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脱位

2024-07-23

颞下颌关节脱位(共11篇)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1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口腔科急诊病, 其定义为指髁突脱出关节窝之外, 超越了关节运动的正常限度, 以至不能自行复回原位者。导致其脱位的原因多见于咀嚼肌紊乱或关节结构紊乱的患者, 当出现了打哈欠, 唱歌, 吃大块食物、呕吐等时候, 易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 还有其它原因如口腔及咽喉治疗时间长、暴力操作、开口过度等等。依据髁突脱出的方向及位置, 可分为前方脱位、后方脱位、上方脱位及侧方脱位, 其中急性前脱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脱位, 而后三者多见于外伤所致。治疗上多采用复位法, 分为口内及口外复位。下面采集了自2009年~2013年于辽宁省丹东东港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96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复位治疗,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2013年于本院门诊就诊的96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 其中男性43例, 女性53例, 年龄14~66岁, 单侧脱位32例, 双侧脱位64例, 发病时间10 min~4 h不等, 临床表现为面部外形改变, 言语不清, 下颌运动失常等。触诊时耳屏前方凹陷而关节结节前方隆起。复位方法中, 口内法40例, 口外法56例。

1.2 方法

口内法:术者立于患者前方, 两拇指缠以纱布伸入患者口内, 放在下颌磨牙颌面上, 并应尽可能向后, 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 拇指压下颌骨向下, 其余手指将颏部上推, 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 再轻轻将下颌向后推动, 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口外法:术者两拇指放在患者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突之前缘, 即下关穴处, 后用力将髁突向下后方挤压, 同时用两手的示、中指托住两下颌角, 以环指、小指托住下颌体下缘, 使下颌角部和下颌体部推向上前方, 髁突下降并可向后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1]。

2 结果

口内法复位的40例患者当中, 成功36例, 失败4例, 成功率90%。失败病例当中, 其中2例, 经过口外法复位成功, 余2例经过手术复位成功。口外法复位的56例患者成功53例, 失败3例, 成功率94.6%。失败3例当中, 其中1例经过口内法后成功复位, 余2例经手术方法后成功复位;无论口内法还是口外法, 其失败的原因分析为患者既往有习惯性脱位病史, 此次脱位时间长, 关节已发生粘连。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两种: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手法复位又可分为口内法和口外法。口内法特点: (1) 对患者有一定损伤, 术者常需用很大力量直接压迫患者牙齿及周围组织, 以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2) 对医生有一定损伤, 医生在复位时, 依靠两拇指发力, 时间久了易出现肌肉疲劳损伤, 当复位成功时患者牙齿易损伤医生手指; (3) 操作区域狭小, 影响成功率。而口外法复位其特点: (1) 复位时关节较省力; (2) 对患者损伤小, 操作简便易掌握; (3) 口外法因力量小, 对年轻偶发脱位者力量不足。此外, 医师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患者心理因素, 注意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 综上所述,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 只要掌握方法, 及时就诊, 医患积极配合, 一般复位不难。其复位方法由于口外法要优于口内法, 故口外法为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的首选方法。如发生关节粘连导致手法复位失败, 只能依靠手术复位。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李幼华, 胡珍玉, 杨生刚, 等.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心理学相关因素分析.口腔医学.2003, 23 (2) :89-91.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2

病4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女性,71岁,无烟酒嗜好,口腔内未进行义齿修复,舌腹区域出现大面积白色损害,边界清楚,表面粗糙,但触之柔软,无明显疼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疣状白斑

B.颗粒状白斑

C.非均质性白斑

D.斑块状白斑

E.皱纸状白斑

2、一女病员因不孕症、闭经伴厌食、消瘦就诊。妇科做了各种常规检查后,决定行腹腔镜检查,通知病人准备。病人不知该检查如何做,便随医生进入处置室检查,检查中发现作了切口。病人及家属均不满意开刀,向院方提出赔偿要求。行腹腔镜检查如何决定为合理__ A.必须征得患者同意 B.可以征得患者同意 C.可以由医生决定 D.必须由医院决定

E.可以由医院或科室决定

3、卡环的颊、舌臂之间应有

A.吸附力

B.附着力

C.协调作用

D.交互对抗作用

E.交叉作用

4、属于下颌骨外面的结构为

A.颏结节

B.上下颏棘

C.二腹肌窝

D.下颌舌骨肌线

E.舌下腺窝

5、对乳磨牙实施窝沟封闭的最适宜年龄为

A.2~3岁

B.3~4岁

C.5~6岁

D.7~8岁

E.9~10岁

6、社区预防服务计划制定时,一个好的目标应该具有SMART特征,其中S是指

A.特定的B.明确、具体

C.哈当的D.特定时间框架

E.合理的

7、逆行性牙髓炎不同于其他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是()A.冷测缓解疼痛 B.有阵发性自发痛 C.热测引起迟缓痛 D.深及根尖的牙周袋 E.Ⅱ度松动,叩痛(++)

8、男性,30岁,刷牙出血,多数牙松动,部分牙因为松动拔除。全口大多数牙重度牙周破坏。最可能诊断为 A.成人牙周炎

B.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 C.广泛性侵袭性牙周炎 D.糖尿病伴牙周炎 E.艾滋病伴牙周炎

9、牙髓的组织学分层由外向内正确的是____ A.成牙本质细胞层、多细胞层、无细胞层和髓核

B.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多细胞层和髓核

C.髓核、多细胞层、无细胞层和成牙本质细胞层

D.髓核、无细胞层、多细胞层和成牙本质细胞层

E.成牙本质细胞层、髓核、无细胞层、多细胞层

10、包被气管的是____ A.颈浅筋膜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深筋膜中层

D.颈脏器筋膜

E.颈深筋膜浅层

11、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具有

A.完好的人际关系

B.健康的身体条件

C.正常的心理状态

D.积极的心理活动

E.良好的环境适应功能

12、侵袭性牙周炎全身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广谱抗生素

B.维生素类药

C.皮质激素

D.大环内酯类药物+甲硝唑

E.磷酸氯喹

13、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的牙为 A.上颌尖牙

B.上颌中切牙

C.上颌侧切牙

D.下颌中切牙

E.下颌双尖牙(前磨牙)

14、以下关于上前牙金属烤瓷冠牙体预备的描述,哪项不恰当

A.唇面分两个平面磨除

B.唇侧形成龈下肩台

C.不必保留舌隆突外形

D.唇面磨除约1.2~1.5mm

E.形态圆钝

15、下面关于DNA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的模板

B.RNA转录的模板

C.遗传的物质基础

D.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E.基因的结构基础

16、腮腺良性肥大的改变属于

A.炎症性

B.非炎症性

C.病毒性感染

D.特异性感染

E.家族性 17、50岁女性,右侧腮腺无痛进行性肿大,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史,丙种球蛋白增高,活检有大量淋巴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B.舍格伦综合征

C.腮腺混合瘤

D.腮腺淋巴结核

E.腮腺放线菌病18、19、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拔除的适应证中不包括 A.正畸需要拔除

B.可能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诱因的阻生第三磨牙 C.临床无症状的完全骨阻生牙

D.阻生第三磨牙反复引起冠周炎者

E.阻生第三磨牙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相邻磨牙病变者

20、患者女性,70岁,因口角糜烂2年就诊,检查发现两侧口角皲裂脱屑,上覆少量白色假膜,口内大部牙齿丧失,仅余存在,且因牙周病而移位明显,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口角炎

B.真菌性口角炎

C.唇疱疹

D.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E.慢性唇炎

21、关于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口腔健康教育传递健康信息,比健康促进重要

B.健康促进为健康措施提供保障,比健康教育重要

C.任何项目中两者必须密切结合,不可偏废任何一项

D.不同的项目侧重点各异,在不同项目中两者重要性也不同

E.有些预防措施技术性强,二者都不重要

22、促进牙菌斑堆积的因素不包括

A.银汞充填高点

B.银汞充填的悬突

C.带矫治器

D.全冠颈部不密贴

E.外形凸度过大的冠修复体

23、一患儿以肠梗阻入院手术,术中医师将膀胱认作囊肿切除,造成患儿储尿、排尿功能严重受损。该事件中,医师的行为属__ A.意外事件 B.术中并发症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E.过失

24、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流速度 B.回心血量 C.外周阻力 D.每搏输出量 E.大动脉管壁弹性

25、在选择人工牙时减少颊舌径宽度是为了 A.增强固位力 B.增强稳定性 C.减小侧向力 D.减小咀嚼力

E.减小支持组织的负荷

26、一般情况下固定桥固位力最好的固位体是____ A:全冠 B:7/8冠 C:3/4冠 D:多面嵌体 E:套筒冠 27、6岁小儿眼睑浮肿,尿少,血尿3d,血压20/ 12kPa(150/100mmHg),尿蛋白(+),RBC(+++),血浆蛋白62g/L(6.2g/dl)下列哪项处理不正确 A.卧床休息

B.口服强的松治疗 C.限制钠盐的摄入 D.用利尿剂 E.用降血压药物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不属于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弥漫性破坏期X线表现的是

A.骨小梁结构模糊不清

B.点状密度减低影

C.斑片状密度减低影

D.线状骨膜反应

E.死骨形成

2、下列哪项不是替牙期间的特征 A.左右中切牙之间有一间隙

B.侧切牙向远中倾斜

C.前牙拥挤

D.磨牙关系偏近中

E.暂时性的深覆

3、下列关于医师的权利,错误的是 A.医师有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的权利

B.医师有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权利

C.医师有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的权利,D.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 E.医师有替病人做决定的权利

4、女,46岁,因上前牙折断,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桩冠修复,根管预备完毕,完成蜡型,至最后粘固前,病人的根管应处于封闭、消毒状态,牙胶暂封前根管内通常放的棉球是

A.干棉球

B.生理盐水

C.95%酒精

D.75%酒精

E.甲醛甲酚

5、RPD基托组织面不需做缓冲的部位是

A.上颌结节颊侧

B.上颌硬区

C.下颌隆凸

D.磨牙后垫

E.内斜嵴

6、下述下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形态特征中哪个是正确的

A.龈滁径最大

B.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C.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D.颊舌径最大

E.龈径大于颊舌径

7、患者,男,32岁,有一铸造全冠,探查冠边缘悬突,邻接不良,周围龈缘红肿。如何进行治疗

A.牙周治疗

B.药物治疗

C.拆除重做

D.边缘抛光

E.局部处理

8、多数情况下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力主要是__ A.卡环与基牙间形成的卡抱力 B.吸附力

C.间接固位体的平衡力 D.大气压力

E.义齿本身的重力

9、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

A.实验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

10、第二恒磨牙萌出时间是

A.2~3岁

B.6~7岁

C.12~13岁

D.18~21岁

E.5~6岁

11、以下对残根的处理正确的是

A.所有残根都需拔除

B.所有残根都应保留

C.只要没有临床症状,残根可不进行根管治疗

D.对于缺损至龈下的残根,可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正畸的方法牵引至合适位置

E.为了美观,前牙残根都应该拔除

12、胎儿发育异常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A.及时引产 B.保胎治疗 C.基因治疗 D.吸氧

E.增加营养饮食

13、口腔科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空气

B.治疗器械

C.漱口水

D.血液和唾液

E.皮肤接触14、15、暂时性夹板固定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应保持牙齿原来的位置,不可有牵拉移动力 B.适用于牙列完整者

C.结扎固定后无论有无咬合创伤都应进行充分地调 D.加强口腔卫生指导,严格控制菌斑 E.不用固定牙咬硬物

16、青少年牙周炎临床表现不包括 A.发病年龄从青春期至25岁多见 B.牙石刺激及牙龈炎症明显 C.牙齿移位明显 D.牙齿松动明显

E.邻面有较深的牙周袋

17、上颌义齿基托不需要缓冲的部位是

A.切牙乳突

B.颧突区

C.腭中缝

D.颤动线

E.—上颌隆突

18、主诉是

A.患者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

B.患者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C.常常是患者的感受

D.可以是功能障碍

E.以上内容都是

19、铜基合金与其他铸造合金相比,其缺点是 A.布氏硬度低,仅为56~164 B.色泽不佳

C.金属的流动性差 D.化学稳定性较低 E.焊接困难

20、口腔医师在确定拔牙适应证时首先应考虑的是

A.患者年龄因素

B.有无全身系统疾病

C.对局部麻药是否过敏

D.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E.患牙是否能够保存

21、下颌义齿基托需要缓冲的部位是 A.颊侧翼缘区

B.下颌舌骨嵴

C.磨牙后垫

D.远中颊角区

E.舌侧翼缘区

22、用银汞合金充填中龋或深龋,需要垫底,是因为银汞合金具有 A.膨胀性 B.流动性 C.传导性 D.溶解性 E.变色性

23、以下关于冠桩的说法哪项是不确切的

A.在保证牙胶封闭作用的前提下尽量长

B.为根长的4/5

C.越密合固位越好

D.桩长至少等于冠长

E.根尖部保留至少3mm根充物

24、全身消炎药治疗牙周病主要用于____ A:牙周炎急性炎症期 B:增生性龈炎 C:青春期龈炎 D:缘龈炎 E:妊娠期龈炎

25、口腔颌面外科常采用的闭式引流是

A.片状引流

B.纱条引流

C.管状引流

D.负压引流

E.橡胶管引流

26、一般情况下固定桥固位力最好的固位体是____ A:全冠 B:7/8冠 C:3/4冠 D:多面嵌体 E:套筒冠 27、6岁小儿眼睑浮肿,尿少,血尿3d,血压20/ 12kPa(150/100mmHg),尿蛋白(+),RBC(+++),血浆蛋白62g/L(6.2g/dl)下列哪项处理不正确 A.卧床休息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3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是颌面部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女性较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疼痛、下颌关节运动障碍和运动时有弹响三大症状。笔者自2006年~2007年采用推拿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11例,女2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5月,单侧29例,双侧9例。纳入标准:有张口困难,耳前胀痛,关节弹响声等症状;X射线表现:平片检查无骨质改变或正常,有的可伴有关节间隙异常。

2 治疗方法

2.1 推揉舒筋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先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指腹轻揉颞下颌关节区及冀外肌3min,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冀外肌痉挛。

2.2 点拔镇痛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听宫、下关、颊车、翳风、合谷及阿是穴等,使之有酸、胀、麻感。以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

2.3 调整关节法 患者张口位,医者用一手大鱼际按于健侧下颌部,另一手大鱼际按在患侧颞部,扶健侧之手向对侧发力,此时常可听到关节弹响声。然后医者一手固定于头顶,另一手掌托住下颌骨,作左右、上下旋转运动,以滑利关节。

2.4 推拿揉擦法 用按摩膏涂于面部压痛部位。先用掌根在局部按揉,然后行小鱼际擦法,以透热为度,结束推拿治疗。

以上推拿治疗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消失,开口度恢复正常;有效:疼痛明显减轻,开口基本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 38例中,痊愈24例,占63.1%;有效12例,占31.6%;无效2例,占5.3%;总,有效率为94.7%。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41岁,工人。2007年6月10日初诊。主诉:左颞下颌区疼痛伴张口困难35天。服用申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检查:左侧颞下颌区压痛明显,张口活动受限开口活动时有弹响,局部无肿胀,X片摄片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按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没有复发。

5 讨论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属于祖国医学的“颌痛”、“颊痛”和“口噤不开”等范畴。如《针灸甲乙经,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中记载:“有伤酸,齿床落痛,口不可开。”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①颞下颌关节损伤;②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过度兴奋或抑制;③牙齿咬合功能的紊乱。多种因素影响下致使关节及其周围的关节囊、肌纤维及其筋膜等损伤,从而导致出血、渗出、水肿、炎症细胞趋向吞噬,产生无菌性炎症,释放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炎性致痛物质,刺激邻近的神经血管产生疼痛。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门诊2002~2009 年间收治的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19 例(单侧4 例,双侧15 例)。其中男6 例,女13 例,年龄32~75 岁,平均54 岁。病程5 个月~5 年不等,发生脱位次数平均1 次/2 d(3 次/d~1 次/2 周),平均最大开口度可达41 mm(36~45 mm)。除5 个患者有时可自行关节复位外,其余的患者均需他人的帮助才能行关节复位。

1.2 方法

消毒关节区及周围皮肤,画耳屏和外眦连线,分别在耳屏前10 mm和20 mm,耳屏外眦线下方2 mm和10 mm处确定前后2 个穿刺标记点。2%利多卡因行耳颞神经麻醉。患者大张口位,先用一个12 号注射针在后穿刺点刺入关节上腔,注射2.5 ml生理盐水以扩张关节上腔,然后再用另一个12 号注射针从前穿刺点刺入关节上腔,建立关节腔灌洗回流通道。用生理盐水10 ml以一定压力灌洗关节腔。在对侧肘窝处抽静脉血3 ml,然后经第一个穿刺针将2 ml自体血注射到关节上腔内,在自体血推注到关节腔前,拔出第二个穿刺针,关闭回流通道。然后将第一穿刺针退出约1 cm,再推注另外1 ml自体血到关节周围组织中。对侧脱位的关节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术后2 周内应用颅颌弹性绷带限制下颌运动,最大开口度应控制在20 mm内,同时要避免各种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食硬性食物、长时间咀嚼等。术后应用抗生素5 d。术后1~2 d内可出现疼痛反应,必要时可服用非甾体止痛药。嘱患者分别于术后2 周、 1 月、3 月、6 月、1 年复诊,通过记录患者脱位复发的时间和次数,测量患者的开口度,观察双侧颞下颌关节侧位片以判断疗效。

2 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关节灌洗术和自体血关节腔注射,术后近、远期观察没有出现关节感染、关节影像学改变、关节强直、面神经损伤、开口型异常等并发症。术后2 周复诊,13 个患者关节脱位症状消失,平均最大开口度为34 mm(31~38 mm); 6 个仍有关节脱位的患者,行第二次自体血关节注射, 2 周后复诊,其中2 个患者仍有关节脱位症状, 1 个患者在治疗1 月后出现脱位复发,这3 个患者均放弃进一步注射治疗。16 个治疗有效的患者分别随访1~2 年,均没再出现关节脱位症状,总有效率为84.2%。在3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中,1 例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另外2 例无明显变化者建议手术治疗。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脱位在口腔颌面外科是一种常见病。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手术虽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仅少数的患者能接受,其主要原因是惧怕手术和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非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多有其局限性。其中自体血注射方法首先由Brachmann(1964 年)用德文报道[3],他用这种方法成功治疗了60 个患者。1973 年,Schulz[1]采用自体血注射2 次/周,连续3 周治疗16 个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患者,1 年后随访,10 个患者无复发。1981 年,Jacobbi- Hermanns[5]报告患者仅做一次自体血注射,一年半后随访,19 个患者中,17 个无脱位症状复发。近年来,Hasson[2]和Kato[6]分别报道了个案成功治疗病例。我们采用此方法治疗19 个患者,16 个患者无复发,成功率为84.2%,与Machon(2009)[3]和Daif(2010)[4]的结果相似。

众所周知,关节损伤或关节手术可引起关节周围和关节腔内积血,如果再长时间限制下颌运动,则以后可能发生关节纤维化和粘连,从而导致关节运动受限。自体血关节注射治疗复发性关节脱位正是基于这种临床现象,通过注射自体血到关节腔和关节周围组织中,模仿关节创伤后的局部出血情况,在一定时间内限制下颌运动,促进局部纤维化、粘连和瘢痕形成,从而达到治疗关节脱位的目的。所以,一定时间限制下颌运动是这个治疗过程的关键。然而,从理论上说,这种治疗方法有可能导致关节的强直,所以在注射后密切随访是十分必要的,一旦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张口受限,应进行适当的局部理疗和按摩,以恢复正常的开口度。本文及文献中均没有发现此方法导致关节强直发生的病例。

Daif[4]比较了自体血注射关节不同部位与疗效的关系,发现自体血同时注射到关节腔和关节囊周围组织,效果最好,仅注射到关节腔效果次之,单注射到关节囊周围组织的效果最差,且易复发。

自体血关节注射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有很多优点: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不需要全麻,没有手术并发症,不破坏关节囊内的滑膜细胞;效果肯定,复发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摘要:对19例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行关节腔和囊周组织自体血注射治疗。1年后随诊,16例无关节脱位复发,有效率为84.2%。也没有观察到TMJ骨质破坏和关节强直的现象。自体血注射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脱位,自体血注射

参考文献

[1] Schulz S. Evaluation of periarticular autotransfusion for the-rapy of 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 Dtsch Stomatol, 1973,23(2):94-98.

[2]Hasson O,Nahlieli O.Autologous blood injection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location[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1,92(4):390-393

[3]Machon V,Abramowicz S,Paska J.Autologous blood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recurrent temporomandibularjoint dislocatio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67(1):114-119.

[4]Daif ET.Autologous blood injection as a new treatment mo-dality for chronic recurren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loca-tion[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Endod,2010,109(1):31-36.

[5]Jacobi-Hermanns E,Wagner G,Tetsch P.Investigations onrecurrent condyle dislocation in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A therapeutical concept[J].Int JOral Surg,1981,10(Suppl 1):318-323.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5

关键词:齐刺;温灸;颞下颌关节

中图分类号:R24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43-02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又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症。是口腔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或酸胀不适,关节弹响,张口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症状。多发20~40岁壮年,常单侧发病,亦偶有双侧同病者[1]。祖国医学认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则经筋失养,关节不利,易受损伤,或因咀嚼硬物,过劳伤筋加之感受风寒,使经气凝滞而成。本病症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亦无特殊疗法。笔者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齐刺配合温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症8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的诊断:通过患者主诉临床症状,结合望诊、触诊则不难作出本病诊断。1.面部外形:有单侧咀嚼习惯者,两侧咀嚼和颌骨发育常不平衡,因而面部外形多不对称。2.张口受限:如一侧受限,则下颌颏部偏向患侧。若两侧受限,则颏部不偏或偏向受限严重的一侧。3.触诊关节区外部,检查有无压痛,并可比较两侧髁状突的运动是否对称协调。4.触诊咀嚼肌表面的皮肤和口内有关部位,可以找出痛点。5.作口内检查,如缺牙、牙周病、龋齿、颌间垂直距离等情况,可判断紊乱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关系[1]。选择诊断明确的患者纳入本课题组。而身体有其他部位慢性疼痛,如头痛、四肢及腰背痛;癔病性牙关紧闭、精神病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者与不符合条件者不予纳入。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齐刺和针灸技术组) 取穴:主穴患侧下关、颧髎,配穴取翳风、风池、合谷。操作:令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下关齐刺,用0.30 mm×50 mm毫针针刺,得气后,继取颧髎、翳风、风池、合谷,用0.30 mm×40 mm毫针垂直进针25~30 mm,使局部产生酸麻重胀感,接通电针仪(采用G-6805治疗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宜逐渐由弱至强,以患者可忍受为度。通电时间为15~20 min。再在各穴针柄上套置一段2 cm的艾条施灸(合谷除外)。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毫针治疗组) 取穴、针刺手法(不使用齐刺)及疗程同治疗组,电针治疗。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颞颌关节功能运动正常,开口度正常,弹响消失,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关节区无压痛;显效:主客观症状基本消失,开口度接近正常,仅余轻微弹响或张大口有不适感;有效:主客观症状均有好转,但未能全部消失;无效:主客观症状与治疗前无改变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见表2。

4 讨论

《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治疗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齐刺法能疏通经气,活血镇痛。肢体或面部疼痛多由血瘀“不通则痛”所致。因此,以局部病变为主,三针齐刺一穴,以增加针刺的面积与得气感应,加强刺激,增强针感,从而加强经络通调气血的作用,提高疗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颞颌关节、韧带及神经肌肉三者之间功能失调。祖国医学将本病归为“颊痛”“口噤不开”,多由于情志不畅、不良饮食或咀嚼习惯、创伤史及关节本身原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机体气血虚弱,营卫不固,风寒湿热诸邪乘虚入中,闭阻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病筋脉失养,致关节活动不利,开口受限。由于颞颌关节疼痛病变局限,部位较深,根据祖国医学“药之不达,针之所及”的理论,采用齐刺合针灸技术治疗该病,首取患侧下关

位于颞颌关节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之以疏通经气,活血镇痛;翳风为面神经通过之处,配风池能祛风止痉,舒筋止痛;合谷;艾灸温热透达,缓解痉挛,消炎止痛。针灸并用,可有效缓解和改善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现代医学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显示,针刺可使脑内内阿片肽释放增加,提高痛阈或耐痛阈,产生疼痛的暂时缓解。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初步表明,针剌可使病变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温度升高,从而协调功能,解除肌肉痉挛,恢复下颌的正常运动[2]。而艾灸通过其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松弛局部肌肉,解除肌痉挛,松解颞颌关节周围粘连,改善韧带、关节囊、髁状突之间的功能活动,利于三者之间结构关系的恢复,消除症状;且温热效应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可使神经兴奋性降低,有明显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治平.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803~804.

[2]汪传铎.手针治疗TMJ-MPD的红外热像与微循环研究[J].中国针灸,1998,18(3):133.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疑似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 实则诊断为髁突软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病患8例, 女性病患4例, 年龄在39~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2.30±6.20) 岁, 病程在1~92个月之间, 平均病程为 (34.25±12.740个月。其中发生于左侧的髁突软骨瘤7例, 右侧的有5例。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方法

对这12例疑似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 实则诊断为髁突软骨瘤的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治疗效果, 总结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1.4 手术疗效评价指标

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手术后对于治疗效果的主观总体评价。

2 结果

研究分析髁突软骨瘤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患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案, 并对其实施研究后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案。采用髁突切除术来切除病变的髁突有7例, 另外5例采用局部切除术, 仅切除病变的肿瘤, 保留髁突。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如表1。

3 讨论

3.1 髁突软骨瘤临床表现

下颌骨的髁突软骨瘤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患者无意中发现一些表现而就诊, 常与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表现相[4]。主要表现有: (1) 咬合位置错乱; (2) 髁突肿大; (3) 下颌关节压痛、弹响; (4) 面部不对称, 而且下颌偏向一侧; (5) 上颌骨下移; (6) 张口受限; (7) 患者听力障碍。下颌骨髁突软骨瘤恶变率低, 约为1%~2%, 即使有恶变也极少发生转移[5]。

3.2 髁突软骨瘤临床诊断

由于髁突软骨瘤与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症状相似, 在临床的诊断中需要与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进行鉴别诊断。当前, 髁突软骨瘤诊断可以运用多种有效的影像学与病理学方法[6~8]。影像学上, 运用MRI、CT与X线检查, CT检查能显示出来髁突软骨瘤的解剖位置与继发性软组织的改变, 对于术前诊断尤为重要。有学者认为, 三维CT可见病变处侧方或顶端的高密度影, 病变的骨质和髁突相连接, 瘤体内部有散在的钙化, 可以作为诊断髁突软骨瘤金标准。此外, 还有学者认为, 骨闪烁扫描法可判断出肿瘤生长阶段, 也有临床诊断意义。正电子发射型的计算机的断层显像, 即PET, 能提供髁突软骨瘤生化异常的代谢数据, 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诊断的精确度。全身性PET-CT可帮助评价是否有肉瘤变的发生, 作为辅助治疗的参考。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 在髁突软骨瘤诊断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因其可以显示出相关软组织病理特征, 所以在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 MRI能显示出病变区与周围的软组织的关系, 精确描绘出肿瘤形态, 神经损伤及动静脉损害, 据此可以确定手术范围。髁突病理学上, 有研究发现诊断为髁突软骨瘤的组织学标准有在软骨帽上出现软骨细胞簇, 呈平行、裂隙或长方形排列, 和正常骨骺软骨相类似。

3.3 髁突软骨瘤的临床治疗

目前, 髁突软骨瘤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最为多见, 由于患者情况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手术方式。12例患者均涉及到手术切口的运用, 其中4例采用耳前切口, 2例下颌下切口, 4例采用半冠状切口或状延伸到颞下耳前切口, 1例采用下颌下及耳前切口, 还有1例采用口内及耳前切口。12例患者中, 采用髁突切除术来切除病变的髁突有7例, 另外5例采用局部切除术, 仅切除病变的肿瘤, 保留髁突。有文献报道, 采用滑行下颌支截骨术可以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一般应用下颌下或耳前切口, 亦或是联合应用此两种方法, 将截骨后的下颌支末端塑成髁突状, 继而被滑入到关节窝内[9]。虽然对髁突可以实施完全切除, 但运用保守方法治疗切除肿瘤, 并尽量保留全部或部分髁突颈的手术方法, 陆续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于肿瘤引起的一侧的下颌骨肥大手术治疗有以下5个方面: (1) 切除髁突同时行假关节成形手术。 (2) 健侧的下颌升支行矢状劈开截骨矫正偏移的下颌中线。 (3) 下颌骨成形术矫正患侧肥大的下颌骨。 (4) 下颌骨成形术矫正健侧外翻的下颌骨。 (5) 颏成形术用于矫正偏斜的颏部[10]。

综上所述, 髁突软骨瘤因其发病率较低, 临床研究少, 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因其表现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 在诊断上需运用多种手段, 与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进行鉴别。目前, 外科手术治疗为髁突软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其中以直接切除病变的髁突为主, 但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后, 可选择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归纳临床上诊断治疗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髁突软骨瘤的方法,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疑似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 实则诊断为髁突软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研究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对于髁突软骨瘤疑似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 诊断上主要通过病理学与影像学的方法, 治疗时以外科手术为主,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因为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与髁突软骨瘤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在此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以便日后对此疾病作出准确诊断, 提供精确治疗。

关键词:髁突软骨瘤,颞下颌关节脱位,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 丁建平.国内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发病情况的调查[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9, 27~33

[2] 薛雷, 周青.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疗效评价[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8 (5) :406~410

[3] 易新竹, 张晓歌, 王艳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2 (3) :137~139

[4] 胡瑶瑶, 许彪.外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8;1 (11) :694~695

[5] 孙宁宁, 周青, 薛雷, 等.关节镜辅助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4 (12) :743~744

[6] 刘建华, 张文涛, 包霆威, 等.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38 (4) :817~820

[7] 赵泽亮, 王旭东.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诊疗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电子版) , 2011;5 (3) :322~326

[8] 黄栋, 陈敏洁, 何冬梅, 等.计算机辅助下颌骨髁突外生性骨软骨瘤的手术切除[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11 (1) :44~50

[9] 胡砚平, 刘冰, 赵炜, 等.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7例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1;25 (4) :308~313

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1例 篇7

1 病例介绍

患者为女性, 年龄45 岁。主诉左耳前无痛性肿块半月余, 生长缓慢, 不影响进食及咬合, 未进行任何特殊处理。入院后患者进行必要的常规体检, 并进行左耳前区B超、CT检查。

专科检查:左耳屏前可触及约1.5 cm×1.5 cm×1.0 cm肿块, 质地偏硬, 界限清楚,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无压痛, 随开口稍有动度, 开口正常无偏斜, TMJ无弹响, 全牙列咬合关系正常, 左侧腮腺导管口未见异常分泌物。

影像学表现:CT:左TMJ关节区围绕髁突外嵴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约1.5 cm×1.4 cm, 密度欠均匀, CT值-0.3~40 hu, 界清, 左髁突外嵴皮质局限性凹陷缺损 (图 1、2) 。

术中所见:因术前考虑腮腺肿瘤可能, 故采用手术治疗。术中沿耳屏前作3 cm长纵切口, 保护好面神经, 将腮腺上极的腺体组织向前掀起, 见肿块位于左侧下颌骨髁突前方, 与颞骨、颞肌无明显粘连, 大小约为1.5 cm×1.5 cm×1.0 cm, 与关节囊紧密粘连, 无法分离, 遂将肿块与部分关节囊一并切除, 严密缝合关节囊。剖开肿物见胶冻状液体流出。

病理检查报告为腱鞘囊肿 (图 3) 。

2 讨 论

腱鞘囊肿的病因尚不明确, 多见于腕关节、指关节、足背胫前及踝、膝关节处, 其发生可能是由于是关节囊或腱鞘结缔组织发生黏液变性和囊性液化而形成[1,2,3]。发生在颞下颌关节区的腱鞘囊肿极为少见。回顾文献可以看出, 在此区域发生的腱鞘囊肿, 一般多见于中青年, 患者通常主诉为耳前区肿胀、肿物呈无痛性生长, 少数患者可伴有疼痛、少有张口受限, 一般无明显诱因, 少数有外伤史。临床检查时可见肿物边界清、质地较硬、固定, 直径一般不超过3 cm, 不随下颌运动而活动, 与周围组织相粘连或活动度极小, 穿刺可见胶冻状粘性液体[2,4,5,6]。

耳前区有许多解剖结构, 包括腮腺、淋巴结、下颌骨髁突、血管、神经, 因此耳前肿块的鉴别诊断有时比较困难。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通常无明显症状, 常以耳前无痛性肿块就诊。本病易于与腮腺上极肿瘤、髁突软骨瘤、滑膜瘤、耳前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或结节性滑膜关节炎等疾病混淆, 临床上可根据病史、临床检查、穿刺、B超及X线片等综合判断, CT和MRI是临床诊断颞下颌关节腱鞘囊肿的主要方法, 通过检查可以清楚地看出腱鞘囊肿的范围以及与邻近腮腺组织的关系, 但最终诊断依靠病理检查[5,7,8]。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病人, 男4例, 女2例;年龄18岁~35岁, 平均25岁;均为儿童时期摔伤后未及时合理治疗所致;病程8年~25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4例, 单侧2例;下颌骨发育呈小颌畸形5例, 双侧下颌骨升支高度发育不足, 下颌骨髁突外突畸形4例, 双侧颞颌关节活动度丧失;3例张口度1mm~3mm, 3例完全不能张口。

1.2 手术材料及方法

材料均选用AO公司生产的下颌骨关节重建材料系统, 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醉手术, 经耳屏前拐形切口, 磨钻修整成形关节窝, 将人工关节头及连接板就位固定, 选取适当的颞筋膜包绕髁突形成关节囊。行牙弓夹板颌间固定制动, 稳定于正中颌位的咬合关系1周, 1周后拆除固定进行张口锻炼。

2 结果

本组6例 (10侧) 病人切口均I期愈合, 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及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 病人口腔功能及颜面外形均恢复良好, 张口度22mm~37mm (其中张口度22mm的病人为术后4个月, 仍在张口锻炼过程中) , 平均31mm。有2例病人出现暂时性眼睑闭合不全, 护理措施得当3个月后面瘫体征消失, 未出现暴露性角膜炎。随访4个月至4年, 均未出现复发。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

配合医生做好全面的术前检查, 特别是颅面CT三维重建检查及模型制作可以对关节骨性强直情况有直观而详细的了解, 并可以辅助术前选择合适的人工关节头, 明确关节头的就位及连接板固定位置。

3.1.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颌面部畸形影响美观, 在就诊时就有自卑心理, 再者手术部位在颜面部, 手术创伤大, 病人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 在术前应多与病人交谈, 向病人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案, 介绍如何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 使病人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

3.1.3 口腔护理

由于病人长期张口受限, 口腔卫生较差, 术前做好口腔护理尤其重要。术前3d给予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每日3次~5次, 必要时行牙周洁治。

3.1.4 术前准备

术前严格术区备皮, 备皮范围:以耳垂为中心, 半径8cm的圆形区域 (三横指) , 男病人要剃净胡须。术前禁食12h, 禁饮6h, 对难以入睡者给予地西泮5mg口服, 以保证睡眠。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全身麻醉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床边备吸引装置, 及时吸除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 以防误吸。持续氧气吸入, 全身麻醉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改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 减轻术区肿胀及疼痛。

3.2.2 口腔护理

为避免术后血肿形成, 维持关节和咬合关系的稳定性, 需行术区颅颌加压包扎及牙弓夹板颌间固定制动1周, 导致张口受限。加之伤口疼痛, 病人咀嚼、吞咽等口腔运动减少, 水分及营养物质得不到足够的补充, 口腔的自洁作用降低, 易引起口腔感染。给予过氧化氢溶液及复方硼砂溶液冲洗口腔每日3次或4次, 晨起、睡前口腔护理1次, 必要时可用探针剔除牙齿面残留食物, 保持口腔清洁。本组病例经正确的口腔护理, 口腔卫生均良好, 未发生口腔感染。

3.2.3饮食指导

由于人工关节头置换术涉及腮腺解剖, 术后忌吃辛辣刺激性特别是酸性食物, 以防止涎液潴留导致涎漏影响创口愈合。1周内指导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牛奶、肉汤、鸡汤、鱼汤或新鲜果汁等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术后1周开始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1个月后改普食, 避免进食干、硬、热的食物, 注意合理搭配, 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促进伤口愈合。本组病例经有效的饮食指导, 未发生涎漏等并发症。

3.2.4 张口锻炼

张口锻炼是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复发的重要方法, 术后1周拆除术区颅颌加压包扎及牙弓夹板颌间固定制动后即可进行, 张口度要达到30mm以上。采取主动开口与被动开口的方式交替进行锻炼, 被动开口即以拇指和食指分别抵于病人上下前牙辅助开口, 其幅度初始时以病人可以耐受为限, 其后逐渐加强至理想的开口度 (35 mm~40mm) , 也可借助金属开口器辅助进行;主动开口即指导病人主动做小幅度的开口运动, 如轻而慢的咀嚼运动等。每天至少锻炼3次或4次, 每次持续10min~20min,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至少坚持半年才能达到口腔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 但不可过度张口, 避免造成关节脱位[2]。请手术后张口度恢复良好的病人现身说教, 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主动配合。

3.2.5 面瘫的护理

由于术区解剖面神经及术中牵拉, 导致面神经损伤, 术后可出现闭目不紧或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嘴角歪斜、鼓腮漏气等面瘫表现。本组有2例病人出现暂时性眼睑闭合不全, 应指导病人减少用眼, 外出时戴墨镜保护, 同时给予滴眼药水, 夜间眼膏涂眼。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用湿纱布覆盖, 闭眼时轻揉上眼睑促使眼睑闭合, 保护眼睛, 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加强面神经功能恢复的锻炼,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 每日进行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6个动作的训练2次或3次, 每个动作训练10次~20次。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及训练, 本组病例未出现暴露性角膜炎, 2例面瘫病人3个月后面瘫体征完全消失。

3.3 出院指导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 使其认识到张口锻炼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 坚持张口锻炼对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性, 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功能锻炼6个月~12个月。登记好病人的通讯地址与联系电话, 并告知病区咨询电话, 每月进行出院随访, 随时掌握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指导病人3个月内禁咬硬物, 坚持张口锻炼, 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定期来院复查, 若有不适或复发征象, 随时复诊。

4 讨论

颞下颌关节重建手术是采用自体组织或人工关节假体植骨, 重建接近生理状态的关节结构, 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外形及功能, 减轻病人疼痛, 预防关节疾病进一步发展[3,4]。采用自体组织移植进行关节重建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功能恢复理想、并发症少的优点, 但其复发率据文献报道高达8%~55%[5], 且术中增加了供区的手术创伤。我科室采用人工关节头进行颞下颌关节重建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便于术后咬合关系的维持, 同时还可避免组织供区的手术创伤。但此手术涉及腮腺解剖, 对口腔护理及饮食护理要求较高, 且由于术区解剖面神经及术中牵拉, 术前颞下颌关节强直僵硬, 术后颅颌加压包扎及牙弓夹板颌间固定制动, 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十分关键。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的护理知识, 协助病人做好全面的术前检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 保持术前术后良好的口腔卫生, 术后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和面瘫护理, 督促病人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 鼓励病人增强术后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持之以恒地做好功能锻炼, 确保手术效果, 促进病人康复。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人工关节头进行颞下颌关节重建的护理。[方法]对6例 (10侧) 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人采用人工关节头重建颞下颌关节, 术前给予全面检查, 做好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及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张口锻炼、面瘫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6例病人10侧切口均I期愈合, 术后口腔功能及颜面外形均恢复良好, 平均张口度31 mm。[结论]对于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人采用人工关节头重建颞下颌关节, 正确有效的护理、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效果、促进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人工关节头,颞下颌关节,护理

参考文献

[1]许志亮, 罗艳荣, 林晨阳.人工关节头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治疗的临床探讨[J].口腔医学研究, 2013, 29 (11) :1065-1066.

[2]白沅艳, 刘尧, 朱军旋, 等.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颜面发育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4) :44.

[3]胡敏.颞下颌关节外科[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9 (5) :433-434.

[4]Mercuri#space2;#LG.The#space2;#use#space2;#of#space2;#alloplastic#space2;#prostheses#space2;#for#space2;#temporomandibular#space2;#joint#space2;#reconstruction[J].J#space2;#Oral#space2;#Maxillofac#space2;#Surg, 2000, 58 (1) :70-75.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 篇9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临床上对于该病治愈的主要标准是患者疼痛消失、弹响消除及下颌运动功能得以恢复[1]。本文探讨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及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标评价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TMD患者,其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21~72(平均34.2)岁;可复性盘前位移17例,不可复性盘前位移31例,滑膜炎3例,骨关节病27例。所有患者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分为Helkimo组和Fricton组各3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2位医师分别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

1.2.1 Fricton组

本组患者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标评定方法[2]:包括肌肉压痛指数(PI)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该两种指数的平均值即为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见表1。

1.2.2 Helkimo组

本组患者采用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DI)评定方法[3]:具体评分项目有下颌运动、关节功能障碍、下颌运动疼痛、咀嚼肌触压痛、关节触压痛,按照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细则,将上述5项得分相加,即可对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归纳,其中DI 0级总得分为0分;DIⅠ级总得分为1~4分;DIⅡ级总得分为5~9分;DIⅢ级总得分为10~25分。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A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医师同种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的指数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Fricton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优于Helkimo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评价指数,指数得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ricton指数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价时,所得的结果的一致优于Helkimo指数(P<0.05)。与Fricton指数相比,Helkimo指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4]:(1)Helkimo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是半定量的指标,主要分为0、Ⅰ、Ⅱ、Ⅲ4个等级;(2)Helkimo指数的计算比较繁琐,消耗时间较多;(3)Helkimo指数主要是为流行病学的研究而设计,不适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4)相对于Fricton指数,不同医师获得的Helkimo指数一致性较差。

综上,Fricton指数是一种方便、有效、客观定量的指标,相对于Helkimo指数更加适用于TMD功能障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傅开元,马绪臣,张震康,等.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30-332.

[2]岑荣基,尹德铭,刘卫兴,等.超短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征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64.

[3]冼淡,林铭,方溢云,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内倾性深覆(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相关指数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9):462-464.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10

TMD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随着物理康复医学的发展,物理因子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收集了工作中治疗的部分患者,利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80例,疗效显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5天~1年。均专科确诊后转入康复理疗科治疗,患病部位为单侧56例,双侧24例,有张口及咀嚼时颞颌部疼痛,颞颌关节区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弹响,张口受限。所有病例按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分别采用超短波疗法和中频疗法治疗。超短波采用汕头生产的DL-C-BⅡ超短波电疗仪进行治疗。该仪器是利用超短波的高频电能作用于人的肌体进行治疗的仪器。主要治疗作用是止痛、解痉、消炎、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生长和积液吸收。通过电容式电极至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局部治疗,每次5-8-15min(根据病人情况),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输出频率38.96MHZ、波长7.7MHZ,附有矩形电容电极(12×8cm),将两个电极相对放置于双颞颌关节的两侧,人体作为介质处于高频电容场中,作用较深而集中,电极皮肤间隙为3-5cm,根据病情选择无热量或微热量进行。强调在仪器操作一定要再调节“调谐”,使电流表指针上升达到最高的谐振点。

中频电疗法采用北京产K8832-T型电脑中频电疗仪。该机可输出多种调制的中频电流,再通过电极板作用于人体。正是这种多变性使人体治疗部位不易产生适应性。而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人体组织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所以中频电流比低频电流更能到达人体组织深部并且皮肤感觉舒适。采用的方法是中频电疗仪输出2-8kHz,电极为5×3.5cm硅胶方电极(2个),治疗时间2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则采用镇痛消炎药物,医嘱患者平时注意不要张口过大,咀嚼较硬的食物。

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侧疼痛及症状消失,颞颌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疼痛基本消失,颞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有效: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减轻,颞颌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无效:疼痛症状、颞颌关节功均能无变化。

2结果

治疗组40例中临床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临床痊愈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95%。

对照组40例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1例,临床痊愈显效率30%,总有效率48%。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40例13178375%95%。对照组40例21072130%48%对上述经过治疗组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给予定期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达92.8%,6个月达90.6%,1年后仍高达87.3%。疗效显著。

3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常见多发病,被WHO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四位口腔流行疾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弹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三大主要症状,也是患者求诊的主要原因[1]。其临床表现多为关节局部疼痛,颞下颌关节弹响,開口运动异常。其病因较多,一般认为与牙颌的异常改变有关,如错颌、缺牙、过度磨损,单侧咀嚼习惯或咀嚼用力过大等造成的咀嚼肌功能不协调、功能亢进、痉挛及关节弹响等关节区神经、肌肉功能紊乱;也有学着认为大多数疼痛都源于引起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该刺激可使组织细胞和神经末梢激活疼痛感受器,引起局部组织疼痛[2]。如能及时调整其功能,解除肌肉痉挛,则症状可消除;如病程迁延不愈,功能性肌肉痉挛可发展为肌肉挛缩,则恢复较为困难。

超短波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传导电流,欧姆损耗与位移电流,介质损耗的机制,可引起明显的温热效应。小剂量或脉冲式超短波作用于人体不足以引起温热感和组织温度升高时,组织内仍有离子的高速移动和作用于机体时产热局限,浅层肌肉与脂肪产热相近,故热分布均匀。适当的热可使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的延展性增大5~10倍[3]。所以超短波治疗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速度,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水肿的消散及代谢废物、炎性产物、致痛物质等的排泄和消除,同时超短波的热效应也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等作用。

中频电则可加快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感觉及运动神经的兴奋性,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可使局部的痛阈增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还可以起到增强组织营养和代谢,使水肿消散,致痛物质和炎症产物排出;另外中频电还能够大大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扩大细胞间隙或组织间隙,有松解粘连,软化组织的作用,起到止痛、消炎、缓解肌肉痉挛以及改善肌筋膜张力等作用,有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4]。

治疗结果表明,用超短波配合中频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在临床中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两种物理因子同时作用于人体组织,能充分发挥其协调及叠加效应,互补作用。本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该方法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积极作用,还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傅开元,马绪臣,张震宽,等.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0):330.

[2]王海鹰,周继林.致痛物质与颞下颌紊乱症[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1:5658.1

[3]缪鸿石.电疗与光疗[M].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234288.1

颞下颌关节脱位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经临床确诊并在我院行MR检查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27例, 符合下述诊断标准并完成了双侧颞颌关节的MR检查, 其中男17例, 女10例, 年龄26~56岁, 平均年龄39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诊断标准;关节区疼痛和/或关节周围咀嚼肌群的疼痛, 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 关节弹响, 除外特异性炎症、外伤、肿瘤等。有的伴有颞部疼痛、头晕等症状。

1.2 检查设备及扫描方法

成像设备;采用Philips 1.5T双梯度超导型MR扫描仪, S E N S E 8通道头线圈。扫描方法包括双侧颞颌关节矢状位、冠状位扫描, 以及双侧颞颌关节斜矢状开、闭口位的M R扫描。扫描序列T 1 W/F F E成像 (T R/T E=5 0 0 m s/4.6 m s、N S A=3) , T 2 W/F S E (T R/T E=4 0 0 0 m s/9 0 m s、N S A=6) , T 1 3 D W A T S成像 (T R/T E=2 5 m s/5.2 m s、N S A=4) , P D W-M o v i e序列斜矢状位张闭口位成像 (TR/TE=135ms/14ms、NSA=2, 层厚3.0mm/0.3mm, 扫描时间4.22min) , PDW-Movie序列包括张闭口共5个连续动态扫描。所有序列FOV为150mm×150mm, 矩阵240×2 5 6, 层厚3 m m, 间距0.1 m m。闭口位:斜矢状扫描方向垂直髁突内外径长轴。开口位:应用咬合器安置于受检者上下前牙之间, 使其达到最大舒适开口位, 先定位, 再行斜矢状扫描, 定位方法同闭口位。

1.3 观察内容

1.3.1 关节盘的位置

在闭口斜矢状位上, 关节盘后带和双板区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盘分界线) , 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顶部, 盘分界线与髁状突12点位垂线形成的夹角10°之内, 定义为正常盘突关系 (normal disk condyle relationship, NDCR) ;向前超过盘分界角10°定义为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恢复正常, 定义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R) ;开口斜矢状位图像关节盘-髁状突位置关系不能恢复正常, 关节盘仍位于髁突前方, 定义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ADDWR) [3]。

1.3.2 关节盘形态

按Taskaya-Yilmaz和Ofutcen-Toller[4]的方法将关节盘形态分为双凹型、均厚型、伸长型、后带膨大型、折叠型、圆型、双凹型为正常关节盘形态, 当关节盘出现折叠、弯曲、盘后区加厚或盘整体加厚时, 诊断为关节盘的形态异常。

1.3.3 关节盘周软组织

在斜矢状位或髁突翼外肌位成像中观察翼外肌的位置、形态和信号的改变。

1.3.4 关节腔渗液

在T2加权像上观察渗液的数量及位置。

1.3.5 髁突运动

根据Benito[5]等人应用标准, 对髁突的运动在最大张口位的位置分为3类:当髁突运动未达关节结节顶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受限;当髁突运动在关节结节顶附近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正常;当髁突运动明显跨越关节结节顶时, 诊断为髁突运动过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将健侧作为对照组, 分析健侧与患侧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翼外肌的位置, 形态和信号、关节腔渗液、髁突运动的关系。

2 结果

2.1 健侧颞颌关节MRI图像

MRI可清楚显示髁状突、关节盘和颞下凹的结构及位置关系。关节盘均为低或等信号, 24例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顶部, 3例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突前方, 斜矢状张口位关节盘-髁突位置关系恢复正常。20例关节盘呈双凹形, 前、中、后三带易于分辨, 4例关节盘呈均厚型, 2例为后带膨大型, 1例为伸长型, 关节盘双板区信号相对较高。髁状突及关节结节的骨皮质均显示为低信号。髁状突骨髓及关节结节内骨髓在均为高信号影像。25侧在关节中部矢状面上可清楚地显示翼外肌上下头, 2例显示不清。18例关节腔内可见少量积液。

2.2 患侧颞颌关节MRI图像

14例髁突骨皮质表面不平, 向关节凹方向移位, 关节间隙明显变小 (图1) ;21例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盘位置形态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关节盘折叠、弯曲或关节盘整体加厚, 11例关节盘呈均厚型、6例关节盘变薄伸长、4例呈后带膨大型;17例关节盘挛缩位置前移, 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前方, 斜矢状张口位时有11例关节盘仍位于髁状突的前方, 未能恢复到正常位置 (图2) 。髁突过度运动15例, 运动受限6例;8例翼外肌上头内可见高信号影 (图3) ;24例关节腔内可见积液, 其中4例关节腔内积液在T1、T2序列上均为高信号, 考虑为出血, 出血及积液在闭口位时位于关节下腔前部, 开口位时位于关节下腔的中部或后部。关节盘位置、形态及髁状突的异常运动健侧与患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翼外肌形态信号及关节腔积液或积血健患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3.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基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弹响和下颌运动异常的一种综合症, 过去称为Costen综合症, 又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等[6],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被普遍接受。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都极为复杂, 早期有学者提出为咬颌垂直距离减短, 造成髁状突向后上方移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即所谓的颌因素-下颌移位的发病机制, 20世纪又有学者提出本病主要是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咀嚼肌群痉挛和功能失调, 即所谓的精神-咀嚼肌的发病机制[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疾病。

3.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传统影像学检查

颞颌关节疾病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 CT, 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8]。X线片包括张闭口薛式位片、经咽侧位片、侧位体层摄影片等, X线可发现髁突地运动异常、关节脱位、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 以及髁突骨质破坏等变化, 但颞颌关节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关节盘软骨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X线可以穿透, 所以X线图像分辨率很低。CT对关节囊和关节盘附着处松弛、关节盘变形移位变化显示不佳。关节造影对于诊断关节盘移位敏感度高, 特异性好, 但由于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 对一些对比剂过敏、皮肤感染、血液及其它系统性疾病以及术后患者的检查不适用。近年来关节镜广泛使用, 可以较早的发现关节盘的病理变化, 可以发现关节腔内悬浮的碎片, 观察滑液的量、颜色、粘滞度的改变, 关节盘的移位、变形、破裂和穿孔, 还可以通过关节镜取材活检, 并进行治疗, 但关节镜为有创检查, 部分患者检查受到一定的限制。

3.3 MRI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中的应用及优势

MRI无需对比剂即能清楚显示关节结构及附件结构, 因而是被用于观察TMDS结构和形态变化的首选方法[1]。TMDS扫描多采用自旋回波T1WI、PDWI及T2WI, 前两者可清楚显示关节结构及关节软骨, 观察组织细微结构和关节盘损伤, 后者可观察关节滑液的改变。本研究采用T1、T2和T13DWATS作为常规扫描方法, 结果表明MRI可清楚、全面地反映关节结构及附件组织的变化, 可用于临床对TMDS的诊断及治疗后的观察。实时动态磁共振电影PDW-Movie序列能够很好地显示关节盘、髁状突的运动情况, 可以用来评价关节运动时的功能分析, 对于传统静态图像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本研究发现在27侧患侧颞颌关节中21例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盘位置形态的改变, 认为移位变形的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引起关节弹响, 撞击关节盘前后区引起疼痛, 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 而且在本研究中有17侧关节盘移位和变形同时存在, 与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一致[9]。本研究结果还认为在TMDS中关节盘变形移位及髁状突异常运动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而关节腔积液及翼外肌的病理改变健患侧之间无差异, 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翼外肌的病理改变也是引起TMDS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10], 与本研究结果不符, 原因认为可能与病例选择较少或是翼外肌功能异常时即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但翼外肌功能异常并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时MRI显示不佳有关, 因此, 认为翼外肌病理改变的MRI表现仍需要肌电图及更多的临床资料加以补充和证实。

4 小结

MRI常规扫描技术及动态电影技术可以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非骨性结构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可对病变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是TMDS重要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Pharaboz C, Carpentier P.MR imaging of Temopromandibular joints[J].Radiol, 2009, 90 (5Pt2) :642~648.

[2]Benbelaid R, Fleiter B, Zouaoui A, et al.Proposed graphical system of evaluatting disccondyle displacement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 MRI[J].Surg Radiol Anat, 2005, 27:361~367.

[3]焦国良, 赵二军, 王永海, 等.颞下颌关节变形与关节疼痛关系的MRI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 15 (11) :630~635.

[4]Taskaya-Yilmaz N, Ofutcen-Toller M.Magnetic resonnance imag-ing evaluation of temporomandibula jiont disc defoormities in relating to type of disc displacement[J].Oral Maxillofac Surg, 2001, 59:860~865.

[5]Benito C, Casares G, Benito C.TMJ static disk: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findings and pseudo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J].Cranio, 1998, 16:242~251.

[6]Agrillo A, Ramieri V, Bianca C, et al.Proposal for a new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 [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0, 14 (7) :619~628.

[7]黄鹤年.现代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520~524.

[8]Tomas X, Pomes J, Berenguer J, et al.MR imaging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a pictorial review[J].Radiographics, 2006, 26 (3) :765~781.

[9]李峰, 王美青.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0, 27 (1) :35~38.

上一篇:内部审计的问题下一篇:教材概念