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2024-08-21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精选13篇)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篇1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变化,是在世间永存的。变化有千千万万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观念的变化。

时光追溯:亿万年前,地球上本没有人类,有的只是大片的.热带雨林和庞然大物——恐龙。它们只知道在地球上生活下去便好,没有雌雄之分;三千多年前,西周王朝,渐渐有了男女之分——男在上,女在下,而且衣服也要穿的密不透风,女孩子必须足不出户,在家刺绣女红、相夫教子,若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便是伤风败俗。怪不得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尼山书院就读,才有了“化蝶”这凄美的故事;一千多年前,女皇武则天颠覆传统,提高了女子的地位,才会有樊梨花、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七十多年前,女子再次把寸寸柔情化作满腔热血,洒满战场……

时光荏苒,现在二十一世纪,男女平等,那些封建王朝离我们越来越远,重男轻女的恶俗观念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悄然淡去。神马重男轻女,神马女子柔弱,都是浮云。女儿当自强,女子便要以柔克刚,且用我们的一生,谱写新的传奇鸿章!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改变,优胜劣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不好的被人们否定,只有标新立异,才会被新生代所认可。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你准备好适应这些变化了吗?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篇2

笔者教龄已有30余年。30年来, 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迁中, 笔者也不知不觉由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教师变成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教师, 同时, 笔者也在经历着一个又一个年代的学生, 从当初的“70后”、“80后”、“90后”, 到近些年的“00后”, 每一个年代的学生都标志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 这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有体现, 但是最能把他们的个性充分地表现出来的, 莫过于小学作文写作了。

在笔者从事教学初期 (即上世纪80年代初) , 所教导的大多为1971、1972年出生的学生。那时, 市面上的教辅材料少得可怜, 农村小孩也不易获取到, 而且农村条件普遍比较差, 家庭能供给小孩上学已属不易, 为他们购买课外的教辅 (如作文选集或者其他参考书) 则有点天方夜谭了。此外, 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资讯非常缺乏, 整个村只有一两家人有电视, 所能接收的电视频道也非常少, 其他方面资讯如广播、杂志、报纸也同样匮乏, 所以, 学生所写的作文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帮助, 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生活体验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感想。那时学生作文中的语句和词汇既称不上华丽也说不上精彩, 但是却有很厚重的生活感和真实性。笔者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 主要也是与学生分享一些与生活经历有关的事宜, 或者直接以与生活经历相关的课文作为范例, 来讲如何写作文。

到了20世纪90年代, 笔者从事教学有10余年了, 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波及到我们的海岛, 农村很多地方开始富裕起来, 农民的生活也逐步宽裕, 一些有思想的农民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 如给孩子买一些参考资料 (如《小学生作文选集》、《小学生周报》) ;农村有过半的家庭都安装了电视机, 小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丰富起来了。这时候, 小孩子就逐渐体现出一些个性, 一些对语文有兴趣的小孩就开始巧妙地在他们的作文中适时地穿插一些成语、箴言或者其他名人名言, 让作文看起来较为生动活泼, 如在寒假期间, 笔者给小学生布置了作业即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过年或者相关的作文, 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帮家里贴春联的作文, 文中开篇即写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的早晨, 帮家里干一件春节非常重要的事---‘贴春联’, 心里非常地激动和开心。”文中非常真实又生动地将贴春联这件极具春节特色的事情描写出, 又巧妙地应用一些关于春联 (对联) 的字句来述说春节的一些习俗和意义, 文章写得既生动活泼又不失生活的真实感, 也不失文雅, 笔者当年即把这篇文章当作范文给学生们详细讲解。

到2000年后, 城乡的交流趋于频繁, 学生们所接触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 特别是近些年来, 很多农村家庭装上了电脑, 孩子们的信息量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条件宽裕的家庭甚至可以带孩子去到外地外省参观旅游, 增长见识, 其他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脑或电视或其他媒体, 跨越海岛的局限, 接触到最新的信息, 这是二十年前笔者刚工作时梦寐以求却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是令笔者困惑的是, 现在小孩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 不仅没有提高, 反而陷入更糟糕的状况。小学生写作缺乏生活经验, 作文中出现了内容空洞、词汇贫乏、语句不通顺等毛病, 甚至一些学生的作文以虚构为主, 胡编滥造, 不符合生活实际;网络词语泛滥, 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个性不明显, 没有特色, 写作内容和题材千篇一律, 更有甚者, 直接抄袭作文选中的篇章, 这种做法既侵犯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虽然小学生不知情) , 也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真实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表达, 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受到了严重的压制。

这些情况让笔者作为长期处于农村教育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感到非常担忧, 为此, 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 略提及一些与青年教师特别是在农村教学的青年教师共同分享。

二、回归真实

回归真实指双方面的回归, 一是事件真实性的回归, 二是情感的回归。事件真实性的回归是指小学生在写作文时, 要提倡以周围真实的事件为出发点, 而不是以虚构为主, 不符合生活实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只有对生活细致地观察、仔细地品味, 才能写出适合小学生层次的好作文。此外, 学生也需要从情感上回归, 没必要千篇一律地套用一些高言大志、虚假情感, 比如“赞美扶老奶奶过街乐于助人的小朋友, 赞美深夜加班敬业的老师, 赞美捡钱交给警察叔叔的拾金不昧精神, 赞美祖国的美好河山”等这些几十年来一直套用的老套故事和情感。学生应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想、学生自己认为的喜厌善恶, 除非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 不要压制学生的真实情感, 这些也有助于树立学生讲真话做真事最起码的道德品格。

二、巧用参考材料

小学生初学作文, 确实困难重重, 用些参考资料辅助其学习, 这也是正常的事, 对于初学的学生, 我认为这是可以的。我也鼓励他们去买些好的参考资料。但是参考资料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人适用, 有的则不适宜。比如, 有一个同学描写植物, 作文选集中描写种苹果他也跟着写种苹果树, 我们身在南方, 根本没这回事, 这样写显然是闹出了笑话。但一些文章中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则是可以学的, 因为学生在作文中不懂得用修辞方法, 写作业没有特点。小学生先从模仿开始, 逐步走向成熟, 这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 我在教学作文时帮学生审题, 明确写作要求之后, 读一两篇《同步作文》中的习作, 帮助他们分析, 一步步引导, 这特别适合中低年级的学生, 很有效果。

三、鼓励看课外书, 深入理解课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古语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或懂得许多自己平时生活中从未见到的事物, 学到许多不曾学到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见识, 陶冶了他们的情感, 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 这些都是在他们作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常常会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如看《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报刊杂志, 看我国的四大名著, 收听新闻广播, 增长见识, 拓展知识领域。通过不断地接触、锻炼, 练就一手好笔杆。再者是, 笔者强调他们需认真学习语文课, 因为每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学习语文就是为了作文”, 我反复强调应该学习语文课中好的篇章段落, 对课文中的优美句、段, 哪怕是一个好词, 我都会引导他们注意, 帮助他们分析理解, 让他们体会在作文中怎么应用。如四年级语文课文《搭石》, 学习作者怎样写具体、写生动、写到位, 因为学生在平时作文中, 总是写不具体、不深入, 很肤浅地应付一两句了事, 甚至像喊口号似的, 有骨无肉。在笔者的不断启发帮助下, 一些学生开始找到写作的感觉, 也喜欢写真实情况的作文。前年笔者指导的学生即在母亲节举行的一次征文比赛中讲述《我的妈妈》, 内容具体, 情感朴实丰富, 荣获了好评。

四、认真批阅, 写好评语

老师美妙的评语能点燃学生写作的希望。我们经常看到当老师把作文发下来的时候, 学生不仅关心自己得什么等级, 也很关心老师给他们的评语。如果老师只是随意地写一些评语或者不写评语, 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失落;如果老师写的评语恰当, 对学生起到帮助, 可能就事半功倍, 收获颇丰了!一般来说, 笔者会花相当比例的时间来批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需要修改的地方, 一般都会帮他们改正, 或向他们提出需要修改方面的问题。其次, 我注意写好每篇作文的总评, 注意措辞, 尽量地给予鼓励, 激发他们再次写作的欲望和信心, 也就是激励评价。最后注意评分。其实学生是很在意分数的, 他们中可能不懂得自己的作文写得怎样, 只是从老师给的成绩来判断自己的作文好与坏, 如果老师给他高分的话, 这就是一篇好作文, 他们就高兴, 下次就会努力去写, 如果老师只给他低分的话, 就认为是差的作文, 他们就不高兴, 下次就没有太大的信心去写作了。多年来我一直很注意学生作文得分问题, 只要他写的语句比较通顺, 内容比较具体, 或者有一两段或一两句闪光的内容, 我就给他高分, 就拿出来念, 与大家一同分享, 激发、帮助和引导学生:作文就是这么写的, 好文章就是这么写的, 给了他好的评语, 给了他好的分数, 收到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五、结语

总之, 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语文学习来说是双刃剑,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只要老师不随从浮躁的潮流, 愿意付出, 从多个渠道帮助学生成长, 愿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 学生写作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摘要:文中通过笔者从事30年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作文写作状况的变化, 探讨社会的变迁在小学作文中的影响, 提出了目前小学生作文的问题, 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30年,变化历程

参考文献

[1]刘亚雄.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3, 13 (1) :57-59.

[2]王定波.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真”[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1 (6) :108-110.

“和合”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变化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和合思想;课堂变化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齐国大臣晏婴认为:“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先秦时期“和”被赋予了“合”的含义,从而出现了完整的“和合”概念。在承认“不同”事物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从此 “和合”成了不同要素融合最为理想的结构存在形式。

将小学数学教学放在和合的视角下,课堂也是一个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体系,试图通过这些异质元素的互济互补、和谐互补,追求一种新课堂状态。仔细品味和追问,“和合”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有如下变化。

■变化一:变“教师主角”为“师生共进”

教材、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合”视角下,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归结到底就是两个字“和生”。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一边倒的现象,教师讲风太盛,喜欢塞、喜欢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些教师给学生的空间太小,喜欢小步走,拾阶而上,忽视了学生的潜能;有些教师只顾自己执行教案,对课堂生成熟视无睹,忽视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有些教师重视了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激发、学习品质的锤炼。在“和合”的视角下,教师和学生和谐共处,相互依存。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能跟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适切的学习材料,挑起学生探究的需求,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能将自己看成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攀登,与学生一起分享信息,分享自己的思考与经验;能以学定教,不絮絮叨叨喋喋不休,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帮助学生在交往和互助补充的过程中不断前进。而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以及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灵动的现场生成又不断挑战教师的知识沉淀和理论功底,激励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丰富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促使教师再学习。在“和合”视角下,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相激活、共生共进。

■变化二:变“单线”为“多向选择”

和合学认为:相都是存有之相, 千差万别的存相便是差异分殊, 差异分殊便有冲突,冲突就需要选择,相亦是选择,由选择才能转换为式能。潜能结构与方式在种种冲突中选择一种式能,转换或走向和谐有序。

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间、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差异就有对问题的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碰撞和交流的机会,有差异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智慧,也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教学行为。差异对于课堂来说是一个能利用的有效的资源,在“和合”的视角下,课堂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面对同样的问题,因为学生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了多样化的方法。面对多样化的方法,就有一个择优汰劣的过程。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提供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再次面对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选择。有的学生取长补短通过比较抛弃自己原有的想法,吸收新的思路,切换一种新的思维视角;有的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坚持自己原有的思考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每个学生都在选择的过程中找出合适自己的方法。尽管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理解和学习方式的差异会产生未知性,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课堂的生成,教师有必要重新选择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也会面对不同教法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面对选择,就会激活教师的思考:给学生多大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一个怎样的高度,给学生创造怎样的探究的机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需求等等。在这种选择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教学智慧不断发展。

■变化三:变“一帆风顺”为“曲折前进”

张教授认为:“和合”包容了冲突和融合,和合是冲突的成果,亦是冲突的表现方式。事物的发展是冲突—和合—冲突—和合,或者说是由和合不平衡—和合平衡—和合不平衡—和合平衡的变化过程。

在“和合”的视角下,课堂也是一种冲突—平衡—冲突—平衡的过程。冲突是和合的前提与条件,和合是冲突的更高层次,冲突需要和合来肯定和认可,亦需要和合来提升与继续。课堂就这样变化更新,生生不息。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原有的能力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发认知不平衡,产生探究的需求。这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思考、操作体验,以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碰撞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新知得以建构。这时候学生的观念和认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而这时候教师又可以有意采用一些变式材料、有意出示一些错例、有意设计一些障碍,让学生遭遇一些“坎坷”,再一次打破这种平衡,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在学生遭遇到矛盾,多元思维给充分激活以后,教师又为学生提供碰撞和交流的机会,多元文化在课堂中交锋碰撞,由冲突到互济互补,再次达到统一认识。在课堂多元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中,学生的认知进入更高的层次,学生的认知也在这不平衡到平衡的不断变换中一点点发展起来。

■变化四:变“独奏”为“交响”

“和合”是汰劣择优的过程,是对整体和谐、协调、有序的探索。优劣由过程来筛选,而这过程不仅是选择的过程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汰劣择优,从而达到整体的统一和谐。

水尝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在“和合”视角下数学课堂是一种互动。教师为学生提供独立体验的时空,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有序表达,如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在学生获得独特体验和思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倾听和言说的空间,引领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则在学生自我攀登和相携相助的时候适时、有选择地介入,穿针引线,巧妙点拨,适时评价,给予一些引领和帮助。在学生交流出现困难阻滞不前的时候指点迷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当学生交流偏离方向的时候巧妙点拨,帮助他们及时调整方向;在学生交流浮于表面的时候,适度追问,推动讨论向深层进发;在学生交流有一些成果的基础上,可适时做一些简要小结,帮助学生概括和提炼。这样的课堂是个性的荟萃、生命的交响、精神的相遇、情感的共鸣、思维的碰撞。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观点直接“交锋”,不同信息“互换”。通过对话和交流,分享知识、分享智慧、分享思想;通过对话和交流,来自他人的信息以及不同的见解通过碰撞,达到“交融”,然后被有效接纳、吸收,而自己既有的知识又被有效激活,在择优汰劣的过程中促成新的意义的构建,生成新的机智,获得新的发展。

变化小学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是乡下的一个小村,那里不下雨时可美了,站在高处,一眼望下去全是绿油油的一片,还有鲜艳的花儿,五颜六色的,可美了!翻过一个山头,你就能看见,有很多村民正在忙着种田,金灿灿的一片田地,种的菜也可好吃了!村前的马路也有变化,用了几年的时间,终于把路修好了,以前的马路凹凸不平,现在,已经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了,马路上车来车往,很多人都可以来到乡下参观了。

不只是样子变了,就连环境也变好了呢,那一堆一堆的垃圾,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充分的利用了一大片的空间。以前的那堆垃圾堆那儿原本是有很多苍蝇,但是现在,菜地旁鸟语花香,还有很多蜜蜂和蝴蝶。

变化小学作文 篇5

我觉得最令我值得高兴的是许多小区都把平常进出的门改成了防盗门。这样使我们不必再担心小偷在夜晚乘虚而入,撬门。如果换上防盗门,坏人就得费上好多功夫,我们也有能过平稳的日子了。而且,防盗门的样子也很雅,有许多小区都是绿色的外装,也给我们一个提醒:保护环境、绿化,不让“坏人”有机可乘,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多么令人觉得棒的防盗门,让坏人打消坏念头,还教会我们保护绿化的道理,不是一举两得吗?

家乡的变化多么大,防盗门也是例子。而且能制作出这种门的人是奇才!通过好奇、钻研,作出了一道天衣无缝的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绿草如茵的窗子。又通过勤奋、努力的“明日之星”使我们的城市变得繁花似锦。

节日的变化也多,因为陆地平了,改革换貌的城市受到众人的喜爱,所以过节的气氛也多姿多彩。有的是热闹的,有的安详、平静的,还有的是拘束的。多么地多,这都是家乡的变化所创造出的成就。

变化小学作文 篇6

路上许多香蕉皮、包装纸……如果你微微不小心,就会摔到鼻青脸肿的。

路灯坏的烂透了,灯线断掉。灯有时候一闪一闪的。让人心怦怦的,出来的时候还要带上手电筒。现在,河里没有死鱼、死猪。垃圾也回到了垃圾箱。电灯也修好了,不在一闪一闪让人心怦怦地跳了。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篇7

随着小学“减负”政策的逐步落实, 小学生们在课外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教育课程似乎是小学生们课外时间的主要去向。已有的关于课外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实证地研究课外教育的支出, 包括:支出的数量、类别、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等 (Bray, 1999;Stevenson&Becker, 1997;楚红丽, 2008;薛海平、丁小浩, 2009;李文利, 2006;孙彩虹, 2003;秦宛顺、刘立红, 1992) ;另一类描述性地研究课外教育的选择行为, 包括不同类别课外教育课程的特色比较、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家长选择行为的平衡性、功利性等 (陈志伟, 2009;姜广生, 2005;康丽颖, 2002) 。这些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

与已有的研究有所区别, 本文从消费的角度来研究小学生课外教育的选择行为。消费行为关注的重点是满意, 包括过程满意和结果满意。现实中, 家长决定是否让子女参加某项课外教育课程, 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孩子是否开心、快乐、愿意学。从这个角度, 参加课外教育课程就已经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同时, 本文通过对比5年前后上述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变化, 研究小学生家庭课外教育的选择行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推广而发生的演变。

二、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市场调研。调研对象为小学生家庭, 分为两组, 第一组的学生现正读小学三年级 (简称“当前组”) , 第二组的学生正在读初中二年级 (5年前他们读小学三年级, 简称“过去组”) 。我们2009年下半年对“当前组”的调研是询问被访者在刚刚过去的半年 (2009年3月到2009年8月, 一个学期加一个暑假) 的课外教育支出及课程选择行为。对“过去组”的调研是询问5年前孩子读小学三年级时半年 (2004年3月~8月) 的课外教育消费情况。

我们在上海市随机抽取了10所小学和10所初中, 在学校的配合下向送学生上学的家长各发放问卷400份 (共800份) , 收回651份。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的有效问卷为608份 (当前组334份, 过去组274份) 。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结果都是良好的。

问卷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家庭在选择课外课程前考虑的关键因素, 在总结已有的相关成果、并且进行前试 (N=41) 的基础上得到五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否喜欢课程内容、对课程效果的预期、课程费用是否昂贵、家长是否有时间辅导、上课接送交通的方便性。

第二部分是小学生家庭在课外教育上的投入和偏好, 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偏好包括对课程的类别偏好和数量偏好。

第三部分是家长和孩子的满意程度。借鉴高等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小学生课外教育课程的特色,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度量小学生及其家长对课外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 包括:家长对课程本身的满意度、孩子对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家长自身心理的感知效果。

从问卷填写的角度, 所有的问项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关时间和金钱支出的问项, 家长直接在孩子参加过的课程上打勾并以数字形式填写;另一类是关于评价的问项, 都采用里克特7分量表的形式, 比如, 对影响程度, 1表示几乎不受此影响, 7表示非常受此影响;对满意度, 1表示非常不满意, 7表示非常满意。所有的统计分析都是用SPSS完成。

三、研究结果

(一) 消费前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其演变

1.课程效果好是现在影响课外课程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费用只要不是太“离谱”就不是大问题

消费前影响课外课程选择的有五个主要因素, 两个组对这五个因素重要性的得分的均值见表1。

当前组的结果显示, 五个因素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对课程效果的预期、孩子是否喜欢课程的内容、上课交通的方便性、家长是否有时间辅导、课程费用是否昂贵。过去组中重要性排第一的也是“对课程效果的预期”。可见, “对课程效果的预期”一直是家长选择前最看重的因素。

过去组对“课程费用是否昂贵”的排序为第四, 当前组将其排到最后。也就是说, 当前组认为课程费用在五个因素中对课程选择的影响最小, 而且统计上显著低于其他四个要素。可见, 只要课程费用不是太“离谱”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2.与五年前相比, “家长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对课外课程选择的影响明显加大

为了研究5年来家长在消费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变化,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进行比较:一方面是分别比较每一个因素前后的重要性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比较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

比较表1中两个组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可见, “家长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 (因素4) 在当前组的均值为4.64, 过去组为3.82, 而且两者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可见, 当前组认为“家长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的重要性显著地高于过去组。也就是说, 当前组对时间更敏感, 在课外课程选择前, 对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会考虑得更多。其他四个因素的重要性在两个组之间没有检验出显著的变化。

3.相比较而言, 现在的家长选课时更加重视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 课程费用的重要行明显下降

从两个组对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来看, 排首位的都是“对课程效果的预期”。排第二、三位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课程内容”、“上课交通的方便性”, 但两个组的顺序是反过来的, 当前组把“孩子是否喜欢课程内容”排第二, 而过去组把“上课交通的方便性”排第二。可见, 当前的家庭在选择课外教育课程时, 越来越看重孩子自身是否喜欢。

重要性排名最后两位的分别是“课程费用是否昂贵”、“家长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 类似地, 两个组对它们的重要性排序是反的, 过去组认为“课程费用是否昂贵”比“家长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更重要, 而当前组更看中“家长是否有时间接送和辅导”, 也就是说, 过去组认为费用比时间更重要, 而当前组认为时间比费用更重要, 似乎表现出用钱换时间的倾向。

(二) 消费中的投入与选择行为及其演变

1.家长对小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直接辅导时间的显著增加

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缺的背景下, 研究家长在小学生课外教育中的时间投入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在已有的相关文献中, 没有找到把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投入要素来研究的文献, 都只研究经济投入。本文把时间投入作为一种关键要素来研究。

家长对小学生课外教育的时间投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所学课程的辅导 (直接时间) , 二是课程以外的开阔视野、增强兴趣、增长见识等 (间接时间) 。调研结果见表2的最后两行。

在时间投入上, 两个组都是直接时间多于间接时间。也就是说, 家长们一直首先重视“课程”的学习, 其次才是兴趣、视野、见识。

表2显示, 当前组每周直接时间均值为10.66小时, 过去组为7.34小时, 两者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也就是说, 现在的家长在越来越忙的情况下花在直接辅导孩子课外课程的时间明显增加了, 这是现在的家长对小学生课外教育课程越来越重视的具体体现。

统计结果还表明, 在间接时间投入、各类课程的经济投入上, 两个组之间没有出现明显差异, 虽然绝对值有一些变化, 但统计上不显著。这似乎说明, 家长对孩子课外教育的重视, 主要不是体现为增加经济投入, 而是体现在增加时间的投入, 特别是直接辅导的时间。

2.家长在课外课程的经济投入上一直重文化辅导、轻兴趣特长培养, 而且对运动类课程的投入强度显著下降

在充分借鉴学者们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把小学生课外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文化课辅导班、上门家教、兴趣特长班。其中, 兴趣特长班又包括四小类: (1) 科普类 (科普知识、发明创造等) ; (2) 智力类 (奥数启蒙、象棋、模型等) ; (3) 艺术类 (绘画、书法、唱歌等) ; (4) 运动类 (田径、球类、武术等) 。

家长对小学生课外教育的经济投入反映在上述三大类 (共6小类) 课程上的费用支出, 表2的上半部分是每类课程半年的费用支出均值。

从半年费用来看, 当前组从高到低分别是:家教类、文化类、艺术类、智力类、科普类、运动类。过去组在各种课程的投入从高到低分别是:家教类、文化类、艺术类、运动类、科普类、智力类。两个组在前三类课程上费用投入都明显高于后三类, 而且前三类课程及其顺序在两组之间没有变化。在后三类课程上, 两个组在费用投入方面把“运动类”与“智力类”课程正好反过来了。过去组在“智力类”上投入最少, 而当前组在“运动类”上投入最少。这似乎透出一个令人深思的信号:现在的小学生家庭在孩子的课外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智”的投入, 而忽视对“体”的投入。

3.现在的小学生家庭对大部分类别的课外课程的选择量提高了, 但对家教类课程的选择量越来越低

城市小学生家庭更喜欢选择什么类别的课外课程?这可以从每一类课程被选择的比例来分析 (见下表3) 。课程种类比例=选择了某类课程的人数/选择了任意课外课程的总人数 (即:在所有选了课外课程的人中, 多少人选择了某类〈如:艺术〉课程) 。所有课程的种类比例之和通常大于1, 因为许多人不只选择了一类课程。

从各类课程被选择的比例的大小变化来看 (经过统计检验) , 当前组在艺术类、文化类、智力类、运动类课程的选择比例都明显高于过去组;科普类的选择比例保持不变;而家教类课程的选择比例显著小于过去组。这一结果表明, 与5年前相比, 现在城市小学生家庭对大部分课外课程的选择比例越来越高, 课外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家庭所接受并积极参与;唯有选择“家教”的比例越来越少。

从课程种类选择的排序来看 (见表3) , 过去组喜欢的课程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化类、艺术类、运动类和家教类持平、智力类、科普类。当前组喜欢的课程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化类、艺术类、运动类、智力类、家教类、科普类。可见, “家教类”从过去组的并列第三降到了当前组的第五。也就是说, “家教类”课程越来越不受欢迎。

4.现在的小学生家庭选择了越来越多类别和数量的课外课程

除了在艺术类、文化类、智力类、运动类课程的选择比例明显提高以外, 表3最后一行显示, 对选课数量 (种数) 的偏好, 过去组选择的课程种数均值为1.33, 当前组平均为1.68, 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也就是说, 当前组选课的数量 (种数) 明显多于过去组。

(三) 消费后的满意程度及其演变

结果显示, 家长和小学生消费后的满意程度, 现在明显低于以前了。本文从家长对课程本身的满意度、孩子对学习的满足感、家长自身心理的感知效果三个方面来研究课外教育消费以后的满意程度。两个组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满意程度见表4 (用7分量表度量的结果) :

表中第三列显示, 当前组消费后在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观评价的均值都小于过去组。具体地, 当前组在第二项“满足感”、第三项“感知效果”两方面都显著地低于过去组 (p<0.05) ;在第一项“满意度”上也低于过去组 (0.05

四、小结

本文着重从消费 (而非投资) 的视角研究了城市小学生家庭课外教育的选择行为 (包括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三个主要环节) , 既研究了经济投入, 也研究了时间投入。同时, 通过对目前小学生组、目前初中生组在小学时的课外教育消费行为的比较, 研究了小学时家庭课外教育消费行为随时间的演变, 得到了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Bray, M.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ers.Parh.IIEP of UNESCO.1999.

[2]Stevenson&Becker,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Transition t0University in Japa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7 (6) :1637-1657.

[3]陈志伟.浅析教育投资的生产性与消费性[J].商业时代, 2009, (33) :65~65.

[4]楚红丽.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城市与县乡家庭教育支出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J].教育学报, 2008, (6) :87~94.

[5]姜广生.课外辅导班该不该参加[J].小学生作文向导, 2005, (4) :55~57.

[6]康丽颖, 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2, (5) :24~27.

[7]李文利.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支出人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2) :33~38.

[8]秦宛顺, 刘立红.中国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2, (11) :3~10.

[9]孙彩虹.从家庭教育消费特点看激发重庆居民教育消费的着力点[J].经济师, 2003, (7) :221~223.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篇8

关键词:六年级;心理变化;方法;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6-01

从当老师以来,每年都能听到六年级老师说六年级的学生“性子野了”,不听话,管不住了,而且这些话不光是年轻老师讲,有经验、年长的老师也这样说,自己亲身带过六年级学生,也有同样深刻的感受。那是什么让曾经乖巧的学生变了样,是什么让我们的老师变得无

从下手?有没有方法,能改善这些?作为学校政教处的负责人和学校的兼职心理教师,责不旁贷的需要探其究竟。

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翻看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此阶段学生的各种文献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学生智育和身体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现阶段我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第一个特殊且关键的时期,是学生由儿童期步入青春期的时期。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逐步成熟,加上生活体验的加深,各种困惑与好奇心相互交织,造成心理不稳定,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很多老师在此刻感到熟手无策。面对时代的发展,育人的办法也紧跟形式,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六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

1.重视叙述理由,对事件有自我认知。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此时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所以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家长说服不了孩子。曾经对爸爸、妈妈的充分依赖,有所打破,对小时候觉得很棒的爸爸、妈妈有了新的认识,确立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如果此刻在用简单、粗暴的形式教育孩子,不但起不到威慑的作用,更会引起更大的矛盾。此阶段孩子讨论、处理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以往的经历,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2.脑容量增长,记忆力迅速增强。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曾经我在课堂上做过一个“最强大脑”的游戏,放16个物品在讲台上,让学生花一分钟时间去记忆,结果近一半同学把数量和顺序都记了下来,最后甚至有人挑战了24样物品。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进步的一大前提。

3.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孩子們慢慢的懂得了一个人的价值所在,以及模糊、朦胧的男女关系的出现都增加自己被认可的感觉,一定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在这里,就好理解,为什么在六年级上课的时候有那么多男生要冒怪声,接老师的话故意逗大家,这都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他,关注他,让他获得短暂的心理安慰。此时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不要因为“伪“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4.提高学习效率,主动扩大知识面。

由于课程增加,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占有许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学业成绩会有明显的差异,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习惯的建立。

除了主要课程之外,六年级学生还应涉猎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作为以后学习的基础。有精力的学生可以对接触到的新知识进行主动的钻研。对于社会动态、自然环境等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历史上一些重要时期和名人轶事也比较关心,对此,老师、家长应积极提高帮助。

二、六年级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

1.耍小聪明。五年级后半学期开始,学生们变得伶牙利齿,能说会道,学会耍心眼了。六年级学生懂得一些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了,有时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制造假象迷惑家长或老师。六年级学生此时觉得到了食物链的终端,无形中学会了自大,觉得小学阶段里现在他们是最“牛”的,需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当得不到大家的关注时,就会惹是生非。他们觉得喜欢指挥别人,凌驾于他人之上,也许表现出领导才能,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出坏主意,让比他小的孩子做事,就要注意引导,必要时严厉制止,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以上表现很容易让家长和老师忽略,认为还是小孩子,做错了轻描淡显的批评了事。这就让学生形成了心理反射,做这样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以至于上了中学行为更加叛逆,出现很多让人震惊的事件,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显而易见。

2.律己意识淡薄,集体做坏事。六年级的团体意识很强,在集体活动中可以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但是由于不能清楚地区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常常为了团伙的利益冒险做坏事。这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教育孩子有是非意识,加强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从小让其明白什么样的事情是有益的,什么事情是损人不利己的。社会要关注未成年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监管网络和手机信息,净化生活环境。

3.学生躁动心态的有效疏导。此阶段学生心理浮动较大,比较躁动,心血气盛,一味的压抑不有效的疏导是行不通的。理想的方法就是组织团体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团体意识,也使身体得到了锻炼,让学生们充足的精力得到有效的释放,也转化了他们的注意力,进行了正引导。根据各年级目标安排相应的心理辅导内容,但是各年级的内容安排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相互渗透交叉的,只是各期重点略有区别,对于有关心理能力、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需要渗透于各项教育内容之中,在各年级都要注意加强。作为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师德修养和教育智慧,提高心育水平;通过学校引领,带动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让家长自觉充当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拓宽心育途径,探索多元心理干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心理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疏导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变化小学作文 篇9

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要我说,呼市近年变化最大的小学非农大附小莫属了。你若来到我们旧学校,哇!这哪是学校啊,明明是个流浪者收养所呀。

那时的我们,天天与古老的教具黑板、粉笔和格尺“亲密无间”。而且,我们那时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上公开课。因为一上公开课,爱面子的老师总会拿出法宝—投影仪,令我们大饱眼福。而且,一上公开课,去“高科技”的多功能厅的机率便大大提高,多功能厅是一间五味俱全的教室,什么电脑、背投、投影仪等应有尽有,令你的眼睛忙的不亦乐乎。

可现在不同了!你若来到我们新学校,哇!怎么这么大?走进一看,更让人目瞪口呆。哇,这哪是学校啊,明明是美国白宫的副本啊。走进教室,更令人耳目一新:电脑班班有;投影机日日行;背投彩电天天用。而黑板、粉笔等“原始工具”早已被冷落,偶尔使用的时候,那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而多功能厅对于现在的我们已毫无滋味了。

在别的方面,呼市的变化也会让你对它刮目相看:

街道从二车道变为八车道;从坑坑洼洼的土路变为结结实实的柏油路。而且新铺的几条路让你去哪儿都畅通无阻。

住宅——以前,能住上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已是“富甲一方”的人了。而现在,住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还不满足。

交通工具以前,自行车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车棚里总是“立无虚席”,而现在先进汽车代替了陈旧自行车,而车棚也被冷落了,总是“空满堂”。

变化小学作文 篇10

回到了家乡,原来那凹凸不平、曲曲折折的小路,如今已变成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路边种了小花小草,许多人家盖起了漂亮的二层楼房。我和妈妈来到舅姥爷家,哇,舅姥爷家也变了,大大的房子,雪白雪白的墙壁,整洁大方的家具。专用的厨房里摆放着煤气罐等设备,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方便快捷……

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清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那样可爱。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伯伯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村。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什么的都有了。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

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

★ 变化小学作文

★ 猫眼变化小学作文

★ 家乡变化大小学四年级作文

★ 家乡的变化小学作文

★ 变化 作文

★ 变化作文

★ 小学作文暖和的阳光

★ 家乡的变化小学三年级作文

★ 家乡的变化小学300字作文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篇11

【关键词】 新课改;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G6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能在实践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从这一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教学不再以“传授数学知识为核心”,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等。要良好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相应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变化调整。

一、教与学关系的变化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现代数学课程实现的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此,我们需将数学教学的着眼点由数学知识扩大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简言之,是将数学学习看成学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所谓“听了就会忘记,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运用”,这说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自主活动,通过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1.自主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独立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变传统的教师教为学生学。

2.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去吸收、改造、加工新的客体,培养学生有选择的整合新旧知识并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能力,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3.创造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培养学生勇敢、独立、明晰、自信等人格品质,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态度,做一个创造性的人,变传统的课内知识学习为课外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策略形态。要完成这项新课改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需要改变数学教学内容,找到学生能更好学习数学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融合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值得探讨的变化。

1.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注重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要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可安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民族地区的学生可在帮父母做农活的过程中亲手操作,学会运用。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应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蕴含的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中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3.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民族地区的孩子的思维,由于其民族、家庭、生长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

新课改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想着如何用新教法,在教学中应该新老教法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年级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多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分析、归纳总结为主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并加强课后辅导,将知识和能力延伸到课外,融入进生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篇1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自2006—2012年宁德市1所小学的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共体检9 826名学生, 其中男生5 438名, 女生4 388名。

1.2 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检查标准参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单眼裸眼视力<5.0为视力不良, 其中4.9为轻度, 4.6~4.8为中度, ≤4.5为重度[4]。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按年份、年级和性别统计检出率及其程度构成, 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 2006—2010年宁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5.4%~60.5%, 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0年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6.08, P<0.05) ;2012年较2010年有所下降 (χ2=4.83, P<0.05) 。2006—2008年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明显增加, 2008—2012年增加缓慢, 从2006年的16.8%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2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04, P<0.05) ;轻度视力不良构成比逐年下降 (χ2=12.47, P<0.01) ;中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15, P>0.05) 。

2.2 不同性别学生视力不良情况

2006—2012年宁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3, P>0.05) , 但视力不良检出率女生 (57.9%) 高于男生 (46.4%) (χ2=127.94, P<0.05) , 且各年份、各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2。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不同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情况

2006—2012年宁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一到二年级变化不大 (χ2=1.60, P>0.05) , 但三年级后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χ2=101.38, P<0.05) 。且随着年级的升高, 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增加 (χ2=391.69, P<0.05) ;而轻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则从一年级的53.5%下降到六年级的17.9%。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 2006—2010年宁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逐年上升, 201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10年有所下降, 但2010, 2012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2010年全国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逐年升高, 轻度逐年下降, 与近年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2,5,6,7,8,9,10]。有研究表明, 学生的视力不良与遗传因素、教学环境、家庭环境、课业负担、户外活动不足等有关[11,12]。

各年份、各年级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 与国内的研究结果一致[10,13]。这可能与女生学习较男生刻苦, 更喜欢室内活动及喜吃零食、甜食等因素有关[14]。

本研究发现, 一、二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7.8%, 50.1%, 多属生理性远视[15];三年级之后, 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逐步上升, 而轻度逐步下降, 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6,7,8], 提示学生视力不良的发展具有渐进性[16],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延缓近视程度的迅速加深有积极作用。三年级以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升高和严重程度的加重, 与进入小学高年级的学业负担增加, 视近时间延长等有关;另外, 青春期眼轴的迅速增长,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视力不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10]。

描写西变化小学优秀作文 篇13

周末,我们一家去了西溪湿地游玩.

一进大门,满目都是百草青青,到处都是桃花红,李花白,柳丝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沿着或是石头,或是木条铺成的小径信步往前,只见三步一洼鱼塘,两步一垄菜畦,忽而又是水边的几栋青砖黛瓦的农舍。难怪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里如是说:一味的清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肺腑!

听外公说,西溪的百姓以前靠种桑养蚕,织布耕田为业。而现在,蚕桑不见了,禾苗不见了,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人也不见了,留下的只是篱笆、矮墙、风车、石磨,这些农具现在也成了农家乐的摆设,展示给游人观赏。我好奇地问:那么,这些百姓现在都去哪里了呢?他们又靠什么生活呢?舅舅听了告诉我,为了开发这个全国第一的湿地公园,政府花重资为当地居民建造了许多小洋楼,让他们从农舍搬进小洋楼。同时,学校、医院和企业等基础设施也同步投入使用。他们离开了黄土地,走进了工厂,更多的还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小老板!望着如织的游人,他们的日子就像这个春天一样欣欣向荣!

这里以前就是我家只见一个五十开外的中年人看着梅竹山庄向友人津津乐道。循声望去,一座古色古香的茶楼依水而建,茶楼中人声鼎沸。这座桥还在,原来我还在桥头种过菜呢!现在啊,看我这茶楼就够我忙的啦,不过一个月的收益就顶往年一年,加上现在政策好,医疗、养老方面就不用发愁了,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看着中年人那股欣喜劲儿,笑容里溢出的都是他的满足。

一路走来,暖风拂面,满眼都是绿色,绿色的春水,绿色的芦苇荡边偶尔惊起几只白鹭,仿佛呼吸的空气也是绿色的,湿地被称作城市的肾脏,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改善小气候,还是水生动物栖息的场所,湿地修复之后,杭城的天更蓝了,空气更甜了,难怪连外国游客也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感慨万千:

喜看西溪新变化,水塘无鱼田无秧。

田园尤种果和桑,不为采桃和织麻。

农民不耕田与地,商贸服务进工厂。

上一篇:关于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作文200字下一篇:开学第一课700字、800字、900字观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