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经典作文

2024-06-21

高三经典作文(精选13篇)

高三经典作文 篇1

高三英语书信作文 经典范文

高二英语作文汇总

(一)假如你是李华,你校英语刊物Student‟s Stories 拟刊登一篇有关学习急救知识重要性的短文。请你根据以下要点信息投稿:

上周六你和陈辉在张贴图画时,他不慎从椅子上摔下来扭到了脚踝,你理科让他坐下,把腿抬高放在椅子上,进而冷敷,最后缠上绷带。

Last Saturday, Chen Hui accidentally fell off a chair when he and I were putting up pictures.As a result, his ankle was sprained.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 firstly, I sat him down and reminded him not to put his weight on his ankle.Meanwhile, I helped him to put his leg up on the chair.After that, I took some ice and put it on that ankle to reduce the swelling.Finally, I bandaged up his sprained ankle.Three days later, he was fully recovered.Therefore, learning first-aid skills is of great importance.Not only can we save ourselves but also offer help to others.(二)

假设你是校“English Corner”的记者李华,请你就如下问题求救同是记者的美国网友Mr.Turner.1.如何写新闻标题更容易吸引读者。2.如何写人物报道。Dear Mr.Turner,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valuable advice in your last letter and it helps me a

lot to fit in.but now I am troubled by these following questions.Firstly,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write headlines which more easily attract readers? And next, I am eager to know how to write news reports about people.In fact, I have many other questions to ask you.So I sincerely hope we can have a face-to-face talk again if you come to China next time.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Yours,(三)

假如你是李华,你的表弟Mike从小待在国外,他是个旱鸭子(landlubber),最近在学游泳;请你给他写封信,并提醒他注意安全。Dear Mike,I‟m so amazed to hear that you are learning swimming!How should you change your mind and begin to learn swimming all of a sudden? No matter what you think, it‟s really necessary for you, a landlubber, to know the following advice.First of all, never swim alone.You‟d better go swimming all with your friends or your friends or your parents.Secondly, you musnt‟s go swimming in dangerous waters.In addition, if you are hungry or exhausted, you‟d better not go swimming.Needless to say, swimming is such a wonderful exercise.However, we must keep in mind that safety should always come first at any time Yours‟

高三经典作文 篇2

一.作文训练要有序、限时

1、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高考作文复习

高考作文仅仅是高考语文中的一块内容, 不可能分配到过多时间, 因此时间的安排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老师应当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作文训练的重点, 制定作文复习计划。以下几点是笔者训练中的分点, 也是重点。

(1) 审题、立意。要想写好作文, 审题、立意是关键, 许多学生文笔不错, 却因审题偏差或立意不够新颖有高度而不能获得高分。审题和立意分散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效果不明显, 笔者主张用专门的整块时间专门训练, 如将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集合起来, 逐一进行点评, 并不要求学生将作文写出, 而是将自己对作文题的分析和作文的大致框架写出来, 就能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2) 着眼大局, 多方位训练。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能写出一定水平的作文, 而想保证学生考场写作水平发挥的稳定性, 并稳中求升, 就要有针对地训练。笔者认为, 并不是每次作文训练都需要写出完整的作文, 而可以是片段的训练, 如描写景色, 人物对话, 论证过程等。如:训练景色描写, 可以先让学生对照名篇像《荷塘月色》进行模仿描写, 通过模仿体会名篇的布局和遣词用句, 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

(3) 收集资料, 做到胸中有沟壑。我们看高分高考作文, 往往引经据典, 妙笔生花。要想做到自己写作时能够随时罗列出名人轶事和名言警句, 自然离不开平时的积累。笔者要求学生看到别人使用的典故都要进行查阅了解, 争取变为自己的知识。而笔者本人也会将大量时事及一些常见的论据总结归纳打印出来, 发给学生。

2、作文训练要限时

高三作文训练就是为了复习迎考, 为适应考试学生就应限时完成。并且, 限时完成有助于学生高度调动积极性, 激发灵感, 让学生习惯写作的连续性, 习惯一气呵成。事实也是如此, 笔者在历年的高三作文复习课上发现, 如果是布置作文课后完成, 一部分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资料, 写完之后改了又改再交上来, 这些作文质量一般较好, 但是考场上不可能有条件做到;而一些学生则是在交上来之前匆忙完成, 马虎了事, 根本没有起到训练的效果;还有学生反映平时写作没有压力, 常常构思时还会走神, 1个小时没写出几段话。因此, 我常常限制时间, “逼”出学生的作文来。根据高考的做题安排, 学生能用来写作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左右, 因此我制定的时限也以此为准。这样缩短了时间, 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 往往一开始就能迅速静下心来, 认真看题, 构思, 反而常能产生思维的火花。而这样的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掌控写作速度, 避免考场上匆匆结束作文发现尚有时间而后悔, 或是时间没把握好作文没写完就必须交卷了。

二.作文训练要与学生共进退

以往都是老师布置, 学生写作, 而老师自己却很少动笔。这就像老师站在岸上教学生游泳一样, 不能体会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困难, 不知道学生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特别指导。因此在习作课上, 我常常跟学生一起写作, 并尽量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请从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中任选两种, 以此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 诗歌除外。按照笔者自己的思路, 看到镜子首先想到的是这些镜子背后的寓意, 而且题干中要求“任选两种”, 为什么不是“一种”或是任选不限种类呢?这个“两种”又代表着什么呢?正因为笔者自己亲身体验了学生审题的过程, 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发掘题干内容, 从何种方面思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来的作文批改时, 我发现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发现“任选两种”这几个字, 而是仅以一面镜子的寓意进行阐述, 而有的学生直接写了镜子的说明文, 虽然不能说错, 但是立意就有了高下之分, 并且说明文一般都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文体, 写出来难免干涩。批改时发现的诸多问题与笔者自己审题时的思路一对比, 笔者就能明白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 应该如何指正了。

高三课外经典阅读策略 篇3

首先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有无必要?我们先来看高中语文课程的权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提到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在“课程目标(思考领悟)”中提到:根据自己的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在“选修课程”中也提到: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虽然在《新课标》中有对高中生语文经典阅读的要求,对文化经典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大家也都知道,但实际上在高一和高二短暂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在课堂上有效而深入地开展文化经典名著阅读;而由于现在电子读物的泛滥,在课外学生也很难认真持续地自主进行文化经典名著阅读。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新课标》中还明确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化论著,交流阅读体会,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在高中的一、二年级,因为学习任务相对较少,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文化经典名著阅读也就相对容易。那么,在高三如此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可能指导学生有效地進行课外的文化经典名著阅读,同时又和高考目标并行不悖呢?我的尝试也许可以作为借鉴。

我给学生选定的是传统名著《论语》和《聊斋志异》。

我给学生选《论语》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它对中国文化与民族心理的深远影响,其中不仅有孔子的政治主张与思想,更有他如温厚长者一般的谆谆教导和如朋友一般的殷切忠告,学生易于从书中获取自己所需精华。同时,对《论语》的阅读应该也有助于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我首先要求学生用两周的时间将《论语》粗略浏览一遍,这样一本语录体的小册子,用两周的时间浏览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同时要求班上约三十名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选定《论语》中的某一条语录,准备一次五分钟以内的主题发言。为了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我预先确定好学生的发言顺序。每天第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就留给学生发言,学生发言后由我或学生简短点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让他们作文时能言之有物,能有自己的思想,不陈词滥调,不人云亦云。

以后每天的课堂上,学生在发言中不仅能谈自己对该则语录的理解和认识,还能由此生发开去,或是联系现实慷慨陈词,或是引经据典,有的谈生活、谈人生的苦恼、谈家庭亲情、友情,不一而足。印象较深的例如:学生从“君子不器”而谈到现行教育制度的利弊;由“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谈到对父母的感恩;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谈到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对即将离开父母的不舍。因为发言的自由度较大,效果竟然很好,渐渐地课前五分钟由我担忧而变成全班同学的期待。

我选定《聊斋志异》为学生的阅读对象是因为它虽是文言文读物,但文字相对浅近,学生易于读懂;其次是因为这本书谈神狐鬼怪,学生可能阅读兴趣要大一点。而我让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老师指定的《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目,然后选定自己喜欢的一则故事。首先要列出文中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一般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幻灯片,在上课前就展示给学生,这样不挤占上课时间。这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其次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时间,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故事内容,要尽可能精彩。这是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再次是学生自己选定文中的精彩段落做成幻灯片,给大家做详细讲解。最后是由老师或学生做简短的点评。

这样对《论语》和《聊斋志异》阅读交替进行,一方面避免学生时间长了产生厌烦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足够的准备时间,避免每天利用课上五分钟的宝贵时间进行的经典阅读流于形式。在整个高三期间,经过几轮的循环,学生对《论语》和《聊斋志异》的阅读可以说是比较深入的,这样既促使学生阅读了文化经典,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文言文阅读水平,还给学生紧张而枯燥的高三生活以适当调节,也算是增色不少。如此说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葛娴.高中名著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高三经典叙事作文800字 篇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二年级时,我随父母来到浙江省的一个小城里谋生。那里山清水秀,小桥流水,属于典型的江南精致。我的学校面积不大,教学楼前是一座小假山,教学楼后是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操场左边是寝室,右边有个小花园。记得一个中秋节的晚上,爸爸带我到后花园赏月,月亮把积攒了多日的热情全部释放了出来,透过摇曳的垂柳,把花园外的人工湖洒满了一池的月色。

“妈妈,你看月亮多亮啊!”我摇着妈妈的手,发出稚嫩的声音。

妈妈凝望着夜空,用另一只手不停地在腮边拭泪。

“妈妈,你怎么哭了?”

“哦,我看得太久了,眼睛有些酸……”妈妈支吾着。

爸爸俯下身子,牵过我的手,轻声地跟我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妈妈想家了。”

那时我并不懂得爸爸读的诗句是什么意思,只是记得那泻满月光的草地,和月光下流泪的母亲。

三年后,我回到老家读书,父母却没有回来。又是一个中秋节,月光依旧如水,我倚靠在窗边,凝望着幽清冷艳的月亮出神——就像妈妈三年前凝望着月亮一样。室内的电话骤然响起:

“喂,雨桐,你在看月亮吗?”妈妈的声音微微有些发颤。

“嗯……妈妈,你也在看吗?……”那一刻积攒在内心深处的思念一下子喷涌出来,我几乎哽咽。“月是故乡明”,我又想起了爸爸说的话,相隔万水千山,却在这一刻欣赏着同一轮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在月亮的这头,爸爸妈妈在月亮的那头,可是在他们的心中家乡的月亮永远是最圆的,最亮的。他们思念着我,正如我思念着他们,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爸爸读出的这一句诗的意蕴。

高三经典叙事作文1200字以上 篇5

“冬天终于过去了,我的枯黄的头发终于又染成了我最喜欢的绿色,果真春风吹又生啊!”小草说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终于能把我精心做了一个月的苞连片展开了。和我的小伙伴一起,我们要染出大地活力的颜色!”小雏菊应和着。

我躲在花坛旁,听见了她说的话,差点儿被吓得跳起来。我蹑手蹑脚地挪到了她身旁。不露声色。轻轻地用手托起她的脸。她惊诧地看着我,又一动不动地想要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我大叫道:“小雏菊,别装了,你会说话的秘密让我给知道了。”她终于松懈下来,无奈叹道:“好吧,你知道罢了,我也不用再躲躲藏藏地了。”我继续问道:“我刚才听到你吟诗,你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她没有回答,骤然间,我们如同落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潭一般,这又立马转现另一番场景。我看见了四周低矮的房屋,且全由木制,我瞠木结舌地忤在一个小角落里。一会儿过后,我问小雏菊:“这是什么地方啊!你为什么把我带倒这儿来了?”她的花瓣向下自然地垂着,显出惬意,然后回答:“你就快知道了,跟我来。”

她抖了抖,身上的花粉便洒了一些到空中,一小会儿的功夫,数不清的蝴蝶便洒了一些到空中,一小会儿的功夫,数不清的蝴蝶便翩翩起舞,飞到她的花瓣旁。它们竟将小雏菊抓了起来,带着她飞向她的目的地。我随后紧紧跟着,寸步不离,这陌生的环境的景象并没有消除我的恐惧。

慢慢地,我们通过了一些难走而僻静的小道,我看见了一个身若长袍的人,长鬓飘飘。我们又悄悄地靠近了一些,方看见了他站在一个池塘旁边,若有所思的样子,使我充满了好奇。突然,他好似在开口说着些什么,我们又悄悄地凑近了些,史略听清了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再次瞠目结舌,心想到:这该不是朱熹吧!小雏菊用的叶子轻触着我的脸,我猛一转头,结巴着问:“这,这,这是朱朱熹吗?你带我穿越了!”她却不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蝴蝶便随地有节奏地扇了两下翅膀。我甚至能看见朱熹吟出的诗句被水波的纹路印在了水面上。小雏菊说:“你看,古时候的圣人们览天地万物,作有感之发,那词那诗那语那情使万象添进了新的活力。他们的情感被他们用语言和文化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拥有了新的模样。所以我们的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人们:古之圣人寄情于此,令心与物合二为一,这样的遗留,叫做古典文化。它是人类和我们共同崇尚的,人们应该常常警醒自己,古人用自己的一生所受作出的中华文化从不该被以任何理由为人们遗忘。”

听完了她的一席话,我豁然开朗了,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一方面因为古人用灵魂的缔造,另一方面因为我们一直执着的追溯,才使它能与世长存。而现在,随着我们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取代物与更新奇的事物慢慢占据了我们的思想,但是我们怎么可以就这样辜负五千年的传承!

高三经典应用文作文1000字 篇6

飞舞的翅膀----童年

迎着雪的步伐,我来到了这个精彩的世界。冰与冷在这一季演译出最和谐的音乐。

听着噼哩啪啦的算盘乐调,我在妈妈办公室的摇篮里成长。四岁大小班,五岁幼儿园,六岁学前班,七岁终于正式成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我成长档案的第一页。叛逆的行为一直伴随着我一点一点地长大。似乎初进教室就很不自在,可那时并不懂得自由是什么含义。“瞧!那女孩真胆大,踩着小凳子去开门,还哭着说要回家”“呜……,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老师连忙抱起这小家伙,说:“乖!妈妈上班去了,老师给你讲故事,这里有很多同学,大家都想和你做友,来。”凝咽的声音终于被打断。清澈的大眼睛好奇地打探四周,看到的是陌生,感觉到的是新颖。“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是我最初的记忆。

刚进入校园,很爱那些飘扬在胸前的红领巾。幻想着哪天要是我也戴了,一定也像孙悟空那样神气。似乎有了红领巾,我就长大了。二年级那年,终于在国旗下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给我戴红领巾的是比我大三届的学长。他向我行礼,我激动地对他说:“谢谢,我终于有红领巾了!”学长阳光地回答道:“好好保护它,它是我们成长的标志。”“嗯,我会的,我会天天都戴着它。”那时的我,渴望长大。

“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呀!”“老师,我要当科学家,像爱迪生那样发明许多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这是小胖说的。洋洋见此也不示弱:“我要当医生,救死扶伤,多好啊!”“导游,导游多棒呀,想去哪就去哪,吃遍天下美食……”栗子沉浸在她的幻想中。“你呢?”老师期待的目光转向了我。“主持人”“哦,很不错喔!老师相信你们都会为之而努力的。”的确,生活给了我很多机会。每次机会我都会很认真的对待。第一次尝试着上台演绎属于我的风彩是在四年级的冬天。演讲的篇章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轻缓的动作,清晰带着纯真感情的朗诵,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那时的我没有任何拘束,也没有丝毫的紧张,似乎还记得朗诵前妈妈给我做了一个很靓的发型。摩丝定型效果很好。一身黑白相间的格子裙给我在台上增添了不少风彩。那时还小,所以不懂得什么叫害怕紧张,只知道自己是最捧的。

高三经典应用文作文1000字(四):明天,还会是晴天吗?

每天走在一成不变的小路,红色的花瓣从头顶飘落,如火,如血。摹地,让我想起逝去的时光。

童年如火,炽烈,鲜明,每一个日子都是那样刻骨铭心却又平淡无奇。我的童年在阳光下和别人一样,是幸福的。一到夜晚,躲过别人的视线,褪去华丽的衣裳,身上丑恶的疮疤便在黑夜中一点一点被放大。将我的童年蒙上了不应有的阴暗,它是灰色的,我这样认为。

窗外,大朵大朵的乌云聚在天空,远处隐隐透出一丝蓝色,几近透明,不,应该是透明的蓝色。现在已是夜晚,8:15。15分钟,一个小时的四分之一,如我,也差不多度过了我人生的四分之一,呵呵,可笑的四分之一,被人掌控,被人愚弄的四分之一,肮脏,不堪的四分之一……呵呵,虚伪,无奈的四分之一。

幸福,什么是幸福?是拥有一件新衣?是一个温暖的拥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还是一个无瑕的微笑?他们说,幸福很简单,快乐很小。于是,我留意每一个细节,寻找细微的幸福,可是,我找不到。我找不到我的足迹,我找不到曾经的身影,我找不到我自己。我惊恐地发现,我已经被世界遗忘,已被时间遗忘。

我为何而生?为何而在?你因父母而生,你为自己而在,他们这样说。噢,我为自己而在,那整个世界对我又有何意义?那他们为什么要喜欢我,讨厌我?每个人都为自己而在,那我对他们又有何意义?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存在?当每个人都只为自己,感情,又是什么?附属品?累赘?消遣?不想再想这个问题,有些问题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突然,好想看向日葵,金色的花盘像小小的太阳,感觉很温暖,只是温暖,没有美感。

突然,很怀念那双大手,记忆中,它牵着我走过大街小巷,带着我看水涨船高,抱着我,让我安然入睡。然而,这终究只是记忆。有些事一旦过去了,就不会再重演。可事情就是这样偶然,另一双手伸到我面前,抚着我手上每一道伤疤,把玩着指甲。这双手并不那么干燥,粗糙,没有时间遗留下的深深印迹,但一样有力,可是,就是这么凑巧,它也渐渐从我的生命中淡出,不会不见,只是会很远,再也碰不到了。

明天,还会是晴天吗?

高三经典应用文作文1000字(五):文明,在现代中彷徨

如旧的,新年在辞就送新的约定中娓娓走来了,如世纪居住在北国江南的村民,送出着一拨又一拨的朝阳,又迎纳着一鬓又一鬓的衰颜,却单然忘记了留守的那几蓓花蕾,慢慢的滑落枝头,成了遗憾。

2月17日星期日晴

这是将别旧历,憧憬新生的一天,同时也是记祖还愿的一天。黎明过后,外面已渐渐地一片喧闹了。拂帘望去,道路上是成团簇拥骑单车急行的人群,他们挎着盛有年货的竹篮,陆续的穿过一条几公里长的林荫小路,它有着比小镇更久远的历史。时空骤缩,就这样豁然的到达了一片人性安乐的田野。那是一片布满小土丘的地方,一座座耸立的碑文镌刻着一个个家族人丁的兴旺。年轻人无事的站在石碑前方,老年人肃穆的侍弄着篮中的食物,逐个取出,然后摆放在石上。于荒野树上折下几枝树杈,在地上画一个已简化了的波涅图,取过一叠黄色大佛纸于图中点燃,尔后是鸣放鞭炮或响雷,郁闷混合了沉痛,寄托着人们无望的思念而去。然而这里毕竟是一个水乡,远处微风吹动碧波涌动着这个暖冬独有的粼浪,仿佛说好似的,映衬着肃杀的凄冷,送走一个个过客,迎来一个个新人。

回赶的路依然是那条静默的古道,只不过前进交叉着后退,嬉笑更显了知。厚实的轮胎碰撞着孱弱的轮子,这让本该清守的小路刹那间喧腾,舞动了。它变的不安起来,鼓动着河水咆哮奔涌而去。路上的人也传染着不安起来,对前方有了鄙斥与嘲蔑。年年丢弃着过往,一心追逐难求的停驻。一阵稀疏的流水,小镇也哗乱了一片。

2月18日星期一晴

千万的人延存着衰残了的习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明沿着历史的阶梯艰辛的攀援。拂晓未及,黑压压的人群已流动在了一望无际的大马路上,他们用着最具原始表达力的方式庆祝这个被认为“已数不清”的节日。饱经风霜的老者也“吝啬”的用着自己手中仅有的权利去享受着晚辈的跪拜。进进出出,来来回回,在这古老淳朴夹杂了现代西洋的不成熟中,礼仪性的文明就这样随着流水流失了。

中午已至,在繁闹的街中心,无数的酷男靓女用着他们年轻的资本尽情的享受着阳光带来的暧昧。残忍与善良,困惑与迷茫,支撑着与乌云同在的心灵。蓝天下流动着水乡特有的湖光,水波泛动着涟漪,激动着人心,激动着大地,激动着未来。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及对策 篇7

一、高三作文教学的现状

1. 重视练习数量,忽视有效讲评。

有的老师坚信作文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练的数量,并不十分重视讲评工作。对学生的作文,一般不做深层的分析,只是打个分,然后从审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讲一下,最多再下发一些优秀习作。缺乏针对性,作文的效度和信度较低。

2. 强化文化积累,淡化有效输出。

学生写作往往感觉材料枯竭,难作无米之炊。因此,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有的学生积累了厚厚几本。但在考试时,不少同学仍然不知所措。其实,正是由于光有了大量输入,而缺乏质的输出的训练,积累的内容在学生的本子上仍然是静态的,没能让它们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到了高三,光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积累,显然是不太现实而且缺乏实效的。

3. 强调文采铺陈,忽视思想意蕴。

受高考作文美文化倾向的影响,许多学生热衷于写所谓的“美文”。堆砌华丽词语,串联古诗文名句,排列文化名人,但唯缺实质性内容。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多用排比、引用等手法,平时还要求学生背诵高考范文、经典段落。写作主体的缺席,写作生活的淡化,正是当下写作教学的硬伤,也是高三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难以超越的最大瓶颈。其实再美的语言也必须有其使用的环境,忽略语境盲目地套用高考作文或时文中的优美片断,其实也只能有其形而难得其神韵。

4. 强调趋同构思,忽略个性发挥。

高三作文的复习训练更讲求其实效性,为了快速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成绩,有的老师便采用“入格”训练。比如议论文训练,教师从篇章结构上加以指导,形成写作的固定模式: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三段,每段用一句话作为分论点,每段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结尾用排比总结。大多数同学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但这样做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与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理想归宿是相悖的。

二、提高高三作文实效性的对策

高三作文的教学要定位于高考,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受益。因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我认为,要真正提高高三作文教学的实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回归感性,表达灵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对于作文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江苏高考曾有一篇作文,由开始的38分最终提到54分,何永康教授在解说其原因时说:“此文不搞满天星斗铺陈,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文章是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写情感的,所以写文章,先要有想反映的生活,有要表达的观点,有要抒发的感情。一旦学生最本真的灵性得以张扬,那种源自天性的写作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超常的显现和发挥。

前不久,我让学生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懂你》,有一篇是写父亲的,当我将这篇习作读给大家听时,不少同学潸然泪下。什么是真情,这就是。下面摘录其中的一个片断:

我常常想象你的背影:在工地啃着馒头,甚至连一杯开水也没有,晚上回来狼吞虎咽的样子;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工作,晚上不能洗澡,还要窝在车上睡的样子;胃痛时紧紧抓着身上衣服却无家人在身旁的样子;大冬天只穿一件单薄的外套,瑟瑟发抖,却咧着青紫嘴唇安慰我的样子……

父亲,我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你沉默背后无奈的心境,读懂了你的心酸苦楚,读懂了你对我的深沉的希望。是你用辛勤的汗水为我撒播五彩的灿烂;是你用无尽的希望默默伴我走过一路的风雨;是你,用坚定的信念,在异乡苦苦撑起希望的航灯,照我前行。

这样富有感情的文字,怎能不打动人?这样的情感,是真实的自然的流露,倾泻于作者的笔端,也浸透到读者的心里。

2. 呼唤思想,凸显个性。

由于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见了自我,只有素材的堆砌,而且更多地表现为对素材的演绎,根本不是自己心灵的袒露。我们可以看到,大凡写作文,就会引述古人事例,写司马迁就是遭受宫刑,甘受屈辱;写苏轼就是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那么,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都拿这些名人说事,怎见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呢?

事实上,“对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保证写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生活再怎么丰富,如果它没有转化为阅读文字的丰富,就不可能在写作中诞生出闪烁个性化色彩的文字”。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做积累的时候,并不是满足于让学生摘抄优美段落词语,而是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读到真正打动自己的内容,仔细地品味,读到真正让自己感动了,然后再抄下来,并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想体悟,这样的文字才可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为自己所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要求正突出了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写作导向。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都需学生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因此在高三作文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这些。

3. 分类讲评,注重实效。

由于高三时段的特殊性,在作文讲评时如果还是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学生经过高中几年的作文训练,作文可能出现了一个瓶颈,很难有新的突破。因此,不少同学都感慨,写来写去,还是老样子。那么,这样的大面积的训练和讲评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分类讲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操作程序是:每次习作批改时,先将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文体归类,再按题材归类,按出现的问题归类。分为几组,最后以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

比如,对于习作《懂你》,我进行了如下分组:

A组(9篇)记叙文。写读懂了父爱、母爱。有三篇情感真挚,但还有6篇属于一般化,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用细节描写打动人。

B组(10篇)记叙文。写读懂了亲情、朋友的爱。但文章的表达重点不一样,有的写家人怎样关怀我,或写朋友怎样帮助我,“我”的情感表达仅在结尾时一笔交代,显得突兀,而有两篇则在构思上处理得较好。讲评重点:如何把握文章的重点。

C组(13篇)议论文。都运用了分论点组织行文,但分论点的表述和层次有待重新思考。讲评重点:如何多角度分析题意,巧拟分论点。

D组(11篇)议论化散文。都运用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作为写作的素材,但怎样才能扣住“懂”,有的同学仅是对这类名人事迹作介绍,缺乏深度的挖掘,没有能真正做到“懂”。讲评重点:如何切准题意对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

E组(10篇)记叙或议论。这类文章中有的语言空洞,表达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将几篇语言一般的和语言较好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体悟式讨论。讲评重点: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文采。

高三经典作文 篇8

他,一生为国,奉献无数热血;他,弃医从文,决心用笔唤醒愚昧的国人;他,用心思考,成就时代的经典。他就是鲁迅,一位手持投枪的战士!

-------题记

阅读完《鲁迅经典》,深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和故事,与阴暗的社会对抗,给人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力量。

《狗猫鼠》,鲁迅先生将社会上三种人比喻成为三种动物,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景况。猫欺负弱者,狡猾,一副媚态,在文章中鲁迅先生强烈表达了自己“仇猫”的心态,有着十分坚定的立场, 表现了他对这种看似“正人君子”,实则内心阴暗的人的强烈的讽刺与痛恨。

《狗的驳诘》,一篇短小精湛的文章。鲁迅先生开始嘲笑狗的势利,但狗却以一句“不敢,愧不如人呢。”使鲁迅先生为之一惊。狗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揭示了这个社会中一些人的势利。这篇文章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了对势利者的强烈讽刺和厌恶。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在沉默与思索后发出的第一声呐喊。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狂人的形象,字字句句都敲打着人们的心灵。文中“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通过狂人的语言,描绘出了封建礼教的假仁义。鲁迅先生十分痛恨“仁义道德”这虚伪的面具,同时通过这篇文章对麻木不仁的国人进行了深刻批判。文章的最后“救救孩子”四个字,强烈呼吁人们站起啦反抗封建礼教,拯救那些还未被迫害的孩子,给未来创造希望。

鲁迅先生的杂文也是十分经典。他倾注了大部分心血来创造一篇篇杂文,来表达 他对社会文明中一些现象的思考与批判,表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和精神体现。鲁迅先生 杂文中的思想一直到今天都影响着世人,让人们警醒,让人们思考。

鲁迅先生总是能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直击人们的心灵,用深刻独特的思想使麻木的人们觉醒。他的文章思想深邃,立意深刻,给社会中阴暗的一面带来巨大的抨击和讽刺,对国人蕴含着一种热切的希望与召唤,深深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思想与文化。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看到的是他对人生的深层思考和对中国人人性的深刻剖析。思考人生,审视历史,嘲讽现实。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极大的人生智慧,我们应学会读它,并读懂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先生这样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思想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我们应该庆幸,在当时那个黑暗腐朽的年代,能够拥有这样一位伟人。他手中的笔就如一把投枪,投向人们麻木的心,投向当时黑暗的社会,投向人们腐朽顽固的思想。它刺痛人们的心,使人们觉醒,拯救社会,拯救国家。鲁迅先生的价值以及对人们的影响,是无法估量其大小的。但我们知道,在那个年代,是他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陷于黑暗的中国;是他唤醒人们,给了人们希望!

高三经典作文 篇9

初读鲁迅,感觉他的文章难懂且无味,不如其他小说那样曲折精彩,但当我慢慢长大,知道了一些当时中国的情况,思想也成熟了不少,重读鲁迅,就一点点品读出其中深意,感受到他作品的韵味。作为一名战士,出生在中国那个混乱的年代,是他的不幸,却也是全中国的大幸运,他以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一生笔耕不辍,竭力去唤醒麻木而迷茫的人们,呼吁人们去反抗,去奋斗,去为了华夏民族而战,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一篇篇发自肺腑的呐喊来指引进步青年们前行。

通读一遍,他的小说确实有趣,但令我最有感触的还是那篇《拿来主义》,它毫不避讳地说明了中国的软弱,从所谓的闭关,再到送去,中国好像从来不会也不敢对别人去要什么,尤其在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更是只会一味巴结列强,却并不想索取什么,要说真的得到,也只是得到了外国更大的轻视与自己更加的软弱。况且,拿来也绝不是送来,别人扔给你的绝不会是什么好东西,要学会自己去取得,去挑选,让所有东西能物尽其用,即使你认为不好的东西也总归会有它的用处。学习也是如此,当你只会做作业,一直在输出输出,早晚会有消耗尽的一天,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是——拿来,从课本、老师、同学那里去取得我们所需要的,不要以为这没必要,思想的交换有时可并非1加1等于2那么简单,我们只有不断吸取新的东西,才能进步与发展。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做的。鲁迅先生要教育我们的,就是要有底气,有骨气,要接受外来事物,“师夷长技”,来不断完善自己。

另外的一篇《孔乙己》也更使我难忘。它讲述了一个落魄学子在社会上的艰难与地位低下,甚至低过温酒的小伙计,可他并没有忘掉自己的追求,依然记得学识,甚至想寄希望于素昧平生但识字的“我”。他是痛苦的,即使明知会被嘲笑、挨打,偷也要弄钱来借酒消愁,可他偏又是善良可爱的,想教孩子写字,还分茴香豆跟他们吃,这一切使他变得矛盾。到了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更是写出了社会的世态炎凉与当时的形势真的使这种人无生路可走,使人看了十分凄凉与悲哀,可见当时社会对人们无情的摧残。

读罢,我感受到在鲁迅先生的文字里充分诠释了作为中国人,作为龙的传人的刚毅、自信与傲骨。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中国真的太难改变了,每一次微小的变化也总要有人以鲜血做铺垫,可终究还是会变的,即使是鞭打后,也总归会变的。像人们说的,中国是“雄鸡”,是“沉睡的狮子”,当我们引颈高鸣,当我们清醒过来,世界也会为我们而改变,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一直相信并为之而奋斗着。

高三作文训练的思考与实践 篇10

从2005年江苏省实施新课改开始, 我们就使用新教材。就新高考的作文而言, 从“好奇心”到“品味时尚”, 让这两年的高三学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好奇心, 这个本应伴随人一生的奇妙东西, 却让2008届的许多考生面对题目束手无措, “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题目提示语里的这段话成了当年许多考生的“救星”, 绝大多数考生就去抓这8个词, 至于“好奇心”如何就不去管它了。思维的枯竭、写法的刻板、语言的干涩暴露出当代不少高中生已经真正把作文当作“文章”来写, 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已经成了稀罕物, 与文章融合不到一块。2009年的“品味时尚”也让很多考生思维短路, “时尚”这一“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 交错杂陈”的时髦玩意儿, 让考生们无从下手。对现实生活的陌生, 对“层出不穷”的、“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如过眼烟云, 有些会沉淀为经典”的时尚的茫然, 加之阅卷评分细则这一“游戏规则”的变化, 据说让大约20%的考生作文拿了及格线以下的分数。有一位权威曾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讲过这么一句话:“要让作文的得分成为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好的本科院校的重要砝码。”这对语文老师来讲是该高兴, 还是该感到悲哀呢?

每接新一届高三学生我都很忐忑:如何让他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对一道从没有看过的作文题目做到心不慌乱, 从容面对?这两年摸索下来, 我认为不能离开以下四点。

一、“一看”

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周看中央电视台周六晚上的“新闻周刊”或周日晚上的“世界周刊”。让学生通过看来了解天下大事, 关注热点问题;通过看来学习电视主持人或电视评论员对时事的剖析、对国计民生问题的深度解读;通过看来补充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认识缺乏的营养。像两会召开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点话题, 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源, 温总理的答记者问, “3.15”中国式维权之路,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美日核密约曝光事件, 俄印军事70亿美元大订单的背景, 修复中美关系之旅, 人民币升值———成长的烦恼, 等等, 对于整天做题目的高三学生来说, 是一股清新的风, 是一场淋漓的雨, 让大家感到自己还真实地生活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 感到生命里还有许多比数理化公式值得关注的东西。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坚持下来, 同学们感到掌握的信息多了, 知道的东西多了, 能说一点看法的话题多了。

二、“二读”

我要求学生每周读两篇“搜狐评论”。高三学生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是不争的事实。所以, 阅读两篇搜狐网评文章的筛选工作全部由我来做。从“深度阅读”到“民生评论”, 从“文化博客群”到“有此一说”, 都在我的选择范围之类, 并且每周选择两篇有参考价值的文章下载打印出来, 张贴到班级墙上。像《日本综合国力缘何高出中国五倍》、《奥巴马中国之行所学到的》、《“三鹿”案犯被处极刑的警示》、《“按分数推荐上北大”暴露的教育现实》、《钱是捐给耶鲁的, 心情是寂寞的》、《历史深处的唐德刚与钱学森》、《从奥斯卡奖看美国人“活得有尊严”》等一些文章, 非常受学生欢迎。现在只要一到周一, 文章一到班上, 同学们争相阅读, 先睹为快。一学期将推荐的文章装订成册, 放在班上大家传阅, 成了大受追捧的班级刊物。

三、“三说”

每次作文, 我都要求学生说审题思路、说结构提纲、说运用材料。高三一年, 学生复习内容多, 考试多, 时间紧, 作文训练如何展开?我的做法是:每次作文要学生思考一定时间后, 说自己审题思路的形成过程, 说自己构思文章的写作提纲, 说准备运用的写作素材。通过说, 全班同学知道自己的不足, 学到别人的长处, 以便在写作时学习借鉴, 即使一次学习到一点, 几次下来之后大多数同学也就能做到审题基本正确、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材料运用基本得当。“说”作文这在过去没有训练过, 现在实行下来效果不错。

四、“四写”

我还要求学生写自由周记、写结构提纲、写开头结尾、写片段作文。所谓写自由周记就是每周看过《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或者“搜狐网评”的相关内容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有针对性、有自己的看法, 哪怕是一事一议, 只要言之有物皆可。

所谓写结构提纲就是让学生进行审题列纲训练, 每次作文不是要求写全文, 而是要求学生编提纲 (主要侧重于议论文体的专项训练) 。

写开头结尾主要是让学生在谋篇布局的同时, 集中精力写好开头与结尾, 开头的写作重点强调以下四点:1.单刀直入, 开门见山。揭示全文内容, 交代写作动机, 或切入正题, 使全文纲举目张, 便于下文条分缕析;2.运用修辞格 (如引用、比喻、排比等) 开篇, 营造一种氛围, 引人入胜, 然后急转直下, 切入正题。引用指引用名言、警句、诗文或与文章有密切关系的话语;3.抒情开篇, 拨动读者心弦, 烘托渲染气氛, 引出所叙说的人和事;4.设置疑问, 引起读者注意, 急于卒读。结尾的写作也强调四个方面:1.照应开头, 结构圆合。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 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2.篇末点题, 画龙点睛。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 把文章推向高潮, 使意境得以升华;3.抒发情怀, 余味无穷。这种结尾法, 因为感情激越, 常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4.蕴含哲理 (包括引用名言警句) , 发人深思。

所谓片段作文训练主要还是针对议论文段的写作训练。对于议论性文段我们是进行专项训练的, 要求学生在议论文的2、3、4几个文段学会用“段内四层论证法”。即开头用分论点统领全段, 然后用一两句话对分论点进行阐释, 接着运用论据 (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进行论证, 最后扣住分论点与前面的论据进行分析论证。议论文段的训练主要是解决学生作文中论据运用不当、分析议论空泛、段内层次不清的问题。

“四写”可为学生写好整篇文章夯实基础。

高三经典作文 篇11

人与人的相识、相知真的是人世间最奇妙的一件事情,在重逢相遇时,在分分离离中,感受着命运的未知,一步步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季节,品味着每个季节的风韵,体验着岁月的风霜雪月,在或明或暗,或清醒或困惑的人生路途中,蹒跚前行。

有时候,空间的距离是不能以空间来计算的,近在咫尺,但却横亘着永远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能远远地凝望,却不能走近,更不能去牵你的手,那一切的美好,都仿佛是水中花,镜中月,一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好驻足欣赏,静静地把这一切埋藏在心底,只能幻化成无奈的文字低吟浅唱。

有时候,心灵的距离也是无法用空间来衡量的,即使远隔天涯,却仍然能够在奇妙的默契中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心的呼吸,一切好像都已经成了习惯,每一点欢乐都想一起分享,觉得在分享中快乐好像膨胀成了整个世界;每一缕忧伤也想一起承担,好像在共同承担中可以分解了那份彻骨的痛楚;每一滴眼泪仍然想一起流淌,心泉的汩汩奔涌中感受着心灵交融的酣畅淋漓。

咫尺天涯的距离是一份无奈,是一份伤感,是一份遗憾,是永远无法愈合的心灵的创伤;天涯咫尺的心灵是一份默契,是一份甜蜜,是一份温馨,是用一生的守望来固守的一个精神家园。

就这样,静静地感受着咫尺天涯的距离,也许距离能够产生美,希望永远不要打破那份神秘,那份美丽和温馨;就这样,静静地品味着天涯咫尺的心灵的相通,让自由的心灵在绿油油的原野上尽情徜徉,呼吸,永远保持那份青翠,那份醉人的芬芳。

带着一份从容和淡定,勇敢地面对咫尺天涯的距离,学会用明净的心态去欣赏一切;带着一份快乐和坦然却迎接天涯咫尺的心灵,心与心的交融难道还不足于融化冰山,跨越千山万水吗?

高三经典作文 篇12

正因为有梦想,让中国沉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正因为有梦想,为中国擎起了一把火炬;正因为有梦想,给了普通人多么大的信念与力量!

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可以博大精深。

曾几何时,远古时代的人们仰望星空,俯瞰大海,在重山峻岭中苦苦跋涉,才繁衍出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那个时代,孔子周游列国创办儒家学说;墨子正为了兼爱非攻四处奔走;老子倡导着无为而治。那里有苍苍蒹葭与关关雎鸠;有青青子衿与以玉报瓜;有“但愿人长久”的唯美祝愿与“会当凌绝顶”的凌云壮志。正因为远古的中国有了梦想,才引领着她的人民创造出几千年璀璨文化。

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可以引领光明。

1860年,英国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于是,有梦想的人们开始改变现实。洋务运动的梦“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的梦挽救垂危的清王朝;辛亥革命的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五四运动的梦“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周恩来庄严起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奋笔疾书“粪土当年万户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呼唤强国、富国的梦。正因为近代的中国有了梦想,才引领着她的人民勇敢地寻求光明。

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可以改变世界。

1949年10月1日,一个庄严的声音响彻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为此,中国人民满怀社会主义的中国梦进行了长达三十年曲折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后,中国梦更是逐步变得长远辉煌。曾经,古人只能无比羡慕“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今的“蛟龙号”探寻深海,“神九”“天宫”翱翔太空,“嫦娥”登陆月球。今人如接力般接过前人之梦,将原来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现实。正因为今天的中国有了梦想,才鼓舞着她的人民改变世界。

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可以铸就伟大。

当“感动中国”中涌现出“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清洁工李成友”“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他们用梦想给社会注入了正能量。正因为梦想,我们曝光毒奶粉、毒胶囊、地沟油、酸奶门、瘦肉精。因为梦想,我们倡导“地球一小时”、“植树节”;因为梦想,马云说:“我希望空气是可以呼吸的,水是可以喝的,食物是可以吃的”;因为梦想,无数的志愿者远赴山区支教;因为梦想,有人为乞丐撑起一把雨伞;正因为有了梦想,我奋发学习。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就一定会变得伟大!

一块有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就一定会抵达远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块有梦想的石头,传递梦、实现梦,十三亿中国人同心追梦,一定会凝结成一条宽阔的中国路!在路上因为有你、有我、有他,是梦想让我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正因为无数普通的梦想团结在一起,我们才一次次战胜了洪水、非典、地震、泥石流。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做一块有梦想的石头吧!心怀中国梦,用希望萦绕心间,我们一起手拉手和我们伟大的祖国勇往直前!

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 篇13

一、每日背诵, 注重句型积累

我所教的学生都是北方的学生, 他们在英语方面似乎是先天不足, 英语学习不仅开始的比南方迟, 而且英语学习氛围也不浓, 所以基本是哑巴英语, 只能纸上谈兵。有背诵就有检查, 不管每天多忙我都抽出一些时间对当日的背诵进行检查, 有时是逐个检查, 有时是集体默写, 有时是套用句型进行造句。这样坚持两个月左右, 学生的句型表达水平明显提高。

二、融写作于课堂, 提高学生段落和篇章结构

在高一、高二时, 因为是新授课, 所以经常可以让学生写课文小结或是写一些话题作文。而高三除了周末练时才有作文训练, 也就是说, 一周基本只练习一次。这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当然是远远不够的。那么, 高三下学年基本都是复习课、习题课, 如何在这种课型中融入写作呢?在每堂课中穿插作文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练习课时, 本人经常这样操作:每节课留7~8分钟让学生写一段, 学生可以在四篇阅读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 在复习课文时, 学生可以用所复习的单词、短语编一个小故事, 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词汇, 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人格;辩证;素材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想真正地为人师表, 就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尤其是道德品质, 并且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要照亮别人, 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 率先垂范, 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让学生从内心佩服你、尊敬你, 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否则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学生希望他们的教师不仅是教师、学者, 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对于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求会更高, 因为数学学科本身是一种理性较强的学科, 德育渗透不如其他学科容易, 所以说数学教师不但对学生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影响力, 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因此,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是学科渗透的关键。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理想的教师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而且还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从而起到教育育人的作用。

三、学生作文分组互改, 相互促进

高三学生除了周练作文, 平时还有两至三篇, 篇篇精改不仅浪费老师精力, 而且发下去以后, 学生也只是草草看一下分数就放到一边去了, 这样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批改效果。那么, 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那就必须让学生自己换位到教师的角度, 去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 发现别人的错误, 真正改进自己的写作。我一般进行如下操作:把整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4~5人, 小组之间的作文交换批改。批改过程中, 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研究、资料查阅等给其他组作文打出合理分数。为了防止个别学生恶作剧, 所有学生都被要求签上自己的姓名, 以便被批改作文的学生可以咨询、改正。这样互批坚持几个月下来, 学生对于作文批改要求牢记在心。

总而言之,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高三学生英语作文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学生必须坚持每日背诵、每日练笔, 不断训练与积累, 才能逐渐写出好的英语作文。在高考倒计时的日子里, 高三学生要把握每一天, 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注重作文的内在与外在, 真正提高作文的质量, 在高考中写出精彩的英语作文。

初中

在二、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 材中的德育素材德育教育内容所占的地位十分不明数显,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学在学过的程德。育因素, 理论联系实际,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教初中生的思想并不成熟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 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适当地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因学系的历史和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文张中

对三、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做到不失时机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教育海要抓住每一个切河如入点, 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解决数学中的任何一何切事物个问题, 都是从未知到熟知的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 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学生了解和掌握对于一进为简单的问题等, 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行使学生在学习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生活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特殊与一般的绝对性与相, 对性从而为、德参考文献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育

陈德.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少年素渗

上一篇:惠民购物商城商业案例分析下一篇: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