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2024-09-29

《组歌节选》优秀教学设计(共6篇)

《组歌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ìu)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夫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1、学习《浪之歌》:

⑴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⑵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⑶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2、学习《雨之歌》:

⑴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组歌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篇2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组稿:林小苹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海南、云南、湖南、安徽、山东、辽宁、吉林、四川、新疆、西藏、天津、山西等省 (自治区) 、地、市电教馆或相关教育教研机构

参加研究

所有子课题单位参与者和各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电教馆站等技术支持

苏州大学纵横研究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秘书处资源库技术组

纵横学习,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益友

我的孩子今年5岁了, 活泼、开朗也很聪明, 但对学习缺乏兴趣, 为此我们做家长的非常着急。尽管也采取了一些方法, 但效果不明显。例如, 当初我教他认字时, 无论从何下手, 他学得都没有什么兴致。无奈还是按照老办法, 从教他死记“a、o、e”开始。每天兜里装几张卡片, 反反复复地教他认记,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练习, 我感觉效果不佳, 却一直也没有寻找到更好的办法。

自从幼儿园开展了纵横教学, 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他愉快地告诉我, “学习真好玩。”听到这话, 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通过纵横学习, 孩子认识了许多汉字, 每天一回家, 他就缠着我帮他解字, 和他做“找朋友”游戏, 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一横二竖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块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撇与左勾都是零。”起初我对他背的这些东西, 既听不懂, 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后来, 看到幼儿园发的《纵横输入法简单易学的原理和规则》, 经过认真研究后, 感觉这个方法对幼儿认字识字很有帮助。一方面提高了他的学习兴趣, 让他不再感到认字枯燥;另一方面也帮助他对汉字的结构有了较早的认识;三是以口诀的形式对汉字进行了解读, 便于识记。

在孩子的带动下, 我也对纵横学习产生了兴趣, 没事时也和孩子一块解字、背口诀。纵横学习为我们的家庭营造了快乐的氛围, 更融洽了我和孩子的关系。通过纵横学习的辅助, 他的认字速度越来越快, 记的字也越来越多。在潜移默化中他的记忆力、手眼的协调能力、与小朋友的沟通交往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作为家长, 我非常感谢幼儿园, 感谢纵横教学, 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促进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

(北京军区政治部幼儿园大二班李兆宸家长李民华)

家园配合, 让实验有序向前发展

●实验效果和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而在幼儿期, 教师利用某种技术为手段 (如纵横信息输入法) 促进他们的潜力发展, 使其具备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脑生理学研究证明, 人脑功能具有区域性特点, 即在脑的某个块面上比较侧重某种功能, 但是分工不绝对。在脑的动作神经中枢里, 有掌管手运动功能的神经组织, 使手在运动时, 与大脑相应管理手功能的神经元相联系。手的动作愈精细, 操作程度愈复杂, 相应在大脑上占的面积愈大。也就是说, 对手进行各种动作的训练, 可使大脑得到锻炼与刺激, 脑与手的联系和脑内部的联系都得到加强, 从而对改善脑功能起积极作用,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手脑协调。从实验开始至今, 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 进行纵横输入法学习是为了研究它对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有无直接关系。下面通过几个方面来进行效果分析。

(一) 促进幼儿识字量的提高

对象:4岁半~5岁半幼儿。

材料:我们采用《纵横信息数字化内隐学习能力开发专项研究》的测试结果来说明:

广东省肇庆市直属第一幼儿园内隐学习测验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如表1) 。

对肇庆市直属第一幼儿园52名被试幼儿的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非实验组测验成绩的差异, 结果发现, 实验组的测验成绩均高于非实验组, 并且存在显著差异。

(二) 促进幼儿学习创造能力的提高

引用总课题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专项研究报告》的话:“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力量,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核心力量, 也是一个人成才的最重要的能力……创造是智力的独特目标, 就是通过智力的作用, 把未能解决的事物变成可以解决的事物。”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专家组一致认为, 课题实验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学习与创造”上。

1.促进幼儿表现力的提高

(1) 2009年4月28日, 在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局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幼儿艺术节美术、书法大赛中, 有14位小朋友参加了比赛, 其中就有7位参加了纵横信息化学习, 在比赛中因突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了好成绩:廖玮曼、杨帆两位小朋友荣获该活动的特等奖;汪蕙林、王晓芊荣获一等奖;其他小朋友 (其中, 吴仪萱只有五岁) 获得了二等奖。

(2) 在建国60周年大庆中, 肇庆市政府办公室系统组织机关单位职工子女进行作品创作比赛, 欧霁萌小朋友绘画的《可爱的懒羊羊》被入选作品册。

(3) 在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 我园幼儿参加了我园与社区共建的儿童书画比赛, 实验班的唐小雯、王誉轩、梁凯旋、李忻洋、梁冠谦5位小朋友荣获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2.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高

据很多教师反映, 参加纵横信息化学习的小朋友思维比较活跃, 在日常教学中举手发言也较为踊跃。如黄老师反映的情况:在一次科学活动《神奇的麦比乌斯圈》中, 教师为了把课上得有较好的效果, 把全班小朋友分成三组, 并把参加纵横学习的小朋友归为一组。从活动的过程中看来, 参加纵横活动的这一组效果较好, 小朋友只需要教师讲解一次就能够很好地将麦比乌斯圈剪好, 何重霖小朋友还在教师没提醒的情况下把圈又剪了一圈, 提前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其他两组都需要依靠教师做示范才能够完成。

3.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语言活动《猴子过桥》中,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 小猴子应该怎样过河呢?小朋友都纷纷发言献策, 有的说:“做只小船划过去。”有的说:“游过去。”答案都比较传统。而纵横码实验组的小朋友想法更有创意。蕙林说:“让小猴子做对翅膀飞过去。”霁萌说:“让小猴子做对高跷踩过去。”心圆说:“绑根绳子让小猴子荡过去。”我们从答案可以看出参加纵横信息化学习的幼儿想的办法较有突破, 创新思维在表述上也有了体现。

(三) 促进幼儿个性的完善

在2009年6月的中期报告中, 我园用一个个案, 说明了陆锴源小朋友参加实验班之后的个性转变,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 他又有了进步, 他妈妈也给我园课题组送来了一封感谢信。2010年5月, 陆锴源小朋友还代表我园到广州参加网络作文的现场比赛, 并取得了88分的优秀成绩。

●例一:陆锴源个案摘录

(一) 个案背景

姓名:陆锴源 (昵称:源源)

性别:男

年龄:5岁半

源源是纵横实验班的孩子, 班上的老师都说他有点小聪明, 可就是调皮捣蛋、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老师批评了他, 他就会乖得一声不吭, 或者赶忙讨饶道歉说“对不起”, 但过不多久他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 有时甚至来点恶作剧, 搞点小破坏, 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因此, 有一些小朋友就不太喜欢跟他一起玩。但是, 自从参加了纵横培训活动之后, 源源的性格改善了很多……

(二) 个案指导设想

⑴教师尝试通过纵横码学习, 培养源源的专注力。

⑵以尊重为原则, 循序渐进地改变源源的不良习惯, 帮助他与小朋友和谐相处。

⑶家园联系, 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养方式。

(三) 观察与教育记录

【实录一】

9月26日周五

纵横码学习活动时, 萱萱着急地跑过来, “源源自己不练键盘, 就用手敲我的键盘。”别的小朋友听说了, 也都跑过来看热闹。这时坐在源源旁边的栩栩也站起来大声告诉我“他也动我的键盘”。只见源源若无其事, 双膝跪坐在凳子上, 眼睛盯着屏幕, 脑袋还摇晃着。

看到他这种样子, 真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他就是这样一个男孩, 自私, 以自我为中心, 自己不想学, 人家要学, 他就来捣蛋, 弄得其他孩子也学不了。

【实录二】

10月16日周四

活动镜头一:今天, 我教孩子们学纵横操, 模仿小鸟跟着鸟妈妈到外面去做运动, 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地学着小鸟自由地飞, 只有源源, 一会飞到一个角落里自转, 一会又像无头苍蝇似的飞到小朋友当中乱撞。

活动镜头二:上机练习笔形代码的时候, 小朋友们都很认真, 源源也在那儿练习, 突然又有小朋友来“举报”:“源源不练纵横, 在玩其他的游戏。”源源却一脸无辜地说:“没有啊, 我打开看看而已。”

【实录三】

12月8日周一

今天, 我要求小朋友们测试单字输入, 并逐一登记成绩, 看谁的成绩最好。10分钟过后, 小朋友陆续举手表示测完, 我也忙着登记。这时, 霜霜测完后的成绩没显示出来, 源源就急忙帮着弄, 他没想到自己一着急, 退出了测试系统, 成绩没了。下课的时间也快到了, 要拿成绩, 只能重新再测, 霜霜着急生气地说:“都怪你了, 你赔我的成绩。”

源源的出发点是好的, 想帮助小朋友, 但是由于不懂如何申诉自己的初衷, 又害怕遭到小朋友的指责和老师的批评, 所以不敢吭声。从这一点, 我们可以看出源源个性已经初显变化, 若在以前, 源源肯定会和霜霜争个面红耳赤。

●例二:陆锴源妈妈的感谢信

纵横信息课题组的园长、老师们:

你们好!

首先, 我要感谢你们开展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 源源参加学习以后, 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以前, 每当我下午去幼儿园接孩子时, 我都会看到他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坐不住, 甚至有时候还钻到桌子底下。每当这个时候, 我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但自从他参加了纵横学习以后, 他就慢慢地变了, 变得有耐性, 也有自信心了。以前幼儿园凡是有任何活动, 他都不肯参加, 因为他对自己没有自信, 无论我和他爸爸怎么劝他都没用。但今年的家庭运动会他自己吵着要参加, 还叫爸爸、妈妈请假一起来参加, 看到他这么积极主动, 我们都很开心。现在, 我下午去幼儿园接他时, 经常看见他在画画, 有时旁边还围着很多小朋友, 这说明他也学会与小伙伴交往了。

我庆幸我选择了这个幼儿园, 也庆幸源源能够成为你们实验班的一名小朋友。

谢谢园长, 谢谢老师, 谢谢你们!

源源妈妈

2009年12月10日

(四) 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

对象: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幼儿各6名。

材料:我们在网上下载了《找相同》、《找不同》两种智力游戏。

目的:为了研究参加纵横信息化学习是否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观察能力, 如表2。

●家长效应

我园开展纵横数字信息化学习已有两年多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 我们一直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 实验组负责人把网站“快乐纵横”板块作为向家长、社会宣传的园地, 向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关注我们一幼的社会人士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 宣传关于幼儿使用计算机学习的正确观念, 用实验阶段实效说明问题, 调整一部分家长对幼儿学习计算机的认识偏差。另一方面, 课题的实验教师及时地把幼儿参与实验学习的过程以帖子的形式发到网上, 还经常上传幼儿活动的相片, 让家长一饱“眼福”, 及时了解幼儿实验学习的过程。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纵横亲子活动, 由此引起了教师、家长对实验的关注和支持, 不只是教师的全情投入, 家长们也热心地参与其中。

自从幼儿园开展纵横码实验后, 也掀起了一股家长纵横热。在我们的实验组里, 有些家长普通话不标准, 运用拼音输入法时, 因为发音的错误导致他们的输入也常常是错误的。自从他们的孩子参加了纵横实验班之后, 他们也跟着一起认真学。有一次, 睿睿妈妈很高兴地对老师说:“我学了几年五笔都学不会, 打了几年的拼音都不及你们的纵横码快, 很容易学。”很多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学会了纵横码, 使得其他没参加纵横码课题实践的家长非常羡慕, 总问什么时候能普及开展。

我园开展纵横数字信息化学习两年多以来, 不只是教师的全情投入, 家长们也热心地参与其中, 请看“快乐纵横”板块上的留言和互动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帖1 (家长) :上个星期我儿子回来做纵横码操, 原来学习纵横码如此生动有趣;有这样优秀生动的教案和这么优秀的老师, 我觉得我非常幸运, 我选对了幼儿园。

帖2 (黄老师) :是的, 计算机入门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计算机是外国孩子的学习工具, 是中国孩子的游戏机。我们幼儿园现在进行的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和潜力开发的研究”, 研究中有一项是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计算机、端正使用态度。

……

从黄老师和家长的这个互动我们也可以看出, 纵横信息数字化是如何指导家长、引导孩子使用计算机, 让计算机成为孩子学习的工具。

从家长的回帖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从观望到热情参与和积极配合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家长的热情来源于孩子不断取得的进步。

《组歌(节选)》习题及答案参考 篇3

一、为下列多音字注音

铺:( )铺就拗:( )执拗纤:( )纤细肖:( )酷肖解:( )解除 铺:( )床铺拗:( )拗口纤:( )拉纤肖:( )姓肖解:( )押解

二、为下列形似字组词

璀( )扉( )凌( )悴( ) 催( )徘( )陵( )翠( ) 摧( )绯( )菱( )萃( )

三、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下列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

1、神把我从________(A、天空;B、天穹;C、苍穹)撒向人间。

2、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________(A、镶嵌;B、点缀;C、描绘)绿野大地。

3、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________(A、启发;B、启蒙;C、启迪)那些敏感的________(A、心灵;B、心扉;C、心声)。

五、指出下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 )

A、千山万壑

B、长吁短叹

C、海誓山盟

D、纹丝不动

【课内语段阅读题】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使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不过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1、上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这种体裁介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标志性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指_________,“我的情人”又指_________。

5、文章通过“我”的倾诉,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概括一下,“我的生活”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生活反映了“我”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说说“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1、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

⑴ 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 )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⑵ 一位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 )砣缚( )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

⑶ 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 )手。

⑷ 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 )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2、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微不足到任劳任怨一事同仁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心安理德深不可测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镇定自若众目睽睽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黑咕隆咚

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4、给下面一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5、解释加粗的词语:

⑴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倾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题〗

一、为下列多音字注音

铺:pūpù 拗:niùào 纤:xiānqiàn 肖:xiàoxiāo 解:jiějiè

二、为下列形似字组词

璀璨 心扉 凌辱 憔悴

摧残 徘徊 陵墓 翠绿

催眠 绯红 菱角 出类拔萃

三、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彻夜不寐:整夜不睡觉。

2、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3、鸣锣开道:指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开辟道路。

4、衷情:内心的情感。

四、为下列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

1、B

2、A

3、C B

五、指出下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

D

〖课内语段阅读题〗

1、《泪与笑》 纪伯伦 黎巴嫩 诗人 画家。

2、散文诗 散文 诗 散文的形式 诗歌的意境

3、时间;清晨;潮水涨来时;夜阑人静

4、海浪 海岸

5、海浪对海岸的执着的热爱之情。

6、冷却它的心;海誓山盟;对礁石嘻嘻哈哈;挽救无数的生命。不断奋斗,无私奉献的生活

组歌教学设计 篇4

1、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把握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难点

1、诗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2、借助想象,理解形象,思考人生。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浪之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纪伯伦。

二、作者

有没有同学知道纪伯伦的情况?

(学生介绍纪伯伦)

(不知道也没有关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纪伯伦吧!

荧屏出示纪伯伦的照片及有关资料,学生齐读:

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哲理散文家、小说家、神秘主义诗人、画家。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的中坚和代表。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曾留学法国,后长期侨居美国,创作多歌颂自然景色和爱情,流露感伤情绪,诗集有《泪与笑》、《疯人》、《先知》等,长篇小说《新的翅膀》反映东方妇女的生活和社会地位,除文学创作外,他也擅长绘画。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爱”和“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他的作品多以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那么纪伯伦的这不可多得的礼物你想一睹为快吗?其实现在你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份,请打开课本50页,一起来欣赏这份特别的礼物。

板书课题:组歌 浪之歌 雨之歌(荧屏出示浪和雨的图片)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1、字词学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礁石(jiāo) 馈赠(kuì) 夜阑人静(lán)

彻夜不寐(mèi) 憔悴(qiáo cuì) 天穹(qióng) 千山万壑(hè)

璀璨(càn) 镶嵌(qiàn) 翱翔(áo) 酷肖(xiào)

(2)掌握下列的多音多义字

(4)词语积累

生生不息:不断地成长、繁殖。

津液:中医对体内一切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唾液、泪液、汗液等。

冷却:物体的温度降低或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俊俏:(相貌)好看。

衷情:内心的情感。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夜阑人静:夜深人静的时候。阑:将近。 馈赠:赠送(礼品)。

彻夜不寐:整夜不睡觉。彻:通,透。寐:睡。 天穹:天空。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 纤细:非常细。

何其:多么(多带有不以为然的口气)。 启迪:开导;启发。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心扉:指人的内心。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清润:清亮湿润。 炽热:极热。

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 倾诉: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长吁短叹: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形容发愁的神情。吁,叹息。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酷肖:酷似。 千山万壑:形容重山叠岭。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

不动声色:指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然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动,变动,变化。声色,说话的声音和脸色。

鸣锣开道:封建社会官吏出门时,车马前面有人敲锣要别人让路。现常用来指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开辟道路。

盛气凌人:以骄傲的气势压人。形容骄傲自大,气势逼人。盛气,态度傲慢。凌,欺压。

2、听读把握形象,体会情感

播放浪和雨的FLASH动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同时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浪和雨的形象?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并找出文中有关语段。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预期交流成果:

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三、感知课文的内涵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诗中海浪的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环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海岸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

四、学习《浪之歌》。

1.再读课文

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学生讨论、交流。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第一部分(1~4),描写海浪与海岸的恋情。

作者在开头就用拟人手法把海浪与海岸比作一对情人,为人们描绘出一位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变化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热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

第二部分(5~7),描写海浪作为守护者守护着人间世界。这部分比上一部分的女性化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透过浪花、海岸这些形象,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自己,想起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恋情。熟悉诗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而在本文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但是当“山崖”对海浪的态度是装聋作哑,置之不理,山崖的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惟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情厚爱的反映。

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2、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3、面对海浪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怎样表现的? ——海岸是异常感激的。把海浪紧紧地抱在怀中,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4、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是如何对待海浪的呢?海浪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是怎样表现的呢

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山崖对海浪的态度是:不同情、不理解,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都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5、“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1),“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2、师:有人说,《浪之歌》是一首情诗。那么它是不是一首单纯的情诗呢?饮水思源,读文寻根,要对这个问题寻根究底,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纪伯伦,去了解一下他的内心世界吧!

教师荧屏出示资料,指一生读: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中——是我悸动的心脏。”

*现在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明确: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倾诉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海岸其实喻指祖国,浪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海岸对爱情的这种执着,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折射。)

*你觉得那些段落最能表达这种感情呢?你能传达出这种感情吗?请你带着这种新的感受,这种对祖国的深爱,再来为大家读一读。 指生朗读。

3、有的人认为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爱国之情。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浪对美人鱼、对有情人、对礁石、对落难的人、对美女丽人也有着同样的爱,尽管礁石对它的态度是冷漠无情的。可见,浪还是一个博爱者。纪伯伦曾在他的诗中写到“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我爱故乡,爱祖国,更爱整个大地”。而这种博爱思想很好地体现在这首诗的第五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体会作者的这份深情。

学生齐读第五段。

4、诗植根于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可感的想象来传情达意。这在文学手法上叫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借物抒怀(托物抒情)。《浪之歌》借海岸与海浪这对热恋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炽热的爱,而《雨之歌》借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无私奉献的情怀。

五、小结

这是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善感的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去感悟人生的无数哲理吧

六、作业

《绿》(节选)教学 篇5

绿

作者:宗璞

我第四次到西湖畔, 领略了一个“绿”字。它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

雨中去游灵隐, 一下车, 满目是绿。道路两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 有的绿得发黑, 深极了, 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 浅极了, 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路, 布满了青苔, 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里坐一会儿, 只觉得浑身凉丝丝的, 心旷神怡。亭脚下溪水叮叮咚咚, 流到平坦处, 溪水是碧澄澄的;溪水流得急了, 水花像飞珠滚玉一样, 在一片绿色之上显得格外好看。

在花港观鱼, 我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 圆圆的绿叶, 或婷婷立在水上, 或宛转靠在水面, 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 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 那样鲜, 那样亮, 柳枝儿一摆, 似乎蹬着脚告诉你, 春天来了。而眼前的荷叶, 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 和杨柳是一样的。你瞧, 那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 满池的荷叶简直在翩然起舞了。

(节选自《西湖漫笔》, 有删改。)

备课构想

《绿》节选自宗璞的散文《西湖漫笔》。文章先写曾3次游西湖, 却对西湖没有一个好印象, 而第4次游西湖却有了迥然不同的感受———领略了西湖的“绿”。接着着重描写了雨中灵隐的“绿”和花港观鱼的“绿”, 作者准确把握了“绿”的特点并把它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文中用了近20个表示“绿”的词语, 在多种景物、多个角度的编织映照下, 酣畅淋漓地展现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

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 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 每个作家所向往的冥冥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确实, 作品中的生活场景、人物可以虚构, 然而意境和情味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绿》就是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例子。宗璞在《绿》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 正如同一缕轻烟, 又好似一丝馨香, 一汪碧泉, 令人叹为观止。

宗璞, 即冯钟璞, 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学养深厚, 气韵独特, 这样的底蕴和生活环境滋养了她的文学气质。作家孙犁说“:宗璞的文字, 明朗而有含蓄, 流畅而有余韵, 于细腻之中, 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 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 无浪费或蔓枝。可以说字字锤炼, 句句经营。”诚哉斯言!宗璞的语言特色在节选的《绿》中亦可见一斑:通篇舒展流畅, 富含音韵之美;角度丰富多样, 既有面的铺陈 (灵隐的绿) , 又有点的纵深 (花港观鱼的绿) , 似乎信笔写来, 却又妥帖安然。

在本文的教学中, 我有如下思考。

首先, 从视野的错位与审美情趣的落差中发现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描写方法的多样和语言运用的丰富。就西湖的景物来说, 学生并不陌生。然而宗璞所描绘的西湖的“绿”, 这一独特感受是建立在自身的审美经验基础上的, 是将普通的对于西湖景物的走马观花升华到一种审美情趣“绿”的悦纳。因此, 这里的“绿”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 学生在这个文本面前就真成了“惶惑的已知者” (孙绍振语) 。这种熟悉与陌生的交织, 这种惶惑的已知, 使文本还未进入课堂已经具有了潜在的“势”———视野的错位、感觉的差异、审美情趣的落差等, 而这些, 也正是课堂的源头活水。师生一旦展开与文本的对话, 课堂自然鼓荡起巨大的张力!

因此, 在本文教学中, 首先应当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去阅读, 去感受, 把自己的经验也融入课文之中。我们知道, 文学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 具有许多“未定点”和“空白点”, 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参与文本重构, 将作品“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 与作者共同沉淀那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的字里行间, 琢磨、体验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独特的“绿”的。比如作者写了灵隐和花港观鱼的绿, 其观察的角度有何不同?比如灵隐的绿作者又是如何从不同景物和层次展现的?其描写方法和语言运用又有怎样的巧妙才让我们不觉得重复和累赘?比如文本在展现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上又有怎样的自觉?

其次, 入乎其中还得出乎其外。阅读真正的意义还在于超越文本和作者, 唤醒自我, 重构独特的新意。因此, 在充分领略灵隐和花港观鱼的绿之后, 我还适度拓展, 让学生浏览宗璞《西湖漫笔》中描写苏堤、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的绿, 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你记忆中的西湖是一个什么字?其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学透文本, 但又不局限于文本, 能以站立的对话的姿态重构心中的西湖。因为西湖的美,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就是因为面对它的时候, 不同的人,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心情, 不同的季节, 不同的日子, 它都有不同的风味, 不同的样貌。怎么看, 它都是那么令人怦然心动, 流连忘返。西湖, 是一个“绿”字, 又怎一个“绿”字了得呢!我认为这是对西湖、对作者宗璞、对文本《绿》、对于学生最具有意义的解读。阅读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意义, 而文本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它能为读者建构起新的意义。即使是作者宗璞, 我想她也更希望我们读懂绿, 却不满足于绿, 而是回应她描写西湖的百般妖娆, 岂是一个“绿”能写得尽的!

课例呈现

执教年级:五年级

一、删繁就简, 直指“绿”

师: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朗读课文3耀5遍。你们读了吗?

生:读了。

师:怎么读的?

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几遍。

师:是的, 课文就得认认真真地读。

生:我一遍又一遍地读, 还理解了词语。

师:这样一来, 一边读一边就能明白作者在写什么。你真会读书!

生:我已经读懂课文说的是西湖的绿。

师:太厉害了, 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也被你读出来了。老师看到还有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 看来大家没少在读书上下工夫!正像这位同学所说的, 我们今天要和作者一起领略的正是西湖的“绿”。 (板书:绿) 一起读课题!

生: (齐读) 绿。

师:那么, 课文描写了西湖哪两个地方的绿呢?

生:课文描写了灵隐和花港观鱼的绿。 (师板书:灵隐花港观鱼)

二、走进灵隐, 沉淀“绿”

师:简简单单的绿, 作者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灵隐。请你有滋有味地朗读“灵隐的绿”这部分内容, 找准你最有感受的一处品味品味。知道什么是品味吗?品味就是你读着眼前的句子, 脑中想象着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明白了吗?

(生自由朗读、品味, 师巡视指导。)

师:好。咱们先读句子, 再谈感受。

生:“亭脚下溪水叮叮咚咚, 流到平坦处, 溪水是碧澄澄的;溪水流得急了, 水花像飞珠滚玉一样, 在一片绿色之上显得格外好看。”我读着这一句, 仿佛看到那溪水流得自然欢快, 在一片绿意盎然的草木山林中, 特别好看。

师:体会得真好!你看, 它在平坦处是———“碧澄澄”, 流得急了又是———“飞珠滚玉”一般。如果说“碧澄澄”是一整块浑然的碧玉, 那“飞珠滚玉”呢?

生:是一串串的, 有白的珠, 绿的玉。

生:我感觉是一串串的珠玉。

师:溪水的绿那真是绿得有静有动, 有缓有急啊!

生“:道路两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我仿佛看到道路两旁那些古木抱都抱不过来, 而且绿得苍翠欲滴, 人走在这样的路上, 感觉整个世界一下子安静了。

师:哪个词给你这样特别的感觉?

生:“苍翠欲滴”这个词让我感觉周围的树木全是绿的, 而且那绿很多, 很厚, 很浓, 都要滴落下来了。

师:这就是“苍翠欲滴”。你还从这一句的哪一处也感受到这种铺天盖地的绿?

生:从“雨丝儿也是绿的”可以感受到。

师:这有点不可思议吧?

生:我觉得是因为周围的颜色都是绿的, 而雨丝儿本来是透明的, 所以在这一片绿色的映照下, 也就成了绿的了。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雨丝儿在这一片绿色的映照之下, 也成了绿色的了。请大家闭上眼睛, 想象走在灵隐的道路两旁, 周围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铺天盖地的都是这样一种绿。你挥一挥手, 飘洒起一片碧绿的雨丝;你抬起头, 绿色就轻轻柔柔地在你脸上跳动;你抖一抖身子, 就抖落一地的绿色。我们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来!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 读得很有感觉。)

【点评:此处处理得精妙绝伦:先融情想象, 再体验情境, 最后反哺朗读。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文字有呼吸, 语言有脉搏。让学生浸入语言, 切己体察。】

生:“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 有的绿得发黑, 深极了, 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 浅极了, 亮极了。”我觉得树木实在是太绿了, 都绿得发黑发蓝了。

师:你看, 远处的一层绿得发黑, 近处的一层绿得发蓝, 这树木不仅绿, 而且绿得怎样?

生:有层次, 有风味。

师:有深有浅, 有浓有淡, 挺有层次。

生:“峰下蜿蜒的小路, 布满了青苔, 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我读着这一句, 仿佛看见那条蜿蜒的小路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师:哪个词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直”字。“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好像这青苔要一直绿下去。

师:这青苔好像打定了主意, 它不绿到底———

生:决不罢休。

生:我从“布满”这个词特别感觉到了这种绿。石头砌成的小路上布满了青苔, 这已经不是石头小路, 而是青苔小路了。

师:那你想象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条怎样的青苔小路?

生:一条绿油油的青苔小路。

师:请你通过朗读来表现你的理解。

(生朗读, “布满、直”读得很到位。)

师:你们感受到了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那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啊!一起来读!

(生读)

生:“在冷泉亭里坐一会儿, 只觉得浑身凉丝丝的, 心旷神怡。”我觉得冷泉亭周围全是绿的, 所以让人感觉凉丝丝的。

师:你们听到了吗?他品味得多好啊, 不仅读懂了文字, 而且能够透过文字读到背后那绿色葱茏、心旷神怡的景象。这才是读书呢!雨中去游灵隐, 一下车, “我们”看到树木是绿的, 雨丝儿是绿的, 青苔是绿的, 溪水是绿的。发挥想象你还感觉到什么是绿的?比如说人们坐着的石凳———

生:是绿的。

生:天空也是绿的。

生:亭子也是绿的。

生:屋顶也是绿的。

生:泥土也是绿的。

生:阳光也是绿的。

师:你真敢想。怎么阳光也成了绿色的了?

生:阳光从树的缝隙间照射下来, 映衬在绿叶中间, 自然也成了绿色的了。

师:这样想来,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这一片绿色映照之中, 连“我们”一群群游览的人也成了———

生:绿的了。

师:那灵隐的绿真可以说是———

生:满目是绿!

师:让我们一起把灵隐“满目是绿”的景象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齐读)

【点评: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文本里那些有声、有色、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的字词, 引导学生细心体味、沉吟、把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体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 获得了语言的滋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 我直觉得灵隐的绿真是令人目不暇接。作者把一个简单的绿表现得如此丰富多彩, 需要怎样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绘啊!现在请你快速地默读这一自然段, 把我们刚才感受到的绿的地方都圈出来, 然后说一说作者写了灵隐哪些地方的绿。

(生默读圈画)

生:作者从道路两旁的古木写起, 然后写了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峰下蜿蜒的小路和凉丝丝的冷泉亭, 最后写到亭脚下的溪水。

师:你发现作者写灵隐的绿是有顺序的, 什么顺序?

生:游览的顺序。

生:我觉得是从上往下的顺序。你看飞来峰上、峰下、冷泉亭、亭脚下。

师:都说得不错。作者确实是沿着游览顺序, 走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无论走到哪儿, 无论写到哪儿, 作者都没忘记表现这处地方的———

生:绿。

师:没错, 看似随意地写, 写了那么多地方, 其实字里行间都是表达一个字———绿!这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这篇散文的神就是一个字———绿!不过发现这一点还不算, 写了灵隐那么多地方的绿, 你如果读得够仔细, 你会发现作者每一处的绿所展现的角度都不一样。比如第一句的“苍翠欲滴”和“雨丝儿也是绿的”, 那叫绿得有厚有薄, 厚得苍翠, 薄得透明。你能不能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琢磨琢磨灵隐其他地方的绿?

生:我觉得作者写灵隐的绿写得有浓有淡。浓是绿得发黑, 淡是绿得发蓝。

生:作者写灵隐的绿写得有缓有急。缓是碧澄澄的, 急是飞珠滚玉。

生:作者写灵隐的绿写得有轻有重。轻是凉丝丝的, 重是直绿到石头缝里。

师:哦!原来作者描写的灵隐的绿, 是这样有厚有薄、有浓有淡、有轻有重、有缓有急, 正是这些绿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叠在一起, 才形成了灵隐铺天盖地、洋洋洒洒、满目是绿的景象。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雨中的灵隐。

(生读)

【点评:阅读本文, 理解并非难事。因此, 罗老师在开课之初就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 从体味语言和想象情境开始。而此处的纵深则更让听课者眼前一亮。在读好读透的基础上, 揣摩作者的写法思路, 甚至感悟到作者表达上的多种维度, 不免让人叫绝。如此一来, 学生不仅感受到满目是绿, 而且能发现如此磅礴、如此肆意宣泄的绿是通过多个角度的描摹和多个意象的交叠才形成的。】

三、亲近花港, 升华“绿”

师:那么花港观鱼的绿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快速朗读花港观鱼部分, 看看你能读到什么感受。

(生自由朗读)

师: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体验过的生命的绿色。 (出示小草图片) 你们看到过小草刚长出来的样子吗?

生:小草刚长出来时是嫩嫩的, 绿绿的。

生:小草刚长出来时是翠翠的。

生:小草刚长出来时是嫩绿的, 看不大见的。

师:就像古诗里说的“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么初春的杨柳嫩枝呢? (出示杨柳图片) 作者说:“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 那样鲜, 那样亮, 柳枝儿一摆, 似乎蹬着脚告诉你, 春天来了。”读着这句话, 哪几个词在你的眼前豁然一亮?

生“:一摆”这个词让我眼前豁然一亮。我从这“一摆”上感受到柳枝儿高兴的心情, 因为又是一个春天来了, 它要长大了。

生:我从“那样鲜, 那样亮”知道了初春的杨柳嫩枝儿非常可爱。

生:我是从“蹬”字上体会到的。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蹬”字把柳枝儿迫不及待想长大的心情写出来了。

师:是的, 作者在花港观鱼看到的新荷就是这样一种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景象!请你找到描写新荷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读出这种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描写新荷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生读得画面感很强。)

师:听了她的朗读, 我们简直要陶醉在这翩然起舞的新荷中了。那么你们知道“宛转”是什么意思吗?能做个宛转的样子吗?

(一生羞涩地回转身子)

师:你这一宛转, 我们马上就感觉到了新荷羞答答的样子。花港观鱼中的绿或婷婷立在水上, 或宛转靠在水面, 或跳跃满池, 或翩然起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绿?

生:充满生机的绿。

生:千姿百态的绿。

生:活泼生动的绿。

生:生机蓬勃的绿。

(师板书:生机蓬勃)

师:你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绿色, 是生命的颜色”?

生:所有植物在刚刚发芽生长的时候都是绿的, 所以说“绿色, 是生命的颜色”。

生:自然界的万物在展现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的时候都是绿的, 所以说“绿色, 是生命的颜色”。

【点评:从体验入手, 由小草、杨柳再到新荷, 一步一步, 由学生的经验到课文的语言, 从课文的语言走向深层的体验, 最终实现对“绿色, 是生命的颜色”的理解和悦纳。在此过程中, 具有活泼生命力的语言在学生心中积存下来, 这不仅是他们语文能力的基础, 也是其文化品质的养料。】

师:比较花港观鱼生机蓬勃的绿和灵隐的满目是绿, 同样是写“绿”,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灵隐写满目是绿, 写到了很多事物, 而且有深有浅, 有急有缓, 花港观鱼的绿其实就写了一个事物———新荷。

师:没错, 灵隐的绿是铺开来写, 写了很多事物, 而花港观鱼的绿是只聚焦一个事物———新荷来写。

生:写灵隐的绿是满目都是绿, 绿得铺天盖地。写花港观鱼的绿, 主要是写它的生机蓬勃。

师:展现了绿的不同情味。

四、拓展练笔, 张扬绿

师:一个简单的“绿”, 作者却可以表现得千姿百态, 韵味十足!请看大屏幕, 这是作者写到的西湖别处的绿。看看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西湖漫笔》相关语段, 学生自由朗读。)

西湖胜景很多, 各处有不同的好处, 即便一个绿色, 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 屏风山绿得野, 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 两边都是湖水, 远水如烟, 近水着了微雨, 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 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 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 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 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 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 那样鲜嫩, 那样可爱, 使得绿荫荫的苏堤, 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 形状也很有趣, 如耕牛, 如牧人, 如树木, 如云霞, 有的整片看来, 布局宛然, 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 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师:知道这里的“苏公”是谁吗?

生:是苏东坡, 因为苏堤就是苏轼带领杭州人民修筑的。

师:作者还看到了西湖哪里的绿, 又有怎样的风味?

生:黄龙洞绿得幽。

生:屏风山绿得野。

生: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生:苏堤绿荫荫的。

生:苏堤绿得莽莽苍苍。

师:如果也要你像“黄龙洞绿得幽, 屏风山绿得野, 九溪十八涧绿得闲”这样用一个字来说苏堤的绿、灵隐的绿、花港观鱼的绿, 你会怎么说?

生:苏堤绿得苍。

生:苏堤绿得荫。

生:灵隐绿得满。

生:花港观鱼绿得新。

生:花港观鱼绿得活。

师:看来还是难不倒大家。老师在想, 作者写灵隐满目是绿, 写花港观鱼绿得生机蓬勃, 写苏堤绿得莽莽苍苍, 但黄龙洞、屏风山和九溪十八涧却是一带而过, 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我们能不能来试着描绘一下这三处的绿, 请你选择一处, 围绕作者说的特点“幽、野、闲”, 把这三处的绿写出来。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图片和资料, 请看大屏幕。你可以学着作者灵隐的绿多种景物集中表现的写法, 也可以仿照花港观鱼的绿只抓住新荷描写的写法。 (出示)

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后山, 穿过一条两边种满翠竹的山径, 景色清幽。有剑门关、紫云洞、白沙泉, 洞内还有园林、亭台、怪石、清泉、假山……

屏风山:山势不高, 然而山形十分险峻, 西侧峭壁陡立如屏风。山上林木茂盛, 如入原始森林。

九溪十八涧:景色天然, 溪水沿着山势忽左忽右, 一路上穿越青山翠谷, 又汇集了无数细流, 所以称九溪十八涧。清代俞曲园有诗云: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叮叮咚咚泉, 高高下下树。

(生练笔, 师巡视指导。)

师:写完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走在前往黄龙洞的路上, 道路两边挨挨挤挤的都是翠竹, 微风徐来, 竹声唏嘘。剑门关前苍苔密布, 石板上绿茸茸、软绵绵的, 不禁想起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句子来。紫云洞幽深静谧, 一入洞中, 便觉浑身清凉。洞内的园林全都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 置身其间, 仿佛来到世外桃源, 只剩下鸟鸣声声、泉水叮咚……

师:围绕“黄龙洞绿得幽”, 分别写了道路两边、剑门关前、紫云洞、洞内的园林, 真可谓是“鸟鸣山更幽”啊!

生:九溪不愧是九溪!举目四望, 绿意盎然, 于是九溪就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中变成一条碧绿蜿蜒的绸带。走一段, 便能看见三三两两的游人, 在一片绿色的映照之中, 有懒懒地坐着聊天的, 有轻轻地荡着水的, 有踩在溪水中感受清凉的……所有的人似乎都被九溪吸引住了, 不再匆忙, 不再焦躁, 而是这样闲庭信步, 信马由缰。

师:“九溪绿得闲”, 就抓住游人的闲, 我尤其喜欢你用的词“闲庭信步, 信马由缰”, 这就是闲, 悠闲的闲, 清闲的闲, 闲庭信步的闲。

【点评:让学生浏览《西湖漫笔》写到的苏堤、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的绿, 使他们既入得文本之中, 也出得文本之外。更有意义的是, 教师有强烈的语言运用意识, 寻找到了文本的“缝隙”, 引导学生尝试具体描绘出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使学生的语言运用有了语境和文体的观照。课堂实践证明, 这样有清晰的落脚点、有具体方法的支撑和语境的观照的训练, 学生的语言实践就能更加舒展, 在模仿和运用中, 语言积累被盘活, 】

五、参读自我, 超越绿

师:一个“绿”字, 把西湖美丽中的精髓展现了出来。绿, 是有内涵的, 需要我们用心去领略。在作者宗璞眼中, 西湖是铺天盖地、妖娆多姿的绿, 那么在你的心中, 西湖是一个什么字呢?

生: (齐) 美!

师:这一个“美”字, 岂能表达你内心全部的感受呢?面对“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 美, 是一个多么蹩脚的字眼!

生:醉。西湖让人陶醉。

生:清。西湖给人的感觉是清清亮亮的。

生:我认为西湖是“妙”的。因为西湖有很多的景区, 而且各个景区景色都各不相同, 千姿百态, 妙不可言!

生:更。比绿还要绿, 比醉还要醉, 比清还要清。

师:善哉!西湖的美, 在任何字前还都可以加一个“更”字。千百年来, 西湖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就是因为面对它的时候, 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日子, 都有它不同的风味和样貌!怎么看, 它都是那么令人怦然心动, 流连忘返!西湖, 是一个“绿”字, 又怎一个“绿”字了得啊!

【点评:文本阅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阅读创造出自己的新意。在这里, 教师引导学生“在你心中, 西湖是一个什么字”唤醒学生作为一名欣赏者、阅读者的自觉, 不至于被文本所牵绊, 而猛然警醒自己才是阅读的主体。于是, 醉、清、妙、更……纷至沓来, 而且都带有独立的思考和体验。教学到这里, 西湖之美又逐渐自有形走向无形, 自有相走向无相, 人人都是西湖的镜子, 都能照出西湖的千般姿态, 西湖“怎一个‘绿’字了得”啊!】

教学评析

罗才军老师上《绿》一课, 引领着学生从感知语言到理解语言, 从品味语言到积累语言, 从储备语言到运用语言, 一路欣赏, 一路收获, 把语文之美浸润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注视文字的躯体, 透视文字的灵魂, 语言运用在语境观照中水到渠成。宗璞的文字, 明朗而含蓄, 流畅而有余韵, 可以说字字锤炼, 句句经营。在“灵隐的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紧紧抓住文句中的一个个韵味点和空白点, 让学生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 对言语作品进行“具象化”, 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体验中建立内心视像, 让语言和鲜活的表象在嫁接中焕发生命的光辉, 使学生在阅读中全面立体地感受作者对灵隐的绿的独特领悟, 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在学生感受到“道路两旁古木参天, 苍翠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一处时, 教师改变那种单调乏味的读, 辅之以引导想象:“走在灵隐的道路两旁, 周围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铺天盖地的都是这样一种绿。你挥一挥手, 飘洒起一片碧绿的雨丝;你抬起头, 绿色就轻轻柔柔地在你脸上跳动;你抖一抖身子, 就抖落一地的绿色……”在学生感受到“峰下蜿蜒的小路, 布满了青苔, 直绿到了石头缝里”一处时, 教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一次次推动学生的读:“这青苔好像打定了 主意 , 它不绿到底———决不罢休。”于是乎, 师生相携穿过字字句句的丛林, 流连于“满目是绿”之中, 被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意蕴和气息包围着, 浸润着。在顺势感悟灵隐绿的描绘是多个景物的叠加, 花港观鱼绿的描绘是聚焦新荷之后, 罗老师还引领学生尝试描摹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经验和语言储备, 朝着“幽、野、闲”的角度, 仿照“灵隐”和“花港”的写法, 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这种运用是在课堂整体语境的浸润之下, 是在大量情境的熏染之中, 又有明确的方法作为依托之时进行的, 自然水到渠成。整个过程, 让我们见证到语文激起了学生广阔无限的想象、豁然开朗的顿悟和情思勃发的智慧。

贴近儿童生长的地面, 有效唤醒主体自觉, 建构文本新意。“文学所描写的, 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 每个作家所向往的冥冥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绿》一文中, “绿色, 生命的颜色。”貌似平朴的一句话, 实则是作者借花港观鱼灵动的绿而抒发的生命感悟。怎样让学生有所感知, 有所触动?教师采用了移情体验的形式, 由初春的“小草”引入, 迁移到“杨柳嫩枝”, 再过渡到“花港新荷”, 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 去感受, 在读中体会“摆”“蹬”的活力, 感悟新荷的活泼明亮。学生在教师的点化下, 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可爱的生命、向上的活力、蓬勃的生机。“语文的背后有言说者, 有大文化。”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 获得比视觉更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和更深邃的精神价值, 过一种和谐的、富有创造意义的生活。在充分领略了灵隐和花港观鱼的绿之后, 教师让学生浏览苏堤、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的绿, 并引导:“一个‘绿’字, 把西湖美丽中的精髓展现了出来。绿, 是有内涵的, 需要我们用心去领略。”在此基础上, 教师超越文本, 再次引导:“在宗璞眼中, 西湖是铺天盖地、妖娆多姿的绿, 那么在你的心中, 西湖是一个什么字呢?”一咏三唱, 真可谓“西湖, 是一个‘绿’字, 又怎一个‘绿’字了得啊”!

《组歌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主张提炼的三种视角

大致说来, 教学主张可以从三个视角进行提炼。

一是学科的视角

中小学教学是按学科进行的,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 它表现为学科的本质、性质、特点、功能和任务。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曾说:“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 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 从更深的层次看, 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活在其中, 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愿望, 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供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从教学来说, 教师一定要“考虑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是什么, 这样的精神特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究竟意味什么。只有抓住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 才能真正彰显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学科性是教师提炼自己教学主张的基本视角和重要途径。很多名师的教学主张就是基于对学科特点、功能和精气神的深刻洞察、把握和领悟而提炼出来的。如“语用语文”“文化语文”“感性语文”“有思想的数学”“智慧数学”等教学主张, 它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映和彰显学科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

二是教育的视角

真正的教学都是教人而不是教书, 语文教师不是教语文而是用语文教人, 数学教师不是教数学而是用数学教人。各门学科的性质、任务有所不同, 但在育人上、在培养人上的使命和任务是一样的, 所以, 人才是教育的共同对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我如果当中学教师, 绝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 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需教学生把书读通, 能够去应试、取功名, 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了;而我呢, 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 成为健全的公民。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 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 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 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 进而操纵自然之匙。同时, 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 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 许多根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 才成为推进国家民族的整个轮子。”

我们强调:“人是一切事物有意义和价值的源头。没有人就没有一切, 无论何时, 教育必须首先要去培养一个人, 然后才是培养一个律师或医生, 而不能相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性的实现, 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把人变成工具。”它意味着教学主张的提出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要求, 体现教育教学的永恒价值和终极使命, 不要为教育教学的一些表面现象和短期效应所迷惑。教育性是教师提炼自己教学主张的核心视角和主要途径, “真善美意韵的语文教学”“人格语文”“人文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和谐教学:我的数学教学追求”“科学素养旨趣的物理教学”等教学主张都是强调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

三是儿童的视角

“教师既要有自己的学科专业, 又应有超越学科的专业——‘第一专业’。‘第一专业’具有在先性、前提性、统领性和牵引性, 这‘第一专业’就是儿童研究。教师在‘第一专业’发展中, 逐步成为儿童研究者, 成为儿童研究专家, 以至成为儿童教育家, 这既是教学改革的走向, 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伟大目标。”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爱莉诺·达克沃斯明确指出:教学即儿童研究, 儿童研究不仅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而且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儿童研究, 教学过程就是儿童研究过程, 儿童研究的目的是“诞生精彩的观念”。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教师要研究儿童, 研究儿童是怎样学习、思考和发展的,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组织儿童学习的过程, 又是教师观察、研究儿童学习的过程;二是儿童的学习过程也是儿童自己的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绝不仅仅是学生接受书本和老师的知识和观点的过程, 而且是学生发现知识和诞生精彩观念的过程。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育学是迷恋儿童成长的一门学问。迷恋意味着教师对此非常感兴趣, 而且达到了乐此不疲的地步。教师就喜欢琢磨儿童, 把儿童都琢磨透了, 教学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儿童性是教师提炼自己教学主张的又一重要视角和途径。教学主张要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体现儿童文化精神。“童韵语文”“生动语文课堂”“学语文”“童趣数学”“快乐品德”“儿童视角的品德”等教学主张就是从儿童视角和立场立意的。

教学主张的提炼还有其他的视角和途径。就上述视角和途径而言, 彼此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融合的, 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教学主张的提炼要有一定的高度, 但也要防止大而空;要有一定的厚度 (内涵) , 但也要防止泛而全。教学主张的文字表达要力求简洁、有力、富有个性。

专业成长的重中之重:围绕教学主张作研究

真正的优秀教师不仅要提出教学主张, 更要围绕教学主张开展系统的研究, 这才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也是我们培养优秀教师的重中之重。

教学主张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部分, 理论研究包括对教学主张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对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进行说明、对教学主张的具体观点和内容进行阐述。简而言之, 就是对教学主张进行理论论证, 它类似于大学的学术研究。它要求教师暂时搁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 在理论的高度和轨迹进行系统和抽象的论证和阐明, 从而把自己的教学主张阐明得深刻、清楚、丰富, 有逻辑性、有思想性。

这个过程对一线老师是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优秀教师必须接受这个挑战, 并在这个挑战中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这样才能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家。

对优秀教师而言, 理论研究期间可能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 为未来再次“出彩”作准备;可能是转型时期的自我调整和暂时“沉默”, 等待一个新的自我的诞生。正像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李凤所言:“能挺过黎明前的黑暗, 就能拥有一片艳阳天。”一旦“主张”显现, 教师的专业面貌与理论水平就会产生实质性突破, 令同行刮目相看。思想有多远, 课才会走多远!理论研究引领教师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实践研究包括教学主张的教材化研究、教学化研究、人格化研究, 其本质在于把教学主张及其蕴含的思想、智慧有机地融入教材、教学和教师人格之中, 使教学主张实践化、可视化、人格化, 这一研究也就是所谓的行动研究。优秀教师关于教学主张的研究最终一定要落实和体现在自己的实践和行动之中, 它是为了改进、完善、提升、丰富实践和行动而进行的研究, 这是优秀教师研究与学者研究的根本区别。实践研究让优秀教师的教学由自信走向自觉。

教学主张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主张本身也会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就像李吉林老师的主张, 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 不断超越, 不断完善。

上一篇: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下一篇:混凝土厂家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