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脱位再植研究(精选5篇)
前牙脱位再植研究 篇1
前牙的解剖结构特点决定其在外伤时极易受到损伤而发生脱落[1]。脱落前牙的再植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急诊处理方法[2]。2006年9月~2010年9月我科采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的48例患者,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 现在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前牙完全性脱位患者48例, 其中男性26例, 女性22例, 年龄21岁~41岁, 平均年龄 (32.5±8.5) 岁。受伤原因:撞击伤17例、暴力击打伤15例、交通事故伤10例、意外摔伤6例。受伤的牙齿均为单个前牙完全脱位伤。受伤部位:上中切牙10例、下中切牙12例、上侧切牙8例、下侧切牙9例、上尖牙5例、下尖牙4例;脱位时间:2 h~36 h, 平均 (15.5±12.1) h;其中3例伴有牙槽骨骨折。脱位牙牙冠、牙根完整。
1.2 治疗方法
将脱位牙于0.9%生理盐水中浸泡, 清除牙周膜上的异物组织, 保留残存正常的牙周膜纤维,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置入庆大霉素16万U+10 ml生理盐水溶液中保存5~10 min, 局麻后处理牙槽窝, 清除残留的凝血块, 庆大霉素冲洗、复位牙槽骨、缝合撕裂的牙龈组织和口腔黏膜、轻刮牙槽窝使其充满鲜血后植入脱位牙, 牙弓夹板固定2~3周, 常规服用抗生素3~6 d, 定期复诊。
1.3 疗效标准[3]
①成功:牙龈无红肿、牙齿无松动、无叩痛、患者咬合和咀嚼功能良好、X线提示牙根无吸收;②显效:牙龈无红肿, 牙齿松动<I度、无叩痛、患者咬合和咀嚼功能尚可、X线提示牙根吸收<1/3根长;③失败:牙龈红肿、牙齿脱落、牙齿松动≧Ⅱ度、有叩痛、咬合和咀嚼功能差。 (成功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成功率。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得到2年的随访, 治疗后成功41例, 失败7例, 成功率为85.42%。失败病例中, 3例患者因出现牙根吸收而失败;2例患者因牙槽骨损伤严重而失败;1例患者因为继发牙周感染而失败;1例患者因咬合创伤而失败。
3 讨论
再植牙的成活有赖于牙周膜组织和牙髓组织的存活和再生能力[4]。牙周膜组织的愈合是牙再植最理想的愈合方式, 能够保证再植牙良好的咬合和咀嚼功能。脱位牙的离体保存时间是是决定再植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西清等[5]进行的研究报道显示, 脱位牙口外离体时间大于60 min组和小于60 min组牙髓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因此, 尽可能的减少脱位牙的离体时间、并将离体牙保存于接近正常拟生理环境的湿润环境有利于组织的存活。牙周膜愈合是再植牙最理想的愈合方式, 保留足够的存活牙周组织是形成牙周膜愈合的前提条件[6]。因此, 在处理脱位牙时应当特别注意勿要损坏正常的残留牙周组织, 尽可能的予以保留, 以利于牙周组织细胞再生, 减少牙周组织细胞的死亡。文献报道[7], 良好的固定和防止任何咬合创伤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牙间进行牙弓夹板固定时应当进行适当的调磨对颌牙, 固定的时间以7~10 d为宜, 存在牙槽骨骨折的患者固定时间以2~3周最佳, 以减少牙根的吸收率。
综上所述, 利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脱位, 尽可能的减少完全脱位牙的离体时间、使牙周膜组织的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采取良好可靠的固定措施和促进牙周膜的愈合是保证再植术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各个治疗环节和治疗后的口腔口腔卫生能够有效提高再植牙的成活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采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得到2年的随访, 治疗后成功41例, 失败7例, 成功率为85.42%。失败病例中, 3例患者因出现牙根吸收而失败;2例患者因牙槽骨损伤严重而失败;1例患者因为继发牙周感染而失败;1例患者因咬合创伤而失败。结论 利用牙再植术治疗外伤性前牙脱位, 尽可能的减少完全脱位牙的离体时间、使牙周膜组织的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采取良好可靠的固定措施和促进牙周膜的愈合是保证再植术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各个治疗环节和治疗后的口腔口腔卫生能够有效提高再植牙的成活率。
关键词:牙再植术,外伤,前牙脱位
参考文献
[1]周吉武, 李兵.前牙外伤脱位牙再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12) :1787.
[2]张梅.自体恒牙再植术的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5) :2092-2093.
[3]储德强, 韩晓兰, 颜雨春.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术的临床治疗体会.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3) :296-297.
[4]杨婧.脱位离体牙再植术100例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3) :43-44.
[5]唐西清, 曹放云, 伍协阶.外伤全脱位年轻恒牙再植术的临床观察.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5) :388-389.
[6]唐建军.78例离体牙再植术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06, 35 (10) :940-941.
[7]赵建国, 柳邦友, 陈伟红, 等.牙再植术在难治性根尖周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河北医药, 2007, 29 (11) :1226.
前牙脱位再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诊的6例患者 (7颗牙其中5颗为完全脱位牙, 2颗为半脱位牙) 均为在校大学生, 年龄18岁~24岁, 男生5例, 分别为左上1完全脱位牙2例, 右上12完全脱位牙1例, 右上1完全脱位牙1例, 右上2半脱位牙1例;女生1例, 为右上1半脱位牙。创伤牙脱位后, 均在1.5 h~2 h内得到救治。
1.2 治疗方法
对半脱位牙, 无污染的情况下采取先摄牙片, 观察根尖部有无骨折及牙周膜损伤程度等异常情况。为了减少患者因疼痛出现的反应, 常规用0.1/5 m 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行局部麻醉, 再清创、复位。复位后用结扎丝与健康邻牙结扎, 再用光固化树脂做夹板固定, 及时调低对咬, 减少创伤。对完全脱位牙, 尤其是脱出口外有污染的牙, 先将离体牙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浸泡, 清洗表面污染物, 尽可能地保留牙周膜, 反复冲洗3~5次。对离体牙行常规开髓、拔髓后, 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 离体牙充填治疗后, 在局麻下清除对应的牙槽窝内血凝块, 消毒后轻刮牙槽窝壁, 谨防窝内牙周膜受损, 使牙槽窝内有新鲜血液充盈为止, 再将根充治疗过的离体牙植入复位。手法宜轻, 将复位后的牙体与健康邻牙用结扎丝结扎, 光固化树脂做夹板固定。
给予全身抗感染治疗外, 为防止再植牙咬创伤, 必须调磨对牙, 以降低咬。口腔局部要用漱口液或淡盐水漱口。定期牙龈消毒上药, 复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嘱患者4周内以软食为主, 在牙固定期间, 禁止用患牙咬硬物。4周后复位牙无牙疼痛、松动, 3个月可拆除夹板。
2 结果
经2年~3年跟踪随访, 6例 (7颗牙) 患者均无牙脱落、牙松动、牙叩痛, 牙龈无萎缩或增生, 根尖无瘘管, 咬功能正常, 无病理性牙周袋形成。半脱位牙2例牙髓活力试验正常。完全脱位牙再植术后经2年观察随访无松动、脱落, X线显示:钙化骨痂影像, 牙根骨性愈合。
3 讨论
前牙脱位再植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科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再植42例进行再植治疗。42例患者中共有45颗前牙完全脱位, 其中男患者25例, 女患者17例, 年龄13~57岁, 平均 (35±5.7) 岁。牙齿离体时间最短为21 min, 离体时间最长为27 h。其中离体1 h以内的为19颗, 离体1~12 h的6颗, 离体12~24 h的18颗, 离体24 h以上的2颗。
1.2 治疗方法
首先, 将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患者脱落的前牙用生理盐水反复进行冲洗, 在尽量保留牙根面残留的牙周膜的基础上, 将表面的尘土和其他污染物去除。对于超过6 h的完全脱落的牙齿周围残存的坏死牙周膜进行刮除, 并且对脱落的牙齿进行严密的根管填充。对于牙齿未发育完全的或者牙乳头尚存者则不必做根管填充, 可将脱位牙放置在生理盐水中即可。其次, 对患者的消毒再植区麻醉后, 进行牙槽窝清除, 将骨折的牙槽骨进行复位处理。并且对撕裂的牙龈进行缝合, 并且搔刮牙槽窝使其充满鲜血。将脱位牙植入牙槽窝内时, 缝合夹舌侧牙龈乳头, 最后用牙弓夹板进行结扎固定, 调低咬合从而防止咬合力创伤及咬合力过大。术后, 给予抗生素治疗并且嘱咐患者注意口腔卫生, 忌咬硬物。在手术后的4~6周对患者进行X线片拍摄, 对牙齿的愈合程度进行了解和掌握, 从而根据患者牙齿的恢复情况调整对患者的治疗方法。术后1个月拆除牙弓夹板。
1.3 判断标准
对于治疗后的牙齿出现脱落或者松动2度以上, 并且无法进行正常的行使功能, 则定为治疗失败。对于牙龈无红肿现象发生, 牙齿1度松动, 叩诊发现异常并且根吸收为根长的1/3以下并且已经停止吸收的, 则定为治疗显效。对于无牙龈红肿、松动和叩诊异常, 并且咬合关系良好的, X线片显示牙周围间隙清晰可见并且牙根无吸收或者牙根继续进行发育的, 则定为治疗成功。
2 结果
对该科治疗的42例45颗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进行再植的治疗后, 经过10~24个月的随访, 治疗成功38颗, 治愈率为85%, 治疗失败2颗, 失败率为4%, 治疗后与患者失去联系的5颗, 失访率为11%。45颗再植牙中64.9%存留了3年以上, 28.6%存留了1~2年, 6.5%存留了1年以内。离体时间超过24 h的脱位前牙再植全部失败, 离体时间超过12 h的脱位前牙再植大多数成功。结果详见表1。通过对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得到失败原因为: (1) 患者脱落的前牙立体时间过长, 而且离体后未得到良好的保存, 很多牙齿都处在干燥的环境中, 不利于牙齿神经细胞的保护。 (2) 患者的牙槽受到粉碎性骨折或者骨缺损等严重性损伤, 对处理和治疗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困难。 (3) 在治疗后, 很多患者未对口腔的卫生进行细心的照料, 导致牙周病发生, 影响牙齿的恢复。而且咬合创伤也是影响患者牙齿健康恢复的重要问题。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口腔牙齿功能和美学认识水平也随之提高。由于颔前牙位于突出位置, 并且唇侧骨板较薄, 当遭受外伤时对牙齿的保护能力较低, 容易造成颔前牙和牙槽骨的损伤。导致前牙脱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口腔颔面部损伤。牙齿再植是恢复牙齿健康, 恢复咀嚼功能, 并且减轻患者痛苦、恢复美观的最好办法。牙齿脱位再植的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下。
(1) 牙齿脱位的原因和位置。导致牙齿脱位的原因是判断牙齿损伤程度的标准之一, 不同的原因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牙齿损伤。对于牙齿的轻度损伤和破坏, 保证患者脱位的牙齿受到的伤害较小, 从而会增大牙齿再植后的成功率。对于较大压力造成的粉碎性牙齿碎裂则会导致牙齿的严重损伤, 给治疗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难度。本组资料主要研究的是前牙脱位的情况, 其中上颌前牙占本组资料的大部分。前牙位于牙列的前端, 发生伤害时门牙必定首先受到伤害。
(2) 患者的年龄大小。年轻人的牙齿较之于老年人的根管粗大, 牙髓组织输松, 血液循环和养分供应充足, 细胞成分比较多。年轻恒牙根尖孔未发育或者形成不久, 细胞成分多, 并且牙齿的防御能力和修复能力比较强, 当受到同种程度的伤害后, 年轻人的牙齿会更加迅速的进行自我修复, 对于情况严重的, 则会对牙齿再植治疗的成功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要注意年轻恒牙的牙乳头比较脆弱, 要注意保护务必防止发生损伤。对于牙髓血管的再生和根尖孔的发育完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年轻人的牙齿愈合能力较强, 但是由于其本身发育不够完善, 导致受伤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要注意对年轻人牙齿的保护, 尽量避免伤害发生。
(3) 牙齿固定和牙槽窝的处理程度。牙齿固定的方式是根据再植牙和邻牙的健康状况所决定的。通过对牙齿的观察和分析, 采取了用单纯钢丝结扎固定, 牙弓夹板固定, 钢丝结扎加光固化树脂粘接等方法尽可能的将牙齿固定牢靠, 对于再植牙的良好固定也是决定再植牙存活与否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 对污染的牙齿和牙槽窝的正确及时处理也是牙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牙齿离体时间较长的情况, 应该将牙齿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开髓、拔髓等处理, 保证牙齿的卫生安全, 提高再植牙齿的成活率。对于牙槽窝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的清洗, 彻底消除牙齿上存留的细菌及污染物, 保证牙齿的清洁。要对撕裂的牙龈进行缝合处理, 帮助牙龈生长及恢复, 注意术后要进行抗感染1周。
(4) 要对再植后的离体牙进行固定和抗生素防感染治疗, 并且要利用高压氧治疗, 从而提高牙齿再植的成功率。医护人员应该对再植牙的术后护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对其进行定期观察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再植牙抗生素治疗, 提高再植牙的存活率。围手术期的管理对再植牙的成功存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对再植牙进行定期的维护。对于再植牙术后前期的固定, 适当的调整咬合关系, 对再植牙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 尽量避免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 并且进行定期的复查治疗等方法是保护再植牙健康存活的重要条件。对于再植牙应该4~6周的时间进行一次复查。在固定后期应该给予适当的功能性刺激和锻炼, 因为咀嚼刺激可以加快牙周膜坏死区域的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从而促进牙周愈合的速度, 减少根吸收, 不仅能够促进再植牙部位的血液循环, 而且能够防止骨性粘连。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再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2008—2011年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再植42例进行再植治疗。将脱位牙用抗生素溶液进行浸泡和清洁处理, 同时对患者进行拔髓和根管填充, 对牙槽窝作预备后立即实施, 牙再植后再行夹板固定。结果 治疗成功38颗, 治愈率为85%, 治疗失败2颗, 失败率为4%, 治疗后与患者失去联系的5颗, 失访率为11%。45颗再植牙中64.9%存留了3年以上, 28.6%存留了1~2年, 6.5%存留了1年以内。离体时间超过24h的脱位前牙再植全部失败, 离体时间超过12h的脱位前牙再植大多数成功。结论 离体时间长短、保存是否良好、固定是否可靠、口腔卫生的保持程度及咬合创伤能否避免等是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外伤性完全脱位前牙,再植,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治龙.36例外伤性脱位牙再植的诊治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52, 54.
[2]储德强, 韩晓兰, 颜雨春.外伤性脱位前牙再植术的临床治疗体会[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3) :296-297.
[3]曹新颖.外伤性脱位牙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体会[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1 (1) :12.
[4]杨军英.20例外伤性脱位牙再植体会[J].健康大视野 (医学分册) , 2005, 13 (9) :32-33.
前牙脱位再植研究 篇4
关键词:恒前牙脱位再植,方丝弓矫治固定,牙弓夹板固定
牙齿脱位是指牙齿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而部分或完全脱位。部分脱位的牙可向外脱出, 也可向内嵌入骨中, 表现为松动、倾斜、牙齿伸长或牙冠变短, 妨碍咬合;完全脱位的牙是指牙已完全脱离牙槽窝, 或仅有软组织相连[1]。恒前牙外伤后脱位是口腔临床急症的常见病, 能及时合适的复位和固定脱位牙, 是自体牙保留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 笔者采用方丝弓矫治固定方法用于上恒前牙脱位再植后固定,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常规方法之一的牙弓夹板固定术进行了比较, 其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操作过程出血少、疼痛轻、患者容易配合、异物感不明显、易保持口腔清洁、固位良好、支持充分等特点[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8月门诊30例恒前牙外伤性脱位的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5~45岁, 平均年龄31岁。30例患者中共有47颗前牙脱位, 最多者有4颗前牙脱位, 最少者有1颗前牙脱位。共有25颗完全脱位的牙齿。30例患者以其就诊顺序编序1~30号, 单号患者行方丝弓矫治技术固定, 双号患者行牙弓夹板固定, 所有外伤病例外伤时间均在30min~2h之间, 无牙折、颌骨骨折等并发症,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患牙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带钩成品牙弓夹板, 方丝弓夹面管, 0.022in系统方丝弓托槽, 0.017in×0.025in的方丝, 0.25mm金属结扎丝。
1.3治疗方法
首先, 处理脱位牙, 完全脱位的未离体及不完全脱位牙, 在必兰麻局麻下用手法复位。离体牙处理:立刻用生理盐水冲洗, 去除异物、结石, 再用抗生素浸泡, 0.5h后取出, 用生理盐水冲洗。操作中注意保护牙根面及牙周膜, 避免刮到牙根面。其次, 处理受牙区, 在必兰麻局麻下, 对受植区进行常规消毒、清创, 清除受牙区陈旧血凝块及异物, 用抗生素及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复位好移位的牙槽骨, 以利于再植牙嵌入后与骨面密切贴合。第三, 牙再植, 轻刮牙槽窝, 使之充满鲜血, 将处理好的离体牙重新植入牙槽窝, 尽量完全复位, 并缝合撕裂的牙龈。第四, 固定与调整咬合, 牙弓夹板固定的方法:首先将牙弓夹板弯制成与患者牙弓相一致的弧形, 然后用0.25mm金属结扎丝将基牙和复位好的脱位牙的牙颈部结扎固定于牙弓夹板上。方丝弓矫治固定方法:首先将脱位牙及固位基牙牙面清洁, 采用普通方丝弓托槽 (0.022in) 及方丝弓夹面管, 按正畸要求常规酸蚀粘接夹面管及托槽于基牙及脱位牙, 选用0.017in×0.025in的方丝, 弯制与复位后牙弓相匹配的弓丝, 将弓丝用0.25 mm结扎丝做“8”结扎固定于托槽中。检查外伤牙咬合中是否有创伤, 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以确保外伤牙无早接触。第五, 注意术后口腔清洁, 用洗必泰漱口7~10d, 全身应用抗生素7~10d。一般固定8~12周即可拆除固位装置, 且以后每月定期复查。若发现外伤牙有牙齿变色、根尖有阴影等牙髓坏死症状的, 应及时作根管治疗。
1.4 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无临床症状, 牙齿与牙槽骨骨性愈合或正常愈合, 牙无松动, 咀嚼功能正常, X线片示, 牙周膜间隙清晰, 牙根、牙槽脊无明显吸收;能行使功能2年以上。有效:无临床症状, 牙齿与牙槽骨骨性愈合, 咀嚼功能基本正常, X线片示, 牙周膜间隙不清;1年内牙根吸收<2mm, 治疗后1年内牙松动度<1度。失败:有不定期的临床症状, 牙周膜间隙增宽, 无骨性愈合, 咀嚼功能差, 牙龈充血、红肿, 牙松动1~3度, X线片示, 根尖区牙槽骨及根尖吸收, 治疗后1年内患牙松动1度以上或脱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样本t检验,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病例3年多跟踪观察, 以治愈和好转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方丝弓矫治器固定外伤脱位前牙优于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法。最终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前恒牙外伤性脱位再植后, 牙龈血管能再生, 因年轻前恒牙根尖孔宽大, 新形成的血管从宽阔的根端长入髓腔与原血管吻合, 牙髓成活率高, 实验证明再植3个月后的年轻恒牙93%的牙髓存活[3]。而良好的固位和防止咬合创伤更是自体牙保留成功的关键。前牙外伤的固定方法很多, 常用的传统方法有牙弓夹板固定法、金属丝结扎固定法及尼龙丝结扎固定法等[4], 临床操作中各有利弊, 治疗效果也有差别。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方法, 通常将钢丝结扎在牙颈部, 收紧钢丝时前牙会被挤出[5], 由于牙表面光滑, 结扎处近牙龈异物易积聚, 牙间的龈组织容易受刺伤, 造成牙龈损伤, 并导致某些菌群异常增加, 可诱导或导致不可逆转的牙周组织疾病, 影响治疗效果。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固定脱位前牙, 明显克服了上述传统方法的不足, 操作简便、创伤小, 易于保持口腔卫生, 降低了牙周组织的感染率, 有利于再植牙的愈合;方丝弓结扎固定松动牙可改变松动牙的冠根比例, 减少侧向力对牙周组织的损害[6], 固定效果更稳定;由于外伤牙及相邻组织的健康牙上都有托槽且弓丝嵌镶入槽沟后结扎固定, 此段牙弓由弓丝连成一整体[7], 又有适当的弹性, 使咬合力均匀地分布在各个牙齿上, 并有一定的生理动度, 有利于牙周组织的生理性恢复, 提高了再植牙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 方丝弓矫治固定技术应用于恒前牙脱位再植固定术中, 无创伤易配合, 操作简便固位好, 口腔卫生易保持, 疗效可靠安全,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468.
[2]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6.
[3]李东育, 王雁, 韩旭.年轻恒牙的治疗体会[J].口腔医学, 2004, 24 (2) :120.
[4]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78-179.
[5]陆苇, 王伟汉.片段弓矫治技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9, 15 (3) :225.
[6]赵云风.口腔生物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154.
牙脱位再植的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73例患者中男51例, 女22例, 年龄9岁~47岁, 平均年龄23.1岁。129颗脱位牙均为恒牙, 按损伤类型分嵌入性脱位11颗, 部分性脱位34颗, 完全性脱位84颗;根据牙根发育情况分为年轻恒牙43颗, 成熟恒牙86颗。脱位前牙的固定方法:钢丝栓结法17例, 牙弓夹板法27例, 树脂钢丝法8例, 正畸矫治法21例。平均固定时间4周~6周。其中完全性脱位牙根据具体情况再植前行根管倒充治疗15例。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2年定期复查, 复查期间根据临床检查及牙片根尖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根管治疗。
1.2 具体手术方法
1.2.1 离体牙的处理
接诊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彻底清除牙根上的异物, 黏附于根面不能冲洗干净的异物, 可用眼科镊子轻轻去除。操作时, 手握牙冠, 尽量避免触碰根面及刷洗根面, 谨防残存于根面的牙周膜受损。如遇根尖发育未完成者, 注意保护牙乳头。去净异物后, 放入庆大霉素注射液中浸泡, 待受植区牙槽窝处理完毕, 立即植入。
1.2.2 受植区牙槽窝的处理
常规清洁口腔, 局部以碘伏消毒, 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清除牙槽窝内异物、血凝块、骨碎片等, 直至牙槽窝内有新鲜血液充盈。但是操作时不可过分搔刮牙槽窝, 注意保护残存的牙周膜。复位牙槽骨, 必要时应行牙槽修整。
2 结果
129颗脱位前牙经2年观察, 12颗脱位牙因治疗失败被拔除, 2颗嵌入性脱位牙, 7颗部分性脱位牙及5颗完全性脱位牙的牙髓血管再生, 根尖完全形成;34颗牙的牙周膜愈合, 83颗发生骨性粘连。脱位前牙再植后牙髓存活率达10.9%, 其中嵌入性脱位牙牙髓存活率为18.2%, 部分性脱位牙为20.6%, 完全性脱位牙为6.0%。根管治疗率达75.2%。脱位牙的牙根吸收率为55.0%。
3 讨论
3.1 影响脱位牙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脱位牙离体时间, 贮存离体牙的方式均是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因治疗失败而拔除的12颗脱位牙, 均离体时间较长, 约2 h~4 h, 且离体后干燥贮存, 未行任何保护牙周膜细胞活性的措施, 笔者认为这是导致这些脱位牙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佳的离体牙愈合方式为牙周膜愈合 (亦称为Ⅰ期愈合) , 在牙片上可见宽窄一致的阴影[1]。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根发育成熟、体外贮存时间延长、脱位牙污染等因素都是牙周膜愈合的不利因素, 相关文献报道牙脱位后牙周膜离体30 min即开始水肿变性[1]。故笔者认为保护牙周膜, 尽量缩短离体时间是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脱位牙提倡立即再植, 牙脱位后不应置于干燥的环境中, 需要浸泡在生理盐水、唾液、牛奶或Hank液中。从国内外再植牙相关的文献看来, 脱位牙的贮存方式对再植牙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目前, 许多专家认为牛奶是脱位牙的良好保存剂, 主要优点是具有和人体唾液较相似的渗透压;市售牛奶均经过灭菌处置, 细菌较少;据报道在室温条件下可以保持牙周膜细胞活性约6 h;并且容易获得。如果现场找不到合适的保存剂时, 可暂时将脱位牙含在舌下, 使其浸泡在唾液中, 以避免口腔外的干燥损害。为了保护牙周膜的活性, 忌用有刺激性或有凝固蛋白质作用的药物, 切勿损伤根面及暴力搔刮牙槽窝, 力争尽早植入以减少牙周膜水肿变性[2]。
所以应加强保存脱位牙的卫生宣教, 加强患者对脱位牙的紧急处理意识, 尽快到医院就诊, 并给予合理的保存, 使牙周膜细胞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再植牙成功必要的前提条件。
3.2 年龄因素与再植成功的关系
本研究中观察到有14颗脱位牙的牙髓血管再生, 根尖完全形成, 且为牙周膜愈合。笔者分析:由于年龄小, 恒牙根尖孔发育不完全, 根管粗大, 根尖孔宽阔, 其内牙髓组织疏松、血管丰富、活力旺盛, 细胞成分较多, 因而其防御及修复能力较强, 且抗感染能力也强, 是临床上保存再植牙牙髓活力成功的有利条件, 也容易产生牙周膜愈合[3]。
3.3 牙髓治疗与牙再植成功的关系
目前在临床多提倡在再植后7 d~14 d进行根管治疗, 以避免发生炎性根吸收, 此时已形成一些牙周韧带的修复, 可减少替代性根吸收。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推迟到再植后7 d~14 d进行根管治疗将减少牙槽骨粘连, 并且不会增加炎症性吸收。根管治疗的时间在再植后7 d~14 d时进行, 一方面可避免因操作复杂的即刻根充, 延误植入时间, 导致牙周膜进一步受损;另一方面, 在此阶段, 牙周组织已产生足够的牙周支持, 对根充治疗的刺激有一定的抵抗, 牙髓改变的病理影响尚未开始发生作用, 可预防炎症性吸收和置换性吸收。丹麦Andresen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再植前不应该施行牙髓摘除或根管充填, 因为不但不能减少炎症性吸收和置换性吸收, 反而因延长了在体外的时间而导致激惹牙根的吸收。对根尖未发育完成或年龄较小者, 应定期检查牙髓活力, 视牙髓活力测定的情况选择牙髓治疗的时机[4]。
3.4 感染与牙再植成功的关系
离体牙大多污染严重, 若抗感染措施不足, 极易导致再植牙失败。感染常导致再植牙松动、牙根吸收, 最终脱落, 因此术前的消毒处理、术中的无菌原则和术后的抗菌处理, 以及注意术后患者的口腔卫生等对牙再植成功十分重要。
3.5适当的调与牙
再植成功的关系
本文失败病例中有2例是由于存在早接触, 未能按时复诊, 未做适当的调, 长期的创伤导致再植牙松动, 最终导致再植失败。其他患者均在再植牙之后或复诊时及时发现早接触后, 进行了适当调, 均未因为早接触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笔者认为防止与对颌牙早接触, 防止意外创伤是再植牙成活的关键。
3.6 再植牙的固定方法与牙再植成功的关系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牙弓夹板过硬对再植牙愈合不利, 会导致牙根吸收。笔者考虑到这个问题, 对本文报道的部分病例采用正畸片段弓固定, 正畸片段弓依靠托槽和弓丝固定, 可进行三维方向调整, 临床操作简单, 自洁作用较好, 利于牙龈的愈合, 弓丝对再植牙产生持续轻微的生理性的弹力, 可引起牙周纤维的调整、重排和牙槽骨的改建, 从而减少牙根发生骨性粘连和牙根吸收的发生率[5,6]。通过对比发现传统的钢丝结扎稳定性差, 牙弓夹板固定自洁作用差, 对牙龈损伤大, 拆除亦较困难, 不利于再植牙的就位, 并且咬功能刺激等生理性传导较差, 增加了再植牙根发生骨性粘连和替代性吸收的机会。正畸片段弓用于牙再植术后固定, 克服了传统固定方法的不足, 笔者认为正畸片段弓固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85
[2]殷立行.牙再植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2, 4 (1) :65~66
[3]王素艳.外伤性牙脱位治疗的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 16 (1) :69~70
[4]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92
[5]陈志方.自体牙移植术后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 2007, 15 (10) :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