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以前的自己,我会这样想:如果读研,那么会怎样怎样;如果就职,那么会怎样怎样;如果出国,那么会怎样怎样。然后我会定好一二三,做三方面准备。然而现在的自己,尽管依然会权衡利弊,但是

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大丈夫当有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气概,同样也需要一颗锲而不舍的恒心。三个方向必然会让人多了很多退路,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人哉。但是正因为缺少了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所以狡兔只能是弱小的兔子,永远成不了奔驰草原的猎豹。豹,一旦选择了目标,它就会立即启动,然后奋力追杀,直到杀死猎物。所以现在的我,只会选择一个方向,成则成,不成再做其他打算。不过,我相信我会成功的,因为我相信,我可以战胜前方道路上的挫折。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能迫使人深刻反省自己的得失,保持清醒。只有不停的审视自己,才能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挫折也是成功的阶梯。一帆风顺的生活固然可喜,但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适时的挫折甚至应该适当的否定自己、批判自己,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自我完善,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被命运所否定。正如大海没有了巨浪的翻腾,也就失去了他的澎湃;大漠没有了狂沙的飞舞,也就失去了他的壮美;人生没有了挫折,只有那俩点一线的平静,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以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挫折,并且战胜它们。

两年只是人生坐标中的小小区间,但是却可以容纳无数的点,每个点都是自己的经历、体会和感悟。无数个点就串成了属于自己的弧线。在学校中我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许多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和知识不断完善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但每个人的青春都应该是充满刺激充满新奇的。拥有青春的我们,没有理智的头脑,没有清醒的神智,却充满了激情。也正是这份激情,让我们的青春更加闪光,更加耀眼。我想不管未来的路如何艰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既然选择了,我们便只顾风雨兼程。未来就像是一条直线,只有我们今天找准坐标,认真地画上属于今天的一点,不久以后你将会惊奇的发现:生命的轨迹早已铸成,你将无比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轨迹到底指向何方。

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 篇6

广东省阳西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97年, 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由于学校校本培训不到位, 再加上阳西县位于广东省西南落后地区, 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 导致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难以适应新时期高中德育特别是新课改的要求, 制约了德育的实效性。一方面, 学校德育满足于明理说教, 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水平上, 缺乏对地方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致学生对家乡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名胜、名人知之甚少, 无法触及学生内心世界, 德育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 由于学校是新建的, 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过于追求教学质量, 对升学率过于偏爱, 结果是重智育轻德育, 忽视了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忽视了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

为此, 提出本课题研究, 试图通过开发和利用地方实践活动资源, 拓展德育渠道, 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这不仅是提高德育实效性, 改进我校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也是开发阳西县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贯彻落实德育政策法规的需要。

二、界定问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实践活动资源”这一概念, 广义的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 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 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这里讲的实践活动资源特指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资源, 即是富有地方性、特色性的实践活动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不等于德育资源, 前者除包括后者在内, 还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 包括在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中撰写的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因此, 前者比后者的内涵更加丰富。如果说德育资源是课程资源, 那么实践活动资源不但重视开发课程资源, 而且重视开发学生资源, 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德育的主体性。

三、拟定行动计划

1. 申报设计

时间:2009年2~4月。达成目标:成立课题组, 通过专家、学者的指导和论证, 搜集文献资料, 拟定课题研究初步方案, 对课题申报进行设计。

2. 实施研究

时间:2009年5月~2011年2月。达成目标:培训参加研究的教师, 撰写、修正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方案, 进行研究实践, 取得中期成果。

3. 总结阶段

时间:2011年3~7月。根据实验目标,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撰写报告和论文, 邀请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上三个阶段, 目前进展到中期研究阶段。

四、行动的实施

1. 搜集地方实践活动资源, 挖掘德育素材, 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我们对阳西丰富的地方资源进行调查、分析, 并进行筛选、归类, 将其分为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自然资源、美食之乡、地域特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 我们依据不同的教育目标, 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如《阳西经济》《阳西历史》《阳西文化》《阳西风物》等。

2. 整合实践活动资源, 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

在调查、分析我县实践活动资源的基础上, 经过充分的论证, 我们对德育基地进行归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地方民俗文化教育基地、旅游文化教育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在德育基地的建设中, 我们首先确保“基地式德育活动”的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以主题式教育作为学校开展“基地式德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促进校内德育活动与校外德育活动相结合;最后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基地式德育活动”的成果,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丰富体验, 加强自我教育。

3. 深入社会实践, 开展德育体验活动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结合学校整体的教育计划, 以体验活动为基本途径,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 注重寓教于乐, 突出思想内涵, 强化道德要求。为此, 我们开展了“阳西种植业”“阳西传统产业”“阳西文化”等社会实践和调查, 开展了清明节瞻仰烈士陵园、国防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

4. 结合地方实践活动资源, 进行学科渗透

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 我们结合人文性比较强的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 整合地方实践活动资源, 进行德育渗透。

5. 以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 “发表”体验成果

所谓“发表”体验成果, 是指在以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的各种教育活动中, 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运用言语、文字、美术、PPT等方法发表、展示诸如政治小论文或心得体会、电子文稿、手抄报等成果。展示成果的主要途径有课堂展示、黑板报、广播等形式, 有的还入编校本教材。学生发表成果的进程, 本质上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有利于把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的道德认识和所思、所想、所悟表达出来, 是德育认识由知之到深化、升华的过程, 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向同伴教育、个体教育向集体教育转化的过程。

五、行动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 本课题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成果。

1. 初步探索到利用地方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

课题组积极探索利用地方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

(1) 开发地方活动实践资源, 并使之教材化、课程化, 彰显德育特色。统一的课程设置, 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我们在充分调研、开展教育实效调查的基础上, 开发、利用地方实践活动资源, 开发了《阳西历史》《阳西文化》《阳西经济》《阳西风物》等校本课程, 使实践活动资源与德育有效整合, 并将其校本教材化、课程化, 使我校德育有别于其他学校, 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

(2) 初步探索到利用地方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的研究, 我们初步探索到利用地方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 如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 深入社会实践, 开展德育体验活动;结合地方实践活动资源, 进行学科渗透;以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 “发表”体验成果。

2. 转变德育工作方式, 初步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提高德育实效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在对课题成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进行有关转变工作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方面的教育。经过一年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德育中, 教师发扬民主精神, 不再是德育知识的主导者和灌输者,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增多了, 初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提高德育实效提供了前提条件。

(2) 结合地方实践活动资源, 开展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活动。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为此课题组通过以地方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 组织德育系列体验和发表学生体验成果等活动, 充分实现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积极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课题开展一系列德育体验活动, 最明显的是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对我县工农业的调查, 让学生接触社会, 充分了解乡情、民情, 认识到家乡经济发展与珠三角经济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家乡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开展这样的活动, 一方面, 落实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爱乡教育, 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和振兴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85%的同学表示, 待大学毕业后, 决心用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投身家乡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 有助于学生道德知识上升为道德观念, 内化为道德行为, 做到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 课题理论成果初见成效, 课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为提高德育实效提供重要的保证。《德育科研, 论证先行———“活用实践活动资源, 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课题论证报告》《论地方德育基地的建设》获阳西县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多篇论文获二等奖、三等奖;《践行新课标理念, 创新德育教育———以乡土资源为载体的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尝试》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年度论文评选三等奖;论文《德育体验, 因为实践活动资源而精彩》《论地方德育基地的建设》在《中小学德育》杂志发表。除此之外, 我们还完善了课题组例会制度、课题组岗位职责制度与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制度, 制订了课题培训计划, 还编制了《阳西县第一中学德育课题管理手册》, 完善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这些理论的探索、制度的建设, 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德育实效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3. 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 促进其专业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转变了教育方式,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对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 德育教育不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水平上,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体验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边关系中生成德育知识。

大学生德育中期报告 篇7

关键词:中庸;德育;大学生

1.《中庸》主要内容及蕴含的德育思想

1.1《中庸》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年前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创造的儒家文化时至今日依旧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庸思想作为儒学思想的精华之一,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庸》出自《礼记》,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战国初期思想家、孔子的孙子子思(公元前483年一前402年)的所作。朱熹阐释“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何谓“中庸”?“中庸”一词始见于孔子《沦语·雍也》,且《论语》中仅此一条。“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行。“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道德观念,亦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折衷调和的思想,即我们平常所说不偏不倚的一种稳定状态。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故中庸也称中道,即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在思想认识与调节、行为认识与方法等方面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庸》第一章也进行了详致的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指的是喜怒哀乐等感情还没表露出来的时候;表露出来而又能够合乎法度,则称为和;中是天下万物的基础,和是天下公认的准则。达到最完善的中和境界,天地处于正位,万物生生不息。孔子提出“中庸”的思想是为了使事物保持在最佳的中和境界,避免事物的发展走向反面。其后人子思提出“致中和”的思想,就是以中为度而达到和,保持事物的发展稳定在和谐的最佳状态。由此可见,“中庸”一方面重“和”,追求统一、和谐;另一方面重“度”。以中为度,避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1.2《中庸》蕴含的德育思想

孔子提出“中庸”,就是把它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北宋程颢、程颐极力推崇《中庸》,南宋朱熹将之收入以《四书五经》中,尊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数千年来,《中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们,其中包含的德育思想更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实践指导作用。

1.2.1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德育内容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告知我们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间关系的“五达道”,而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孔子认为的中庸人格,正是这三者的统一。

在此基础上孔子又提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力行、知耻,表现为一种人内在品性,是达到智仁勇三达德的必要前提。可见,孔子所提倡的中庸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的中庸。

1.2.2以“尊德性而道问学”、“学以致用”为德育途径

“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庸》所主张的德育途径。汉代著名经学大师郑玄对此阐释:“德行,谓性之至诚者;道,犹由也;问学,学诚者也。”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尊德性”与“道问学”是何种关系,《中庸》并未给出直接的回答。朱熹认为尊德性是指存心养性的道德修养,“道问学”是指格物致知的道德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尊德性”是“道问学”的最终目的,“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必要手段。

“学以致用”是另一种的德育方法。《中庸》有这样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待学问,首先必须广泛地猎取知识,继而对所学加以质疑,仔细思考分析,明确地辨别所学知识的有效性,从而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2、当代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

2.1大学生德育功利化

大学生德育功利化表现为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思潮问题,同时对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利益驱使,产生“金钱至上”思想,导致自身思想和行为的标准滑坡,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严重。例如大学生专业选择过程中倾向于社会热门专业,忽视是否符合自身发展;部分学生只为应试去学习理论知识,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大学生德育功利化表现为高校德育管理功利化。当代德育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情感问题、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然而目前诸多高校的德育内容与方法依旧局限于理论知识传授与言行举止规范。高校以所谓“偷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不思变革,与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克服困难理念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德育功利化表现为高校德育课程功利化。从课程设置看,多数高校思政理论课将政治教育置于首位,强调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忽视了德育的相关课程内容。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相当排斥和反感,不仅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独立精神的培养十分不利,而且学校德育课程目标设置也难以达成,未能取得预期理想成效;从课程内容看,现在的高校教育更多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专业精神等人文知识传授,导致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弱化。不难发现医生缺少医德、教师缺少师德等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2.2优秀德育教师队伍缺乏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然而,事实上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承担过多的任务,包括学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等等。教师问题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德育的成效如何,因为打造一支道德境界高、工作能力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活动,不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也需要其他学科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德育思想。若学科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大学德育必将走向可有可无的境地。因此,学科教师必须树立德育理念,认识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不同层面和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全面提高大学德育工作的水平。

3《中庸》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

3.1树立中庸德育理念

大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其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开放性。囿于社会各类思潮的出现,部分大学生形成稳定“三观”受到掣肘。因此,以“知、仁、勇”三达德为内容的大学生德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在德育工作管理中应树立“中庸”的德育理念,把握“中庸”之道,变革与现实脱节的管理方式,转变德育教育的管理观念,把德育工作转轨到学生生活中去,以三达德为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真实诉求,方能做到针对性与效实性,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学校在德育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中都应树立中庸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德育模块化教学,重视德育相关课程内容,志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学科教师明确职责,加强德育渗透化教学,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以促进全面发展。其次,学校应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锻炼大学生“知”的理性能力、“勇”的理想品质及“仁”的优秀品格,综合解决学生心理、情感、道德等问题

3.2实行中庸德育方法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教师应以以德育人为宗旨,以德服人为途径,以德修身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开展知识传授与良好德育引导。因而在德育课程中必须重视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问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更要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也要重视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等发面的培养,提高社会责任感与融入社会能力。

其次,大学生也应意识到自身德育的培养,即《中庸》中讲到的“尊德性,道问学”。儒家文化一向重视道德自觉及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精神文明的效实性。在笔者看来,此为两种不同德育方法,亦是两种不同的约束机制。学生由他律转换成自律,从而达到一种“内省”的状态。因此,高校德育要把握好两者之问的关系,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建立自我内省引导机制,让大学生在文化享受和文化娱乐过程中接受正确引导,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形成正确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从而使自我道德不断完善。“学以致用”是另一种德育方法。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之间寻求“中庸”,使其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达到平衡状态,在为社会做贡献、为群众服务的同时完善和发展自我。

3.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知识文化传授和优秀德性引导是高校老师工作职责,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作用的角色。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觉悟,致力于打造一支道德境界高、工作能力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

《中庸》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也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得当。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以一颗“诚”心约束自己,不为外界利益所诱惑,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渊博的学识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诚信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广平.《中庸》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概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5,5.

[2]刘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结伴出游新马泰随笔下一篇:小学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评估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