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精选9篇)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篇1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无线电管理规则》,加强对全国广播电视台站的无线电管理工作,防止广播业务台站之间及广播业务台站与其他无线电业务台站之间的相互干扰,维护广播业务频段的无线电波秩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无线电管理规则》在全国广播电视范围内的实施细则,全国无线电广播电视台站和有可能对广播电视正常接收产生干扰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均应认真执行、严格遵守。
第三条 广播电视频率管理
广播业务专用频段由广播电视部门使用,其它部门不得擅自利用。
广播业务专用频段和主用频段,由广播电影电视部采取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实施指配和管理。非广播业务使用广播业务主用频段时,应事先与广播电视部门协调,不应对广播业务造成干扰。
第四条 各频段的管理
(一)申请使用中波频率应符合中波频率规划,启用规划中的频率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审定主要发射技术特性(台址、经纬度、频率、功率、天线特性等)后,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备案。新增加的市台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指配频率。
(二)申请使用短波广播频率应符合短波广播技术规划。实施规划项目及现用短波广播频率因季节变化需调整频率使用方案时,申请单位应填报短波广播频率需求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审核后,报广播电影电视部指配频率。
(三)调频、电视频率或频道的规划和指配:按照发射机功率系列,标称功率在100瓦(含)以上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编制规划,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查批准;100瓦(不含)以下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负责组织编制规划,指配频率或频道,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备案。
(四)在非广播业务专用频段内申请使用短波广播频率和短波广播节目传送频率,统一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提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无委)审批。
(五)广播电视节目传送(固定、移动)属固定、移动业务,申请供局部地区使用的节目传送频率,由地方广播电视部门提请地方无委审批;申请供全国范围内使用的节目传送频率,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提请国家无委审批。
(六)申请使用小型无线电报话机、无线话筒等,直接向当地无委办理审批手续。
第五条 科研、试制和生产部门,在试验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时,原则上不应向空间辐射无线电
波,如确需辐射,中波、短波和100瓦(含)以上的调频、电视发射机应先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同意后,报广播电影电视部核定频率、功率、试验时间和方法等条件,并经有关无委审批试验台址后方可进行。试验100瓦(不含)以下的调频、电视发射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核定频率、功率、试验时间和方法等条件,再报有关无委审批试验台址后,方可进行试验。试验节目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负责审批。
试验应严格按照核定的项目进行,否则按违章处理。
第六条 广播电视台站使用的发射设备应符合《无线电管理规则》附件《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规定》;新购置的发射设备应是符合省、部一级单位技术鉴定书的定型产品。
已经使用但不符合《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规定》的发射设备,应限期改正,否则,应停止使用。
第七条 各有关单位应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和接收的技术质量。
第八条 凡生产或使用产生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的单位,应对其在广播业务频段里所辐射的电磁波采取抑制措施,使其强度符合国家标准,否则应停止生产或使用。
第九条 涉及国际间广播电视频率干扰和协调等问题,统一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归口会同国家无委对外交涉。
第二章 设置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程序
第十条 设置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单位必须严格履行建台手续。
第一节 申请设台和审批
第十一条 设置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单位要先向广播电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报告要说明设台的理由、电台的性质和任务、台址(经纬度)、频率、功率、天线特性等内容。申请报告按频率和功率等级的管理权限逐级上报(越级上报不予办理)。
第十二条 审批新设台的依据是国家的有关规定,广播电视技术政策、技术规划和频率规划。
第十三条 设台单位凭广播电视部门的批件向当地无委提出包括核定台址等内容的申请报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或由其授权单位核发电台执照。
第十四条 申请设台单位,必须有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关于使用频率和发射功率的批件,才能购置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生产经营部门不得向无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批件的设台单位出售广播电视发射设备。
第十五条 设台单位在调机试验前两个月应填报《广播电视频率执照申请表》,由广播电影电
视部或由其授权单位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频率执照》(以下简称频率执照)。
第十六条 新台具备所有开播条件后,设台单位在正式开播前一个半月提出验收申请,由有关广播电视管理部门依据技术条件组织技术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有关广播电视管理部门以正式文件下达正式开播日期。
第二节 修改频率规划或技术规划程序
第十七条 下列情况都属于修改频率规划或技术规划:
(一)欲设台的主要技术特性中任何一项不同于规划,可能导致规划中其他台的可用场强增加的;
(二)已建台的主要技术特性中任何一项改变可能导致规划中其它台的可用场强增加的;
(三)欲设台在规划中并不存在;
(四)已建台内新增发射机在规划中并不存在;
(五)从规划中取消一项频率指配。
第十八条 修改技术规划和频率规划的规定
(一)中波广播频率规划的修改,需计算对列入规划的国内、国外发射机可用场强。导致国外台的可用场强增加量大于或等于0.5分贝时,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按国际电联规定程序与有关国家协调;导致国内台的可用场强增加量大于或等于0.5分贝时,设台单位须取得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同意的正式文件,然后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批准。
(二)修改短波技术规划时,申请单位应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提出修改规划的理由和服务标准计算结果,经核定后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批。
(三)修改调频电视规划,凡功率在100瓦(含)以上的,申请单位须事先计算修改台的可用场强和到达邻省、自治区、直辖市最近边界的场强值,如果边界场强大于以下值时应与有关厅(局)协调:
米波电视 27分贝(微伏/米)
分米波电视 37分贝(微伏/米)
调频广播:
频率间隔(千赫)0 100 200 300 400
农村(分贝,微伏/米)9 21 39 53 66
城市(分贝,微伏/米)23 35 53 67 80
并应发出协调函件(附计算书),计算书应列出有关的原始数据、计算过程、结果和结论性建议,附上有关地形剖面图或地形崎岖度和技术措施说明。有关厅(局)在收到协调函件后三十天内应予书面答复,否则将被认为同意。日期以收到函件的邮戳为准。
申请修改规划的单位在取得有关厅(局)协调同意的函件后,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批。
由于修改规划而产生的实际问题,协调的双方应积极采取措施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妥善解决。
需要协调,而未经协调同意就擅自修改规划,属于违章,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修改规划一方负责。
修改小功率调频电视规划时,参照上述办法处理。
第十九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管理广播电视频率的机构,在接到修改规划的报告后,应尽快处理。处理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十天。
第三章 使用、变动和撤消
第二十条 广播电视发射台应严格按照电台执照和频率执照所规定的频率、功率、天线技术特性等项内容使用发射设备,不得随意变动。确需变动时,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终止使用发射机及其频率,应事先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并上缴频率执照。撤消发射台时还须上缴电台执照给颁发部门。
第二十二条 设置备份发射机和更换发射设备应符合频率执照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凡需重新办理频率执照者,在退还原频率执照后,方可领取新频率执照。
第四章 无线电管理机构和职能
第二十四条 广播电影电视部技术局负责组织贯彻本办法,负责制订全国广播电视频率规划,制订广播电视系统的监测业务方针和监测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设立相应机构负责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贯彻本办法,编制广播电视频率规划并负责广播电视台站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各地(州、盟、市)、县(旗、市)广播电视局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本地(州、盟、市)、县(旗、市)频率规划和广播电视台站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由中央监测台站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台站以及地(州、盟、市)、县(旗、市)级监测站组成,负责监察广播电视范围内的无线电波秩序,监测广播
电视规划执行情况和播出技术质量以及外国广播电视频率使使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机关报告监测情况,协助贯彻本办法。
第二十六条 广播电视覆盖区里如果出现来自广播电视系统内的有害干扰,有关单位应及时将被干扰情况报告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如果干扰源和被干扰台在同一地区,由该地区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如果不在同一地区,由上一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主持处理。
广播电视覆盖区里如果出现来自广播电视系统以外的干扰,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应及时报告当地无委要求设法消除干扰并将有关情况抄报上一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如果干扰来自国外,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技术局归口处理。处理情况要及时通知被干扰单位。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七条 对认真贯彻本办法的广播电视系统各级无线电管理部门和个人,成绩显著者,由上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给以奖励。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者,视情节分别给以警告、通报批评直至吊销频率执照的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贯彻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此不符者,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广播电影电视部。
第七章 定 义
一、关于频率管理方面的定义
(一)无线电波
频率在3000吉赫以下,不通过导线、电缆或人工波导等传输媒介,在空间辐射传播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
(二)广播业务
向公众广泛传播声音或图象信息,供公众直接接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叫做广播业务。
(三)专用频段和共用频段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将无线电频谱分成若干频段,分别供给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无线电通信业务或射电天文业务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叫做无线电频率划分。划分的频段分专用频段和共用频段两种,在频段中仅安排一种业务的叫专用频段;安排两种以上业务时,叫共用频段。
(四)主要业务、次要业务和广播业务主用频段
在共用业务频段中,按等级划分为主要业务和次要业务两种。优先使用并享有保护权的业务为主要业务。可以使用但应服从主要业务需要的业务为次要业务。以广播业务为唯一主要业务的频段称为广播业务主用频段。
(五)无线电频率或频道的指配
业务主管部门核准给某电台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无线电频率或频道,叫做无线电频率或频道的指配。
二、关于无线电广播电视台、站方面的定义
(一)广播电视发射台用无线电发送设备将声音和(或)图象节目发送出去的场所,其中装有一部或若干部发射机及其附属设备和天线。
(二)监测台站使用无线电测量技术设施,监测广播电视台站播出的技术质量、检查广播电视规划执行情况、纠察和测定干扰源的固定或移动的台站。
三、关于发射功率的定义
(一)发射机功率发射机正常工作时,送到馈线(馈管、射频电缆)输入端的功率,叫做发射机功率。
(二)发射机标称功率工厂为发射机规定的额定输出功率,叫做发射机标称功率。
四、关于干扰方面的定义:
(一)干扰由于某种发射、辐射、感应或其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广播电视)的接收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后果表现为性能下降、误解或信息遗漏,如无该种无用能量,此种后果则可避免。
(二)有害干扰危害无线电导航或其他安全业务的正常进行,或严重地损害、阻碍、或一再阻断按照规划开展的无线电广播业务的干扰。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迅猛发展;CMMB、有线双向数字电视、IPTV、地面数字电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新媒介的不断涌现,给传统媒介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尽管如此,作为传统媒介的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网,因其固有的传播特性,仍旧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作为监测系统的基础,担负着信号接收、处理和实时回传监测数据等重任。做好监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对充分发挥监测系统效能,有效改善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无线广播电视监测设备构成与特点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设备由室外接收天馈线系统、室内监测设备、UPS供电系统以及网络传输设备等部分组成。室外接收天线主要负责空中无线广播电视信号接收,将空间无线电波能量转变为高频电流能量;馈线系统主要完成信号的传输,将天线输出端的电信号传送给监测设备输入端;室内监测设备负责信号接收、分配、解调、指标测量以及数据处理等;UPS供电系统为监测设备不间断提供稳定的电能。
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监测天线是由一副米波对数周期天线和一副分米波四偶极板天线组成的,两副天线固定在一根桅杆上。四偶极板天线负责接收分米波电视频道,工作在470MHz~860MHz频率范围;对数周期天线涵盖了米波,Ⅲ波段电视频道和调频广播频率范围,工作在47MHz~230MHz频率范围。两副天线接收下来的信号经混合器合成后,输出的射频信号经馈线送入机房,通过一个通过式避雷器,再由分配器将信号分别传送给监测主机和解调设备,如图1所示。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有以下特点:环节多,包含信号接收、传送、混合和分配、解调、解码等多个环节。接收环境复杂,由于监测站点设备安放位置的选择受到限制,易受到周围建筑物或其他干扰源等影响和制约,接收环境不易达到技术要求。技术环境差异大,监测站点设备分布在全国各地,在设备供电、技术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之监测站点一般为无人值守方式,给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2监测站点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常见的故障现象如下:
1. 外电电压不稳,频繁断电造成监测设备故障
外电电压不稳易导致监测设备硬件损坏,包括硬盘、电源等器件。电压过高尤其是瞬间产生的脉冲高压,不仅易使电源产生故障,而且易损坏CPU和内存。
2. 风扇故障
监测设备风扇故障,表现为开机一段时间后出现死机或重启动现象。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监测站点设备机房环境较差,灰尘多,加之设备24小时运转,使风扇发生故障停转,导致CPU散热不佳而引起监测主机死机或重启。
3. 硬盘故障
监测主机硬盘出现故障,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显示器出现“蓝屏”。主要由于监测设备24小时运转,频繁擦写硬盘,导致硬盘出现故障。
4.数据采集板卡松动
数据采集板卡松动,表现为操作系统能够正常启动,但板卡驱动程序丢失。主要是由于监测设备运输或拆卸过程中,板卡松动或接触不良,导致板卡出现故障。
5.接收天线故障
接收天线出现故障,主要表现为接收信号效果变差或中断,接收电平减小。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天线主向发生偏移使信噪比降低,影响正常接收;如果是个别频段出现接收效果变差,也可能是由于个别天线振子变形或损坏,导致故障。
6.接收环境变化
接收环境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信号接收效果变差,电视节目出现重影等。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接收天线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例如周边新建建筑物或接收主向出现遮挡等。
3监测站点设备维护方式
设备的维护方式具有维修策略的含义。现代设备管理强调对各类设备采用不同的维护方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维护方式如下。
3.1 预测性维护
预测性维护又称为视情维修,是以设备运行状态为依据的维修方式。在设备运转时,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或连续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通过统计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发生(或将要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木状态的发展趋势,预先制定出预测性维护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维修工作。其优点在于合理确定维修间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备件使用损耗、为备品备件用量提供数据依据。预测性维护是较科学的设备维护策略,是现代设备维护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受到诊断技术发展的限制,目前主要适用于重点设备以及利用率高的精、大、稀类设备,即值得投入诊断与监测费用的设备,以使设备故障后果影响最小和避免盲目安排检修。
3.2 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又称为定期维修,是以时间为依据的维修方式。它根据工作计划和经验,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停机检查、零部件更换等操作。这种维修方法也就是目前所普遍采用的计划维修或定期维修,如大、中、小修等。其特点是以预防为主。它主要适用于已掌握设备磨损规律且生产稳定、连续生产的流程式生产设备、动力设备、大量生产的流水线设备或自动线上的主要设备。
3.3 事后维护
事后维护(即坏了再修)策略是“有故障才维修”。它是以设备是否完好或是否能用为依据的维修方式,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修理,属于非计划性维修。采用事后维修,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一般适用范围有: (1) 故障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业务造成损失的设备; (2) 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 (3) 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其缺点是:随机性大,计划外维修比例高,设备备件的储存量不可避免地加大。另外,如果突然出现故障,往往会造成十分巨大的损失。
4监测站点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模式
针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分布广、无人值守、技术环境差异大等特点,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应以可靠性为中心,采取预测性维护、定期维护以及事后维护三种方式相结合的管理维护模式。
4.1 预测性维护
以监测设备实时技术状态为基础,将维护保养和检修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设备的特点、状况和各地技术环境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维护计划;按照设备使用年限和程度,确定维护级别和核查周期。例如,设备运转满三年以上定为一级维护,满两年定为二级维护,不满一年定为三级维护。一级优先级最高,为大修;二级次之,为中修;三级最低,为小修。维护计划的制定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潜在的不符合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隐患。
此外,维护计划还可作为备品备件采购的数据依据,避免盲目采购,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4.2 定期维护
按照维护计划,制定详细维护方案,按周期对监测设备进行一级、二级和三级维护。如采取日常检查和定期巡查等方式,达到延缓设备的磨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对监测站点设备进行日常清扫、检查、部件紧固等硬件维护;对监测主机进行系统升级、查杀病毒等软件维护;
对监测主机的重点指标进行测量并记录,就维护前后指标测量结果进行比对,检查所测数据一致性,并确保其在合理误差范围内。
4.3 故障及时抢修
制定故障处理预案。当出现突发性设备故障时,启动紧急预案。结合实时监控报警数据和历史故障处理经验,迅速判断故障点,及时进行维修。
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管理与维流程如图2所示。在站点始建阶段,首先要收集监测站点相关环境信息,包括机房密闭性、环境温湿度、供电情况等。由于该站点还包括室外接收天馈线设备,还应收集全年气候变化、降雨雪等基本信息。日常设备状态监控主要通过自动化手段采集监测设备关键零部件的状态指标,如主机的CPU使用率、硬盘空间、主机温度、音视频采集卡、指标测量卡、解调卡等,记录其变化趋势。根据上述信息,建立监测站点基本信息库。再结合设备型号、关键零部件趋势变化、历史故障频次和周期等信息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预测出站点设备未来运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护内容和计划(如针对近海的监测站点加强室外设备腐蚀性检查;针对气候恶劣的站点加强室外设备紧固检查;针对机房内部环境较差的站点加强设备除尘、检修等),在巡查维护设备的同时,继续收集相关基础信息,更新监测站点基本信息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模式。
5在日常管理和维护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1 供电系统
UPS供电系统是整个监测站点的关键设备之一。它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监测站点的供电中断。而UPS供电系统的核心是电池,它直接影响到整个UPS系统的可靠程度。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电池安装、环境温度、放电深度和定期保养等。
1.电池安装
电池应尽可能安装在清洁、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受到阳光、加热器或其他辐射热源的影响。电池应垂直放置,不可倾斜角度。每个电池之间端子的连接要牢固。
2.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电池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电池过充产生气体,内阻增大、充电电压降低;环境温度过低,则会使电池充电不足,都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25度左右。
3.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非常大。电池放电深度越深,其循环使用次数越少,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深度放电。一般电池都有低电压保护功能,但当UPS处于轻载放电或空载放电情况下,也会造成电池的深度放电。
4.定期保养
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进行定期检查,观察其外观是否异常、测量各电池的电压是否平均等。如果长期不停电,电池一直处于充电状态,会使电池的活性变差。因此即使不停电,也需要定期进行放电,以保持电池活性。放电操作建议每年2~4次,UPS带载最好在50%以上,时间大约在1/4~1/3的后备时间。
5.2 天馈线系统
由于接收天线安装在室外,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室外天馈线系统的维护工作是日常维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日常维护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固性
定期检查天线安装固定构件的紧固性能,包括天线桅杆拉线、紧固螺栓等部位。对所有螺栓均要求进行紧固,但要注意在对数周期振子上的膨胀螺栓加固时不要过度用力,否则易造成主杆发生变形。对竖杆拉线进行调整,保证竖杆拉线地锚必须与建筑物连接牢固,拉线受力均匀。
2.防锈蚀性
天线系统长年暴露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等均易损坏其防护涂层,引起腐蚀或锈蚀,因此要对天线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对于锈蚀的构件,以锈蚀面积大小来决定是否修补或更换。当锈蚀面积较小且锈蚀点较少时,采用除锈、喷锌(或刷漆)的方法予以修补;当锈蚀面积较大或锈蚀点较多时,应予以更换。更换锈蚀的螺栓时须涂上黄油,以保护天线金属构件不致受损和锈死,也便于日后天线的调整维护。
3.密封性
日常维护中,须对天线系统中所有连接处进行密封性检查,须对密封处涂抹硅橡胶,再用PVC胶带缠绕密封。
4.防雷接地检查
接收天线应安装在避雷针的保护区内,一般避雷针保护角为30~45度之间。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避雷针保护角设计为45度,因此在安装对数周期天线时,不要安装得过高,一定要使其处于避雷保护半径内。此外,还要定期检查主杆接地扁钢与楼房的防雷接地线焊接是否牢靠,地线电阻是否小于4Ω。
5.关注接收天线、接收环境发生变化
天馈线系统作为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的第一个环节,其工作状态的好坏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监测站点的监测结果。由于接收天线安装在室外,所以监控其工作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变化较为困难。因此,除现场维护时要做好室外天线和周边环境的检查工作外,还应观察日常监测数据结果的变化,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例如:节目收听收看效果变化、频谱数据变化、指标数据劣化等。这就需要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做好监测数据的积累,通过与历史监测数据比对、分析,及时发现监测设备状态变化或接收环境的变化,对监测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6结束语
随着监测业务需求不断增加,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功能将越来越多,复杂程度越来越大,监测站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要。积极探索监测站点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提高管理和维护工作水平,是我们有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无线广播电视监测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无线广播电视监测设备构成和维护特点以及设备常见故障分析, 最后提出设备管理维护方式及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站点设备,管理与维护
参考文献
[1]陈德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与无线电管理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无线电管理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电视宣传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主要由多个部分构成,其中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监测台等几个部分,是广播电视节目顺利传输的关键。因此,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和无线电管理工作,对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现状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主要以无线传输为依据,为了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分布等特点,构建合理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使其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传播覆盖网逐渐增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要通过三种技术手段,实现对节目的传输覆盖,分别是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这三种。首先对于有线电视来说,戒指2014年2月,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已经达到2.29亿,其中,有线数字电视达到1.71亿户。这主要由于有线数字电视具有较丰富的节目内容,同时还具有较高清的频道,支持点播和交互电视节目等优势,得到广大用户的广泛应用。然而,近几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比如,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逐渐涌现出来,并迅速得到扩张,使得2013年有线用户增幅仅达到6.44%。其次对于直播卫星来说,由于新政策“户户通”的颁布实施,截止2014年6月,我国“户户通”直播卫星达到1484万户,而农村直播卫星达到3784万户。通过直播卫星可以方便用户收看50多套电视节目,其中包括CCTV标清电视频道等。人们所熟知的“中星9号”,便是全球最大的卫星直播系统。最后对于地面数字电视来说,它直接弥补了有线电视中的不足,截止目前,我国完成了337个城市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建设工作,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高清和标清数字电视服务。但这种地面数字电视节目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使得节目数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地面数字电视节目以本地标清电视节目居多。
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技术主要是为了确保覆盖网免受其他信号的干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质量,确保广播电视的正常服务。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地形分析技术、绕射技术和电波预测技术这三种。具体分析如下。
(一)地形分析技术
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技术,地形分析是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稳健传输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的合理性。因此,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运行过程中,要科学合理规划覆盖网,增强广播电视运行的精确性。比如,通过采用526技术模型,有效提高电波传输的质量,并有效结合实际地形数据,完成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分析,最终实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数字化管理,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和效率。
(二)绕射技术
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技术,绕射技术也是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稳健传输重要内容。当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其电波很容易受到空间力度的影响,一旦遇到障碍物,将会促使电波传输轨迹出现偏移等情况。另外,广播电视电波很容易受到绕射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利用绕射技术,分析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中电波损耗,为覆盖网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
(三)电波预测技术
通常情况下,电波预测技术能够有效掌握电波发射的方向,常见的有1546模型,它能够在自身能够预测范围内,利用电波反射特性,最终得到电波传递路径。在利用该模型的过程中,应有效结合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管理的其他技术,进而提高电波预测的精度和电波预测的效率。
总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管理技术的应用,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确保广播电视节目高效率和高质量播出,还能够避免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受到地理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制约,确保广播电视的稳健运行。
三、加强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频率执照管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频率执照是各类广播电视发射台所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频率专用凭证,分为甲、乙、丙三大来,其中前两种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进行核发,而后一种则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委托各省级广播影视剧进行核发。因此,应加强频率执照的管理工作,如果标称功率达到100W(含)以上任何功率等级的调频同步发射机,应发放甲类频率执照。如果标称功率不足100W(不含)那么则发放丙类频率执照。另外,严格遵循频率执照所实行的年检制度,按照每年第四季度进行严格年检。尤其是针对年检不合格者,频率执照不予以办理,且原执照作废。所以,应对所频率执照进行严格审核,对于非法涉台的广播电视应做出严格处理,确保广播电视行业的稳健发展。
(二)加强无线电监测和监督管理
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监测和管理是其中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能否顺利播出。因此,加强无线电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改善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和传输效率,还能够对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效果进行核查,进而为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合理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加强无线电监测和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维护广播电视在空中无线电波秩序,有效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为广播电视的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所以,在加强无线电监测和监督管理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之处:第一,要核查并監测广播电视频段无线电波秩序是否稳定;第二,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和播出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应严格实施监测措施,以确保其播出效果;第三,要严格按照国家无线电监测的工作进行监测;第四,对于侵占或者干扰广播电视信号的行为应及时做出严格处理。
(三)不断完善广播电视监测网建设工作,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
在做好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台站数据库系统,强化广播电视监测网建设工作,从而实现现代化管理,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无线电频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确保广播电视稳健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广播电视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管理工作,提高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增强从事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维护技能,才能有效确保广播电视的稳健运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前超,关键.刍议广播电视覆盖网管理技术[J].电子制作,2013,(20):62.
[2]何瑾.加强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保证事业健康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1,(11):28-30.
[3]姜文波,冯景锋,曹志.中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J].电视技术,2014,(17):18-21.
无线监测广播电视论文 篇4
GSM短信系统在广播电视无线监测技术中主要工作流程为,依靠于接收天线发送回来的固定频率下的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场强模块测试后与系统所设置的门限值相对比,若数据高于系统设置的门限值即为正常,在此情况下系统将会对固定频率进行信号的测试;若出现数据低于系统所设门限值的情况,控制系统将会以短信传送的方式将发射机故障以及监测情况,反映到技术人员接收系统和相关控制中心服务器上,以提出故障警告。技术检测人员接收到警告短信后在第一时间回到故障现场进行检修,从而缩短因故障所导致的电视停播时间。另一方面,控制中心接收到警报短信后,及时将故障时间、故障原因等情况反馈至此区域负责人员,并在情况核实之后依据相关情况完成故障的上报和登记工作。
在整个检测工作流程中,GSM短信服务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GSM短息服务系统将所接收的发生故障时间、地点以及具体故障情况,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监测技术人员手机和控制中心短信池,控制中心则对相关短信进行处理之后发送至检测室显示屏幕上,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可以明确掌握故障的,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处理。由此可见,监测控制中心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于GSM短息服务系统,通过接收到的短信清晰掌握不同区域的故障问题和详细时间,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从而保障了整片区域的广播电视播放顺畅,满足了不同用户的收看要求,及时缓解或者改善了电视停播故障问题,因此,GSM短信服务系统在广播电视无线监测技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在广播电视无线检测技术中应用GSM短信的优势
(1)由于短信发送费用低廉且接收短信不需要收取费用,因此GSM短信服务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系统运行所需成本费用,同时该系统的组网较为简单,所需建设周期较短,故具有投资小回报大等特点。另外,GSM短信在不同区域也能够实现短消息互联,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方便和实惠,在电话资源和线路节省方面较之传统的拨号有线系统更胜一筹,完善地解决了部分地区因各种因素无法实现发射机数据连接的问题。GSM短信服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设置天线,因而节省了一系列不必要的手续费用,该特点比一般无线网络更为经济。在广播电视无线监测技术中有效应用GSM短信系统,能够简化建设步骤降低投资成本,及时解决故障缓解播出风险。
(2)由于GSM短信服务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应用资费少
可以跨区域发送、接收短信等特点,因而打破了传统数据接收系统对于发射数据地点的局限性,就目前来说,该系统信号覆盖的优越性是没有任何系统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同时,该系统运营机构通过在一些偏远地区设置信号站等措施,全面解决了某些地区因为用户稀少或者地域限制而导致的信号较弱问题。
(3)通常情况下
发射机工作运行中所传输的数据大致在几个字节之间所需容量不大,然而GSM短消息服务系统能够支持发送140字节,因而为发射机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GSM短息服务系统校验方式较多标准较为规范,因此有效降低了误码概率保证了系统数据传输中的准确度。
3结语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篇5
1.1 广播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商业广播先后在美、苏、英、德、法、中等国开播,在此后的近百年时间,广播作为重要的传媒工具,受到各国的重视。广播无后经历了中波调幅、短波调幅、调频、调频立体声几个阶段,表1罗列了部分国家的广播发展情况。
表1 世界主要国家的广播发展情况
中波短波调频调频立体声美国19421941/苏联1922192919461960英国192319381955/法国1923193619501954德国1923192919491958中国1923193419741979日本1925193519571969
1.2 调幅广播的优势
尽管调幅广播的带宽只有9kHz或10kHz,音质无法与调频立体声相比,但是由于调幅广播发展时间最久,全球标准统一,在任何地方购买的收音机在全球各地都能使用,接收工具简单,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室内、外的便携接收与车、船中的移动接收。因此至今它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广播媒体。
短波国际广播则由于在国际交往中的极端重要性与最适合对象为财力处于中下层的听众,所以各国仍继续大量投资支持短波业务。
今天,世界上有160多家国际广播电台在进行着无形的“星球大战”。美国之音(VOA)的一项研究甚至认为:未来40年没有其它媒体能以相同的优点替代。据统计,全世界现在已有3333座短波发射台,12590府中波发射台,25亿台调幅收音机,其中7亿台可收短波广播。
1.3 DRM的产生
由于调制广播的竞争,音、视频数字化的发展,传媒手段的多样化和九十年代开始的全球数字化浪潮,使许多广播机构认识到,调幅广播必须数字化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环境,纷纷开始了数字调幅广播的试验。
(本网网收集整理)
德国电信(DT)从1994年11月开始进行数字中被广播的试验。法国汤姆喀斯特(Thomcast)公司则从1995年起斥巨资进行数字调幅广播系统的开发,并从6月起演示了它的天波(SKYWANE)系统,到4月,研制中的数字调幅广播系统已至少有6个。
1994年,电联曾要求各成员国提出数字系统的建议,并建议建立一个世界性的集团以评估不同的方案,最终提出单一的建议由电联推荐各国使用,由此诞生了DRM。DRM的全称是Digital Radio Mondiale,其中Mondiale为法文,即“世界数字广播”集团(Consortium)。DRM于193月在中国广州宣告成立。到2月,DRM已有来自27个国家的正式会员(Full members)47个,和非正式会员(Associate members)25个。
1.4 国内外数字调幅广播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均研制了DRM接收设备,这些接收设备更接近于专业接收设备,主要采用计算机插板方式,绝大多数的解调、解码工作均由基于DSP和计算机CPU的软件完成,它们具有便于软件更新,可以方便适应不同标准和新业务,便于在线测试,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分析工具等优点。同时具有体积大(一般需计算机,也有较小的),功耗大(普通干电池无法满足工作),不兼容原有设备等缺点。客观地讲,这些设备只能算作实验性质的设备,不具备投放市场的能力。
我国在数字广播领域与国际完全同步(DRM集团在我国成立足以说明),国内已经有了类似的产品,水平与国外产品没有明显珠差距。
图2
1.5 DRM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DRM系统已基本成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但是,一项新技术能否在全球推广,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与可行性虽是前提,却远非决定因素,市场条件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十分关键。历史上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DRM也把实施问题看作为严重挑战,还把影响国家或地区一级启动新技术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技术变更的步伐;②进口或出口控制;③市场成熟性;④财富或个人可支配的收入(PDI);⑤法规;⑥消费者是否是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
为使DRM取得成功,需要处理好三个关键性因素,即广播机构/网络运行者、接收机制造商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可以列出以下的实话依赖关系表(见表2)。
表2 实施依赖关系表
参与者依赖性关键推动者广播机构/网络运行者接收机可用性听众市场频谱可用性
法规协议
发射机可用性接收机制制造商内容可用性听众市场低知识产权费用
市场规模
广播机构签约承担义务
芯片组可用性听众接收机可用性内容可用性信息的需要
接收机的费用
明确的独特销售点
1.6 DRAM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我国是AM广播的大国,新世纪开始实话的西部创新工程还将进一步扩大AM广播的规模,提高广播覆盖率与改变边远地区空中秩序。
年的广州会议已注意到了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容易由调频(FM)广播覆盖(注:中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大致相当,比美国本土大200万平方公里,中国最小的浙江省相当于比、荷、丹三国的总和,新疆则相当于三个欧洲大国德、法、西的总和),因而数字调幅广播具有很大的市场。由于许多重要的国际广播机构一直积极参与DRM的活动,今后这些机构很可能较早地开始数字化的短波国际广播,从而使他们的国际广播效果大大改善与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篇6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无线广播电视的使用范围,尽可能地增加无线广播电视的用户数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结合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要求,综合的考虑数字时代的各方面情况,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途径,建立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及时地对无线发射技术进行更新,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无线发射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和管理方法,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无线发射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加适合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要求。另外,为了确保无线发射系统当中的相关设备和仪器能够正常的使用,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的对设备和仪器进行专业的维护,并及时的更换无线发射系统当中存在故障和问题的部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无线发射系统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同时还能为无线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全面地提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水平
在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无线发射技术水平,还是全面地加强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相关管理,都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掌握全新的无线发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且在设备和仪器发生问题的情况之下,采取相应的维修手段排除问题和故障。因此,广播电视就必须要全面的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在招聘阶段选择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以及与无线广播电视发展有关的专业人才,适当地提高招聘人才的门槛。除此之外,在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必须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着力于全面的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骨干培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增加聘请一些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能够显著地提升无线广播电视整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3有效使用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方法
为了确保无线广播电视当中的无线发射设备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对无线广播发射技术当中涉及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还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无线发射系统进行更新。在实际的维护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的对发射机进行全面的检测,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测量发射机当中的各种元器件的规格和距离,使之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还要定期的`清除发射机当中堆积的灰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灰尘对元器件的腐蚀,减少灰尘对散热器的散热功能的影响。还要有效地控制发射机的机房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延长发射机当中的元器件的使用年限。
3结论
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不仅增强了互联网络对广播电视的各方面冲击,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广播电视就必须要能够正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挑战,然后不断提升无线发射技术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充分地考虑无线发射技术的特点和水平,同时也要结合用户的各方面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情况,有目的的对无线发射技术功能进行一系列的拓展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当中的无线发射技术的全面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淑云.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J].电子测试,(7):116-117.
[2]党伟荣.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10):30-31.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篇7
1 室外天馈线系统拆装工程
1.1 安全技术交底
天馈线系统拆装工程是高空作业工程, 施工危险性较大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专项交底。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经理的主持下,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 由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就本次天馈线拆装安全要求、技术要求进行现场书面交底, 要形成记录, 参加的人员均签字, 并归入安全技术资料档案。
1.2 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
天馈线系统拆装工程要划定安全禁区, 即施工区和施工禁区, 设置警戒线警示牌。以塔高的1/2为半径划定施工区, 以塔高1/3为半径的划定施工禁区。非本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安全禁区内, 施工过程中禁止与本工程项目无关人员进人施工禁区, 有关人员进入禁区必须戴安全帽, 地面安全技术人员严格把守并现场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安全。
施工用卷扬机和埋设的固定地锚与收放馈管盘 (车) 要设置在施工区以内安全位置, 并在这高危险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切不可设置在安全禁区以外、施工禁区以内, 以免给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并在天馈升降任务完成后立即拆除这些设置。
1.3 发射天线的组装与测试
1) 将天线和馈线包装箱运至施工区指定的组装地点, 现场检查包装箱外观是否完好;拆开天线包装箱, 将天线单元、子馈线、功率配分器及配件等按序号排列摆放, 对照装箱清单检查品种、外观和数量;拆馈管包装箱检查外观、型号和数量;收集天线和馈管等安装说明书、出厂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等, 并就其品种、型号、数量和外观、技术资料等进行入场造册登记, 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3家现场负责人签字归入质量形成资料档案。
2) 按天线安装说明进行组装时, 应注意天线单元序号、标识等标示, 其决定着组装天线单元的面向、朝向、层数, 即装在哪个方向、哪是向上方向、哪面哪层。搬动天线要轻拿轻放不能受力, 禁止天线正面受力着地, 一般两个天线单元安装在一付支架上形成一个天线组, 组装要稳定、牢固、可靠。
3) 天线单元连接子馈线时, 因不同位置天线单元的子馈线设计长度不一样, 要注意天线单元与子馈线序号相对应。连接子馈线前, 先在天线单元接头上用手薄薄涂抹一圈密封硅橡胶, 然后连接相应子馈线将其接头螺丝拧紧, 再涂抹一圈密封硅橡胶, 待其完全凝固后紧密缠绕防水胶带, 再紧密缠绕电气绝缘胶带, 两胶带缠绕必须均由下而上缠绕, 使接头防水可靠。
4) 在天线单元连接子馈线另一接头的绑扎保护前, 使用天馈线测试仪就所用频带对各个天线单元进行VSWR测试, 一般VSWR≤1.05;就所用频带对功率分配器、馈管也进行VSWR测试, 一般功率分配器VSWR≤1.02, 馈管VSWR≤1.03;将记录结果3家签字归案。
1.4 拆卸塔上天线与馈管
1) 在具备登塔条件的情况下, 检查通讯设备、安装工具安全完好, 吊装用牵引绳没有磨损、断股等不安全因素, 卷扬机等无故障隐患, 安全措施必须齐备。
2) 登塔操作人员2~3人为宜, 其中1人为组长, 由组长负责塔上的天馈拆装工作。登塔前, 由安全技术负责人再次讲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序、工艺要求和安全施工注意事项。由组长组织操作人员依序登塔, 并携带吊装用具和牵引绳等。选择最佳牵引绳路由, 以免吊装时牵引绳损坏已有管线器具。
3) 天馈拆卸时, 严格执行此次高空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塔下安全技术人员要严格管护安全禁区, 塔上操作人员要按照安全技术交底, 严格遵守高空施工操作规程和拆卸工序, 依次拆卸功率分配器、天线单元及支架、馈管及卡具、抱箍和等牢固螺钉和绑扎物。
1.5 吊装天馈线与测试
1) 起吊安装天线。由于塔上空间有限, 高空作业危险性大, 天线的吊装要分天线组起吊, 吊一组装一组, 先低后高, 逆时针一面一面的按设计要求安装。吊装时注意每面天线组的排序, 安装时注意:天线组向上的标示或呼吸口向下, 每面天线组之间的距离、平整度和下倾角, 以保证天线波束赋形。
2) 起吊安装功率分配器。起吊前要将功率分配器作好保护, 分配头和主馈头要重点防护, 应加装受力支撑架, 起吊时要支撑架受力, 严防碰撞变形。安装固定时, 要功率分配器高于下垂的子馈线下接头40~50cm, 抱箍与其之间要加橡胶垫受力不易过大。天线单元子馈线要依次顺序连接到功率分配器上, 密封防水工艺同前所述, 再对各子馈线顺势向下绑扎防风摆动并形成防水弯, 以防功分器分配头进水。
3) 起吊安装馈管。起吊前要对馈管法兰接头作防碰撞、防杂物误入保护, 固定起吊牵引绳主受力点要管法兰接头50cm以后, 再每50~80cm要多固定若干个辅助受力点, 每个受力点要绑定牢固, 有足够大的阻力不打滑, 保证法兰接头不能受力并顺着牵引绳绑护。使用放馈管盘 (车) 缓慢平稳, 馈管起吊时一定要慢, 注意观察起吊馈管路由有无防碍、牵引绳的绑扎有无松动、法兰接头的保护有无脱落等。馈管到位时, 首先在合适位置固定馈管, 查法兰接头是否松动、防水圈是否在其位, 对准接口对准芯线对准螺丝孔, 将法兰盘压平螺丝拧紧, 作好密封防水工艺。牢固固定馈管后, 逐一拆除牵引绳受力点绑扎时, 注意观察馈管有无下降迹象, 如有需要继续加固, 然后至上而下每隔2~3m采用不锈钢夹固定或扎线作牢固绑扎。
4) 天馈线系统测试。就所用频带对天馈线系统进行VSWR测试, 一般VSWR≤1.06, 将记录结果与天馈线安装隐蔽工程照片一并签字归案。测试完成后, 组织塔上操作人员下塔, 结束塔上天馈线系统拆装工作。
1.6 馈管进入机房室外装配
1) 按照馈管室外施工图设计走向、加固方式、连接顺序的要求, 将馈管由馈管窗进入机房。馈管冗余部分要整齐盘绕, 弯曲半径应大于或等于馈管外径的20倍。
2) 馈管进入机房前应制作防水弯, 牢靠的固定在支撑架上, 防止雨水进入机房。馈管拐弯应圆滑均匀, 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 防水弯曲最低处应于馈管窗下沿;或馈管进入机房后, 使用密封硅橡胶和素水泥少许拌匀在馈管窗外围绕馈管制作防水台。
3) 馈管在馈管窗外部分的外保护层上制作接地连接, 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并做好防腐处理。
4) 馈管窗内馈管穿过的四周缝隙应用防水材料等封堵。
2 室内天馈线系统工程安装工程
2.1 室内馈管和铜硬馈管的安装
将馈管固定在与室内馈管窗下沿平行的支撑架上, 其法兰盘接头 (转换头) 通过铜硬馈管连接到多工器的输出口, 每2m固定, 注意铜硬馈管要横平竖直。
2.2 多工器的安装
多工器也称为多频道 (频率) 合成器, 按施工图设计要求安放平稳, 一般出厂时已经调试好了, 不需要调整其它, 只要注意按输入口的频道 (频率) 标示安装相应的硬馈管就好。
2.3 天线同轴开关的安装
天线同轴开关用于主备发射机与天线、假负载之间的系统切换, 是电视、调频天馈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件。安装位于发射机顶部带通滤波器输出口之后, 分为接触型 (传统型) 和非接触型, 不管哪种类型, 安装前要首先测清各接口通断方向, 安装时各接口连接的铜硬馈管要横平竖直, 天线同轴开关底部要垫实, 并用50mm×0.3mm紫铜带与高频接地母线连接。
2.4 假负载的安装
假负载是发射机的重要附属设备, 是接在天线同轴开关假负载接口上的全匹配负载, 其作用是在发射机调试或日常维护性检查时, 都要将发射机接到假负载上, 这样就可避免因天馈线系统性能不良可能给发射机带来的影响, 同时使用假负载还可以避免向空间辐射电波时而影响正在发射的节目信号。安装时, 搞清假负载使用的输入阻抗、频带宽度、功率容量、温度范围、冷却方式和驻波比等, 最好现场测试VSWR, 一般要求VSWR≤1.02;按施工图设计要求安放平稳, 连接好冷却方式和各接口, 铜硬馈管安装要求同上。
2.5 收集室内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资料
收集铜硬馈管、铜芯拐角、铜套喉箍、多工器、天线同轴开关、假负载的安装说明书、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并造册登记3家签字归入质量形成资料档案。
3 现场质量评定
3.1 安装质量检测
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 一般有3种检测方法。
1) 天馈线系统安装完成后, 将天线同轴开关切换至发射天线处, 拆开天线同轴开关发射信号入口, 连接好天馈线测试仪就所用频带进行天馈线系统驻波比测试, 安装要求VSWR≤1.15。
2) 天馈线系统安装完成后, 在发射机具备开机的下条件开机, 观察发射机显示屏, 驻波比读数是否符合要求, 如没有驻波比读数可以使用VSWR= (发射功率1/2+反射功率1/2) / (发射功率1/2-反射功率1/2) 分式计算。
3) 天馈线系统安装完成后, 使用通过式功率表测试发射功率和反功率, 同上计算出驻波比的数值。
3.2 安全技术资料
检查收集入场登记册;设备与器材的说明书、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等;施工工艺、隐蔽工程、变更的记录、照片等;各种测试结果;试运行期满后测试结果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法。
参考文献
[1]丁士昭, 商丽萍.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2011, 4.
[2]裴建杰.调频发射天线及馈线系统的更新[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0 (11) :145-147.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78-01
1 广播电视有线技术的优势
1.1 抗干扰性强,网络覆盖面积大
当今社会被定义为科技化社会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无论是在通讯行业还是广播电视行业,都从陈旧的技术中脱离开来。通讯技术已不再满足于通话功能,而是被3G、4G网络技术所覆盖。同样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技术也不再使用原有的共用天线系统,只依靠同轴电缆来传输信号,而是采用光纤电缆技术进行双向电视信号传输。使电视网络的覆盖面积更大,不再局限于电视信号强弱区域的限制,同时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具有多功能服务系统,部分地区受电波干扰较强,图象质量较差,带有雪花点和杂音。双向信息传输系统能够使就算是位于电视信号极弱地区的用户也能观看很清晰的电视节目。
1.2 综合利用性强,可供选择频道更多
在生活中“数字化”这三个字我们并不陌生,同样的,数字化技术也被广泛的综合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它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电视图象的清晰度大幅提高,观看电视节目时高清晰的图象永远是用户的首选。其次是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增加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频道,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几个卫星频道可以观看,这也就满足了用户广播电视技术的需求,使广播电视业的科学发展更加坚实有序。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的优势
2.1 减小了广播电视从业者的工作量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拥有的是更加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这也就促使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大大丰富,同时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也多达近百个。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开始向用户提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播放,这种循环方式虽然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增加了更大的工作负担。如果还是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广播电视台那么在节目的安排与播放的操作上可能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此时,先进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以其高效率、全智能化的优秀品质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广播电视中。工作人员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控制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这就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广播电视台的工作效率,确保了节目能够循环、科学、合理的播出。
2.2 保证了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服务型社会对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当今社会人们在选择时更重要的对服务质量的选择,如何能在任何时刻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流畅的播出,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线发射的具体任务是实现高频电磁波的点至面的覆盖,使用无线发射监控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自动化播出,其操作的简易性、稳定性、安全性也使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中所出现的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从而使节目能够安全优质的播出。
3 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无线发射监控系统
未来科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字化社会,如何能够保证在进人数字化社会时达到先进的技术转型,这也就要求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完善。做到完善整个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我们必须分别完善对无线设备的控制、循环细致的设备检测以及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这三个方面。这有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做到通过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操作,最终达成全智能化的无线监控目的。从而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向数字化社会的技术转型。
3.2 感知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一些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无法查找到可用的无线电频谱这就给数据传输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此时一种新生的感知无线电技术走进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视线中。它可以通过感知无线电技术快速查找并且连接到闲置的无线电频谱,大大的改善了无线电频谱资源匮乏的情况,解决了突发情况中无法连接有效频率这一问题,它的灵活性和操作之能化使无线发射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同时感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十分灵活便捷的新型技术被使用其中也给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3.3 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在更早时期的军事作战,雷达声纳技术中已经产生了空是无限电发射技术,在当时它更多的被用于电波过滤和空间定位功能。随着新一代移动3G,4G通信网络的发展,空时无线电技术被更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在互联网网络范围之中。而其所倡导的空间资源理念,则引起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兴趣,工作人员发现,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完全可以在广播电视领域范围内得以实施,它可以完全自动化的处理无线电信号的信息资源。空时无线电技术为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引入了更加宝贵的资源
空间资源,合理的开发空时无线电技术,科学有效的利用空间资源无疑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上的一大创新,也大大提升了无线发射技术的科技竞争力。
3.4 开发人才,保障技术
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发射技术所使用的设备都是高科技含量最高的系统装备,如何使重要的无线设备能够最高效、最高质量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机器操作和维护。因此,广播电视部门必须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挑选,同时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水平培训,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工作人员保持高技术与高水平的从业素质。在数字化电视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与科技支持。
4 总结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 篇9
关键词:无线定位;数字电视;信号;方案 1 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无线定位概述 1.1 无线电定位的概念 同时接收多个已知空间坐标和时间基准的无线电发射源的辐射信号,可以确定接收端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即经度、纬度和高程(海拔高度)。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工艺的进步,基于电缆或卫星传输的数字电视(dtv)系统已在全球范围广为使用。dtv地面广播系统也已开始大规模建设,在全球不同区域逐渐形成以各自广播标准为基础的数字电视和数字声音广播网。与gps相比,dtv定位有以下优点:定位误差小,可达1m量级;市区定位概率高,还可满足室内定位要求;定位实时性好;信号处理要求低,处理设备少,功耗低;可利用现有的dtv基础设施,无需改变就可用作定位。1.2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与标准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与数字卫星广播相比较,有容易普及、接收价格低廉的特点;与数字有线电视广播比较,则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 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 网络 中断影响,因此在传输状况、应用需求等方面,地面传输方式更加复杂,全球各地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方案的选择上争议也最大。
世界各国对于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进行了长期研究。基本形成了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t和日本的isdb-t三大标准。我国模拟电视采用的是欧洲的pal制式,因此要向数字电视过渡基于 dvb-t标准开发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是切实可行的。基于dtv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无线定位系统方案的实现
2.1 系统结构设计
整个系统的组建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发射和接收。发射部分建在 dtv 地面广播信号发射台。对于按 dvb-t 标准发射的电视信号来说,首先要为不同发射台分配不同的系统标识码(id),再将发射台的空间坐标、发射时间和标识码等信息进行信道编码,最后通过 dtv 数字广播系统实现信号发射。而对于按 dmb-t 标准发射的信号来说,由于在发射信号中已经加入帧号、基站识别码、起始发射时间,只要将发射台的坐标预先存储在接收机的处理器中即可。
基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定位系统特征在于通过接收多个空间坐标已知的数字地面发射台的信号,确定接收者的空间坐标。2.2 系统工作流程
本文定位方法是建立在无线电信号广播发射系统上的,系统的工作步骤如下:
(1)接收信号:由天线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经射频放大后下变频为中频信号;(2)通过模拟/数字(a/d)变换完成中频信号的数字化;
(3)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完成信号的同步跟踪、解调和解码任务,建立信号载波和码同步跟踪回路;
(4)将数字电视系统广播数据帧的时间间隔作为系统观测的基本时间单位,排定以数据帧间隔或其倍数作为观测间隔,确定观测时间序列;
(5)已预先排定的观测序列时间定时从同步跟踪环路提取出一个数字电视发射源的原始伪距观测值,以及通过解调和解码后的数据得到该发射源标识和空间坐标信息;
(6)重复步骤(5)观测跟踪所有在有效测量范围内的数字电视发射台;将所有得到的信息送入伪距解算方程,即从接收跟踪环路提取得到各发射源的伪距值和发射源空间坐标值,计算 出最终接收天线的空间位置坐标,并换算为接收系统的定位信息: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这些信息为基本导航定位信息;
(7)测量随后各数字电视广播数据帧接收时刻,得到属于该观测时间点所有有效同步帧头的伪距信息;(8)以步骤(6)得到的基本导航定位信息,依次代入步骤(7)中的伪距信息和接收时间信息,完成基于顺序双滤波器平滑算法的计算,最终输出系统最优定位信息。
2.3 软件接收机的流程实现
对于 dvb-t标准来说,同步部分利用时域保护间隔和频域导频信号,估计并跟踪时域 fft 窗口位置,同时估计由于收发端上下变频引起的频偏;采样时钟同步估计得到收发晶振不能完全匹配带来的采样时钟误差,经数字锁相环使收发采样时钟同步。
【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无线电广播电视07-10
无线广播电视05-30
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08-06
广播电视经营管理12-30
广播电视产业化管理10-28
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12-01
(1992)250号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有线电视台、站电视节目管理的暂行规定07-08
无线电广播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