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广播电视

2024-07-10

无线电广播电视(共12篇)

无线电广播电视 篇1

前言

在无线电波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通过其对于各个行业之间的结合和应用, 使我国逐渐步入了无线时代。而通过对于无线电发射技术和我国日益强大发展的广播电视产业的结合, 可以充分发挥出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 共同引导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文章主要通过对于二者概念的分别介绍, 进一步详细说明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对策, 为我国的新媒体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概念

广播电视主要是指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电波, 从而实现对于广阔范围内地区的音频、视频传送的主要传播媒介, 是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的重要产物之一。通过对于广播电视与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相关结合, 将有效的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使我国居民接收到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实时性等特点, 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于二者的有效结合, 可以充分加速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我国的居民带来更多的便利, 即使是在偏远地区, 也可以通过无线电技术的传输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 给我国的居民带来更多的信息, 使我国的知识信息可以全面发展[1]。与此同时, 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将会带动我国居民的整体素质水平, 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满足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 是未来新媒体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2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特点

2.1智能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技术的发展多数都具备人工智能性的特点。而在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中, 其对于信息传递和整理的自动化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其智能性的特点。这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和接收的速度, 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对于人力资源的使用和浪费, 极大程度地节约了广播电视企业的建设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2.2广泛性

通过对于无线电波技术的使用, 可以实现传递范围的广阔性得到提高。在传统有线发射技术的引导中, 我国许多偏远的地区无法接收到正常的信息知识传播, 再加上交通等外界因素的不发达, 使得我国的偏远地区逐渐与社会脱轨, 许多知识和信息都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而通过对于无线电波技术的应用, 大大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更加广泛, 对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提保障[2]。

2.3实用性

互联网络的发展在带动了我国综合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对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逐渐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而人们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关注度却越来越低。伴随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进我国人民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关注也逐渐增多, 使用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许多信息和知识的接受通过广播电视途径就可以实现, 这也充分地体现出了其实用性的特点。

2.4经济性

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 也为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经济性特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需要通过有线电缆等资源实现对于信息的传输和接受, 极大程度地增加了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成本, 同时也阻碍了其健康的发展。而目前通过对于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应用, 减少了许多资源的使用和浪费, 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成本。与此同时, 对于用户来说, 所需要缴纳的费用也相对降低, 大幅度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量。这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产业经济发展, 对我国的综合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5高效性

无线技术的发展, 为我国的许多企业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利用对于无线电磁波的使用, 可以使信息等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 减少了传统传输模式下的等待时间[3]。通过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实施, 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应用对于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速度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 利用高科技手段的自动化信息数据识别和整理分析, 也将有效提高广播电视产业的工作效率, 使其得到高效性的发展。

3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

首先, 广播电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和的监督体制, 实现对于无线电发射技术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技术的应用。目前, 我国的许多广播电视企业都引进了无线电发射技术, 然而真正进行正确合理应用的企业却相对较少, 其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缺乏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忽视。企业内部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 实现对于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合理化应用, 进一步提高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健康成长。

3.2完善光缆的建设工作

其次, 对于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最重要的就是相关光缆的建设工作。一方面, 由于我国的无线电波光缆大多数建立在高山上, 所以, 防雷问题就成为了光缆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保护问题, 在建立光缆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相关避雷保护措施的建立,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雷、防水, 这可以有效提高建立光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另一方面, 就是对于光缆的安全性能确认和传播速度确认, 在光缆建立之后, 一定要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确认, 保证光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避免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3国家政策的支持

最后, 就是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建立和相关部门的有效支持[4]。在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由于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 国家的许多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同时, 地方政府对于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 使得广播电视企业对于无线电发射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 我国必须完善相关国家政策对于新技术的支持, 加强地方政府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大力支持, 促进其经济的蓬勃发展。

4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许多企事业都面临着现代化的改革问题, 而通过对于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的应用, 将促进未来我国的综合发展更具现代化、科学化。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中, 通过其与无线电发射技术的结合, 将实现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 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新媒体时代的建设。文章先对广播电视无线电发射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 其次对其主要的发展特点, 和未来的发展对策进行了主要的分析和研究, 以此来实现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现代化改革, 满足我国人们的基本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雷雷, 李熠星, 何剑辉.广播电视频谱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索[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 11 (5) :21-27.

[2]赵丽萍.广播电视监测台 (站) 电磁环境保护工作方法初探[J].广播电视信息, 2015, 3 (1) :40-42.

[3]赵宇.高功率微波发射技术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9 (16) :67.

[4]杜学舟.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数字化未来与传播范围的扩大[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 2 (15) :34-35.

无线电广播电视 篇2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快捷和清晰的信息,更好地推动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广播电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实现跨越式突破,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对象,所以如何实现广播电视有线到无线的转变,已经成为从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发展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数字广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篇3

【关键词】 数字广播 软件无线电技术

一、数字广播的概念和特点

正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电视节目就是从电视台通过数字信号的形式进行制作、传输、 播放等步骤,这样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数字广播 .数字广播又分为三种,分为地面数字广播、卫星数字广播、网络数字广播。

(一)数字音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表征着数字信息在我国的开始得到应用和发展,它采用了数字编码、数字调制等技术实现对广播的数字化,而且产生的效果要比模拟信号强上数百倍,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正是由于这种质量的提升才使得数字信号的应用更加的被大众所接受,而且需求比较大,所以使得其不仅仅提供音频服务,同时向其他的媒体产业提供服务,这种广播也渐渐的成为世界上发展的潮流。

(二)数字电视广播。数字电视广播是在数字音频广播出现后产生的新型广播技术,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字化电视广播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电视节目的录制,发射和接收,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数字电视,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比如说抗干扰能力强、频率资源利用率高等,数字电视的发展是在原有的模拟信号电视的基础上改进的,数字信号电视的发展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这个国家数字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标志着这个国家数字技术水平,所以说要重视数字电视的发展,同时也要最大程度上的汲取新的技术手段来不断地完善该技术。

(三)网络广播。网络广播在我们目前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网络广播在近几年发展的势头较为迅猛,这和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占用的资源比较少,开办的门槛比较低,这也是它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了市场上缺少真正的专业人才,所以视频制作也是很难找到让观众津津乐道的好视频,所以一些网站在商业上也是非常的慎重。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

(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本概念是将开放的,通用的,可扩展的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作用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更多的无线和个人通信功能,尽可能多的来实现应有的价值。如果要是将无线通信的各种功能都用软件来代替,应该注意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

1. 软件无线电技术同样需要硬件,并不是不需要,而是将硬件作为了一个平台,将这个平台模板化,分为更多的形式来进行体现,一个典型的软件无线电平台是有模板化这样的体现,它可以将这个平台分为很多的版块,比如把硬件单位划分为射频、中频和基带等层次,在各个层次之间通过总线来进行连接来实现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2. 软件无线电并非软件控制得数字无线电,这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区分,二者的最终目的不相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软件实现各种功能从而达到通信系统摆脱硬件系统的束缚,使系统的升级或者改进都是非常的方便,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但是数字无线电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它只是通过自己的各个功能来使硬件与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加地相互依赖。

3. 软件无线电技术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工作频带内的信号进行数字化,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还无法在射频阶段进行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在目前的水平内可以再中频阶段进行信号的处理。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广播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高速的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广播通信的传统形式,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和数字广播中它的基础方式就是数字信号的处理。数字信号的处理可见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包含了数字的信号处理和数字系统,在这些年以来,数字信号的处理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能够应对比较复杂的运算,甚至能够运算复杂的模拟信号,另外,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了实现不同的用途,达到不同的功能,我们可以很随意很简单的就把一个数字信号系统通过软件进行升级,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另外它还具有可重复性,一个系统它能很精确的进行复制。此外它还具有复杂性,它可以完成语音识别和图片压缩这些功能且在便携的装置上完成。另外它还可以完成一些数字信号算法,更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稳定性特别好,有很好的可靠性,所以它不会出现因为元件的老化而出现数据漂移的状况。

在数字广播的发展历程中,软件无线电技术无疑是给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我们可以了解到软件无线电是基于总线连接方式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除了具有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外,还应具有总线接口单元,所以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平台具有一些优点:

(1)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它含有很多的不同的功能模块,正是由于这些不同功能的模块,所以通过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就得到了不同的系统,用来完成不同的工作。

(2)它具有开放性,软件无线电采用了标准的总线接口方式,在进行组装的时候它不必采用一定厂家的生产,少了很多的束缚,只要是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即可,这样就大大的缩短了生产的周期,同时也由于这种开放性,也大大的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性。

(3)它在进行功能扩展的时候比较方便,由于各个模版之间联系不是很大,所以它在增加或者减少功能的时候对其他功能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能减少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 语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数字广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数字广播中的新鲜血液,还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去将这两者进行融合交汇。数字广播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这样的潮流和趋势下我们必将努力的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去汲取新的技能去充实着自己,同时也会将这些新兴的技能融入到我们的应用中去,就好比数字广播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虽然过程会很艰辛,但是我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广播中的应用必将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们也充满信心的迎接这个时候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张公礼著.全数字接收机理论与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05

[2] 杨小牛等著.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3] 万旺根,余小清编著.信息与编码理论基础[M].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0

无线电广播电视 篇4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广播电视,监测

1 认知无线电系统的组成

认知无线电是一个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它能够感知外界环境, 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环境中学习, 通过实时改变某些操作参数 (比如传输功率、载波频率和调制技术等) , 使其内部状态适应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统计性变化, 以达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高度可靠通信, 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的目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主要由以下3个功能模块组成。

1.1 信息获取

认知无线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对无线电外部换进、内部状态与相关政策等知识进行获取, 同时还能够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监控。

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够分析处理获取的无线电外部环境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目前频谱使用情况, 就能够将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和通信带宽表示出来, 甚至还能够将覆盖范围与干扰水平等信息分析出来。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够对无线电内部状态信息进行获取, 主要是通过分析其配置信息、流量负载分布信息和发射功率等来得出。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够对相关政策信息进行获取, 对于认识无线点系统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的频率, 最大发射功率以及相邻节点的频率和贷款等, 相关政策给出了规定。

1.2 学习

学习能力也是认知无线电系统的主要功能。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以前储存下来的决策和结果信息来使自身的性能提升。学习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首先, 监督学习是学习外部环境, 通过实测信息来训练。其次, 无监督学习是学习外部环境, 对外部环境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提取。最后, 强化学习是学习内部规则或者行为, 通过惩罚与奖励机制对适合当前环境的规则或者行为进行突出体现, 对不适合当前环境的规则或者行为进行抛弃。

1.3 决策与调整

决策和调整使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其通过对获取知识进行分析, 然后对工作参数与协议进行调整。

此功能的实现可不需要用户参与, 其能够对工作参数进行实施的调整, 保证通信质量。认知无线点系统在对获取知识进行分析后, 自主进行决策并重构, 然后认知无线电系统对其工作参数或者协议进行改变。

2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

2.1 新信号搜索与识别

发现新节目 (新信号) 是广播电视监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对新节目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跟踪。新信号通常都是随机出现, 不能够提前预测。而认知无线电的信息感知以及预测能力, 通过对具有显著特征的样本信号进行感知, 对样本信号的频谱参数进行记忆, 就能够在全频段搜索中对新信号进行预测, 从而做到及时的发现以及识别。

2.2 中短波波段频谱监测

特定收测地区无线电广播频率占用以及频道情况可以通过频谱负荷监测来反映, 从而能够对收测地区广播频率分布情况、电磁环境情况、广播电台发展情况、国外电台对我国广播情况与及时发现节目干扰情况、非法电台的及时法案、电波传播规律等充分掌握, 促进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认知无线电对频段使用情况检测时可以通过模型的方法, 推理判断使用情况, 对频谱信号的各种参数通过无线电认知表示语言来描述, 从而使频谱负荷情况能够得到实时了解, 进而能够更好地完成频率的频率指配和换频方案。

2.3 节目播出效果监测与改善

当前采用固定分配机制, 主要是由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而大多数中短波广播的播出效果也会受到频谱资源紧张的影响, 从而造成干扰多、效果差等情况。认知无线电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 对节目频谱负荷情况能够实时的了解, 操作参数可以根据负荷情况智能地进行改变, 使其能够对无线信号的统计性变化加以适应, 在接收机中应用该技术能够保证接收信号的可靠性, 不管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保证收听效果。

2.4 节目质量监测

通过质量监测能够对异态及时发现, 从而对播出事故进行挽救, 保证播出效果。当前应用的质量自动监测设定的步骤较多, 对情况的发现不及时, 因此效果不佳。在质量监测中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通过无载波、有载无调时频谱的特征对停播情况第一时间发现, 从而挽救播出事故。

3 结语

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其效果显著, 而应用到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中也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监测水平, 保证播出的效果, 促进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认知无线电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

[2]赵建立.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4.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防雷研究论文 篇5

2.1天线防雷处理技术

信号发射和接收天线是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天线主要类型,发射天线的防雷技术比较简单,只需要进行避雷针的安装工作,便能够实现有效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的.伤害,避雷针能够在直击雷发生时直接将电流引入大地,避免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的设备造成影响。如果是带电的雷云和电视塔之间的距离比较短,避雷针防雷的主要形式是将静电电荷引入大尖端进行放电,中和雷云的电荷。接受电线和发射电线是一样的避雷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保障避雷针的长度要比天线的尺寸更长,和天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最好超出3米。最后,关于天线馈线的防雷,在避雷针安装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快速发电装置和避雷装置的安装工作,为防雷工作做好全面措施。天线塔防雷的第一关是发射塔防雷,发射塔处于室外,并且塔体主要是由金属材质的材料组成,所以最容易受到雷电危害,需要采取全面的防雷措施。

2.2供电系统的防雷处理技术

供电系统在整个无线电视塔的运作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供电系统的防雷处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射塔在遭受雷击之后,主要的雷击对象就是供电系统,在雷击产生之时,感应雷这种雷击类型会伴随有电压产生,这种电压的峰值比较高,会破坏无线广播电视塔发射设备的供电系统,使其电视塔发射设备不能正常运作。所以,在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的供电系统防雷处理中,主要是利用分层防雷的处理技术进行防雷。另外,在高压线呈现架空状态的情况下,主要是利用架空避雷针进行防雷,这种避雷针的长度需要在300~500米。避雷针需要经过电力杆塔,这种电力杆塔要安装接地装置,避雷针主要是设置在电力杆塔的重点位置。有一些发射塔供电线路已经完成了安装,但是没有避雷措施,这种形式的避雷线的设置难度比较大,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设置避雷器在杆塔上,为了保障能够将感应电流进行准确引入,最好的避雷器安装方式是在第一、三根供电杆塔或者第二、四根供电杆塔上,同时最好将保险丝安装在第三、四根电力杆塔上。

2.3室外引入线的防雷技术

室外引入线的类型比较多,主要包括电源线、通信线、不同设备的馈线以及发射塔的过桥线。雷电产生时,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的设备房里面很容易进入感应雷,感应雷的进入将导致设备房中的设备受到损害,所以设备房内的防雷处理技术非常必要。首先,接地处理是必须要做的工作,馈线在进入设备房之前就需要进行接地操作,要和接地网之间进行连接,同时要给钢绞线、过桥线留出对应的空隙,过桥线和钢绞线也需要做好接地处理。其次,设备的线缆材料必须要使用屏蔽电缆,线缆在进入设备房之前也是需要进行接地处理,和接地网之间进行连接,但是如果引线比较长,要在保障引线有30m的前提下,将剩下的过长的引线进入设备房之前买入地下。如果屏蔽电缆较短,可以先将屏蔽电缆放入铁管中,然后将铁管埋进地里面。

2.4室内的防雷处理技术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不仅需要进行室外防雷,室内的防雷处理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室内主要是防止室内的各种各样的设施遭受雷击,其中进行防雷处理主要运用的工具有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及地网。针对设备房中的设施防雷,可以铺设地网,要根据设施的布局和陈列状况进行地网的铺设。地网铺设工作主要利用的材料是铜线或者是铜皮带,利用节点和室外的地网之间进行连接,使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地网形成一个整体。在设备房中,各种金属导体斗殴需要进行接地操作,这些金属导体主要包括水管、过线架、暖气管以及路合金门窗等设备,这些金属导体也可以接入母线中。另外,针对机房的防雷处理,要统一机器外壳接地、电源接地、工作线接地、屏蔽接地及过压保护接地,同时要和设备房中监督地网进行连接。

3结语

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处理技术在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防雷技术能够保障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工作正常运作,同时保障无线广播电视工作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与推广,需要从室外和室内两个方面进行防雷处理,室外主要是针对杆塔和线路的防雷措施,室内主要是针对设施设备进行防雷处理,利用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及地网的铺设等防雷措施,避免无线广播电视塔遭受雷电伤害,为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志宏.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分析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44(20):245.

[2]邹建宏.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J].科技传播,,18(4):12,34.

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与安全播出 篇6

一.安全优质播出是电视发射的中心任务

1. 安全优质播出是发射台的主要任务,广电总局反复强调:广播电视部门各级领导都要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实现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高质量、不间断、即经济又安全”的播出。

2. 无线发射的具体任务就是将制作好的节目,经播控中心实时播放,再经光缆、卫星、微波等传输到发射台,由发射机进行调制,最终以高频电磁波的形式发出去,实现点至面的覆盖。

3. 安全播出是无线发射的中心工作,是无线发射的立足之本,是永恒的主题,是重中之重。无线发射所开展的一切工作均围绕着安全播出这个中心。

二.严格管理是保证安全播出的重要环节

1. 电视发射系统是一个由供电系统、信号源系统、天馈线系统、冷却系统等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保证安全、优质播出,除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安全制度》、《维修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以外,还要定时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准确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也是重中之重,必不可少的。

2. 安全播出对发射台来说就是安全传输发射。要求在传输发射系统里技术设备要安全,管理运行的人要安全,传输发射配套的电力、冷却及环境等方面也要安全。

三.电视无线发射安全播出的思路和举措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电视无线发射的安全播出也是如此。从其发展的规律来看,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 安全可靠的系统配置

在电视无线发射中,要完成无线发射任务,除了发射机外,还必须有以下配置:天馈线系统,配电系统,音视频前端接收和处理系统,监视、监听系统,接地系统,冷却系统,还有计算机监测和控制系统。

2. 完善有效的技术监控

呼伦贝尔电视台在2003年“西新工程”中,将原有的电子管发射机全部换上了固态发射机,实现了自动化播出。实现了技术人员对发射机的有效管理,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发射机的工作可靠性、故障处置及时的有效性。固态发射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操作的简易性,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

四.严格规范的运行管理

安全播出是个系统工程,既要坚持贯彻落实安全播出十二字方针,即“不间断、高质量、即经济、又安全”,还要严格做到“满功率、满调制、满世间”。日常运行管理中,一定要从思想教育上、从设备改造上、从技术维护上,从人员培训上,从制度制定上,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扎扎实实抓起。

1. 严肃态度,提高认识。

在事关安全播出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安全播出没有小问题,安全播出上不存在“小不忍则乱大谋”,恰恰相反的是“小忍必乱大谋”。要警钟长鸣,确保安全优质播出,确保重要时期安全播出保零秒。

2. 严格维护,不留后患。

加强维护,要从检修计划做起。针对每台发射机制定详细的检修周期制度,做到周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和年检。把技术维护变成一个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岗位,努力降低设备故障率,不能因为技术工作不到位出问题。

3. 行之有效的技术改造

再先进的设备,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坚持技术改造,将不管用的改造成管用的,将不好用的改造成好用的,将不稳定改造成稳定的,将不理想的改造成理想的。为了发射系统更安全、更可靠、更科学、更经济地运行,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

4. 建立、培养、保持一支现代化的管理维护队伍。

我们都知道,机器设备再好,如果管理维护水平跟不上,还是保证不了不出问题。因此,建立、培养、保持一支工作责任心强、技术本领过硬、高水平的技术管理维护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五.人才是本、科技是根、安全是命

人才是本: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就是要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和全面促进人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工程的建设。

科技是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不是科技发展而推进的。传输覆盖更是以科技为基础不断延伸和拓宽的,因此,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科技这个根本。

安全是命:把安全提高到人生命的高度,提高到单位命运的地步,足以说明安全运行是我们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电视发射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各级领导,技术部门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用自己的决心和能力去实现安全运行的胜利。

无线电广播电视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检测系统,无线电技术

广播电视业务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人们欢迎的利民业务,随着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加快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使用,将优化广播电视系统的管理及运作模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1 无线电技术概述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00GHz (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在各种射频规范书中常见的有三种:3kHz~300GHz (ITU~国际电信联盟规)、9kHz~300GHz、10kHz~300GHz。通过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播的技术就是无线电技术。其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导体中强弱不同的电流发生改变时产生的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信息的传播,通过使用这种原理,可以将信息负载在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在介质中传达到接收端的时候,电波就会对接收端的磁场产生影响,然后使其内部导体产生电流,接着通过将相关信息从电流中分立提取,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2 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2.1 空时无线电技术

由于无线电信号在空间进行传播的时候存在差异性,所以空时无线电技术就将处于同频率、同间隙的信号逐一从空间中分离出来,从而避免了不同信号之间的干扰,提高了信号利用的频率,还有效地降低了传输信号受地形干扰的程度,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量。

2.2 感知无线电技术

通过对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从而达到不同无线电技术的纵向贯通。

2.3 IPCN技术

该技术的简称就是IP技术,该技术在互联网及无线电接入中都具有较高的兼容性,通过对IP的接入,可以使广播电视业务系统的贯通连接变成现实。

2.4 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

该技术主要占据了空-天资源与公共信息的总线以及管理总线,其对空-天资源进行了科学、有效地利用,促进了无线数字广播业的发展。

3 无线电感知技术在广播电视频谱检测中运用

无线电感知技术在广播电视频谱检测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主要使用集中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又包含单节点检测、多节点检测、周期性检测方法等。其中,集中检测方法间的平布侦听主要包括“单点检测(含有匹配滤波检测、能量检测、周期性特征检测)、协作检测”。

3.1 单点检测方法

单点检测法需要以发射机为基础,通过主用户向用户发射相关信号,然后用户在主用户发射来的信号中提取相关的噪声、干扰信号灯,并通过科学的检测估计准则验证剩余的信号是否存在,若提示为存在信道空闲就是信号存在,说明用户接受的信号包含了主用户发射的噪声等相关信号。

通过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明确估计准则的判断方法大致为匹配滤波器检测原理、周期性特诊检测原理、能量检测原理。其中,匹配滤波检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对观测时间间隔内能量及噪声的功率谱密度比值获取最大信噪比,并通过主用户发射的信号量与使用用户的实际信号接收量、最大信噪声比对空闲信道的是否存在进行判断。

所谓的能量检测原理主要是对某一段时间内收集的各类型号的累计总功率,并将其与事先预估的门限阀值与噪声功率进行对比,然后对空闲信道是否存在进行分析,检测器输出值及估计噪声功率值的比较数据直接确定了能量检测原理的结果,而噪声功率值的估计偏差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3.2 多点协作频谱侦听方法

单点检测法不能将隐藏终端及认知用户出现的衰落效应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此时只能通过多个设备的协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多设备检测结构是以中心控制结构为模板,通过将多个设备分别放置在不同位置,让其独立运行给用户发送本地信号进行检测,然后再将这些设备的检测结果汇入中心节点中,利用“与”逻辑合并法及“或”逻辑合并法对信号是否存在进行判断。“与”逻辑合并法就是所有节点的设备都必须检测到有信号的存在时才能确定空闲信道,而“或”逻辑合并法则只需要在任意一个设备节点中侦测到信号就可以确定空闲信道的存在。通过多点协作法的运用,有效地使恶劣环境下信号的检测成为现实,但是多点协作方法会对网络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对设备的探测灵敏度存在一定要求。所以,多点协作检测的结果需要进行加权操作,从而提高检测的性能,避免对用户的正常使用产生阻碍。

4 结语

做好广播电视视频谱的校验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根据通信资源条件对相关检测方法进行科学选择,通过准确的操作以及检测,对相关信道数据进行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费用开销,从而达到预期的检测目的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席鹤鹏.关于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探究[J].电子制作,2015(17).

无线电广播电视 篇8

1 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

1.1 空时无线电技术

无线信号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的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 空时无线电技术通过将同频率、通间隙的信号从空域中分开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预防同频信号间互相干扰, 从而达到减轻无线电终端受到地形干扰和空间数据传输量成倍增加的目的。

1.2 感知无线电技术

感知无线技术通过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不同无线电技术纵向贯通。

1.3 IPCN技术

IPCN技术即IP核心网技术, IP技术在互联网接入应用和无线电接入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基于IP的接入可以实现广播电视业务系统的贯通。

1.4 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

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由于占据了空-天资源和公共信息总线和管理总线, 其空-天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对无线数字广播业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广播电视发展需求

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需要提高对时间、空间、频谱资源的关联和预测精度, 从而得到提高广播电视数据传输质量和减轻时延扩展和多径衰落的目的, 要求无线技术在任何环境能给用户带来最大化经济增益, 具有主动干扰抑制功能和减少发射功率与空间电磁干扰功能, 能通过自适应感知无线电装置和自适应软件提高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从而实现移动体定位功能和构建公共、灵活、可扩展、具有高数据传输容量的目标。

3 无线电感知技术在广播电视频谱检测中应用

在广播电视无线技术应用领域用于检测频谱是否存在的检测方法有单节点检测、多节点联合检测、匹配滤波、能量检测、周期性检测方法, 其集中检测方法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3.1 单点检测方法

基于发射机的单点检测方法是主用户向用户发射信号, 在用户接收方的信号中提取主用户发出的信号、噪声、干扰信号, 并利用检测估计准则判断剩余信号是否存在, 若存在则为存在信道空闲, 也就是说用户接收的信号中包含了主用户发送的信号、噪声、空闲信道信号。

根据图1估计准则判断方法有匹配滤波器检测原理、能量检测原理和周期性特征检测原理。匹配滤波器检测原理是利用观测时间间隔内的能量 (E) 与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N) 比值获取最大信噪比SNR=2E/N, 通过主用户发射的信号量与用户实际接收的信号量、最大信噪声比判断空闲信道, 这种检测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对主用户发射的信号设计专用滤波器。

而能量检测原理则在一段时间内对所有类型接收信号的功率进行累积, 并与预先设定的门限阀值和与估计的噪声功率值比较, 从而分析是否存在空闲信道, 能量检测原理由于通过比较检测器输出的值和估计的噪声功率值进行分析, 其计算结果主要依赖于噪声功率估计值, 其噪声功率估计值偏差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2 多点协作频谱侦听方法

由于单点检测无法解决隐藏终端和认知用户存在衰落效应的问题, 需要引入多个设备协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多个设备协作检测结构采用基于中心控制结构, 协作设备分布于不同的位置和独立运行主用户发送的本地信号检测, 将多个设备检测结果统一汇总中心接入节点, 由中心接入节点利用“与”逻辑合并方法和“或”逻辑合并方法完成信号存在与否的判断, “与”逻辑合并方法采用了当所有节点设备都检测出有信号存在时确定有空闲信道原理, “或”逻辑合并方法采用了多个设备中任何一节点检测出有信号存在时确定有空闲信道存在原理。多点协作由于存在不同位置的多个认知节点, 解决了在极度恶劣无线环境中单点检测无法可靠检测信号的缺点, 但由于多点协作方法会对网络有负面影响和需要考虑不同设备的探测灵敏度, 需要对多点设备检测结果进行加权结合操作以提高检测性能和避免主用户干扰。

4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进行广播电视频谱存在性校验中, 需要根据通信资源条件选择检测方法, 在受限网络资源环境选择单点检测方法最经济, 而在具备待检测信号相关知识背景下采用匹配滤波方法为最优。

参考文献

[1]张威虎, 杨延宁, 张富春.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电子术, 2010, 11 (13) :12-45.

[2]王珂.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1, 9 (01) :21-36.

[3]王雪.浅析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12, 8 (03) :78-91.

浅谈数字无线电广播 篇9

无线电广播是一种传播最广泛的大众电子媒体,在全球拥有数百个节目提供者,数千个高频信号传输器和数十亿的接受者。最早的广播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传统市场已经被AM和FM音频广播服务给覆盖了。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数字通信服务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广播过程都已经开始由传统的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转变。已经有一部分的广播过程完成了数字化的改造,在混音台和传输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另外,随着音乐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其它数字存储媒介,例如CD、Mini Disk和DVD等,还有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传播和下载格式(如mp3),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处理数据的。

因此,广播传输系统的现在趋势是将传统的模拟方式变为数字方式。最先引入数字广播概念的是NICAM 728系统(准瞬时压扩声音多路复用,由BBC开发,使立体声电视实现VHF/UHF波段的声音)、DSR(数字电视广播,已经停止使用)和ADR (阿斯特拉卫星数字广播) 。但是它们中没有一种适合取代传统的广播服务,特别是移动接收技术。直到通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Eureka 147 DAB的出现,人们才看到了完全替代传统广播服务的可能。现在DAB系统已经在全球广泛的推广并应用,广播服务开始进入了数字广播时代。

2 Eureka 147 DAB系统

DAB (数字音频广播,现在通常称为数字无线电广播) 是继AM、FM的传统广播以后的第三代广播系统。DAB是一种非常具有革新意义并且能在很多领域应用的新多媒体广播系统。早在1981年,德国IRT (广播技术研究所) 就开始了DAB系统的研发。1987年,Eureka 147成为欧洲高科技重点开发项目。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和完善,DAB系统于1995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投入个商业使用。DAB的工作方式和传统的广播系统有着很大的不同。大部分的系统构成,比如感知音频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多元化处理或数据传输协议都使用的是新的方法。不久的将来,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DAB会取代现在的AM和FM音频广播系统。

DAB在信源端使用子带编码压缩系统MUSICAM。对于人耳听不到内容不编码传送,只对人能感觉到得内容进行编码。使得声音信号中的冗余大大降低,使比特率明显减少,音质却还能达到近似CD的水平。

在信道端,DAB采用COFDM(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这是一种多载波宽带传输系统。通过采用“时间交织”和“频率交织”可以避免移动接收时出现的衰落。同时由于采用多载波宽带,每个载波的码率比单载波调制系统的码率要低的多。在1.5MHz带宽中,可以同时传送5-6套高质量的声音节目。

在网络端DAB使用了单频网技术。频率资源的缺乏是现在数字音频广播推广使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了实现大面积的覆盖,传统广播中位置相近的电台是不能使用相同的频率的。使用单频网技术可以使在不同地方的数字音频电台使用同样的频率同时传送节目。多路节目信号调制在同一载频上,这样,可以大大的改善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

虽然DAB系统有这么多的优点,但要全面推广这个系统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的。通常来说要替换掉现有的广播系统需要至少花费10年的时间(接收机的生命周期)。DAB系统的推广者需要有非常让人信服的理由来说服运行商和听众接收这个系统。

经过多年的发展,DAB已经发展成为DAB系统系列,包括DAB(数字音频广播)、DAB+ (新的音频编码方案的扩展DAB系统) 和DMB (数字多媒体广播) 系统。

3 HD Radio

美国的广播业者在DAB之后也开始了数字音频广播的研究。但与欧洲不同的是, 美国的广播业者认为电台的技术参数 (AM或FM, 强度, 天线高度) 所造成的不同覆盖范围和音频服务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经济因素, 所以他们认为这些传统电台在

数字化的改革中必须保存下来。尽管DA B系统能通过不同的音频传输速率和编码来实现这些特点, 但美国同行们并不希望将多个电台混合到一个发射频道。于是美国的广播业公司开始研究能兼容模拟信号的数字音频系统。国家半导体公司研发的IBOC DSB (带内同频数字广播系统) , 实现了数字广播对模拟信号的兼容。这一系统的提出, 使得美国无线电广播的数字化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广播业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20世纪90年代早期, 一些美国公司开始将原先的方法替换为数字音频无线电广播 (DAR) , 如IBOC和IBAC (带内邻频) 。90年代晚期, IBOC/IBAC和Eureka 147 DAB系统及卫星系统开始在旧金山地区的实验室和户外进行测试。尽管测试结果明确的显示只有Eureka 147DAB系统能提供收听者希望从新的DAR服务中获得高质量的音频质量和信号稳定度, 但美国的广播行业依然使用IBOC系统, 并且发布了FM和AM的IBOC系统标准。现在, 人们通常将这种系统称为HD Radio。

与Eureka 147 DAB相比, HD Radio有着自己的优势—在传输数字信号的同时还能传输模拟信号。HD Radio有两种传输模式, 混合和全数字模式。在混合模式下可以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同时传输, 两个OFDM块分布在模拟FM信号频带两边。靠近载波中心频率的子载波采用低阶的QPSK调制, 载波中心的子载波上采用16QAM和64QAM等高阶调制方式。这种模式的存在使得数字信号和原有的模拟信号能够很好的兼容。在数字信号接收机普及后, 这种传输模式会慢慢被全数字模式全面取代。这样, 由模拟到数字的替换过程会比Eureka 147 DAB系统平稳的多。

但HD Radio也有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HD Radio信号带宽必须限制在FCC的信道频谱规格范围内, 带宽并不足以克服在VHF频率范围内的选择性频率衰减。对于便携或移动接收设备来说整个信号都会出现衰减。即使采用很强的纠错码和长交织也很难重建信号。每一个HD Radio信号都将在同一个和领近的信道中大幅削弱模拟信号。这种额外的噪声夹杂在模拟音频信号中会对模拟信号接收者产生不同方式的不同影响。因此, 广播运营商并不能控制数字信号对所有使用中的不同的模拟信号接收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将这种噪声的影响降低, 数字信号电平必须远低于模拟信号, 因而HD Radio的覆盖范围会被很大地限制。上述分析结论和实际测试结果相吻合。

4 DRM

由于技术原因, 为了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无线电广播, 使用频率低于30MHz (短中, 长波) 调幅广播频段成为了早期无线电广播唯一方法。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的传统广播使用的是最古老和最简单的可行性传播系统—载波上带有双边带AM。在通讯系统飞速发展、频率资源匮乏的今天, 使用这样落后的广播系统是对频率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 这样古老简单的技术只能提供很差的音频质量, 只在没有其他服务的可用的地区才被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调幅广播的市场开始被FM、电视及卫星电视等蚕食, 听众越来越少, 调幅广播业的处境日益艰难。很明显在这个频率范围内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系统来重新激活调幅广播业的活力。

目前已经成熟的数字调幅广播系统是1996年法国提出的DRM (Digital Radio Mondiale, 全球数字广播) 。DRM标准是作为欧洲电信标准第一次提出的并且现在已经被ITU-R和IEC所认可。DRM的出现, 使得调幅广播有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在低于30MHz范围内可用的带宽通常情况下是很小的, 最常用的频道间距是5、9或10kHz。对于一个新的系统, 它应该能将2个5kHz的信道捆绑到一个10kHZ的信道中。这样的窄带信道, 比起DAB系统需要更多的数据压缩。DRM使用的是MPEG-4先进音频编码 (ACC) 数据压缩方案并结合了一种称之为高频频带复制技术 (SBR) 的新技术, 使得声音质量达到了FM在数据率为20到25kbps时的质量, 这对于传统的AM质量来说有相当大的提高。

DRM十分适合AM广播, 其发射功率低覆盖范围广且能大幅提升调幅广播信号稳定性和音频质量。像HD Radio一样, DRM也与模拟信号兼容, 且对于现有的中短波广播发射机进行数字化改造就能发射DRM信号, 大大节省了数字化的成本。而且DRM是非专利技术, 使得数字化成本进一步降低。但DRM并不能取代DAB或HD Radio, 而是作为对DAB或HD Radio的补充, 在将来取代模拟信号的中短波广播。

为了VFH频段应用, 在DRM的基础上引入的DRM+系统, 并且正在进行实际测试。DRM+使用约100kHz带宽, 并根据调频频段的信道特点重新设计了OFDM系统参数, 信道编码使用卷积码, 子载波的调制方式考虑4QAM和16QAM。

5 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现状

要取代模拟广播,数字广播系统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传送频率的缺乏,研究和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经费,以及是先提供服务还是先大量制造接收设备等。各国处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所采用的不同发展方向造成的国际上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格式的混乱也严重阻碍广播数字化的发展。如前所述,目前国际上采用最广泛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就是DAB、HD Radio以及DRM, 它们的技术特性和采用国家见表1。

6 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及问题

我国对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1992年6月广电部通过了我国开展DAB重大科研的可行性报告。1997年广东省建成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DAB单频网。现在,我国有11个地区在试播DAB广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观众已经可以通过有DAB接收功能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观看比赛。1998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加入DRM国际组织,并开始跟踪DRM的技术研究工作。2002年在中国和欧洲等地进行了DRM开路实验。2007年,广电总局开始进行HD Radio的开路实验。2008年开始在北京、天津和济南进行HD Radio的覆盖和干扰测试。

数字音频广播的出现使得广播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与传统广播相比给了广播业更多的发展和应用空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使得我国广播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采用何种系统?这种系统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怎样从模拟向数字平稳过渡?过渡完成后原先的频率资源该如何分配?研究数字音频广播技术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该如何使用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发展数字音频广播仅靠广播业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行政,法律等手段来规范这个市场才能使数字音频广播在我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电广播中常用的几种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简要技术, 并分析了目前国际上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现状, 最后分析了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情况以及所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电广播,DAB,HD Radio,DRM

参考文献

[1]W.Hoeg and T.Lauterbach.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M].John Wiley&Sons Ltd 2009.

[2]邹峰.漫谈数字声音广播技术的发展[J].中国广播2009年第4期.

数字无线电广播技术探讨 篇10

1 简述数字时代的无线电广播技术

无线电广播技术自应用发展史开启以来, 便受到社会的关注, 传播速度极快, 是电子媒体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节目的提供者、传输高频信号的器件以及广大范围的接收者, 形成了一个媒介传播的中间体, 控制了媒体信息的传播与发起。20世纪20年代是开启广播技术的最早阶段, 由于时代的进步, AM和FM音频广播逐渐替代了传统形式的媒体广播技术。

世界开始进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 传统的模拟方式早已被数字方向所取缔。在研究广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已经有一部分的广播过程逐渐实现了在数字化发展的改造创新, 数字信号通常应用在混音台与传输过程, 在媒介发展中占据传输地位。随着音乐市场发展盛行, CD、DVD等数字存储媒介备受关注, 是以数字形式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因此, 广播传输系统逐渐由传统的模拟方式转化为数字方式。

移动接收技术中未发现一种适合取代传统的广播服务, 直到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DAB的盛行发展, 这才实现完全代替传统广播服务的可能性。DAB系统应用广泛, 逐渐向世界全球范围推广, 从此, 广播信息化服务开始介入数字广播时代的轨道。

2 数字化音频广播的发展现状

数字化广播系统在替代模拟广播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相关讨论研究, 在传送频率的基础上要加快速度, 需要准备足够的经费进行研究发展以及对提供服务和大量制造接收设备的先后次序上进行选择等。世界各国更趋向于发展自己的国家与获取利益, 往往会对广播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产生阻碍影响, 不易实现数字化音频广播的散发性, 同时造成国际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格式混乱性。因此, 各国比较热衷DAB、DRM等技术特性较稳定的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3 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历程以及问题所在

20世纪90年代, 是我国发展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研究时期, 早在1992年就已经实现DAB重大科研的可行性报告, 继而在广东省等多个发展地区建立DAB单频网, 逐步实现对数字化时代的可行性研究。比如, 在2008年受世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 观众们可以通过接收DAB信号的移动手机端观看比赛, 方便快捷, 可获取足够的信息量。1998年, 我国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成功加入DRM国际组织, 并且开始对DRM的技术研究工作进行追踪报道。2002年, 中国以及欧洲等地对DRM进行开路实验, 并取得良好效果。2007年, 广电总局将研究HD Radio的开路实验作为工作重心。2008年, 分别在北京、济南以及天津等地实现对HD Radio的覆盖范围与干扰测试。

广播技术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令人棘手的问题。比如采用系统的选择, 要同时考虑采用该种系统的生命周期, 以及如何有效实现从模拟信号到数字化方向的转换, 资源配置的问题, 同时也要考虑到研究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发展资金费用等相关问题。发展数字音频广播需要各方努力, 只依靠广播人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需要行政、法律的约束才可使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走向国际化, 才能为数字化广播技术开拓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4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关键

4.1 选择调试方式

广播信号的传输离不开承载波, 单载波与多载波都是需要承载波作为载体, 因此, 承载波的调试方式关系着用户的收听效果。载波调制方式主要分为单载波与多载波, 单载波在抵抗噪声信道上发挥频谱效率高与低功率的优势, 但是在延时抵抗动态静态上处于劣势地位, 不利于发挥本质功能;多载波则具有单载波不可控制的优势, 它对多条路径产生的干扰信号, 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抵抗, 多载波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在同步性上误差明显, 不能有效保证节目的同步性。通过比较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还应该进一步对更准确的同步算法进行相关研究。

4.2 均衡信号频道

广播信号进行传输系统是通过信号塔发射的, 由于载波信道传输的距离与发射频率不尽相同, 在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载波的频率降低, 因此, 信号发射之前, 要准确预算估计信道的衰减情况, 有效保证在广播的终端设备能够接收信号。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在计算设计过程中, 应该将广播信道的范围看做是一个线性不变的系统。

5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维护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在日常工作中, 需要及时维护, 因为维护工作的好坏与设备的寿命以及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在维护过程中, 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警惕, 对于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都应该制定预先策略, 避免安全隐患。在对设备的检查与维护中, 工作人员应该保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由于信息传输过程会对听众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要聘用工作认真, 态度谨慎的工作人员, 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设备的维修, 必须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 对所出现的意外情况, 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带动电视与广播技术的需求增加。社会对广播电视信号的要求度更高, 这是传统广播技术所不能满足的, 因此, 根据社会的需求, 在不同方面对传输系统的创新是必然趋势。在日常工作中, 广播信号一般是一天24个小时不间断播放, 采用模拟信号, 通过设备自动控制。模拟信号不仅可以作为设备的提供者, 还可以实时监控信号的传输线路, 随时对设备进行安全智控。在不影响设备工作的前提下, 对失去性能的设备器件进行替换, 保障信息传送的质量。

6 数字时代化无线电广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向

6.1 扩大数字化广播技术市场

无线电广播技术已被社会证实, 不仅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传递受灾地区的信息, 还能够进行较为细致的跟踪报道, 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性, 是一种可以与地区信息密切结合适用的信息化媒体。近些年来, 我国的无线电产业受到严峻的挑战, 其广告收入直线下跌。因此, 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断探索, 他们吸收并引进欧美一些国家对数字化发展的先进经验。一是政府的放宽政策, 二是其设立了无线电广告协会, 三是数字化的高性能化, 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频道。

6.2 数字无线电广播前景广阔

随着数字广播技术的顺利推进, 通信已被宽带化, 利用数字放音机播放音乐节目的业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此外, 卫星移动广播是新兴产业, 正在席卷信息化时代。传送声音的媒体竞争愈加激烈, 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实验应用在现代科技中。

由于数字无线电广播实行的不透明政策, 导致实用化试验后的计划设施以及具体的业务模型的缺陷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数字无线电产业实行提前5年开播的计划, 打破信息传播的局限性, 目的就是尽快明确业务模型以及经营模型, 使产业更加透明化。如果采用提前开播, 要确保频道的多样性与无限发展听众的数量。在数字无线电经营的方式上要展开相互竞争, 同时不能切断与因特网、通信以及广播业的友好协作。对于信息接收业务来说, 市场运营与接收机研发会受到地区与厂家影响。因此, 基于多重因素的影响, 数字无线电才提出了“全国业务”的新概念, 方便遍布全国高速公路上的用户收听效果。

6.3 制造适应新时代的视听环境

社会欣赏事物的方式在不断地创新, 因此, 扩大符合新时代的收听音乐的用户高阶段迫在眉睫。目前, FM收音机能够在手机上显示,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可以看出, 数字无线电必须应用在手机软件上,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促进媒体信息的传播。数字无线电一般是通过数字信号传播, 没有固定的存储形式。数字无线电传播的内容极其广泛, 比如音乐文化、简单的动画等。数字无线电在紧急情况下, 也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 才能使信息化时代更具有特色。

6.4 数字无线电的多项功能

无线电广播技术的数字化发展, 使频道的数量增多, 为多频道广播提供有利条件。要适时创造收听媒体的环境, 单靠收音机传播是不可能实现信息全球化的, 可以利用微机、手机以及车载机等新型网络。数字无线电的广告传播大多是靠专门频道和有关节目进行的, 通过收听观众的关注, 就能够知道广告传播的效果。

数字无线电广播在音乐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 它同样具有卫星定位的功能, 方便出行人的路线安排。音质通过数字化的过滤, 有很大的提升, 完全可以通过高质量的音质吸引听众。如果在数据广播连续播放, 或者在移动体接收时再加上双向通信, 媒体信息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 能满足人类对信息的需求。但是, 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不能忽视, 对于高音质的信息内容要考虑防止不当因素, 禁止下载拷贝。

7 结语

广播电视在人类的科技发展与社会文明现象中占据重要的信息传输中介, 使得人类的信息源在较为广阔的范围广泛传播。电视台与无线电广播技术都是为了发展丰富人类的业余生活, 因此, 有效提高广播技术的信息质量, 才能够满足对媒体的传播功能。将广播的传输技术与时代要求接轨, 才会使得广播传输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光星.移动式立体声调频广播[J].电声技术, 2000 (8) :22-23.

[2]邹峰.漫谈数字声音广播技术的发展[J].中国广播, 2009 (4) :39-40.

无线电广播电视 篇11

关键词:地面数字电视;无线电视台;结合性

中图分类号:TN941.3

1 电视行业面临的尴尬处境

1.1 传统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能力逐步下滑

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用户的数量迅速增长,并根据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果的查询,发现有接近百分之五十的互联网用户认为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比从电视媒体上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有效,这就表明,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电视媒介的公信力正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传统的电视媒介受限于播放时间相对比较固定,观众群体难以自主选择自己爱看的节目,难以和观众进行实时联系,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生活节奏比较快的观众转向了互联网媒介(例如,大学生群体和白领群体等),这就导致还在使用传统电视媒介的观众大部分成为了还没有了解到互联网的群体(例如,家庭妇女、退休老人等),这一部分群体的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这就从侧面表明,传统的电视媒介的观众群体正在大量流失。例如,目前,很多的在优酷網上和电视上同时上映的电视剧节目,从优酷网上收看的群体是要远远多于从电视媒体上收看的群体的。

在“新媒体”没有出现之前,传统的电视媒体一直是舆论的中坚导向力量,长久的占据着舆论信息发布的核心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各种新兴媒体相比较于电视媒体有着更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更多的受众群体,这就导致传统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能力也正在逐步下滑。目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视频网站(例如,优酷、土豆、爱奇艺等)、IPTV(例如,PPTV,风行电视等)、微博(例如,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新兴传播手段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众更多的倾向于相信这些媒体里的信息。尤其是近几年来,微博的快速发展,更是直接动摇了传统电视媒体舆论导向中坚力量的地位。

2 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逐步下滑

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逝世的时候,这一消息是通过一家名为TMZ的互联网网站曝光的,而传统电视媒体巨头BBC则是在接近24小时之后在将这一震撼的消息传播给世人,在这一过程之中,BBC唯一的亮点就是其互联网的消息的访问量大幅度上升。在这一事件上,传统电视媒体输给了新媒体,让不少的互联网用户再一次得出结论,互联网新媒体比之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的时效性更强。从这一事件也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势头确实相对较猛。

随着新媒体的日趋成熟,传统电视媒体要想保持竞争力,就需要不断探索和新媒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新媒体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提升传统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例如,作为中国最权威的电视节目,中央电视频道越来越重视和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在最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春晚节目组和搜狐、新浪、腾讯都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央视春晚可以同步的在搜狐视频、新浪视频、腾讯视频上播放,通过利用新媒体,有效的提升了春晚的影响力。

二、2 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与无线电视台结合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

1 2.1 地面数字电视与无线电视台结合性思考

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行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将新一代的地面数字电视和无线电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升地面数字电视的竞争力。具体的来说,在传统的电视行业领域,一个无线电台充其量只能够传输一套电视节目,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则是给了电视行业领域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对地面数字电视的有效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电视的数据传输形式,通过数字信号进行电台节目的传输。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线电台可以传输的电视节目的数量也就会大幅度上升。从理论上来讲,通过对地面数字电视的有效运用,可以通过无线电台同时向一家传输高达8套的电视节目。与此同时,这一数字还会随着无线传输技术和数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变化。

通过将数字传输技术的无线传播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升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保证人民群众从电视上所获取的资源的稳定性不亚于当今的新媒体,给予观看电视的群众优异的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地方区域基本上都具有了自身的频道,这就表明电视的信息资源的数目正在迅速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与无线电视台结合,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电视视频资源的数据传输效果,保证丰富的电视资源的传输,提升电视领域的竞争力。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出现的地面数字电视采用的数字信号可以高效的保证资源传输的保真性能和便捷性能,这也就保证人民群众通过数字电视所享受到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式远远超过传统的电视机的。具体的来说,保证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高保真性的根本就在于对于数字数据信息传输技术的应用,通过对该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地面数字电视的信号输出强度,保证人民群众所观赏到的电视节目的清晰度。除此之外,通过无线电台和地面数字电视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地面数字电视的移动灵活度,例如,在地铁和公交车上经常看到的移动数字电视就是具有着代表性的作品。

在我国,电视观众的数量是巨大的,这就表明电视行业相比较于新媒体行业还是具有着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电视行业把握住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让地面数字电视成为电视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将数字电视技术和无线电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2 2.2 数字电视时代下无线电视台和地面数字电视的有效结合

在新媒体技术横行的今天,电视行业要想保持住自身的优势,就要充分的把握好自身信息源头的优势地位。具体的来说,就是在地面数字电视和无线电台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自身的优秀人才,完善无线电台播出信息资源的独特性,保证电台播出信息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还需要无线电台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不断创新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升各个无线电台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流的范围,尽可能的提升无线电台的信息资源总量。除此之外,无线电台在进行信息制作的过程中,要紧紧的包握住时代的脉搏,选择人民群众所喜愛的作品,以便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选择电视作为休闲娱乐的手段。

为了提升电视行业的竞争力,各个无线电视台也要根据时代的形式作出相应的改变,具体的来说,就是和先进的数字信息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扩大无线电台和电视领域的波及面,提升电视行业的价值。具体的来说,可以在城市内部设置大型的巨幕广告屏,也可以在地铁或者公交上设置移动数字电视,提升电视领域的波及范围,为电视行业的发展寻觅一条新的道路。

3 结束语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电视行业要想保持住自身的优势地位,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好最新出现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并将地面数字技术和无线电台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的发挥出数据信息传输速度快、高保真的优势,提升电视的表现力,促进电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志皓.地面数字电视对无线电视台的机遇与挑战[J].地面数字电视.,2013.

[2] 孟雪凡..浅谈地面数字电视对无线电视台的机遇与挑战[J].产业运营.,2013.

[3] 马存河.探究地面数字电视与无线电视台结合性[J].地面数字电视.,2013.

作者简介作者信息:陈廷燕,男(1968.10—-),男,汉族,贵州安顺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有线电视建设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广电网络公司紫云县分公司,贵州安顺 550800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新街

电话:13908536663

邮编:550800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与安全播出 篇12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安全播出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 通过无线发射的信息化方式提供出“不间断、高质量、既稳定、又经济”的用户服务。设备安全与否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是否能够安全播出是至关重要的。

一、供电系统平稳工作是基础保障

我国现有发射机的分类主要依据射频功率放大器来区别: (1) 电真空器件型, 它是利用高压、水冷以及风冷三种方式, 主要的特点是单管的发射功率较大, 电路结构较简单, 但是寿命短, 具有的发射能力低; (2) 固态发射机, 射频功率的放大模块主要运用多个半导体管所构成, 通过放大而合成功率, 特点是并联的放大形式, 如果单管发生故障, 不会让整个发射机的线性和功率出现影响, 工作运行时电压较低。因而多数采用固态发射机。

固态发射机对防雷以及电源方面要求很高, 机房中多数配置着双路电源, 在配电盘上加设互投装置, 这样可以避免机房出现断电故障, 如果外网发生电力故障而倒换电路, 很容易造成发射机或者别的设备出现损坏, 因而在加设了高标准的配电柜时, 还应该加装上UPS系统, 可以保障在外电网出现问题时, 机房的电压还能够平稳运行, 减少设备的损坏。

二、计算机监控系统是技术保障

电脑播控系统可以将多台电脑直接关联到相应的发射机上, 随时检测运行指标, 如果有事故或者故障出现可以及时报警, 并且快速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正确的处理。设置好的自动开关机系统可以帮助每台发射机设定合理的开关机时间, 设备的开关时间有效的控制能够减少人工, 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避免能源的浪费, 一定程度上提升发射机的寿命。节目播出时选用多画面方式进行监测, 值班人员可以同时查看多个节目播出的状况, 及时监测、监查、监听, 根据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

保障信号源能够安全播出, 首先要采用微波信号, 同时要利用网络信号源跟卫星来做后备, 如果微波信号因为天气原因出现状况而中断, 可以及时的将备用信号源启用, 这样就可以保证节目不会中断, 就算是外界出现了不法的信号滋扰, 也可以将信号源及时的切换。

三、操作要严格规范, 避免人为造成事故

1. 在节目播出之前的半个小时, 应该检查各调频、

电视信号的状况, 发现问题应该马上找出原因并且及时处理。

2. 系统就算是设定了自动开关机时间,

值班人员还是应该确认好发射机的状况, 播出的信号是否正常, 自动关机后也应该检查设备是否真的关好机, 避免资源的浪费。

3. 发射机不用时应该保持自动开关机的状态, 只有出现特殊状况时才需要手动方式开关机。

4. 首先应该选用微博信号源为主, 其次采用网络信号

或者卫星。

5. 清洁设备、发射机和控制台时, 千万避免触碰开关, 能够避免工作状态的更改。

6. 如果发射机工作的时候发生了故障, 不可以播出节目并且故障也无法马上排除, 应该先更换到备机上。

四、检修制度要认真执行减少安全隐患

节目要确保优质安全的播出, 定时定期的检修设备, 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避免发生故障。通常检修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 周检时应该对风扇滤网做清洁,

发射机要及时除尘, 开机后要将电压、电流和运行数据详细记录。将发射机中的小风扇清理干净, 并且详细观察运转状况。机房中的通风、制冷系统要检查清楚。

2. 月检时将每个功放器上的电流和电压检查清楚是否

正常, 发射机上的所有技术指标都要进行测试, 如有超出标准的, 要及时的调整。

3. 季检时要检查所有的电源连接是否良好,

要是连接不好就要及时纠正。检查交流继电器的接点位置有没有出现烧灼的痕迹, 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 应该及时磨平。检查风机的运转是否正常、平稳, 响动是否异常。

4. 年检要将发射机全面性的清洁;

查看线槽中的电缆是否都保持正常, 有线芯和外皮是否出现损坏, 做好防鼠和防水的措施;同轴馈管的平整度要及时校正, 如果发生连接松动应该立即加固;所有的连接插件要检查连接状况;风机是否正常运转, 制冷电机是否正常运转;发射机应该检查接地状况, 保证电阻值满足接地要求;检查发射机储存的备件状况, 要是已经有消耗应该马上做出补充。

五、分析设备故障提升维修水平

固态发射机因为生产厂家不一样, 所以会有多个不同的设备型号, 检修维护时具体的操作是不一样的。因而检修时应该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 针对性的制定出不一样的设备维护卡片, 这样每个发射机都能够保障长期稳定正常的运行。如果设备发生故障, 应该及时的采取应急措施保障节目正常播出, 方便故障设备进行及时检测维修, 把设备维修完, 要做出详细的故障处理记录, 方便日后进行查看参考。处理完善后应该将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对故障设备召开分析会, 将故障原因分析清楚了解透彻, 有效的提升技术人员的检修经验, 提升专业水平, 减少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刘继光、苗勃、李晓鸣、赵翮.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及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思路[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年 (6) 期

[2]胡传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改造工程建设体会[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年 (9) 期

[3]朱艳松.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分析实现[J].《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 (6) 期

上一篇:动物中毒病下一篇:前牙脱位再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