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宽容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2024-06-28

说宽容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共8篇)

徐文长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篇1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论:判罪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3分)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3分)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分)

答案:

5.B(饵:诱捕)

6.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 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7.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8.(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3分,每句1分)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3分,每句1分)

(3)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4分,每句1分)

【译文】

我年轻时经过家乡的店铺,看见有北杂剧《四声猿》。意趣和气概豪放旷达,与近年来书生所编写的传奇大不相同,署名为“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人的作品。后来到越地去,看见人家单张的书幅上有署款“田水月”的,笔法刚劲有力,一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透露于字画中,仿佛可见。心中十分惊讶,却不知道田水月是谁。

一天晚上,坐在陶编修家楼上,随意抽阅架上陈放的书,得《阙编》诗集一函。纸张装订都很差,刷板墨质低劣,字迹模糊不清。略凑近灯前阅读,看了没几首,不由得惊喜欢跃,连忙叫石篑,问他:“《阙编》是谁作的?是今人还是古人?”石篑说:“这是我同乡前辈徐天池先生著的书。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靖、隆庆间人,五六年前才去世。现在卷轴、题额上有署田水月的,就是他。”我方才明白前后所猜疑的都是文长一人。再加上如今正当诗歌领域荒芜浊污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奇珍秘宝,犹如在恶梦中被唤醒。我们俩跳起来,在灯影下,读了又叫,叫了又读,睡着的佣人们都被惊起。我从此以后,或者对人家口说,或者写书信,都标表文长先生。有来看望我的,就拿出文长的诗给他读。一时文学界著名的人物,渐渐地知道向往仰慕他。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象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振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象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行的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军士绑进衙门,全部斩首,全军都害怕得大腿发抖。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渭在喝酒时偶尔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他击毙在梃杖下。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多和这相仿。

胡宗宪既然怜爱文长的才华,又哀叹他屡次考试不中,适逢乡试,凡是作考官的,都暗中嘱托说:“徐子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考官都答应遵照他的话去办。有一个知县因有其它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胡宗恰巧忘了嘱托他,试卷正好分发在他的房中,于是又没有被取中。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4]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赏析:

徐渭(xú wèi)是一位奇人,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也可称为一篇奇文。徐文长是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又是第一流的画家、书法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里,都有他崇高的地位。但是他一生遭遇波折。他在世时,虽然不算无名之辈,还几乎做出一番事业,但最终如这篇传记所说的,“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他死后,名字便渐渐为人忘了。袁宏道发现了他,为他刊布文集,并为之立传,使这位尘霾无闻的人物终于大显于世,进而扬名后代。一篇简短的传记,竟能重振一个被世遗忘的人物的声名,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所以说,《徐文长传》称得上是奇文。

这篇文章写得好,首先因为袁宏道把自己也写了进去,在传主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感情。袁宏道可称徐文长的真正知己。读者可以看到,传文一开头,就写出袁宏道与陶望龄阅读徐文长诗集《阙编》的惊喜欢跃情状:两人跳起来,灯影下一面读,一面叫,将已睡的僮仆都惊醒,恨与徐文长相识之晚。这种发自内心的欢喜钦佩之情,不能不叫人与作者同样受到感染。

从表面上看,袁宏道在这篇传中突出写了徐文长的奇,其人奇,其事奇,他在传末总括一句说:“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传中用“奇”字的地方,达八九处之多:“奇其才”,“益奇之”,“好奇计”,“诗文益奇”,“病奇于人,人奇于诗”,“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徐文长不平凡,他的一生也不平凡;突出写他的奇,自然是抓住了这个人的性格与行事的特征。但是,袁宏道写这篇传的主旨还不在于此。这篇传的主旨,应该是传中所写的徐文长“雅不与时调合”这六个字。科举的不利,使徐文长成为一个失意的人,愤世嫉俗的人。他“屡试屡蹶”,终生只是一个秀才,“不得志于有司”,当然无法发挥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抱负。因此《徐文长传》主要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封建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描写他的狂放与悲愤,以及他不惜以生命与世俗相抗衡的悲剧命运。这才是《徐文长传》的主旨。

《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篇2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适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佟曰:“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刀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拏②。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搒掠③,呻吟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烛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菅遗灰焉。乃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家后,不听床头人呜泣而止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跨蹇:骑驴 ②纷拏:喧闹 ③搒掠:用板子拷打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适自海外归耳 适:刚刚,才

B.董骇极,亦请过手 过手:交手

C.盗坐名相索 坐名:点名

D.而卒食言 卒:最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 / 不如因善遇之

B.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 / 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C.董乃自述所好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D.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 昔解大绅与方孝孺相约以死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董生渴望遇异人学异术,途遇佟客,因其自海外归,又身怀利器,想其必为学武之人精通剑术,所以请至家中。

B.董生闻父受难呻吟,便欲执戈相救,可见真正是一个孝子,是值得佟客授以异术的。

C.隔院的盗贼喧嚣,其实都是佟客所施的异术而已,那些草灰,便是佟客所用来变化的道具了。

D.作者认为,忠孝,其实是人们与生俱有的品质,但是这种可贵的品质常常会由于一念之差而被掩蔽。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生诺 入 告其妻 妻 牵 衣 泣 生 壮 念 顿 消 遂 共 登 楼 上 寻 弓 觅 矢 以 备 盗 攻 仓 皇 未 已 闻 佟 在 楼 檐 上笑曰 贼幸 去 矣

20.把文中画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3分)

(2)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4分)

参考答案:

16 B (借到手中玩赏)

17 C (A 于是,就/趁机; B 是/替; C 于是,就 D 来,表目的/ 用)

18 B

19:生诺/ 入 告 其 妻/ 妻牵 衣 泣 /生 壮 念 顿 消 /遂 共 登 楼 上/ 寻 弓 觅 矢// 以 备 盗攻 /仓 皇 未 已 /闻 佟 在 楼 檐 上 笑 曰 /贼幸 去 矣 (“/”3个1分)

20(1)异人什么地方没有?但一定要是忠臣孝子,异人才肯传授剑术给他

(2)董生畏畏缩缩地出门察看,见他父亲刚从邻家吃了酒,手提灯笼回来。

参考译文:

董生,是徐州人,喜欢击剑,常常是一副意气风发自以为是的样子。一日外出,路途之中偶然遇到一旅客,便骑驴同行。同那人谈话,那人言语豪迈,董便问他姓名,那人说是辽阳人,姓佟。董生问:“到哪里去?”佟客说:“我离家二十年了,刚从海外回来。”董生说:“你漫游四海,见的.人很多,碰到什么异人没有?”佟客说:“什么样的人才算异人?”董生于是讲自己爱好剑术,只恨不能得到异人真传。佟客说:“异人什么地方没有?但一定要是忠臣孝子,异人才肯传授剑术给他。”董生马上表示他就是一个忠臣孝子,并马上抽出佩戴的宝剑,他舞着剑慷慨高歌,又随意砍断路边的小树,以此炫耀宝剑的锋利。佟客见他这般表现,便捋着胡须微笑,要董生把剑给他看看。董生递给他,他看了看,说:“这是用制铠甲的铁铸造的,被汗臭熏蒸过,是最下等的。我虽然不懂剑术,但有一把剑,还比较管用。”说着,从衣襟下取出一把一尺多长的匕首,便削董生的佩剑,就像切葫芦、斩马蹄一样,一下子就把董生的佩剑削断了。董生非常吃惊,请求佟客把匕首给他看看。他拿过来佟客的匕首看得爱不释手,再三抚摸后才还给佟客。他把佟客邀请到家里,坚持留下多住两夜。他向佟客请教剑术,佟客推说其实自己并不懂剑术。董生便双手按膝,高谈阔论起来。佟客只是恭恭敬敬倾听而已。当夜深人静时,董生忽然听到隔院传出吵吵嚷嚷的声音。隔院为董生父亲居住,他心里很惊疑,便贴近墙壁仔细倾听,只听见有人气冲冲地对他父亲说:“叫你儿子赶快出来受刑,便饶你一条命。”一会儿,又好像在用鞭子打人,听那呻吟不断的声音,果真出自他父亲,董生抓起一只长矛想冲进去。佟客制止他说:“这样冲进去恐怕活不成,应该想个万全之策。”董生惶恐不安地向他请教,佟客说:“强盗指名要抓你,就一定要抓到你才会甘心。你没有别的亲人,应该去向妻子嘱托后事,我打开门,替你把仆人都叫起来。”董生答应了,进去告诉妻子。妻子拉着他的衣服哭泣,董生奋勇救父的念头顿时消散了。他于是与妻子一起爬到楼上,寻找弓箭,准备抵御强盗进攻。慌慌张张还未准备好,就听到佟客在楼房屋檐上笑着说:“幸喜盗贼已经走了。”董生用灯一照佟客已不见踪影了。董生畏畏缩缩地出门察看,见他父亲手提灯笼刚从邻家吃了酒回来。只有隔院庭前多了些烧剩的芦秆灰。董生这才知道佟客是个奇人。

说宽容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篇3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②,蒙恬攻寝③,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④。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⑤,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⑥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③④平与、寝、城父:古代地名 ⑤顿舍:停止。 ⑥为:惟。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②见谢王翦

7.下面句中加点词“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明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9.王翦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4分)①对,正确 ②道歉

7.(2分) C

8.(2分)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9.(4分)①当始皇要攻取荆,问需要将兵多少时,李信回答曰:“不过二十万人。”而王翦回答曰:“非六十万不可”,说明王翦是一位老将军,久经沙场,能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很沉稳,有大局观。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国难当头时,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喜欢兵法,侍奉秦王。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经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终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王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王问李信:“我想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足够?”李信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王将军老了,有什么胆怯的.呢!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于是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战胜了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打胜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止,结果李信部队被大败,(楚军)攻入两座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逃跑了。

说宽容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篇4

纪昀妙对乾隆

纪文达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①,每出,至值庐②,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③披衣。纪又短视④,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因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⑤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释?”纪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悦。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

⒈纪文达:即纪昀,字晓岚,谥号文达 ⒉入值南书房:在宫内南书房当值 ⒊值庐:值班的书房 ⒋仓皇:急忙 ⒌短视:近视 ⒍亟(jí):急 ⒎说:解释 ⒏衣:穿衣。

【阅读提示】

本文选自徐珂《清稗类钞》。纪昀,生于1724年,清著名的文学家,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宰相助手)。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主要写了纪昀妙对乾隆之问,巧释“老头子”含义,表现了他的`机敏。

【阅读训练】

1.加中字解释。

(1)夏日汗出浃.背 ( ) (2)会.纪与同僚数人 ( ) (3)方.皆赤身谈笑 ( ) (4)诸.人皆笑 ( ) (5)顿首谢.日 ( )

2.指出句中文言虚词的用法或意义。

(1)久之.而后出 ( ) (2)知其.如此 ( ) (3)纪以.酷热不能耐 ( ) (4)匍匐于.地 ( )

3.翻译句子。

(1)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信。

(2)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

4.读了此段文字,你感觉纪昀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湿透 适逢 正 众 请罪。

2.凑足音节 他 因为 在。

3.高宗坐了两个小时不离开,也不说话。

高宗于是就叫太监帮他把衣服穿上。

4、俐齿伶牙、睿智诙谐

【参考译文】

生命的囚笼记叙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篇5

2.⑴不能删除,“片刻间”强调时间之短,速度之快,表面守卫工作认真负责,也写出了守卫当时高度紧张的心理。⑵不能替换,“涌”形象地写出车辆像潮水一般快速赶去的情景,强调车辆多,而“驶”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3.不赞同,写姑娘怀疑小鸟带有疾病这一情节,说明人类已经警惕过度,对一只普通的小鸟要额充满怀疑和猜忌,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说明不赞同的原因,如果回答“赞同”,能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前面已经有很多的事情来表达主题,内容已经充实,没有必要再写姑娘怀疑小鸟带有病毒的事件,所以显得有些多余。

说宽容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篇6

1、人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经受住磨练,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第④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价值越高,所经受的磨难和所需要的付出就越多;然后举明星和偶像例子,论证成功需要艰辛的付出;接着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说明功成名就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3、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提示:考句子衔接,语意连贯。前文说要成功“不要怎样”,没说“要怎样”,后文说“只有怎样,才能如何”;因此,填的那句话的意思应该和“不要”的意思相反,和“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说宽容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篇7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少所推服.

⑵、时.名士无不至者()

⑶、莫.不垂涕()

⑷、使.君辈存()

10、给文中划线句划分停顿。(2分)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⑵、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2、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5分)

参考答案

9、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

10、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2、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

孙子荆(孙楚 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8.有同学认为文章开头写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9.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4分)

参考答案

7.(1)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2)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8.不矛盾。子猷和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死,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勉强抑制住自己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面对人琴俱忘,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了,悲痛之情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

9.子猷的悼念方法是弹琴,孙楚的悼念方法是学驴叫。

说宽容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篇8

18.比喻,在微博这个巨大的公共话语空间里,信息良莠不齐,不乏虚假信息和泄愤谩骂的胡言乱语。

19.应当维护和坚守社会的道德与责任;通过微博的力量,冲击现实的弊端,促使当事人面对公众承担责任。检讨和反思自己的意见或感受,有应有的是非曲直和善恶邪正,不偏激、不对立。

【解析】

1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说“微博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微博在社会舆论传播中有利有弊。结合文本可知,“利”有以下几点:“它的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和简单”,“在这个空间里,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相同的地位和身份发布言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公共话语空间”,“微博门槛低,发布信息快,人人都可以过一把做记者的瘾”,“民意民智有了新的‘翅膀’”,概括作答。“弊”有几点:操作的便捷,简化了思考,也容易引发人们的跟随效应。甚至有人捏造信息,制造“兴奋点”,博取人们眼球,引起更多关注,实现商业利益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信息变得丰富了,也更加杂乱、泡沫化了,甚至是哗众取宠。概括几点作答。

1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在‘微博’这个水塘里,也有泥沙和浑浊不清的脏水。“水塘”“泥沙和浑浊不清的脏水”是比喻的说法,用来指微博中“在良莠不齐的芜杂背后,不乏泄愤谩骂的胡言乱语”。

上一篇:关于写人的小考作文下一篇:徐志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