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再植

2024-07-10

文化再植(精选7篇)

文化再植 篇1

如今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人们经常会无意识地从事着跨文化交际。比如, 平时人们会观看外国影视作品,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聆听外国音乐……另一方面, 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去从事跨文化交际, 比如去国外留学深造或观光旅游, 或与他人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等。跨文化交际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L.S.Harms (1973) 提出了人类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会经历五大阶段: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使用, 印刷技术的发明, 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 跨文化交际。如今, 我们正处于第五个阶段——跨文化交际。

笔者在英国留学时, 曾遇见很多对中国人甚至是黄种人存有偏见的欧洲人, 他们在课堂小组讨论的时候, 曾公开表示不愿意和中国人分到一个小组;在银行开户时, 中国留学生很难申请到信用卡;在空无一人的公交车站, 司机遇见只有黄种人候车时, 会疾驰而过……这些鲜明的例子, 并不是简单的人种歧视, 这些观念都是因为不正确的文化定势所引起的文化偏见, 而导致人们常常会以偏概全, 忽略文化整体性而做出的不公平行为。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跨文化交际中, 哪些因素会阻碍人类的交际, 又有哪些因素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定势和文化再植

(一) 文化定势

“文化定势” (Cultural stereotype) 的概念最早出现在Lippmann (1922) 的《公众舆论》一书中。他认为, 世界太大太复杂, 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人和事进行逐一的亲身体验和认知。随后, 便出现了一种类似于人云亦云的现象, 将一群具有相近特征的人或事塑造出一定的形象, 即“定型观念” (王瑛芳, 2008) 。这种定型观念就能解释之前我们所提到的例子, 即使被访问者并未亲身体验过目的国的文化, 他也能在他的生活环境中形成对目的国的文化定型, 这类定型, 我们也称之为“定势”。

由于每个国家及群体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 从而导致了各个国家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比如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文化熏陶、媒体影响以及从众心理的趋同程度上的高低, 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文化定势, 某些消极的文化定势可能会在交际中产生误解, 甚至带来“文化偏见”, 从而导致交际障碍, 乃至发生文化冲突。

(二) 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定势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如果我们认为一个群体中的成员有好的品质, 我们就对他们有积极的看法。例如, 我们通常会认为英国人是温和的、绅士的、友好的, 这就会促使我们在接触英国人时, 能更好地和他们交流。因此, 积极的定势有时会有益于人类的跨文化交际。然而, 当我们对英国人有一个相当准确的定势之后, 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英国人都是温和、绅士且友好的。如果我们对英国人总是保持这种积极的定势, 那就更容易对一个表现的不绅士的英国人失望, 甚至被他欺骗。因此, 积极的定势不能够保证定势的积极效果。正如罗恩斯科隆与苏珊娜斯科隆 (1995:160) 指出的, “积极定势的问题是把不同群体中的成员看作是相同无区别的。”定势最具破坏性的一方面是它不能够评价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们, 这有时被称之为消极定势。马克吐温对法语和德语的评论, 被有些人解释为侮辱性的, 虽然他用了一种幽默的没有恶意的方式。

(三) 文化再植

在跨文化交际学中, 还没有关于文化再植的专门解释, 本文所提到的“文化再植”与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文化移植”是不同的。“文化再植”是基于“文化移植”的基础上而进行的第二次移植。“文化再植”其实是建立在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文化的了解与认知逐步加深的基础之上的。比如, 美国人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对于中国功夫文化的了解还不是很多, “东亚病夫”的头衔深入人心;到了六七十年代, 受到李小龙的武打竞技比赛以及李小龙电影的影响之后, 美国人甚至欧洲人对李小龙和中国功夫的崇拜之情日益增长, 他曾多次被评为时代精神偶像, 美国曾在1993年和2000年分别发行带有李小龙头像的纪念钞票以及纪念邮票, 2008年李小龙被誉为世界MMA (综合格斗) 之父, 并让美国人逐渐摒弃了中国人与“东亚病夫”一词的关联。在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定势基础上, 李小龙所发挥的作用, 就是将中国功夫的精髓以及民族特色作用于文化定势之上。

二、如何进行文化再植

当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汉民族共同体拥有的一套价值和秩序脱离了本民族文化土壤, 又该如何获得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认同呢?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以自我为中心的简单粗糙的宣教不仅不利于跨文化传播的效果表达, 还可能会在他国受众中留下难以更改的刻板印象, 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 在现今的对外传播中, 我们应该学会用国际环境下都听得懂的语言来传播我们的文化, 塑造我们的形象。文化传播学的原理告诉我们, 一种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该文化的渗透和扩散力, 还取决于文化自身的因应能力 (Harms, 1973) 。也有学者指出,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 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单波, 2010) 这里谈到的就是有关文化的普世性问题。关于普世价值, 一种争议始终存在, 即认为强调文化的普世性会伤害本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和内涵。

跨文化传播需要符号和意义的赋予, 因此载体十分重要。而“由文化的层次可以推知, 进行国际上跨文化传播的时候, 也主要分为‘器’层面的文化传播和‘道’层面的文化传播”。比如, 浸润了东方风情的瓷器、旗袍、武术等谓之“器”;融合了华夏文明的思想、行为、交往方式等谓之“道”。正如近年来我们大兴提倡的“和谐社会”这一思想。

“内外有别”, 这是外宣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条原则。“别”在何处?任务、对象、内容、形式都有“别”, 还有很重要的一“别”就是语言文字。对外宣传既然主要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宣传, 自然要用外语来进行。最理想的境界当然是我们的外宣工作者都能用外语来写稿和表述。但这在目前还不可能实现。在现阶段, 我国各种形式的外宣品 (除少量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媒体外) 大多数采取先制作中文稿, 再译成外文的办法。事实上, 外国人所看到的不是中文稿而是外文稿。一篇好的中文稿, 也就是说, 符合对外宣传要求的中文稿, 在一个外语水平不高, 又不懂对外宣传的译者手里, 可以变成一篇外国人不爱看、不明白的外文稿。一篇不怎么好、不大符合对外宣传要求的中文稿, 在一个外语水平高又懂对外宣传的译者手里, 却可以变成一篇外国人爱看、易懂的外文稿。50年外宣实践经验证明, 外语是决定外宣效果的最直接因素。这个道理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语言的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就采用了汉语和法语的双语调查方式。

三、结语

随着中国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频繁, 我们经常忽略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对我们的影响, 比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的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不了解, 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文化定势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借鉴他国经验, 降低他我文化交流时定势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们必须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将文化定势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同时, 我们还必须注意文化再植的重要性, 需要看到的是文化再植是双向的, 不是单一的, 我们在接受不同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将本我文化讲述给别人听, 只有做到兼容并蓄, 我们才能很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摘要:本文以英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一些个别误读现象为例, 运用相关理论对该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 之后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从而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尽量避免或降低类似情况的出现。在文化再植过程中, 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 本文最后将对文化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给出几点建议, 以达到正确认知本我文化和他我文化, 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 促进本我文化和他我文化的互动交际。

关键词:文化定势,文化再植,跨文化交际

断指再植的护理体会 篇2

断指再植是在骨科与显微外科技术支持下, 对失去血液供应的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的指体进行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肌腱和神经修复等一系列外科手术, 将其重新缝合回机体原位, 重建其血液循环。血管吻合技术是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即使手术时指动、静脉均吻合, 术后由于环境温度等各方面的影响, 有时会发生血管阻塞导致再植指体缺血坏死。因此术后的密切观察和护理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2012年1-8月收治断指再植患者24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断肢再植患者24例, 其中男19例, 女5例;年龄3~56岁;术后发生动脉危象2例, 中指死指1例, 单指伤8例, 多指伤16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因断指患者大多需行急诊手术, 因此术前最主要的措施是为患者准备适宜的病房, 一般给予单人间或双人间, 术前进行空气消毒, 并将室温调节在23~25℃, 病房内严禁吸烟, 以免再植手指血管痉挛。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房环境:

清洁病室空气保持流通, 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 尽量减少探视, 以免交叉感染。室温调节至23~25℃, 患手上方放置60~100W照明灯局部照射, 距离为40~60cm左右[1], 嘱家属勿自行调节高度。

2.2.2 体位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7~10d, 避免患侧卧位, 防止患指受压影响再植指体血供。患手垫软枕以略高于心脏水平为度, 目的是维持稳定有效的循环血量, 防止局部水肿。

2.2.3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 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及高热量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以维持稳定有效的循环血量。严禁食用生冷食物, 以防血管痉挛。

2.2.4 病情观察:

术后观察再植手指的肤色、皮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每小时1次;术后第4~7天每2~3小时观察1次。 (1) 肤色:正常皮肤为粉红色或略红于正常手指颜色; (2) 皮温:定时测量指温, 再植术后手指温度一般稍高于正常手指温度, 如患指温度低于健指3~4℃或患指变白、发紫、弹性低, 表明缺血或回流受阻; (3)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用一小棉棒或针尖按压指腹, 受压指体颜色立即转为苍白色, 松压后在1~3s内转为红色表示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正常; (4) 详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5 血管危象及处理:

断指再植术后72h是血管危象高发期, 且以夜间血管危象发生率最高[2]。 (1) 动脉危象表现, 多发生于术后1~3d, 常因寒冷、疼痛、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哭闹、吸烟等因素诱发。表现为患侧肢体皮肤苍白、灰暗, 皮肤皱纹加深, 皮温降低, 指腹张力下降,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脉搏减弱或消失, 指端侧方切口不出血或缓慢渗出暗红色血液。处理:给予罂粟碱30~60mg肌内注射或其他血管解痉药, 严密观察指体变化情况, 一般用药20~30min后动脉痉挛即可缓解。如无明显改善需立即手术探查, 据情况作适当处理。 (2) 静脉危象表现:再植指体皮肤色泽暗, 温度低, 张力高,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 指端侧方切口放血初呈淡紫色, 继之为鲜红色。处理:在再植指体侧方切一小口放血, 并用肝素盐水棉球擦小切口, 每0.5~1小时放血1次, 每次5~10min, 速度控制在3~5滴/min, 时间0.5~8d[3], 使之保持渗血。对放血后血液循环未改善者, 应及时关闭原切口, 另行小切口。

2.2.6 功能锻炼:

(1) 术后第5天起, 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患手腕关节; (2) 术后第14天, 患指在健指的配合下做提拿或挟持沙袋的练习; (3) 术后3周, 再植手指的关节可开始作被动屈伸练习, 幅度由小到大, 次数由少到多。

2.3 心理护理

断指患者多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创伤, 特别是年轻多指离断患者, 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患手功能, 常会产生焦虑、不安及烦躁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 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关心, 多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病例, 消除其思想顾虑。另外, 夜间患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患指, 自觉疼痛加剧。因此必要时可给予镇静止痛药, 解除其紧张情绪。

2.4 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保暖和预防感染, 坚持功能锻炼, 定期门诊复诊。

参考文献

[1]杨宝艾.27例断指再植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28 (10) :141.

[2]赵宇, 于菲菲, 于雪峰.夜间易发生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探讨及其处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6) :158-159.

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观察 篇3

关键词:断指再植,显微镜,疗效

手指离断是手外科较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手显外科的不断发展,断指再植成活率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较好的功能恢复训练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0例断指再植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手外科收治的90例(100指)断指再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5例(62指),女35例(38指),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26.7±10.2)岁,致伤原因:锐器切割伤40例(48指),钝器挤压伤50例(52指),离断情况:完全离断55例(60指),不完全离断35例(40指);离断部位:末节离断40指,中节离断30指,近节离断20指。受伤至就诊时间1~6 h。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 65指)和对照组(30例 35指),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离断情况、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根部橡皮筋止血,显微镜下清创,观察指动脉、指神经、指背侧、掌侧静脉的损伤情况,分别依据实际损伤情况进行吻合。同时缝合离断肌腱、神经。抗感染、抗血栓、抗痉挛治疗。术后进行康复治疗:①术后4周,通过脉冲超短波照射对患指进行消炎、消肿;②术后4~6周,对患指进行弹拨。进行音频电水槽疗法和超声波治疗,提高组织张力;③术后6~12周,除了继续进行音频电水槽疗法和超声波治疗以外,增加蜡疗和关节的阻力训练,注意训练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准;④术后12周后,依据患者肌腱及神经恢复情况,采取职能训练,恢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能力。

1.3 评价标准

1.3.1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断指部皮温接近正常,周围皮肤色泽红润,断指指腹饱满,多普勒动态血流测定,断指动、静脉搏动有力,杂音清晰,血流正常均匀;有效:断指部皮温、周围皮肤色泽均明显改善,断指动、静脉搏动较正常,杂音较弱,血流图形稍低于正常;无效: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表现。

1.3.2 术后功能恢复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中的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进行评价,TAM=总主动屈曲度(MCP+PIP+DIP)-总主动伸直受限度(MCP+PIP+DIP)。优:断指活动范围恢复正常,TAM约为260°;良:TAM>195°;可:TAM>130°,差:TAM≤130°。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如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如表2)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断指再植是手外科最常见的术式,其治疗的关键是血管、神经及肌腱有效的吻合[3,4,5]。由于收治皮肤弹性和韧性相对较强,由于各种类型手指离断性损伤其内部血管及神经先被拉长,在附近皮下组织剥脱,然后发生断裂[6,7]。其中静脉管壁韧性较差,往往在皮肤边缘处断裂,其次为指动脉断裂,神经组织一般在牵拉相当长度才陆续发生断裂,因此出现断端动脉和静脉均比神经短[8]。肌腱作为韧性最强的组织,一般其自身不易被拉断,而是在肌腱和肌肉交界部位拉断。随着手显外科的不断发展,本研究通过对60例患者采取显微镜下的血管、神经吻合,其清创效果良好,观察神经血管损伤情况清晰,避免了清创过程中对神经血管的二次损伤,可以完好的保存动静脉血管断端。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断指再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本研究还对观察组实施了康复治疗,根据术后不同时间及断指临床特点进行有效的术后功能恢复训练[3]。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断指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显微镜下进行断指再植临床疗效明显,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德章,于家东,刘锋,等.断指再植116例体会.山东医药,2009,49(7):22.

[2]陈峰,陈柏春,潘伟娟.末节断指再植50例治疗体会.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18.

[3]昌泓,尤爱民,袁正江,等.断指再植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61-767.

[4]张宗光,张玉玉,刘萍.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的治疗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190.

[5]王冰,胡开泰,魏玉峰,等.130例断指再植术治疗体会.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137-138.

[6]姚保兵,王鑫,胡亮,等.指端创面放血法治疗无静脉断指再植45例.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5):382-383.

[7]陈峰,陈柏春,潘伟娟.末节断指再植50例治疗体会.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18.

断指再植病人的术后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123例150指, 男91例, 女32例;年龄4~52岁;平均21岁。其中完全离断12指, 不完全离断138指;受伤原因:交通事故、意外损伤6例11指, 三角带绞伤12例19指, 钝器挤压伤105例120指。缺血时间1~10小时, 离断指远端完整, 均有不同程度的挫伤及淤血。

2 术后护理

2.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平衡心境

断指均为突发性事件。一般多因工伤、打架、争吵、酒后冲动而受伤, 情绪一般比较激动, 短时间内患者及家属都难以接受现实, 面对病人恐慌不安的心情, 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宜, 进行心理疏导。因病人处于紧张应激状态, 有研究发现[1]:惊恐、焦虑病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增加, 这些血管活性物质失调可使外周血管收缩, 诱发血管危象, 因此, 护理人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理解患者的担心求助的心情,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以专业知识为主, 采用互动式交流方式, 给患者的信息要科学严谨、明确, 不要似是而非, 取得患者的信任[2]。主动向患者介绍本院先进的医疗设备, 丰富的临床经验, 并列举痊愈病例, 介绍再植手术的特点和疗效, 使之了解手术成功率及主动配合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消除紧张心理。对于自残患者, 由于致伤原因的特殊性, 心理活动对术后再植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 面对患者懊悔的心理, 应了解致伤的原因, 分析矛盾的核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与人为善, 善待别人, 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尽量帮助病人摆脱不良的心情, 树立伤后积极的生活信念, 经过上述的心理护理, 病人多能积极的配合治疗, 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健康心态, 为术后的顺利进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2 一般护理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周, 避免向患侧翻身, 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运, 患肢抬高30°;术后2周内患肢局部以60W曲颈灯持续保温, 灯距为45cm, 以利于防止末梢循环障碍;病房应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室温保持在22℃~25℃, 室内常规消毒, 限制探视, 防止交叉感染;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绝对禁止吸烟, 因为烟中所含的尼古丁能使周身小动脉收缩, 造成血管痉挛;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观察用药后效果;术后疼痛可引起体内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多, 引起周围血管收缩, 诱发血管危象, 影响再植指的成活, 正确使用镇痛剂, 可获得满意效果;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 因为便秘可引起血管痉挛, 造成血运障碍。

2.3 局部血液循环的观察指标及临床意义

2.3.1 指体温度

指体温度的变化是直接反映断指再植术后血循环重建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术后常规1~2小时用皮肤测温仪接触测试一次, 并及时记录, 应注意每次测温部位固定 (包括患侧及健侧) , 测温时间恒定, 并应注意外界环境温度及局部温度的干扰, 特别是局部烤灯持续照射者, 应临时关闭烤灯15分钟再测量。

2.3.2 指体色泽

是最容易观察到的客观指标, 应排除光线明暗的影响、皮肤色素的影响。

2.3.3 毛细血管充盈实验

是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客观指标, 对临床判断再植指体有无循环存在有最直接的价值。

2.3.4 指腹张力

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是比较可靠的血液循环观察指标。

2.3.5 指端侧方切开放血

是一种简单明确观察出血情况的指标, 也是鉴别动、静脉循环障碍的一种有效而直接的方法[3]。一般在指端侧方作一深约3mm, 长约5mm的切口, 根据出血速度, 颜色来判断。对于末节完全离断只吻合1条指动脉, 采取指端切开放血代替静脉回流的再植指体术后的病人, 要掌握指端切开放血的时间、切口闭合的时间及护理。一般每0.5~1小时放血一次, 每次持续约10分钟。放血量一般控制在0.1ml/min左右, 放血量过多会导致失血性休克。放血时严格无菌操作, 以防感染。一般切口放血1周左右开始闭合。如果闭合过早, 由于患指侧支静脉未健全, 则静脉回流受阻, 动脉张力大, 易使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如闭合过晚, 长时间放血会出现贫血, 造成病人痛苦和经济损失。切口要逐渐闭合, 完全闭合前还要观察1~2天, 指体血运好, 皮温正常, 张力适宜, 才可完全闭合。闭合后还要特别注意观察血运, 一旦出现异常, 须立即切开并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上述指标的观察, 临床上常用来综合评价分析再植指体的血循环情况, 其临床表现见表1。

2.4 血管危象的预防及处理

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48~96小时内, 术后24小时内多见, 故24小时内每半小时观察病人1次, 24~72小时内每1~2小时1次, 一般1周后渡过危险期。术后由于寒冷、疼痛、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或哭闹等原因而引起血管痉挛或栓塞, 因此应积极寻找原因, 防患于未然。注意减少致冷因素的刺激, 术后3~5天常规使用止痛药物缓解伤口疼痛, 对低于室温的液体或血液制品可置于37~38℃恒温箱内预热20分钟后再输入体内, 同时禁止在患肢血管上进行静脉输液、抽血等操作, 以免损伤静脉。发生任何血循环障碍迹象时, 均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必要的处理。

2.4.1 动脉痉挛或栓塞

发生动脉危象时, 应立即去除伤口周围敷料, 同时适当增加室温, 注射罂粟碱或其他解痉药并观察20~30分钟后, 血循环仍无改善者, 通知医生行手术探查。

2.4.2 静脉栓塞

如患指出现静脉危象, 视断指不同平面做不同处理, 若位于中节中段以近则进行手术探查静脉, 若位于中节中段以远则行拔甲或远端侧方小切口放血, 放血时应无菌操作, 时间一般为1周左右, 期间注意补充病人血容量, 并及时更换伤口周围敷料以免形成环形血痂压迫血管。

2.5 做好术后三抗治疗

2.5.1 抗凝治疗

为预防血管痉挛及栓塞, 保持吻合血管的畅通, 术后10天内遵医嘱应用抗凝及解痉药, 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潘生丁、阿司匹林及其他药物, 以克服局部吻合口凝血倾向。静滴肝素时, 速度不宜过快, 早期应用0.9%的氯化钠溶液500ml+肝素钠12 500u, 每分钟5~6滴, 维持24小时, 同时密切观察患指末梢血运及手指张力变化。注意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前应先作皮肤过敏试验, 且静滴过程中严密观察以免发生过敏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复查出凝血时间, 发现出血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作必要的处理。

2.5.2 扩血管治疗

扩血管药物可以针对发生血管痉挛的各个环节起到解痉的效果, 常用药物有罂粟碱、妥拉苏林、丹参、烟酸等。罂粟碱作用时间仅3~4小时, 为此除6小时用药一次外, 还交替使用妥拉苏林, 使体内始终有血管扩张药物起作用。烟酸服后有皮肤潮红、瘙痒及胃肠道反应, 一般让患者饭后服用, 10天后停药。

2.5.3 抗生素的应用

伤口感染可致血管吻合口爆裂、出血, 影响指体成活。因此术后应合理应用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伤口有分泌物者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用有效抗生素, 主要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创, 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根据病情变化, 经常做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以提示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3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断指再植成活并不等于成功, 使再植成活的断指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指的功能, 才是断指再植的目的。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 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对出现不成功或不到位的动作, 不要加以指责, 而要耐心指导, 培养患者的积极情绪。具体方法如下:断指再指第2周拆线后, 未固定的关节即可开始作轻度伸屈练习。从第3周开始加大被动练习幅度, 并开始主动练习。每日用温水浸泡2次, 每次2分钟, 连续1周, 以消除肌痉挛。每周在再植平面远端向心性、柔和性按摩手指3~4次, 每次20分钟。术后第6周, 待解除内固定后, 应积极指导患者做自主运动锻炼, 每日6次, 每次不少于10分钟, 可以采用抓握小皮球、用拉力器、牵引绳的方法锻炼肌力以及拾物、写字、画图、系纽扣、捏夹玻璃弹子等, 全面练习手指灵活性。功能锻炼时要防止急躁暴力动作, 活动的幅度由小到大, 用力由弱到强, 动作由粗到细, 又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 坚持不懈的进行锻炼。在手法治疗的同时可配合进行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或中药熏洗, 以松解粘连、软化瘢痕。针对病人出院时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与主管医生, 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做好出院指导, 定期返院复查或电话咨询。术后2~3个月内勿使患指负重、防碰伤、烫伤和冻伤。一般情况下, 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劳动, 从而使伤指的功能获得满意的恢复。

4 结果

本组病人一般住院30天左右。据临床观察术后1月内无感觉功能的恢复。出院后随访6个月~1年, 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

5 讨论

断指再植术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第二、良好的骨及关节内定固定, 满意的肌腱及神经修复;第三、术后加强护理, 配合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对于断指再植的病人, 心理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手外伤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加之显微外科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致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在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 要将每项工作的目的、效果讲清楚, 在治疗之余, 尽可能的为患者安排积极有益的娱乐活动, 同时要鼓励病人亲属和单位领导多给病人以积极的支持, 使其感受到亲情的关怀,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乐观的情绪对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奠定的基础。术后早期患者需要绝对卧床、抬高患肢, 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指导并协助病床上大小便, 预防褥疮、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同时严密观察患指血运, 防治血管危象,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及交叉感染, 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及时报告, 是术后成功的有力保证。无论手术做得如何成功, 如果患者术后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功能锻炼, 再植指也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我们对本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后, 所有患者再植指关节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恢复效果满意。因此断指再植术后的综合护理与适时适宜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是取得手术成功的保证。

摘要:目的:总结断指再植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 促进功能的早日康复。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07年1月123例再植病人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特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做好一般护理, 再植手指血运的观察, 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 “三抗”药物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术后系统的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 108例病人手指功能恢复完全, 2例再植断指部分坏死。结论:加强断指再植术后的综合护理与适时适宜的功能锻炼及指导, 可为再植手术的成功与功能恢复提供保证,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断指再植,护理,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容桂荣, 蒋春红, 许丽娟.5例受损伤再植术后精神障碍并血管危象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3) :150-151.

[2]刘春玲, 田文, 张友乐, 等.手外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 18 (3) :187.

[3]梁文素, 胡东玫, 郝红艳.手指挤压离断伤再植的护理[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 18 (3) :186.

[4]姚泰.生理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18.

牙脱位再植的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73例患者中男51例, 女22例, 年龄9岁~47岁, 平均年龄23.1岁。129颗脱位牙均为恒牙, 按损伤类型分嵌入性脱位11颗, 部分性脱位34颗, 完全性脱位84颗;根据牙根发育情况分为年轻恒牙43颗, 成熟恒牙86颗。脱位前牙的固定方法:钢丝栓结法17例, 牙弓夹板法27例, 树脂钢丝法8例, 正畸矫治法21例。平均固定时间4周~6周。其中完全性脱位牙根据具体情况再植前行根管倒充治疗15例。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2年定期复查, 复查期间根据临床检查及牙片根尖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根管治疗。

1.2 具体手术方法

1.2.1 离体牙的处理

接诊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彻底清除牙根上的异物, 黏附于根面不能冲洗干净的异物, 可用眼科镊子轻轻去除。操作时, 手握牙冠, 尽量避免触碰根面及刷洗根面, 谨防残存于根面的牙周膜受损。如遇根尖发育未完成者, 注意保护牙乳头。去净异物后, 放入庆大霉素注射液中浸泡, 待受植区牙槽窝处理完毕, 立即植入。

1.2.2 受植区牙槽窝的处理

常规清洁口腔, 局部以碘伏消毒, 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 清除牙槽窝内异物、血凝块、骨碎片等, 直至牙槽窝内有新鲜血液充盈。但是操作时不可过分搔刮牙槽窝, 注意保护残存的牙周膜。复位牙槽骨, 必要时应行牙槽修整。

2 结果

129颗脱位前牙经2年观察, 12颗脱位牙因治疗失败被拔除, 2颗嵌入性脱位牙, 7颗部分性脱位牙及5颗完全性脱位牙的牙髓血管再生, 根尖完全形成;34颗牙的牙周膜愈合, 83颗发生骨性粘连。脱位前牙再植后牙髓存活率达10.9%, 其中嵌入性脱位牙牙髓存活率为18.2%, 部分性脱位牙为20.6%, 完全性脱位牙为6.0%。根管治疗率达75.2%。脱位牙的牙根吸收率为55.0%。

3 讨论

3.1 影响脱位牙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脱位牙离体时间, 贮存离体牙的方式均是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因治疗失败而拔除的12颗脱位牙, 均离体时间较长, 约2 h~4 h, 且离体后干燥贮存, 未行任何保护牙周膜细胞活性的措施, 笔者认为这是导致这些脱位牙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佳的离体牙愈合方式为牙周膜愈合 (亦称为Ⅰ期愈合) , 在牙片上可见宽窄一致的阴影[1]。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根发育成熟、体外贮存时间延长、脱位牙污染等因素都是牙周膜愈合的不利因素, 相关文献报道牙脱位后牙周膜离体30 min即开始水肿变性[1]。故笔者认为保护牙周膜, 尽量缩短离体时间是再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脱位牙提倡立即再植, 牙脱位后不应置于干燥的环境中, 需要浸泡在生理盐水、唾液、牛奶或Hank液中。从国内外再植牙相关的文献看来, 脱位牙的贮存方式对再植牙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目前, 许多专家认为牛奶是脱位牙的良好保存剂, 主要优点是具有和人体唾液较相似的渗透压;市售牛奶均经过灭菌处置, 细菌较少;据报道在室温条件下可以保持牙周膜细胞活性约6 h;并且容易获得。如果现场找不到合适的保存剂时, 可暂时将脱位牙含在舌下, 使其浸泡在唾液中, 以避免口腔外的干燥损害。为了保护牙周膜的活性, 忌用有刺激性或有凝固蛋白质作用的药物, 切勿损伤根面及暴力搔刮牙槽窝, 力争尽早植入以减少牙周膜水肿变性[2]。

所以应加强保存脱位牙的卫生宣教, 加强患者对脱位牙的紧急处理意识, 尽快到医院就诊, 并给予合理的保存, 使牙周膜细胞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再植牙成功必要的前提条件。

3.2 年龄因素与再植成功的关系

本研究中观察到有14颗脱位牙的牙髓血管再生, 根尖完全形成, 且为牙周膜愈合。笔者分析:由于年龄小, 恒牙根尖孔发育不完全, 根管粗大, 根尖孔宽阔, 其内牙髓组织疏松、血管丰富、活力旺盛, 细胞成分较多, 因而其防御及修复能力较强, 且抗感染能力也强, 是临床上保存再植牙牙髓活力成功的有利条件, 也容易产生牙周膜愈合[3]。

3.3 牙髓治疗与牙再植成功的关系

目前在临床多提倡在再植后7 d~14 d进行根管治疗, 以避免发生炎性根吸收, 此时已形成一些牙周韧带的修复, 可减少替代性根吸收。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推迟到再植后7 d~14 d进行根管治疗将减少牙槽骨粘连, 并且不会增加炎症性吸收。根管治疗的时间在再植后7 d~14 d时进行, 一方面可避免因操作复杂的即刻根充, 延误植入时间, 导致牙周膜进一步受损;另一方面, 在此阶段, 牙周组织已产生足够的牙周支持, 对根充治疗的刺激有一定的抵抗, 牙髓改变的病理影响尚未开始发生作用, 可预防炎症性吸收和置换性吸收。丹麦Andresen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再植前不应该施行牙髓摘除或根管充填, 因为不但不能减少炎症性吸收和置换性吸收, 反而因延长了在体外的时间而导致激惹牙根的吸收。对根尖未发育完成或年龄较小者, 应定期检查牙髓活力, 视牙髓活力测定的情况选择牙髓治疗的时机[4]。

3.4 感染与牙再植成功的关系

离体牙大多污染严重, 若抗感染措施不足, 极易导致再植牙失败。感染常导致再植牙松动、牙根吸收, 最终脱落, 因此术前的消毒处理、术中的无菌原则和术后的抗菌处理, 以及注意术后患者的口腔卫生等对牙再植成功十分重要。

3.5适当的调与牙

再植成功的关系

本文失败病例中有2例是由于存在早接触, 未能按时复诊, 未做适当的调, 长期的创伤导致再植牙松动, 最终导致再植失败。其他患者均在再植牙之后或复诊时及时发现早接触后, 进行了适当调, 均未因为早接触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笔者认为防止与对颌牙早接触, 防止意外创伤是再植牙成活的关键。

3.6 再植牙的固定方法与牙再植成功的关系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牙弓夹板过硬对再植牙愈合不利, 会导致牙根吸收。笔者考虑到这个问题, 对本文报道的部分病例采用正畸片段弓固定, 正畸片段弓依靠托槽和弓丝固定, 可进行三维方向调整, 临床操作简单, 自洁作用较好, 利于牙龈的愈合, 弓丝对再植牙产生持续轻微的生理性的弹力, 可引起牙周纤维的调整、重排和牙槽骨的改建, 从而减少牙根发生骨性粘连和牙根吸收的发生率[5,6]。通过对比发现传统的钢丝结扎稳定性差, 牙弓夹板固定自洁作用差, 对牙龈损伤大, 拆除亦较困难, 不利于再植牙的就位, 并且咬功能刺激等生理性传导较差, 增加了再植牙根发生骨性粘连和替代性吸收的机会。正畸片段弓用于牙再植术后固定, 克服了传统固定方法的不足, 笔者认为正畸片段弓固定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85

[2]殷立行.牙再植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2, 4 (1) :65~66

[3]王素艳.外伤性牙脱位治疗的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6, 16 (1) :69~70

[4]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92

[5]陈志方.自体牙移植术后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 2007, 15 (10) :464~466

断指再植病人的心理干预 篇6

1 临床资料

58例断指病人, 其中男49例, 女9例;年龄15岁~58岁, 平均28岁;电锯伤11例, 玻璃割伤3例, 机器绞伤11例, 刀砍伤3例, 车祸伤9例, 挤压伤5例, 碾轧伤12例, 其他4例。

2 断指再植病人的心理问题

2.1 恐惧焦虑心理

此类病人均为意外创伤造成手指完全或不完全离断, 突然的意外事件使他们在受到躯体伤害的同时心理也处于急性应激状态, 且鉴于手指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病人特别害怕手术不成功失去手指而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2.2 心理过敏

突然受伤使病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改变, 使病人对周围环境敏感, 以致对医护人员甚至亲人产生猜疑和不信任。

2.3 悲观抑郁心理

由于手指功能的重要性, 病人会感到生活不便, 产生忧郁、悲观心理, 同时手功能的暂时丧失, 让病人中断了工作、学习, 感到沮丧和抑郁, 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

2.4 期望心理

这类病人全部为急诊受伤, 既无思想准备又无费用准备, 所以特别害怕因费用不足被拒之门外, 因而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理解, 并期望尽快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同时, 对手术的有效性更是充满了期待。

2.5 解除疼痛心理

断指病人几乎均有剧烈的疼痛感, 尤其是目睹自己开放的伤口、离断的手指, 许多病人表现为全身颤抖、精神崩溃, 抱怨他人, 埋怨医护人员动作太慢等, 因此迫切要求减轻疼痛, 及时处理伤口。

2.6 情感拒绝

手外伤病人多为普通劳动者, 生活不够富裕, 所以大部分病人对治疗费用特别关心, 害怕因自己住院给家庭、亲人造成经济负担, 因而感到愧疚、难受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等行为。

3 心理干预

3.1 术前干预

3.1.1 取得病人的信任

从病人就医开始, 医护人员就应诚恳、礼貌、热情地接待病人, 通过自己的言行、技术给病人以积极的支持。同时, 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 根据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等判断有无休克或是否合并颅脑、胸、腹部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应以抢救生命为主。通过及时、迅速、专业的处理, 如止血、包扎、离断指的保护等, 使病人产生信任。病人进入病房后护士一边安排病人住院, 一边主动与病人交谈, 仔细听取病人的受伤经过、主诉等, 并热情地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作息制度、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同时注意将病人介绍给病室的病友, 引导病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从而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和孤独感[2]。

3.1.2 完善术前准备

护士在积极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 向病人说明断指再植术的目的、意义;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及手术体位、麻醉方式、手术经过等。同时向病人介绍再植成功的事例, 暗示此项技术已非常成熟, 手术医生也很有经验, 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使其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度过手术。

3.2 术后干预

3.2.1 术日干预

病人安返病房后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手术效果。这时护士应告诉病人手术已顺利结束, 并且效果较好, 达到了手术的目的。同时关心、体贴病人, 热情解答病人对手术存在的疑问, 让病人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得到满意的答案, 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

3.2.2 术后第1周干预

断指再植属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时间比较长, 易造成病人极度疲劳, 而且术后第1周是血管吻合处血管内膜愈合期, 所以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此时, 护士要向病人解释绝对卧床休息的意义和重要性, 告知病人这是术后保证血液循环畅通的重要条件。在床边反复向病人说明断指再植术后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 同时指导病人利用“意义想象法”将自己希望的断指再植指在脑子里形成图像, 以此树立治疗的信心。

3.2.3 术后第2周~第3周干预

此期血管吻合及肌腱缝合处已愈合, 可鼓励病人从床上坐起, 在床边站立或短距离行走, 护士及家属陪伴在病人身边, 给以心理支持、指导。教会病人对患肢的保护及被动的屈腕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病人早期康复锻炼对确保再植指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使病人能够自觉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 明确注意事项, 为以后长期坚持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3.2.4 术后第4周~第5周干预

采用图片、录像等形式指导病人进行作业治疗。如利用香蕉泥、袖珍玩具、哑铃及穿针引线等练习再植指的屈、伸、对指、对掌、外展、伸展、内收活动。

3.2.5 术后第6周~第8周干预

此时主要指导病人进行再植指功能的恢复和感觉的再训练, 包括拿筷子、练写字等日常生活训练, 捏皮球的抗阻力训练, 以及掌压虎口的开大训练。感觉训练可以通过针刺觉、冷热觉、形状觉等实施训练。

4 小结

在心理干预的护理实践中由于考虑到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采取了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 有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解决心理问题, 帮助病人克服困难, 从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 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断指再植,心理过敏,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赵国红, 谢振军, 郑竟舟, 等.断指再植术30例报告[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 20 (3) :37-38.

断指再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篇7

关键词:断指再植,围手术期,护理

断指再植手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伤外科手术, 它主要是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完全或是不完全离断的指体重新缝合到原位, 恢复其血液循环, 使之完全存活并恢复功能[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工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各种各样的工伤也越来越多, 以断指为例, 此症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 这就提升了对断指再植手术的要求。近年来, 有文献[2]报道断指再植手术后指体的存活率可以达到90.1%~98.3%, 影响指体存活率高低的关键除了断指再植手术本身外, 还有对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83例 (221指) 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了对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了183例 (221指) 断指再植患者, 其中男122例, 女99例;年龄15~59岁, 平均年龄29.3岁;单指断离139例, 多指断离44例;不完全断离138例, 完全断离45例;电锯伤36例, 铡刀伤19例, 绞断伤34例, 旋转撕脱伤29例, 脱套伤30例, 自残性断指35例, 其中有6例患者因失血过多并发休克;病人断指的缺血时间为0.5~8h, 平均缺血时间为4.3h。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是断指再植手术能否成功的基础, 因此一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术前护理: (1) 断指保存:首先要确定断指的具体数目, 在找到所有完全断离的指体后用无菌纱布包裹, 并冷藏保存至手术开始。 (2) 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并实施护理:断指再植手术前首要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若发现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应先予以治疗, 同时先将患者的伤口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待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都稳定后再行断指再植手术。 (3) 心理护理:若患者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惊慌、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不利于断指再植手术的实施,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还可以多跟患者叙述以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4) 病室的准备:医护人员一定要保证病室干净且通风性良好, 并保证室温为26℃, 湿度为50%左右, 室内要用紫外线消毒, 每日1次, 1次1h, 还要保持安静和禁止吸烟[3]。

1.2.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的好坏是保证断指再植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术后护理: (1) 体位与局部护理:术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7d以上, 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创口恢复情况而定, 平卧时患肢可以置于约高于心脏水平位10cm, 患肢位安置好后要注意制动。患指的保暖可通过在距患指40cm处用50W的烤灯持续照射10d, 每日2次, 每次30min。 (2) 饮食的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多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还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3) 疼痛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情况, 可以给予止痛药物或是止痛泵,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换药时要注意动作轻柔, 还可以跟患者交谈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若发现患者有紧张等不良情绪, 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以舒缓患者的情绪。 (4)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若发现术后患者出现焦虑, 甚至过分抑郁的情绪, 应多于患者交谈, 多告诉患者成功的病例, 并告知患者康复后的实际情况, 以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 医护人员还要多关心患者,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5) 再植指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并记录患指的颜色、温度、指腹张力以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每次间隔1h, 待5d后若患者的病况有所好转, 便改为间隔2h。 (6) 患指功能锻炼指导:术后3周可以进行伸屈、握拳等锻炼以活动关节, 幅度要逐步增大, 锻炼的时间也只能慢慢增加, 必要时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被动锻炼。一段时间后,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以通过实物让患者开始抓、握、捏、夹等锻炼, 并逐渐增加强度。患者出院后, 医护人员仍要叮嘱患者坚持练习, 可以为患者制定专门的锻炼时间表, 有利于规范患者的锻炼情况。

1.3 随访

患者出院后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1年, 每月1次, 随访时主要观察患者断指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 183例 (221指) 断指再植患者中有215指再植成功, 成功率高达97.3%。失败手指的致伤原因为自残性断指末节伤4指, 末节脱套伤2指。随访结束后, 除2例患者存在部分功能障碍, 其余患者的断指恢复情况均良好。

3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断指再植手术技巧不断提高, 结合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后使得断指再植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本组采用此法后断指再植的存活率达到了97.3%, 对断指再植成功的患者随访发现, 仅有一例存在部分功能障碍, 其余恢复情况均良好。

本组还总结了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体会如下: (1) 断指保存的好坏很关键, 直接关系到再植的成功与否。保存的关键是冷藏和隔水, 冷藏温度3~4℃最佳, 还要注意不能将手指浸泡在水中, 我组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将断指置于有盖容器内, 容器外用冰块包裹以达到冷藏的效果。 (2) 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也是很关键的, 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理状态[4]。断指多为突发事件, 大多数患者都还没有心理准备就面临此症, 便会出现紧张等不良情绪, 而术后多数患者会因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可能对将来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 这些都不利于治疗, 因此,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 以舒缓患者的情绪来提高治疗效果。 (3) 病室的准备很重要, 医护人员一定要保证病室的环境良好, 要保证病室的通风性好, 温度湿度合适, 并定期消毒, 这样一定能保证疗效。 (4) 术后的体位和局部护理也要做好, 患者术后切记不能向患肢方向侧卧, 以免发生血管因受压而出现痉挛的情况。局部护理要注意患者的保温, 这样可以促进患指末梢血管扩张, 而在用烤灯时要注意与患指间的距离, 以免患指被烫伤。 (5) 行断指再植术后, 患者会较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 这样患者的身体机能会减慢, 例如胃肠的消化功能, 因此, 医护人员应保证患者多进软食。 (6) 疼痛是断指再植术后必有的并发症, 而疼痛又是引发血管危象的重要诱因[5], 因此, 护理人员不能忽视患者的疼痛反应, 而应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疼痛情况。 (7) 术后对再植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因为此阶段血液循环情况是引发血管危象的重要因素。患指的颜色应该红润, 若是肤色发白要注意;指温应同或是略高于健侧, 若是低于健侧5℃左右也要注意;指腹应饱满并张力正常, 指端侧方放血即有鲜红色血液流出, 若张力低且放血即刻没有鲜红色血液流出也要注意, 这些都说明患指的血液情况不良, 极有可能发生血管危象, 这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病人情况, 并及时的实施治疗。 (8) 患指功能锻炼直接关系着患者断指功能的恢复情况, 但是锻炼切忌操之过急, 也不能过度, 因此, 医护人员自身要注意, 也要叮嘱患者。

综上所述, 在保证断指再植手术质量的同时, 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 如术前做好断指的保存, 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做到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 做好对患者饮食、患处、心理等各方面的护理, 做好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 这样必定能进一步提高断指再植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刘金凤.52例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医疗, 2009, 35 (1) :142.

[2]程国良.我国断肢 (指) 再植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7, 30 (4) :253.

[3]李雪萍.吸烟患者离断手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影响的临床调查[J].现代护理, 2006, 12 (1) :48-49.

[4]黄日妹.舒适护理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5c) :24-25.

上一篇:畜牧业用地下一篇:怎样有效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